1.1.1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一)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_7
---------------------------------------------------------------最新资料推荐------------------------------------------------------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 1. 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 1 课时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理解集合相等的含义. (3)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的意义,并能恰当地应用列举法或描述法表示集合.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初步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从观察分析集合的元素入手,正确地理解集合.(2)观察关于集合的几组实例,并通过自己动手举出各种集合的例子,初步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对象中的意义.(3)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如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4)通过实例体会有限集与无限集,理解列举法和描述法的含义,学会用恰当的形式表示给定集合掌握集合表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在学习运用集合语言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集合的概念及集合的表示.难点是集合的特征性质和概念以及运用特征性质描述法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集合. (三)教学方法尝试指导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通过提出问题、观察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分析、讨论、探究集合中元素表达的基本要求,并能依照要求举出符合条件的例子,1 / 8加深对概用心爱心专心用心爱心专心用心爱心专心用心爱心专心例 1(1)利用列举法表法下列集合:①{15 的正约数} ;②不大于 10 的非负偶数集. (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①正偶数集;②{1, 3, 5, 7,, 39, 41} . 【分析】考查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的概念及其应用. 用心爱心专心【解析】(1)①{1, 3, 5,15} ②{0, 2, 4, 6, 8, 10} (2)①{x | x = 2n,nN*} ②{x | x = ( 1) n 1 (2n 1) ,n N*且 n21} . 【评析】(1)题需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多用于集合中的元素有有限个的情况. (2)题是将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多用于集合中的元素有无限多个的无限集或元素个数较多的有限集. 例 2 用列举法把下列集合表示出来:(1) A = {xN | (2) B = {9N} ; 9 x9 N | xN } ;9 x (3) C = { y = y = x2 + 6, xN , yN } ;(4)D = {(x, y) | y = x2 +6, xN } ;(5)E = {x | p= x,p + q = 5, pN , qN*} . q 【分析】先看五个集合各自的特点:集合 A 的元素是自然数 x,它必须满足条件是自然数;集合 B 中的元素是自然数 9 也 9 x9,它必须满足条件 x 也是自然数;集合C 中的元 9 x 素是自然数 y,它实际上是二次函数 y= x2 + 6 (xN ) 的函数值;集合 D 中的元素是点,这些点必须---------------------------------------------------------------最新资料推荐------------------------------------------------------在二次函数 y = x2 + 6 (xN ) 的图象上;集合 E 中的元素是x,它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x =p,其中 p + q = 5,且 p N, qN*. q 【解析】(1)当 x = 0, 6, 8 这三个自然数时, 9=1, 3, 9 也是自然数. 9 x A = {0, 6, 9} (2)由(1)知, B = {1, 3, 9} . (3)由 y = x2 + 6, xN, yN 知 y6. x= 0, 1, 2 时, y = 6, 5, 2 符合题意. C = {2, 5, 6} . (4)点 {x, y} 满足条件 y = x2 + 6, xN, y N,则有:x 0, x 1, x 2, y 6, y 5, y 2.D = {(0, 6) (1, 5) (2, 2) } (5)依题意知 p + q = 5,p N, q N*,则p 0, p 1, p 2, p 3, p 4, q 5, q 4, q 3, q 2, q 1. Px 要满足条件 x =,q 132E = {0,,,, 4} . 423【评析】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要特别注意这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它应该符合什么用心爱心专心条件,从而准确理解集合的意义. 例 3 已知 3A = {a 3, 2a 1, a2 + 1} ,求 a 的值及对应的集合 A. 3A,可知 3 是集合的一个元素,则可能 a 3 = 3,或 2a 1 = 3,求出a,再代入 A,求出集合 A. 【解析】由 3A,可知, a 3 = 3 或 2a 1 = 3,当 a 3 = 3,即 a = 0时, A = { 3,1, 1} 当 2a 1 = 3,即 a = 1 时, A = { 4, 3, 2} . 【评析】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确定的, 3 A,则必有一个式子的值为 3,以此展开讨论,便可求得 a. 用心爱心专心3 / 8HcQkYs) B5J dSm#u-D 7LfTn$w0E8N h Vp%y2GaOiXr* z3IcQkYt) B5J dSm#u-D7LfTo$w0E9NhVp%y2 GaOjXr *z4IcQ kYt) B5JeSm#u+D7LfTo$w0E9 NhVpy 2GaPjX r*z4IcQkZt) B5KeSm#u+D7Lf Uo$w0F9NhVp y2GaPjXr*A4IcQlZt) B5KeSm #v+D7L gUo$w0 F9NhVqy2GbPjXr*A4IcQlZt ) B6KeSm! v+D7 LgUo$w1F9NhWqy2GbPjXr(A 4IcRlZ t) B6Ke Sm!v+D7MgUo$x1F9NhWqy2H bPjXs( A4IcRl Zt) C6KeSn!v+D7MgUo$x1F9N iWqy3HbPjXs (A4IdRlZt-C6KeSn!v+D8MgU o%x1F9NiWqy 3HbPjYs(A4JdRlZt-C6KeTn! v+E8M gUo%x1F 9OiWqz3HbPjYs(A4JdRlZu- C6KfTn ! v+E8M gUp%x1FaOiWqz3HbPkYs(A5 JdRlZu-C6KfT n!v0E8 MgVp%x1FaOiWq*z3H bQkYs(A 5JdRl #u-C6LfTn!v0E8MgVp%x1GaO iWr*z3HbQkYs (B5JdRm#u-C6LfTn!w0E8MhV p%x1Ga OiWr*z 3HcQkYs) B5JdRm#u-C7LfTn$ w0E8Mh Vp%x2G aOiXr*z3HcQkYs) B5JdSm#u- D7LfTn$w0E8N hVp%y2GaOiXr * z3IcQkYt) B5 JdSm#u -D7LfT o$w0E9NhVp%y 2GaOjXr*z4Ic QkYt) B5JeSm# u+D7LfTo$w0E 9NhVpy2GaPj Xr*z4IcQkZt) B5KeSm#u+D7L f Uo$w0F9NhVp y2GaPjXr*A4 IcQlZt) B5KeSm#v+D7LgUo$w 0F9NhV qy2Gb PjXr*A4IcQlZt) B6KeSm!v+D 7LgUo$w1F9Nh Wqy2GbPjXr(A4IcRlZt) B6K eSm! v+ D7MgUo $x1F9NhWqy2HbPjXs(A4IcR lZt) C6KeSn!v +D7MgUo$x1F9NiWqy3HbPjX s(A4IdRlZt-C6KeSn!v+D8M g Uo%x1F9NiWq y3HbPjY s(A4 IdRlZt-C6KeT n !v+E8MgUo%x 1F9OiWq---------------------------------------------------------------最新资料推荐------------------------------------------------------z3Hb PjYs(A4JdRlZ u -C6KeTn! v+E 8MgUp%x 1FaOi Wqz3HbPkYs( A5JdRlZu-C6K fTn!v0E8MgUp %x1FaOiWq*z3 H bQkYs(A5JdR l#u-C6L fTn!v 0E8MgVp%x1Ga O iWq*z3HbQkY s(B5JdR m#u-C 6LfTn!w0E8Mh V p%x1GaOiWr* z3HcQkY s(B5J dRm#u-C7LfTn $w 0E8MhVp%x2 GaOiXr*z3HcQ kYs) B5JdSm#u - C7LfTn$w0E8 NhVp%y2GaOiX r*z3IcQkYt) B 5JdSm#u-D7Lf To$w0E8NhVp% y2GaOjXr*z4I cQkYt) B5JeSm #u+D7Lf To$w0 E9NhVpy2GaO jXr*z4IcQkZt ) B5KeSm #u+D7 LfUo$w0F9NhV py2GaPjXr*A 4IcQkZt)B5Ke Sm#vRdJ5A(sY k PbH3z qWiOaF1x%pUgM 8E+ v! nTeK6C-uZl Rd J4A(sYjPbH 3zqWiO9F 1x% oUgM8E+v!nTe K6C-tZlRdI4A (sYjPbH3y qW iN9F1x%oUgM8 D+v !nSeK6C-tZlRdI4A(sXjPbH2y qWiN9F1x$oUgM7D+v! nSeK6 C) tZlRcI4A(s XjPbH2yqWhN9F1w$oUgM7D+ v!mSeK6B) tZl RcI4A(rXjPbG 2yqWhN9F1w$ oUgL7D+v#mSe K6B) tZlQcI4 A *rXjPbG2yqV hN9F0w$oUgL7 D+v#mSeK5B)t ZkQcI4A*rXjP aG2y pVhN9F0 w$oUfL7D+u#m SeK5B) tZkQcI 4z*rX jOaG2y pVhN9E0w$oTfL7D+u#mSeJ5B ) tYkQ cI4z*rX jOaG2y%pVhN8E0w$oTfL7D-u #mSdJ 5B) tYkQ cI3z*rXiOaG2y%pVhN8E0w$n TfL7C -u#mSdJ 5B) sYkQcH3z*rXiOaG2x%pVh M8E0w$nTfL7C -u#mRdJ5B(sY kQcH3z*rWiOa G1x%p VhM8E0w !nTfL6C-u#m R dJ5B(sYkQbH3 z*qWiOaG1x%p5 / 8VgM8E0v!nTf L 6C-u#lRdJ5A( sYkQbH3z*qWi OaF1x% pUgM8E0v! nTfK6C-u ZlRdJ5A (sYkP bH3zqWiOaF1x%pUgM8E+v!n TeK6C- uZlRdJ 4A(sYjPbH3zqWiO9F1x%oUg M8E+v!nTeK6C -tZlRdI4A(sYjPbH3yqWiN9 F1x%oU gM8D+v !nSeK6C-tZlRdI4A(sXjPbH2 yqWiN9F1x$o UgM7D+v! nSeK6C) tZlRcI4A( sXjPbH 2yqWh N9F1w$oUgM7D+v!mSeK6B) tZ lRcI4A (rXjPb G2yqWhN9F1w$oUgL7D+v#mS eK6B) tZlQcI4 A*rXjPbG2yq V hN9F0w$oUgL 7D+v#mSeK5B) tZkQcHbPjXs( A 4IdRlZt) C6K eSn!v+D 8MgUo $x1F9NiWqy3 H bPjXs(A4IdR lZt-C6KeTn!v +D8MgUo%x1F9OiWqy3HbPjY s(A4Jd RlZtSe K6B) tZlQcI4A(rXjPbG2yqV hN9F1w $oUgL7 D+v#mSeK5B) tZlQcI4A*rXjP aG2yqVhN9F0w$oUfL7D+v# m SeK5B) tZkQc I4z*rXjPaG2y lZt) C6KeSn!v + D8MgUo%x1F9 NiWqy3HbPjY s(A4IdRlZt-C 6KeTn! v+D8Mg Uo%x1F9OiWq z3HbPjYs(A4J dRlZu-C6KeTn !v+E8MgU p%x1 F9OiWqz3HbP k Ys(A5JdRlZu -C6KfTn!v0E8 MgUp%x1FaOiW q* z3HbPkYs(A 5JdRl#u -C6Lf Tn!v0E8MgVp% x1GaOiWq*z3H bQkYs(B5JdRl #u-C6LfTn! w0 E 8MhVp%x1GaO iWr*z3HcQkYs (B5JdRm#u-C7 L f) tYkQcI3z* rXiOaG2y%pVh N8E0w$nTfL7D - u#mSdJ5B) sY kQcH3z* rXiOa G2x%pVhM8E0w $nTfL7C-u#mR dJ5B) sY kQcH3 z*rWiOaG1x%p V hM8E0w!nTfL 6C-u#mRd J5B( sYkQbH3z*rWi OaG1x%pVgM8E 0v! nTfL6C-u# lRdJ5A(sYkQb H 3z*qW iOaF1x%pVgM8E0v! n TfK6C-uZlRdG aOiXr*z3IcQk Ys) B5JdSm #u- D7LfTn$w0E8N hVp%y2GaOiXr *z3IcQkYt) B5 JeSm#u-D7LfTo$w0E---------------------------------------------------------------最新资料推荐------------------------------------------------------9NhVp%y 2GaOjXr*z4IcQkYt) B5JeSm# u+D7LfUo$w0E 9NhVpy2GaPjXr*z4IcQkZt) B5KeSm#u+D7L fUo$w0F9NhV q y2GaPjXr*A4 IcQlZ t) B5KeS m#v+D7r*z4Ic QkZt) B5KeSm# u+D7L fUo$w0F 9NhVqy2GaP j Xr*A4IcQlZt) B5KeSm#v+D7L gUo$w0F9NhVq y2GbPjXr(A4 IcQlZ t) B6KeS m!v+D7LgUo$w 1F9NhWqy2Gb PjXr( A4IcRlZ t) C6KeSm! v+ D 7MgUo$x1F9Nh Wqy2HbPjXs( A4IcRlZt) C6KeStZlRdI4A(s XjPbH 2yqWiN 9F1x$oUgM7D+v!mSeK6C) tZl RcI4A (rXjPbH 2yqWhN9F1w$oUgM7D+v! mSe K6B) tZlQcI4A (rXjPbG2yqVhN9F1w$oUgL7 D+v#m SeK6B) t ZlQcI4A*rXjPaG2yqVhN9F0 w$oUf L7D+v#m SeK5B) tZkQcI4PjXs(A4IdR lZt) C6KeSn!v +D8MgUo%x1F9NiWqy3HbPjY s(A4Id RlZt-C 6KeTn!v+D8MgUo%x1F9OiWq z3HbPjY s(A4J dRlZu-C6KeTn! v+E8MgUp%x1 F9OiWqz3HbP kYs(A4JdRlZu-C6KfTn! v0E8 MgUp%x1FaOiW q*z3Hb0w$oUfL7D+u#mSeK5B ) tZkQcI4z*rX jPaG2ypVhN9E0w$oTfL7D+u #mSeJ5B) tYkQ cI4z*rXjOaG2y%pVhN9E0w$o TfL7D- u#mSdJ 5B) tYkQcI3z*rXiOaG2y%pVh N8E0w$nTfL7D -u#mSdJ5B) sYkQcH3z*rXiOa G2RlZu -C6KfT n!v0E8MgVp%x 1FaOiWq*z3Hb QkYs(A5JdRl# u-C6LfTn!v0E8MgVp%x1GaOi Wr*z3H bQkYs( B5JdRm#u-C6LfTn!w0E8MhVp %x1GaO iWr*z3 HcQkYs) B5JdRm#u-C7LfTn$w 0E8MhVp%x2GaOiXpVhN8E0w $nTfL7C-u#mS dJ5B)7 / 8sY kQcH3 z*rXiOaG2x%p V hM8E0w!nTfL 7C-u#mRd J5B( sYkQcH3z*rWi O aG1x%pVhM8E 0w!nTfL 6C-u# lRdJ5B(sYkQb H3z*qWiOaG1x %pVgM8E0v!nT fL6C-u#lRdJ5 OiWr*z3HcQkY s) B5JdSm #u-C 7LfTn$w0E8Nh V p%x2GaOiXr* z3IcQkY s) B5J dSm#u-D7LfTo $w0E8NhVp%y2 GaOjXr*z3IcQ kYt) B5JeSm#u - D7LfTo$w0E9 NhVpy2GaOjX r*z4IcQkZt) B 5JeSm#u+D7Lf Uo$w0E9NhVp y2G#u-D7LfTo $w 0E9NhVpy2 GaOjXr*z4IcQ kZt) B5JeSm#u + D7LfUo$w0E9 NhVpy2G aPjX r*A4IcQkZt) B 5KeSm#v+D7Lf Uo$w0F9N hVq y2GaPjXr*A4I cQlZt) B6KeSm #v+D7LgU o$w1 F9NhVqWiO9F1 x %oUgM 8E+v!nTeK6C-tZlRd J4A(sYjPbH3y q WiO9F1x%oU gM8D+v!n SeK6 C-tZlRdI4A(sXjPbH3y qWiN9F1x$oUgM8D+v! nSeK6 C) tZlRcI4A(s XjPbH2yqWhN9F1x$oUgM7D+ v!mSeK 6C) tZl RcI4A(rXjA4IcQlZt) B6KeSm !v+D7L gUo$w1 F9NhWqy2GbPjXr(A4IcRlZt ) B6KeSm!v+D7 MgUo$x1F9NhWqy2HbPjXs(A 4IcRlZ t) C6Ke Sn!v+D7MgUo$ x1F9NiWqy3H bPjXs(A47D+v !nSeK6C) tZlR cI4A(rXjPbH2 yqWh N9F1w$o UgM7D+v!mSeK 6B) tZlRcI4A( rXjPbG2yqVh N9F1w$oUgL7D +。
1.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
§1.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关系;初步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3)熟记有关数集,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三、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小学和初中我们已经接触了一些集合,例如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不等式x-7<3的解的集合,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的定长的集合(即圆),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即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一些例子:(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2)2010年4月1日之前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所有国家(2)所有的正方形(3)高一<2>班的学生在上数学课(4)方程x2+3x-2=0的所有实数解上面这些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2、推进新课(1)元素与集合的概念: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2)集合的性质○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不相同的(即没有重复现象),相同的元素在集合中只能算作一个。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间是无次序关系的。
(3)集合相等: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练习: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我国的小河流。
2.说出集合A={a,b,c}和集合B={b, a,c}的关系。
(4)集合与元素的表示:集合通常用大括号或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1,2,3,4,5}与{高一(2)班的所有学生},又如A、B、C、P、Q……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3≠x 3 ≠ x ²- 2x x ≠ x ²- 2x 解得x ≠ -1, x ≠ 0,且x ≠ 3
讨论题2: 集合A={1,3,5}与集合 B={3,1,5}是同一集合吗?
解:根据集合的三要素,可以知道两个 集合是同一集合.
讨论题3: 若{1,2}={a-2,2h},则求 a, h?
知识要 点
集合的表示方法之二: 像这样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课堂检测: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 (2)方程 x2 + 3x + 2 = 0 的解; (3) 小于10的所有奇数.
解:(1)A={0,1,2,3,4,5,6,7,8,9}
1.地球上的七大洲这一集合可以表示成什么呢? 2. 12的所有约数可以表示成什么呢? 3.方程x-1=0的解的集合可以表示成什么呢?
1.地球上的七大洲可表示为{亚洲,非 洲,南极洲,北美洲,南美洲,欧 洲,大洋洲}.
2.12的所有约数可表示为{1,2,3, 4,6,12}.
3.方程x-1=0的解集可以表示为{1}.
⑵ 方程 x2 5x 6 0的解集.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
分析 这两. 个元集素合的都排是列有顺序限,集但是.列举的元素 (1)题的元素不可能以出现直重接复列.举出来; (2)题的元素需要解方程 x2 5x 6 0 得到.{-1,6}.
高教社
课堂练习:P5,上,练习。3
个元素,求a的值和这个元素.
解:A中只有一个元素, (1)当a=0时,4x+4=0,x=4
A={-1};
(2)当a 0时, 16-16a=0,a=1 即x2+4x+4=0 ,x=-2 A={-2}.
高一数学 必修一 第一章 1.1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返回
2.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常用的 自然
有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实数集
数集 数集
数集
记法 N N*或N+
Z
Q
R
返回
返回
观察下列集合: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组成的集合; (2)20的所有正因数组成的集合; (3)不等式x-2≥3的解集; (4)所有正偶数组成的集合.
返回
问题1:上述四个集合中的元素能分别一一列举出来吗? 提示:(1)(2)中的元素可以一一列举出来. (3)(4)中的元素不能一一列举,因为元素有无穷多个. 问题2:设(3)(4)中的元素为x,请用等式(或不等式)分别将 它们表示出来. 提示:(3)中元素x≥5;(4)中的元素x=2n,n∈N+.
返回
7.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正偶数集; (2)被3除余2的正整数集合;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
返回
解:(1)偶数可用式子x=2n,n∈Z表示,但此题要求为正 偶数,故限定n∈N*,所以正偶数集可表示为 {x|x=2n,n∈N*}. (2)设被3除余2的数为x,则x=3n+2,n∈Z,但元素为正 整数,故x=3n+2,n∈N*,所以被3除余2的正整数集合可 表示为{x|x=3n+2,n∈N*}. (3)第一象限内的点的横坐标大于0,且纵坐标大于0,故平 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为{(x,y)|x>0, y>0}.
返回
1.集合是一个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像点、 直线一样,只能描述性地说明.集合中的元素是确 定的.
2.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与集合是“属于” 或“不属于”的关系.
返回
3.集合的表示法常见的有描述法与列举法.一般 是当集合中元素的个数较多或无限时,用描述法;当集 合中元素的个数较少时,用列举法.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非空真子集.(8)交集、并集、补集【1.1.3】集合的基本运算名称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交集A B{|,x x A∈且}x B∈(1)A A A=(2)A∅=∅(3)A B A⊆A B B⊆BA并集A B{|,x x A∈或}x B∈(1)A A A=(2)A A∅=(3)A B A⊇A B B⊇BA补集U A{|,}x x U x A∈∉且1()UA A=∅2()UA A U=【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解集||(0)x a a<>{|}x a x a-<<||(0)x a a>>|x x a<-或}x a>||,||(0)ax b c ax b c c+<+>>把ax b+看成一个整体,化成||x a<,||(0)x a a>>型不等式来求解(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判别式24b ac∆=-∆>0∆=0∆<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的图象O 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的根21,242b b acxa-±-=(其中12)x x<122bx xa==-无实根20(0)ax bx c a++>>的解集1{|x x x<或2}x x>{|x}2bxa≠-R()()()U U UA B A B=()()()U U UA B A B=〖1.2〗函数及其表示 【1.2.1】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概念①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①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 b ,(,]a b ;满足,,,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记做[,),(,),(,],(,)a a b b +∞+∞-∞-∞. 注意:对于集合{|}x a x b <<与区间(,)a b ,前者a 可以大于或等于b ,而后者必须a b <.(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f x 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②()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③()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⑤tan y x =中,()2x k k Z ππ≠+∈.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 ⑦若()f 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a b ,其复合函数[()]f g x 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a g x b ≤≤解出.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⑩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求函数值域与最值的常用方法:①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或最值.②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③判别式法:若函数()y f x =可以化成一个系数含有y 的关于x 的二次方程2()()()0a y x b y x c y ++=,则在()0a y ≠时,由于,x y 为实数,故必须有2()4()()0b y a y c y ∆=-⋅≥,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⑤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⑧函数的单调性法.【1.2.2】函数的表示法(5)函数的表示方法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6)映射的概念①设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映射,记作:f A B →.②给定一个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且,a A b B ∈∈.如果元素a 和元素b 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 叫做元素a 的象,元素a 叫做元素b 的原象.yxo〖1.3〗函数的基本性质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函数的单调性①定义及判定方法 函数的 性 质定义图象判定方法 函数的 单调性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 x ..2.时,都有f(x ...1.)<f(x .....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 x 1x 2y=f(X)xy f(x )1f(x )2o(1)利用定义(2)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3)利用函数图象(在某个区间图象上升为增) (4)利用复合函数 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 x ..2.时,都有f(x ...1.)>f(x .....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y=f(X)yxox x 2f(x )f(x )211(1)利用定义(2)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3)利用函数图象(在某个区间图象下降为减) (4)利用复合函数②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 ③对于复合函数[()]y f g x =,令()u g x =,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增,()u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减;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减.(2)打“√”函数()(0)af x x a x=+>的图象与性质()f x 分别在(,]a -∞-、,)a +∞上为增函数,分别在[,0)a 、]a 上为减函数.(3)最大(小)值定义 ①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2)存在0x I ∈,使得0()f x M=.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大值,记作max ()f x M=.②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小值,记作max ()f x m =.【1.3.2】奇偶性(4)函数的奇偶性①定义及判定方法 函数的 性 质定义图象判定方法 函数的 奇偶性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数..(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偶函数....(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y 轴对称) ②若函数()f x 为奇函数,且在0x =处有定义,则(0)0f =.③奇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反.④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补充知识〗函数的图象(1)作图利用描点法作图: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②化解函数解析式; ③讨论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 ④画出函数的图象. 利用基本函数图象的变换作图:要准确记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各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 ①平移变换0,0,|()()h h h h y f x y f x h ><=−−−−−−−→=+左移个单位右移|个单位0,0,|()()k k k k y f x y f x k ><=−−−−−−−→=+上移个单位下移|个单位②伸缩变换01,1,()()y f x y f x ωωω<<>=−−−−→=伸缩01,1,()()A A y f x y Af x <<>=−−−−→=缩伸③对称变换()()x y f x y f x =−−−→=-轴()()y y f x y f x =−−−→=-轴 ()()y f x y f x =−−−→=--原点1()()y x y f x y f x -==−−−−→=直线 ()(||)y y y y f x y f x =−−−−−−−−−−−−−−−→=去掉轴左边图象保留轴右边图象,并作其关于轴对称图象()|()|x x y f x y f x =−−−−−−−−−→=保留轴上方图象将轴下方图象翻折上去(2)识图对于给定函数的图象,要能从图象的左右、上下分别范围、变化趋势、对称性等方面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注意图象与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关系. (3)用图函数图象形象地显示了函数的性质,为研究数量关系问题提供了“形”的直观性,它是探求解题途径,获得问题结果的重要工具.要重视数形结合解题的思想方法.。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设 是集合A上的一个运算,若对任意a,b ,有a b ,则称A对运算 封闭,若集合A是由正整数的平方组成的集合,即A={1,4,9,16,25,…}.若 分别是;①加法,②减法③乘法,④除法,则A对运算 封闭的序号有.
10.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1)已知集合元素个数求参数问题的解题策略:已知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时,关键是对集合的表示方法灵活掌握,弄清其实质,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
高考水平突破:
1、由a,-a,|a|, 构成的集合中,最多含有元素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2、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可表示为{a, ,1},也可表示为{a2,a+b,0},则a2013+b2014=()
A. 0B. 1 C.-1 D. 2
3、已知x,y都是非零实数,z= + + 可能的取值组成集合A,则().
(2)集合问题方程化的思想:对于一些已知某个集合(此集合中涉及方程)中的元素个数,求参数的问题,常把此集合的问题转化为方程的解的问题.
(3)集合与方程的综合问题,一般要求对方程中最高次项的系数的取值进行分类讨论,确定方程的根的情况,进而求得结果.需特别关注判别式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个数的讨论中的作用.
集合中的元素,必须具备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反过来,一组元素若不具备这三个特性,则这组对象也就不能构成集合。故集合中元素的这三个特性是判断指定对象是否构成集合的元素。
例题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全体高个子的中国人构成一个集合;
(2)由1, , ,|- |, 组成的集合有五个元素;
D.上海的所有高楼
2、已知A={x|3-3x>0},则有().
1.1.1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一)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例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 小于 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 方程x 2 = 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3) 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 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 ~ 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
• 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自然数集,记为 N 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自然数集, • 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正整数集,记为 N *或N + 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正整数集, • 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整数集,记为 Z 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整数集, • 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有理数集,记为 Q 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有理数集, • 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实数集,记为 R 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实数集,
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 x ∈ A x满足的条件}
说明: 1、不能出现未被说明的字母; 说明: 、不能出现未被说明的字母; 2、多层描述时,准确使用“且”、“或”; 、多层描述时,准确使用“ 3、描述语言力求简明、准确; 、描述语言力求简明、准确; 4、多用于元素无限多个时。 、多用于元素无限多个时。
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为A, 解:⑴设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为A,那么 设小于 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为A,那么 A={0,1,2,3,4,5,6,7,8,9}. } A={
由于元素完全相同的两个集合相等,而与列举的顺序无关, 由于元素完全相同的两个集合相等,而与列举的顺序无关,因此 集合A可以有不同的列举方法. 集合A可以有不同的列举方法.例如 A={9 A={9,8,7,6,5,4,3,2,1,0}. }
具体方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 具体方法 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 号及以取值(或变化 范围,再画一条竖线 或变化)范围 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 号及以取值 或变化 范围 再画一条竖线 在竖线后写出这个 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解:当a=0时,x=-1.
例4已知集合
A={x|ax2+4x+4=0,x∈R,a∈R} 只有一个元素,求a的值与这个元素.
解:当a=0时,x=-1.
当a≠0时,=16-4×4a=0. a=1. 此时x=-2.
例4已知集合
A={x|ax2+4x+4=0,x∈R,a∈R} 只有一个元素,求a的值与这个元素.
或{X|X为方程x2-1=0的实数解}
例2、若以方程x2-5x+6=0和方程x2-x2=0的解作为元素构成集合A,请用最 简形式写出集合A 答:A={3,2,-1} 例3、求不等式x-3>2的解集。 解:由x-3>2得x>5,所以不等式x3>2的解集为 {x|x>5,x∈R}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若一个元素a在集合A中,则说a∈A,
读作“元素a属于集合A” 否则,称为aA,读作“元素a不属于集合A。 例如:1 ∈ N,-5∈Z, Q 1.5 N, 1.5 ∈ R, 1.5 ∈ 1.5 Q, Z
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 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用 { } 表 示集合的方法
解:当a=0时,x=-1.
当a≠0时,=16-4×4a=0. a=1. 此时x=-2. ∴a=1时这个元素为-2. ∴a=0时这个元素为-1.
八、课堂小结:
1、集合的概念:一定范围内某些特定 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 2、集合的表示:列举法和描述法;
3、常用数集及其表示;
4、“∈”关系及集合的相等。
(A) 2 (B)0或3 (C) 3 (D)0,2,3均可
思考:直线y=x上的点集如何表示? 解:A={(x,y) | y=x }
例4已知集合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1〗集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表示自然数集,N*或N+表示正整数集,Z表示整数集,Q表示有理数集,R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③描述法:{x|x具有的性质},其中x为集合的代表元素.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1.1.3】集合的基本运算(8)交集、并集、补集【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2〗函数及其表示【1.2.1】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概念①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B的一个函数,记作f:A→B.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f(x)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②f(x)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③f(x)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⑦若f(x)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f(x)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a≤g(x)≤b解出.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⑩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求函数值域与最值的常用方法:①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或最值.②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⑧函数的单调性法.【1.2.2】函数的表示法(5)函数的表示方法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6)映射的概念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⑧函数的单调性法.【1.2.2】函数的表示法(5)函数的表示方法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6)映射的概念〖1.3〗函数的基本性质【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函数的单调性①定义及判定方法②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1.3.2】奇偶性(4)函数的奇偶性①定义及判定方法②若函数f(x)为奇函数,且在x=0处有定义,则f(0)=0.③奇函数在y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反.④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补充知识〗函数的图象(1)作图利用描点法作图: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②化解函数解析式;③讨论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④画出函数的图象.利用基本函数图象的变换作图:要准确记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各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①平移变换②伸缩变换③对称变换(2)识图对于给定函数的图象,要能从图象的左右、上下分别范围、变化趋势、对称性等方面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注意图象与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关系.(3)用图函数图象形象地显示了函数的性质,为研究数量关系问题提供了“形”的直观性,它是探求解题途径,获得问题结果的重要工具.要重视数形结合解题的思想方法.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指数函数【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根式的概念【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4)指数函数〖2.2〗对数函数【2.2.1】对数与对数运算(1)对数的定义【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5)对数函数〖2.3〗幂函数(1)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函数y=xa叫做幂函数,其中x为自变量,a是常数.(2)幂函数的图象(3)幂函数的性质①图象分布:幂函数图象分布在第一、二、三象限,第四象限无图象.幂函数是偶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二象限(图象关于轴对称);是奇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是非奇非偶函数时,图象只分布在第一象②过定点: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通过点(1,1)③单调性:如果a>0,则幂函数的图象过原点,并且在[0, +∞)上为增函数.如果a<0,则幂函数的图象在[0, +∞)上为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象无限接近x轴与y轴.〖补充知识〗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2)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①已知三个点坐标时,宜用一般式.②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与对称轴有关或与最大(小)值有关时,常使用顶点式.③若已知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且横线坐标已知时,选用两根式求f(x)更方便.(3)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是二次函数中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知识在初中代数中虽有所涉及,但尚不够系统和完整,且解决的方法偏重于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关系定理(韦达定理)的运用,下面结合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系统地来分析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分布.⑥k1<x1<k2≤p1<x2<p2 此结论可直接由⑤推出.第三章函数的应用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1.1集合1.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1.集合的概念: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set )。
集合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集合A 、集合B ……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element ),简称元。
集合的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
如a 、b 、c 、p 、q ……指出下列对象是否构成集合,如果是,指出该集合的元素。
①我国的直辖市;②十四中高一③班全体学生;④较大的数⑤young 中的字母;⑥大于100的数; 2.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①确定性:设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 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 的元素,或者不是A 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②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③无序性:一般不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但在表示数列之类的特殊集合时,通常按照习惯的由小到大的数轴顺序书写。
3.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属于”和“不属于”表示; ①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②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 4.集合相等如果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一样,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与元素的排列顺序无关。
5. 集合的分类①有限集: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是可数的,只含有一个元素的集合叫单元素集合; ②无限集: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是不可数的; ③空集: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记做∅. 6.常用数集的记法:①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 ,2,1,0=N②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3,2,1*=N③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 {} ,,,210±±=Z ④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 {}整数与分数=Q⑤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数数轴上所有点所对应的=R注:①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②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Q 、Z 、R 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7.集合的表示方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描述集合。
人教版数学必修一 第一章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问题
如果用A表示高一( )班学生组成的集合, 表示高 如果用 表示高一(3)班学生组成的集合,a表示高 表示高一 一(3)班的一位同学,b表示高一(4)班的一位同 )班的一位同学, 表示高一( ) 表示高一 那么a、 与集合 分别有什么关系? 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 学,那么 、b与集合 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看出元 那么 素与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素与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4. 若-3 ∈ {a-3, 2a+1, a2+1},求实数 的值. 求实数a的值 求实数 的值
回顾交流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集合的含义 集合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 常用数集及其表示 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
第12页 页 习题1.1 A组 第1、2、3、4题 习题 组 、 、 、 题
2.选择题 . ⑴ 以下说法正确的( C )
(A) “实数集”可记为{R}或{实数集}或{所有实数} (B) {a,b,c,d}与{c,d,b,a}是两个不同的集合 (C) “我校高一年级全体数学学得好的同学”不能组 成一个集合,因为其元素不确定
0, a, a 2 3a + 2 }中的元素, ⑵ 已知2是集合M={ 则实数 a 为( c )
判断0与N,N*,Z的关系? 课堂练习P5 第1题 解析: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在某个集合中 关键在于 解析 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在某个集合中,关键在于 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在某个集合中 弄清这个集合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弄清这个集合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集合的表示方法 如何表示“地球上的四大洋”组成的集合? 问题 (1) 如何表示“地球上的四大洋”组成的集合 (2) 如何表示“方程 如何表示“方程(x-1)(x+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 的所有实数根” 的所有实数根 合?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2}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 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并用花括号{ 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 注意:元素与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 (注意:元素与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 叫做列举法 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例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一个集合中的元素 (1)小于 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小于 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的书写一般不考虑 2 (2)方程 x =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顺 序 ( 集 合 中 元 素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方程 的无序性). 的无序性 (3)由1~20以内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 以内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 由 以内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 解:(1)A={0,1,2,3,4,5,6,7,8,9}. , , , , , , , , , (2)B={0,1}. , (3)C={2,3,5,7,11,13,17,19}. , , , , , , , 1.确定性 确定性 2.互异性 互异性 3.无序性 无序性
1.1.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顺序的
4.集合元素的性质: ⑴确定性: 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如: x∈A与xA必居其一. ⑵互异性: 集合的元素必须是互异不相同 的. 如:方程 x2-x+=0的解集为{1} 而非{1,1}. ⑶无序性: 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先后顺序的. 如:{1,2},{2,1}为同一集合.
6.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 ⑴ 列举法:就是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
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例如上述⑴、⑷组成的集合可分别表示为
{1,2,3,4,5}与{ x2,3x+2,5y3-x,x2+y2}. 注意:1.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管元素的排列顺序如
何,只要所列的元素完全相同,它们表达的 就是同一个集合. 2.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重复现象的,即任何两个 相同的对象在同一个集合中时,只能算作这个 集合的一个元素.
2.集合的表示:
集合通常用大括号或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 如{1,2,3,4,5}与{练市中学的高一学生}; 又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 如a、b、c、p、q……
3.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元素对于集合的从属关系
(1)属于(belong to):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 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not belong to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 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说明:“∈”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4.集合元素的性质: ⑴确定性: 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如: x∈A与xA必居其一. ⑵互异性: 集合的元素必须是互异不相同 的. 如:方程 x2-x+=0的解集为{1} 而非{1,1}. ⑶无序性: 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先后顺序的. 如:{1,2},{2,1}为同一集合.
集合1.1.1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含义(1)元素与集合的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示例:小于5的自然数组成集合,可以记为B,它的元素是0,1,2,3,4;方程x2-x=0的实数解组成集合,可以记为A,它的元素是0,1.谈重点对集合的理解(1)集合的概念是一种描述性说明,因为集合是数学中最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这与我们初中学过的点、直线等概念一样,都是用描述性语言表述的.(2)注意组成集合的对象的广泛性,凡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想得到的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组成集合的对象.(3)集合是一个整体,已暗含“所有”“全部”“全体”的含义.因此一些对象一旦组成了集合,那么这个集合就是这些对象的全体,而非个别对象.(2)集合,其关键是看该组对象是否满足确定性.如果该组对象满足确定性,就可以组成集合;否则,就不能组成集合.【例1-1】下列所给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__________.(1)所有正三角形;(2)新课标人教A版数学必修1课本上的所有难题;(3)比较接近1的正整数全体;(4)某校高一年级的16岁以下的学生;(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到原点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集合;(6)参加伦敦奥运会的年轻运动员;(7)a,b,a,c.点技巧 一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的判断技巧 判断一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的关键在于看是否有明确的...判断标准,使给定的对象是“确定无疑”的还是“模棱两可”的.如果是“确定无疑”的,就可以构成集合;如果是“模棱两可”的,就不能构成集合.(3)∈∉(1)由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可知,对任意的元素a 与集合A ,在“a ∈A ”与“a ∉A ”这两种情况中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2)符号“∈”和“∉”只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而不能用于表示其他关系.(3)“∈”和“∉”具有方向性...,左边是元素,右边是集合. 【例1-2】设不等式3-2x <0的解集为M ,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0∈M,2∈MB .0∉M,2∈MC .0∈M,2∉MD .0∉M,2∉M解析:本题是判断0和2与集合M 间的关系,因此只需判断0和2是否是不等式3-2x <0的解即可,当x=0时,3-2x=3>0,所以0∉M;当x=2时,3-2x=-1<0,所以2∈M.答案:B(4)相等集合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它们的元素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例1-3】若方程(x-1)2(x+1)=0的解集为A,方程x2-1=0的解集为B,那么A与B是否相等?解:由题意知集合A中的元素为1,-1;集合B中的元素为1,-1.由定义可知A=B.2.常用数集谈重点+)不包括元素0.(2)通常情况下,大写英文字母N,N*,Z,Q,R不再表示其他的集合,否则会引起“混乱”;虽然正整数集有两种字母表示:N*或N+,但是本书中主要用N*表示正整数集.【例2】用符号∈或∉填空:(1)3____N;3____Z;3____N*;3____Q;3____R.(2)3.1____N;3.1____Z;3.1____N*;3.1____Q;3.1____R.解析:观察空白处横线的两边,可看出本题是判断数与常用数集之间的关系,依据这些字母所表示集合的意义来判断.(1)因为3是自然数,也是整数,也是正整数,也是有理数,也是实数,所以有:3∈N;3∈Z;3∈N*;3∈Q;3∈R.(2)因为3.1不是自然数,也不是整数,也不是正整数,是有理数,也是实数,所以有:3.1∉N;3.1∉Z;3.1∉N*;3.1∈Q;3.1∈R.答案:(1)∈∈∈∈∈(2)∉∉∉∈∈3.集合的表示法(1)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描述集合的方法.使用此方法要注意叙述清楚,如由所有正方形构成的集合,就是自然语言表示的,不能叙述成“正方形”.(2)列举法(1)当集合的元素较少时,可以采用列举法表示;(2)元素间用“,”分隔开;(3)元素不能重复,不考虑顺序;(4)集合元素个数较多或无限时(无限集),一般不采用列举法,但如果构成集合的元素有明显的规律时,可以采用列举法,但必须把元素间的规律表示清楚后才能用省略号,如正整数集可表示为{1,2,3,4,…}.【例3-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15以内质数的集合;(2)方程x(x2-1)=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3)一次函数y=x与y=2x-1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分析:(1)质数又称素数,指在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此数自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2)中要明确方程x(x2-1)=0的实数根有哪些;(3)中要明确一次函数y=x与y=2x-1的图象的交点有哪些,应怎样表示.解:(1){2,3,5,7,11, 13};(2)解方程x(x2-1)=0,得x1=-1,x2=0,x3=1,故方程x(x2-1)=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1,0,1};(3)解方程组,21,y xy x=⎧⎨=-⎩得1,1,xy=⎧⎨=⎩因此一次函数y=x与y=2x-1的图象的交点为(1,1),故所求的集合为{(1,1)}.(3)谈重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的问题(1)写清楚该集合中的代表元素,即代表元素是什么:是数,还是有序实数对(点),还是集合,或是其他形式;(2)准确说明集合中元素的共同特征;(3)所有描述的内容都要写在集合符号内,并且不能出现未被说明的符号;(4)用于描述的语句力求简明、准确,多层描述时,应准确使用“且”“或”等表示描述语句之间的关系;(5)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去竖线及左边部分,如:{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等.【例3-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所有的偶数组成的集合;(2)不等式2x-4>0的解集.解:(1)偶数是能被2整除的数,即2的倍数,所以所有偶数组成的集合用描述法表示为{x|x=2n,n∈Z}.(2)设不等式2x-4>0的解集记为A,x为集合A中元素的代表符号,其共同特征是2x-4>0,则A={x|2x-4>0};解不等式2x-4>0,得x>2,则也可以表示为A={x|x>2}.【例3-3】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x2-x-2=0的解集;(2)大于-1且小于7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解:(1)方程x2-x-2=0的根可以用x表示,它满足的条件是x2-x-2=0,因此,用描述法表示为{x∈R|x2-x-2=0};方程x2-x-2=0的根是-1,2,因此,用列举法表示为{-1,2}.(2)大于-1且小于7的整数可以用x表示,它满足的条件是x∈Z且-1<x<7,因此,用描述法表示为{x∈Z|-1<x<7};大于-1且小于7的整数有0,1,2,3,4,5,6,因此,用列举法表示为{0,1,2,3,4,5,6}.4.集合元素的特征的应用(1)集合元素的确定性是指给定一个集合,集合中的元素就确定了,即给定一个集合,任一元素要么在这个集合中,要么不在这个集合中,二者必居其一.考查一组对象的全体能否构成一个集合,需看这组对象是否具有确定无疑的具体特征(或标准).(2)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是指集合中的元素互不相同,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是不能重复出现的,相同的元素在一个集合中只能算作一个元素.例如:方程x 2=0的两个根x 1=x 2=0,用集合记为{0},而不能记为{0,0}.【例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数学成绩较好的同学可以组成一个集合B .所有绝对值接近于零的数组成一个集合C .集合{1,2,3}与集合{3,2,1}表示同一个集合D .1,0.5,12,23,46组成一个含有5个元素的集合解析:对于A 项,“成绩较好”没有标准,不符合元素的确定性,故不正确;对于B 项,“绝对值接近于零的数”标准不明确,不构成集合,故不正确;对于C 项,集合{1,2,3}与{3,2,1}元素相同,是相等集合,因此正确;对于D 项,1,0.5,12,23,46组成一个含有3个元素的集合121,,23⎧⎫⎨⎬⎩⎭,故不正确. 答案:C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及应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仅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用列举法给出的集合,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时,观察即得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例如,集合A ={1,9,12},则0∉A,9∈A .用描述法给出的集合,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时相对比较复杂.此时,首先明确该集合中元素的一般符号是什么,是实数?是方程?……其次要清楚元素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最后往往利用解方程的方法判断所给元素是否满足集合中元素的特征,即可确定所给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描述法表示的集合形式为{x |x ∈P (x )},其中P (x )为该集合元素的共同特征.例如,集合B ={x |x =3n -1,n ∈Z },则该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是x ,其共同特征是x =3n -1,n ∈Z ,即集合B 中的元素是整数,并且这个整数等于3的整数倍减去1,因此判断某个元素与集合B 的关系时,只需判断所给的元素是否等于3的整数倍减去1即可.设3n -1=16,解得n =173,则16不能等于3的整数倍减去1,所以16∉B .设3n -1=17,解得n =6,则17等于3的6倍减去1,所以17∈B .【例5-1】设集合6|2B x x ⎧⎫=∈∈⎨⎬+⎩⎭N N . (1)试判断元素1,2与集合B 的关系;(2)用列举法表示集合B .分析:判断集合B 与元素1,2的关系,只要代入验证即可.解:(1)当x =1时,621+=2∈N . 当x =2时,62+2=63222=∈+N .因此1∈B,2∉B . (2)∵62x+∈N ,x ∈N ,∴2+x 只能取2,3,6. ∴x 只能取0,1,4.∴B ={0,1,4}.【例5-2】若集合A ={a -3,2a -1,a 2-4}且-3∈A ,求实数a 的值.错解:若a -3=-3,则a =0;若2a -1=-3,则a =-1;若a 2-4=-3,则a =±1.综上可知,a =0或a =±1.错因分析:由于-3∈A ,故应分a -3=-3,2a -1=-3,a 2-4=-3三种情况讨论,这是正确的,但求出a 值后,应验证其是否满足集合的互异性,错解在于没有验证,导致出现增解.正解:(1)若a -3=-3,则a =0,此时A ={-3,-1,-4},满足题意;(2)若2a -1=-3,则a =-1,此时A ={-4,-3,-3},不满足题意;(3)若a 2-4=-3,则a =±1,当a =1时,A ={-2,1,-3},满足题意,当a =-1时,由(2)知,不满足题意.综上可知,a =0或a =1.6.集合的表示方法及应用(1)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既要注意将自然语言与集合语言描述的集合中的元素一一确定出来,又要善于把列举法表示的集合用自然语言表述出来.如方程x 2=1组成的集合是{-1,1},而该集合可描述为x 2=1的解集,或绝对值为1的数等.(2)使用描述法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写清楚该集合中的代表元素.例如,集合{x ∈R |x <1}不能写成{x <1}.②集合与它的代表元素所采用的字母无关,只与集合中元素的共同特征有关.例如,集合{x ∈R |x <1}也可以写成{y ∈R |y <1}.③所有描述的内容都要写在集合符号内.例如,{x ∈Z |x =2k },k ∈Z ,这种表述方式不符合要求,需将k ∈Z 也写进大括号内,即{x ∈Z |x =2k ,k ∈Z }.④在不致引起混淆的情况下,所有的非负数组成的集合可记为{x |x ≥0}.当集合是数集时,在没有标明x 范围的前提下,我们认为x 的值是使式子有意义的所有值.如⎭⎬⎫⎩⎨⎧=x y y 1,此时我们认为x ∈R 且x ≠0.由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知该集合可化为{y |y ∈R ,且y ≠0}.当用文字语言来描述集合中元素的特征或性质时,分隔号及前面的部分常常省去,如“所有四边形组成的集合”记为{x |x 是四边形}.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去“|”及其左边的部分,直接写成{四边形}.“所有四边形组成的集合”不能写成{所有四边形},因为花括号本身就有全部的意思,故用文字描述集合时,应去掉含有“整体”“全部”等意义的词.(3)对某一个具体的集合而言,其表示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如{x |x 是自然数中三个最小的完全平方数},还可以表示为{0,1,4}.方法的选择要因题而异.【例6(1)绝对值不大于2的所有整数;(2)方程组1,1x y x y +=⎧⎨-=-⎩的解. 解:(1)由于|x |≤2且x ∈Z ,所以x 值为-2,-1,0,1,2.故绝对值不大于2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为{-2,-1,0,1,2}.另外本题用描述法可表示为{x ∈Z ||x |≤2}.(2)解方程组1,1x y x y +=⎧⎨-=-⎩得0,1.x y =⎧⎨=⎩因此用列举法表示方程组1,1x y x y +=⎧⎨-=-⎩的解集为{(0,1)}. 【例6-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图象中阴影部分(含边界)的点的集合.分析:由于是坐标平面内的点集,所以代表元素可以用有序实数对(x ,y ),x ,y 的范围可结合图形写出.解:(1)设阴影部分的所有点构成集合A ,则集合A 中的元素是点,设为(x ,y ).由图形知-1≤x ≤1,-1≤y ≤1,所以A ={(x ,y )|-1≤x ≤1,-1≤y ≤1}.(2)设阴影部分的所有点构成集合B ,则集合B 中的元素是点,设为(x ,y ).由图形知:-1≤x ≤1,y ∈R ,所以B ={(x ,y )|-1≤x ≤1,y ∈R }.【例6-3】下面三个集合:①{x |y =x 2+1};②{y |y =x 2+1};③{(x ,y )|y =x 2+1}.(1)它们是不是相同的集合?(2)它们各自的含义是什么?分析:对于用描述法给出的集合,首先要清楚集合中的代表元素是什么,元素满足什么条件.解:(1)它们是互不相同的集合.(2)∵集合①{x |y =x 2+1}的代表元素是x ,满足条件y =x 2+1中的x ∈R ,∴{x |y =x 2+1}=R ;∵集合②{y |y =x 2+1}的代表元素是y ,满足条件y =x 2+1的y 的取值范围是y ≥1,∴{y |y =x 2+1}={y |y ≥1};∵集合③{(x ,y )|y =x 2+1}的代表元素是(x ,y ),可以认为是满足y =x 2+1的数对(x ,y )的集合,也可以认为是坐标平面内的点(x ,y )构成的集合,且这些点的坐标满足y =x 2+1,∴{(x ,y )|y =x 2+1}={P |P 是抛物线y =x 2+1上的点}.点技巧 对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的理解 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一要看集合的代表元素是什么,它反映了集合元素的形式;二要看元素满足什么条件.数集和点集常常会混淆.7.集合相等的应用两个集合相等,是指构成这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相同.也就是说,若两个集合相等,则这两个集合中的元素个数相同,并且对于其中一个集合中的任一元素,在另一个集合中都能找到这个元素.例如:若集合A ={-1,3},集合B ={x |x 2+ax +b =0},且A =B ,求实数a ,b . 解:因为A =B ,所以方程x 2+ax +b =0的解集是{-1,3},那么-1,3是方程x 2+ax +b =0的根,则13,13,a b -+=-⎧⎨-⨯=⎩解得2,3.a b =-⎧⎨=-⎩【例7】若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可表示为,,1ba a ⎧⎫⎨⎬⎩⎭,也可表示为{a 2,a +b,0},求a 2 012+b 2 013的值.分析:由题意知,集合,,1ba a ⎧⎫⎨⎬⎩⎭与集合{a 2,a +b,0}相等,由集合相等的定义,列出关于a ,b 的方程组,解出a ,b ,进而求a 2 012+b 2 013的值.解:由已知集合可表示为,,1ba a ⎧⎫⎨⎬⎩⎭,得a ≠1且a ≠0. 由题意得21,,0a a a b b a ⎧⎪=⎪=+⎨⎪⎪=⎩或21,,0,a b a a b a⎧⎪+=⎪=⎨⎪⎪=⎩解得1,0a b =-⎧⎨=⎩或1,0.a b =⎧⎨=⎩ 经检验知1,0,a b =⎧⎨=⎩不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应舍去. 因此1,0a b =-⎧⎨=⎩故a 2 012+b 2 013=1. 点技巧 由集合相等求参数的技巧 应从集合相等的定义入手,寻找元素之间的关系,若集合中的未知元素不止一个,则需分类讨论....,同时要注意利用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对求得的结果进行检验....8.方程、不等式等知识与集合交会问题的处理集合语言是表述数学问题的重要语言,以集合为载体的方程、不等式的问题是本节的常见问题之一,解决此类问题应注意:(1)首先是准确理解集合中的元素,明确元素的共同特征,如果不理解集合中的元素,那么就会出现思维受阻的现象,感到无从下手.例如,集合A ={x |ax -1<0}的元素是关于x 的不等式ax -1<0的解,当a =0时,这个不等式化为-1<0,此时不等式的解集为实数集R ,当a ≠0时,这个不等式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如果忽视a =0,那么就会导致出现错解.(2)解题时还应注意方程、不等式等知识以及数学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的综合应用.【例8】已知集合A ={x |ax 2-3x +2=0}.(1)若A 是单元素集合,求集合A ;(2)若A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求a 的取值范围.分析:本题将集合中元素个数问题转化为方程根的问题.(1)A 是单元素集合,说明方程有唯一根或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2)A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说明方程有一根或两根.解:(1)当a =0时,23A ⎧⎫=⎨⎬⎩⎭,符合题意; 当a ≠0时,方程ax 2-3x +2=0应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Δ=0,即9-8a =0,解得98a =,此时43A ⎧⎫=⎨⎬⎩⎭,符合题意.综上所述,当a =0时,23A ⎧⎫=⎨⎬⎩⎭,当a ≠0时,43A ⎧⎫=⎨⎬⎩⎭. (2)由(1)知,当a =0时,23A ⎧⎫=⎨⎬⎩⎭,符合题意; 当a ≠0时,方程ax 2-3x +2=0应有实数根,则Δ≥0,即9-8a ≥0,解得a ≤98.综上所述,若A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则a ≤98.辨误区 对方程ax 2+bx +c =0的错误认识 “a =0”这种情况容易被忽视,如“方程ax 2-3x +2=0”有两种情况:一是“a =0”,即它是一元一次方程;二是“a ≠0”,即它是一元二次方程,只有在一元二次方程这种情况下,才能用判别式Δ来解决.因此解决二次项系数含参数........的方程或不等式问题时,应分二次项系数为......0.和.不为..0.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9.与集合有关的创新题(1)能选择自然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是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因此高考更多地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考查.其中不乏一些创新题.(2)与集合有关的创新题主要以集合的表示法和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为背景,常常是给出新的定义,依据新背景或新定义,借助于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和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来解决问题.(3)解决这类问题时,要紧扣所给的新背景或新定义.其所用到的集合知识往往是比较基础的,主要是集合的含义和表示法、集合的性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等.【例9-1】定义集合运算A B ={z |z =xy (x +y ),x ∈A ,y ∈B },设集合A ={0,1},B ={2,3},则集合A 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A .0B .6C .12D .18解析:根据A B 的定义,当x =0时z =0;当x =1时,若y =2,则z =6,若y =3,则z =12.因此集合A B 的所有元素和为18. 答案:D【例9-2】已知集合A 中的元素均为整数,对于k ∈A ,如果k -1∉A 且k +1∉A ,那么称k 是A 的一个“孤立元”.给定S ={1,2,3,4,5,6,7,8},由S 的3个元素构成的所有集合中,不含“孤立元”的集合共有________个.解析:先分析“孤立元”的含义,再根据不含“孤立元”的条件写出所有不含“孤立元”的集合,最后确定个数.依题意可知,所谓不含“孤立元”的集合就是集合中的3个元素必须是3个相邻的正整数,故所求的集合包括:{1,2,3},{2,3,4},{3,4,5},{4,5,6},{5,6,7},{6,7,8},共6个,应填6. 答案:6。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课件(人教A版必修1)
的解集.
• • • • •
解:(1)列举法:{3,5,7}; (2)描述法:{周长为10 cm的三角形}; (3)列举法: {1,2,3,12,13,21,31,23,32,123,132,213,231,312,321}; (4)列举法:{(0,0),(1,1)}。
x+y=2 (1)由 x-y=0 x=1 ,得 y=1
[答案]
,故方
程组的解集为{(1,1)}. (2)不大于10即为小于或等于10, 非负是大于或等于0,故不大于10的非负偶数集 为{0,2,4,6,8,10}.
(3)因为x∈N,y∈N,x+y=3,
x=0 所以 y=3 x=3 y=0 x=1 或 y=2 x=2 或 y=1
• 3.对给定的集合用图形(常见的有圆和矩形)表示, 图形上或图形内的点表示该集合的元素,图形外的 点表示集合外的元素,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图示 法,或称Venn图示.
思考感悟 (1)集合{x|x>3}与集合{t|t>3}是否表示同一个集 合? 提示:虽然两个集合的代表元素不同,但实质 上它们均表示大于3的所有实数,故是同一个集合.
• 4.已知集合A={0,1,2,3,4},试用描述法表示该集 合为________.(答案不唯一,写出一个便可) • 解析:A中含有0,1,2,3,4五个自然数,故可以用描述 法表示为{x∈N|x<5},也可以表示为{x∈Z|-1<x<5} 等. • 答案:{x∈N|x<5}
• 5.将大于0不大于15且能被3整除的整数组成的集 合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出来. • 解:列举法:{3,6,9,12,15}; • 描述法:{x|0<x≤15,且x=3n,n∈Z}.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 1.1.1 集合概念及表示
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含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无限集:含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空 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为:
φ
问题:如果用A表示高一(5)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 用a表示高一(5)班的一位同学,b是高一(6)班的 一位同学,那么a,b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 集合A,记作a∈A;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 (not belong to)集合A,记作a∈A; 元素和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属于,不属于 例:用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 问2,4与集合A之间的关系?
思考: 地球上的四大洋可以组成集合吗?
自然语言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集合的表示方法(1):
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注意:1、元素间要用逗号隔开; 2、不管次序放在大括号内。
理论迁移 例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方程
思考
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 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 的例子吗? 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 呢?
它们的 研究对 象是什 么?
(1) 1~10以内所有的质数; (2) 我国从1991到2003年的13年内所发射的 所有人造卫星; (3) 方程x2+5x+6=0的实数根; (4) 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定长d的所有的点; (5) 平度九中2014年9月入学的所有高一学生.
集合中元素的特点:
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先后顺序的.也 就是说,集合中元素的排列次序与顺序无关.
集合相等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
我们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思考题:已知2是集合{0,a,a2 -3a+2}
中的元素,则实数a为(
)
A.2 B.0或3 C. 3 D . 0,2,3均可
精品课件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楚水实验学校高一数学备课组
精品课件
蓝蓝的天空中,一群鸟在欢快的飞翔
茫茫的草原上,一群羊在悠闲的走动 清清的湖水里,一群鱼在自由地游动;
-----
精品课件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一)
精品课件
问题情境
1.介绍自己的家庭、原来就读的学校、现 在的班级。
2.问题:像“家庭”、“学校”、“班级”等, 有什么共同特征?
同一类对象的汇集
精品课件
活动
1.列举生活中的集合的例子; 2.分析、概括各实例的共同特征
精品课件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1)集合: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 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set)。
(2)元素: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叫 做该集合的元素(element)或简称元。
精品课件
探讨以下问题:
一 数
2、无限集(infinite set ):含有无限个 学
元素的集合。
3、空集(empty set):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记作Φ
精品课件
例2 用符号“∈”或“∈”填空:
(1)30 _ N+
(4)0 _ N
(5)(-2)0 _ N+ (6)2 5 _ Z
(7) 2 5 _ Q (8)2 5 _ Q
精品课件
三、小 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数集及有关符号.
精品课件
➢集合的含义是什么? ➢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怎样进行集合的运算?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练习:
(1)《课课练》P1 Ex2
(2)在作业本上写出你这节
课不懂的地方。
(1){1,2,2,3}是含1个1,2个2, (2)1个3的四个元素的集合吗? (2)著名科学家能构成一个集合吗? (3) {a,b,c,d}和{b,c,d,a}是不是
表示同一个集合? (4)“中国的直辖市”构成一个集合,写出该集合的元素。 (5)“young中的字母”构成一个集合,写出该集合的元素。 (6)“book中的字母”构成一个集合,写出该集合的元素。
精品课件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
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 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
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 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精品课件
集合常用大写拉丁字母来表示。 如集合A、集合B。
常用数集及记法 (1)自然数集(非负整数集) :
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2)正整数集: 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3)整数集: 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4)有理数集 :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5)实数集: 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精品课件
对象与集合的关系:
• 如果对象a是集合A的元素,就记作a∈A, 读作a属于A;如果对象a不是集合A的元素, 就记作a∈A,读作a不属于A。
• 如:2∈Z,2.5∈Z
精品课件
例1 下列的各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 (1)所有的好人; (2)小于2003的数; (3) 和2003非常接近的数。 (4)小于5的自然数;
(5)不等式2x+1>7的整数解; (6)方程x2+1=0的实数解;
精品课件
(三) 有限集与无限集
高
1、有限集(finite set):含有有限个元 素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