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屈原列传》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屈原列传》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屈原列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屈原列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文学艺术也有了更深入的探讨和学习。

其中,古代文学作品更是深受人们的关注和赞赏。

而《屈原列传》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学语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材,今天就来探讨一下《屈原列传》教案教学设计。

一、基本情况1. 教学内容:《屈原列传》2. 教学年级:高一3. 教学人数:40人4. 教学时间:2周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屈原的主要思想和成就。

2. 能够分析屈原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

3. 能够在阅读屈原的作品时,能够把握其中的情感和主旨,理解其中的生命智慧。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屈原列传》,通过对这部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拓宽视野并推进学生的语言与文化领域的进一步了解和学习。

2.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通过对《屈原列传》的阅读和分析,老师要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对这部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老师也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

(2)小组讨论法在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设置小组讨论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音频、视频、图像等多种形式辅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四、教学步骤1. 屈原事迹讲解在开始读《屈原列传》之前,首先要对屈原的事迹和主要成就进行清晰详细的讲解,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屈原列传》。

2. 阅读和分析《屈原列传》在掌握屈原事迹的同时,还需要通过阅读《屈原列传》来理解屈原的思想和主要贡献。

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其中的情感和主旨,同时分析作品表现方式和艺术特点。

2023最新-《屈原列传》教案【优秀3篇】

2023最新-《屈原列传》教案【优秀3篇】

《屈原列传》教案【优秀3篇】《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一般认为太史公变调是由于司马迁寄寓个人政治忧愤的需要,但主要原因还在于史记以前文献较少,无法表达屈平之伟大)中有关屈原的部分,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

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屈原列传》教案【优秀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屈原列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2、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虚词,整理文中的文言知识3、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教学重点:1、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背诵并理解作者在叙述屈原遭嫉蒙谗被楚怀王疏远之后,有用大段的文字夹叙夹议,赞扬了屈原的伟大作品《离骚》。

作者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离骚》,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结合起来。

2、明确课文记叙了与屈原有关的几件大事,并把屈原个人的遭遇同楚国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

教学设想:1、利用预习提示,引导学生整理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分析本文记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体会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借助“预习提示”,圈点重要文言知识,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

作者景仰屈原,他是褒贬分明地为屈原立传的。

字里行间喷泻着激愤和哀怨之情。

司马迁以无比崇敬的心情,概述了屈原的一生,盛赞了他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文学成就。

尤其推崇他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以及存君兴国的爱国思想和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他含着热泪为屈原立传,抒情寄愤以浇胸中块垒。

因此,这篇课文记传中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实际上是一篇夹叙夹议的人物评传,这是不同于《陈涉世家》《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地方。

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仔细体会。

二、背景材料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诗人。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屈原的生平、思想、文学成就以及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屈原列传》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屈原的崇敬之情,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1.2 教学内容1.2.1 屈原的生平:介绍屈原的出生背景、家庭状况、政治生涯等。

1.2.2 屈原的思想:阐述屈原的“忠君爱国”、“人民至上”等思想。

1.2.3 屈原的文学成就:分析《离骚》、《天问》等作品的特点和影响。

1.2.4 屈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探讨屈原对楚辞、浪漫主义文学等的影响。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

2.1.2 屈原的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2 教学难点2.2.1 屈原作品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句式。

2.2.2 屈原的思想如何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屈原列传》,理解其中的内容和精神。

3.1.2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屈原的理解和感悟。

3.1.3 写作练习:写一篇关于屈原的思想和作品的文章。

3.2 教学手段3.2.1 投影仪:展示屈原的生平、作品和相关的图片等。

3.2.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与屈原相关的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安排4.1 教学过程4.1.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屈原列传》,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

4.1.2 课堂讲解:讲解屈原的生平、思想、文学成就等。

4.1.3 分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屈原的思想如何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4.1.4 写作练习:让学生现场写作,表达自己对屈原的理解和感悟。

4.2 教学安排4.2.1 课时:本章教学计划安排2课时。

4.2.2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讲解屈原的生平、思想,第二课时讨论屈原的文学成就和作品。

初中九年级语文《屈原》备课教案

初中九年级语文《屈原》备课教案

初中九年级语文《屈原》备课教案《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初中(九班级语文)《屈原》备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中九班级语文《屈原》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郭沫若及其创作情况。

2.认识鲜明的人物形象,把握屈原的性格特征。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屈原深沉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剧中的戏剧冲突所反映的社会矛盾,认识屈原鲜明的人物形象。

难点赏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分角色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力求从读、演、评三个方面培育戏剧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课前准备老师:组织学生观看历史剧《屈原》,注意与课文有关的情节内容。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历史剧的相关知识。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

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

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

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简介郭沫若(1892-1978),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郭开贞。

代表作: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

三、文本链接1.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

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

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

楚国被攻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2.《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

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高潮。

《屈原》教案

《屈原》教案

《屈原》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屈原》的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屈原》,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创作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屈原》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2. 理解《屈原》的内容和主题;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了解《屈原》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2. 理解《屈原》的内容和主题;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

四、教学内容1. 《屈原》的作者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政治家,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代表之一。

他的作品《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目。

2. 《屈原》的创作背景《屈原》是屈原在楚国官职遭到诬陷后,心怀国家忧患时所写的一系列作品,主要描写了他所见所思的楚国政治和社会现象。

3. 《屈原》的文学价值《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作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备受赞誉。

该作品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并被广泛传颂于世。

4. 《屈原》的内容和主题《屈原》包含了《离骚》、《天问》、《招魂》等篇章。

《离骚》是《屈原》的核心篇章,描述了屈原对楚国政治的忧虑与不满,同时展示了他对自然、命运和人生的思考。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屈原》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等内容,向学生介绍《屈原》的基本信息。

2.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阅读《屈原》的相关章节,并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学术研究: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学术研究,深入探究《屈原》的艺术表现和思想内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通过对学生对《屈原》的理解和思考的讨论,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作业评分: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学术研究水平。

3. 学习笔记评价:通过查阅学生的学习笔记,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有关《屈原》的文学选集作为教学参考资料。

15、屈原列传教案【优秀5篇】

15、屈原列传教案【优秀5篇】

15、屈原列传教案【优秀5篇】屈原列传教案篇一教学设想:本文位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四专题“《史记》的理想人格”的板块,这个板块的学习,旨在了解作者“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的知人论世理念,了解司马迁对历史人物人本主义的解读。

课文比较难懂,选文较长,教学时在多读的基础上逐段疏通,在理解的基础上探讨问题。

专题目标:1、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2、积累文言知识;体会并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素材采集。

3、了解屈原和他的高尚人格;了解司马迁对屈原的解读和情感。

时间设定:3教时第1教时要点:朗读课文,疏通段落,积累文言知识。

过程:一、导入《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原文屈原和贾谊的合传。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遭受贬谪,贾谊写了《吊屈原赋》又引起他的感慨,因而将屈原、贾谊合写一传。

秦朝以前的古书都没有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作者司马迁景仰屈原的品格,和屈原一样,他遭遇不平,满腔悲愤,因而在记传中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形成了夹叙夹议的独特风格。

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仔细体会。

二、朗读1、注意读音惨怛( ) 温蠖( ) 濯淖( ) 啜其醨( )( ) 帝喾( ) 皭然( ) 汶汶( ) 汨罗( ) 屈匄( ) 随属( ) 唐眛( )娴于辞令( ) 谗谄( )举类迩滋垢( ) 滓( )商於( ) 顷襄王令尹( ) 咎( ) 行吟泽畔( ) 枯槁( ) 三闾大夫( ) 怀瑾握瑜( ) 皓皓() 郢( ) 绌( ) 从亲( ) 不内( ) 汶汶( )2、指名朗读三、疏通1、2段1、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并和同学交流,准备老师提问楚之同姓——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王甚任之——争宠而心害其能——属草稿——众莫不知——平伐其功2、提问交流(楚之同姓——是楚王的同姓。

博闻强志——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

明于治乱——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

《屈原》教案

《屈原》教案

《屈原》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屈原的生平与文学成就。

2. 学习分析《屈原》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屈原》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通过讲述屈原的生平故事或展示一些关于屈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屈原》这篇文章。

(二)阅读和理解(15 分钟)
1. 学生自行阅读《屈原》,然后回答一些关于文章内容的基本问题。

2.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细节和描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屈原的人物形象。

(三)人物分析(15 分钟)
1. 让学生分组讨论屈原的人物形象,如:性格特点、精神品质等。

2.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然后进行全班讨论。

(四)主题探讨(10 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屈原》的主题,如:爱国主义、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等。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五)总结(5 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屈原的人物形象和主题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写一篇短文,分析屈原的人物形象或探讨《屈原》的主题。

九年级语文下册《屈原》教案优秀范文三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屈原》教案优秀范文三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屈原》教案优秀范文三篇教育是石,撞击生命的火花。

教育是灯,照亮夜行者踽踽独行的路。

教育是路,引领人类走向黎明。

因为有教育,一切才都那么美好,因为有教育,人类才有无穷的希望。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九年级语文下册《屈原》教案优秀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语文下册《屈原》教案优秀范文一一、教学目标(-)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二)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通假字“离”、“反”、“濯”、“见”、“指”,“绌”“质”、“被”,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四)理解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课文第一部分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

第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

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分析:王甚任之:“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左徒:楚官名。

相当于上大夫而次于令尹。

在国王左右参预政事,起草诏令,是相当重要的职位。

) “王甚任之”的原因:①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暇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

(古代姓比氏大,后来姓氏不分。

)②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明、娴,形容词用作动词,这两句状语后置。

)(二)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分析: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在于“争宠而心害其能”。

按:“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一句有两种理解。

《教学参考书》的译文是:“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改动,屈平不赞同”。

与课文注释相左。

依教材对“夺”、“与”的注释,应译作:“上官大夫看见了想抢过去(看),屈原不给。

”“因谗之日:‘……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资料认为,“曰”、“以为”重复,疑有衍文,此说似不妥。

如重新标点,作“……平伐其功,曰:‘(王)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屈原列传》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屈原列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2)能够分析并概括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3)能够解读并理解《屈原列传》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屈原列传》。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屈原的人物形象和作品价值进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屈原的忧国忧民、忠诚正直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2)《屈原列传》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3)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屈原的人物形象和作品价值进行评价。

2. 教学难点:(1)理解《屈原列传》中的文言文句子。

(2)分析屈原的忧国忧民、忠诚正直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背景和《屈原列传》的文学地位。

(2)激发学生对屈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屈原列传》,理解文意。

(2)鼓励学生借助词典、参考书,解决阅读中的困难。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屈原列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2)分析屈原的忧国忧民、忠诚正直的精神品质。

5. 文学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屈原列传》的文学价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讨论《屈原列传》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强调屈原的忧国忧民、忠诚正直的精神品质。

四、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屈原列传》中的重点句子。

3. 推荐一本关于屈原或《屈原列传》的课外阅读书籍,并简要介绍其内容。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屈原》教案(精选5篇)

《屈原》教案(精选5篇)

《屈原》教案(精选5篇)《屈原》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

2、专心品读课文,品尝的语言风格。

3、引导同学在平淡的生活中发觉情趣。

4、了解端午风俗,提倡珍惜传统文化。

增加民族骄傲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的独特语言风格,仔细品读。

2、激励同学专心体验生活,珍惜传统文化。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品读法争论法延长拓展法四、教学手段多媒体帮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首先和大家来说一个故事。

话说当年高邮几名在北京求学的年轻人,见到了我国当代闻名的作家,又同是高邮人的汪曾祺先生,他们对汪曾祺说:“汪老,我们高邮秦少游(也就是擅长填词的那位秦观)可以排第一,您可以排其次。

”但是,汪曾祺听后却连连说:“不对,不对······我只能居第三位。

”那么,大家想一想,对于高邮而言,能排其次的会是什么呢?(高邮的鸭蛋,对了)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散文《端午的鸭蛋》。

(板书课题)二、了解在走近高邮,走近端午的鸭蛋之前,先让我们走近一个人,他就是本文——汪曾祺。

(多媒体显示“了解”,请同学读)三、走近课文(一)读课文,正字音自由朗读课文,留意大屏幕上的生字大本营,让生字们都回家(多媒体显示生字)(二)整体感知课文1、快速的扫瞄课文,依据文章内容,将文章分成三部分,并给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家乡的端午——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1)汪曾祺的家乡端午有哪些风俗?(多媒体显示各风俗)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列举了“可能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放黄烟子”;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吃‘十二红’”略写的是前十种风俗,祥写的是后两种风俗,由于后两种与别处可能一样(2)最与众不同的“吃十二红”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比如说,我们过年的时候总少不了“鱼”。

(表示盼望一年十二个月“红红火火。

”)看来在家乡端午的众多风俗中,对鸭蛋情有独钟,想来它必定有什么独特的味道才令如此魂牵梦萦吧。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屈原(节选)》教案5篇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屈原(节选)》教案5篇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屈原(节选)》教案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屈原(节选)》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屈原的生平和主要作品《离骚》的内容2. 归纳屈原的主要思想和艺术特点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教学重点:1. 了解屈原的生平和主要作品《离骚》的内容2. 归纳屈原的主要思想和艺术特点教学难点:1. 归纳屈原的主要思想和艺术特点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教学准备:1. 课文《屈原(节选)》的教材和教辅资料2. 多媒体设备3. 学生课前阅读任务完成情况的调查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屈原的简要生平和主要作品《离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屈原的作品与人生经历的关系。

请学生们有序地阅读《屈原(节选)》,并在阅读过程中标注关键词、难点及脉络。

Step 3: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理解。

同时,教师可在小组之间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提醒学生注意其中语言、情感和艺术特点。

Step 4:展示讨论结果(10分钟)随机抽取一个小组进行展示,并让其他小组进行评论和补充。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们的讨论内容进行点评和引导,加深学生对屈原思想和艺术特点的理解。

Step 5:思考题讨论(5分钟)通过思考题的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屈原《离骚》的艺术特点和传达的主要思想,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Step 6:辅导阅读(5分钟)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和理解困难,对课文进行适当解读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中较为复杂的词语、句子和艺术手法,并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

Step 7:总结归纳(5分钟)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和思考,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概括屈原的主要思想和艺术特点,并向学生们提供评价意见和鉴赏思路。

Step 8: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屈原《离骚》的阅读心得或写一篇短文介绍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同时,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前预习下一篇课文。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屈原列传》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

1.1.2 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分析其写作特点。

1.1.3 提高古文阅读能力,积累文言词汇。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文本内容。

1.2.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1.2.3 学会对比分析,了解屈原与楚国历史的关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1.3.2 理解忠诚与背叛、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3.3 提高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2.1.1 理解《屈原列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1.2 分析屈原的文学成就,了解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1.3 掌握文言词汇,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2 教学难点2.2.1 理解屈原与楚国历史的关系,分析屈原忧国忧民之情。

2.2.2 深入剖析文章中的象征手法,如香草、美人等。

2.2.3 探讨屈原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简介屈原生平,激发学生兴趣。

3.1.2 提问:你们对屈原有哪些了解?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3.2.2 解答课后习题,巩固知识点。

3.3 合作探讨3.3.1 分组讨论:分析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

3.3.2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堂讲解3.4.1 讲解课文难点,如历史背景、象征手法等。

3.4.2 分析屈原的文学成就,介绍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5 课堂练习3.5.1 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6 课后作业3.6.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3.6.2 拓展阅读:搜集其他关于屈原的作品,加深对屈原的了解。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4.1.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屈原列传优质课教案统编版(精选4篇)

屈原列传优质课教案统编版(精选4篇)

屈原列传优质课教案统编版(精选4篇)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写人审核人编号必修四编写时间苏武传学习目标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翻译文句。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知识链接班固(32—92),我国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幼年即聪慧好学,16岁入洛写作背景:学习方法诵读法、比较法、合作探究课前预习1、通读课文,给字词注音稍迁至栘()中厩()监;数()通使相窥()观;且()鞮()侯;厚赂();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昆()邪()王;后随浞()野侯没()胡中;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置煴()火,覆武其上;於()靬()王;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写人审核人编号必修四编写时间啮()雪;旃()毛;檠()弓弩;扶撵();拥众数万,马畜()弥山;故使陵来说()足下;斧钺()2、划出文中通假字课中探究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②与旃毛并咽之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④空自苦亡人之地⑤法令亡常⑥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⑦武父子亡功德⑧信义安所见乎⑨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二、基础积累(一)结合课文注解,自学释疑:第一段:1、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

.2、兄弟并为郎,稍迁栘中厩监。

....3、数通使相窥观。

.4、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5、汉亦留之以相当.6、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句式特点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8、乃遣武以中郎将使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请你为本句子断句,找出其中句式特点。

翻译本句:9、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写人审核人编号必修四编写时间10、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11、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12、单于益骄,非汉所望...第二段: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2、后随浞野侯没胡中.3、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4、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5、幸蒙其赏赐.6、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第三段:1、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翻译: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3、虞常生得..4、单于使卫律治其事...5、恐前语发,以状语武...6、事如此,此必及我..7、见犯乃死,重负国..【温故知新】①承蒙见教.②慈父见背.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写人审核人编号必修四编写时间③所见所闻.5、虞常果引张胜.【温故知新】①引蛇出洞②引兵而东③引弓搭箭④引佩刀自刺6、即谋单于,何以复加7、宜皆降之.第四段1、屈节辱命..2、自抱持武.3、武气绝半日..4、舆归营.5、单于壮其节.6、朝夕遣人候问武..第五段1、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屈原列传》优秀教案【精选3篇】

《屈原列传》优秀教案【精选3篇】

《屈原列传》优秀教案【精选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屈原列传》优秀教案【精选3篇】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掌握本课重要的文言现象。

屈原列传教案(8篇)

屈原列传教案(8篇)

屈原列传教案(8篇)选修语文《屈原列传》教案篇一一、知人论世,识记常识1.导入新课朗读《太史公自序》中的相关段落: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今天,我们来学习《屈原列传》,看看司马迁是怎样认识与评价屈原的。

2.我话屈原(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

(2)屈原: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爱国主义诗人,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

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

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

这就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

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

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缠绵悱恻的情绪。

他的政治理想的内容就是“美政”包括两个内涵:圣君贤相的政治和民本思想。

他的代表作品:《离骚》,《天问》,《九歌》,《九章》。

其中《离骚》是代表作。

(3)《楚辞》:《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

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又一部诗歌总集,论其对后世的影响,只有《诗经》可以与它媲美。

中国文学史上,历来“风”“骚”,“风”是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骚”是指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它们分别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屈原列传优质课教案统编版篇二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写人审核人编号必修四编写时间苏武传学习目标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屈原列传》教案范文

《屈原列传》教案范文

《屈原列传》教案范文《屈原列传》教案范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屈原列传》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屈原列传》教案1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能联系已学知识,自主整理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发现问题能熟练掌握文言句式与词语的活用、通假、多义现象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屈原的生平与遭遇读懂文意,并且能与准确理解作者在描述屈原遭遇与内心情感中寄托的复杂感情能辩证地评价屈原忠贞报国的志向与坚贞不屈,出污泥而不染的操守,能联系当今社会与个人实际,体会坚持理想追求与现实的差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并培养高尚的联系与人生价值观,培养勇于面对困境,百折不挠及珍爱生命不懈追求的精神【教学方法】诵读、启发、品析、评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结合《离骚》的复习,了解屈原的生平与高尚的节操,进而了解司马迁写此传的目的。

屈原传是人物评传,司马迁写屈原是抒愤:—个忠心耿耿的大贤,被谗而终不得用,以至于身殉理想。

诗人的悲剧。

是一个民族的悲剧…联齐抗秦的主张,变法自强的主张,力保楚国无虞,进而可以统一天下,但这个主张损害了楚国群小的利益,再加上楚王昏庸,所以才有这样的悲剧。

司马迁作此传,意在表明,小人谗言私欲,待遇昏庸之主,致使志士穷困,国家丧亡;提出尊贤重道,明察贤佞是国家之福,表旌屈原矢志不渝,至死不悔地坚持自己的操守、价值观。

屈原以他的价值观,超越了世俗功利价值尺度,获得了永恒的意义。

故曰:“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存在的意义也是自我的人生意义,是在与世俗的、强权的、谗佞的对抗中呈现的。

屈原的自一杀是以生命的结束来拒绝非楚国文化的行为,同时也是使楚国臣君处在了非常尴尬的境地。

这是一种悲剧精神。

二、自主研究,梳理文言字词知识〖多媒体辅助〗【通假字】离通罹遭受;反通返返回;见通现显现;指通旨主旨;濯通浊浊水;绌通黜罢黜;质通贽见面礼;内通纳接纳;被同披披散;【古今异义】明于信而见疑其文约,其辞微故死而不容泥而不滓者齐与楚从楚诚能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兴师伐秦而齐竟怒不救楚与王图议国事王甚任之屈平属草稿未定争一宠一而心害其能平伐其功屈平疾王听之不聪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以一仪而当汉中地秦伏兵断其后冀幸君之一悟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上官大夫短屈原新沐者必振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同形异义】治乱悉发国中兵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又因厚币用事者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形容枯槁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三、朗读全文,感悟作者的情感与屈原的精神〖学生朗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四、练习与实践1、巩固梳理字词知识2、诵读全文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课时学习的字词二、学生找出疑难语句,师生共同研讨解决三、重点语句翻译训练【多媒体辅助】〖口述与书面练习结合〗其称文极小而其指极大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委质事秦。

《屈原》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3. 《离骚》是一篇政治抒情诗,是屈原被贬之后,忧愤愁思的结晶。关于 它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一是司马迁说的“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 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二是 班固说的“屈原既绌(屈平自谦为‘绌’),其后秦欲伐齐(指秦昭王欲伐齐),齐 与楚从亲(指齐欲与楚联合抗秦),楚怀王畏秦,忧之。屈平既嫉群臣之谄曲怀王, 深思虑以自强于世者寡也。”
4、学习本次演示叙事和议论相 结合的写法。
5、了解楚辞体的特点。
1、运用比较法理解课文的思想 内容。
2、了解运用修辞手法表情达意 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文中有关语句含义 的理解。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卜居( )宁溘死以流亡兮( )谣诼( )固时俗之工巧兮( ) 忍尤攘诟( )鸷鸟之不群兮( )芙蓉以为裳( )肇锡余以嘉名( )
7. 《离骚》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①善于铺叙,把大量的神话传说、 历史人物和奇禽异兽编织在一起,做到“衣被辞人”而未尝“剪裁就范”。②象 征手法的广泛应用。③比兴手法的大量使用。三、正课1.介绍作者及文体特点 (略)2.解释题意3.教师范读课文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4.学生齐读课文5.学生练习翻译(略)6.屈原流放的地方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屈原被流放到洞庭湖以北,即现在湖北、河南一带。7.屈原刚正的人格表现有哪 些主要内容?
1、学习字母a(出示图1)
(3)我们一起来看看儿歌中“a”藏在哪里?听录音机读儿歌(播放儿歌录 音)。听不清楚没关系,我们一起来轻声读一读。你会拼读哪些音节?用手指给 同桌看,不会拼读的音节提出来共同解决。教师重点指导平翘舌的读法。(并用 儿歌中的句子练习

九年级语文下册《屈原》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屈原》教案、教学设计
3.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精神。
4.借助屈原的形象,教育学生要有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面对挫折和困难,要有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古诗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仍有待提高。针对本章节《屈原》的教学,学情分析如下:
2.讨论主题:
a.屈原忠诚、正直、爱国精神的体现。
b.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c.课文对现代学生的启示和意义。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讨论。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练习内容:
a.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b.赏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析其艺术效果。
九年级语文下册《屈原》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屈原》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课文的主旨和背景,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升文学素养。
3.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掌握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屈原投江自尽的古画,引发学生的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描绘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吗?他为什么会选择投江自尽?”
2.教师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强调他的忠诚、正直和爱国精神,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情感基础。

屈原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屈原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屈原》【教学目标】1.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2.联系背景资料,把握人物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3.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丰富的想像,理解多种修辞手法、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把握人物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丰富的想像,理解多种修辞手法、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端午节是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你知道它的由来吗?纪念屈原爱国诗人诗人屈原在该日(五月初五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二.人物简介1.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时楚国人,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爱国诗人。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

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

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

楚国被攻后,自投汩(mì)罗江而死。

最大成就:屈原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最长政治抒情诗《离骚》。

《诗经》(现实主义)和《离骚》(浪漫主义)是我国文学的两大源头。

2.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诗集《女神》(1921)、《星空》;漂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十字架》;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虎符》、《蔡文姬》三.写作背景《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皖南事变”。

(完整版)《屈原》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完整版)《屈原》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完整版)《屈原》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屈原》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一)郭沫若是我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对其生平及作品要向同学们作介绍。

(二)老师需向学生介绍清楚本剧写作的历史背景及写作意图,以便把握本文主题。

(三)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对屈原生平及作品特别是其爱国主义精神和高洁的品质,更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掌握和领会。

(四)学习本文,了解本文的精髓,即主要学习屈原的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不随波逐流、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学习他心系国家至死不悔的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爱集体爱国家的主人翁责任感。

(五)能够归纳总结屈原形象。

(六)本文的核心是“雷电颂”部分。

屈原的形象主要就是通过这一部分的内心独白塑造的。

(七)学习本文的修辞手法。

【指点迷津】(一)必知点:1.郭沫若简介:郭沫若(1892-1978),我国现代杰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

四介乐山人。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并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女神》。

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

解放后,发表了蔡文姬等戏剧,著有《奴隶制时代》等书,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2.屈原简介: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

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战国时楚国人。

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

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

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

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

这本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教学教案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一)郭沫若是我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对其生平及作品要向同学们作介绍。

(二)老师需向学生介绍清楚本剧写作的历史背景及写作意图,以便把握本文主题。

(三)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对屈原生平及作品特别是其爱国主义精神和高洁的品质,更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掌握和领会。

(四)学习本文,了解本文的精髓,即主要学习屈原的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不随波逐流、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学习他心系国家至死不悔的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爱集体爱国家的主人翁责任感。

(五)能够归纳总结屈原形象。

(六)本文的核心是“雷电颂”部分。

屈原的形象主要就是通过这一部分的内心独白塑造的。

(七)学习本文的修辞手法。

【指点迷津】(一)必知点:1.郭沫若简介:郭沫若(1892―1978),我国现代杰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

四介乐山人。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并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女神》。

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

解放后,发表了蔡文姬等戏剧,著有《奴隶制时代》等书,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2.屈原简介: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

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战国时楚国人。

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

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

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

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

这本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天问》一篇。

等等。

3.本文写作的背景及写作意图:背景见预习提示。

写作意图:古为今用,借古讽今。

用作者的话说当时是“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作者“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去了”。

换句话说,作者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

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

(二)重点:4.作者笔下的屈原形象及其它人物形象屈原:剧中屈原是正义的化身。

他痛恨黑暗,向往光明,他蔑视鬼神,鞭挞一切污秽,誓与丑恶的奸佞们战斗到底。

屈原的形象是为正义和光明而战斗的不屈的战士的形象。

婵娟:屈原的侍女,是有正义感的女性的形象。

婵娟之死,使正义和邪恶的冲突达到高潮。

郑詹尹:邪恶的化身,他卑鄙、狡诈、胆怯。

他是朝中奸佞的帮凶。

5.本文的情节结构和矛盾冲突:课文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朝廷的奸佞们之间的尖锐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

可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他们的阴谋把他们和屈原的矛盾冲突推到了顶点。

第2部分是屈原的内心独白,表现了他的忠贞不屈和正气浩然的英勇悲壮的形象。

第3部分是婵娟之死。

这一部分是戏剧冲突的高潮,表现了光明和黑暗、正义和邪恶誓不两立的冲突。

6.屈原歌颂风雷电的内心独白的结构和特点(《雷电颂》)(1)结构层次《雷电颂》这篇独白,结构浑然一体,内容十分丰富。

可分为两层:第1层: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这一层是屈原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

第2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篇末。

这一层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愤怒地诅咒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这篇独白,以火一般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的愤懑,也表达了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2)艺术特色①闪耀着浪漫主义的色彩。

在《雷电颂》中,作者进行了大胆的艺术虚构,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让屈原凭借暴风、怒雷、闪电的翅膀,展开美妙的幻想,飞向光明的境地;也借助它们的力量,毁灭一切黑暗。

这样,就使屈原的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扬、光耀夺目。

这段独白想象奇特,气势宏伟,表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②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充分表达感情,增强语句气势。

首先,《雷电颂》通篇用了拟人兼呼告的修辞方法;其次,运用了反复、排比等修辞方法。

使整个独白既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7.一些物象的象征义及蕴含义(1)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2)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3)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屈原《涉江》篇云“带长铗之陆离兮”。

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身子自由时的佩剑。

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4)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类似英国作家笛福长篇小说《鲁滨逊飘流记》所描写的海中荒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5)土偶木梗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其中河伯有二义:其一指河伯神像,其二指在《九歌》中抢演河伯的一位演员。

(三)运用点:8.通过本文的学习,你从屈原身上学到了什么?写一篇读后感,联系现实谈一谈你的体会。

二、学海导航【学法指要】1.阅读全文,找出生字词,运用工具书注音、释义提示:诡谪咆哮潸然痉摩稽首踉跄睥睨。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尚飨(注音、释义自己动手查工具书)2.给文章划分层次,并说出划分的依据。

提示: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开端,写勒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郑袖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是发展,也是本文的核心。

写屈原的内心独白,表现了屈原的忠贞不屈和正气浩然的英勇悲壮的形象。

第三部分:是高潮,写婵娟之死。

表现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誓不两立的冲突。

3.课文开头的舞台说明是:“东皇太乙庙之正殿……名室均有灯,光甚昏暗,室外雷电交加,时有大风咆哮。

”设置这一场景的作用是什么?提示:室内空寂昏暗,室外雷电交加,大风咆哮,为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提供了自然背景,增添了悲壮的气氛,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郑袖、勒尚设下毒计要毒死屈原,执行者就是郑袖之父郑詹尹,他千方百计劝屈原饮下那杯酒,屈原没喝,最后他说:“你该不会疑心这酒里有毒的吧?”这表现了这个刽子手什么样的心理?提示:急于毒死屈原,故意使用激将法来“激”屈原喝下毒酒。

4.学本文,要有感情地准确朗读《雷电颂》部分,准确地体会屈原的情感。

所以,首先要注意朗读中的节拍停顿。

下面两段对白,节拍停顿正确的项是:(1)A.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B.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C.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D.啊,我/思念那/洞庭胡,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提示:D(2)A.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么?B.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么?C.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么?D.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么!提示:C5.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是本文的核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对这一部分进行层次划分,并作分析。

提示:《雷电颂》这篇独白,结构浑然一体,内容十分丰富。

大体可划分为二个层次。

第1层: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这一层是屈原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

在“比铁还沉重”、“比铁还坚固”的黑暗、阴惨的宇宙前,他不能不对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

于是,他热切地呼唤和祈求那些咆哮的风,闪耀的电,爆炸的雷这些宇宙中的“伟大的艺人们”,以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把黑暗的世界“爆炸”、“劈开”,从而创造一个“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世界,迎来“没有限制的自由”和灿烂眩目的“光明”。

他把“电”这一宇宙间的长剑化做自己“心中的长剑”。

在呼喊声中,主观和客观,人和自然力结合在一起,充分表现了屈原摧毁黑暗、追求光明的内在的力量。

第2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篇末。

这一层借指斥神鬼像来愤怒地诅咒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屈原之所以高呼要把所有的“土偶木梗”,连同一切罪恶的黑暗都“烧毁!烧毁!烧毁!”是因为它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它们“完全是一片假”,“只有晓得播弄人”,一句话,它们是象征暴戾、奸诈、怯懦的怪力乱神。

这样,屈原就由前面对自然力的祈求,发展到对人的力量的确信,表现了他无比高昂的战斗激情。

总之,这篇独白,以火一般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的愤懑,也表达了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6.作者运用了象征手法(用一种具体事物来表现一种特殊事物或特殊意义)。

独白中的风雷电象征什么?东皇太一等众神象征什么?提示:(略)7.简要分析《雷电颂》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提示: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充分表达感情,增强语句气势。

首先,《雷电颂》通篇用了拟人兼呼告的修辞方法,如“风”,你咆哮吧!”“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等等,这些语句,热切地期望风、雷、电;而“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等词语,无比愤怒地对恶神进行斥责。

这样,就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

其次,运用了反复、排比等修辞方法,也使整个独白具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8.《雷电颂》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提示:在《雷电颂》中,作者进行了大胆的艺术虚构,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让屈原凭借急风、怒雷、闪电的翅膀,展开美妙的幻想,飞向光明的境地;也借助他们的力量,毁灭一切黑暗。

这样,就使屈原的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扬,光辉夺目。

这段独白想象奇特,气势宏伟,表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9.婵娟在这场戏中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她的出现,对塑造屈原这一人物形象、展示全剧矛盾冲突有什么作用?提示:婵娟是屈原的侍女,是有正义感的女性形象。

她爱戴、崇敬屈原,把他当作“父亲”、“师长”;她虽然是“普通人家的女儿”,但是却深明大义,知道“做人的责任”;她不屈服于公子子兰的威逼利诱,甘愿为搭救屈原而献出生命,这一切都突出地体现了她高尚、善良、纯真的品质。

通过婵绢为正义而献身的行动,有力地衬托屈原正气凛然英勇无畏的形象。

婵娟之死,使正义和邪恶的冲突达到高潮。

10.综观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屈原这一伟大形象,联系当今,谈一谈自己如何从行动上向屈原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