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屈原列传》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屈原列传》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屈原列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屈原列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文学艺术也有了更深入的探讨和学习。

其中,古代文学作品更是深受人们的关注和赞赏。

而《屈原列传》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学语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材,今天就来探讨一下《屈原列传》教案教学设计。

一、基本情况1. 教学内容:《屈原列传》2. 教学年级:高一3. 教学人数:40人4. 教学时间:2周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屈原的主要思想和成就。

2. 能够分析屈原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

3. 能够在阅读屈原的作品时,能够把握其中的情感和主旨,理解其中的生命智慧。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屈原列传》,通过对这部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拓宽视野并推进学生的语言与文化领域的进一步了解和学习。

2.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通过对《屈原列传》的阅读和分析,老师要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对这部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老师也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

(2)小组讨论法在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设置小组讨论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音频、视频、图像等多种形式辅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四、教学步骤1. 屈原事迹讲解在开始读《屈原列传》之前,首先要对屈原的事迹和主要成就进行清晰详细的讲解,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屈原列传》。

2. 阅读和分析《屈原列传》在掌握屈原事迹的同时,还需要通过阅读《屈原列传》来理解屈原的思想和主要贡献。

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其中的情感和主旨,同时分析作品表现方式和艺术特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屈原》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屈原》教案、教学设计
3.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精神。
4.借助屈原的形象,教育学生要有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面对挫折和困难,要有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古诗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仍有待提高。针对本章节《屈原》的教学,学情分析如下:
2.讨论主题:
a.屈原忠诚、正直、爱国精神的体现。
b.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c.课文对现代学生的启示和意义。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讨论。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练习内容:
a.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b.赏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析其艺术效果。
九年级语文下册《屈原》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屈原》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课文的主旨和背景,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升文学素养。
3.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掌握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屈原投江自尽的古画,引发学生的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描绘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吗?他为什么会选择投江自尽?”
2.教师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强调他的忠诚、正直和爱国精神,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情感基础。

屈原列传 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 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屈原列传》中的经典段落;(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断句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屈原列传》;(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运用文言文进行日常交流和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敬文学家,热爱文学的情感;(3)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观点,敢于质疑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屈原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屈原列传》中的经典段落及其含义;(3)文言文阅读方法和断句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词语的解释;(2)文言文句式的理解;(3)对屈原精神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2)阐述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3)激发学生对《屈原列传》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要求学生圈点勾画出生僻词语,课后查找资料弄懂其含义;(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经典段落,加强背诵。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课文;(2)每组选取一个经典段落,进行翻译和解读;(3)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学习。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文言文句式;(2)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文章思路;(3)对屈原的精神品质进行深入剖析。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经典段落;(2)进行文言文断句练习;(3)谈谈对屈原精神的感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中的经典段落;2. 查找资料,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屈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的了解程度;2. 学生对《屈原列传》中经典段落的背诵情况;3. 学生在课堂讨论、练习中的表现;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完整版)《屈原》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完整版)《屈原》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完整版)《屈原》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屈原》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一)郭沫若是我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对其生平及作品要向同学们作介绍。

(二)老师需向学生介绍清楚本剧写作的历史背景及写作意图,以便把握本文主题。

(三)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对屈原生平及作品特别是其爱国主义精神和高洁的品质,更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掌握和领会。

(四)学习本文,了解本文的精髓,即主要学习屈原的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不随波逐流、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学习他心系国家至死不悔的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爱集体爱国家的主人翁责任感。

(五)能够归纳总结屈原形象。

(六)本文的核心是“雷电颂”部分。

屈原的形象主要就是通过这一部分的内心独白塑造的。

(七)学习本文的修辞手法。

【指点迷津】(一)必知点:1.郭沫若简介:郭沫若(1892-1978),我国现代杰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

四介乐山人。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并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女神》。

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

解放后,发表了蔡文姬等戏剧,著有《奴隶制时代》等书,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2.屈原简介: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

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战国时楚国人。

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

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

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

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

这本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屈原列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屈原的生平和主要事迹。

2. 学生能够阅读并分析《屈原列传》的文言文文本。

3. 学生能够领会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德。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屈原列传》。

2. 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提高自己的文本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理解并传承屈原的爱国精神。

2. 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屈原的生平和主要事迹。

2. 《屈原列传》的文言文文本分析和解读。

3. 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德。

三、教学难点1. 《屈原列传》的文言文文本理解和翻译。

2. 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德的内涵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屈原的生平事迹,解读《屈原列传》文本。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屈原的生平和事迹。

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屈原列传》文本,探讨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德。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屈原的具体事迹,引导学生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屈原的生平和事迹。

3. 文本分析:讲解《屈原列传》的文言文文本,分析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德。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德。

5. 案例分析:分析屈原的具体事迹,引导学生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德。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内容1. 解读《屈原列传》中的关键句子和难懂词语。

2. 分析屈原的文学成就,如《离骚》、《九歌》等作品。

3. 探讨屈原的思想观念,如忠诚、正直、清高等。

七、教学准备1. 教材:《屈原列传》文本和相关注释译文。

2. 参考资料:关于屈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思想观念的资料。

《屈原》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3. 《离骚》是一篇政治抒情诗,是屈原被贬之后,忧愤愁思的结晶。关于 它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一是司马迁说的“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 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二是 班固说的“屈原既绌(屈平自谦为‘绌’),其后秦欲伐齐(指秦昭王欲伐齐),齐 与楚从亲(指齐欲与楚联合抗秦),楚怀王畏秦,忧之。屈平既嫉群臣之谄曲怀王, 深思虑以自强于世者寡也。”
4、学习本次演示叙事和议论相 结合的写法。
5、了解楚辞体的特点。
1、运用比较法理解课文的思想 内容。
2、了解运用修辞手法表情达意 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文中有关语句含义 的理解。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卜居( )宁溘死以流亡兮( )谣诼( )固时俗之工巧兮( ) 忍尤攘诟( )鸷鸟之不群兮( )芙蓉以为裳( )肇锡余以嘉名( )
7. 《离骚》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①善于铺叙,把大量的神话传说、 历史人物和奇禽异兽编织在一起,做到“衣被辞人”而未尝“剪裁就范”。②象 征手法的广泛应用。③比兴手法的大量使用。三、正课1.介绍作者及文体特点 (略)2.解释题意3.教师范读课文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4.学生齐读课文5.学生练习翻译(略)6.屈原流放的地方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屈原被流放到洞庭湖以北,即现在湖北、河南一带。7.屈原刚正的人格表现有哪 些主要内容?
1、学习字母a(出示图1)
(3)我们一起来看看儿歌中“a”藏在哪里?听录音机读儿歌(播放儿歌录 音)。听不清楚没关系,我们一起来轻声读一读。你会拼读哪些音节?用手指给 同桌看,不会拼读的音节提出来共同解决。教师重点指导平翘舌的读法。(并用 儿歌中的句子练习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屈原列传》的主要内容,把握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

2.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体会司马迁史笔的公正和文章的感染力。

3.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解析:通过朗读,感知课文节奏与韵律;对关键句、难点进行解析。

2. 屈原生平介绍:了解屈原的生平背景,理解其思想形成的过程。

3. 文章结构分析:分析《屈原列传》的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掌握《屈原列传》的主要内容和屈原的生平事迹。

2. 分析司马迁的写作特色和史笔公正。

2.2 教学难点1. 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浪漫主义精神。

2. 鉴赏课文中精彩的词句和修辞手法。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屈原生平、时代背景和课文内容。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鉴赏法:分析课文中的词句、修辞,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图片等展示屈原时代背景和相关文物。

2.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视野。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导入1. 简介屈原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对屈原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关注屈原的生平,为学习《屈原列传》做铺垫。

4.2 教学展开1. 分段讲解课文,梳理屈原生平事迹。

2.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4.3 课堂互动1. 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对屈原和课文的理解。

2. 邀请学生展示对课文词句、修辞的鉴赏成果。

4.4 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

2. 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屈原和《屈原列传》。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5.1 课后作业1. 熟读《屈原列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屈 原》 教学设计

《屈 原》 教学设计

《屈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以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诵读屈原的代表作品,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

3、分析屈原作品中的意象、语言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引导学生体会屈原的爱国精神和高尚人格,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屈原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2)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和人格魅力。

2、教学难点(1)解读屈原作品中较为晦涩的词句和复杂的意象。

(2)引导学生将屈原的精神与当代社会相联系,思考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屈原作品的韵律和节奏,感受其情感。

2、讲授法:讲解屈原的生平、作品背景和文学特点,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屈原作品中的主题和意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比较分析法:将屈原的作品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突出其独特之处。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视频,引出端午节的由来与屈原的关系,从而导入新课。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1、介绍屈原的生平,包括他的出生、政治生涯、流放经历等。

2、讲解屈原的主要作品,如《离骚》《九歌》《天问》等,简单介绍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三)作品诵读1、教师范读屈原的代表作《离骚》片段,让学生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纠正读音和停顿。

3、挑选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作品赏析1、分析《离骚》中的意象,如香草美人,探讨其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2、解读《离骚》中的诗句,理解屈原的情感表达和思想追求。

3、比较《离骚》与《九歌》在语言风格、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五)探究屈原的精神1、组织学生讨论屈原的爱国精神在作品中的体现。

2、引导学生思考屈原的高尚人格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六)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屈原的生平、作品、艺术特色和精神内涵。

(七)布置作业1、让学生背诵《离骚》中的一段经典诗句。

《屈原》教案

《屈原》教案

《屈原》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屈原的生平与文学成就。

2. 学习分析《屈原》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屈原》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通过讲述屈原的生平故事或展示一些关于屈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屈原》这篇文章。

(二)阅读和理解(15 分钟)
1. 学生自行阅读《屈原》,然后回答一些关于文章内容的基本问题。

2.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细节和描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屈原的人物形象。

(三)人物分析(15 分钟)
1. 让学生分组讨论屈原的人物形象,如:性格特点、精神品质等。

2.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然后进行全班讨论。

(四)主题探讨(10 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屈原》的主题,如:爱国主义、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等。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五)总结(5 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屈原的人物形象和主题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写一篇短文,分析屈原的人物形象或探讨《屈原》的主题。

《屈原》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屈原》教案教学设计一、主题/标题《屈原》教案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理解屈原的诗歌创作和精神内涵;2、掌握《离骚》的主要内容和思想;3、通过比较阅读,理解《九歌》的艺术特色;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屈原的诗歌创作和精神内涵,掌握《离骚》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难点:通过比较阅读,理解《九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屈原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其诗歌创作的精神内涵。

2、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离骚》,引导学生感受其语言艺术特色和思想感情。

3、比较法:通过比较《离骚》和《九歌》,引导学生理解两篇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感情。

4、互动讨论法:通过课堂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介绍屈原的生平、时代背景和主要作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讲解屈原的诗歌创作和精神内涵(15分钟)通过讲解屈原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其诗歌创作的精神内涵,包括对国家、人民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3、诵读《离骚》(15分钟)选取一段《离骚》,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感受其语言艺术特色和思想感情。

4、比较《离骚》和《九歌》(15分钟)通过比较《离骚》和《九歌》,引导学生理解两篇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5、课堂互动讨论(20分钟)就屈原的诗歌创作和精神内涵、两篇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感情等方面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6、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包括背诵《离骚》、写一篇关于屈原诗歌创作的短文等。

六、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准确传达了屈原的诗歌创作和精神内涵,是否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离骚》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是否通过比较阅读帮助学生理解了《九歌》的艺术特色。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屈原列传》,使学生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掌握文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文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 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生僻词语的解释。

2. 屈原诗歌的理解与鉴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

3. 采用分组讨论、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屈原的爱国情怀。

4. 课堂讲解:讲解文中生僻词语的含义,解析屈原诗歌的意境。

5. 课堂练习:选取屈原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进行鉴赏和分析。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屈原列传》原文及相关注释。

2.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屈原的生平事迹、相关历史背景等。

3. 屈原诗歌选集:提供屈原的其他诗歌作品,供学生课后鉴赏。

4.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屈原列传》。

八、教学进度1. 第1周:介绍屈原生平事迹,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2. 第2周: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分析屈原的爱国情怀。

3. 第3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鉴赏屈原的诗歌。

4. 第4周:进行课堂练习,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5. 第5周:布置课后作业,进行教学评价。

九、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屈 原》 教学设计

《屈 原》 教学设计

《屈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和作品,理解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研读屈原的代表作品,如《离骚》,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

3、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屈原作品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和追求理想的精神。

(2)分析屈原作品的艺术特色,如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

2、难点(1)对屈原作品中一些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

(2)领悟屈原作品的深层内涵和文化价值。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屈原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介绍其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2、诵读法:指导学生诵读屈原的作品,体会其韵律和节奏之美。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屈原作品中的主题和艺术手法,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4、赏析法:引导学生对屈原作品中的精彩段落进行赏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引出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提问学生对屈原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者简介(1)介绍屈原的生平,包括他的出生、政治生涯和最终的遭遇。

(2)强调屈原在楚国政治改革中的主张和努力,以及他遭受排挤和流放的经历。

3、作品介绍(1)列举屈原的主要作品,如《离骚》《九歌》《天问》等。

(2)简要介绍这些作品的内容和风格特点。

4、研读《离骚》(1)分发《离骚》的节选文本,让学生自主阅读。

(2)讲解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探讨屈原所表达的爱国之情、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5、艺术特色赏析(1)分析《离骚》的浪漫主义手法,如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比喻和象征。

(2)探讨诗歌的语言特色,如华丽的辞藻、优美的韵律。

6、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屈原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每个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7、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屈原的生平和作品、《离骚》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屈原列传》,使学生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掌握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如屈原的文学成就、政治主张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屈原的忧国忧民之心,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家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讲述屈原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家世、文学成就、政治主张、忧国忧民之心以及最终的悲剧结局。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如屈原的文学成就、政治主张等。

3. 教学难点:理解屈原的忧国忧民之心,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掌握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屈原的忧国忧民之心,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观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强调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果:评估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屈原列传》文本。

2.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学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情感共鸣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屈原的内心世界。

2.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屈原列传》中的名句;(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认识他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品质;(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3)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屈原的人格魅力和作品的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传承爱国主义精神;(2)学习屈原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品质;(3)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培养热爱文学、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2. 文言文阅读方法和技巧;3. 理解并背诵《屈原列传》中的名句。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2. 文言文句式的识别和翻译;3. 屈原人格魅力和作品艺术特色的把握。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2. 运用案例分析法,解读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作品;3. 采用比较法,分析屈原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异同;4. 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屈原的作品和时代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解读屈原的思想内涵;4. 成果展示: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补充和完善;5.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屈原列传》中的名句;2. 编写屈原生平事迹的时间线,概括其主要政治理想和道德品质;3. 分析《屈原列传》中的文言文句式特点,举例说明;4. 选取屈原的其他作品,进行自主阅读和学习,体会其艺术特色;5.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屈原精神的理解和启示。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理解程度等方面。

屈原列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屈原的时代背景和生平事迹。

2. 激发学生对屈原列传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教学内容:1. 介绍屈原生活的战国时期中国社会背景。

2. 讲述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教学活动:1. 向学生简单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2. 引导学生阅读屈原列传的开头部分,了解屈原的出生和成长背景。

作业:1. 预习屈原列传的第一章。

2. 准备关于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中国文化的相关问题。

第二章:屈原的才华与理想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屈原的才华和理想。

2. 引导学生理解屈原列传中描述的屈原的思想和行为。

教学内容:1. 分析屈原的才华和他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

2. 探讨屈原的理想和他对国家、社会的期望。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屈原列传的第二章,了解屈原的才华和理想。

2. 组织学生讨论屈原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屈原的理想是否现实。

作业:1. 预习屈原列传的第二章。

2. 思考屈原的理想是否现实,并准备相关问题。

第三章:屈原的政治遭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屈原在政治上的遭遇。

2. 引导学生理解屈原列传中描述的屈原的政治困境。

教学内容:1. 分析屈原在政治上的遭遇和他在政治斗争中的角色。

2. 探讨屈原的政治困境对他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屈原列传的第三章,了解屈原的政治遭遇。

2. 组织学生讨论屈原的政治困境和他的应对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屈原的政治遭遇对他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作业:1. 预习屈原列传的第三章。

2. 思考屈原的政治遭遇对他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并准备相关问题。

第四章:屈原的流放与创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屈原被流放后的生活和他的创作。

2. 引导学生理解屈原列传中描述的屈原的流放经历和创作动机。

教学内容:1. 分析屈原被流放后的生活状况和他在流放期间的作品。

2. 探讨屈原的创作动机和他通过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屈原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屈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屈原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并能够理解其代表作《离骚》的基本内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屈原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文学、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屈原的生平和思想,理解《离骚》的意义和内涵。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离骚》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启发他们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探索欲望。

2. 以问题形式导入:你们了解过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叫做屈原吗?他的作品你们听说过吗?主体:1. 屈原生平介绍a. 屈原的出生和成长经历,家世背景等。

b. 屈原在政治上的遭遇和辞官之事。

c. 屈原的自述和他对民众的痛苦呼喊。

2. 《离骚》的背景和主要内容a. 介绍《离骚》所属的时期和文化背景。

b. 分析《离骚》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c. 解读《离骚》中的典故和隐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3. 学生朗读和讨论a. 分配学生进行朗读,引导他们从语音、停顿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理解诗歌。

b. 引导学生围绕《离骚》的主题和意义展开讨论,鼓励他们表达个人观点。

4. 文学创作与批判a. 鼓励学生尝试用现代化的语言重新写一篇《离骚》。

b. 分组进行作品评判,互相批评和建议,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批判思维能力。

5. 屈原的意义和影响a. 分析屈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和地位。

b. 探讨屈原对今天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总结思考。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更加了解了屈原这位伟大的文学家,也深入了解了他的代表作《离骚》。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屈原的故事,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和对文学的热爱。

同时,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批判思维去欣赏和解读古代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屈原列传优秀教案(优秀3篇)

屈原列传优秀教案(优秀3篇)

屈原列传优秀教案(优秀3篇)《屈原列传》优秀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史记》和相关知识,把握史传类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

2、掌握文中涉及的重点文言知识,重点是“伐"“见”等实词和被动句。

3、理解屈原的伟大人格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4、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并运用“传”“评”结合的方式凸显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作方法。

重点:积累重要的文言文词句知识。

难点:学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本文将屈原的生平事迹放在楚国日趋衰亡的大背景下展现,既有对史实的粗笔勾勒,又有对细节的工笔描绘,揭示了屈原个人的身世沉浮与国家生死存亡的内在联系,充分彰显了屈原的人格风采。

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第一篇为屈原立传的史传名篇。

屈原、贾谊都怀才不遇,而且贾谊又写过《吊屈原赋》,所以司马迁将二人合起来立传。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同屈原一样,品格高洁,才华横溢,竟因李陵一案被汉武帝处以腐刑。

千古忠贤,途竟一辙,所以作者在《屈原列传》中着重指明“屈平之作《高骚》,盖自怨生也”,以自况《史记》之成,是基于垢辱。

(二)作者简介: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屈原列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屈原列传(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屈原的生平事迹、作品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学生能够阅读并分析《屈原列传》的文言文,理解其主旨和内容。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对《屈原列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翻译、解读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之心,培养热爱祖国、忠诚于事业的品质。

学生能够理解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斗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屈原的生平事迹、作品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学生能够阅读并分析《屈原列传》的文言文,理解其主旨和内容。

2. 教学难点:学生对《屈原列传》中涉及的古代历史、文化背景的理解。

学生对文言文中特殊句式、词汇的翻译和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屈原的好奇心。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屈原列传》,理解其主旨和内容。

学生结合注释,翻译并解读文言文。

3. 合作探讨: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屈原的忧国忧民之心。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屈原的忧国忧民之心。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课后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五、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第二课时进行课堂小结和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屈原列传》原文及注释。

2. 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 视频资料:关于屈原的生平事迹、作品解读的相关视频资料。

4. 网络资源:有关屈原的研究论文、文章等。

《屈原》教学设计

《屈原》教学设计

《屈原》教学设计《屈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态度:通过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我国古代思想家不畏艰辛、追求真理的故事,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品质和刻苦钻研、勇于创造的精神。

能力:通过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畅谈体会和感想,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知识:知道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了解他熊熊的爱国之志,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做出的贡献及其在国内外享有的声誉。

养成教育训练点:1、培养学生积极发言、认真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屈原不屈的意志,壮怀激烈的气节和风骨,强烈的爱憎和战斗的革命风格。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课前搜集有关屈原的相关图片以及文字资料;整理屈原的有关爱国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谈话引入课题1、你能说一句你印象较深的孔子的名言吗?2、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有些地方还要举行划龙舟比赛。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二、揭题并板书爱国诗人——屈原三、学习新课(一)指导学生自读课本第55页,并将自己感受较深的地方勾画出来。

(二)全班交流这个环节要让学生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

1、指名交流自学结果。

2、补充交流课前搜集屈原相关资料。

3、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况作相应的补充。

(1)他创作了《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作品,以抒发自己的崇高理想和他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表达对腐朽的旧贵族的愤怒。

(2)屈原不仅是一位很有抱负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他吸收民间的文学形式,采用方言音韵,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造了一种新诗歌体裁,即楚辞体,代表作《离骚》。

其中,可以讲解有关屈原的故事,也可以利用《离骚》中的部分诗句,突出说明屈原对楚国人民的深沉热爱和对真理的执著追求。

(三)讨论:1、屈原具有哪些品质?2、说说人们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全班讨论,各抒己见,教师点拨,总结。

《屈 原》 教学设计

《屈 原》 教学设计

《屈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学习屈原的代表作品,如《离骚》,理解其主题、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3、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引导学生感受屈原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屈原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2)体会屈原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质。

2、教学难点(1)对屈原作品中复杂的意象和隐晦的表达的理解。

(2)引导学生将屈原的精神与当代社会相结合,进行深入思考。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屈原的生平、作品和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学生对屈原有初步的了解。

2、诵读法通过诵读屈原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其韵律之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屈原作品中的主题、意象等,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端午节赛龙舟的视频或展示相关的图片,引出端午节的由来,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人公——屈原。

(二)屈原生平简介1、利用多媒体展示屈原的画像,简单介绍屈原的出生年代、籍贯和家庭背景。

2、讲述屈原在楚国的政治生涯,包括他的官职、政治主张以及遭受的排挤和流放。

(三)屈原的文学成就1、介绍屈原的主要作品,如《离骚》《九歌》《天问》等。

2、重点讲解《离骚》(1)让学生诵读《离骚》的片段,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2)分析《离骚》的主题,如爱国忧民、追求理想、批判现实等。

(3)探讨《离骚》的艺术特色,如丰富的想象、象征手法的运用、独特的句式等。

(四)屈原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质1、结合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作品,分析他的爱国表现,如对楚国的忠诚、对人民的关怀等。

2、探讨屈原的高尚品质,如坚持真理、不畏权贵、洁身自好等。

(五)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屈原的爱国精神在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2)如何看待屈原在困境中坚守自我的行为?2、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一)郭沫若是我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对其生平及作品要向同学们作介绍。

(二)老师需向学生介绍清楚本剧写作的历史背景及写作意图,以便把握本文主题。

(三)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对屈原生平及作品特别是其爱国主义精神和高洁的品质,更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掌握和领会。

(四)学习本文,了解本文的精髓,即主要学习屈原的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不随波逐流、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学习他心系国家至死不悔的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爱集体爱国家的主人翁责任感。

(五)能够归纳总结屈原形象。

(六)本文的核心是“雷电颂”部分。

屈原的形象主要就是通过这一部分的内心独白塑造的。

(七)学习本文的修辞手法。

【指点迷津】(一)必知点:1.郭沫若简介:郭沫若(1892-1978),我国现代杰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

四介乐山人。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并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女神》。

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

解放后,发表了蔡文姬等戏剧,著有《奴隶制时代》等书,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2.屈原简介: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

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战国时楚国人。

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

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

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

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

这本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天问》一篇。

等等。

3.本文写作的背景及写作意图:背景见预习提示。

写作意图:古为今用,借古讽今。

用作者的话说当时是“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作者“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去了”。

换句话说,作者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

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

(二)重点:4.作者笔下的屈原形象及其它人物形象屈原:剧中屈原是正义的化身。

他痛恨黑暗,向往光明,他蔑视鬼神,鞭挞一切污秽,誓与丑恶的奸佞们战斗到底。

屈原的形象是为正义和光明而战斗的不屈的战士的形象。

婵娟:屈原的侍女,是有正义感的女性的形象。

婵娟之死,使正义和邪恶的冲突达到高潮。

郑詹尹:邪恶的化身,他卑鄙、狡诈、胆怯。

他是朝中奸佞的帮凶。

5.本文的情节结构和矛盾冲突:课文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朝廷的奸佞们之间的尖锐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

可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他们的阴谋把他们和屈原的矛盾冲突推到了顶点。

第2部分是屈原的内心独白,表现了他的忠贞不屈和正气浩然的英勇悲壮的形象。

第3部分是婵娟之死。

这一部分是戏剧冲突的高潮,表现了光明和黑暗、正义和邪恶誓不两立的冲突。

6.屈原歌颂风雷电的内心独白的结构和特点(《雷电颂》) (1)结构层次《雷电颂》这篇独白,结构浑然一体,内容十分丰富。

可分为两层:第1层: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这一层是屈原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

第2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篇末。

这一层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愤怒地诅咒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这篇独白,以火一般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的愤懑,也表达了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2)艺术特色①闪耀着浪漫主义的色彩。

在《雷电颂》中,作者进行了大胆的艺术虚构,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让屈原凭借暴风、怒雷、闪电的翅膀,展开美妙的幻想,飞向光明的境地;也借助它们的力量,毁灭一切黑暗。

这样,就使屈原的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扬、光耀夺目。

这段独白想象奇特,气势宏伟,表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②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充分表达感情,增强语句气势。

首先,《雷电颂》通篇用了拟人兼呼告的修辞方法;其次,运用了反复、排比等修辞方法。

使整个独白既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7.一些物象的象征义及蕴含义(1)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2)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3)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屈原《涉江》篇云“带长铗之陆离兮”。

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身子自由时的佩剑。

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4)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类似英国作家笛福长篇小说《鲁滨逊飘流记》所描写的海中荒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5)土偶木梗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其中河伯有二义:其一指河伯神像,其二指在《九歌》中抢演河伯的一位演员。

(三)运用点:8.通过本文的学习,你从屈原身上学到了什么?写一篇读后感,联系现实谈一谈你的体会。

二、学海导航【学法指要】1.阅读全文,找出生字词,运用工具书注音、释义提示:诡谪咆哮潸然痉摩稽首踉跄睥睨。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尚飨(注音、释义自己动手查工具书)2.给文章划分层次,并说出划分的依据。

提示: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开端,写勒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郑袖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是发展,也是本文的核心。

写屈原的内心独白,表现了屈原的忠贞不屈和正气浩然的英勇悲壮的形象。

第三部分:是高潮,写婵娟之死。

表现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誓不两立的冲突。

3.课文开头的舞台说明是:“东皇太乙庙之正殿……名室均有灯,光甚昏暗,室外雷电交加,时有大风咆哮。

”设置这一场景的作用是什么?提示:室内空寂昏暗,室外雷电交加,大风咆哮,为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提供了自然背景,增添了悲壮的气氛,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郑袖、勒尚设下毒计要毒死屈原,执行者就是郑袖之父郑詹尹,他千方百计劝屈原饮下那杯酒,屈原没喝,最后他说:“你该不会疑心这酒里有毒的吧?”这表现了这个刽子手什么样的心理?提示:急于毒死屈原,故意使用激将法来“激”屈原喝下毒酒。

4.学本文,要有感情地准确朗读《雷电颂》部分,准确地体会屈原的情感。

所以,首先要注意朗读中的节拍停顿。

下面两段对白,节拍停顿正确的项是:(1)A.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B.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C.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D.啊,我/思念那/洞庭胡,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提示:D(2)A.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么?B.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么?C.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么?D.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么!提示:C5.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是本文的核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对这一部分进行层次划分,并作分析。

提示:《雷电颂》这篇独白,结构浑然一体,内容十分丰富。

大体可划分为二个层次。

第1层: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这一层是屈原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

在“比铁还沉重”、“比铁还坚固”的黑暗、阴惨的宇宙前,他不能不对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

于是,他热切地呼唤和祈求那些咆哮的风,闪耀的电,爆炸的雷这些宇宙中的“伟大的艺人们”,以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把黑暗的世界“爆炸”、“劈开”,从而创造一个“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世界,迎来“没有限制的自由”和灿烂眩目的“光明”。

他把“电”这一宇宙间的长剑化做自己“心中的长剑”。

在呼喊声中,主观和客观,人和自然力结合在一起,充分表现了屈原摧毁黑暗、追求光明的内在的力量。

第2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篇末。

这一层借指斥神鬼像来愤怒地诅咒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屈原之所以高呼要把所有的“土偶木梗”,连同一切罪恶的黑暗都“烧毁!烧毁!烧毁!”是因为它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它们“完全是一片假”,“只有晓得播弄人”,一句话,它们是象征暴戾、奸诈、怯懦的怪力乱神。

这样,屈原就由前面对自然力的祈求,发展到对人的力量的确信,表现了他无比高昂的战斗激情。

总之,这篇独白,以火一般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的愤懑,也表达了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6.作者运用了象征手法(用一种具体事物来表现一种特殊事物或特殊意义)。

独白中的风雷电象征什么?东皇太一等众神象征什么?提示:(略)7.简要分析《雷电颂》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提示: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充分表达感情,增强语句气势。

首先,《雷电颂》通篇用了拟人兼呼告的修辞方法,如“风”,你咆哮吧!”“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等等,这些语句,热切地期望风、雷、电;而“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等词语,无比愤怒地对恶神进行斥责。

这样,就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

其次,运用了反复、排比等修辞方法,也使整个独白具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8.《雷电颂》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提示:在《雷电颂》中,作者进行了大胆的艺术虚构,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让屈原凭借急风、怒雷、闪电的翅膀,展开美妙的幻想,飞向光明的境地;也借助他们的力量,毁灭一切黑暗。

这样,就使屈原的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扬,光辉夺目。

这段独白想象奇特,气势宏伟,表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9.婵娟在这场戏中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她的出现,对塑造屈原这一人物形象、展示全剧矛盾冲突有什么作用?提示:婵娟是屈原的侍女,是有正义感的女性形象。

她爱戴、崇敬屈原,把他当作“父亲”、“师长”;她虽然是“普通人家的女儿”,但是却深明大义,知道“做人的责任”;她不屈服于公子子兰的威逼利诱,甘愿为搭救屈原而献出生命,这一切都突出地体现了她高尚、善良、纯真的品质。

通过婵绢为正义而献身的行动,有力地衬托屈原正气凛然英勇无畏的形象。

婵娟之死,使正义和邪恶的冲突达到高潮。

10.综观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屈原这一伟大形象,联系当今,谈一谈自己如何从行动上向屈原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