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基因突变笔记

合集下载

胶质瘤IDH1基因突变检测及其临床应用策略

胶质瘤IDH1基因突变检测及其临床应用策略

胶质瘤IDH1基因突变检测及其临床应用策略黎相照;薛小磊;张中满;张颖芬;丁彦青;韩慧霞【摘要】目的比较免疫组化EnVision法与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igh resolution melting curve analysis,HRM)法在测定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中的优缺点,为临床IDH1基因突变的检测提供策略.方法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HRM法检测279例人胶质瘤及胶质神经元混合性肿瘤中IDH1基因突变.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279例中有81例发生IDH1基因突变;HRM检测结果:275例中77例存在IDH1基因突变,4例因为DNA质量不佳导致检测无结果.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HRM法检测IDH1基因突变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差异无显著性(P =0.375).结论 IDH1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WHOⅡ~Ⅳ级的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以及星形-少突胶质细胞瘤中;中国人IDH1基因突变率较国外低,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IDH1-R132H抗体免疫组化检测IDH1基因突变的结果与HRM法检测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临床IDH1-R132检测首推免疫组化法,IDH1突变分子检测适用于免疫组化检测突变阴性的病例.【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6(032)007【总页数】4页(P778-781)【关键词】脑肿瘤;胶质瘤;IDH1;免疫组织化学;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法【作者】黎相照;薛小磊;张中满;张颖芬;丁彦青;韩慧霞【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病理科,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病理科,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广州510515;广州好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510515;广州好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病理科,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病理科,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广州5105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6胶质瘤是脑组织最常发生的恶性肿瘤,占全部颅内肿瘤的40%~50%。

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基因型诊断进展

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基因型诊断进展

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基因型诊断进展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约占颅脑肿瘤的50%-60%,在WHOⅡ-Ⅲ级胶质瘤(包括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共同检测中,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率在70%以上。

在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IDH1突变在继发性肿瘤中的发生率为70%-80%,而在原发性肿瘤中发生率较低,仅不到10%。

WHOI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中没有检测到任何IDH1突变,间接提示这些肿瘤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发展而来。

最近的基因组研究表明IDH1基因突变胶质瘤显示出更好的临床预后。

突变的IDH1诱导2-羟基戊二酸(2-HG)异常积累从而影响表观遗传学和肿瘤发生。

IDH1突变意味着胶质瘤的不同治疗策略。

因此,临床上识别IDH1突变对胶质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就胶质瘤IDH1基因型诊断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1.DNA测序、免疫组化目前突变检测多采用对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进行DNA测序直接检测,或采用特异性等位基因探针进行定量PCR,可以检测出很大比例的突变。

免疫组化染色和测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术后IDH1突变的检测。

Agarwal等研究了免疫组化及测序检测的50个胶质瘤标本冷冻组织中IDH1突变(第4外显子密码子132)的一致性。

免疫组化使用IDH1-R132H突变特异性抗体(DIA-H09),发现两种方法有88%的一致性。

免疫组化检测到30个IDH1-R132H突变,测序检测到24个IDH1-R132H突变。

免疫组化是一种更好的方法,在6个不同的结果中,重复测序3个样本没有检测到任何突变,另外3个样本有R132L突变。

相比之下,免疫组化检测的突变样本中,约45%的肿瘤细胞不同部位的免疫染色存在差异。

2.磁共振波谱成像(MRS)IDH1/2突变的肿瘤细胞会积累IDH突变代谢产物2-HG,术前无创检测2-HG提示肿瘤的IDH1/2突变,有助于制定手术计划。

因此,MRS被认为是一种有价值的技术,有研究表明MRS能够检出2-HG的存在,但是研究所使用的技术并不能在临床中常规应用。

基因突变知识点总结

基因突变知识点总结

基因突变知识点总结基因突变是指在生物体的基因组中发生的突发性变异。

突变可能是由于DNA序列的改变、插入、删除或重排引起的。

它们对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且在进化和遗传疾病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基因突变的一些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基因突变类型1. 点突变:指单个核苷酸的改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同义突变。

错义突变是指导致氨基酸改变的突变,可能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无义突变则导致产生无效的早终止密码子,使蛋白质无法正常合成。

同义突变是指改变了DNA序列,但没有改变氨基酸序列。

2. 编码区突变:发生在基因的编码区,可能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这种突变可以导致单个蛋白质变体的产生,对生物体的表型产生重要影响。

3. 非编码区突变: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区,如启动子、增强子、剪接位点等。

这些突变可能导致基因的表达水平的改变,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4. 染色体结构变异:这些变异包括插入、缺失和倒位等,是染色体上较大范围的突变。

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导致某些基因的重排,影响其表达水平。

二、基因突变的影响1. 遗传疾病:某些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疾病的发生。

例如,囊性纤维化是由导致蛋白质功能异常的突变引起的,该突变使得粘液在呼吸道和消化道中异常黏稠,影响器官的正常功能。

2. 进化:基因突变是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突变可以导致新的基因型和表型的产生,并且在自然选择中起到关键作用。

有利突变有助于个体在环境中生存和繁殖,从而使其传递给后代。

3. 药物抗性:基因突变可能引起对药物治疗的耐药性。

某些基因的突变可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吸收,从而导致药物无效或变得不再适合治疗。

三、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1. 基因测序:基因测序是检测基因突变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测序技术,可以获得DNA序列信息,并发现其中的突变。

2. 多态性标记分析:多态性标记是指基因组中存在多种等位基因的位点。

通过分析这些多态性标记,可以间接检测基因突变。

胶质瘤病理诊断标准

胶质瘤病理诊断标准

胶质瘤病理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脑部肿瘤,起源于星形细胞或神经胶质细胞,通常病理上表现为恶性。

其病理诊断标准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至关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胶质瘤的病理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学家对组织标本的细致观察和评估,同时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得出准确的诊断。

关于胶质瘤的病理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组织学形态特征胶质瘤的组织学形态特征是病理学家最常用的诊断依据之一。

在显微镜下观察,胶质瘤的细胞呈星形或梭形,胶质细胞核大而异形,胞浆丰富,胶质纤维增生明显。

胶质瘤的增生呈现不规则状,可形成明显的网状结构或血管模拟,伴有炎症细胞浸润等特征,并且通常具有高度核分裂活性。

二、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在胶质瘤的病理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肿瘤标本进行多种抗体染色,可以检测特定的蛋白质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常用的标记物包括GFAP(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53等。

阳性GFAP染色结果表明肿瘤起源于星形胶质细胞,Ki-67阳性率高则提示肿瘤增殖活性明显,p53过表达则可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

三、分子生物学检测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检测在胶质瘤的病理诊断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或表达水平,可以为病理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经典的例子包括IDH(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突变和MGMT(O6-甲基化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甲基化状态等。

IDH突变通常出现在低级别胶质瘤中,而MGMT甲基化状态则与对放疗药物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胶质瘤的病理诊断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结合组织学形态特征、免疫组化染色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多方面信息,以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准确的病理诊断方法出现,为胶质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更为精准的指导。

希望通过科学家和医生的共同努力,未来能够更好地控制和治疗这种疾病,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PDGFRA基因突变与胶质瘤发生机制的研究

PDGFRA基因突变与胶质瘤发生机制的研究

02 PDGFRA基因突变对胶质 瘤发生的影响
PDGFRA基因突变对细胞信号转导的影响
总结词
PDGFRA基因突变可以影响细胞信号转导,导致细胞生长和增殖异常,从而促进胶质瘤 的发生。
详细描述
PDGFRA基因编码的蛋白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参与多种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当 PDGFRA基因发生突变时,其编码的蛋白功能可能发生改变,导致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 激活或失活,进而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这种异常的细胞生长和增殖状态可能促进胶
响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具体而言, PDGFRA基因突变可能通过调节凋亡相关基 因的表达或影响自噬通路的活性,来影响细 胞的生存和死亡,从而在胶质瘤的发生和发
展中发挥作用。
03 PDGFRA基因突变在胶质 瘤中的临床意义
PDGFRA基因突变在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
诊断准确性
PDGFRA基因突变检测可以提高胶质 瘤诊断的准确性,帮助医生更准确地 判断肿瘤的性质和恶性程度。
鉴别诊断
通过检测PDGFRA基因突变,可以将 胶质瘤与其他脑部肿瘤进行鉴别,有 助于制定更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PDGFRA基因突变在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
靶向治疗
针对PDGFRA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可以 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患者的生存 率和生活质量。
VS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PDGFRA基因突变情况,制定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 副作用。
探索PDGFRA基因突变与其他基因的相互作用
深入研究PDGFRA基因突变与其他肿瘤相关基因的相互作用关系,如 EGFR、PTEN、TP53等。
解析PDGFRA基因突变与其他基因突变的协同作用,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对 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影响。
探索利用多基因检测的方法,预测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和指导个体化治疗。

脑胶质瘤分子标志物IDH1、IDH2、p53基因突变和Ki-67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特征的关系

脑胶质瘤分子标志物IDH1、IDH2、p53基因突变和Ki-67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特征的关系

脑胶质瘤分子标志物IDH1、IDH2、p53基因突变和Ki-67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特征的关系孙怡;李惠;吴颐;李健;申龙树;王耀辉;王剑蓉;章宜芬【摘要】目的通过联合检测脑胶质瘤样本异柠檬酸脱氢酶1、2(IDH1、IDH2)基因突变/p53基因突变以及Ki-67蛋白表达情况,明确不同脑胶质瘤基因型特征,探讨其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分子病理学依据.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46例胶质瘤样本IDHl基因第132位密码子、IDH2基因第172位密码子突变及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样本Ki-67蛋白表达,分析分子标志物与样本临床特征和病理分级相关情况.结果共检出32.6%(15/46)的样本发生IDH1基因R132H突变,WHOⅡ~Ⅳ级样本中突变率分别为40.0%、58.3%、17.4%,IDH1基因突变与较低年龄(P=0.028)、肿瘤位置发生于额叶(P=0.002)、WHOⅡ~Ⅲ级组织学分级(P=0.047)、Ki-67蛋白低表达(P=0.034)显著相关;检出4例胶质母细胞瘤样本发生p53基因突变,突变位点位于第7、8外显子,并伴IDH1基因野生型;所有样本Ki-67均有阳性表达,在Ⅱ~Ⅳ级胶质瘤中Ki-67表达呈上升趋势,不同级别胶质瘤间Ki-67阳性表达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1),Ki-67低表达组IDH1突变率高于Ki-67高表达组,IDH1基因突变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结论不同病理分型胶质瘤的IDH1基因突变比例存在差异,在WHOⅡ~Ⅲ级中最高,IDH1、Ki-67表达水平与胶质瘤分级密切相关,p53基因突变在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更常见,IDH1、p53、Ki-67联合检测有利于胶质瘤的诊断分级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utations of IDH1,IDH2,p53 gene,and Ki-67 protein expression in different grade of gliomas and identify the association with its clinical relevance. Methods The mutations of IDH1,IDH2 and p53 gene were detected bydirect DNA sequencing,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Ki-67 was analyz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gender,age,tumor site,differentiation degree and pathological type of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R132H mutation of IDH1 gene was detected in 32.6% samples (14/46 cases),of which the proportion of WHO classification grade Ⅱ was 40.0%,and grade Ⅲ was 58.3%. IDH1 mutations were shown correlated with age,pathology level Ⅱ-Ⅲ,and Ki-67 low expression. p53 mutations were detected in 4 glioblastomas,with mutations located at exon 7,8. IDH1 gene mutatio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Ki-67 expression. Conclusions The proportion of IDH1 gene mutation in different pathological types of gliomas is different,which is the highest ingradeⅡ~Ⅲ.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ubtypes should be listed independently by routine tests. Mutations in p53 gene are more common in primary glioblastomas and may be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outcomes. 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DH1,p53 and Ki-67 is conducive to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glioma.【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34)009【总页数】5页(P1455-1459)【关键词】胶质瘤;突变;IDH1;IDH2;p53;Ki-67【作者】孙怡;李惠;吴颐;李健;申龙树;王耀辉;王剑蓉;章宜芬【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病理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子生物学三级实验室南京 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病理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子生物学三级实验室南京 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外科南京 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外科南京 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病理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子生物学三级实验室南京 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病理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子生物学三级实验室南京 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病理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子生物学三级实验室南京 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病理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子生物学三级实验室南京 210029【正文语种】中文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占原发性脑肿瘤的40%~50%左右,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1-2]。

PDGFRA基因突变在神经胶质瘤中的检测及其生物学意义

PDGFRA基因突变在神经胶质瘤中的检测及其生物学意义
pdgfra基因突变在 神经胶质瘤中的检 测及其生物学意义
目录
• 引言 • PDGFRA基因概述 • PDGFRA基因突变检测方法 • PDGFRA基因突变在神经胶质瘤中的检测
结果 • PDGFRA基因突变的生物学意义 • PDGFRA基因突变与神经胶质瘤治疗 • 结论与展望
01
CATALOGUE
03 靶向治疗药物通常为小分子抑制剂或抗体药物, 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较低的毒副作用。
免疫治疗
01
02
03
免疫治疗是利用人体免 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的治疗方法。
在PDGFRA基因突变的 神经胶质瘤中,免疫治 疗可以通过激活免疫系 统或抑制免疫抑制细胞
来提高治疗效果。
常用的免疫治疗手段包 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肿瘤疫苗和细胞免疫治
扩增
PDGFRA基因扩增导致受体蛋白过度表达,促进肿瘤 细胞增殖。
融合
与其他基因融合形成融合蛋白,激活下游信号通路, 促进肿瘤形成。
03
CATALOGUE
PDGFRA基因突变检测方法
直接测序法
总结词
直接测序法是最基础和常用的基因突变检测方法,通过直接 对DNA序列进行分析,可以检测出基因的点突变、插入和缺 失。
功能
PDGFRα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 主要参与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存 活等过程。
PDGFRA基因与神经胶质瘤的关系
神经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 统肿瘤,具有高度恶性。
PDGFRA基因在神经胶质瘤中高表达 ,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PDGFRA基因突变类型
点突变
常见的突变类型,如错义突变和无义突变,导致 PDGFRα蛋白结构改变或提前终止。
研究局限与展望

胶质母细胞瘤 原理

胶质母细胞瘤 原理

胶质母细胞瘤原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但具有侵袭性的脑肿瘤,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而成人也可发病。

胶质母细胞瘤源于神经胶质细胞,是一种原发性脑肿瘤,通常位于大脑半球的深部或脑干区域。

其发病机制复杂,包括基因突变、干细胞异常和神经母细胞分化失常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细胞增长和分化失控,最终形成肿瘤。

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病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因突变: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生与多种基因的异常表达和突变有关,其中TP53、IDH1/2、PDGFRA等基因的突变是比较常见的。

这些基因的突变会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能力,进而诱发肿瘤的发生。

2. 干细胞异常:干细胞在维持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生可能与神经干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化有关。

干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化导致神经胶质细胞过度增生,形成肿瘤。

3. 神经母细胞分化失常:神经母细胞是神经系统中的原始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类型的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

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神经母细胞的分化受到异常调控,导致细胞无法正常分化,最终形成肿瘤。

除了以上的发病机理外,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生还与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等有关。

遗传因素在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家族史中有胶质母细胞瘤的患者的个体患病风险明显增加。

环境因素如暴露于放射线、化学物质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免疫因素在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病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免疫系统在抑制肿瘤的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免疫功能受损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

对于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目前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手术切除是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首选方法,通过手术可以彻底清除肿瘤组织,缓解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放射治疗和化疗在手术后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可以进一步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预防肿瘤复发。

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疗法也正在逐渐应用于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中,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PDGFRA基因突变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PDGFRA基因突变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pdgfra基因突变在胶质瘤发 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目 录
• PDGFRA基因概述 • PDGFRA基因突变类型及特征 • PDGFRA基因突变对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影响 • PDGFRA基因突变与胶质瘤治疗 • PDGFRA基因突变与胶质瘤预后 • 研究展望
01
PDGFRA基因概述
PDGFRA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插入/缺失突变可以影响PDGFRA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导致基因表达水平异常或产生新 的融合基因,从而影响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这种突变通常与胶质瘤的恶性进展和预后
不良有关。
基因扩增
总结词
基因扩增是指PDGFRA基因在染色体上 的拷贝数增加,导致基因表达水平升高 。
VS
详细描述
基因扩增可以增加PDGFRA蛋白的表达水 平,使其在胶质瘤细胞中过度表达,从而 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进展。这种突变通常与 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不良有关。
详细描述
点突变可以发生在基因的不同位置,导致PDGFRA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影响 PDGFRA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使其过度活化或失活,从而影响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迁移。
插入/缺失突变
总结词
插入/缺失突变是指在PDGFRA基因中插入或缺失一段DNA序列,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
详细描述
预后评估指标
生存期
PDGFRA基因突变的胶质瘤患者生存期较短,是评估预后的关键 指标之一。
肿瘤分级
胶质瘤的病理分级与PDGFRA基因突变密切相关,对预后评估具 有重要参考价值。
分子标志物
除了PDGFRA基因突变外,其他分子标志物如IDH1、1p/19q等 也可作为预后评估的指标。
预后影响因素
年龄
信号转导与肿瘤进展

经典总结:神经胶质瘤编码错误原因分析

经典总结:神经胶质瘤编码错误原因分析

经典总结:神经胶质瘤编码错误原因分析神经胶质瘤起源于上皮细胞,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呈侵袭性生长,具有术后复发快,病死率高等特点,总体治疗效果不佳,直至目前仍为神经外科最为难治的肿瘤之一[1-2]。

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神经胶质瘤的生长潜力及侵袭性等又将其分为Ⅰ~Ⅳ级,其中Ⅰ级和Ⅱ级为低级(low grade),Ⅲ级和Ⅳ级为高级(high grade)。

临床知识延伸01低级别胶质瘤1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医学术语简称“毛星”,这一亚型专门盯上25岁以下的年轻人,但是,它是发展最慢最慢的,可以说是胶质瘤中为数不多的“可塑之才”;2弥漫星形细胞瘤最常见的低级别胶质瘤,此类肿瘤好发生在35-40岁之间的人群中,根据是否有IDH基因突变,又分为两种亚型(后期再详述);3少突胶质细胞瘤这家伙的特点是,同时有IDH的突变和1p/19q的共缺失,而且,肿瘤生长得也很缓慢;4节细胞胶质瘤这类罕见的肿瘤夹杂着胶质瘤和神经元来源的肿瘤成分,一般长得也不快。

综上,这部分肿瘤患者虽然鲜有完全治愈的,但大多数患者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控制好继发的癫痫、脑水肿和相关并发症,均能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较高的生活质量。

02高级别胶质瘤5间变星形细胞瘤,间变少突胶质细胞瘤和间变室管膜瘤这些属于WHO III级;6胶质母细胞瘤属于WHO IV级。

03混合型胶质瘤7混合型胶质瘤即两种类型肿瘤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细胞来源):少突星形细胞瘤(II 级)和间变少突星形细胞瘤(III 级)神经胶质瘤常见编码错误某院对158例相关病案进行分析后发现,神经胶质瘤在疾病分类时普遍存在三种编码错误的情况:1.形态学编码错误;形态学编码错误情况形态学编码错误共涉及 60 例,其中胶质母细胞瘤编码错误 55 例,神经胶质肉瘤编码错误 1 例,间变型少突神经胶质细胞瘤错误编码 2 例,神经节神经胶质瘤错误编码 2例。

2.部位编码错误;部位编码错误情况 24 例部位编码错误病例中,其中亚目错误编码至.9 有 12 例,肿瘤跨越多部位编码至单部位 9 例,单纯单一部位编码错误有3 例。

PDGFRA基因突变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和功能研究

PDGFRA基因突变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和功能研究
详细描述
PDGFRA基因突变可以抑制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 ,从而抑制细胞的凋亡,使胶质瘤细胞在不利环 境下也能存活。
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总结词
PDGFRA基因突变可以促进胶质瘤细胞的迁 移和侵袭。
详细描述
PDGFRA基因突变可以激活细胞内的信号转 导通路,如FAK和Src通路,这些通路可以
促进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从而使胶质瘤更容 易扩散和转移。
CHAPTER 03
PDGFRA基因突变在胶质瘤中的表 达研究
表达水平变化
总结词பைடு நூலகம்
PDGFRA基因突变会导致胶质瘤中PDGFRA蛋白的表达水平发生变化。
详细描述
研究发现,PDGFRA基因突变可以增加或减少PDGFRA蛋白的表达水平,这可能与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表达模式变化
总结词
PDGFRA基因突变会导致胶质瘤中 PDGFRA蛋白的表达模式发生变化。
CHAPTER 04
PDGFRA基因突变在胶质瘤中的功 能研究
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结词
PDGFRA基因突变可以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总结词
PDGFRA基因突变可以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凋亡。
详细描述
PDGFRA基因突变可以激活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 路,如PI3K/Akt和MAPK/ERK通路,这些通路可 以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从而导致胶质瘤的发 展。
耐药性分析
研究PDGFRA突变与胶质瘤细胞耐药性的关系,有助 于理解耐药机制和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CHAPTER 06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PDGFRA基因突变的致癌机制
深入研究PDGFRA基因突变如何影响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迁移等生物学行 为,揭示其致癌机制。

p53_基因突变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Connexin43表达影响

p53_基因突变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Connexin43表达影响

第59卷 第3期2023年06月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J O U R N A LO FQ I N G D A O U N I V E R S I T Y (M E D I C A LS C I E N C E S)V o l .59,N o .3J u n e 2023[收稿日期]2022-11-06; [修订日期]2023-06-10[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Z R 2019-Z D 31);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Z R 2020M C 072)[第一作者]李建港(1997-),男,硕士研究生㊂[通信作者]姜宏(1973-),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㊂E -m a i l :h o n g j i a n g @qd u .e d u .c n ㊂焦倩(1985-),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㊂E -m a i l :j i a o qi a n @q d u .e d u .c n ㊂p53基因突变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C o n n e x i n43表达影响李建港,郇雪洁,焦倩,姜宏(青岛大学国家生理学重点(培育)学科,山东青岛 266071)[摘要] 目的 探究p 53基因突变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连接蛋白43(C o n n e x i n43)表达的影响㊂方法 培养胶质母细胞瘤U 87细胞(p 53野生型)与U 251细胞(p53突变型),采用W e s t e r nb l o t t i n g 方法分别检测两种细胞中p53蛋白与C o n n e x i n43蛋白的表达水平㊂结果 胶质母细胞瘤U 251细胞中p 53基因发生突变,与U 87细胞相比,p5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t =2.948,P <0.05);U 251细胞中C o n n e x i n 43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U 87细胞(t =2.771,P <0.05)㊂结论 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中,p53基因突变可能会提高C o n n e x i n43蛋白的表达量㊂[关键词] 基因,p53;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肿瘤;连接蛋白43[中图分类号] R 338.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5532(2023)03-0361-03d o i :10.11712/j m s .2096-5532.2023.59.09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 S I D )][网络出版] h t t ps ://l i n k .c n k i .n e t /u r l i d /37.1517.R.20230802.0901.001;2023-08-02 13:07:34E F F E C T SO F p 53G E N E M U T A T I O N O N C O N N E X I N 43E X P R E S S I O NI N G L I O B L A S T O M A C E L L S L IJ i a n g a n g ,HUA N X u e j i e ,J I A OQ i a n ,J I A N G H o n g (S t a t eK e y D i s c i p l i n e s :P h y s i o l o g y (I n c u b a t i o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P h y s i o l o g y ,Q i n g d a oU n i -v e r s i t y ,Q i n gd a o 26607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 O b j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ef f e c t s o f p53g e n em u t a t i o no n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o fC o n n e x i n43i n g l i o b l a s t o m a c e l l s . M e t h o d s I nc u l t u r e d g l i o b l a s t o m aU 87c e l l s (w i l d -t y p e p 53g e n e )a n dU 251c e l l s (m u t a n t p 53g e n e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o f p 53p r o t e i n a n dC o n n e x i n 43p r o t e i nw a sm e a s u r e d b y W e s t e r n b l o t . R e s u l t s T h e p 53p r o t e i n l e v e l 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d e c r e a s e d i n U 251c e l l s c o m p a r e dw i t hU 87c e l l s (t =2.948,P <0.05).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l e v e l o fC o n n e x i n43p r o t e i n i nU 251c e l l sw a s s i gn i f i -c a n t l y i n c r e a s e d t h a n t h a t o fU 87c e l l s (t =2.771,P <0.05).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m u t a t i o no f t h e p 53g e n em a y i n c r e a s e t h ee x -pr e s s i o no fC o n n e x i n43p r o t e i n i n g l i o b l a s t o m a c e l l s .[K E Y W O R D S ] g e n e s ,p53;g l i o b l a s t o m a ;c e l l l i n e ,t u m o r ;C o n n e x i n43 弥漫性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占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80%[1]㊂世界卫生组织(WHO )根据其组织学和分子特征将它们归类为Ⅰ~Ⅳ级[2]㊂Ⅳ级胶质母细胞瘤(G B M )最具侵袭性,且中位生存期较差[3]㊂p 53被认为是一个关键的肿瘤抑制基因,其功能障碍对肿瘤发生具有重要影响[4]㊂p 53基因发生突变的肿瘤约占人类肿瘤的50%,一些p 53突变体具有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特性[5]㊂缝隙连接由连接蛋白组成,连接蛋白是一种跨膜蛋白,可组装成质膜中的通道[6]㊂缝隙连接信号负责相当大比例的细胞通讯,通过与相邻细胞形成的缝隙连接,可向邻近细胞递送和交换小分子肽㊁离子㊁内源核酸和其他细胞代谢物㊂因此,缝隙连接的异常表达可以改变细胞的新陈代谢,影响肿瘤的发生和进展[7]㊂连接蛋白43(C o n n e x i n43)是目前发现细胞膜上表达最丰富的连接蛋白[8]㊂它能调节包括增殖在内的多种细胞功能活动[9],其表达异常会引起癌症等多种病理变化[10]㊂有研究表明,C o n n e x i n43可以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的侵袭[11]㊂但胶质母细胞瘤中p 53突变和C o n n e x i n 43的调节关系目前尚不明确㊂本实验选用p 53野生型的U 87细胞[12]和p 53突变型的U 251细胞[13],检测C o n -n e x i n43的表达,旨在探讨p 53基因突变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C o n n e x i n43表达的影响㊂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本实验所用细胞为人胶质母细胞瘤U 87细胞与U 251细胞,均为贴壁生长的细胞,其中U 87细胞为p 53野生型细胞,而U 251细胞则为p 53突变型细胞㊂高糖D M E M 细胞培养液购于以色列B i o l o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362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59卷g i c a l I n d u s t r i e s公司,胎牛血清购于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青链霉素合剂购于北京索莱宝公司,p53抗体㊁C o n n e x i n43抗体和G A P D H抗体均购于美国C S T公司,羊抗兔I g G-H R P购于上海爱必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㊂1.2实验方法1.2.1细胞培养将U87与U251细胞分别接种于含体积分数0.01青链霉素合剂和体积分数0.10胎牛血清的高糖D M E M培养液中,置于37ħ㊁含体积分数0.05C O2的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融合度达80%~90%时,用胰酶消化2~3m i n,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终止消化,收集到15m L的离心管中,以1000r/m i n离心5m i n后丢弃上清液,加入新的完全培养液,用吸管轻轻吹打50~80次后充分悬浮细胞,转移到新的培养瓶中进行培养㊂1.2.2W e s t e r nb l o t t i n g检测p53和C o n n e x i n43蛋白的表达将U87细胞和U251细胞悬液按照每孔1ˑ108/L的密度分别接种于6孔板中,待细胞融合度达到80%左右时将6孔板从培养箱中取出,每孔加入100μL裂解液在冰上裂解30m i n后提取两种细胞的蛋白㊂加入5ˑL o a d i n g B u f f e r,在水中煮沸10m i n变性后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 D S-P A G E)㊂每个凝胶孔的蛋白上样量为20μg,用90V的稳定电压进行电泳,用300m A 的稳定电流转膜90m i n,根据所需目的蛋白的分子量对P V D F膜进行剪裁,然后以10g/L的脱脂奶粉封闭90m i n,分别加入p53抗体(1ʒ1000)㊁C o n-n e x i n43抗体(1ʒ1000)以及G A P D H抗体(1ʒ10000)4ħ孵育过夜㊂用T B S T溶液漂洗3次(每次10m i n)之后加入二抗(1ʒ10000)室温孵育60m i n,再用T B S T溶液漂洗3次㊂用E C L化学发光液进行显影并拍照㊂使用I m a g e J软件分析p53㊁C o n n e x i n43和G A P D H条带的灰度值,目的蛋白的表达水平以p53㊁C o n n e x i n43与G A P D H的比值表示㊂1.3统计学方法利用G r a p h P a dP r i s m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xʃ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两种细胞中p53蛋白表达的比较W e s t e r nb l o t t i n g结果显示,U87和U251细胞中p53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280ʃ0.227和0.570ʃ0.080(n=6)㊂与U87细胞相比较,U251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48,P<0.05)㊂见图1㊂2.2两种细胞中C o n n e x i n43蛋白表达的比较W e s t e r nb l o t t i n g检测结果显示,U87细胞和U251细胞中C o n n e x i n43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370ʃ0.096和0.820ʃ0.131(n=6)㊂与U87细胞相比较,U251细胞中C o n n e x i n4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71,P< 0.05)㊂见图2㊂图1W e s t e r nb l o t t i n g检测两种细胞内p53蛋白的表达图2W e s t e r nb l o t t i n g检测两种细胞内C o n n e x i n43蛋白的表达3讨论胶质母细胞瘤是目前最常见和最具侵袭性的成人脑肿瘤,容易复发而且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仅为5%[14],主要原因是由于肿瘤的广泛浸润㊁细胞异质性以及放化疗抗性[15-17]㊂p53是如今研究最广泛的肿瘤抑制因子之一,它能调节各种细胞过程,包括细胞的侵袭与增殖[18]㊂在正常情况下,p53的活性维持在基础水平,但这种活性可能会在不同的应激条件下增加,例如不同类型的D N A损伤和致癌性损伤[19]㊂所以p53通路的失调被认为是肿瘤发生中的关键事件,在大多数的人类癌症中,p53出现下调或突变[5]㊂有研究表明,在人类前列腺癌细胞中,C o n n e x i n 43蛋白的表达随着肿瘤细胞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其在肿瘤内的分布发生变化,并与细胞侵袭之间存在相关性[20]㊂但也有研究发现,在胰腺导管腺癌细胞中,p53突变体可以通过促进C o n n e x i n43蛋白的降解来增强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21]㊂而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中,C o n n e x i n43的表达增加可以增强细胞的侵袭能力,敲除U87细胞中的C o n n e x i n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3期李建港,等.p53基因突变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C o n n e x i n43表达影响36343则会显著降低细胞的侵袭能力[22]㊂因此,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中依赖于C o n n e x i n43的细胞通讯,可能是促进胶质母细胞瘤侵袭的一个重要因素㊂本实验结果显示,与U87细胞相比,U251细胞中C o n-n e x i n43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表明p53基因的突变可能会导致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中C o n n e x i n43蛋白的表达升高㊂有研究显示,U251细胞在体内比U87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性和浸润性[23],该特性是否与C o n n e x i n43表达上调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㊂本研究后续将探讨p53突变调控C o n n e x i n43的机制及与胶质瘤发展的关系,以期为靶向治疗胶质母细胞瘤提供实验数据㊂[参考文献][1]O S T R OM QT,G I T T L E MA N H,F U L O P J,e t a l.C B T R U Ss t a t i s t i c a l r e p o r t:p r i m a r y b r a i na n dc e n t r a ln e r v o u ss y s t e mt u m o r s d i a g n o s e d i n t h eU n i t e d S t a t e s i n2008 2012[J].N e u-r o-o n c o l o g y,2015,17(S u p p l4):i v1-i v62.[2]L O U I S D N,P E R R Y A,R E I F E N B E R G E R G,e ta l.T h e2016W o r l dH e a l t hO r g a n i z a t i o n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o f t u m o r s o f t h ec e n t r a l n e r v o u s s y s t e m:a s u mm a r y[J].A c t aN e u r o p a t h o l o g i-c a,2016,131(6):803-820.[3]B L E E K E R F E,MO L E N A A R RJ,L E E N S T R A S.R e c e n ta d v a n c e s i nt h e m o l e c u l a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g l i ob l a s t o m a[J].J o u r n a l o fN e u r o-O n c o l o g y,2012,108(1):11-27. [4]A S C H A U E RL,MU L L E RP AJ.N o v e l t a r g e t s a n d i n t e r a c-t i o n p a r t n e r s o fm u t a n t p53G a i n-O f-F u n c t i o n[J].B i o c h e m i c a l S o c i e t y T r a n s a c t i o n s,2016,44(2):460-466.[5]MU L L E R P AJ,V O U S D E N K H.p53m u t a t i o n s i nc a n c e r[J].N a t u r eC e l l B i o l o g y,2013,15(1):2-8.[6]H E R VÉJC,B O U R M E Y S T E R N,S A R R O U I L H ED,e t a l.G a p j u n c t i o n a l c o m p l e x e s:f r o m p a r t n e r s t o f u n c t i o n s[J].P r o-g r e s s i nB i o p h y s i c s a n d M o l e c u l a rB i o l o g y,2007,94(1-2):29-65.[7]P O Y E T C,B U S E R L,R O U D N I C K Y F,e t a l.C o n n e x i n43e x p r e s s i o n p r e d i c t s p o o r p r o g r e s s i o n-f r e es u r v i v a l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n o n-m u s c l e i n v a s i v e u r o t h e l i a l b l a d d e r c a n c e r[J].J o u r n a l o fC l i n i c a l P a t h o l o g y,2015,68(10):819-824.[8]G O O D E N O U G H D A,P A U L D L.G a pj u n c t i o n s[J].C o l dS p r i n g H a r b o rP e r s p e c t i v e s i nB i o l o g y,2009,1(1):a002576.[9]P O I N T I SG,G I L L E R O NJ,C A R E T T ED,e t a l.P h y s i o l o g i-c a l a nd p h y s i o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a s pe c t sof c o n n e x i n s a n dc o mm u n i-c a t i n g g a p j u n c t i o n si n s p e r m a t o g e n e s i s[J].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T r a n s a c t i o n s o f t h eR o y a l S o c i e t y o f L o n d o nS e r i e s B,B i o l o g i-c a l S c i e n c e s,2010,365(1546):1607-1620.[10]I S MA I LR,R A S H I DR,A N D R A B IK,e t a l.P a t h o l o g i c a l i m-p l i c a t i o n s o fC x43d o w n-r e g u l a t i o n i nh u m a nc o l o nc a n c e r[J].A s i a nP a c i f i c J o u r n a l o f C a n c e r P r e v e n t i o n,2014,15(7):2987-2991.[11]L I NJHC,T A K A N OT,C O T R I N A M L,e t a l.C o n n e x i n43e n h a n c e s t h e a d h e s i v i t y a n dm e d i a t e s t h e i n v a s i o n o fm a l i g n a n tg l i o m ac e l l s[J].T h eJ o u r n a lo f N e u r o s c i e n c e:t h e O f f i c i a lJ o u r n a l o f t h eS o c i e t y f o rN e u r o s c i e n c e,2002,22(11):4302-4311.[12]L E ES W,K I M H K,L E EN H,e t a l.T h e s y n e r g i s t i c e f f e c to f c o m b i n a t i o n t e m o z o l o m i d e a n d c h l o r o q u i n e t r e a t m e n t i sd e-p e n d e n t o na u t o p h a g y f o r m a t i o na n d p53s t a t u s i n g l i o m a c e l l s [J].C a n c e rL e t t e r s,2015,360(2):195-204.[13]B RÁZ D O VÁM,Q U A N T E,TÖG E LL,e t a l.M o d u l a t i o no fg e n e e x p r e s s i o n i nU251g l i o b l a s t o m ac e l l sb y b i n d i n g o fm u-t a n t p53R273Ht o i n t r o n i ca n d i n t e r g e n i c s e q u e n c e s[J].N u-c l e i cA c id sRe s e a r c h,2009,37(5):1486-1500.[14]B A T A S H R,A S N A N,S C HA F F E R P,e t a l.G l i o b l a s t o m am u l t i f o r m e,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r e c e n t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J].C u r r e n tM e d i c i n a l C h e m i s t r y,2017,24(27):3002-3009.[15]D EG O O I J E R M C,G U I L LÉN N A V A R R O M,B E R N A R D SR,e ta l.A ne x p e r i m e n t e r s g u i d et o g l i o b l a s t o m ai n v a s i o n p a t h w a y s[J].T r e n d si n M o l e c u l a r M e d i c i n e,2018,24(9): 763-780.[16]W I C K W,K E S S L E R T.N e w g l i o b l a s t o m a h e t e r o g e n e i t ya t l a s-a s h a r e d r e s o u r c e[J].N a t u r e R e v i e w s N e u r o l o g y,2018,14(8):453-454.[17]K I M Y,K I M K H,L E EJ,e t a l.W n t a c t i v a t i o n i s i m p l i c a t e di n g l i o b l a s t o m ar a d i o r e s i s t a n c e[J].L a b o r a t o r y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2012,92(3):466-473.[18]WAWR Y K-G AWD A E,C H Y L IÑS K A-WR Z O SP,L I S-S O-C H O C K A M,e ta l.P53p r o t e i ni n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r e p a i ra n da p o p t o s i s o f c e l l s[J].P r o t o p l a s m a,2014,251(3):525-533.[19]L OW ES W.A c t i v a t i o no f p53b y o n c o g e n e s[J].E n d o c r i n e-R e l a t e dC a n c e r,1999,6(1):45-48.[20]Z H A N G A,H I T OM IM,B A R-S HA I N N,e t a l.C o n n e x i n43e x p r e s s i o n i s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 i n c r e a s e d m a l i g n a n c y i n p r o s t a t ec a n c e r c e l l l i n e s a nd f u n c t i o n s t o p r o m o t em i g r a t i o n[J].O n c o-t a r g e t,2015,6(13):11640-11651.[21]MU K H E R J E ES,MA D D A L E N A M,LÜY Q,e t a l.C r o s s-t a l kb e t w e e n m u t a n t p53a n d p62/S Q S TM1a u g m e n t sc a n c e rc e l lm i g r a t i o nb yp r o m o t i n g t h ede g r a d a t i o no fc e l la d h e s i o np r o t e i n s[J].P r o c e e d i n g so f t h eN a t i o n a lA c a d e m y o fS c i e n c e s o f t h eU n i t e dS t a t e s o fA m e r i c a,2022,119(17):e2119644119.[22]M C C U T C H E O NS,S P R A YDC.G l i o b l a s t o m a-a s t r o c y t e c o n-n e x i n43g a p j u n c t i o n s p r o m o t e t u m o r i n v a s i o n[J].M o l e c u l a rC a n c e rR e s e a r c h:M C R,2022,20(2):319-331.[23]S C HU L ZJA,R O D G E R SLT,K R Y S C I ORJ,e t a l.C h a r a c-t e r i z a t i o na n dc o m p a r i s o no fh u m a n g l i o b l a s t o m a m o d e l s[J].B M CC a n c e r,2022,22(1):844.(本文编辑马伟平)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三级胶质瘤分子病理

三级胶质瘤分子病理

三级胶质瘤分子病理三级胶质瘤分子病理:从基础到深度解析1. 引言三级胶质瘤是一种常见且凶险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发病机制和分子病理学特征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

本文将以三级胶质瘤分子病理为主题,全面评估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在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下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2. 三级胶质瘤的定义与发病机制三级胶质瘤是一种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恶性肿瘤,属于胶质细胞瘤的一种。

其发病机制与多基因异常相关,包括EGFR基因突变、IDH1/2基因突变、p53基因突变等。

这些基因突变导致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和细胞凋亡的抑制,进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侵袭。

3. EGFR基因突变在三级胶质瘤中的作用EGFR基因突变是三级胶质瘤中最常见的基因异常之一。

研究表明,EGFR基因突变可导致其过度激活,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并与预后的不良相关。

EGFR基因突变还可能作为靶向治疗的标志物,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4. IDH1/2基因突变对三级胶质瘤的影响IDH1/2基因突变在三级胶质瘤中较为常见,研究表明,这些基因突变可导致代谢途径的异常改变,并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IDH1/2基因突变还与患者的生存期密切相关,因此成为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5. p53基因突变与三级胶质瘤的联系p53基因突变在三级胶质瘤中常见,并与其恶性程度及复发率相关。

p53基因突变可以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使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

研究表明,药物干预可以通过恢复p53功能来抑制肿瘤的生长,为三级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6. 三级胶质瘤分子病理的治疗前景针对三级胶质瘤分子病理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为该疾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将针对不同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与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相结合,能够更有效地控制肿瘤的发展,并改善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7. 总结与回顾三级胶质瘤分子病理是目前神经外科研究的热点之一。

从EGFR基因突变、IDH1/2基因突变到p53基因突变,这些分子改变在三级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胶质瘤的分子检测(七):H3F3A突变

胶质瘤的分子检测(七):H3F3A突变

胶质瘤的分⼦检测(七):H3F3A突变H3F3A 突变通俗版当H3F3A基因中的赖氨酸被蛋氨酸(甲硫氨酸)替代(lysine-to-methionine substitution)后就会产⽣ H3K27M,⽽ H3K27M 是脑瘤中最常见的组蛋⽩突变。

H3K27M最常发⽣于⼉童中线部位的胶质瘤(例如弥漫性内⽣型胶质瘤,DIPG)。

组蛋⽩突变的出现可以被认为是浸润性胶质瘤的⼀个坚实证据。

包含有K27M 突变的胶质瘤通常不具有 MGMT启动⼦甲基化。

研究发现,K27M突变的出现是⼉童和成⼈胶质瘤中的⼀个不利预后(adverse prognostic)的标志。

⼈类的组蛋⽩共有5种,其中最著名的当属H3.3,如下图所⽰:H3F3A 突变专业版· 推荐: H3F3A突变检测在适当的临床场合可以推荐。

· 说明:当H3F3A基因中的赖氨酸被蛋氨酸(甲硫氨酸)替代(lysine-to-methionine substitution)后就会产⽣ H3K27M,⽽ H3K27M 是脑瘤中最常见的组蛋⽩突变;在功能上,H3K27M能对 H3.3组蛋⽩上的三甲基(trimethylation)进⾏抑制。

H3.3 G34 突变更常见于⼉童⽪质胶质瘤(cortical gliomas)中。

· 探测:尽管 K27M 组蛋⽩抗体是具备的,但它并不是100%特异性的,对于⾮专业的团队⽽⾔,对K27M检测结果的解释是很困难的。

因⽽, 采⽤ H3F3A测序⽽做的筛查是⼀个可⾏的(viable)替代⽅法,且还是更优先的⽅法,尤其是因为它也能探测到 H3.3 G34突变。

· 诊断价值:组蛋⽩突变最常发⽣于⼉童中线部位的胶质瘤(例如弥漫性内⽣型胶质瘤,DIPG),尽管成⼈中线部位的胶质瘤也常包含组蛋⽩突变。

组蛋⽩突变的出现可以被认为是浸润性胶质瘤的⼀个坚实证据;组蛋⽩突变常常能在中线部位病变活检标本较少的时候,或当组织标本完全不像浸润性胶质瘤的时候提供诊断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尽管新型测序和基因芯片技术的最新进展取
得了重大发现和更好地理解DNA和RNA为基 础的基因组在癌症中的改变和在科学界对这 些数据的可用性,但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取 得的进展并不大。

The identification of microRNA (miRNA) and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in patients with distinct and clinically relevant tumor genotypes and phenotypes will uncover potential new therapeutic targets and molecular pathways,identify candidate patients for targeted therapy, predict a patient’s early response or failure to respond to therapy,and provide invaluable prognostic information.
A A
B
C
D
► The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values of the methylation status of the MGMT promoter and IDH status have shifted the GBM classification to a molecular-based classification that has clinical implications and relevance. ► MGMT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和IDH突变状态的 预后和预测值价值已经改变了胶质母细胞瘤 的分类至分子水平,具有临床意义和相关性。
► Hypermethylation
of the MGMT promoter causes epigenetic-mediated silencing of MGMT and has been confirmed in multiple clinical trials as an important predictive genomic biomarker in the context of alkylating agents such as temozolomide. it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and overall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GBM. IDH1 mutations can help differentiate primary from secondary GBMs and portend a better prognosis in patients who harbor these mutations.
Imaging genomic mapping in glioblastoma
Shen Xudong

Among adult central nervous system malignancies,glioblastoma(GBM) is the most common primary malignant brain tumor,accounting for 52% of all functional tissue brain tumor cases and 20% of all intracranial tumors.in the United States
► However,
as of yet, no molecular profiling – based GBM classification has sufficiently high clinical releva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different therapeutic strategies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patient outcome. ► 然而,迄今为止,在针对不同的治疗策略的 选择和患者预后的判断方面,还没有基于分 子基础的GBM的分类。
► 患者微RNA、基因表达谱、临床相关的肿瘤
基因型及表型的识别将发现潜在的新的治疗 靶点和分子途径,识别候选病人进行有针对 性的治疗, 预测病人的早期反应或失败响应治 疗,并提供宝贵的预后信息。
► The
importance of epigenetics and changes in gene express, miRNA levels, and the surrounding tumor microenvironment is increasingly being recognized. ► 表观遗传学和基因表达的改变、miRNA水平 及肿瘤周围微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认 识。
► 在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中,胶质母细
胞瘤(GBM)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 占所有脑功能组织肿瘤的52%和所有颅内肿 瘤的20%。
► the
best currently available multimodal treatment remains surgical resection followed by concotherapy and temozolomide therapy.
► 目前GBM最合适的综合治疗仍然是手术切除
后进行辅助放射治疗和替莫唑胺治疗。

despite recent advances in novel sequencing and microarray technologies that have led to profound discoveries an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DNA-and RNA-based genomic alterations in cancer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these data to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little progress in GBM therapy has been made
MGMT启动子甲基化引起的表观遗传介导的 MGMT沉默,并在多个临床试验中已被确认 为在烷化剂如替莫唑胺的背景下的一个重要 的预测基因组生物标记物。这也是无进展生 存期和总生存期最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 。 IDH1基因突变有助于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和 原发性肿瘤鉴别并预示着具有这种突变的患 者预后较好。
► alterations
in epigenetic processes can lead to genetic mutations, and genetic mutations in epigenetic regulators result in an altered epigenome. ► 表观遗传过程的改变可以导致基因突变,基 因突变的表观遗传调节结果是基因组突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