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对比阅读(1)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虽有嘉肴复习课件

虽有嘉肴复习课件

•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4 分)
• [链接材料]
•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 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⑧。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节选自《礼记.学记》)
• [注]①学者:学习的人,即学生。②失:过失,缺点。③教者:教育者,即老师。 ④多:学得过多(而不去实践)。⑤寡:学得太少。⑥易:把学习看得太容易。 ⑦止:遇到困难就不再学习。⑧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⑨教也者:做教 师的(人)。
• (17)《虽有嘉肴》文的观点是“ 教学相长”,由此我们可以得 出“实践出真知"的道理。(V )
选择题
• 下列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 A.《礼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其
中,所述的一些原则和规律,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 B.课文所选的这一部分,主要谈论了美食嘉肴和读书之间的关 系。
• (14)“教然后知困”中的“教”字读“jiāo”,作动词用,意思 是“传授知识、技能等给别人”。( V )
• (15)“教学相长”中的“教”字读“jiào",作名词用,意思是 “传授知识、技能等给别人的过程”。( V )
• 16)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对于“教学相长”有着不同的理 解,但是它们都揭示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V)
重要句子
•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 懂的地方。
•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 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课文结构

专题《虽有嘉肴》教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汇总+阅读真题(部编版)

专题《虽有嘉肴》教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汇总+阅读真题(部编版)
举例:文中“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的翻译,需要学生理解句子结构,并运用适当的翻译技巧。
(3)文化背景理解:学生对于古代饮食文化、礼仪等方面的了解相对匮乏,这是教学难点。
举例:文中提到的“嘉肴”在古代的具体含义,以及古代饮食礼仪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针对以上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以下策略:
专题《虽有嘉肴》教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汇总+阅读真题(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虽有嘉肴》教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汇总+阅读真题(部编版)
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围绕文言文知识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虽有嘉肴》全文阅读与理解,掌握文章主题和结构;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虽有嘉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掌握程度不尽相同。有的同学能够迅速理解并运用到实际中,而有的同学则显得较为吃力。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讲解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时,可能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导致部分同学感到枯燥乏味。为此,我将在下次教学中尝试运用更多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总体良好,但我注意到有的小组在讨论时存在依赖心理,个别同学并未积极参与。为了提高全体同学的参与度,我将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鼓励每个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部分同学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并提出有价值的观点。但在引导与启发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提出的问题有时过于宽泛,导致学生思考方向不明确。针对这一问题,我将重新设计问题,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启发性。

《虽有嘉肴》阅读及答案

《虽有嘉肴》阅读及答案

《虽有嘉肴》阅读及答案《虽有嘉肴》阅读及答案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虽有嘉肴》阅读及答案,希望能帮到大家。

《虽有嘉肴》阅读及答案1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4分)(1)虽有佳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学学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知其善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不知其旨也B、虽有嘉肴C、教然后知困D、教然后知困1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学完本课后,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谈一谈。

(2分)答案:11、(1)即使(2)甘美(3)教(4)好处12、B13、略14、略《虽有嘉肴》阅读及答案2(一)(11分)《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虽有嘉肴》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虽有嘉肴》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
(1)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突破难点。
(2)运用案例分析、比较阅读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表现手法和诗人思想感情。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4)创设生活情境,将诗歌中的道德观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句的朗读与背诵:准确把握诗句的节奏、韵律,熟练背诵全文。
(2)生字词的掌握: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理解其意义,并能灵活运用。
(3)诗句意义的理解:深入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把握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4)诗人思想感情的分析:探讨诗人如何通过对比、讽刺手法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虽有嘉肴》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美食背后的故事和寓意?”比如,妈妈做的菜不仅仅是食物,还包含了爱和关怀。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虽有嘉肴》的奥秘。
(3)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准确理解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道德观念的传达。
(4)跨文化理解:如何让学生将古代诗歌中的道德观念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实现知行合一。
举例:诗句“乐只君子,万舞洋洋”,诗人通过描绘君子的快乐和盛大的舞蹈场面,讽刺当时社会上层人物忽视国家安危,沉溺于享乐。学生需要理解这种讽刺手法,并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提高道德认识。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虽有嘉肴》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美食与道德的关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虽有佳肴》比较阅读(共7篇,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虽有佳肴》比较阅读(共7篇,含答案)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4-17题。

(13分)甲《<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乙:《虽有佳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不亦说乎(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然后能自强也(4)学学半15.翻译下列句子(4分)(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16.甲乙两文都谈到了与学习相关的内容,甲文中体现出关于学与思辩证关系的观点是—————————————————————;乙文中所阐述的关于学习的核心思想是———————————————。

(2分)17.(3分)根据甲乙两文相关观点,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对学习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4:(4分)(1)通“悦”,愉快;(2)真诚,诚实;(3)勉励;(4)同敩教导15(4分)(1)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

(2分)(2)即使有最精妙的道理,(如果)不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2分)16(2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教学相长17(3分,有选文观点1分、结合自己实际1分、语言流畅1分)略【二】阅读古文,完成11-15题(16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虽有嘉肴》复习课件

《虽有嘉肴》复习课件

文章内容概述
01
02
03
04
文章首先描述了“嘉肴”的美 味,比喻知识的魅力。
接着指出,即使有美味的佳肴 ,如果缺乏正确的烹饪技巧和 佐料搭配,也无法发挥其美味

文章进一步指出,教育也是如 此,仅有理论知识而无实践经 验,无法真正掌握知识的精髓

最后强调,只有通过实践与理 论的结合,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CHAPTER 06
课后习题解答
选择题
01
选择题1
《虽有嘉肴》的作者是谁?
02
答案
A. 戴圣
03
选择题2
《虽有嘉肴》中提到的“嘉肴 ”是什么意思?
04
答案
B. 美味佳肴
填空题
填空题1
在《虽有嘉肴》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 调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填空题2
美酒佳酿。旨在这里是形 容词,表示甘美的意思。
最好的道理。至表示极、 最的意思。
只有通过学习,才会发现 自己的不足之处。这里的 “然后”表示顺承关系, 意思是“然后才能”。
通过教导别人,才会知道 自己还有哪些困惑之处。 这里的“然后”也表示顺 承关系,意思是“然后才 能”。
通假字
兑通说,喜悦的意思。在古汉语中, “兑”和“说”常常通用,都有喜悦 、高兴的意思。
,达到“至道”的境界。
CHAPTER 02
重点字词解释
常见字词
嘉肴:美味的菜肴 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常见字词
学:学习 弗:不
善:好
常见字词
困:困惑 兑:通“说”,喜悦
故:所以 和:和谐,协调
特殊字词
01

《虽有嘉肴》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虽有嘉肴》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虽有嘉肴》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题训练一、真题展示(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4 分)(2019年福建省中考真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选自《礼记》)【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

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

”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

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

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注释】① 奉议;官名,即奉议郎。

② 奉思:思念。

③ 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

④ 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

⑤ 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 分)(1) 不知其旨.也: (2) 然后能自反.也:(3) 诚能如是.: (4) 令心意不驰走.: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C.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D.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1)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分)译文:(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2分)译文: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示例】1、(1)味美(2)反思,反省(3)这,这样(4)跑2、 B3、(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4、①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②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虽有佳肴》(解析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虽有佳肴》(解析版)

专题23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虽有佳肴》(解析版)纂的。

⑴[旨]味美。

⑵[至道]最好的道理。

⑶〔困〕困惑。

⑷〔自反〕自我反思。

⑸〔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

⑹ [学xiào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时间。

⑺ [学xiào]同“敩”,教导。

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答案】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⑵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答案】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⑶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答案】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⑷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答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省。

⑸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答案】知道了自己不懂得地方,这样以后才能勉励自己。

⑹故曰:教学相长也。

【答案】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⑺《兑命》曰:“学学半。

【答案】《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⑻其此之谓乎?【答案】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一、背诵《虽有嘉肴》,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答案】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

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

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注意古今意义的区别和联系。

故曰:教学..相长也【答案】教学:教与学。

现代汉语中指“教书”或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大致相当于古代汉语中的“教”。

三、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1.玉不琢,不成器。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 第2篇 虽有嘉肴复习课件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1 第2篇 虽有嘉肴复习课件

• 6.评价式. • 结尾对人物或事物进行总结,评价,表达作 者的看法,突出文章的中心 • 如《狼牙山五壮士》的结尾:"这是英雄的 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 地,气壮山河."
• 7、蕴含哲理(包括引用名言警句),发人深思. • ①陆游曾说:"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即使你 没有博大的思想,但你有意识,也就拥有了发言权,站起 来吧,像王朔叫板金庸一样,舞出自我生命的亮点.(《吐 出自足成虹霓》) ③ 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无源之水 绝不会清,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吧! • ④年轻人,来生要记住,在迷津渡口千万别选错.诚信是 人生幸福的源泉,不可丢.仅以此诗作结: • 迷津渡口诚信抛, • 一生苦恨悔难消. • 且将虚伪付江澜, • 斩闯红尘任逍遥.(《代抛弃诚信者拟墓志铭》) • ⑤可见,列夫· 托尔斯泰的名言"幸福之家各个相同,不幸 之家各有各的不幸"也不必完全奉为真理.关于幸福的答 案,同样是丰富多彩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 4.自然式. • 事情结束了,文章也结尾了. • 如《麻雀》的结尾:"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 带着它走开了."
• 5.引申式 • 结尾或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 化主题;或总结提高,使主题得到升华 • 如《高大的皂荚树》的结尾:"想着,想着, 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 芽……"
• 例:《立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 头活水来’这首诗包含了多少深刻的哲 理,每个人都会对’源头’、’活水’ 有不同的理解。就我们21世纪的中学生 而言,我们学习、生活的’源头’、’ 活水’是什么呢?我认为是祖国的强盛, 是民族的繁荣,是人民的幸福。”
• 7、富含哲理 • 这种开头含义深刻,给人以启迪和回味。 • 例:《坎坷》 “有些东西,当你拥有时, 不懂珍惜;当你懂得珍惜时,不再拥有。 人生就是这样充满矛盾,人生就是这样 残酷,人生就是这样无奈……人生匆匆, 你懂得珍惜吗?”

部编八下语文《虽有佳肴》对比阅读-语文八年级下册能力训练(部编版)

部编八下语文《虽有佳肴》对比阅读-语文八年级下册能力训练(部编版)

《虽有佳肴》比较阅读(一)(2022春·陕西咸阳·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比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乙】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

舍问,其奚决焉?(节选自刘开《问说》)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 )(3)然后能自反.也( )(4)非问无以广.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不知其.善也其.奚决焉B.其此之.谓乎骈死于槽枥之.间C.非学无以.致疑策之不以.其道D.而.或不达于事而.伯乐不常有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甲】【乙】两文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答案】1.(1)味美(2)最好的(3)反思(4)增加2.D 3.(1)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2)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4.②【甲】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知识,才能知不足,且学习中需要互动和交流,教与学是可以相互促进的;【乙】文告诉我们: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长知识。

(意近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

旨:味美;(2)句意:虽然有最好的道理。

至:最好的;(3)句意: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

反:反思;(4)句意: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
虽有嘉肴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兌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乙)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兌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
(《学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
也___________
(2)知困,然后能自强
..
(3)玉不琢.,不成器___________
古之王者
(4)是故
..
2.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3.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谈谈你对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12 虽有佳肴 带解析-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

12 虽有佳肴 带解析-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

虽有佳肴(一)(2022·广东广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正义》)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不知其善.也陈康肃公善.射B.然后能自反.也窥谷忘反.C.女有归.一屠晚归.D.是.谓大同是.非木柿(2)把“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引《兑命》佐证了观点:教学相长,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以互相促进。

B.乙文描述的大同社会中,人人都能够受到全社会的关爱,都能够安居乐业。

C.乙文描述的大同社会中,人们都愿意竭尽全力地工作,但是不一定为了自己。

D.甲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了整齐铺排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答案】(1)D(2)选举有才能的人(为大家服务),讲究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A【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善:好处/擅长;B.反:反省/同“返”,返回;C.归:女子出嫁/回来;D.是:这/这。

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与,同“举”,推举,选举;信,诚信;修,培养。

(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A.有误,甲文所说的“教学相长”与现在的理解不一样,现在的理解“教”“学”是两个主体,而课文所说的“教”和“学”是对同一个主体而言,即教师自身的学习与其教导学生的教育实践都是一种学习。

《虽有嘉肴》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题训练++++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虽有嘉肴》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题训练++++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虽有嘉肴》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题训练一、真题展示(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4 分)(2019年福建省中考真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选自《礼记》)【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

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

”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

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

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注释】① 奉议;官名,即奉议郎。

② 奉思:思念。

③ 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

④ 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

⑤ 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 分)(1) 不知其旨.也: (2) 然后能自反.也:(3) 诚能如是.: (4) 令心意不驰走.: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C.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D.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1)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分)译文:(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2分)译文: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示例】1、(1)味美(2)反思,反省(3)这,这样(4)跑2、 B3、(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4、①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②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第22课《虽有嘉肴》复习课件(25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虽有嘉肴》复习课件(25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在现代教学中,“教学相长”是针对师生关系的 一种描述。
• “教”和“学”是两个主体。教师不仅仅是一种 讲授者,他本身也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学生在被 教的同时也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比如学生对 某一问题的回答可能会激发老师的思维,使他对 问题认识更深入;学生提出的某个问题,可能也 正是教师自己理解上的难点,等等。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嘉肴》的中心论点
故曰:教学相长也。 3.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自身学识的 缺乏。《虽有嘉肴》中相关的表述是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考点全练 运用了类比的手法。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文章开头“虽有嘉肴”以“有美食不品尝就不能 知其美味”,类比推理出“有至道不去学就不能知 道它的好处”,指出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引出下文 对教学相长的论述,使道理浅显易懂。
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 比,形象生动地引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4.《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用自身经历与“王之蔽甚也”进行类比,由小到大,由 自己的生活小事推及国家大事,类比进谏,启发了齐王,使 齐国大治。
理解性默写: 1.《虽有嘉肴》用美味类比不去学最好的道理, 就不知道它的好处,进而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 有困惑的地方。
3.故曰:教 学 相长 也。
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4.《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五、脉络梳理 78页
虽有嘉肴
类比引入 弗食嘉肴,不知其旨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虽有嘉肴》比较阅读

《虽有嘉肴》比较阅读

《虽有嘉肴》比较阅读《虽有嘉肴》一、整体把握课文先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只是看着,不亲自去尝尝,永远不知道滋味如何;同样,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永远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正因为学习是体验道的最好途径,自然,也只有学习了之后,才能了解自己认识上的不足;对教师来说,只有把知识教授给别人,也才能知道自己在哪些地方真正懂了,哪些地方并不懂。

而知道了不足,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才能自我鞭策,更努力地去弄懂。

由此,得出课文的中心观点:教学相长,即教人和学习是互相促进的。

最后,作者又引用《兑命》中的话、“教人是学习的一半”以为佐证,进一步加强论证。

这里,由讨论“学”,过渡到了“教”,粗看起来,逻辑并不严密,但仔细思索玩味,不乏辩证的思维:其一,教和学实际上是一体两面的事情,有教才有学,二者相互依存。

所以我们看到《兑命》中“教”和“学”字形上都用的是“学”字,正印证了二者密不可分的关系。

其二,我们现在理解的“教学相长”,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促进,“教”“学”是两个主体;而课文所说的“教学相长”,“教”和“学”是对同一个主体而言的,指教师自身的学习与他教导学生的教育实践都是一种学习,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

既强调教育者自己要亲身学习,体验道,了解自己的不足,并自我反省,同时强调教育者在教的过程中,也会深化认识,发现自己理解上不透彻的地方,并努力改进。

二、问题研究1.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在现代教育学意义上,“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

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比如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可能会激发教师的思维,使他对问题认识更深入;学生提出的某个疑问,可能也正是教师自己理解上的难点,等等。

2.从写法上看,课文主要有哪些特点?写法上,课文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较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31《虽有佳肴》比较阅读

31《虽有佳肴》比较阅读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正义》)【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自《颜氏家训》)【注释】①华:huα,花。

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

1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邢回的一项(2分)拿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公问其故(《曹刿论战》)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2 .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⑵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具华秋登其实。

4 .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4分)(1)【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乙】文开篇则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2分)(2)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

(2分)六、【参考译文】【乙】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取悦)他人,只为了向他人炫耀。

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他人,推行自己的主张以造福社会;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自身需要,涵养德性以求做官。

学习就像种果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实:讲解谈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涵养德行,以利于事,就好比摘取秋果。

1. (2分)C 【解析】A 项中的两个“食”,前者可译为“吃,品尝”;后者同“饲”,可译为“喂”。

B 项中的两个“故”,前者可译为“所以”;后者可译为“原因,缘故”。

C 项中的两个“但”,均可译为“只”。

D 项中的两个“道”,前者可译为“主张”;后者可译为“道路二故选C 项。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带答案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带答案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一、理解性默写(1)《虽有佳肴》中指出师生应该多互动,教和学要融合起来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成长的道路上,岁月匆匆,面对白驹过隙般的光阴,我们要懂得珍惜学习的时光,因为“虽有至道,弗学,”(《礼记·虽有佳肴》)。

(3)《虽有佳肴》中,指出人在学习之后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教师在教学之后才能发现问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有佳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是:,。

(5)学无止境。

《虽有佳肴》里说:“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论语》里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都强调了坚持学习的重要性。

(6)《虽有佳肴》中最能体现“教学相长”这一观点的句子是:,。

(7)隐含通过学习和教学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礼记·虽有佳肴》)(8)《虽有佳肴》中,用美味来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二、文言文对比阅读【一】【甲】《虽有嘉肴》【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②,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③,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④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注释】①进:继续学(新内容)。

②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③为人:作曲的人。

④《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兑命》曰“学.学半”(学习)B.不知其旨.也(味美)C.可以益.矣(增加,加深)D.师襄子辟.席再拜(同“避”)2.选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其此之谓.乎丘未得.其志也B.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告之于.帝C.可以.益矣以.顺为正者D.学而.不思则罔丘得其为人,黑而.长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第22课《虽有佳肴》对比阅读(8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第22课《虽有佳肴》对比阅读(8篇)

《虽有佳肴》对比阅读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一】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世人患作文字..少:(2)故尤有味.: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2)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3、欧阳修认为写好文章的途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参考答案:1.文章意味,指道理2.(这)没有其他技巧,只有勤奋读书并多动笔写文章,自然就会好。

(写作的)毛病不必等着别人指出来,(只要)写作文章多了自己就能发现它3.惟勤读书而多为之参考译文:近年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经找机会就写文章的事请教他。

欧阳修说:“(这)没有其他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多动笔写文章,自然就会写好。

现在的人弊病(在于)写作文章少,又懒于读书,每一篇文章写出来,就想要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

(写作的)毛病不必等着别人指出,(只要)写作文章多了自己就能发现它。

”这是(欧阳修)先生用自己的写作实践告诉别人的,因此特别有道理。

【二】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bèi)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

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

只要识模,全不费力。

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读书如销.铜:(2)随.模铸器:(3)逸.于作文也:2、将下面这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

3、本文阐述了读书和写作什么样的关系?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4、古人论述“读书和写作的关系”的语句还有很多,请你写出你最欣赏的一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1)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
虽有嘉肴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兌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乙)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兌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
(《学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
也___________
(2)知困,然后能自强
..
(3)玉不琢.,不成器___________
古之王者
(4)是故
..
2.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3.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谈谈你对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玉石如果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可用之器;人如果不通过学习,就不会明白人生宇宙的各种道理。

因此古代的君主在建立国家、统治百姓的时候,总是把教
育放在首要的位置。

《尚书》的《兑命》篇说:“要始终如一地注重学习。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完成26—30题。

(17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
【乙】子夏①问曰:“‘巧笑倩②兮③,美目盼④兮,素以为绚⑤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⑥。

”曰:“礼后⑦乎?”子曰:“起⑧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⑨矣。

”(选自《论语·八佾》)
【注释】①子夏:孔子的学生卜商,字子夏。

②倩:笑得好看。

③兮:啊。

④盼:眼睛黑白分明。

⑤素以为绚:素粉来打扮。

⑥绘事后素:先有白底然后画画。

⑦后:后起,在仁德之后产生。

⑧起:发,启发。

⑨诗:指《诗经》。

26.用“/”划分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2分)
(1)然后能自强也(2)起予者商也
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
(1)不知其旨.也()(2)故.曰教学相长也()
(3)何.谓也()(4)子.曰:“绘事后素。

”()28.把下边两句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29.用文中语句填空。

(4分)
甲文中的句子“”运用生活事例论述了实践的重要性;乙文所述之事印证了甲文中的句子“”。

30.读过甲乙两文,你在学习方面得到了什么启发?(3分)
【译文】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

’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

”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评析】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受到孔子的称赞。

就伦理学说,这里的礼指对行为起约束作用的外在形式——礼节仪式;素指行礼的内心情操。

礼后于什么情操?孔子没有直说,但一般认为是后于仁的道德情操。

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出丰富多采的图案。

26.(1)然后/能自强也(2)起予者/商也 27.(1)甘美(2)所以(3)什么(4)先生,即孔子 28.(1)感到理解不了,然后才能反省自己。

(或: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2)启发我的人是卜商,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

29.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教学相长也(每空2分) 30.提示:围绕“重视实践(或学以致用)”“不懂就问(或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勤于思考)”“博览群书(或多读书,读好书)”之一来谈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