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课内外比较阅读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24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24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

《虽有嘉肴》课内外阅读分层练第一部分:课内基础虽有嘉肴《礼记》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②也。

虽有至道③,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④。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⑤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⑥也。

《兑命》⑦曰:“学学半⑧。

”其此之谓乎!【注】①选自《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②[旨]味美。

③[至道]最好的道理。

④[困]困惑。

⑤[自反]自我反思。

⑥[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⑦[《兑(yuè)命》]即《说(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

⑧[学(xiào)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前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

参考译文:虽然有美味的鱼肉,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惑在哪。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第二部分:课内外对比阅读《虽有嘉肴》与《劳于读书,逸于作文》(13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兌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乙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

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

只要识模,全不费力。

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意思。

(4分)(1)然后能自反.也:(2)学.学半:(3)读书如销.铜:(4)随.模铸器: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

《虽有嘉肴》课内外比较阅读

《虽有嘉肴》课内外比较阅读

《虽有嘉肴》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敩,教也)学半。

其此之谓乎翻译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

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

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

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

所以说: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

《尚书·兑命篇》说: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文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

故曰:教(jiào)学/相长(zhǎng)也。

《兑(yuè)命》曰:“学(xiào)/学(xué)半。

”其/此之谓乎注释(字词解释)1.《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2.虽:即使。

3.嘉肴(yáo):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4.旨:甘美。

5.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6.是故:所以。

7.困:不通,理解不了。

8.自反:反省自己。

9.自强(qiǎng):自我勉励。

强:勉励。

10.教(jiào)学相长(zhǎng):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1.《兑(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虽有佳肴》精选对比阅读

《虽有佳肴》精选对比阅读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乙】读书之法,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读书须是自小至大,熟读精思。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

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而究极其说,反覆相就事理兼收并览博而反约或日温故而知新然后以"思"去其实非见臆所得于己亦无少损益。

若此然后可以言读书,不然则未为得也。

(选自朱熹《读书之要》)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不知其旨也旨:___________(2)教学相长也长:___________(3)后可以有得尔得:__________(4)勿遽取舍于其间遽:__________(5)温故而知新故:___________2.下列各组中加粗的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B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可谓善学者矣C .读书之法,循序而渐进/佳木秀而繁阴D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予观夫巴陵胜状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若此然后可以言读书,不然则未为得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答填空。

【甲】文和【乙】文都谈到了"熟读精思"的读书方法,但论述的角度不同。

【甲】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论述【乙】文则从____________的角度论述。

5.【甲】文中说:"教学相长。

"你如何理解?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

《虽有嘉肴》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题训练++++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虽有嘉肴》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题训练++++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虽有嘉肴》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题训练一、真题展示(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4 分)(2019年福建省中考真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选自《礼记》)【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

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

”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

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

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注释】① 奉议;官名,即奉议郎。

② 奉思:思念。

③ 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

④ 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

⑤ 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 分)(1) 不知其旨.也: (2) 然后能自反.也:(3) 诚能如是.: (4) 令心意不驰走.: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C.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D.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1)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分)译文:(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2分)译文: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示例】1、(1)味美(2)反思,反省(3)这,这样(4)跑2、 B3、(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4、①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②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虽有嘉肴与为学对比阅读答案

虽有嘉肴与为学对比阅读答案

虽有嘉肴与为学对比阅读答案《虽有嘉肴》与“人之为学”语段比照阅读训练(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

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日:教学相长也。

《兑命》日:“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乙)人之为学,不日进那么日退。

独学无友,那么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那么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

假设既不出户,又不读书,那么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①[孤陋]片面、浅随。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稽]探究、考察。

⑤[庶几]差不多。

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⑦[邑]地方,⑧[丘]孔子。

1、解释卜。

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弗食,不知其目也(2)学学半(3)狰须好学(4)假设既不出户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

不知募善也基真不知马也B。

夫以孔子之圣其翼假设垂天多云C。

举故学然后知缺乏那么悬面墙之士D。

不幸而在方僻之域欲方其林。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故曰:教学相长也。

(2)人之为学,不日进那么日退。

3、分析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都和什么有关?阐述的角度又有什么不同?[答案]味美同“教”,教导还门1、B(A。

其:它的、大概;B。

之:的、的;C。

是:因此、是;D。

穷:贫穷、尽;)(1)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2)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堂退步。

4、都和学习(做学问)有关。

不同之处:甲文,教和学互相促进,教是学的一半。

乙文,做学问不进步就会退步(或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开阔眼界)。

1、解释以下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不知其目也旨:(2)教然后知用困:2、把语段(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北冥有鱼虽有嘉肴对比阅读

北冥有鱼虽有嘉肴对比阅读

北冥有鱼虽有嘉肴对比阅读北冥有鱼,虽有嘉肴,这句话可真是让人想入非非。

你想啊,北冥的鱼,听起来就像个神话,深不可测的大海,那里有鱼在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仿佛在说:“嘿,你们这些凡人,快来看看我!”这鱼啊,肯定不是普通的鱼,它们可能有着五彩斑斓的鳞片,像宝石一样闪闪发光,或者说它们是个个身怀绝技的“海中超模”,游起来都带着风。

再说说那“嘉肴”,哎呀,想想就流口水。

美味的佳肴,一定是大厨亲手烹制的,飘散着诱人的香气。

那滋味,简直让人欲罢不能,像是生活中的小确幸,一口咬下去,仿佛世界都在那一瞬间变得美好。

想象一下,金黄的油炸小龙虾,外脆里嫩,沾上酱油和蒜蓉,简直让人欲罢不能,真是个“吃货”的终极梦想。

可是,这北冥的鱼和美味的食物之间,真的是有那么大差别吗?一方面,鱼在北冥的深处,没人能捕捉到它的美丽。

另一方面,虽然有美食,但它却需要我们去经历,去品尝。

就像生活一样,充满了不可预知的挑战。

努力去追求的目标,似乎总是遥不可及。

而当我们放下这些,享受当下的美好时光时,那份甜蜜感就会悄然降临,像是海浪轻轻拍打沙滩,带着些许咸味,却也让人倍感温暖。

有些人可能会问,咦,这鱼到底能不能吃呢?是的,北冥的鱼很可能是一种象征,象征着梦想、追求、自由。

它们在海里游着,仿佛在告诉我们,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不要害怕深渊,那里有无限可能。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鱼,那是你向往的生活,也许是事业成功,也许是家庭幸福,甚至是能在某个宁静的午后,悠闲地喝一杯茶,享受生活的闲适。

有些人可能觉得,哎呀,这北冥的鱼太虚无缥缈了,根本抓不住。

可你想想,这个世界不就是这样吗?有多少人一辈子在为一件事努力,最后发现它根本不值得。

可是,正是这种追逐的过程,才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让我们的人生多了几分色彩。

就像那鱼游来游去,尽管你捉不住,但它的存在本身就给你带来了快乐。

而那“嘉肴”呢,它就像生活中的小确幸,时不时给你带来惊喜。

或许是一顿丰盛的晚餐,或许是一句真心的夸赞,又或者是一段轻松愉快的时光。

比较阅读6 虽有嘉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比较阅读6  虽有嘉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比较阅读6 虽有嘉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不知其旨.也(旨:)(2)虽有至道.(道:)(3)然后能自强.也(强:)(4)学.学半(学:)【答案】(1)甘美,美味,甘味(2)道理(3)勉励(4)教【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解释。

实词与重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1)句意为: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

旨:甘美,美味,甘味;(2)句意为:即使有最精妙的道理。

道:道理;(3)句意为: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强:古义:勉励;今义:健壮的,有力的;在文中,意为:勉励;(4)句意为: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2)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答案】(1)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2)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翻”“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字词:(1)“学习”:学习;“困”:困惑。

(2)“教学”:是两个词,即“教”和“学”,可翻译为:“教学”和“学习”。

3.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学习上热心帮助别人、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B.文章首先通过比喻引出“弗学,不知其善”,接着论述教与学的重要性及辩证关系,最后才归纳出“教学相长”这个中心。

八年级下册语文《礼记》对比阅读习题带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礼记》对比阅读习题带答案

3 . (1) 译文: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就不会发生。

(2) 招募能搬(木头)放置(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金。

4 .取信于民 ( 表明不欺骗百姓 ) ;“讲信”5 .不同意。

示例 1 :因为太子当继承人不符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特征;示例 2 :太子老师代罚不符合“修睦”(成员间建立良好关系)的特征。

(六)1 .( 1 )是。

(2 )幼而无父。

(3 )所以。

(4 )来。

2 .( 1 )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

( 2 )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

3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礼制产生的主要原因。

4 .避免天下混乱;确定名分;平衡人的欲望;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

【参考译文】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回答说:人生本来就有欲望;如果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个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一发生争夺就会有祸乱,一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

古代的圣王厌恶那祸乱,所以制定了礼义来确定人们的名分,以此来调养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使物资和欲望两者在互相制约中增长。

这就是礼的起源。

(七)1 . (1) 以……为亲。

(2) 面对。

2 . (1)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2) 我任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自己啊。

3 .提示:围绕“善于纳谏,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中的任意一点来谈即可。

【参考译文】【乙】唐玄宗任用韩休担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韩休为人严峻刚直,不涉及名誉权势。

等到担任宰相后,所做所为很得当时民心。

唐玄宗有时在宫中宴饮欢乐或在苑中打猎游玩,偶尔玩得过度,就对左右的人说:“韩休知道不知道?”话刚说完,劝谏的文书就递上来了。

唐玄宗常常对着镜子默不作声,左右的人说:“韩休担任宰相以后,陛下的容貌和以前相比清瘦多了,为什么不罢免他。

2020年中考语文比较阅读 虽有嘉肴

2020年中考语文比较阅读 虽有嘉肴

比较阅读虽有嘉肴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嘉肴.()教学相长.()兑.命()学.学半()2、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字词。

(1)虽.有嘉肴()()(2)虽有至道..也()(3)然后能自反..学然后知不足()(4)是故..也()(5)教学相长....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不知其旨.也()(2)然后能自强.也()(3)教然后知困.()4、指出下面的特殊句式并翻译。

其此之谓乎!5、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乙】君子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

舍问,其奚决焉?(节选自《孟涂文集》)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

(1)不知其旨.也()(2)学.学半()(3)而或.不达于事()(4)舍.问,其奚决焉()2、下列对【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B、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C、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D、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文阐述的观点是“”;乙文阐述的观点是“”。

《虽有佳肴》文言文对比阅读集锦

《虽有佳肴》文言文对比阅读集锦

《虽有嘉肴》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对比点:实践道理】(18分)《虽有嘉肴》与《教童子之道》【甲】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①,摧挠之则衰痿。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②,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③也。

(选自王阳明《传习录》,有删改) 【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戴圣《虽有嘉肴》) 【注释】①条达:这里指枝条繁茂。

②发越:发扬播散。

这里有“生长、发育”的意思。

③微意:深意。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标出两处)(2分)则其进自不能已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不知其旨.也( ) (2)知困.( )(3)学.学半( ) (4)则.其进自不能已( )(5)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答:(2)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

答:4.【甲】文从教育者的角度,将儿童成长比喻为草木生长,论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教育观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分)答:5.【甲】【乙】两篇文章都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探讨了什么问题?(4分)答: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对比点:学习方法】(18分)《虽有嘉肴》与《问说》【甲】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①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②决③焉?(选自刘开《孟涂文集》) 【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2 虽有佳肴 带解析-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

12 虽有佳肴 带解析-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

虽有佳肴(一)(2022·广东广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正义》)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不知其善.也陈康肃公善.射B.然后能自反.也窥谷忘反.C.女有归.一屠晚归.D.是.谓大同是.非木柿(2)把“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引《兑命》佐证了观点:教学相长,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以互相促进。

B.乙文描述的大同社会中,人人都能够受到全社会的关爱,都能够安居乐业。

C.乙文描述的大同社会中,人们都愿意竭尽全力地工作,但是不一定为了自己。

D.甲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了整齐铺排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答案】(1)D(2)选举有才能的人(为大家服务),讲究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A【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善:好处/擅长;B.反:反省/同“返”,返回;C.归:女子出嫁/回来;D.是:这/这。

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与,同“举”,推举,选举;信,诚信;修,培养。

(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A.有误,甲文所说的“教学相长”与现在的理解不一样,现在的理解“教”“学”是两个主体,而课文所说的“教”和“学”是对同一个主体而言,即教师自身的学习与其教导学生的教育实践都是一种学习。

《虽有佳肴》对比阅读汇总

《虽有佳肴》对比阅读汇总
【小题 4】
略。提示:学习方面围绕“教学相长”谈;人际关系方面围绕“礼尚往来”谈。言之成 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能力。解释文言实词,要熟记重点词语的 意义或用法,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结 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文言虚词要多归纳、积累,比较其在不同句子中的意义和 用法。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必须熟记。
【答案】不通,理解不了;教人;缺点;简单,容易;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做教师的,应该发扬他们的优点,补救他们的缺点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 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困:不通,理解不了; ②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学:教人; ③学习的人有四种毛病.失:缺点. ④有的人急于求成,专找捷径.易:简单,容易.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 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 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 点的词有: ①故:所以;长:促进.句子翻译为: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②长:用作动词,发扬(他们的长处)善:长处而:连词,表而且.者:…的人.句子 翻译为:做教师的,应该发扬他们的优点,补救他们的缺点. (3)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甲文中的观点是“教学相长也”, 意思是“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乙文中的观点是“教也者,长善而救 其失者也”,意思是“教书的人,就是善于发现并纠正学子的失误之人”.从这两句中 可以看出,两篇选文都是在讲述儒家对“礼”的见解,都与教学有关,【甲】文侧重在 教和学的关系上,强调教学相长,【乙】文侧重在谈论教师如何教. 答案: (1)①不通,理解不了②教人③缺点④简单,容易 (2)①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②做教师的,应该发扬他们的优点,补救他们的缺点. (3)①都是记述儒家对“礼”的见解,都与教学有关. ②【甲】文侧重在教和学的关系上,强调教学相长.【乙】文侧重在谈论教师如何教. 参考译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22课《虽有嘉肴》对比阅读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22课《虽有嘉肴》对比阅读练习题

《虽有嘉肴》精选题含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6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不知其旨.也旨:__________(2)学.学半学:__________(3)讲信修.睦修:__________(4)故人不独亲.其亲亲:_________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 [乙]文所表述的儒家大同社会的核心是“________ __”。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4、请根据[甲][乙]两文中的划线句简要概括两篇短文句式的共同特点。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分)(1)味美(2)同“教”,教导(3)培养(4)以……为亲2、(6分)(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第22课《虽有佳肴》对比阅读(8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第22课《虽有佳肴》对比阅读(8篇)

《虽有佳肴》对比阅读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一】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世人患作文字..少:(2)故尤有味.: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2)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3、欧阳修认为写好文章的途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参考答案:1.文章意味,指道理2.(这)没有其他技巧,只有勤奋读书并多动笔写文章,自然就会好。

(写作的)毛病不必等着别人指出来,(只要)写作文章多了自己就能发现它3.惟勤读书而多为之参考译文:近年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经找机会就写文章的事请教他。

欧阳修说:“(这)没有其他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多动笔写文章,自然就会写好。

现在的人弊病(在于)写作文章少,又懒于读书,每一篇文章写出来,就想要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

(写作的)毛病不必等着别人指出,(只要)写作文章多了自己就能发现它。

”这是(欧阳修)先生用自己的写作实践告诉别人的,因此特别有道理。

【二】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bèi)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

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

只要识模,全不费力。

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读书如销.铜:(2)随.模铸器:(3)逸.于作文也:2、将下面这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

3、本文阐述了读书和写作什么样的关系?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4、古人论述“读书和写作的关系”的语句还有很多,请你写出你最欣赏的一句。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带答案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带答案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一、理解性默写(1)《虽有佳肴》中指出师生应该多互动,教和学要融合起来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成长的道路上,岁月匆匆,面对白驹过隙般的光阴,我们要懂得珍惜学习的时光,因为“虽有至道,弗学,”(《礼记·虽有佳肴》)。

(3)《虽有佳肴》中,指出人在学习之后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教师在教学之后才能发现问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有佳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是:,。

(5)学无止境。

《虽有佳肴》里说:“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论语》里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都强调了坚持学习的重要性。

(6)《虽有佳肴》中最能体现“教学相长”这一观点的句子是:,。

(7)隐含通过学习和教学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礼记·虽有佳肴》)(8)《虽有佳肴》中,用美味来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二、文言文对比阅读【一】【甲】《虽有嘉肴》【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②,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③,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④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注释】①进:继续学(新内容)。

②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③为人:作曲的人。

④《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兑命》曰“学.学半”(学习)B.不知其旨.也(味美)C.可以益.矣(增加,加深)D.师襄子辟.席再拜(同“避”)2.选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其此之谓.乎丘未得.其志也B.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告之于.帝C.可以.益矣以.顺为正者D.学而.不思则罔丘得其为人,黑而.长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虽有嘉肴》比较阅读(解析版)

《虽有嘉肴》比较阅读(解析版)

比较阅读6 虽有嘉肴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嘉肴.()教学相长.()兑.命()学.学半()【答案】yáo zhǎng yuè xiào【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汉字注音的能力。

读好字音,首先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

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尤其是多音字,在积累的同时,还要加强记忆。

2、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字词。

(1)虽.有嘉肴()(2)虽有至道..()(3)然后能自反..也()(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5)教学相长....也()【答案】(1)虽有嘉肴:即使。

(2)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到达极点。

(3)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所以。

(5)教学相长也: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解答此题,应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理解词语的意思。

特别注意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活用词语的解释。

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不知其旨.也()(2)然后能自强.也()(3)教然后知困.()【答案】(1)古义:味美;今义:旨意。

(2)古义:勉励;今义:强大,强盛。

(3)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古今意义,注意结合语境理解。

(1)古义:味美;今义:旨意。

(2)古义:勉励;今义:强大,强盛。

(3)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4、指出下面的特殊句式并翻译。

其此之谓乎!【答案】此句为倒装句,宾语“此”前置,原顺序应为“其谓此乎”。

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解析】本题考查对特殊句式的理解与翻译。

翻译句子要注意句中的关键词语要翻译准确,最好是直译,做到字字落实,不好直译的选择意译。

《虽有嘉肴》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2套)

《虽有嘉肴》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2套)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8~11题。

(14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礼记·学记》)【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①,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②为玉也。

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③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欧阳修《诲学》)【注】①常德:指固有的特点、本性。

②害:妨碍,影响。

③舍:舍弃,失去。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6分)(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

(4分)①不知其旨.也(▲)②然后能自反.也(▲)③不知道.(▲)④因物则迁.(▲)(2)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人之.性,因物则迁A.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跳往助之.(《愚公移山》)C.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9.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2分)虽不琢以为器10.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

▲11.(甲)(乙)两文分别阐述了什么观点?(2分)▲8.(1)①味美;②反思;③道理;④变化(4分,一空1分)(2)A (例句和A项:结构助词,的。

B代词他们 C动词,去,往 D助词不译)(2分)9.虽 / 不琢 / 以为器(2分,一处1分)10.(1)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或困惑)。

(2分)(2)(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

(2分)11.甲文:教学相长(或教与学是相互推动、互相促进的)。

(1分)乙文:人一定要学习的必要性。

或:不学习就会带来种种不利影响。

(1分)【参考译文】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

部编八下语文《虽有佳肴》对比阅读-语文八年级下册能力训练(部编版)

部编八下语文《虽有佳肴》对比阅读-语文八年级下册能力训练(部编版)

《虽有佳肴》比较阅读(一)(2022春·陕西咸阳·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比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乙】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

舍问,其奚决焉?(节选自刘开《问说》)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 )(3)然后能自反.也( )(4)非问无以广.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不知其.善也其.奚决焉B.其此之.谓乎骈死于槽枥之.间C.非学无以.致疑策之不以.其道D.而.或不达于事而.伯乐不常有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甲】【乙】两文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答案】1.(1)味美(2)最好的(3)反思(4)增加2.D 3.(1)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2)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4.②【甲】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知识,才能知不足,且学习中需要互动和交流,教与学是可以相互促进的;【乙】文告诉我们: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长知识。

(意近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

旨:味美;(2)句意:虽然有最好的道理。

至:最好的;(3)句意: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

反:反思;(4)句意: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有嘉肴》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敩,教也)学半。

其此之谓乎?
翻译
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

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

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

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

所以说: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

《尚书·兑命篇》说: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文
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

故曰:教(jiào)学/相长(zhǎng)也。

《兑(yu è)命》曰:“学(xiào)/学(xué)半。

”其/此之谓乎?
注释(字词解释)
1.《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2.虽:即使。

3.嘉肴(yáo):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4.旨:甘美。

5.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6.是故:所以。

7.困:不通,理解不了。

8.自反:反省自己。

9.自强(qiǎng):自我勉励。

强:勉励。

10.教(jiào)学相长(zhǎng):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1.《兑(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

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12.学(xiào)学(xué)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13.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示推测。

【读解】
看了这段文学,很容易让我们想起毛泽东在《实践论》当中说的一段话:“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一大特点:非常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于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

进行实践必须抱着现实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清醒冷静的态度面对现实,是一就是一,绝不说是二。

即使错了,也不敢于承认,使知道行合一,理论和实际联系在一起,反对空头理论。

这样就有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种自然而然的结论。

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当然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而不能掺杂使假或者骄傲浮躁。

正如毛泽东所说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另一方面,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

这样来看问题,同样也是现实的和实际的
阅读甲乙两文
完成14-17题。

(13分)
甲《<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乙:《虽有佳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不亦说乎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然后能自强也
(4)学学半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16.甲乙两文都谈到了与学习相关的内容,甲文中体现出关于学与思辩证关系的观点是
————————————;乙文中所阐述的关于学习的核心思想是———————————————。

(2分)
17.(3分)根据甲乙两文相关观点,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对学习的体会
参考答案:14:(4分)(1)通“悦”,愉快;(2)真诚,诚实;(3)勉励;(4)教
15(4分)
(1)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

(2分)
(2)即使有最精妙的道理,(如果)不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2分)
16(2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教学相长
17(3分,有选文观点1分、结合自己实际1分、语言流畅1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完成26—30题。

(17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
【乙】子夏①问曰:“‘巧笑倩②兮③,美目盼④兮,素以为绚⑤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⑥。

”曰:“礼后⑦乎?”子曰:“起⑧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⑨矣。

”(选自《论语·八佾》)
【注释】①子夏:孔子的学生卜商,字子夏。

②倩:笑得好看。

③兮:啊。

④盼:眼睛黑白分明。

⑤素以为绚:素粉来打扮。

⑥绘事后素:先有白底然后画画。

⑦后:后起,在仁德之后产生。

⑧起:发,启发。

⑨诗:指《诗经》。

26.用“/”划分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2分)
(1)然后能自强也(2)起予者商也
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
28.把下边两句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29.用文中语句填空。

(4分)
30.读过甲乙两文,你在学习方面得到了什么启发?(3分)
26.(1)然后/能自强也(2)起予者/商也27.(1)甘美(2)所以(3)什么(4)先生,即孔子28.(1)感到理解不了,然后才能反省自己。

(或: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2)启发我的人是卜商,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

29.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教学相长也(每空2分)30.提示:围绕“重视实践(或学以致用)”“不懂就问(或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勤于思考)”“博览群书(或多读书,读好书)”之一来谈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