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整理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资料整理.

微生物学资料整理.

微⽣物学资料整理.五号楷体加粗部分,你们懂得!⼀名词解释1.微⽣物:指所有形体微⼩、单细胞或多细胞,结构简单或⽆细胞结构,⼀般⽤⾁眼⽆法直接观察,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了解其形态或结构的低等⽣物。

2.微⽣物学:是研究微⽣物在⼀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理⽣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物的⽣态、进化、分类,及其与⼈类、动物、植物、⾃然界之间的相互作⽤等⽣命活动规律的⼀门学科3.磷壁酸:磷壁酸是G+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化学成分,包括⽢油型与核糖醇型两类。

每⼀类⼜根据其分布位置可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

它们以磷酸⼆酯键连接在NAM的第六位C原⼦上。

4.细菌荚膜:是细菌⽣长到⼀定阶段时在细胞表⾯形成的⼀层松散透明、粘度⼤、粘液或胶质状的物质。

5.肽聚糖单体:由双糖单位、四肽尾和肽桥三部分组成。

6.鞭⽑:是指着⽣在运动微⽣物表⾯的1-数根细长、波纹或⽑发状的丝状结构。

7.菌⽑:细菌表⾯着⽣的许多⽐鞭⽑短、细且直的丝状结构。

其主要功能:利于细胞附着于物体表⾯。

8.伴孢晶体:主要存在于苏云⾦杆菌中,是⼀种菱形的多肽晶体。

9.芽孢:指某些细菌在⽣长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由于其发⽣在细胞的内部,为了与放线菌、霉菌的分⽣孢⼦相区别,也称其为内⽣孢⼦。

10.细菌菌落:是指细菌通过繁殖,在固体培养基表⾯或内部形成的⾁眼可见的具有⼀定形态的⼦细菌群体。

11.⽴客⽒次体:⼀类形体微⼩、杆状或球杆状,G-,⼤多数营寄⽣⽣活的原核微⽣物。

主要寄⽣在动物体内,但也可寄⽣在植物体内12.霉菌:是丝状真菌的总称,在营养物表⾯可形成绒⽑状、蜘蛛⽹状或絮状体的⼩型真菌。

分类学上⾪属于藻状菌纲、⼦囊菌纲和半知菌类。

13.酵母菌:是⼀类单细胞、卵圆形,球形或柠檬状的真菌。

但也有的酵母细胞分裂后不分开,相互连接形成丝状,称假丝酵母。

14.病毒:是超显微的、⾮细胞结构的、只含有⼀种核酸、仅在活体细胞中寄⽣,在细胞外以⼤分⼦状态存在的⼀类微⽣物。

八年级生物上册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知识点总结(经本人整理后)

八年级生物上册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知识点总结(经本人整理后)

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知识要点1、在生物圈中凡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球形菌、杆形菌、弧形或螺旋形菌。

)、蓝藻(体内无成形细胞核,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酵母菌(单细胞真菌,体内有真正的细胞核);无细胞结构微生物:如病毒。

多细胞微生物:大多数真菌如霉菌和大型真菌2、微生物数量多、分布广的原因:代谢类型多,代谢强度高;繁殖速度极快。

主要活动场所是土壤。

腐生性微生物(一些细菌、真菌)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将无机物归还到非生物环境,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寄生性微生物(一些细菌真菌和病毒)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自养型微生物(蓝藻、硫细菌和硝化细菌)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共生型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根瘤菌、黏球菌)。

微生物对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异养:不含叶绿素,只能吸收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

腐生:依靠分解动植物体的尸体、粪便和枯枝落叶而获得生活必须物质和能量的营养方式。

寄生:生活在其他动植物体表或体内并从中获得生活必须物质和能量的营养方式。

3、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有益,少数有害。

微生物与食品:用于发酵馒头的是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有氧);用于酿酒的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无氧);用于发酵泡菜的是乳酸菌(利用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乳酸);用于发酵醋的是醋酸菌;真菌:蘑菇、木耳食用,灵芝药用。

微生物与医药:抗生素是某些真菌(青霉素、头孢霉素)和某些放线菌(金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产生的。

微生物与疾病:很多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例如: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痢疾杆菌——痢疾。

4、微生物的代谢活动特点(异养、自养)以及极快的繁殖速度,使它们成为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腐生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

5、细菌结构特点:①单细胞个体。

微生物知识点经典整理

微生物知识点经典整理

绪论1、巴斯德现象及柯赫法则答:巴斯德贡献:(1)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曲颈瓶实验)(2)免疫学——预防接种(3)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4)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家蚕软化病问题的解决、推动了微生物病原学说的发展。

柯赫贡献:(1)证实病害的病原菌学说(2)建立了一系列微生物的研究方法(3)分离到多种传染病的病原菌(4)创立了病原微生物的柯赫法则:一、病原微生物总是在患传染病的动物中发现,不存在于健康个体中;二、可自原寄主获得病原微生物的纯培养;三、纯培养物人工接种健康寄主,必然诱发与原寄主相同的症状;四、必须自人工接种后发病寄主再次分离出同一病原的纯培养。

2、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①史前期——朦胧阶段(约8000年前-1676)特点:人们虽然没有看到微生物,但已经不自觉的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止有害微生物。

中国古代:②初创期--形态学时期(1676-1861)特点:这一时期微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③奠基期--生理学时期(1861-1897)特点: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查找各种病原微生物,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建立了系列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④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特点: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从上一时期的查找病原微生物转移到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代表人物——E.Büchner生物化学奠基人⑤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特点:微生物学从一门应用学科发展为前沿基础学科,其研究工作进入分子水平,而微生物因其不同于高等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而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在应用研究方面,向着更自觉、更有效和可认为控制的方向发展,与遗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紧密结合,成为新兴生物工程的主角。

代表人物——J.Watson和F.Crick:分子生物学奠基人3、微生物的五大共性答:体积小,比表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微生物知识点整理

微生物知识点整理

微生物知识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细菌: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单细胞,以无形二分裂方式繁殖的原核细胞微生物。

2.发酵:发酵是以有机物为基质,并以其降解的中间产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过程。

3.生长曲线:描述细菌群体在整个培养期间细菌群体生长规律的曲线。

4.培养基:培养基是通过人工配置的满足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5.干扰现象: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6.细菌L型:指那些在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

7.凝固酶:能使含有柠檬酸钠或肝素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8.结核菌素实验: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实验,48-72时间后检查局部皮肤红肿和硬结的大小9.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仅单一核算,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10.HBsAg:HBsAg具有抗原性,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保护性HBs,是制备疫苗的主要成分。

11.质粒:是一种染色体DNA遗传物质,呈双链,超螺旋,闭环装能进行自主复制。

12.转化:指受体菌直接从周围环境中吸收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获得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二.选择题1.革兰阳性菌有磷壁酸含有外毒素(蛋白质),革兰阴性菌有外膜含有内毒素(LPS脂多糖)2.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区别是五肽交联桥不同。

3.磷壁酸可储存磷元素,构成重要抗原成分,作为吸附的特异性受体,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4.LPS由脂质,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组成,具有抗热的作用。

5.青霉素破坏细胞壁的合成过程,干扰DAP与四肽侧链丙氨酸的连接,阳性菌对青霉素更敏感。

6.L型细菌需要在高渗培养基培养7.荚膜,芽胞,鞭毛,菌毛是细菌的特殊结构,不是所有细菌都有。

8.细菌生长繁殖需要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9.外毒素经甲醛灭活后保留免疫原性成为类毒素10.葡萄球菌能产生SPA,有肠毒素,表皮脱落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

微生物复习整理

微生物复习整理
4 / 18
Made by ©XSS, customized by LIM
⑷青霉属:有隔多核菌丝体产生帚状分枝的分生孢子梗。产生青霉素。分布于发霉的水果上。
2、酵母菌的菌落特征
表面湿润粘稠,与培养基质结合不紧密,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颜色也较单调,多数呈乳白
色,少数呈红色、黑色等。
3、真菌孢子的类型:
8、糖被的功能:
⑴保护作用; ⑵贮藏养料; ⑶作为透性屏障和离子交换系统; ⑷表面附着作用;
⑸细菌间的信息识别作用; ⑹堆积代谢废物。
9、鞭毛的构造(G-):基体:L 环、P 环、S-M 环,Mot 蛋白(旋转动力)、Fli 蛋白(控制方
向)、钩形鞘、鞭毛丝
10、放线菌是一类丝状分枝细菌的依据:
⑴原核;⑵菌丝直径和细菌相仿;⑶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 ⑷产生有鞭毛的孢子;⑸噬
⑶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进入细胞。
⑷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2、磷壁酸的功能:
⑴通过分子上的大量负电荷浓缩细胞周围的 Mg+,提高细胞膜上一些合成酶的活力;贮藏
元素。
⑵调节细胞自溶素的活性,防止细胞因自溶而死亡。
⑶作为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⑷赋予 G+细菌特定的抗原。
⑸增强某些致病菌对宿主细胞的粘连,避免白细胞吞噬。 3、G+细菌和 G-细菌的区别:
Made by ©XSS, customized by LIM
微生物学总结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 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大多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还包括一些没 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2.三域学说(three domains theory):1978 年伍斯(Woese)等提出了生命起源的三原界系统, 将整个生物界分 3 个域,即古生菌域(Archaea)、细菌域(Bacteria)和真核生物域(Eukarya) 二、简答、论述: 1、为什么微生物一直不被人类所了解? 因为它们⑴个体过于微小;⑵群体外貌不明显;⑶种间杂居混生;⑷其形态与其作用的后果 之间很难被人认识。 2、微生物的特点: ⑴形态微小、结构 简单;⑶代谢旺盛、繁殖快速;⑷适应性强,易变异;⑸分布广泛,种类 繁多。 3、巴斯德和科赫对微生物学的贡献: 巴斯德:⑴彻底否定了“自生说”。(曲颈瓶实验)

微生物整理

微生物整理

一、名词解释:1、菌落: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层),由一个或若干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胞堆,此即菌落。

2、菌苔:当一个固体培养基表面有许多菌落连成一片时称菌苔。

3、L型细胞:专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细胞壁缺损菌株。

4、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溶菌酶除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所得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G+菌最易形成原生质体。

5、原生质球:指细胞壁未被全部去掉的细菌细胞,它呈圆球状,可以人为地通过溶菌酶或青霉素处理革兰氏阴性细菌而获得。

6、假酵母:只进行无性繁殖的酵母菌称为假酵母或拟酵母。

7、假菌丝:在良好的营养和生长条件下,酵母菌生长迅速,几乎所有的细胞上都长出芽体,而且芽体上还可形成新的芽体,于是就形成了呈簇状的细胞团。

当它们进行一连串的芽殖后,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不立即分离,其间仅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则这种藕节状的细胞串就称为假菌丝。

8、噬菌斑:噬菌体即细菌病毒侵染细菌细胞,导致寄主细胞溶解死亡,因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空斑。

9、裂解:当宿主细胞内的大量子代噬菌体成熟后,由于水解细胞膜的脂肪酶和水解细胞壁的溶菌酶等的作用,促进了细胞的裂解,从而完成了子代噬菌体的释放。

10、自外裂解:指大量噬菌体吸附在同一宿主细胞表面并释放众多的溶菌酶,最终因外在的原因而导致细胞裂解。

11、组合培养基:又称合成培养基或综合培养基,是一类按微生物的营养要求精确设计后用多种高纯化学试剂配置成的培养基。

12、办组合培养基:又称办合成培养基,指一类主要以化学试剂配置,同时还加有某种或某些天然成分的培养基。

13、天然培养基:指一类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体包括用其提取物制成的培养基,是营养成分既复杂又丰富、难以说出其确切化学组成的培养基。

14、选择培养基:是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

初中生物微生物知识点整理

初中生物微生物知识点整理

初中生物微生物知识点整理微生物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形态,它们在我们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是一类在肉眼下无法观察到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存在于我们的周围,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很多有益的帮助,同时也可以引起一些疾病。

在初中生物课程中,了解微生物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整理一些初中生物微生物的相关知识点。

1. 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可以根据其细胞结构的不同进行分类。

最常见的微生物分类是根据细胞结构的差异分为细菌、真菌和病毒。

- 细菌(Bacteria):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其细胞构造简单,没有真核细胞的特点。

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有些细菌对人类具有益处,如帮助消化、帮助制造食品等,但也有些细菌会引起疾病,如结核病、肺炎等。

- 真菌(Fungi):真菌是一类多细胞的微生物,其细胞结构复杂。

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等。

它们生活在水土中,也可以存在于人类和动物的皮肤上。

真菌可以分解有机物,有助于土壤肥沃和植物生长,但也可以引起一些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足癣等。

- 病毒(Virus):病毒是一种非常小的微生物,无法通过常规显微镜观察到,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或特殊染色技术才能观察到。

病毒不能自行生殖,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中进行繁殖。

病毒感染会导致多种疾病,如感冒、艾滋病、流感等。

2. 微生物与人类:微生物与人类密切相关,它们既可以给人类带来益处,也可以对人类造成危害。

- 对人类的益处:有些微生物对人类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例如,某些细菌能够帮助人类消化食物,如乳酸菌可以帮助制作酸奶;某些细菌还能参与食品加工和发酵,如酵母菌用于酿造啤酒。

此外,真菌也能分解有机物,有利于土壤肥沃和植物生长。

- 对人类的危害:一些微生物也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例如,某些细菌和病毒会引起人类感染疾病,如流感、肺炎等;某些真菌和霉菌会引起皮肤感染、念珠菌感染等。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会引起食物中毒,如霉菌产生的毒素。

(完整版)微生物知识点总结经典整理

(完整版)微生物知识点总结经典整理

微生物知识点总结经典整理绪论1、巴斯德现象及柯赫法则答:巴斯德贡献:(1)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曲颈瓶实验)(2)免疫学——预防接种(3)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4)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家蚕软化病问题的解决、推动了微生物病原学说的发展。

柯赫贡献:(1)证实病害的病原菌学说(2)建立了一系列微生物的研究方法(3)分离到多种传染病的病原菌(4)创立了病原微生物的柯赫法则:一、病原微生物总是在患传染病的动物发现,不存在于健康个体;二、可自原寄主获得病原微生物的纯培养;三、纯培养物人工接种健康寄主,必然诱发与原寄主相同的症状;四、必须自人工接种后发病寄主再次分离出同一病原的纯培养。

2、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①史前期——朦胧阶段(约8000年前-1676)特点:人们虽然没有看到微生物,但已经不自觉的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止有害微生物。

国古代:②初创期--形态学时期(1676-1861)特点:这一时期微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③奠基期--生理学时期(1861-1897)特点: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查找各种病原微生物,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建立了系列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④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特点: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从上一时期的查找病原微生物转移到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代表人物——E.Büchner生物化学奠基人⑤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特点:微生物学从一门应用学科发展为前沿基础学科,其研究工作进入分子水平,而微生物因其不同于高等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而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在应用研究方面,向着更自觉、更有效和可认为控制的方向发展,与遗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紧密结合,成为新兴生物工程的主角。

代表人物——J.Watson和F.Crick:分子生物学奠基人3、微生物的五大共性答:体积小,比表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微生物笔记整理

微生物笔记整理

第1章绪论1、微生物的特点是:(1)繁殖快,长不大(2)体积微小,分布广泛(3)观察和研究的手段特殊(4)物种多,食谱杂(5)适应性强,易变异2、(1)列文虎克:首次发现微生物,最早记录肌纤维、微血管中的血流。

(2)路易斯·巴斯德:“巴氏杀菌法”(Pasteurization),62-65℃,30min,75-90℃,15-16s。

[UHT=ultra high temperature,130-150℃,1-4s,常用在牛奶的杀菌。

](3)罗伯特·柯赫食品微生物发展大事记:1680年,列文虎克发现了酵母细胞1861年,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推翻了“自然发生说”1867年,炭疽菌(属于芽孢杆菌属,革兰氏阳性菌)1890年,巴斯德杀菌工艺1922年,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芽孢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的Z值为18F(Z值:加热至死曲线中,时间降低一个对数周期所需升高的温度D值:指在一定的处境和一定的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某细菌数群中90%的原有残活菌被杀死所需的时间F值:在基准温度中杀死一定数量对象菌所需要热处理的时间)1988年,在美国,乳酸链球菌肽被列为“一般公认安全”(GRAS)1990年,HACCP体系1996年,O157:菌体的抗原,H7:鞭毛的抗原3、GMP:Good Manufactureing Practice(良好生产操作规范),GMP标准规定了在加工。

贮藏和食品分配等各个工序中所要求的操作、管理和控制规范。

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有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栅栏技术(Hurdle techonology):利用食品当中各种有效因子(温度、pH、Aw、OR电度包装、辐照、防腐剂)交互作用控制腐败菌生长,提高食品安全。

4、ISO22000 食品安全管理;ISO9001 食品质量管理。

第2章微生物的基本形态与结构1、细菌基本形态分为三种:球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阳性菌)杆状,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阴性菌)螺旋状,如霍乱弧菌(Vibrio cholarae)2、细菌的形态受环境影响的因素: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基的成分与浓度,pH等。

基础微生物学:基础微生物整理

基础微生物学:基础微生物整理

基础微生物整理绪论1.微生物的特性:个体小、结构简单、繁殖快、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2.巴斯德的贡献: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巴斯德消毒法;提出了胚种学说,彻底推翻了自然学说3.科赫的贡献:①发明了“细菌纯培养法”;②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③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第一章原核微生物1.原核微生物包括细菌、古菌、放线菌、蓝细菌等;真核微生物包括酵母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病毒、亚病毒属于非细胞结构微生物。

2.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有无真核,原核没有,真核有。

▲有无细胞器,原核没有,真核有。

▲核糖体,原核生物的为70S,而真核生物的为80S。

3.古菌、细菌和真核生物三域特性的比较三域:三域指的是细菌域、古生菌域和真核生物域。

★(一)细菌1.细菌的形态:球形(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杆形、螺旋形2.细菌的大小:球形0.5 ~ 1μm (直径)杆形0.2~ 1μm (直径)× 1~ 80μm(长度)螺旋形0.3~ 1μm(直径)× 1~ 50μm(长度)(长度是菌体两端点之间的距离,而非实际长度)3.细菌细胞的构造基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特殊构造:荚膜、鞭毛、纤毛、芽孢、饱囊等4.细胞壁:是细胞膜外面具有一定硬度和韧性的壁套。

主要化学成分为肽聚糖★5.革兰氏染色:一种鉴别染色法,当用脱色剂处理时,根据保留或失去原始着色剂(结晶紫)与否,细菌被划分为革兰氏阳性或革兰氏阴性。

①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②碘溶液媒染,其作用是提高染料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二者结合得更牢固③用乙醇或丙酮冲洗进行脱色④沙黄或番红复染结果:菌体呈紫色者为G+(革兰氏阳性细菌)菌体呈红色者为G-(革兰氏阴性细菌)6.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细胞壁厚为20到80nm,主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

笔记整理微生物

笔记整理微生物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整理结论和细胞的形态结构绪论部分微生物是自然界中许多微小生物的总称,其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肉眼不可见,必须借助肉眼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特点:个体微小(<0.1mm),结构简单,种类繁多,繁殖迅速,数量巨大,分布广泛,容易变异。

微生物种类: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bacteria)、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3.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virus)(仅有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最小的微生物)等。

微生物作用:1.参与自然界物质循环2.用于工农业食品生产3.用于医药生产4.构成人类正常菌群5.引起人类疾病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一种单细胞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进行二分裂增殖。

观察细菌常用光学显微镜,通常以微米(u m)为单位。

细菌的分类:1.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2.杆菌3.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特例:支原体没有细胞壁)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一、细胞壁1. G+细菌细胞壁(cell wall):肽聚糖、磷壁酸、特殊的表面蛋白。

厚度20~80nm 10-50层肽聚糖G+细菌肽聚糖组成连接聚糖骨架N-乙酰葡糖胺(G)N-乙酰胞壁酸(M)B -1,4糖苷键15-50层,占细胞干重的50-80%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丙氨酸、谷氨酸、赖冬酸、丙氨酸.......‘甘氨酸’(青霉素抑制甘氨酸合成)②磷壁酸分为膜磷壁酸和壁磷壁酸。

作用:表面抗原、黏附细胞③表面蛋白质如:SPA—与IgG结合G-菌肽聚糖组成连接聚糖骨架N-乙酰葡糖胺(G)N-乙酰胞壁酸(M)B -1,4糖苷键1~2层,占细胞干重的5~20%四肽侧链没有五肽交联桥!丙氨酸、谷氨酸、…DAP、、丙氨酸.... “所以只能形成1~2层①肽聚糖外膜层。

微生物整理供参考

微生物整理供参考

第一章一、微生物的五个特点:小、多、快、强、广。

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性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第二章一、微生物学发展1、几个时期:史前时期——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与利用微生物学初创时期——微生物形态认识时期微生物学奠基时期——微生物生理学发展时期●2、人物事迹:①(1861-1897):巴斯德、柯赫:形态学推进到生理学微生物学的奠基人②巴斯德贡献:彻底否定“自生说”;免疫学-预防接种;证实发酵是微生物引起的;其他:巴斯德消毒法③柯赫:柯赫原则(提出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原体的基本原则);微生物技术: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物技术、配制培养基三、微生物纯培养和显微技术1、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纯培养:从混杂的群体中分离特定的某一种微生物):①、涂布平板法(适合好氧菌):先将已熔化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制成无菌平板,冷却凝固后,将一定量的某一稀释度得样品悬液滴加在平板表面,再用无菌涂布棒将菌液均匀分散至整个平板表面,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

②、稀释倒平板法:先将待分离的材料用无菌水做一系列稀释(十倍稀释),后分别取不同稀释液少许,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倾入灭过菌的培养皿中,待琼脂凝固后,制成可能含菌的琼脂平板,保温培养一定时间即可出现菌落。

注:稀释倒平板与涂布平板不同:稀释倒平板法是将细菌与液态的培养基混合后倒入培养皿再冷却凝固,所以细菌在培养基的内部和表面都有,适合厌氧型微生物;涂布平板法是将菌种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所以细菌只生长在表面,适合好养型微生物④、平板划线法: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蘸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他形式的连续划线。

⑤、稀释摇管法(厌氧性微生物):盛培养基试管加热融化,冷却至50℃,待分离材料用这些试管梯度稀释,摇匀,冷凝,石蜡封口2、培养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体(混合:含多种微生物;纯:只含一种)3、二元培养物: 培养物只含两种微生物,并有意识保持两者之间的特定关系的培养物为二元培养物。

微生物知识点总结经典整理

微生物知识点总结经典整理

微生物知识点总结经典整理微生物是一类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生物体,它们通常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和研究。

微生物可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多个类群。

以下是对微生物的知识点进行经典整理:一、细菌1.细菌的结构:细菌通常为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核酸、质粒和多种细胞器等结构。

2.细菌的分类:根据细菌的形态、结构、生长条件和营养特性等特征,可以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和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菌等多个类群。

3.细菌的繁殖:细菌可以通过二分裂、芽生和孢子形成等方式进行繁殖。

4.细菌的代谢:细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化学能源代谢来获得能量,并进行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

5.细菌的作用:细菌在自然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参与有机物的分解、氮循环、产生抗生素等。

二、真菌1.真菌的结构:真菌通常为多细胞生物,具有菌丝体、菌丝和孢子等结构。

2.真菌的分类:根据真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特性等不同,可以将真菌分为子囊菌、担子菌、接合菌和糖霉菌等多个类群。

3.真菌的生活方式:真菌通常以异养方式获取营养,它们可以通过产生酶分解有机物,然后吸收分解产物来获取能量。

4.真菌的作用:真菌在自然界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参与生物降解、食物发酵、肉类加工和药物合成等。

三、病毒1.病毒的结构:病毒通常为非细胞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可以通过电子显微镜来观察病毒颗粒的形态。

2.病毒的分类:根据病毒的核酸类型、外壳形态和寄生范围等特征,可以将病毒分为DNA病毒、RNA病毒、裸病毒和包膜病毒等多个类群。

3.病毒的寄生方式:病毒不能独立生存,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

它们可以通过感染宿主细胞并释放核酸,利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制来复制自身。

4.病毒的致病性: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会破坏宿主细胞的功能,导致宿主细胞受损甚至死亡,从而引发疾病。

四、原生动物1.原生动物的结构:原生动物通常为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膜、细胞核、溶液质和纤毛等结构。

微生物整理资料

微生物整理资料

1.病毒具有什么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答:一、病毒的化学组成:病毒的化学组成有蛋白质和核酸,个体大的病毒如痘病毒,除含蛋白质和核酸外,还含类脂类和多糖。

二、病毒的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却有其自身独特的结构。

整个病毒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两者构成核衣壳。

完整的具有感染力的病毒叫病毒粒子。

病毒粒子有两种:一种是不具被膜(亦称囊膜)的裸露病毒粒子;另一种是在核衣壳外面有被膜所构成的病毒粒子。

寄生在植物体内的类病毒和拟病毒结构更简单,只具RNA,不具蛋白质。

1、蛋白质衣壳:是由一定数量的衣壳粒(由一种或几种多肽链折叠而成的蛋白质亚单位)按一定的排列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成为蛋白质衣壳。

由于衣壳粒的排列组合不同病毒有三种对称构型:立体对称型,螺旋对称型和复合对称型。

2、蛋白质的功能:保护病毒使其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使病毒与敏感细胞表面特定部位有特异亲和力,病毒可牢固的附着在敏感细胞上。

病毒蛋白质还有致病性、毒力和抗原性。

动物病毒有的含DNA,有的含RNA。

植物病毒大多数含RNA,少数含DNA。

噬菌体大多数含DNA,少数含RNA。

病毒核酸的功能是: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和对敏感宿主细胞的感染力。

3、被膜(囊膜):痘病毒、腮腺炎病毒及其他病毒具有被膜,它们除含蛋白质和核酸外,还含有类脂质,其中50%~60%为磷脂,其余为胆固醇。

痘病毒含糖脂和糖蛋白,多数病毒不具酶,少数病毒含核酸多聚酶。

2、细菌有哪几种形态?各举一种细菌为代表。

答:细菌有四种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和丝状。

分别叫球菌、杆菌、螺旋菌和丝状菌。

1、球菌:有单球菌(脲微球菌),双球菌(肺炎链球菌)。

排列不规则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四联球菌。

八个球菌垒叠成立方体的有甲烷八叠球菌。

链状的有乳链球菌。

2、杆菌:有单杆菌,其中有长杆菌和短杆菌(或近似球形)。

产芽孢杆菌有枯草芽孢杆菌。

梭状的芽孢杆菌有溶纤维梭菌等。

还有双杆菌和链杆菌之分。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整理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整理
独特发育周期分为原体(在细胞外,具有高度的感染性,无繁殖能力),进入细胞后逐渐发育增大为始体(无感染性),始体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发育成子代原体,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
正常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黏膜表面存在的、对人类无害的微生物,为正常菌群。发挥其营养、生物拮抗、免疫、排毒、抗肿瘤与抗衰老作用。
细菌侵袭力包括与黏附、定植和侵袭性相关的物质,主要有黏附素、荚膜、侵袭素、侵袭性酶类和细菌生物被膜等。
主要依靠侵袭力致病的是肺炎链球菌(有荚膜)。
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不进入血循环,产生的外毒素入血,经血液到达并损伤靶细胞。(白喉、破伤风、霍乱、痢疾)
菌血症:致病菌有局部侵入血液,但未在其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时性或间断性侵入血液,到达适宜部位后进行繁殖致病。(伤寒,波浪热)
接合:指供体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转移给受体菌使之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转导:以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DNA片段转移到受体菌内,是后者获得新的遗传性状。分普遍性转导(毒性噬菌体)和局限性转导(温和噬菌体)。
转座:通过转座原件或整合子的转移而实现的。
支原体是可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生物。培养基需加入血清。生长缓慢,菌落呈“油煎蛋样。”
鼠类和猪为主要的传染源和储蓄宿主。
肥达检验(沙门杆菌)伤寒和副伤寒
外斐反应(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恙虫病立克次体)
冷凝集试验(肺炎支原体)
RPR(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和TRUST试验-梅毒螺旋体(I期主要表现无痛性硬下疳)
抗O试验(溶血链球菌)
钩端螺旋体三症三征:发热、恶寒、全身酸痛乏力,结膜充血,腓肠肌剧痛,淋巴结肿大。严重:黄疸,出血,DIC,休克。

微生物知识点整理

微生物知识点整理

微生物知识点整理微生物(microorganisms)是指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古菌和原生动物等。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环境中,如土壤、水体、空气、动物体内等,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生存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是关于微生物的一些知识点整理。

1. 细菌(Bacteria)是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存在于几乎所有环境中。

细菌有多种形状,如球状(球菌)、棒状(杆菌)、螺旋状等。

细菌具有单细胞结构,可以独立进行代谢和繁殖。

有些细菌可以对人体有益,如帮助消化食物和产生维生素,但也有一些会引起疾病,如结核杆菌和沙门菌等。

2. 真菌(Fungi)是一类多细胞生物,与植物和动物有一定的区别。

真菌包括霉菌、酵母菌和子囊菌等。

真菌的细胞壁含有纤维素和几丁质,可以通过分解有机物质进行生长和繁殖。

真菌在自然界中发挥着分解有机物质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作用,但也会引起一些疾病,如念珠菌感染和霉菌感染等。

3. 病毒(Virus)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中才能进行生长和繁殖。

病毒主要由核酸(DNA或RNA)和外包膜(有些病毒没有外包膜)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通过感染宿主细胞,侵入细胞内部并利用细胞的代谢机制进行复制。

病毒引起许多人类和动物疾病,如流感、艾滋病和狂犬病等。

4. 古菌(Archaea)是一类与细菌相似的单细胞微生物,但与细菌在遗传物质、代谢路径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有所不同。

古菌广泛存在于一些极端环境中,如高温泉、高盐度湖泊和深海热液口等。

古菌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助于人类在极端环境中的生存研究。

5. 原生动物(Protozoa)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被认为是动物界的最早分支。

原生动物广泛存在于水体和土壤中,有些也寄生在人体和动物体内。

原生动物有多种不同的形态和生活方式,包括自由生活和寄生生活。

原生动物对食物链的稳定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微生物知识点整理

微生物知识点整理

微生物知识点整理微生物知识点整理协议一、关键信息1、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指个体难以用肉眼观察,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分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放线菌等。

3、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小、结构简单、生长繁殖快、代谢类型多样、适应能力强等。

4、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自养型和异养型。

5、微生物的生长曲线:迟缓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

二、微生物的形态结构1、细菌11 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12 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

13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

2、真菌21 形态:单细胞真菌(酵母菌)和多细胞真菌(霉菌、蕈菌)。

22 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3 繁殖方式: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3、病毒31 形态:球形、杆形、蝌蚪形等。

32 结构:由核酸(DNA 或 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33 繁殖方式:吸附、侵入、复制、装配、释放。

三、微生物的生理特性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

2、微生物的营养方式:21 自养微生物: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自身所需的有机物。

22 异养微生物: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

3、微生物的代谢类型:31 产能代谢: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等。

32 合成代谢:合成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

4、微生物的生长影响因素:温度、pH 值、氧气、渗透压等。

四、微生物的遗传变异1、微生物的遗传物质: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部分病毒以RNA 作为遗传物质。

2、微生物的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染色体畸变等。

3、微生物的基因重组:转化、转导、接合等方式。

4、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如菌种选育、疾病诊断和防治等。

五、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有益方面11 工业应用:发酵生产食品、药品、化工产品等。

12 农业应用:生物肥料、生物防治病虫害等。

13 环境保护:污水处理、土壤修复等。

微生物基本知识整理版

微生物基本知识整理版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

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的分类:种类细胞结构核酸特点代表非细胞型微物无典型细胞结构构DNA或RNA,两者不同时存在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值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核膜、核仁,仅有核糖体DNA和RNA 古生菌、细菌(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很高,有核膜核仁,细胞器完整DNA和RNA 真菌第一篇细菌学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1、细菌是单细胞原核型生物,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细胞。

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③异形菌(弧菌、螺旋菌、螺杆菌)第二节细菌的结构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蛋白体2.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又称黏肽、胞壁质。

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G+紫色革兰阴性菌G-红色肽聚糖组成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肽聚糖厚度20~80nm 10~15nm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肽聚糖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 仅占胞壁干重5~20%磷壁酸有无外膜无有3、细胞壁的功能:①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②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③参与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④有多种抗原决定簇,决定了菌体的抗原性4、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菌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细菌L型的形态:①高度多样性,大小不一,有球形、杆状和丝状等②无论其为G﹢菌或G¯菌,形成细菌L型大多染成革兰阴性③具有可滤过性,能通过滤菌器5、细胞质:①核糖体:游离于细胞质种的微小颗粒,当mRNA连成多聚核糖体时,就成为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微生物最全资料整理

微生物最全资料整理

第1章绪论
微生物的概念及其要紧特点
微生物术语的提出:1878年法国外科医生西帝劳特最先提出的。

要紧特点: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散布普遍;代谢旺盛、代谢途径多;生长繁衍迅速;易发生变异。

概念:指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多细胞,结构简单或无细胞结构,一样用肉眼无法直接观看,必需借助于显微镜才能了解其形态或结构的低等生物。

微生物比表面积大也是一个重要特点
微生物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称比表面积。

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二界
(1753年林奈)动物和植物界
三界
(1860年海克尔)动物、植物和原生生物界
四界
(1957年卡普兰德)动物、植物、原生生物和原核生物界
五界
(1969年魏塔克)动物、植物、真核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
六界
(1977年我国学者)动物、植物、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和病毒界
三域
(1978年伍兹)古细菌、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界
1978年,美国Woese .等对大量微生物和其他生物进行16S和18SrRNA的寡核苷酸,并比较其同源性,提出三域学说(Three Domains Theory)。

真细菌域
古细菌域
真核生物域。

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归纳

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归纳

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归纳微生物是指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我们在生物学的课本中都会学到微生物的知识内容,你想知道具体有哪些知识点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微生物知识要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归纳 1一、微生物的定义形体微小,肉眼看不到或很难看清它的个体的生物,只有通过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百倍或几十万倍才能看清。

人们称这些微小的生物为微生物微生物的一般特性1、个体微小,结构简单2、分布广、种类多3、繁殖块4、易于变异5、易于培养二、细菌1、细菌形态球状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叠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杆状长杆菌、短杆菌、球杆菌、棒状杆菌螺旋状弧菌、螺旋菌2.细菌的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特殊结构芽孢、荚膜、鞭毛、纤毛细胞壁:细胞最外层。

起维持菌体固有的外形、屏障、耐受压力的作用。

化学成分主要由粘肽(共有的)、蛋白质、脂类等组成细胞膜:选择性渗透细菌体内外物质的交换,维持新陈代谢、参与呼吸作用。

化学成分基本相同,由磷脂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组成。

细胞浆(质):是细胞膜包围着的部分,是细菌的基础物质、内在环境,是细菌合成蛋白质、核酸的场所。

基础成分是水、蛋白质、核酸、脂类细胞核:位于细胞浆内,控制着细胞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细菌的遗传变异信息。

荚膜:某些在细胞壁外包一层粘性物质,相对稳定的附于细胞壁外。

具有保护、能源供应的作用。

化学组成主要是多糖或多肽类。

鞭毛:菌体内长出的细长丝状物细菌的运动器官。

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少量糖类、脂类。

纤毛:比鞭毛更细、短、直、硬,数量更多的毛发状细物。

功能:获得营养,由蛋白质亚单位组成。

芽孢:某些细菌在生活的一定阶段,能在体内形成一个特殊的休眠体。

杀灭芽孢条件:121℃ 、20分钟,160℃ 、2小时。

判断灭菌是否彻底,一般以芽孢是否被杀灭作为标准。

3.微生物生长周期1、滞留适应期(延迟期)2、对数生长期3、稳定期(最高生长期)4、衰亡期三、酵母菌的特征1.形态结构:大部分为单细胞,有典型的细胞结构(壁、膜、质、核)。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巴斯德现象及柯赫法则答:巴斯德贡献:(1)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曲颈瓶实验)(2)免疫学——预防接种(3)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4)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家蚕软化病问题的解决、推动了微生物病原学说的发展。

柯赫贡献:(1)证实病害的病原菌学说(2)建立了一系列微生物的研究方法(3)分离到多种传染病的病原菌(4)创立了病原微生物的柯赫法则:一、病原微生物总是在患传染病的动物中发现,不存在于健康个体中;二、可自原寄主获得病原微生物的纯培养;三、纯培养物人工接种健康寄主,必然诱发与原寄主相同的症状;四、必须自人工接种后发病寄主再次分离出同一病原的纯培养。

2、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①史前期——朦胧阶段(约8000年前-1676)特点:人们虽然没有看到微生物,但已经不自觉的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止有害微生物。

中国古代:②初创期--形态学时期(1676-1861)特点:这一时期微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③奠基期--生理学时期(1861-1897)特点: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查找各种病原微生物,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建立了系列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④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特点: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从上一时期的查找病原微生物转移到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代表人物——E.Büchner生物化学奠基人⑤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特点:微生物学从一门应用学科发展为前沿基础学科,其研究工作进入分子水平,而微生物因其不同于高等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而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在应用研究方面,向着更自觉、更有效和可认为控制的方向发展,与遗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紧密结合,成为新兴生物工程的主角。

代表人物——J.Watson和F.Crick:分子生物学奠基人3、微生物的五大共性答:体积小,比表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3、微生物与农业的关系(真菌、细菌)答:第二章一:细菌的一般构造:一般细菌都有的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

1、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主要功能:1)固定细胞外星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2)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3)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进入细胞;4)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敏感性。

(1)G+细菌的细胞壁:G细菌细胞壁的特点是厚度答(20-80nm)和化学组分简单,一般寒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

肽聚糖:又称粘肽、胞壁质或粘质复合物。

①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

②其分子有肽(四肽尾和肽桥)和聚糖(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两部分组成。

③四肽尾:是由4个氨基酸分子按L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

并连在N-乙酰胞壁酸上:L-Ala→D-Glu→L-Lys→D-Ala④肽桥:为甘氨酸五肽,变化甚多,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

磷壁酸: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分为两类:壁磷壁酸(是与肽聚糖,其含量会随培养基成分而改变);膜磷壁酸(是跨越肽聚糖曾并与细胞膜相交)。

主要功能:①通过分子上的大量负电荷浓缩细胞周围的Mg2+,以提高细胞膜上一些合成酶的活力;②贮藏元素;③调节细胞内自溶素(当培养液中的感受态因子积累到一定浓度后,与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通过一系列信号传递系统诱导一些感受态一特异蛋白质(competence specificprotein))的活力,借以防止细胞自溶而死亡;④作为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⑤赋予G+细菌特异的表面抗原,因而可用于菌种鉴定;⑥增强某些致病菌对宿主细胞的粘连,避免被白细胞吞噬,并有抗补体的作用。

(2)G¯细菌细胞壁:G—细菌细胞壁的特点是厚度较G+细菌薄,层次较多,成分较复杂,肽聚糖层很薄(仅2-3nm),故机械强度较G+细菌弱。

肽聚糖:其肽聚糖层埋藏在外膜脂多糖(LPS)层之内。

①四肽尾:其第三个氨基酸分子不是L-Lys,而是被一种存在于原核生物细胞壁上的特殊氨基酸——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DAP)所代替。

②没有特殊的肽桥,故前后两单体间的连接仅通过甲四肽尾的第四个氨基酸(D-Ala)的羧基与乙四肽尾的第三个氨基酸(m-DAP)的氨基直接相怜,因而只形成较稀疏、机械强度较差的肽聚糖网套。

周质空间:在G¯细菌中,其外膜与细胞膜间的狭窄胶质空间。

其中存在多种周质蛋白,包括水解酶类、合成酶类和运输蛋白。

2、细胞膜:又称细胞质膜、质膜或内膜,是一层紧贴在细胞壁内侧,包围着细胞质的柔软、脆弱、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

组成细胞膜的组要成分是磷脂,而膜式由两层磷脂分支整齐地对称排列而成的。

在常温下,磷脂双分子层呈液态,其中嵌埋着许多具有运输功能、有时还存在运输通道的整合蛋白或内嵌蛋白,而在其外层有许多具有酶促作用的周边蛋白或膜外蛋白。

细胞膜具有以下生理功能:(1)能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2)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结构屏障;(3)是合成细胞壁和糖被有关成分(如肽聚糖、磷壁酸、LPS和荚膜多糖)的重要场所;(4)膜上含有与氧化磷酸化火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有关的酶,故是细胞的产能基地;(5)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并可提供鞭毛旋转运动所需的能量。

间体:是一种由细胞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其内充满着这层或管状的泡囊。

3、细胞质和内含物细胞质: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含水量约80%,与真核生物明显不同的是,原核生物的细胞质是不流动的。

)细胞内含物:是指细胞质内一些形状较大的颗粒状构造(包括贮藏物、磁小体、羧酶体)4、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囊、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是细菌等原核生物负载遗传信息的主要物质基础。

质粒:是一种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我复制并稳定遗传的共价环状DNA分子。

附加体:能插入到染色体中,同染色体一起复制,也能从插入部位切下的部分二、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功能答:糖被(包括荚膜和黏液层)、鞭毛、菌毛和芽孢等。

(1)糖被的结构:荚膜(capsule)结构层次固定大荚膜(macrocapsule)单个细胞表面微荚膜(microcapsule)糖被结构松散粘液层(slime layer)细胞群体表面菌胶团(zoogloea)功能:①保护作用,保护菌体免受干旱损伤及防止噬菌体的吸附和裂解;②贮藏养料,以备营养缺乏时重新利用;③作为透性屏障和离子交换系统,保护细菌免受金属离子的毒害;④表面吸附作用,如唾液链球菌引起龋齿;⑤细菌间的信息识别作用;⑥堆积代谢废物。

(2)鞭毛的结构:是某些细菌细胞表面着生的一至数十条长丝状、螺旋形的附属物,具有推动细菌运动功能,为细菌的“运动器官”。

原核生物的鞭毛都有共同的构造,它由基体、钩形鞘和鞭毛丝3部分组成,G+和G¯细菌的鞭毛构造稍有区别。

(1)G+细菌:鞭毛结构较简单,除其仅有S和M两环外,其他与G¯细菌一样。

(2)G¯细菌:基体由4个称作环的盘状物组成,最外层为L环,第三个是靠近周质空间的S环,它与M环合成S-M环。

把鞭毛基体与鞭毛丝连在一起的合称S-M环,共同嵌埋在细胞膜上。

把鞭毛基体与鞭毛丝连在一起的构造是钩形鞘或鞭毛钩,其上着生鞭毛丝。

功能:鞭毛的生理功能是运动,能使菌体趋向于有利条件而避开不利条件。

(3)菌毛的特点:结构比鞭毛简单,无基体等构造、直接着生于细胞膜、不是运动器官。

功能:具有使菌体黏附于物体表面的功能。

(4)芽孢的特点: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环境良好时可萌发、抗逆性最强、具有高度耐热性机制、具有突出的休眠能力、抗化学药物的能力。

功能:具有抗逆性的功能。

三、细菌的繁殖与菌落的特征答:细菌中主要为裂殖,少数为芽殖。

1、繁殖(fission):指一个细胞通过分裂而形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1)二分裂(binary fission):典型的是一种对称的二分裂方式,即一个细胞在其对称中心形成一隔膜,进而分裂成两个形态、大小和构造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在少数细菌中还存在不等二分裂的繁殖方式。

2)三分裂(trinary fission):细胞进行一分为三的方式为三分裂。

3)复分裂(multiple fission):是一种寄生于细菌细胞中具有端生单鞭毛称作蛭弧菌的小型弧状细菌所具有的繁殖方式。

在宿主体内生长时,会形成不规则的盘曲的长磁暴,然后细胞多处同时发生均等长度的分裂,形成多个弧形子细胞。

2、芽殖(budding):指在母细胞表面先形成一个小突起,待其长大到母细胞相仿后互相分离并独立生活得一种繁殖方式。

凡是以这类方式繁殖的细菌,统称芽生细菌。

细菌的群体形态1、在固体培养基上(内)的群体形态菌落(colony):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菌苔(lawn):大量分散的纯种细胞密集地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较大表面上形成的连在一起的“大菌落”。

2、菌落的特征描述:大小、干湿度、颜色、形态、透明度、厚度、边缘。

细菌的菌落,一般具有湿润、较光滑、较透明、较粘稠、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等性质。

在半固体培养基上(内)的群体形态:对菌种的鉴定十分重要。

3、在液体培养基上(内)的群体形态:细菌的形态会因细胞的特征、比重、运动能力和对氧气等关系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群体形态。

四、革兰氏染色的过程和机理答:革兰氏染色的过程:(1)制片:培养物常规涂色、干燥和固定;(2)初染:结晶紫对菌液涂片进行初染;(3)媒染:用碘溶液进行媒染,染料和细胞间结合得更牢;(4)脱色:用乙醇或丙酮进行冲洗脱色;(4)复染:用碱性染料番红进行复染。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G﹢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G﹢细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高,层次多和细胞壁间隙小而交联致密成网状,当遇脱色剂乙醇(95%)处理时,肽聚糖网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破坏细胞结构,因此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仍牢牢滞留在细胞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而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95%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被酒精洗成无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