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手法辨析——对比与反衬

合集下载

几种表现手法的区别

几种表现手法的区别

对比和反衬这两种手法虽然都同时出现正反两个方面,但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

反衬只突出一个方面(正),另一个方面(反)只是作为陪衬。

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诗中尽管同时出现“噪”“鸣”和“静”“幽”,但作者主要表现的是“林静”和“山幽”,写“蝉噪”和“鸟鸣”的目的只是为了陪衬,因为蝉和鸟的声音听得越清楚,山林就越幽静。

对比则不同,正反两个方面都是作者所要表达的。

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全诗句句对比,作者既要表达陶者的劳而不获,又要表达剥削者的不劳而获;既有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又有对剥削者的憎恶。

两相对照,鲜明而强烈。

烘托和渲染两种手法经常混用,其实二者并不是一回事。

烘托是一种侧面描写,即为了突出主要方面,作者从次要方面下笔,加以修饰和陪衬。

烘托又称烘云托月,为了突出月亮的美,而从云写起;或为了表现红花的美,反复地刻画绿叶。

所以烘托的“托”略带“衬托”的意思。

如《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作者对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种种描写,就是从侧面来烘托罗敷的美。

渲染则是为了营造某种气氛或创设一种意境,而对景物或声音进行描写。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作者开头写寒蝉凄惨悲切的叫声,目的是为下文的离别渲染一种凄凉、伤感的气氛。

伏笔和铺垫这两种手法也经常混为一谈。

伏笔是为下文行文所作的准备,有时和照应结合起来使用。

有些诗歌开头的写景或叙事就是为下文抒情或议论埋下的伏笔。

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开头写停泊的地方靠近酒家,就是为下文听商女唱《后庭花》埋下的伏笔。

铺垫则是为了突出主要描述对象,先作层层铺写,如同英语语法中的原级(good)比较级(better)和最高级(best)一样。

作者先描述其他事物作为原级,然后与主要描述对象进行比较,来突出主要描述对象的“更”或“最”字。

表现手法辨析对比与反衬

表现手法辨析对比与反衬
红花还需绿叶衬 众星捧月
对比
事物之间地 位平等
内容:都 是把相反事 物进行比较
作用:有 主次之分
完成测练
(一) 怯懦 ③她知道自己心里,其实并不希望父亲能来看她。她羡慕常能收到父母包裹或 是电话的舍友,看她们故意大惊小叫地在她面前,将漂亮的衣服、好吃的特产,孔雀 开屏一样地展示给她;或者听她们在电话里,温柔地朝父母撒娇,声音如一朵花儿,看 似羞涩无比,却是拿最耀眼的色彩,刺伤了她的眼睛。她们与父母家人远隔千里.却如 同近在咫尺;而她与父亲,明明都同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常有舍友在挂掉电话后, 装作漫不经心地问她,你的父母何时会来看你?她总是模棱两可地回答说,他们忙呢。 问题:本段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手法辨析对比与 反衬
思考:视频中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女主人公特征?
对比就是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
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
一体两面的对比
两体之间的对比
思考:视频中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女主人公特征?
反衬就是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
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衬的方法。
(二)难忘那一抹身影 有四五位同学在卫生区里打扫卫生。忽然听到“啪”的一声,扭头一看,原来是 近处车棚里有一辆自行车被吹倒在地上。刘伟说:“哎呀,好精彩呀,风力这么大, 自行车都能给吹倒了,果然是‘英雄风’。”赵栋说:“有人敢去扶吗?谁扶谁倒霉 ,不信你试试——扶车的总会被人家怀疑是弄倒车的。”孙鹏说:“对,这年头,好 事难做,好心不得好报的。”王亚刚说:“得了,咱是来打扫卫生的,别费口舌说些 无关的话了,打扫完了卫生区,还要进教室背课文呐。”一直没有说话的孙维却走到 倒地的自行车边,轻轻扶起,又小心地安放好。大家面面相觑,有些惭愧——面对倒 地的自行车,有人幸灾乐祸,有人抱天怨地,有人世故刁滑,有人事不关己,唯有孙 维的做法与大家不同…… 问题: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那一抹身影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衬和对比举例说明

反衬和对比举例说明

反衬和对比举例说明反衬和对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不同之处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下面是以反衬和对比为题材的一些例子。

1. 职场中的乐观和悲观心态乐观心态的人总是积极向上,充满信心和希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够积极应对和解决。

而悲观心态的人则总是消极压抑,对未来充满担忧和焦虑,遇到问题就很容易放弃或逃避。

乐观和悲观心态的人在职场中的表现迥然不同,前者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功,而后者则常常陷入困境和失败。

2. 城市和乡村的生活方式城市和乡村的生活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对比。

在城市,人们繁忙而快节奏的生活,追求物质的享受和社交的多样性。

而在乡村,人们过着宁静简朴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城市生活注重个人的成就和竞争,而乡村生活则更加注重家庭和社区的和谐与互助。

3. 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差异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和团队合作。

而传统教育则更加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的成绩,强调学生的听课和背诵能力。

现代教育鼓励学生的探索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传统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和传承。

4. 健康饮食和不健康饮食的影响健康饮食包括多样化的蔬菜水果、粗粮和蛋白质的摄入,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和能量。

而不健康饮食则包括高盐、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容易导致肥胖、心脏病和糖尿病等健康问题。

健康饮食能够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免疫力,而不健康饮食则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和健康问题。

5. 乐观和悲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乐观的人总是积极向上,对事物充满希望和信心,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挫折。

而悲观的人则倾向于消极抱怨,对未来充满担忧和焦虑,容易陷入情绪低落和抑郁。

乐观的心态能够提高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而悲观的心态则容易导致心理问题和健康风险。

6. 个人发展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个人发展注重个体的能力和成就,追求个人的目标和利益。

而团队合作则注重集体的力量和协作的效果,追求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高中语文知识点辨析对比与衬托

高中语文知识点辨析对比与衬托
④通过描写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表达了 作者 对人才能为国所用的喜悦之情。
分析下面几句诗句,哪些使用了对比手法,哪些 使用了衬托?为什么?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对比。凸显了鹤搏击长空、潇酒自得、奋勇向上 的形象,作者逢秋不言“悲寂寥”,豪言“秋日 胜春朝”,表现了自己的乐观豁达,对比明显。
正衬 用次要内容从正 面衬托主要内容
衬 如用高衬更高,用好衬更好,以乐景衬托
乐情,以哀景衬托哀情等


反衬
用次要内容从反 面衬托主要内容
类 如以动衬静,以乐衬哀,以好衬坏,以
美衬丑,以虚实等
例题: (2017全国卷1)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殿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辨析表现手法 ——对比、衬托
定义
• 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 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形成强烈反 差,共同突出主题或思想的一种表达技巧。
• 衬托: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用另 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 事物作背景来陪衬的一种表达技巧。
区分对比和衬托的方法
对比:并列关系,造成反差(无主次之分) 衬托:主次关系,突出主体(有主次之分)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 广受后世称道, 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①首先明确该句写了什么内容。 ②然后看所使用的表达技巧,分析表达效果。 ③最后赏析情感。
①本诗描绘了考生在考场上的答题情况。
②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食 桑叶的声音,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考生写字答题的场景。
③以动衬静,以春蚕食桑叶的声音反衬考场里的安静, 更能描写出考场上考生们认真答题的庄严寂静。

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的联系和区别

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的联系和区别

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的联系和区别所谓映衬,就是映照、衬托。

映照,就是⽤光线照射⽽显出物体的形象;衬托,就是为使事物的特征突出,⽤另⼀些事物来陪衬或对照。

⽂学作品中的映衬主要指后者,诗歌⾃然也如此。

由“陪衬或对照”来看,映衬有两种,⼀种是正衬,⼀种是反衬。

李⽩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半壁见海⽇,空中闻天鸡”就是正衬。

试想登上天姥⼭的半⼭腰,就能望见东海⽇出,听到天鸡的啼鸣,那么天姥⼭⼭峰必然⾼⼊云天,连接仙境,出“仙之⼈兮列如⿇”的盛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如“天台⼀万⼋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极写天台⼭之⾼,但⾯对天姥⼭却像是要向东南倾倒下去,⾜见“天姥连天向天横”。

反衬的著名例⼦是王籍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更幽”。

正因为听上去觉得蝉叫声特别喧噪、鸟鸣声特别清亮,所以⼭林幽静⾄极,以闹衬静,静境深⼴。

⼜如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臭,路有冻死⾻”,⽤“酒⾁臭”反衬“冻死⾻”,更显⼈民的痛苦、悲惨。

映衬(⽆论是正衬还是反衬)的⽬的,或是为了突出所描述事物的特点,或是为了强调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映衬(衬托、烘托)有⾊彩相衬:如“万绿丛中⼀点红”,“红”得特别鲜明浓烈;“⿊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鳞开”,“亮”得格外夺⽬惊⼼。

有景物衬情:衬法有两种,衰景衬悲愁、美景衬欢乐是正衬,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枫叶荻花秋瑟瑟”,如“两个黄鹂鸣翠柳,⼀⾏⽩鹭上青天”;乐景衬哀情(或相反)是反衬,如杜甫诗“江碧鸟逾⽩,⼭青花欲燃。

今春看⼜过,何⽇是归年?”有⼈物相衬:如“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极⾔罗敷之美;“未免被⼈褒⼥笑,只教天⼦暂蒙尘”(李商隐《华清宫》),讽刺杨贵妃美⾊误国。

有动静相衬:如“明⽉松间照,清泉⽯上流”;“空⼭不见⼈,但闻⼈语响”;“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四千年来车马寂,古槐深巷暮蝉愁”(张籍《法雄寺东楼》)。

此外还有⼤⼩、多少、冷暖、远近、⾼低、明暗等等⽅⾯的映衬,在阅读赏析时也应注意。

诗歌鉴赏中对比与反衬手法辨别

诗歌鉴赏中对比与反衬手法辨别

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残,黄莺儿的叫声几乎听不到了, 迎春花早已开过,只有片片杏花飞落芳尘。
春去匆匆,山窗下的修竹实在幽雅,惹人怜爱;它 依旧苍劲葱茏,等待着我的归来。
忆秦娥 刘辰翁
中斋上元①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问:你认为诗中“辛夷花尽杏花飞”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正确答案:用晚春时节的残花来反衬(衬托),突出幽竹清阴不改 的形象。要点是“反衬”(或“衬托”)。但有人答成了正反对比。 误区在哪里呢?关键是未能搞清对比与反衬的区别。
可是,同样是古诗手法鉴赏题,有时又会出现答“对比”与答“反 衬”都算正确的情况。且看下面一题:
对比与反衬,其相同点,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含义,它们之间是相互对应的。
但对比的两个方面一般是同“质”的相近或相对的事物,两者形成强烈反差,双方特点比得更加显 著,正反道理说得更加深刻,矛盾问题揭得更加尖锐。
反衬,把相反的艺术形象合写在一起,以次要的形象、陪衬的形象来衬托主要的形象的,其两个方 面则不一定是同“质”的事物,如“乐景衬哀情”,“景”与“情”并非同质。上面的“天可老, 海能翻,消除此恨难”,所以不能答成“对比”,是因为“天”“海”与“恨”不同质,是用“天 可老,海能翻”这样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恨”的。
对比与反衬的不同,更在于各有各的用法和作用。
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其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 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
反衬在于两个方面有主次之分,一般正面为主,反面次之(衬托部分),具体可分 为小衬大,动衬静,乐衬哀,喜衬悲,丑衬美,错误衬正确等,其中,前者为次, 后者为主,以前者突出后者。

对比与反衬区别

对比与反衬区别

正衬 情景和谐交融 乐景衬乐情
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哀…景…衬哀情


以动衬静
类 反衬 情景、动静相反 以声衬寂
乐景衬哀情
……
注意
• 通过上面的三个例子,我们可知:
• 在对比中,从两者的地位来讲,一 般说来,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通 过对比,相得益彰,两者都更加鲜 明突出 。
确定了事物的主次,对比与反衬自然也就区 别开来了。而对比虽是事物或情形的正反两 个方面,但他们之间是平行并列的,是“平 等”的,再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 死骨”,从正反两个方面的强烈对比中,使 人们深切地感受到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正 反两个方面互相比较,不分主次,故而看成
幽静。
什么是对比
• 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对 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形成强烈反差,使形 象美丑显得更加鲜明,双方特点比得更加显著, 正反道理说得更加深刻,矛盾问题揭得更加尖锐, 从而突出主题或思想的一种表现手法(或者修辞 格)。
• 例如 • 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对比与反衬,其相同点,都有正反两个 方面的含义,它们之间是相互对应的。 但反衬在于两个方面有主次之分,一般 正面为主,反面次之(衬托部分),具 体可分为小衬大,动衬静,乐衬哀,喜 衬悲,丑衬美,错误衬正确等,其中, 前者为次,后者为主,以前者突出后者。
“反衬”与“对比”不同,
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 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 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 被衬托的一方。我们可以来看下面的例 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运用 的是“对比”,而“蝉噪林逾静,鸟鸣 山更幽”则用了“反衬”来突出环境的

浅谈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对比与反衬的区别

浅谈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对比与反衬的区别

对 比 与 衬 托 是 初 中 语 文 课 本 中经 常
使 用的两种表现手法 , 人们往往 将对比衬 回事 。 其实 , 对 比和衬托还是有区别的,
是次, “ 智叟” 是 用来反衬 “ 愚公” 的。 我 们都知道 《 爱莲 说》 在 写作 手法 上 叟 ” 《 愚公移 山》 中的 “ 京城 氏之子 ” 刚满七八
的“ 同舍 生” 是用来反衬 “ 余” 的。因此 , 语 文教参 上认为 的“ 同舍生 ” 与作 者形成 对 比, “ 曹刿” 的“ 远谋” 与“ 鲁庄公 ” 的“ 鄙” 形
作 用是 不 准 确 的 , 也是不科学的。
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 综合 以上 结 论 , 还 是 要 看 双方 有 无 主 次 之分 。 那 么
要 我们面 对问题和 困难 , 冷静思考 , 勇于 实践 , 善于总 结 , 就 能不 断提 高课堂 教学 效 率。 关键词 : 语文 低 年级 高效课堂 当前 , “ 高效课 堂” 的学 习实施正在如 火如荼地进 行 , 但我的课堂教学离高效课
堂还相 差甚远 , 究其原 因为何 , 为 能早 日
实现高效课 堂现做 以下反思 :

的方式 方法的学 习 , 精 心备课 , 精 心设计
每一节课 , 向 四十 分 钟 要 质 量 。
问。这就 为后 面的 品读 课文挤 出了时

充分认识儿童心理 , 搞好组织教学
教学过 程 , 有计划 、 有步骤 、 有 目的地上好 间 , 做好 了铺垫。 后来在评课 时 , 其他班级
o YU
浅谈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对比与反衬的区另 J l
一辽宁省大连市第六十二中学 季宝良
关键词 : 初中语文 对比与反衬 区别 主, 是 以好 的来让坏 的显得更坏 , 或 以坏

表达技巧——对比反衬

表达技巧——对比反衬

巩固练习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注】孟云卿曾流寓荆州一带,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在一个 寒食节前夕,他写下了这首绝句。寒食节是用来纪念春秋时贤 者介子推的。在这一天,人们不生火做饭,而是吃冷食。 请分析本诗的艺术手法。
【注】①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 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 害的惨状。
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5分)
2013浙江卷
【参考答案】 ①从结构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
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 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转, 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 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铺垫,前后 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参考答案】 作者运用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孟子》 “齐人有一妻一妾”章中的齐人“乞祭余”还不算,还要向 妻妾炫耀;与此相反,像介之推这样的人物,甘愿烧死在绵 山中也不出山,其气节风骨之高重又如何!在对比中,作者 讽刺了向权贵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受迫害也决不改变操 守的有气节之士。
巩固练习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反衬
自主学习展示
2、(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①狱,中有冻死囚!
对比:双方出现,类属相同。 衬托:主体可以不出现,双方类属可以不同。 (如以景衬情)

浅谈诗歌表现手法之对比与反衬的区别

浅谈诗歌表现手法之对比与反衬的区别

能 。然而 ,诗 歌作为一种 唯美 的艺术 形式 ,无 论是诗歌 的
形象 、语言 ,还 是诗歌 的艺术技 巧,都是十分 讲究的 。尤
其 是 诗歌 的艺 术 技巧 ,经 过 历代 大师 的尝试 、积 累和丰
富 ,形成 了各种 各样 的表现 手法 ,在 众多 的表 现手法 中, 反衬 和对 比尤其受到诗人 的青睐 ,也 留下众 多的名篇 。但 许 多学生对这 两种表现 手法容易混淆 ,辨别 不清 。笔者试 着对 新教材 诗词单元 的相 关篇 目作 了一些简要 的分析 ,让 学 生更好地 了解和掌握 这两种表现 手法在诗 歌中 的具体运 用 ,以提高其诗歌鉴赏能力。 首先 ,要 明晰 概念 。在诗 歌 教学 中,这 是 两种 经 常
冲 击 ,让 人 生 出无 限 感慨 和 惆 怅 。
5 收放相衬 。如王维 的 《 元二使安西 》中 “ . 送 劝君更 尽一 杯酒 ,西 出阳关无故人 ”即此意;后三句说 ,哪里还 要饮 什么送别 的酒 啊,酒没饮 ,心早 已如痴如醉 了,眼泪 流尽继之 以血 ,心却如死灰 , 由前面的暂 时宽慰 又转到痛
这两种表现手法在具体诗歌中的运用 。以此可 以更准确地解
读诗人的情感价值取 向, 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提
新 教材 中 ( 选修与必修 )古代诗 词篇 目大 幅度增加 ,
高考 古代诗词试 题也要求 学生真 正进 入到鉴赏 的状态 。因
此 ,我们有 必要给学生提供 赏析诗歌 的基本方 法和基本技
官 非 老 病 休 ” 。 上 句 的 “ ” , 只 是 作 为 烘 托 , 下 句 的 名
“ ”,才 是正意所在 :休 官原 因不是 老病 ,而是不 受皇 官
帝 重 视 , 又遭 同列 排 挤 。 胸 中 块 垒 ,不 吐 不 快 ,却 又 不 能 直 吐 ,只 好 采 用 这种 含 蓄 的表 达 方 式 。 最 后 ,要 认 清 区 别 。 以 上 可 以看 出 ,对 比与 反 衬 的 区

古典诗表现手法对比与反衬

古典诗表现手法对比与反衬
古典诗歌表现手法 对比与反衬
定义
• 对比:把相互对立的两个事 对比: 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 方面并举出来进行比较。 方面并举出来进行比较。 • 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 衬托: 立的条件, 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 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主次之分,双方分量相等,不 对比:无主次之分,双方分量相等, 分主次,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 分主次,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 • 反衬:居于次要地位,用来陪衬主体, 反衬:居于次要地位,用来陪衬主体, 突出主体,两者主次分明。 突出主体,两者主次分明。
对比与反衬的区别: 对比与反衬的区别:
对比: 对比: •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反衬: 反衬: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注意:
• 在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一首诗所用的表现 在鉴赏诗歌时要注意, 手法往往不是单一的, 手法往往不是单一的,而不同的表现手法 之间也有相通之处,因此在作具体分析时, 之间也有相通之处,因此在作具体分析时, 应该多方面地去想一想, 应该多方面地去想一想,不要漏说最主要 的表现手法,同时分析要尽量具体些, 的表现手法,同时分析要尽量具体些,说 出道理来。 出道理来。
练习: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虞美人·听雨 虞美人 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词牌名。 断雁:失群孤雁。 ①虞美人:词牌名。 ②断雁:失群孤雁。 ③ 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蒋捷,字胜欲,阳羡(今江苏宜兴) 生当宋、 蒋捷,字胜欲,阳羡(今江苏宜兴)人。生当宋、元 易代之际,约为宋度宗咸淳十年进士。 易代之际,约为宋度宗咸淳十年进士。 1。试从一个角度,对这首词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试从一个角度,对这首词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的联系和区别

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的联系和区别

•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愈白,山 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以“江碧”衬“鸟白”,以“山青”衬 “花红”,颜色与景物相映成趣。
• 这里衣服衬托人物怎样的特点?
2020/5/29
王籍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正因为听上去觉得蝉叫声特别喧噪、鸟 鸣声特别清亮,所以山林幽静至极,以闹 衬静,静境深广。
概念
从反面来衬托主要事物,使对 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
立两极的事物互为映衬。的事来自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
种方法。
画面是 否独立
两幅画面缠合在一起,不能独 立开来分析,一者是主景,另 一者是背景,两者相互映衬
两幅画面可以独立看待
情形有 无主次
描是用述主次这要要两的的种,来情另辅形一助时方主,面要有是的一次方要面的,两作主中种者次感不在之受同描分,的述,形事时让成物主读自或观者己情上自的形没行理,有从解
• 我们总说“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活动”,而不说 “烘托气氛,渲染人物心理活动”。这也足见“渲染” 着眼于制造气氛之本身;而“烘托”则是充分利用场 面气氛来“烘托”另一层面。
渲染
烘托
渲染则是用水墨或颜色
烘染物象,是指通过对
概念
环境、场景或人物的行 为、心理等细节描写以
突出形象,(正面)加
强艺术表达效果。
• 三、渲染和烘托
•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 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 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 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 观罗敷。
答题格式:通过对***,***的描写,渲染 *****,烘托****,****的感情
• 如乐府诗《江南可采莲》:

表现手法辨析-对比与反衬

表现手法辨析-对比与反衬
反衬强调和谐
反衬手法则通过将两个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两者 之间的和谐统一,强调两者之间的共同点。
对比与反衬的相似性
都是表现手法
对比和反衬都是文学和艺术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用于增强作品的表达效果和感染 力。
增强作品表现力
无论是对比还是反衬,都能通过突出事物之间的不同或相似之处,增强作品的表 现力和视觉冲击力,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综合运用对比与反衬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细腻,给读者
03
留下深刻印象。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4 对比与反衬的实际应用
对比手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对比手法通过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 强调两者之间的对立关系,以增强表 达效果。
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 加生动、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在文学作品中,对比手法常用于刻画 人物形象、描绘场景、表达主题等方 面。
反衬手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反衬手法通过强调事物之间的 相似之处,突出两者之间的共 同点,以增强表达效果。
在文学作品中,反衬手法常用 于描绘场景、刻画人物形象、 表达主题等方面。
通过反衬手法的运用,可以使 作品更加细腻、生动,给读者 留下深刻印象。
对比与反衬的综合应用
01
பைடு நூலகம்
在文学作品中,对比与反衬手法可以综合运用,以增强表达效 果。
02
通过对比与反衬的综合运用,可以更加鲜明地刻画人物形象、
描绘场景、表达主题等方面。
对比手法的分类
明暗对比
善恶对比
通过对比明亮和阴暗的色调或场景, 以突出其差异和特点,从而增强作品 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通过对比善良和邪恶的性格、行为或 价值观,以突出其差异和特点,从而 增强作品的道德判断和主题表达。

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的联系和区别教材

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的联系和区别教材

渲染 渲染则是用水墨或颜色 烘染物象,是指通过对 环境、场景或人物的行 概念 为、心理等细节描写以 突出形象,(正面)加 强艺术表达效果。
烘托 烘托是指用水墨或淡彩在 物象“外廓”层层着墨, 使物象明显、突出的一种 方法。着意从侧面描写, 制造气氛,以求突出所写 之物象。
着眼于制造气氛之本身, 充分利用场面气氛来“烘 通过对环境,人物的行 托”另一层面侧面着意刻 特点 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 画,以使所要表现的人、 描写、形容、修饰,来 物、事鲜明突出,收到 突出形象,表现中心。 “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
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答题格式:用***的***衬托****的*****(感情)----衬托 通过描写***,***,****等景物,渲染*****的气氛, 烘托******的(感情)
• 烘托: •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 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 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这种技法用在古诗词中, 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图中使用粉红朦胧 的灯光,渲染了什 么气氛?
• 反衬主要有以下几种: • 一、以动衬静。 • 如《老山界》中写静夜:“除此之外,就是寂 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 这里作者用蚕吃桑叶,马驰平原等四个比喻写出声响, 以此来衬托山中夜的寂静,使人更觉其静。 • 二、以丑衬美。 • 如《苏武》一文,为了突出苏武的崇高品格, 作者特意用张胜、卫律、李陵这三个叛徒来反衬,鲜 明地突出了苏武威武不能屈、利禄不能诱、私情不能 移的民族气节。从而使苏武这一历史人物更加光彩照 人。
轮廓外部,使物像鲜明
是两种事物都得交待,二 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主要 者相互映衬一对一的映衬, 特点 事物不一定交待出来,必须采用 也可以是多对一的映衬。 多个次要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

几种表现手法的辨析

几种表现手法的辨析

伏笔、照应 A、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这是一处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
欲扬先抑 “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抑扬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想要达到对所描写对象的褒扬,先指出其缺点或不足,从而使所描写对象的长处显得尤为突出。也可以相反来做。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也叫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之分。欲扬先抑作是指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欲抑先扬则正好相反. 用”抑扬“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埋伏笔 在主要情节出现之前,暗示性的细节,一般较为隐秘。 作用:在文中起情节的铺垫作用,令情节发展更自然。
你能总结出埋伏笔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吗?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毫无起色。到中秋以后,医生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著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著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妇抱著儿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著摇头。那手只是指著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儒林外史》

浅谈诗歌表现手法之对比与反衬的区别

浅谈诗歌表现手法之对比与反衬的区别

浅谈诗歌表现手法之对比与反衬的区别作者:王庆红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1年第10期诗歌作为一门唯美的艺术形式,要讲求艺术技巧。

在众多的表现手法中,反衬和对比尤其受到诗人的青睐。

众多的名篇经典中,由反衬或对比形成的佳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在新歌赏析中,许多学生容易混淆这两种表现手法。

笔者试着对新教材诗词单元的相关篇目作了一些简要的分析,以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两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首先,要明晰概念。

在诗歌教学中,这是两种经常被分析到的修辞格。

虽然如此,许多学生却并不能清晰分辨这两个概念,甚至有些学生以为这只是一种修辞格的两个不同名称而已。

为此,我们必须帮学生了解并分清这两个概念,从而提高辨别能力。

(一)对比又叫“对照”,是把两种对立的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加以对照比较,使好的更好,坏的更坏,以便说明一定的道理的修辞格。

如:(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2)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盈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白居易《轻肥》)杜甫用他的如椽大笔,将装点得像仙界一样的骊山宫与宫门之外的倒路尸体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咫尺之间,荣枯差别如此,令人震撼。

而白居易则是将内臣行乐图与江南“人食人”的惨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并列在一起进行对比,强烈表达了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命运的同情。

(二)反衬是衬托的一种,是用描绘相反的其他事物,从旁陪衬、烘托被描写事物的修辞格。

俗话说:“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

”反衬就是利用事物间的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好的衬托必须主次分明,通过对他事物的描叙,使所要描写的主体更鲜明突出。

如:(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诗歌表现手法之对比与反衬的区别

诗歌表现手法之对比与反衬的区别
• 在诗歌学习中,我们常常会接触 到诗歌的表现手法。“对比”和 “反衬”就是其中两个常用手法,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这两种手法 的区别。
什么是对比?
所谓对比,就是在作品中把 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 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 出来的一种方法。 对比的作用就是为了比出二 者的不同点,使好的显得更 好,坏的显得更坏。
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 表现手法,在作品中为了对 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 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 物从旁陪衬的方法。反衬表 现手法的运用,主次是分明 的。具体有动衬静、乐衬哀 喜衬悲、丑衬美等。
例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
总之,在古诗鉴赏中,分清是 反衬还是对比,首先整体把握 然后从基本意象入手,具体分 析这些意象是平行并列还是有 主有次,这是区分对比与反衬 的基本做法。
• 练习巩固
《别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 人们是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下为诗
人饯行的呢?你认为诗歌里有关饯行
此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 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 和忧伤。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 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 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 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
谢谢
落任东风。” 的作用是什么?
• 【解析】 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
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 木芙蓉。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 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 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
• 诗中后句,诗人将“无言” 和 “一生开落任春风”来比喻桃李 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 已无言,来衬托木芙蓉霜后 “着意红”的英勇气慨。将两种 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 的代表,寓意极为深刻。

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之对比反衬-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语言文字运用专题讲堂(全国通用)

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之对比反衬-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语言文字运用专题讲堂(全国通用)

2 衬托在古诗中的运用
白居易的 《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明暗相衬
明写主客,暗写琵琶女,明暗相间,互相映衬,天衣无缝,真乃妙 笔!
2 衬托在古诗中的运用
姜夔的 《扬州慢》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人间总有手法风 圆我十万八千梦
高考“表现手法” 突破之对比·衬托
1
MU
LU
表现手法一览表
1 表现手法一览表
1 表现手法一览表
1 表现手法一览表
2
MU
LU
表现手法详解篇
对比衬托
1 对比
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 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 写作手法叫对比。
该例通过对水生嫂编织芦席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 的氛围,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2 衬托在古诗中的运用
李白《梦 游天姥吟
留别》
冷暖相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 月照耀金银台。
这里,诗人先勾绘天门打开前的冷暗色调,然后再涂抹天门打开的 暖亮色调。以天门打开为界,前面越冷暗,后面就显得越暖亮,冷 暗与暖亮相互映衬,在色调的对比中,使诗在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 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后面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与其他诗人相比,韦庄似乎表现得更为洒脱,更加决绝。“等闲挥 袂客天涯”,诗人的胸襟、气度与抱负尽出,毫无悲切之感。韦庄的 行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是唐末乱世典型的漂泊者,他的这句诗,最能 表现唐代士子的气度。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孤灯所具有的悲剧意味, 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而“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之 情表露无遗。那是一种凄然的美,仿佛万籁俱寂之夜,只有一盏孤灯 亮着,诗人企图在黑夜中寻找寄托,然而醒来时却是斜月相迎,此情 此景让人愈加惆怅。

诗歌中的表现手法

诗歌中的表现手法

诗歌中的表现手法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的备考练习中,同学们常常出现对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使用时张冠李戴等问题。

为此,现将诗歌鉴赏中常用表现手法进行简洁盘点,以便大家更好地应对高考。

1.对比(对照)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该诗通过“春残”、“鸟稀”、“花尽”、“花飞”与“幽竹”的对比,突出幽竹的高尚精神。

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昔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变化之感。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彩的对照;霜天透明的明亮与渔火鲜艳的明亮是光质的对照。

通过对照写出作者的孤寂飘零之感。

2.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一二两句实写眼前之景,三四两句通过联想和想象虚写朊友夜泊潇湘的情状,表现了作者的惆怅和依恋之情。

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

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前两句写收拾停当,即将登程,这是实写;后两句写出征后将会遇到的景色,这是虚笔。

3.正意反说(反语)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写思乡之切,却正意反说,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担心听到坏消息,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切。

陆游《秋思》“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纵然是天大的事也一醉罢休,但真能“醉亦休”吗?诗人不过是正意反说,表面放达,实则抒发报国无门、难以释怀的愁苦。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运用反语,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文过饰非、讳疾忌医,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失望之情。

4.反衬(有时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共用)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用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愁苦。

贾至《春思二首(其一)》“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用春日美好之乐景反衬诗人内心之愁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出 事物的本质 特征。
完成测练
(一) 怯懦 ③她知道自己心里,其实并不希望父亲能来看她。她羡慕常能收到父母包裹或 是电话的舍友,看她们故意大惊小叫地在她面前,将漂亮的衣服、好吃的特产,孔雀 开屏一样地展示给她;或者听她们在电话里,温柔地朝父母撒娇,声音如一朵花儿,看 似羞涩无比,却是拿最耀眼的色彩,刺伤了她的眼睛。她们与父母家人远隔千里.却如 同近在咫尺;而她与父亲,明明都同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常有舍友在挂掉电话后, 装作漫不经心地问她,你的父母何时会来看你?她总是模棱两可地回答说,他们忙呢。 问题:本段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难忘那一抹身影 有四五位同学在卫生区里打扫卫生。忽然听到‚啪‛的一声,扭头一看,原来是 近处车棚里有一辆自行车被吹倒在地上。刘伟说:‚哎呀,好精彩呀,风力这么大, 自行车都能给吹倒了,果然是‘英雄风’。‛赵栋说:‚有人敢去扶吗?谁扶谁倒霉 ,不信你试试——扶车的总会被人家怀疑是弄倒车的。‛孙鹏说:‚对,这年头,好 事难做,好心不得好报的。‛王亚刚说:‚得了,咱是来打扫卫生的,别费口舌说些 无关的话了,打扫完了卫生区,还要进教室背课文呐。‛一直没有说话的孙维却走到 倒地的自行车边,轻轻扶起,又小心地安放好。大家面面相觑,有些惭愧——面对倒 地的自行车,有人幸灾乐祸,有人抱天怨地,有人世故刁滑,有人事不关己,唯有孙 维的做法与大家不同…… 问题: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那一抹身影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手法辨析
——对比与反衬
对比就是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
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
一体两面的对比
两体之间的对比
反衬就是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
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衬的方法。
红花还需绿叶衬 众星捧月
对比
事物之间地 位平等
内容:都 是把相反事 物进行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