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科学历史主义(2).

合集下载

历史主义

历史主义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是在对历史主义的历史作批判性考察的基础上,试图得出历史主义本身的内在发展脉络以及它对现在的意义和价值,全文寻求在哲学高度把握历史主义。

关键词:历史主义存在一、历史主义到底是什么在一个人运用试图快速理解和把握一种现象时,一种办法就是寻找相关的定义。

定义是一种归纳概括,是作者本人的理性和知觉与他所认为的外在现实取得了某种程度的一致性。

所谓经典定义,就是多数人认同或接受作者的见解,但也暗示着这种见解有作进一步修正的必要。

定义可以让学者暂时摆脱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的骚扰,从而让学者有时间去构建庞大的理论体系。

换句话说,定义只是一种某些人的共同见解,一种对现实的简单抽象,过一段时间之后,定义就会被重新定义。

对学习历史的人来说,定义作为一种快速入门的工具,可以换来心安理得,却很容易陷入字符丛林,因为我们很少去追究定义在多大程度上限制了思考的自由度。

当我在图书馆起劲地摘抄一些关于历史主义的基本的定义时,我仿佛听见了历史主义的嘲笑声。

“一切都有可能被重新定义”,历史主义独自低语,似乎带有某种告诫意味。

历史主义最初主要是在德国兴起的浪漫主义的伴生物,它代表的一种对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的反抗。

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历史主义已经成为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它虽然本身就是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同时,它已经变成一种思想方法,根植在人们的头脑之中,并蔓延至文学、艺术、历史等各个领域中。

用伊格尔斯的话来说,历史主义“不只是一种历史理论而已,它包含有一整套人生哲学、一种科学观(而尤其是人文科学和文化科学科学观)与一种政治社会秩序观的独特结合”。

1二、对历史主义历史的一般考察德国是历史主义的重镇。

早在1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就提出了普遍差异律和连续律。

随后,从维科、卢梭到康德、黑赛尔,最后在赫尔德那里初步形成了历史主义的理论体系。

19世纪是历史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萨维尼和艾希霍恩的法学思想体现了历史主义思想的光芒。

第五讲 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

第五讲 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

事实Ⅰ与事实Ⅱ
A:事实Ⅰ是事实Ⅱ的客观基础,没有事实Ⅰ也就没 有科学事实Ⅱ。没有事实Ⅰ做基础的事实Ⅱ,不是 事实。 B:科学事实Ⅱ是人们用语言对事实Ⅰ的解释。作为 客观现象,事实Ⅰ正是通过事实Ⅱ为人们所认识和 把握。没有科学事实Ⅱ,客观事实Ⅰ就完全是不可 捉摸的东西。 C:一般的认识逻辑是:事实Ⅰ(客观现象)——科 学事实、理论——自然对象。 人们首先得到的是事实Ⅰ(客观现象),然后对 现象进行解释,得到科学事实,建立科学理论,最 后建构出科学对象。自然对象既是科学研究的前提, 也是科学研究的结果。
电荷的2/3——是不是一个夸克?
► 要有广博的知识和经验
► 1609里波斯//伽利略的望远镜
► 勇于探索、勤于尝试,不局限于传统观念和步骤
► 詹纳并不是第一个给人种牛不是第一个提出疾病的细菌学说。
塞夫斯特穆以风趣笔调形容其1830年发现钒: “在宇宙极光处住着一位漂亮可爱的女神。 一天有人敲响了她的门,女神懒得动,等着 第二次敲门,谁知这位来宾一敲过后就走了。 她急忙打开窗子张望,是谁家的冒失鬼呀? 她自言自语说,‘啊,一定是维勒!’如果 他再敲一下不就见到女神了吗?过了几天又 有人来敲门,一次敲不开,继续敲下去,女 神开了门,是塞夫斯特穆,他们相晤了,钒 便应运而生了”。
B、非常规性质的科学问题 指在科学革命阶段为突破已有的并 创造新的理论体系而提出的问题。 例如,为突破托勒密(Ptolepy,C.)地心 说哥白尼(Copernicus,N.)提出太阳中 心说;Einstein在Newton绝对时空观 所潜藏的问题中提出狭义相对论。
(3)依据问题表述形式的分类
由于科学发展的不平衡,既有以归纳为主的描述 性 科 学 , 也 有 以 演 绎 、 公理 化 方法 为 主的 “精密科学”。科学问题从低级到高级表现 为: A、“…是什么?”的问题 即what,要求对研究对象进行识别或判定, 其答案是对事实的陈述。 B、“…怎么样?”的问题 即 how,要求从要素构成、性质、相互关系 及其规律等方面描述对象状态或过程。 C、“…为什么?”的问题 即 why ,要求分析揭示产生某类现象的原因 或行为的目的等。

高中历史 5.1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与恩格斯教案

高中历史 5.1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与恩格斯教案

专题五无产阶级革命家教案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与恩格斯【课标要求】1.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在三大国际工人组织和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主要活动。

2.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理论贡献:《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理论建树。

3.体会其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发表《共产党宣言》,投向对资产阶级统治“武器的批判”;《资本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历史意义,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斗争。

难点:如何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过去千年(1000-2000),谁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最大?千年最伟大运动员:拳王阿里千年最伟大艺术家:达·芬奇千年最伟大世界领袖:圣雄甘地那么谁是千年第一思想家?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 BBC ),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牛顿第三,达尔文第四。

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以同一命题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结果仍然是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又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3 万名听众,结果是马克思得票率第一。

讲授新课一、青年时代1、马克思(1)伟人诞生:1818 年5 月5 日,德国莱茵省特里尔市(2)中学时代,确立崇高理想是为人类谋幸福《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17岁的马克思中学毕业考试中的德语作文。

作文引起了他的老师的注意,文章中深刻的思想内容为教师们所惊叹,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

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的聪明人、出色的诗人,但他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第五讲 科学的目标

第五讲 科学的目标

第五讲科学的目标林定夷序言“科学的目标”,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科学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科学哲学中的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常常都要以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为前提。

我们知道科学研究始于问题,甚至科学中关于如何提出问题的理解也离不开对科学目标的讨论。

我们曾经在2006年出版的《问题与科学研究——问题学之探究》一书以及在《科学哲学——以问题为导向的科学方法论导论》一书中都讨论了“问题学”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

如果接受我们在“问题学”中关于“问题”、“科学问题”等概念的分析,同意我们关于“问题”的定义,即:问题 =df 给定智能活动过程中的当前状态与智能主体所要求的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

那就意味着,当我们谈及“问题”时,总是预设了智能主体的某种目标状态的。

当我们强调“科学研究始于问题,并且问题指导研究,推动研究,科学的历史就是它所研究的问题不断展开和深化的历史”的时候,就是预设了科学活动总是目标导向的。

在这个方向上继续深追下去,就不可避免地要问及科学的总目标...是什么?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科学家,对于科学的这个“总目标”的理解可能各不一样,甚至未曾去深入思考这个“总目标”究竟是什么,但在他们实际的科学活动中,却要以这些目标作为潜在的预设,从分析他们所处的各该时代的具体的科学背景知识中提出他们的具体的问题(指科学探索性问题。

下同。

),在他们所提出的具体问题中设定了他们所要求达到的具体目标。

而这些具体目标的实现就成了科学向着其总目标前进之路上留下的无数脚印和大大小小的里程碑,从而推动了或实现了科学的进步。

所以,从“问题学”的角度上,我们将不可避免地要探求“科学目标”这个问题。

因为当我们探问何谓“科学问题”,科学中为什么会产生“问题”,以及科学中在什么条件下会产生“问题”等等的时候,都不得不去追问科学中关于“目标”的预设。

在更一般的意义上,“科学目标”可以说是科学哲学(不仅是“问题学”,“问题学”只是科学哲学中一个较新的分支)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基本概念。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第一阶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从1516年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到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之前,这段时间有330多年,在整个社会主义五百年中占三分之二。

这300多年,在生产力上,是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发展的时期;在社会制度上,是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是空想社会主义时期。

第二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恩格斯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所谓现实,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讲,机器大工业逐渐成为主流,生产越来越成为真正的社会化大生产。

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扩大,工人运动也迅速发展起来。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了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代表着欧洲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马克思恩格斯纵览时代风云,吸收时代精华,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

第三阶段,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

19世纪最后3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世界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与此相适应,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转变,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到以垄断为特征的帝国主义时代。

作为帝国主义薄弱环节的俄国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温床。

第四阶段,苏联模式逐步形成。

斯大林在列宁逝世之后,逐步放弃了新经济政策,建立了以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和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三位一体”的苏联模式,以及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

、第五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在中国用了30多年时间从思潮、运动发展到制度,为社会主义实现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崭新课题。

刚开始,我们只能学习苏联经验,但在实践中很快就察觉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马克思第五讲复习重点

马克思第五讲复习重点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是 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基本矛盾是社 会发展的根本运动;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 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自然历史 过程,但人们的自觉活动在历史发展中也 起着重要作用。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是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
人口因素 地理环境 生产力 生产关系
(1)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
地理环境决定论: 把地理环境看成是 社会发展的决定力 量,甚至认为自然 条件决定社会的政 治制度,决定社会 形态的更替。
地理环境,特别 是气候,决定着一 个民族的性格、风 俗、道德、精神风 貌。而这些因素又 直接决定着这个国 家的法律性质和政 治制度。
第五讲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本 质和发展规律,把握认识社会、 改造社会的途径和方法
正象达尔文发现了有机界的发展 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的 发展规律。 ——恩格斯
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 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 中的应用,是马克思主 义对人类社会所做出的 最杰出的理论贡献。它 为人类社会指出了未来 发展趋势,也为我们提 供了分析社会和历史的 科学方法。
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
--国家政权
• 第一,“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 物。” (国家本质) • 第二,国家还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从社 会分化出来的管理机构。(国家职能)
英 国 议 会
处 理 矛 盾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一,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第二,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第三,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 变化发展,规定着上层建筑变化发展的方 向。
孟德斯鸠
• “气候王国才是一切王国的第一位”。“酷暑令人形神皆 惫,失去勇气;寒冷的地方有一种身体和精神上的力量使 人能够作种种耐久、辛劳、巨大、勇毅的活动。这一点不 仅见于不同的国家,而且也见于同一个国家的不同部分。 中国北方的人民比南方的人民勇敢;朝鲜南方的人也不如 北方的人民勇敢。因此,热带民族的怠惰几乎总是使他们 成为奴隶,寒带民族的勇敢则使他们保持自由,这是出于 自然原因的结果。” —— 孟德斯鸠

5科学社会主义

5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一、单选题1.俄国的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11月)。

2.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诞生。

3.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在俄国的(彼得格勒)建立。

4.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主义的国家是(苏联)。

5.世界上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在1825年的(英国)。

6.1919年中国发生五四运动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苏俄学习,如果共产党人要到苏俄的首都进行学习,你认为应该到(莫斯科)城市。

7.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石”是指(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8.下面哪个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有“古老中朝越”)。

9.苏联新经济政策的领导人是(列宁)。

10.关于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下列不正确的是(产品品种多,质量好)。

二、多选题(12358全选)1.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及来源包括( ABCD改良主义;新康德主义哲学;凯恩斯主义;拉斯基政治学)。

2.巴黎公社体现无产阶级专政民主本质的制度包括( ABCDE普选制;罢免制;限高薪;废特权;政务公开)。

3.当代世界对现实社会主义的挑战来自( ABC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挑战;民主社会主义的挑战;亚洲四小龙的挑战;前苏联、东欧地区国家的挑战)。

4.16-17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B莫尔;康帕内拉)。

5.社会主义民主是( ABCD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绝大多数人的民主;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6.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是因为(B它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更紧密地结合)7.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所具有的特征有(ABC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国家开始消亡)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全选)。

9.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是(D梯也尔政府实行投降卖国和敌视工人的反动政策)10.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ABC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三、名词解释(7选4)1.卡夫丁峡谷:“卡夫丁峡谷”典故出自古罗马史,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记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成果、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了解电力的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分析科学技术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初步认识人类迈进电气时代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认识到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对一系列科学家、发明家贡献的介绍,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间有哪些重要的发明创造?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又有哪些重要的发明创造呢?这些发明创造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二、讲授新课:(一)电的应用(教师过渡)电力的开发和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

那么,电力是怎样被开发的?电力的广泛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哪些便利?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电力开发的前提)――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电力开发的标志)――系列电器产品的问世(电力广泛应用的表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力开发的影响)由此,人类从蒸汽机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1.内燃机的创制: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过程:1876年奥托——1883年戴姆勒——1897年狄塞尔重大意义:引起动力机变革,为新型交通工具的发明提供了关键条件。

引导回忆:第一次动力机革命是在什么时候?表现是什么?第二次动力机革命又是在什么时候?表现又是什么?教师总结:蒸汽机烟尘很重,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且非常笨重,操纵不灵,还经常出事故。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电的发明过程及在生产领域的运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的发展等基本史实;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电力在生活领域的广泛运用及“发明大王”爱迪生及其成就,知道汽车、飞机、飞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科技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电力的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化学工业和新材料发展。

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和影响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用电话联络远方的亲朋好友,在电灯下学习,坐汽车去上班,乘飞机出国……这一切使生活、学习和工作越来越便利。

但你知道这些东西是何时出现得吗?(二)、讲授新课:一、电的应用1、含义: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背景: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最显著的成就: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理论基础: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3、概况:(1)人们发明了早期的电动机和发电机。

到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2)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3)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爱迪生:主要发明:投票计数器、普用印刷机、改良打字机、留声机、白炽灯、第一所中央发电厂、活动电影机、大型碎石机、世界上第一座电影“摄影棚”、传真电报、有声电影机、鱼雷机械装置、喷火器、1931年10月21日,全美同时熄灯一分钟,是为了纪念三天前去世的伟人----爱迪生! 那天夜晚,连自由女神高举的火把也熄灭了,这一刻美国仿佛又回到过去,这才能感受到爱迪生伟大!4、意义: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1、内燃机的发明: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这一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5章第2节 社会历史的发展 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必修四 第5章第2节 社会历史的发展 教学设计

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二框社会历史的发展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理解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3)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理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坚信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科学精神】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通过事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问题。

1.教学重点:理解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教学难点:理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一)引入新课人类社会不同于自然界,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是盲目的、自发的力量,社会历史则是由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什么关系?社会历史发展有什么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什么?探讨和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总趋势,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群众观点。

本节课我们学习社会历史的发展。

(二)讲授新课社会历史的发展(板书)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板书)阅读与思考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有许多注重经济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思想。

如《管子》中说:“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孔子主张先使民“富之”,然后才能“教之”。

物质生产在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中起着什么作用?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为了生活,首先需要解决吃、穿、住、用、行等所需要的生活资料。

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

阅读与思考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手推磨为标志的生产力产生的是封建制的社会(生产关系);蒸汽磨为标志的生产力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生产关系)。

科学技术史讲义

科学技术史讲义

科学技术史主讲:成良斌导论一、科技史的研究对象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科学、技术和历史)内史和外史二、科技史的学科性质属历史学(社会科学)属科学学(哲学)应为交叉学科(哲学、史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关系密切三、科技史的编史类别自然科学史、技术史和科学社会史哲学家传统和工匠传统1833年,威廉·休厄尔首创科学家(scientist)一词。

(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807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自然哲学讲义》1808年,道尔顿《化学哲学的新系统》1809年,拉马克《动物哲学》)1509年,荷兰的杨森发明了显微镜。

1608年,荷兰汉斯·里珀希(生于德国)发明望远镜。

思想史(内史)和社会史(外史)萨顿的实证主义编年史方法:《科学史导论》亚里山大·柯瓦雷的内史或思想史:《伽利略研究》默顿和贝尔纳的社会史编年史(外史)方法:默顿《17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1938)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1939)《历史上的科学》(1954)科学社会学分科史、国别史和综合史四、学习科技史的意义和要求意义:理解科技改变观念和思维方式提高创新能力要求: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史为鉴五、参考文献李思孟等《科学技术史》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湖南科技出版社1997宋子良等《理论科技史》湖北科技出版社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科学的社会功能》默顿《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和社会》[英]科林斯等《人人应知的科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英]科林斯等《人人应知的技术》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简称科科网):•/hps/•三思科学网站:•科学网:•华中科技大学求真网:•成良斌博客:/u/1252197672联系方式电话:87556008(H)87544455(O)电邮:***********************第一讲从亚里士多德到霍金主讲:成良斌一、时空观1. 亚里士多德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上下的相对性地是一个球的三个证据:月相北极星船帆月上和月下的绝对性月下的物体:有重量,直线运动月上的物体:无重量,圆周运动亚里士多德的宇宙模型托勒密的宇宙模型2. 牛顿的石头和水桶哥白尼: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开普勒: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伽利略:地动说与相对性原理牛顿:宇宙没有中心,月上和月下的相对性(抛石头实验)绝对时空观时空与外在情况无关水桶实验:绝对空间的判别法3. 马赫对绝对空间的质疑水桶实验不能证明绝对空间的存在从相对主义到相对论马赫原理:惯性和惯性力起源于宇宙间物质的相互作用。

第五讲拉卡托斯

第五讲拉卡托斯

4、拉卡托斯还批判了库恩关于在常态 科学时期(相当于科学研究纲领进化时期)
只有一个范式垄断整个科学领域,而不会 有其它竞争者的观点。
5、科学研究纲领不是永远进步的,当 它进化到一定时期,就必然转入退化阶段。 因而历史上任何科学纲领的成功都只是暂 时的成功。
托勒密地心说
牛顿理论
6、更进步的研究纲领证伪处于退化阶段 的研究纲领
对四部分的阐明:
(1)硬核就是科学研究纲领的基础理 论部分或核心部分,其中包括形而上学的内 容或奎因所说的“本体论承诺”。
(2)拉卡托斯所说的“保护带”,就 是科学理论系统的核心的保护带。它是由
许多辅助性假设组成的,因而有时他又称 之为“辅助假说保护带”。
(3)“反面启示法”和“正面启示法
“反面启示法” 在本质上是一种禁令, 禁止科学家们把反驳的矛头指向硬核,而 要科学家们将矛头引向保护带,并以修改、 调整保护带的办法,保护硬核。
“正面启示法”是一种积极的鼓励性的 方法论规定。它鼓励并提倡科学家们通过 增加、精简、修改或完善辅助性假设等办 法,以发展整个科学研究纲领。
评论:
“科学研究纲领”与“范式”比较
清除了库恩的心理主义的影响,把 “科学研究纲领”归结为对客观世界的认 识或猜测,而且具体地探讨了科学理论的 内在结构。
四、科学发展动态模式
1、科学研究纲领的进化与退化的互相 更替。
2、如何判定一个科学研究纲领的进化 与退化呢?
一个科学研究纲领,如果经过调整辅
助性假设后,它的经验内容增加了,或者 说它能对经验事实作出更多的预言和解释, 那么它就是一个进化(进步)的研究纲领; 否则就是一个退步(退化)的研究纲领。
3、关于反常。

课件5: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件5: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三)、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主要内容:
(1)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 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2)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然性。 (3)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无产阶级领导人 民群众为实现之而奋斗。
(二)、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俄国十月革命
1、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 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 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3、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 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 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的新纪元。
①是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
②是无产阶级先锋队
③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
A
④是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的政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下列东欧剧变是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
本性的改变,是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
在1989年开始剧变,最先在波兰人民共和国出现,后来不断蔓延,
3、空想的原因:
(1)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 美好蓝图。 (2)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 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 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 讲义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 讲义

第5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一、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1.农业的发展(1)耕作方式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

②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耕作技术①西汉时,赵过推广代田法。

②西汉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3)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4)水利灌溉:汉朝出现漕渠、白渠、龙首渠等。

2.手工业的进步(1)概况: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2)成就①冶金业西汉时期,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②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纺织业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丝织技术相当成熟,能织出二十多个花色品种。

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欧亚。

图示总结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关系3.古代商业(1)商业发展①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总体水平不高。

②由于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

(2)城市发展:西汉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

(3)政府政策: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二、秦汉时期的思想1.秦朝“焚书坑儒”2.董仲舒的新儒学(1)背景①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中央集权的加强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西汉的稳定。

③思想: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容①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③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

(3)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易错提醒“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的本质目的相同“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在本质上都是思想专制,只不过采取的手段不同。

秦始皇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思想专制,而汉武帝通过和平手段实现。

世界科学技术史(2)

世界科学技术史(2)

黑死病
火药和大炮
公元9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火药 1150年前,制造烟火、爆竹、火箭 1288年,中国制造了火枪 13世纪,蒙古人、伊斯兰世界和欧洲有过关于火药技术的 交流 1310-1320,大炮被欧洲人发明,很快有传回中东和亚 洲,1356年到中国。 到1500年,旧大陆的文明中心,制造枪炮成为普遍技术。 1550年代,毛瑟和威廉· 路易发明了滑膛枪,并制定了放 排枪战术
玛丽号炮舰
古登堡印刷术
1430年代,古登堡发明印刷术,欧洲媒体革命。 在科学方面,正是由于印刷术的发展和人文学者 的工作,才又掀起一场恢复古典文献的热潮。
文艺复兴
14-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
多那太罗(1386-1466) 阿尔贝第(1404-1472) 达· 芬奇(1452-1519) 丢勒(1471-1528) 拉斐尔(1483-1520) 米开朗基罗(1475-1564)
开普勒行星体系示意图
伽利略(1564-1642)
伽利略于1564年2月15日出生于意大利的比萨城。伽利略从小受到了良好的 家庭教育。 他进入比萨大学学医,同时潜心钻研物理学和数学。发表了许多有影响的论 文,从而受到了当时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被誉为“当代的阿基米德”。 伽利略在25岁时被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两年后,伽利略因为著名的比萨斜 塔实验,触怒了教会,失去这份工作。伽利略离开比萨大学后,于1592年去 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学任教,一直到1610年。这一段时期是伽利略从事科学研 究的黄金时期。在这里,他在力学、天文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累累硕果。 1610年,伽利略把他的著作以通俗读物的形式发表出来,取名为《星空信 使》。伽利略被聘为“宫廷哲学家”和“宫廷首席数学家”,从此他又回到 了故乡佛罗伦萨。 伽利略在佛罗伦萨进行科学研究,他的天文学著作明显的体现出了哥白尼日 心说的观点。因此,伽利略开始受到教会的注意。1616年开始,伽利略开始 受到罗马宗教裁判所长达二十多年的残酷迫害。 1642年1月8日,凌晨4时,伟大的伽利略离开了人世,享年78岁。在他离开 人世的前夕,他还重复着这样一句话:“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气。”

自然辩证法 第五讲 科学技术观

自然辩证法  第五讲 科学技术观
变来的。所以,“科学”至今保留着“知识”的含义。 同时,“科学”一词还有另外一个同族的拉丁语源, 即“scindere”,原意是“分裂” 和“分割”。这个 语源使得“科学”保留了“分门别类”的意思。
几种科学的定义: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科学不仅是知识体系,它还是一种认知活动,一种解 题活动 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和方法。 科学是一种文化,即科学文化
(3)体制化的肇始(文艺复兴)
“要充分了解现代 科学怎样开始,就必须 考虑在文艺复兴时代中 开始的实践和知识两方 面的转变。” ——J.贝尔纳
(4)体制化的初步确立
1662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 它是是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科学 家组织,其意义表明:科学活动在 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从 事科学活动的不再是一些孤立的个 人,而是属于一个有共同目的和宗 旨并恪守一定规范的科学共同体, 从而在组织上把进行科学活动的人 联系在了一起。
(5)体制化的完成(现代)
“约从19世纪中期开始, 某些德国大学的实验室变成 了研究中心,有时实际上是 国际科学共同体的各个领域 的活动中心。” ——本.戴维
(6)体制化的发展(现代)
大学教学和科研体制的改革,主要是大学中系 级组织的建立和研究生院的设臵。 工业实验的建立。 国家直属科研机构的兴起。
“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
——马克思
科学的本质属性(p.94)
客观真理性 可检验性 系统性 主体际性
科学划界的标准(p.95)
逻辑经验主义 批判理性主义 历史主义学派 多元划界标准
科学、非学与伪科学
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标准:
分析命题是指‘‘关于观念间关系”的命题,单单依靠形式逻 辑或"单纯的思维运算”就能判断其正确与否;综合命题是指关于 “事实”的命题,其真假由经验来检验。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5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俄国十月革命作业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5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俄国十月革命作业含解析

第5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俄国十月革命A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2018江苏南通模拟)《共产党宣言》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引起了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工具的大规模的发展。

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范围的扩大……资产阶级也越发发展了。

由此可见,现代的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

这段论述反映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社会历史的首要出发点是( )A.阶级斗争的开展B.旧生产关系的变革C.整体世界的演进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答案 D “世界市场”属于经济范畴,排除A项;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材料没有提及旧的社会关系,排除B项;世界市场引起的大规模的发展不代表整体世界的演进,排除C项;“世界市场引起了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工具的大规模的发展。

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范围的扩大……资产阶级也越发发展了”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社会历史的首要出发点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项正确。

2.(2018江苏苏锡常镇模拟)《共产党宣言》指出:“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这里迅速发展的革命因素是指( )A.农民阶级力量壮大B.资产阶级力量壮大C.无产阶级力量壮大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答案 B 材料说明殖民贸易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导致封建势力逐渐走向崩溃,B正确。

此时主要是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农民和无产阶级不是主要力量,A和C错误;D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错误。

3.(2018江苏如东、丰县学情检测)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1895年,恩格斯却指出:“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到此后我称之为“范型”的东西在科 学研究中所起的作用。
2 范型的定义 (1)我所谓的范型通常是指那些公认的科学成就, 它们在一段时间里为实践共同体提供典型的问题 和解答。 (2)“范型”一词在本书中有两种意义不同的使 用方式。一方面,它代表着一个特定共同体的成 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构成的整体。另 一方面,它指那个整体的一种元素,即具体的谜 题解答;把他们当作模型和范例,可以取代明确 的规则以作为常态科学中其他谜题解答的基础。
科学哲学 第五讲
科学历史主义(2)
库恩的科学观
范型 范型的作用 常态科学 对库恩科学观的思考
一 库恩的科学观
1科学性质上的范型观

有无范型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 科学理论是包括定律、理论、规则、方法等在内的 有结构的整体。 科学发展经历常态科学和科学革命两个阶段的反复 过程。
2 科学理论上的结构观

3 科学发展上的双相观


范型
1 产生的背景 本论文孕育的最后阶段,开始于我应邀在行为 科学高级研究中心度过的1958-1959年。甚至更为 重要的是,那一年我是在主要由社会科学家所组成 的共同体中度过的,这使我面对着这些社会科学家 共同体与我所受训练的自然科学家共同体之间差别 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我所未曾预料过的。尤其令 我震惊的是,社会科学家关于正当的科学问题与方 法的本质,在看法上具有明显的差异。
四 常态科学
1 定义 是指正常条件下的科学,就是在范型支配下 的科学研究。
2 内容

事实方面 (1)提高事实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2)确定可以与范型理论的预测直接比较的事实。 (3)用观察和试验搜集事实,说明范型理论,解 决它的某些含糊不清之处,解决以前引起人们注 意的问题。 理论方面 完善范型与自然界现象的一致性
3 常态科学的本质——解难题 常态科学是在范型下的解难题活动。 (1)范型中的科学定律、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帮 助科学工作者提出难题,并限制可接受的解法。 (2)范型中包括一些应采用什么样的仪器设备和 如何合理使用仪器的规定。 (3)范型中的“形而上学”信念对于科学工作者 培养发现力具有辅助作用。 (4)范型还含有有关科学家任务的信念。

对库恩科学观的思考
1 如何理解“如果难题的求解遭到失败,那么 不是范型不合适,而是科学家的失败”, “受责备的不是工具,而是人”? 2你认同库恩对科学标准的界定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的历史知识和学识使我怀疑,自然科学家 是否比他们的社会科学同事们 对这些问题的解 答更坚实或更持久。然而,不知怎的,天文学、 物理学、化学或生物学的实践者对其中的基本问 题通常并没有展开争论,而今日在比方说心理学 家或社会学家中间对这些基本问题的争论则似乎 习以为常。力图找出这种差异的来源,使我
2 范型的纲领功能 范型不仅留下了有待解决的问题,而且提供了解 决问题的途径。正是由于范型的作用,前科学才 发展为常态 科学。 (1)范型不仅对科学工作者的心理或知觉有定向 作用,而且对科学共同体的工作也有定向作用。 (2)范型不仅留下了问题,也隐含着选择问题的 标准。 (3)范型使科学工作成为有目的的活动。
3范型包含的内容(表现形式) 概括:符号概括,文字概括; 模型:提供类比,提供一种本体论;是形而上学 的对象; 范例:具体的题解,如习题;
三 范型的作用
1 范型的认识功能 简而言之,通过范例的学习,一个人才能 掌握范型,他掌握了范型,就能对一定刺 激产生出共有范型的共同体的反应、感觉、 知觉、认识来。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他 掌握了范型就能识别他应该解决的科学问 题,也就能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