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市场基金轨迹和动因分析
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完整版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02-2011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等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多年“双顺差”,这种现象是极不正常的。
中国的“双顺差”是由各种制度缺陷、价格扭曲、宏观经济不平衡造成的,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福利损失。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的探讨,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一、进入2000年以后,经常项目各项差额都有所增长,顺差额急剧上升。
虽然收益项目和经常转移项目差额也在不断增长,但我国经常项目差额的变动趋势主要还是与货物和服务项差额的变动趋势保持基本一致。
2002—20011年间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如下特点。
(一)外汇储备增长迅速2000 年以来外汇储备增长表现出加速趋势,外汇储备增量逐年递增,2003 年、2004 年我国外汇储备分别较上一年增长45.62%、81.8%。
到2006 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0 000 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其中全年新增外汇储备2 473 亿美元,也创下年度外汇储备增幅的历史新高。
2008 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19 460.3 亿美元,再次创下储备新高。
(二)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多年保持顺差,且顺差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中,2002—2008 年间国际收支中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均为顺差。
在此期间,经常项目顺差一直保持了比较平稳的增长趋势,而资本项目变化幅度较大。
(三)货物贸易顺差是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中国的服务贸易常年保持逆差,而货物贸易常年顺差,并且顺差规模还在逐年扩大。
中国对外贸易当中,货物贸易对经常项目的顺差起到了主要作用,是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
(四)外商直接投资是资本项目顺差的主要来源,且仍在不断增长。
这期间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达9 104.82 亿美元。
由以上的分析,中国国际收支从2002—2008 年间保持了一个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
中国货币供应量数据分析
中国货币供应量数据分析货币供应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包括了现金、存款和其他短期证券等。
货币供应量对于宏观经济的发展和调控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对中国货币供应量历史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看一下近十年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情况。
从数据可以看出,2011年到2017年,货币供应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尤其是2015年和2016年,增长速度达到了20%左右。
而在2018年开始,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开始逐渐回落,2019年更是仅有8%左右的增长。
这与中国宏观调控政策有关。
在这一时期内,中国通过降息、减税等措施扩大了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增长。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货币供应量的组成结构。
从数据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主要由广义货币M2组成。
然而,狭义货币M1和货币基准也同样重要。
货币基准是指央行在市场上发行的货币,通常指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家票据。
狭义货币M1包括了现金和存款。
广义货币M2则包括了M1的所有项目以及其他存款和保险储备等。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首先会导致通货膨胀,但如果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也会导致经济过热和泡沫化。
因此,掌握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趋势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
此外,货币供应量也会对汇率和利率产生影响。
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汇率往往会贬值,利率则会下降。
总之,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宏观经济数据,对于制定和实施国家金融政策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分析货币供应量时,需将其与经济形势、政策和民生等因素结合分析,全面把握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情况和趋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原因的分析
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原因的分析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其汇率波动对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中国市场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人民币的汇率动态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分析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的原因。
对内贬值原因分析1. 政府货币政策调整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调整来引导人民币的汇率变化。
若政府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将导致人民币对内贬值。
因为货币供应量增加,需求量不变的情况下,货币的价值下降。
2. 经济增长放缓经济增长放缓也是人民币对内贬值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经济增长趋势下降,对投资和消费的需求减少,外部经济交易减少,会导致人民币的需求减少,从而引发对内贬值压力。
3.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人民币对内贬值的另一个因素。
如果物价上涨速度大于人民币汇率上升速度,那么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就会下降,从而引发对内贬值。
对外升值原因分析1. 经济增长和出口竞争力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外升值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出口竞争力逐渐增强,需求量上升,人民币也会随之升值。
对外升值可以提高中国产品的成本竞争力,有利于出口贸易的发展。
2. 外资流入外资的流入和投资也是人民币对外升值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产生兴趣时,他们需要将资金换成人民币进行投资,这会导致人民币的需求增加,从而引发对外升值。
3. 政府干预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干预汇率市场来实现人民币对外升值的目标。
政府可以采取购买外汇储备的方式来增加人民币的供给量,从而人民币对外升值。
政府还可以通过限制资本流动来调整人民币的汇率,控制人民币的升值幅度。
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的影响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都会产生一系列经济影响。
对内贬值会导致物价上涨,降低人民币的购买力,对居民的消费产生消极影响。
此外,对内贬值还会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不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
对外升值会使进口商品价格下降,促进国内消费。
此外,对外升值还会提高国内企业的成本竞争力,增加出口收入,促进国内经济增长。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状况与前景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状况与前景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现状的发展,讨论中国货币市场基金发展为什么会落后,然后提出加速我国货币市场基金发展的对策,以促进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进而展望了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前景。
标签:货币市场基金发展资工具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改革不断深化,货币市场也发展迅速,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货币市场基金已成为了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但是鉴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由此可见,货币市场基金在我国的发展必将经历曲折,但也预示着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因此要促进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突破瓶颈,就要建立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促进其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我国货币基金市场基金的发展现状(1)投资工具单一目前,我国货币市场的规模较小,投资工具单一。
主要的投资种类为债券和国债,企业企业债券和市政债券货币等其他的投资工具,在资本市场市场上比较少,就国债而言,以中长期国债为主,短期国债和其他投资工具相对较少,不利于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
(2)流动性低且风险大货币市场基金的高度流动性,是其在发达国家受到投资者追捧的主要原因,在发达国家中,随时赎回或签发支票支付使得投资者的投资得到高度的流动性,但是在我国,最快的也只是T+1的支付模式,这就是说,投资者不但不能签发支票支付,即使是赎回也要提前一个工作日通知基金公司。
这致使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和灵活性比银行的1年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还低,使其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再次下降。
二、我国货币市场基金落后的原因分析(1)低效率的货币市场首先交易主体的缺乏。
由于资金的主要供给方是商业银行,而需求方是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就是说,同构性在货币市场的参与主体上表现的十分明显,这样便会导致市场需求单一,从而难以促进市场交易。
货币市场是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的,国有商业银行与央行的利益基本一致,这就使银行业形成了一股垄断势力,央行为宏观调控货币市场而实施的货币政策效果并不显著,导致市场上很难形成一个基准利率来反映市场上资金的真实需求。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状况与前景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状况与前景衡轶邮储银行上海分行【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现状的发展,讨论中国货币市场基金发展为什么会落后,然后提出加速我国货币市场基金发展的对策,以促进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进而展望了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货币市场基金发展状况发展前景金融混业经营全球基金业的发展已有一定的历史,发达国家是发展基金业的先驱,从产生至今已发展了三十多年,货币市场基金在发达国家已具有了相当大的规模。
而在我国,货币市场基金从2003年底诞生以来,至今发展不过数十年,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着诸多的发展问题和发展瓶颈。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解决发展问题,突破发展瓶颈,为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以保证其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现状1.投资范围狭窄。
目前,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受到诸多政策的限制,只能投资规定了剩余期限的债券、回购和银行定期存款。
国际市场上可以投资的CDs、银行承兑汇票和经银行背书的承兑汇票等,在我国都不能进行投资,我国货币市场的投资范围甚至连银行存款、商业票据和首发的央行票据都不包括在内。
但是,国际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的主要增长点恰恰便是我国不能投资的商业票据等,因此,我国狭窄的货币市场投资范围降低了我国货币市场基金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影响了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
2.投资工具单一。
目前,我国货币市场的规模有限,投资工具也比较单一。
债券和国债在我国的货币市场上较多,而企业债券和市政债券货币市场上相对较少,在国债中,较多的是中长期国债,而短期国债却相对较少,另外,有限的市场规模体现了商业票据的局限性。
这些状况直接导致了我国的货币市场基金很难使投资者选择出相对较好的投资组合,才使得货币市场基金市场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与此同时,我国的货币市场还存在央行票据比重过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导致我国货币市场上本来有限的基金投资组合还过度依赖央行票据,央行票据的过多参与直接决定了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经营业绩,不利于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
中国货币基金发展历程
中国货币基金发展历程中国货币基金发展始于1979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
起初,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和货币基金产品缺乏,中国的货币基金市场规模较小。
在1990年代初,中国国内银行开始推出第一批货币市场基金,但由于市场认知度和法规不完善,收益率较低,投资者对货币基金的认同度有限。
然而,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深化改革,货币基金的发展逐渐加快。
2004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同年,多家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纷纷推出了货币基金产品。
这一系列政策和举措的推动下,货币基金迅速发展起来。
2007年,中国货币基金市场遭遇了一次严峻的挑战,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许多货币基金遭受巨额赎回,市场信心受损。
随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市场,包括建立了投资者保护机制和加强监管力度。
在2013年底至2014年初,中国货币基金市场再度面临风险,由于一些基金追求高收益而涉足高风险投资,引发市场流动性危机。
为了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国政府再次加强金融监管,对货币基金投资标准进行了严格限制。
此后,中国货币基金市场逐渐稳定并快速发展。
2015年,《公募基金销售管理办法》颁布,明确了货币基金的投资范围和净值波动范围,提高了投资者保护水平。
2017年,我国开始实行T+0交易制度,进一步提高了货币基金的流动性和灵活性。
目前,中国货币基金市场已经形成了以货币ETF、货币型基金等多种产品为主的格局,并且逐渐成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重要选择。
未来,随着金融市场的深化改革和监管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中国货币基金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
我国货币市场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我国货币市场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摘要: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对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但与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相比,中国货币市场仍存在问题,发展缓慢。
关键词:货币市场;现状;问题伴随着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金融创新的发展,我国目前的货币市场不断发展壮大,除了短期信贷市场以外,还有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商业票据市场等等。
但从总体上来说,与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相比,特别是比起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政策操作所要求的货币市场工具、货币市场运行机制和纪律来看,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仍缓慢。
一、货币市场现状分析(一)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是货币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拆借市场上,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短期信用融资方式进行流动性管理。
由于我国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机构必须对中央银行交纳准备金,由于临时性大额支付会使存款机构出现暂时的准备金不足,从而形成拆借资金的需求。
中国的同业拆借市场现实行的是“统一计划、划分资金、时贷时存、相互融通”的信贷管理办法。
目前,银行间同业拆借交易数额较小,而商业银行仍然保持了较高的超额准备金水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由于支付系统的原因,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均由其总行在所在地人民银行集中交纳,而商业银行分支行又需要保留部分超额准备金以保证在当地的大额支付,这是超额储备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超额准备水平较高,为了减少商业银行的财务负担,人民银行对超额准备金付息,目前超额准备金的利率为2.07%,这构成了拆借利率的下限。
因为超额准备金利率较高,因此商业银行缺乏减少超额准备金的动机,从而使同业拆借,特别是隔夜拆借的需求下降。
因此拆借市场的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准备金制度并提高中央行支付系统的效率。
(二)回购市场近年来,随着风险管理的加强,金融机构普遍需要更为安全的短期融资方式和工具。
依托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债券回购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中国汇率走势分析
中国汇率走势分析近年来,中国的汇率一直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汇率问题也成为了政府和市场的焦点。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汇率走势进行分析。
一、国际环境下的汇率波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与投资活动的快速增加,使得汇率受到越来越多的外部影响。
2018年的中美贸易摩擦,导致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一度跌破7元关口。
同时,美联储加息和欧洲货币政策的宽松等外部因素也对中国汇率造成了一定影响。
因此,分析中国汇率走势必须时刻关注国际环境和国际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各国货币政策的调整。
二、中国经济的内在因素除了外部因素的影响,汇率走势还与中国经济本身的多种内在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是中国出口贸易的情况。
由于出口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出口利润率和国际竞争力。
其次是外汇储备的变化。
外汇储备是中国国际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民币汇率有着显著的影响。
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外汇储备规模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为人民币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央行干预与政策调控央行干预和政策调控是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央行干预通常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引导市场预期,二是通过增加或减少外汇交易来干预汇率。
政策调控通常使用的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监管等手段。
2015年8月11日人民币贬值,央行采取了限制大额资本外流的措施,成功遏制了汇率的倒退。
这表明央行的政策干预相当具有针对性和效果。
四、未来汇率走势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受到亚洲和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
中国经济的总体健康程度、国际贸易政策、货币政策等因素,也是未来人民币走势的重要因素。
经过多年的波动与调整,人民币汇率逐渐回归到合理水平。
虽然国际贸易形势依然严峻,但中国持续推进改革和开放,于稳妥处置各类风险的同时,加强经济转型升级,同时稳定人民币汇率。
综上所述,中国汇率的走势与人民币本身的经济基本面、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外政策紧密相连。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轨迹和动因分析
券等产 品的诞生 ,以及 国债 余 额管 理制 度 的正式 实施 ,货 币基 金 的 段 , 上 市 场主 体 的 非理 性 炒 作 利率 结 构不 合 理 、利 率 水 平 存在 扭 加
侧面 反映 了货 币市场 基金 的市 场竞 争优 势 。随 着央行 票据 的滚 动发 基 金投 资 的短期 国库 券 。
行 ,企 业短 期融 资券 的快 速扩 容 ,资产 支持 证券 、住 房抵 押贷 款证
投 资 空间变 的更加 广 阔。
其 次 。市 场 利 率 存 在 一 定 的扭 曲 。 由于 缺 乏 利率 风 险 管 理 手 曲现 象, 能导致 货 币市 场基金 承担 一 定 的利 率风 险 。 这可
者提 供 短 期 融 资便 利 ,促 使 资 金 在 货 币市 场 上 和 资 本市 场 上 的 流 银 行 间 市 场 与 交 易所 进 行 的 债 券 回 购 交 易 。但 从 2 0 年 末 美 国 00 通 ,有利 于提高 金融 市场 的运 行效率 和配 置效 率。
我 国货币市 场基 金 的基 本 状况
与美国相比 ,我 国的货币市场状况相去甚远。首先 ,我国货
币 市 场 工具 过 少 。 在 目前所 有 的 货 币 工具 中 ,只 有 同 业拆 借 发 展
货 币基金 通过在 货 币市 场上短 期金 融 工具 的交 易为 资本市 场 的参 与 较 早 。亦 是交 易 规 模 较 大 并真 正 形 成 市 场机 制 的一 种 ,其 次是 在
股票基 金与 债券 基金 整体 亏损 的情 况下 ,货 币市 场基 金平 均收 益水 贴 现 。 大额 可 转 让 存单 一度 发 行 过 ,但没 有 形 成 二 级 交 易市 场 。 平达 到 了2 0 。这 虽然 是特 定 历史 时期 下 的短 期现 象 ,但 也从 尽 管 国债 量 最 大 ,交 易也 最 为活 跃 ,但 目前 尚没 有 适 于 货 币市 场 .3 %
二、中国M2GDP比率的长期走势
中国货币超发的原因和变动趋势分析张文一、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长变动趋势和M2/GDP比率长期走势长期以来,中国货币供应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年增长率保持在14%以上,2009年最高达到27.7%。
金融危机之后,货币供应量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和贷款的快速增长而迅速增加,2010年10月M2余额已经达到70万亿元,货币存量已超过10万亿美元,居全球首位。
中国M2/GDP长期内呈上升趋势。
2003年以前,随着外汇流入加大和国内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M2/GDP的值不断上升,从1980年的42.5%上升至2003年的162.9%。
表1:中国M2增长趋势2003年开始,人民银行加大了外汇对冲力度,开始发行中央银行票据,M2/GDP 的值有所下降并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约160%)。
2007—2008年,人民银行增加存款准备金工具锁定新增货币,M2/GDP 的值下降至150%左右。
图1:1997—2009年中国M2/GDP 走势406080100120140160180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M2/GDP数据来源: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随着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的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新增贷款快速上升,货币供应量高速增长,M2/GDP 的值大幅上升至178%。
图2:M2增长速度与GDP 增长速度和CPI 之和的差距-10-50510152025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2009M2-(GDP+CPI)数据来源: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
传统货币数量论认为,一定时期内货币供应量乘货币流通速度等于一般价格水平乘实际总产出,即 MV=PY。
浅析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原因
宏观经济浅析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原因张 喻1 贺 静2 曾 言3 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摘要:随着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对货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货币的发行不仅需要考虑与经济发展的程度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是否相匹配,同时也要考虑到影响货币供应量变动的诸多因素。
货币发行过量会引发通胀危机、国民对本国货币价值的信任危机等,例如津巴布韦、委内瑞拉等国家。
货币发行过少则会引发通缩危机,从而导致经济疲软、失业率上升等等危害。
本文从货币供应量的划分层次及公式出发,并结合央行、政府、商业银行、企事业单位、居民等主体行为,试图探析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原因。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趋势分析中图分类号:F821.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6-0001-02引言货币供应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中国人民银行执行宏观货币政策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重要中介变量,货币供应量与国民生产总值GDP、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存贷款利率、人民币汇率、资产价格等主要经济金融指标都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分析影响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因素、研究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趋势及原因,对于正确理解货币政策变化、有效把握宏观经济运行形式的变化、稳定物价水平、预测金融市场走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随着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逐步转型,M2对经济的指示意义正在弱化。
一、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及特征为了实现货币供应量的宏观调控和监测需要,我国目前按流动性的大小划分并官方公布的有三个层次:流通中现金M0,狭义货币M1,广义货币M2。
考虑到金融产品的日益创新与不断丰富,国家又新增设了M3。
目前M3只作为测算参考用,并不官方公布。
1.流通中现金M0,是指银行体系之外的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中的现金之和,其中银行体系之外的单位包括企业、机关、部队、学校等。
由于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与流通,所以M0的流动性最强。
2.狭义货币M1=流通中现金M0+可交易用存款(支票存款\转账信用卡存款),其中可交易用存款大多指企业的活期存款,故M1主要反映了企业层面资金的松紧程度。
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本文基于2003—2013年的季度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发展、政府调控、大国货币和银行行为四类因素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货币、日本广义货币和美国广义货币数量对我国广义货币供给具有显著影响,说明我国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明显,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挑战。
对此,本文提出控制我国货币供应和物价上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政府调控大国货币货币政策独立性一、引言近年来,以广义货币供应量(M2)测度的流动性飞速增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典型事实。
2008年以来,我国GDP的平均增速为9.24%,而广义货币余额平均增速为18.53%,至2013年10月底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108万亿元。
M2与GDP的比率已接近200%,创下全球新高,远高于美国的67%、欧元区的95%、英国的133%。
不可否认,经济的高速增长需要有一定规模的货币(M2)支持,但货币的过快增长对经济健康发展并无益处,过快增长的货币余额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逐渐稀释民众的财富,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尽管央行货币政策已由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适度宽松转向稳健,但金融系统仍存在信贷结构扭曲、期限错配等问题,导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型企业和“三农”)的宏观调控政策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优化和健康持续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的因素,试图找到导致我国货币过快增长的根源,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经验证据。
二、模型和数据1、模型基于现有经济理论和相关文献,本文着重分析经济发展(ED)、政府调控(GC)、大国货币(LC)和银行行为(BA)四类因素对我国货币供给(M2)的影响,建立如下模型:lnM2t=?茁+?准EDt+?准GCt+?鬃LCt+?灼BAt+?着t其中,每类因素又包含若干变量。
具体如下:(1)经济发展。
按照货币数量理论的观点,一国货币需求由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即GDP)决定,货币供给的增加必将引起物价的上涨。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刘钥铭【摘要】本文通过统计各项数据,得出1985-2010年的货币流通速度,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出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基本变化趋势:从长期来看,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并且下降速度有趋缓的态势,但是在2009年,货币流通速度又出现一个幅度较大的下降.随后本文将从经济货币化、利率、产业结构、地区发展差异四个方面着重分析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并从金融现代化角度分析货币流速下降幅度趋缓的原因,最后从经济危机导致的GDP下降和居民预防需求增加两个方面解释2009年货币流速大幅下降的原因.【期刊名称】《金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1(000)005【总页数】5页(P68-72)【关键词】货币流通速度;经济货币化;利率;产业结构【作者】刘钥铭【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研究所,北京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22.2古典经济学在研究货币问题时的传统做法是把货币流通速度看作常数处理,重点考察货币数量对物价等经济变量的影响。
货币数量论者欧文·费雪就认为: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很小,在考虑短期经济问题时可以假定它不变。
在著名的费雪交易方程MV=PT中,货币流通速度V就固定为常数。
然而,其他许多流派,却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并非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
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凯恩斯指出了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即交易动机、谨慎动机以及投机动机,进而指出利率的变化对于货币需求和货币流通速度有重要的影响。
除此之外,凯恩斯还分析了货币流通速度与经济周期之间的联系。
他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不是稳定不变的,而是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并指出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成反比例变化。
他还认为,无论货币数量以及其他经济因素如何变化,人们手持现金在繁荣时期都有减少的倾向,在萧条时期则有增加的可能。
也就是说,在经济上升时期,货币流通速度是加快的;在经济下滑时期,货币流通速度是减慢的。
解析我国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下降的经济和金融因素
解析我国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下降的经济和金融因素1. 引言1.1 概述我国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下降的背景我国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下降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时间内的有效流通速度呈现逐渐减缓的趋势。
这一现象主要受到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调控、金融体制改革、数字货币发展以及货币持有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背景上看,我国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下降的现象在近年来逐渐凸显。
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速下滑导致货币需求减少、投资需求不足、消费需求疲弱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流通渠道日益完善,货币的流通速度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数字货币的兴起及发展也对传统货币的流通速度产生一定的冲击。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下降的背景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只有深入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并提出有效的政策对策来应对。
1.2 分析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下降对经济和金融的影响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下降对经济和金融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意味着单位货币流通的频率减少,导致货币在经济中的传递速度变慢,可能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如果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下降,那么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可能会变得不够灵活,限制了中央银行对经济的调控能力。
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也会影响到经济增长速度。
在一个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环境中,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会受到削弱,可能会导致投资和消费需求的下降,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还可能加剧通货膨胀的风险,因为货币在经济中的流通速度下降,可能会导致资金过度聚集在某些领域,加剧价格泡沫的形成。
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下降对经济和金融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这一问题,以保障经济的稳定增长和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宏观经济因素导致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下降宏观经济因素导致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下降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经济增长放缓导致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减少,企业和个人投资消费意愿降低,导致货币在市场上的流通速度变慢。
解析我国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下降的经济和金融因素
解析我国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下降的经济和金融因素我国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下降是一个经济和金融问题,涉及到宏观经济政策、金融市场发展、货币流通方式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从经济结构调整、金融创新、货币政策等方面进行解析,探讨我国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下降的原因,并提出应对之策。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下降的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结构调整、消费观念变化等。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升级,大量企业和个人投资在固定资产和房地产等领域,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减缓。
消费观念的变化也影响了货币的流通速度,人们更倾向于储蓄和理财,而非直接消费,这使得货币在流通中的速度变得缓慢。
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也导致了居民倾向于进行长期的投资和理财,而非迅速花费。
金融创新也是导致我国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居民越来越倾向于将资金投入于金融产品中,而非直接用于日常生活消费,这也使得货币在流通中的速度下降。
尤其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各种理财产品和投资产品层出不穷,吸引了大量资金进入金融市场,从而降低了货币的流通速度。
货币政策也是影响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包括适度扩大货币供应和强化财政政策等,这些政策都对货币流通速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近年来,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以稳定经济增长和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为主要目标,这也间接导致了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下降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国需要在经济结构调整、金融市场发展和货币政策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要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鼓励创新型产业的发展,增加消费品的种类和数量,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
应当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引导资金向实体经济领域倾斜,避免过多的资金流入金融市场。
货币政策上要更加灵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鼓励银行降低贷款利率,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分析近十年来我国基础货币不断增加的原因
分析近十年来我国基础货币不断增加的原因一、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的创造机制使得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总量以数倍于基础货币的规模增加。
基础货币=流通中的同货+商业银行准备金(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黄金外汇特别提款权-外国存款)+(政府债券-政府存款)+对商业银行贷款和贴现+其他资产-其他负债=国外资产净额+对政府债权净额+对商行的债券+其他(一)央行的对基础货币供给的操作机制1、公开市场操作—央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有价证券,则会增加与公开市场购买相同数额的基础货币;—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有价证券,则会减少与公开市场出售相同数额的基础货币。
2、调整再贴现率当央行对商行发放贴现贷款时,则直接增加商行的准备金,从而扩大基础货币的投放量。
当提高贴现率时,就会减少商行的准备金,从而减少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当降低贴现率时,就会增加商行的准备金,从而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量。
3、存款准备金率当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商行就会增加在央行的存款,就会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商行就会减少在央行的存款,也就会减少基础货币的投放量。
4、当央行购入黄金、外币存款等储备资产,则会导致基础货币的等额增加;反之,当央行出售黄金、外币存款等储备资产,则会导致基础货币的等额减少。
(二)央行对基础货币控制的影响因素1、财政收支状况:政府向中央银行借款则会直接增加基础货币,当政府收大于支的时候,便会出现财政盈余,政府可以通过偿还中央银行借款而减少基础货币的投放。
2、商行的再贴现行为: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决定贴现贷款的数量。
3、黄金存量的增减和国际收支状况:当一国黄金增加,央行收购黄金时,基础货币增加;当央行抛售黄金时,则减少基础货币。
另外,当一国国际收支顺差时,本币则可能升值,不利于出口,央行则会被迫在外汇市场上用本币购买外汇以阻止本币升值,这样就会产生基础货币的增加,反之,则减少。
货币供给的变化及分析
货币供给的变化及分析一、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我国于1994年颁布《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开始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数据,并首次对货币进行了分层。
此后,央行对货币供给层次的内涵进行了多次调整,使之与市场实际情况相匹配。
目前,我国货币供给层次分为三层:M0、M1和M2。
M0是指流通中的现金;M1指M0+单位活期存款;M2是指M0+个人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
二、历年货币供给图表分析这张图是2006年到2018年中国货币供给量的增长情况,柱状图是三层货币供给的数量,折线图是三层货币供给的增长情况。
货币供给规模总体平稳增长。
2006~2017年,三层货币供给的整体走势大体一致,但三者的波动在个别时期仍具有差别,下面将具体分析。
一)先看M0的供给变化。
M0总体呈稳定的下滑状态,原因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第三方非现金的支付工具对现金产生了直接的替代效应。
2010年有大幅上升,可以看出是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后果,导致市场中流动的现金突然增加。
2016年左右的上升是由于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货币政策有所放松,但企业投资相对没有增加,所以持有的流通货币量有所上涨。
二)M1在表中共有三次增速超过20%,分别是2007年、2009年和2016年。
2006年1月-2007年8月,M1增速从10.6%上升到22.8%,背景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制造业腾飞,巨额贸易顺差。
2009年1月-2010年2月,M1增速从6.7%上升到35%,背景是四万亿财政刺激与天量信贷,中国经济快速回升。
2015至2016的M1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15年下半年政府部门加杠杆、稳增长,体现在财政支出的大幅增长、全年赤字率达历史高点以及财政存款增速稳步下行;二是2016年一季度居民部门加杠杆、购买意愿上升,体现在储蓄存款一季度下行、房地产销售火爆以及个人购房贷款创新高。
三)M2的增速在2009年达到顶点28.42%,这是因为金融危机后,我国政府为了刺激实体经济发展,尽快走出危机阴霾,制定了“四万亿”投资计划,导致央行投放资金猛增。
货币资金变动幅度大的原因
货币资金变动幅度大的原因货币资金是指企业或个人手上存有的现金、存款、结算款等流动资金。
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导致货币资金的变动幅度持续加大,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下面我们来探讨造成货币资金变动幅度大的原因。
一、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宏观经济运行是货币资金变动的主要因素。
宏观经济运行受政策和市场力量的影响,政策调整、市场变化都会影响货币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从而影响其价格和量的波动。
例如,一国政府调整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会导致货币贬值,对企业和个人的借款、投资、汇款等都会产生影响。
二、市场价格波动商品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是资金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某种商品价格波动时,往往伴随着大量资金涌入或撤离某种产品市场。
此时,价格波动会导致投资者购买或卖出资产,导致资金流动性的变化,使原本稳定的银行体系受到冲击,产生连带风险。
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波动市场上利率的波动是货币资金变动幅度变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利率的月度或年度波动,会影响存款和借贷资本的成本,从而影响投资。
通货膨胀率直接影响货币的购买力,资产价格的变动也直接影响货币资金的供求变化。
四、政治事件的影响政治因素往往会影响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走势,导致资金的流动性变化。
政治地缘风险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担忧,资本市场会存在涌入与撤出的可能。
此时,货币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将发生变化,资金就会继续波动。
总之,货币资金的变动幅度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经济、政治因素以及宏观经济波动。
因此,我们必须提高风险意识,加强资产管理,合理规划资金流动,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经济金融风险。
浅析我国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及运动趋势
浅析我国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及运动趋势[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我国近十年货币乘数的变化情况,并从货币乘数的数学公式入手,对其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最近的经济运行状况具体分祈了货币乘数在我国经济因素的影响下的变动,最后给出简单的货币乘数变化趋势的预测。
为便于分析,我们首先列出关于货币乘数的相关公式。
将金融机构库存现金归于超额准备金,并定义:流通中现金C=MO;活期存款D=M1-M0定期存款T;储蓄存款S:M2-M1-T;基础货币B=C+R,其中R=Rr+Re;现金比率c:C/D;法定准备率r=Rr/(D+T+S)(Rr是法定准备金,我国法定准备率未区分活期、定期和储蓄存款);超额准备率e=Re/(D+T+S)(Re是超额准备金);定期存款比率t=T/D;储蓄存款比率s=S/D。
则,货币乘数:m2=M2/B=(D+C+T+S)/(R+C)=(D+C+T+S)/[(r+e)(D+T+S)+C]=(D/D+C/D+T/D+S/D)/[(r+e) (D/D+T/D+S/D)+C/D)]=(1+c+t+s)/[(r+e)(1+t+s+c)]对各个因素求偏导数可知m2与c、s、r、e均成反相关,而与t成正相关。
本文主要对广义货币乘数M2的影响因素及运动趋势进行分析。
一1995年以来我国货币乘数的变化情况1995年以来我国的货币乘数总体呈上升趋势,1998年前后货币乘数、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998年上半年之前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主要受基础货币的影响,基础货币增长对货币供应量增长的贡献度大于75%货币乘数水平基本稳定,对货币供应量增长的贡献度小于25%。
1998年下半年中央银行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金融改革项目。
标志性的改革是取消了几十年来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的控制。
同时还改革和调整了存款准备金制度。
这些对货币乘数、基础货币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这个阶段的特点为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对货币供应量增长的贡献度交替占主导地位,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同比增长速度的相关系数为-0.94,呈明显反向变动;货币乘数不稳定,变动幅度较大。
货币基金运作原理
货币基金运作原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货币基金是一种以货币市场工具为投资对象的开放式基金,是投资者短期资金管理的理想选择。
货币基金的运作原理是将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通过资金池的方式进行投资,获取货币市场工具的收益。
货币基金的运作过程主要包括资金募集、投资运作和收益分配三个环节。
首先是货币基金的资金募集阶段。
货币基金的运作依托于投资者对基金进行认购或申购,将自己的资金投入到货币基金中。
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购买货币基金的份额,快速实现资金的配置。
资金募集阶段是货币基金运作的第一步,只有获得足够的资金才能进行后续的投资运作。
最后是货币基金的收益分配阶段。
货币基金所获得的收益将在一定的时期内进行累计,并根据投资者持有的份额进行分配。
投资者可以选择将收益再投资到基金中,也可以选择将收益提取出来用于自己的消费或投资需求。
货币基金的收益主要来源于投资收益和货币市场工具的利息收入,通常具有较稳定的收益表现,适合于短期资金管理和流动性需求。
第二篇示例:货币基金是一种低风险、流动性较强的金融产品,是投资人资金的理财选择之一。
货币基金的运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将投资人的资金汇集起来,按照一定的投资策略投资于短期、低风险的金融工具,以获取较为稳定的收益。
货币基金的运作流程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投资者将资金投入货币基金,形成基金资产规模;基金管理人根据基金合同所规定的投资范围和投资标准,将基金资产进行投资运作;然后,基金管理人根据市场状况和宏观经济形势,灵活调整投资组合,以获取最佳的收益;基金管理人按照合同规定的方式,将投资收益分配给基金持有人。
货币基金的运作机制主要包括投资组合、净值计算、赎回拆分、收益分配等环节。
首先是投资组合,货币基金的资金主要用于投资于银行存款、票据、短期债券等金融产品。
这些投资具有低风险、高流动性的特点,能够确保基金本金的安全性和资金的快速回笼。
其次是净值计算,货币基金的净值按照每天的市场情况进行计算,投资者可以根据当日的净值来进行认购、申购或赎回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轨迹和动因分析摘要:关键词:发展货币市场基金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1、促进货币市场发展,提高货币市场流动性。
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吸引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参与到货币市场交易中去,扩大了货币市场交易主体,丰富了货币市场的资金供给。
促进了货币市场工具的流动性,为各个货币市场短期金融工具的流通交易提供了强有力的投资基础。
同时,货币市场基金不断地买卖货币市场工具,赚取利差,也可以活跃二级市场的交易,增加交易总量。
2、促进融资结构比例协调,降低我国金融体系风险。
我国融资体系中,直接融资比例较低,而间接融资比例较高,货币市场基金可以起到弱化银行储蓄这种间接融资方法的作用,促使我国融资体系中直接融资比例的上升,从而降低金融体系风险。
3、促进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动,提高金融市场整体效率。
货币基金通过在货币市场上短期金融工具的交易为资本市场的参与者提供短期融资便利,促使资金在货币市场上和资本市场上的流通,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和配置效率。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基本状况2003年底,博时、华安、招商等基金管理公司成功发行其不同风格的货币市场基金,标志着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起步。
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短期证券市场的兴起与基金制度的完善,货币基金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6年初其发行数量已接近30只,总规模超过2000亿元,已达开放式基金总规模的一半。
此外,由于受到股市持续低迷的影响,股票型、配置型基金平均收益水平一直不能让人满意,而货币市场基金却保持其优势。
在2004年和2005年股票基金与债券基金整体亏损的情况下,货币市场基金平均收益水平达到了2.30%。
这虽然是特定历史时期下的短期现象,但也从侧面反映了货币市场基金的市场竞争优势。
随着央行票据的滚动发行,企业短期融资券的快速扩容,资产支持证券、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等产品的诞生,以及国债余额管理制度的正式实施,货币基金的投资空间变的更加广阔。
目前中国货币市场基金的重要特征是基金基本上都是由独立基金管理公司发起成立并充当管理人,是一种基金管理公司主导的货币基金发展路径。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金融分业经营,严格的政策壁垒限制了资金雄厚的商业银行的进入,基金管理公司得以迅速发展成为货币市场基金的主导。
但另一方面,在中国现行的金融体系中,一个毋庸置疑的现实是商业银行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仍将发挥着资本市场的主导作用。
根据世界各国的一般经验,银行主导型发展模式将更加适合中国现在的金融结构态式,更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主导作用。
由于中国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单一及对低风险资产格外偏好、居民储蓄余额居高不下,因此低风险的货币市场基金需求巨大,银行大力发展货币市场基金无疑前景广阔。
2005年《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办法》的颁布是中国金融制度的重大创新,它在政策上为银行进入基金行业铺平了道路。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存在的局限虽然货币市场基金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有乐观的发展前景,但由于我国货币市场不够发达的现状,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将面临一定的局限性,这点不容忽视。
美国的货币市场基金之所以发展较快,他们所依存的是一个具备了下述四个条件的货币市场:一是有着丰富的货币市场工具可供交易,尤其是商业票据的买卖;二是利率是市场化与自由的;三是有着不同类型的众多市场参与者;四是有着优化的结构和层次,比如不同的信用级次与不同的税收优惠程度。
与美国相比,我国的货币市场状况相去甚远。
首先,我国货币市场工具过少。
在目前所有的货币工具中,只有同业拆借发展较早,亦是交易规模较大并真正形成市场机制的一种,其次是在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进行的债券回购交易。
但从2000年末美国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组合中发现,类似我国同业拆借的资产在其中所占份额微乎其微,甚至在大部分货币市场基金里看不到,显然,即将发行的货币市场基金不可能主要依赖于同业拆借与债券回购挣出比银行储蓄率还要高的收益率。
票据市场开始最早,但尚未形成真正的规范意义上的票据市场。
我国的票据市场非常落后:一是基本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仅是在华东地区形成了一些区域性市场;二是表现为单一的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滞后;三是尚没有具有同等质量的商业本票发行;四是没有商业票据的二级市场,仅仅是贴现与再贴现或银行间的转贴现。
大额可转让存单一度发行过,但没有形成二级交易市场。
尽管国债量最大,交易也最为活跃,但目前尚没有适于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的短期国库券。
其次,市场利率存在一定的扭曲。
由于缺乏利率风险管理手段,加上市场主体的非理性炒作利率结构不合理、利率水平存在扭曲现象,这可能导致货币市场基金承担一定的利率风险。
另外,我国清算系统的效率还有待提高。
我国银行间支付清算系统还处于建设完善过程中,效率较低,不能完全满足货币市场的发展要求,这也会影响到货币市场基金的清算效率。
同时,我国还存在货币市场参与者资信差距大,违约风险高,以及市场主体同质性所导致的流动性问题等。
由于我国货币市场状况还存在着以上差距,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将面临巨大挑战。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产生的动因分析一、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促进了货币市场基金的产生。
我国宏观政策趋紧、股市持续低迷,银行储蓄又征收20%利息税。
证券投资基金在股市低迷的情况下收益受到严重影响,急需一种新的投资品种使其基金保值增值,同时社会上也有大量的闲散资金需要一种流动性好收益又比较好的投资品种。
在国外货币市场基金良好的运行态势示范下,基金公司经过研究设计,我国的货币市场基金在这种宏观经济形势下诞生的。
二、良好的业绩和其优势特性是其迅速发展的原因。
货币市场基金稳定且抢眼的整体收益水平是吸引投资者的一个重要因素。
与股票型、债券型基金较大的业绩波动相比,货币市场基金的整体收益比较稳定。
并且其流动性好,管理费用低,这也是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原因。
三、利率上升增加了获利空间。
从国外的经验看,货币市场基金在加息周期中往往有良好表现,会给持有人带来较高回报。
从理论讲,利率上升,债市下跌。
但货币市场基金则是获利者,因为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的主要品种是一年期以内的证券,其价格下跌幅度有限,到期后,便可购买更高收益的证券。
四、货币市场基金作为低风险金融产品易吸引散户投资。
在中国金融资产里面,低风险产品稀缺,这是货币市场基金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对包括储蓄存款、国债、基金等在内的中国金融资产结构进行深入分析调查发现,居民60%的收入是银行存款,18%在股票,而投入基金的只占1%。
货币市场基金和活期储蓄存款相比,在收益和信用风险中,具有明显优势。
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对象使基金投资的信用风险极小,几乎不会损失本金。
因此人们将更倾向于投资货币市场基金以代替储蓄存款,既保证了高收益,又保证了低风险性。
五、货币市场基金购买成本低。
货币市场基金其申购、赎回费率均为零,只从基金资产中提取0.25%的销售费用,而且资金划入、划出方便快捷,赢得了企业青睐。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前景及建议货币市场基金在中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多于不利条件,它必将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首先,货币市场发展状况作为货币市场基金发展的基础条件在不断改善。
当前,随着中央银行在货币市场上进行越来越频繁的公开市场操作,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利用货币市场管理流动性、进行短期投融资越来越成熟,货币市场规模实现了跨越式扩张,市场影响力显著增强,各项功能得到了较好发挥。
货币市场的健康发展,包括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将能够满足货币市场基金的运作需求。
其次,居民财富增长很快,需要低风险的储蓄替代型证券投资工具。
改革开放使得个人财富实现了快速增长,在满足了各类消费需求后,居民手中的金融资产,主要是储蓄资产,已经超过10万亿元,如何增加居民的投资渠道、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缓解银行的经营压力,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货币市场基金作为良好的储蓄替代品,符合当前低风险产品市场的需求,因此,它可以得到较迅速的发展。
再次,基金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完善自身的产品链,以满足不同风险、收益、流动性偏好的投资者需求。
股票型基金、平衡型基金、债券型基金,都代表了一定的风险收益偏好,货币市场基金作为基金产品链中的一环,风险最低、收益最低、成本最低(无申购、赎回手续费),它的出现,使得基金产品链更加完整。
最后,当前出现的通货膨胀预期,使得储蓄产品的吸引力大大降低,这为包括货币市场基金在内的其他投资品种大发展提供了良机。
建议(1)发展完善货币市场。
丰富货币市场工具。
应允许商业银行对大公司或机构投资者发行一部分大额可转让存单,其利率由市场决定,并切实使其可以转让交易起来;财政部应尽快实现国债余额管理,以便可以连续、大量发行短期国;应允许资产质量较高、信誉良好的集团公司通过商业银行或财务公司定期批量发行短期的商业本票;继续发展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发挥其支付结算和短期融资的双重功能;允许有实力的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并由地方政府对其实行差异化的税收安排。
完善货币市场利率结构,促进合理利率水平生成。
研究清算制度,加强货币市场支付清算系统的建设。
通过逐步完善货币市场,为货币市场基金发展奠定基础。
(2)适度突破分业经营的限制,允许商业银行发起成立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市场基金。
根据世界各国的一般经验,银行主导型发展模式将更加适合中国现在的金融结构态式,更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主导作用。
由于中国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单一及对低风险资产格外偏好、居民储蓄余额居高不下,因此低风险的货币市场基金需求巨大,银行大力发展货币市场基金无疑前景广阔。
(3)制定有关货币市场基金的管理法规,防范其运作风险。
当前,由于实行的是分业监管、机构监管,针对不同机构制定统一的法规,难度较大。
建议中央银行协调其他监管机构,制定出各类别金融机构发起管理货币市场基金的、较为统一的管理办法,填补法规盲点。
(4)在发展货币市场基金的基础上,促进基金产品链的进一步丰富多样。
当前,我国基金产品创新力度很大,基金按投资对象的不同,划分越来越细化,如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基金、服务行业基金等等(当然这些基本上是偏股型基金)。
货币市场基金也应象其他类型基金一样,进行产品细化。
将来应该在增加货币型基金投资品种的基础上,鼓励其进行产品细分,更好地满足不同偏好的投资者的需求。
(5)充分发挥货币市场基金的特性。
货币市场基金功能类似于银行活期存款和支票存款账户,持有者可以依据其持有的价值签发支票和消费,但基金收益远高于银行存款。
随着金融创新工具的开发,货币市场基金这些投资优势将进一步得到体现,提高资本的效率,使投资最大限度地保值增值。
(6)构建合理的协同监管体制。
目前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管理公司发行和管理,同时主要在银行间市场上投资和经营,而投资者包括个人和机构两类,这样就使得对货币市场基金的监管需要涉及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