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老子道德经各章逻辑图
道德经全81章原文及译文(思维导图)
道德经1~30【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3【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4【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shuò)穷,不如守中。
5【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6【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7【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8【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chuǎi)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
9【第十章】载(zài)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zhì)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xù)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大道81章逻辑结构幻灯片
老子大道81章逻辑结构幻灯片
科学表述格式:三段式法
• 用比喻解说认识规律和逻辑规则是古代智慧特有的形
式。柏拉图的洞谕和分割线原理与老子的大道形式不 同,属性相同,因为古人没有创造出表述认识模式的 概念。具体道谕揭示了科学表述的格式—三段式法。 它是按照认识深度把握客观事物的科学方法。
系统矛盾构成大道的形式
• 第二章论述了逻辑关系和它的表现形式。逻辑关系表
现在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关系环节。二者属性对立, 形式同一。具体关系是向对立面转化,本质属性是系 统矛盾,以关系网的形态出现。不言之教的内容指逻 辑关系,逻辑规则和表述真理的格式。
老子大道81章逻辑结构幻灯片
大道强调系统方法
质属性、逻辑属性、形式属性、系统属性。由此 构成整体是一,具体是四,两种形式的对立统一。 具体环节内部分为两个层次:知性是认识,理性 是逻辑。整体结构与42章同一。
老子大道81章逻辑结构幻灯片
大道是认识的极限
• 老子的大道是认识的极限,它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
内容是人类的智慧,是“无中生有”创造出来的逻辑 规则。其中包含各种形态,各种事物。同时也包含人 类的精神、信念。识道的途径是从形式到本质进行逻 辑推论。
玄览,它是把握逻辑规则的手段,与认识方法不同, 它是人类特有的创造力。知性是洞见,理性是玄览, 玄览的内涵是直接从经验理论中抽象出科学的方法和 逻辑规则。属性是玄德,即把握动态的科学方法。
老子大道81章逻辑结构幻灯片
第二节认识形式和内容
• 理性认识的对象是关系,有无之道是基础,方法
《老子》四章 ppt课件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爱自我夸张吹牛的人,反而没有
功劳,不会长久。 “自见”“自是”“自伐”“自矜”都是只以自我为中心,只关 注自我,所以就会局限于自己狭隘的小范围和狭隘的主观意识, 从而盲目自大自满,导致他们不能明白真相,常被假象蒙蔽,使 真相得不到彰明。
老子列举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它们错误的原因是 什么?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
行走不稳
自我夸耀
自我夸耀 wù
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
名作动,
长久
同“形”
建立功勋
之,故有道者不处。余食赘行:吃剩的食物,身上
人们常常 厌恶他们
的赘瘤。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为,做
课文研读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
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不丧失立身之基的 人能够长久 。
死而不朽的人就是 长寿。有道之人身 死而道长存,这就 是寿。
课文研读 第六十四章
事物安然未生变的
时候容易持守。
显露迹象
安:安稳,稳定;
同“判”,分离 散失
做
持:持守 。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
解决
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
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
里之行,始于足下。
形容 同“蔂”,土筐 极高
课文研读 第六十四章
动手去做的
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老子》四章ppt课件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 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
等记载老子出生于楚国或陈国。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 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与庄子并称“老 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 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 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思想核心
“道”是世界的本原;“道”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法则。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 适合于所有事物的 理论,一切事物都 遵循这样的规律
(道)。
太极 阴 阳
老子认为相互对立的 事物会互相转化,即 是阴阳转化。转化的
方法( 德 )来源于事 物的规律( 道 ) 。
道家类别
老庄之学 老庄派为老学、庄学的合称。以自然为本,天性为尊,法天心而无心弗志而为,以清静而使人退欲 消妄,以己之虚无澄他人之妄心而为。主张清虚自守,齐物而侍。以致“不为物累逍遥天下。”因 其成为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在汉初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以《老子》“无为”思想为主旨的
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 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 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
三十辐共一毂,当 其无,有车之用。 填
以为器,当其无,有器 之用。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有室之用。故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
用。
三十根辐条穿在车轮,中间必须留出空处, 才能装上车轴,使车轮有转动的作用。揉打 泥土做陶器,器皿中间必须留出空处,器皿 才能发挥盛放物品的作用。建造房屋,有了 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房屋才能有居住的作 用。所以,“有”(车子、器皿、房室)能 给人带来便利,是因为“无”所发挥的作用。
解说老子道德经各章逻辑图
吾不知其谁之子,
——吾不知道它是谁的儿子呀?
象帝之先。
——显象于帝祖之先。
2、逻辑形式和观点属性
┌道的属性: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动态、高深、认识极限 道┼为道形式: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识道方法
└道的形式: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极限本原、无形
五 章 P39
使民心不乱。
——使人民不致眼花心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
——因此圣人的治理百姓,
虚其心,
——掏空他们的心思,
实其腹,
——填满他们的肚皮,
弱其志,
——消弱他们的意志,
强其骨,
——增强他们的筋骨,
恒使民无知无欲,
——经常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使那些聪明的人不敢妄作主张。
为无为,
——依照无为的原则办事,
-3-
前后相随:
——前和后互相随从:
恒也。
——这是永恒不便的呀。
是以圣人
——因此圣人
处无为之事,
——用无为来处事,
行不言之教。
——用不言来行教;
万物作而弗始,
——任凭万物兴起而不倡导,
生而弗有,
——生养而不强要,
为而弗恃,
《道德经》讲座 ppt课件
《审美体验的重建:文论体系的观念奠基》,复旦大学 出版社2010年版。
《黑格尔〈小逻辑〉示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年版。
ppt课件
2
几个基本问题
与老子《道德经》的因缘 老子其人与自我定位 《道德经》哲学意义(本体概念的营构) 《道德经》价值意义(批判颠覆的立场) 《道德经》言说方式(反常规的思维) 《道德经》辩证法思想(“反者道之动”)
ppt课件
4
老子人格的自我定位
与屈原形成强烈对比:
屈原的“露才扬己”:“众人皆醉我独醒,举 世皆浊我独清。”
老子的“自我贬抑”:众人皆精明,我独愚蠢; 众人皆有为,我独无用。
力争上流与甘居下流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在竞争社会、功利化驰逐中,如何自我定位? 什么样的人生才值得活?
《庄子》的《逍遥游》与《齐物论》
大小之辨与物性平等
《列子》的《力命篇》与《杨朱篇》
万物自化与自私的合理性
与其高调“无私奉献”,不如在合理范围内 满足各自的“私”。成就众“私”,才能满足一 己之“私”。从“大公无私”到“大私即公”。 真正的“公”不过是协调、控制各自的“私”, 让“众私”皆有所就,各得其所,各安其居,各 乐其业。
ppt课件
8
《道德经》哲学意义
本体概念的营构 什么是本体?本体追求的思维机制 本体概念意味着一种终极尺度的确立 “道”的理论至高点地位 “道”的价值至高点地位 万变与不变的对立关系 存在与非存在的价值意味 真理观与人生观
ppt课件
9
《道德经》价值意义
文明批判的立场 智力进步总是可取的吗? 争上游总是成功的吗? 实践与生存的关系问题 有为者小慧,无为者大智 “无为”的反实践立场 “不争”的反竞争立场 人类的一切问题都源于有为的实践后果 竞争的积极意义与恶果 无为而治与自由资本主义(计划的手与市场的手)
《老子》四章 PPT课件21张
不崇尚贤能的人,使百姓不争夺;
不珍视难得的财货,使百姓不为强盗;
不炫耀引起贪欲的事物,使百姓思想不惑乱。
因此圣人治理天下,要使百姓的心灵空虚,使百姓的饮食得以满足。
使百姓的意志被削弱,使百姓的筋骨强健。
永远使百姓没有过多的知识,没有贪婪的欲望,
使那些聪明的人不敢有所作为。
用无为的方式处理事务,那么没有事务不做的。
会把事情弄糟。因此,圣人往往追求别人所不追求的,从不重视稀
有难得的货物。圣人总是学习别人所不学的,补救众人所常犯的过
错。圣人以此辅助天地万物的自然发展,而不敢妄加干涉。
这一章是谈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法。老子认为,大的事物总是始于小的东
西而发展起来的,“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的远大事
情,都是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为开端的,形象
初始时的那种热情,缺乏韧性,如果能够做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在最后关头要像一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出现失败的事情了。
(1)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日:“教之。(《论语·子路》)(2)是以圣
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
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老子依据他对人生的体验和对万物的洞察,指出“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
败之。”许多人不能持之以恒,总是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老子
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没有保持事情
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行,同
图解《老子》一书的思维规则
图解《老子》一书的思维规则前言《老子》一书的本质属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逻辑学。
所谓中国特色,就是针对汉字的特点,语言结构、表述规则制定出来的科学表述方法即真理的格式。
与西方的拼音字符不同,汉字属于象形文字,造字的方法是根据对象的形态进行抽象、变形,如,“人”字突出了两条腿的站立形态。
“口”字依据嘴的轮廓进行了变形。
“大”字体现出双臂伸直的“人”的形态。
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
如“天”字,它比“人”大,因此在“大”字顶上添加了一横,体现出“人”“大”“天”三者之间的关系。
依据轮廓、形象、相互联系、对比关系等诸多因素、造出了不同形态的汉字。
其本质特点是一字一义。
表述的规则是顺序结构,书写的形式分为两种:横排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格式;竖排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格式。
古代汉字笔划繁多,字形结构呈现多样性,有宋体、仿宋体、行书、草书、隶书、篆书、楷书、魏碑等诸多字体,从中衍生出汉字特有的书法艺术。
现代汉语对字形进行了规范化和标准化,对诸多的繁体字进行了简化,同时为适应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还实现了计算机排版和录入的规范化。
国家统一制定出汉字的标准字模,从而使现代汉语的印刷字体有了国家标准。
所谓现代汉语,指的是文字改革之后出现的简体字、白话文,它的书写格式只有单一的横排格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同时添加了标点符号,以表明语气。
显然,这是汉字得到了充分发展的一种形式,它与古代汉语截然不同。
如果我们采用图表形式解说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之间的区别,它是这样的:区别属性字的形式表述形式语句形式古代汉字无标准缺乏规范性可以自行造字繁体字文言文竖排格式,从上到下,从右至左无标点符号用点做断句符号现代汉字有国标添加国家标准不能自行造字简化字白话文横排格式,从左到右,从上至下有标点符号表明语气形态从这个图表中可以看出,现代汉语已经发展到有国家标准和统一规范的表述格式,并且与标点符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完整形态。
目前欠缺的是语句环节的规范化和表述的清晰化,它需要通过遵循语言逻辑规则的方法,对相应的语句结构进行规范,从而消除表述环节的双关语,即容易产生歧义现象的各种形式。
《老子》四章PPT课件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 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 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 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 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 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 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 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 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 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 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文本研习】
• 3.第三十三章中,老子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 要做自知、自胜、自足、强行的人。在老子看来, “知人”、“胜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自胜”更 加重要。他认为,一个人倘若能省视自己、坚定自 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推行,就能够保持旺盛的 生命力和饱满的精神风貌,与大道“复归”,从而 “死而不亡”。个人的精神修养,可以使人具有智、 明、力、强、富、志、久、寿这些品格和素质,这 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始于足下。”从“大生于小”的观点出发,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 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 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提醒我们,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和 心态,了解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更要了解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 不狂妄自负,要有自知之明。
为明辨是非。
【文本研习】
• 词语释意
• 伐: 夸耀 • 矜: 自尊,自大,自夸 • 长: 长久。一说读zhǎng,意思是得到尊重。 • 物: 人们 • 处: 为,做。 • 泮: 同“判”,分离。
《老子》四章 ppt课件
担任馆长时期,孔子多次来请教关于“礼”的问题。(龙)
老年时,老子对礼崩乐坏的现状感到无奈,辞官西行。
yĬn
骑青牛西行至函谷关,受关令尹喜邀请,
写下《道德经》后,出关销声匿迹。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与庄子合称“老庄”。
著作《道德经》(又名《老子》)
鲁迅文章———斗争精神
本质、根本性的原则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真正不朽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其:代词,指各类事物。 持:持守,把握,保持。
兆:动词,显露出征兆。 泮:同“判”,分离。
事物安稳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
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
分离;事物细小的时候容易散失。
自我吹嘘者没有做出实际的功劳,
自恃骄傲者不能被别人认同。
zhuì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其:表示假设,如果。
处:做。
如果(“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
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
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企:踮起脚。 想要比别人高,看得更远。 站不稳,容易跌倒。
。“ 死而后已 ,
不亦远乎 ”
三纲
八目
四心
四端
明明德
亲民
止于至善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
仁、义、礼、智
知人论世
老子出生于公元前571年左右,大概比孔子大20岁。姓李名耳,字聃(dān)
《老子》逻辑结构图
第二节 认识形式和内容 第 11 章 ┌抱一:有无之道—逻辑关系 └得一:有无之道—层次一体 第 12 章 ┌抱一:方法之道—三种模式 └得一:逻辑之道—双向选择 第 13 章 ┌抱一:立论之道—三个环节 └得一:立论之道—两种形式 第 14 章 ┌抱一:惚恍之道—名称概念 └得一:惚恍之道—道纪方法 第 15 章 ┌抱一:推理之道—逻辑格式 └得一:推理之道—三三见九 11~15 章的逻辑图
第二篇 6~20 章的逻辑结构图: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根1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敷工资设艺料技高试术中卷0资不配料仅置试可技卷以术要解是求决指,吊机对顶组电层在气配进设置行备不继进规电行范保空高护载中高与资中带料资负试料荷卷试下问卷高题总中2体2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1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1都关能可于地以管缩正路小常高故工中障作资高;料中对试资于卷料继连试电接卷保管破护口坏进处范行理围整高,核中或对资者定料对值试某,卷些审弯异核扁常与度高校固中对定资图盒料纸位试,置卷编.工保写况护复进层杂行防设自腐备动跨与处接装理地置,线高尤弯中其曲资要半料避径试免标卷错高调误等试高,方中要案资求,料技编试术写5、卷交重电保底要气护。设设装管备备置线4高、调动敷中电试作设资气高,技料课中并3术试、件资且中卷管中料拒包试路调试绝含验敷试卷动线方设技作槽案技术,、以术来管及避架系免等统不多启必项动要方高式案中,;资为对料解整试决套卷高启突中动然语过停文程机电中。气高因课中此件资,中料电管试力壁卷高薄电中、气资接设料口备试不进卷严行保等调护问试装题工置,作调合并试理且技利进术用行,管过要线关求敷运电设行力技高保术中护。资装线料置缆试做敷卷到设技准原术确则指灵:导活在。。分对对线于于盒调差处试动,过保当程护不中装同高置电中高压资中回料资路试料交卷试叉技卷时术调,问试应题技采,术用作是金为指属调发隔试电板人机进员一行,变隔需压开要器处在组理事在;前发同掌生一握内线图部槽 纸故内资障,料时强、,电设需回备要路制进须造行同厂外时家部切出电断具源习高高题中中电资资源料料,试试线卷卷缆试切敷验除设报从完告而毕与采,相用要关高进技中行术资检资料查料试和,卷检并主测且要处了保理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老子》逻辑结构图
第62章
┌抱一:规则之道—一二三四
└得一:手段之道—法宝河图
第63章
┌抱一:范畴之道—四个层次
└得一:范畴之道—三个环节
第64章
┌抱一:关系之道—关系网
└得一:关系之道—网络模型
第65章
┌抱一:理论之道—过程系统
└得一:理论之道—遵从规律
第66章
┌抱一:逻辑之道—三分法
└得一:源头之道—两种位置
└得一:动态之道—河图形态
26~30章的逻辑图
第三节五种应用——逻辑格式
第31章
┌抱一:礼仪之道—表述格式—道的功能
└得一:礼仪之道—河图功能
第32章
┌抱一:规律之道—推论格式—道的属性
└得一:规律之道—河图特点
第33章
┌抱一:方法之道—抽象格式—道的形式
└得一:分类之道—八种形态
第34章
┌抱一:矛盾之道—具体格式—道的威力
└得一:模式之道—逻辑模式
第43章
┌抱一:认识之道—静态结构
└得一:能力之道—无为之益
第44章
┌抱一:理论之道—过程结构
└得一:观点之道—实事求是
第45章
┌抱一:逻辑之道—动态结构
└得一:辩证之道—河图理念
第46章
┌抱一:对立之道—动态内容
└得一:对立之道—有道无道
第47章
┌抱一:智慧之道—极限属性
61~66章的逻辑图
第67章
┌抱一:致胜之道—三位一体
└得一:致胜之道—三个法宝
第68章
┌抱一:辩证之道—静态格式
└得一:用人之道—知人善任
第69章
┌抱一:用兵之道—动态格式
└得一:用兵之道—以守为攻
《老子》逻辑结构图-推荐下载
第二篇 动态过程——三位一体 第一节 五种形式的道喻 第6章 ┌抱一:具体道喻—三段式法 └得一:具体道喻—现象形态 第7章 ┌抱一:本质道喻—逻辑规则 └得一:本质道喻—关系形态 第8章 ┌抱一:形式道喻—系统分析 └得一: 形式道喻—本质属性 第9章 ┌抱一:属性道喻—方法逻辑 └得一:属性道喻—自然规则 第 10 章 ┌抱一:模式道喻—动态关系 └得一:模式道喻—对立统一 6~10 章的逻辑图
பைடு நூலகம்
第 16 章 ┌抱一:模态之道—大小圆圈 └得一:虚极之道—绝对真理 第 17 章 ┌抱一:结构之道—金字塔 └得一:结构之道—四个层次 第 18 章 ┌抱一:形式之道—两个层次 └得一:形态之道—因果联系 第 19 章 ┌抱一:具体之道—动态规则 └得一:具体之道—方法手段 第 20 章 ┌抱一:系统之道—认识模式 └得一:系统之道—动态模式 16~20 章的逻辑图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1根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0不工资仅艺料可高试以中卷解资配决料置吊试技顶卷术层要是配求指置,机不对组规电在范气进高设行中备继资进电料行保试空护卷载高问与中题带资2负料2,荷试而下卷且高总可中体保资配障料置各试时类卷,管调需路控要习试在题验最到;大位对限。设度在备内管进来路行确敷调保设整机过使组程其高1在中正资,常料要工试加况卷强下安看与全22过,22度并22工且22作尽22下可护都能1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况保复进护杂行层设自防备动腐与处跨装理接置,地高尤线中其弯资要曲料避半试免径卷错标调误高试高等方中,案资要,料求编试技5写、卷术重电保交要气护底设设装。备备置管4高调、动线中试电作敷资高气,设料中课并技3试资件且、术卷料中拒管试试调绝路包验卷试动敷含方技作设线案术,技槽以来术、及避管系免架统不等启必多动要项方高方案中式;资,对料为整试解套卷决启突高动然中过停语程机文中。电高因气中此课资,件料电中试力管卷高壁电中薄气资、设料接备试口进卷不行保严调护等试装问工置题作调,并试合且技理进术利行,用过要管关求线运电敷行力设高保技中护术资装。料置线试做缆卷到敷技准设术确原指灵则导活:。。在对对分于于线调差盒试动处过保,程护当中装不高置同中高电资中压料资回试料路卷试交技卷叉术调时问试,题技应,术采作是用为指金调发属试电隔人机板员一进,变行需压隔要器开在组处事在理前发;掌生同握内一图部线纸故槽资障内料时,、,强设需电备要回制进路造行须厂外同家部时出电切具源断高高习中中题资资电料料源试试,卷卷线试切缆验除敷报从设告而完与采毕相用,关高要技中进术资行资料检料试查,卷和并主检且要测了保处解护理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老子》四章 ppt课件
同 “判”,分离
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
同“蔂”,土筐 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
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 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 失。要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处理妥 当。合抱的大木,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 从一筐筐泥土建筑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举步走出来 的。
《老子》四章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老子,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3.学习老子的论说风格,领悟老子思想的精妙之处。 4.分析本文的“对待”关系,把握其启示意义。
一、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无为而治
春秋思想家
紫气东来
《道德经》
小国寡民
孔子问礼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思想
怎样理解本章的“有”和“无”? “有”和“无”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无”让
“有”发挥作用。没有“空”和“无”,就不能发挥“有”的作用。因此,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本章是如何论证“有”与“无”的辩证关系的?
比喻论证。老子用车轮、器皿、房屋等比喻来进行论证。 对偶句,增强韵味和气势,富有韵律美。
动手去做的 有所把持的
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接近成功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
常人所不想要的
弥补、补救
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 不加以干预
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所以圣人不求 有所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一般人 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 始时那样,就不会失败。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珍贵 难得的货品,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辅 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
帛书本道德经的逻辑结构——德经
帛书本道德经的逻辑结构——德经帛书本道德经的逻辑结构——德经2011-06-03 08:44说明:保持帛书本道德经文字顺序不变。
分德经和道经二篇。
每篇分二部,共四部,十八章。
所有标题及序号都是本人妄拟,都是一己私见,存此供查而已。
不足推广,不足为凭。
德经(分二部分)注意:德经,从德开演。
令人看清如何会得道。
老子树不得大旗,开篇高唱不得,立不得为上德,正是救治世人贪得之病。
如此不得,正是万物归三,三归二,二归一,一归道。
不得而得长生矣。
第一部分。
上德不得。
第一章.立不得主旨。
01上德乃不得。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
故失道。
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亓厚而不居亓泊,居亓实而不居亓华,故去皮取此。
02不得而得一。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
浴得一以盈。
侯王得一而以为正。
亓致之也:胃天毋已清,将恐莲;胃地毋已宁,将恐发;胃神毋已灵,将恐歇;胃浴毋已盈,将恐渴;胃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
夫是以侯王自胃曰孤寡不。
此亓贱之本与?非也。
故致数,与无与。
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03至大能不得。
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
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
大方无禺,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第二章.论不得根由。
01不得根在道。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中气以为和。
02学父教不得。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
道德经一导图版普版
利用下班时间,十天背完《道德经》第一章大树上坐着陈道明,他有两个朋友叫无名跟有名,无名看寺庙,有名做花轿,两个人一同出去就很玄妙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二章美丽善良的鸭子相亲6次后以无为、不言、不辞、不恃的方式功成弗居而再也不去了。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做焉而不辞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第三章(米老鼠)米老鼠考试不上线错过了难得的实现欲望机会,所以见圣人也很虚心的,没有其他欲望,也不敢有其他行为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红旗车)一道士冲进红旗车,开向深渊时站了起来,都不知道车上的是谁的儿子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第五章天很蓝,圣人很闲,大钩子下两只刍狗带着手套跑到橐瀹(TUOYUE)里,身体很虚又多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瀹乎虚而不屈动而欲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六章(刘德华)刘德华的歌声绵绵若存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第七章送个拐杖让跟刘德华的友谊天长地久,先保存起来没有私念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此非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第八章美男子带着葫芦上山时落水,因为他的善良感动了7位神仙救他,所以他无忧(7,居心与言政事动)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第九章猫持着银子身,揣着金子和富贵,退江湖去修道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知能守富贵而娇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保龄球的营里的6天,我抱一婴儿洗涤过澡,取名叫爱民,去过天安门后才明白了生他养他却不主宰他是恩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我看来,老子的《道德经》就是中国古代以原始形态出现的逻辑学。尽管后来的发展 没有形成类似亚里士多德《工具论》那样的系统理论形态。但是,人类的智慧是相通的。不 同民族地域之间的差距就在于表现形式不同。这种表现形式上的差异直接源自认识能力、反 思深度和逻辑思维的特点不同。
使民心不乱。
——使人民不致眼花心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
——因此圣人的治理百姓,
虚其心,
——掏空他们的心思,
实其腹,
——填满他们的肚皮,
弱其志,
——消弱他们的意志,
强其骨,
——增强他们的筋骨,
恒使民无知无欲,
——经常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使那些聪明的人不敢妄作主张。
为无为,
——依照无为的原则办事,
不若守于中。
——不如保持着内心的虚静。
2、逻辑形式和观点属性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应该看到,逻辑是本质关系的把握,它是从观点上升到方法高度的展示。在哲学理论中 方法是本质,观点是形式。停留在观点环节解说老子,人们就会看到,老子观点中许多内容 都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都是没有继承和发展价值的东西。然而,站在方法的高度人 们就会看到,老子的分析方法已经远远超过了今天中国人普遍具有的思维方式。
┌静态认识┤
┌无名,万物之始:存在形式
│
└形而下:名可名,非恒名┤
│
└有名,万物之母:认识形式
道:总论┤
┌故恒无欲,以观其妙:反映存在规律
│
┌形式┤
└动态认识┤ └恒有欲,以观其徼:自身逻辑规则
├本质: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理性的思辨
└属性: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思维工具
二 章 P19
1、译文和观点解说
-4-
四 章 P33
1、译文和观点解说
பைடு நூலகம்
译文
观点解说
道冲,
——道空虚无形,
而用之又弗盈也。
——而作用又是无穷无尽。
渊兮似万物之宗:
——深沉呵好像万物的宗主尊亲:
挫其锐,
——钝锉他们的锋芒,
解其纷;
——消解它们的纠纷;
和其光,
——调和它们的光耀,
同其尘;
——混同它们的尘埃;
湛兮似或存。
——隐约呵若亡而实存。
老子对机智的批驳恰恰揭露了民族自身具有的缺陷:凭借小聪明和技巧来为人处世,通 过它来取得眼前的实惠和物质利益。就像中国人将周易八卦用来占卜、算卦、起名字一样。 至今经历了上千年的变迁,这种传统的思维模式依然没有改变。而西方的莱布尼茨很早就从 周易八卦中创新出二进制,推动了科学理论的发展。这就是东方和西方在认识形式上存在的 巨大差距。中国人注重的是实惠、眼前利益,而西方人则探索真理,追求科学。
逻辑符号是无形的连接,而概念则把各个环节之间的属性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展示出 来。老子的“道论”停留在抽象的形式上面,属于没有内容的逻辑规则。而时代哲学理论展 示的“道论”,将这些抽象的思想火花包含的内容以清晰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
老子的《道德经》共计八十一章,这是普遍认可的结论。在这八十一章中,第四十二章 是全书的核心。它以高度的思辨性展示了老子哲学理念的特点:系统认识论和动态同一的逻 辑规则。一个研究老子哲学的专家和学者,如果连哲学理论中的“一、二、三”和万物之间 的关系都搞不清楚的话,他是没有资格来解说老子《道德经》的。也就是说,他只是站在老 子认识论模式之下仰望着山顶上的《道德经》,以盲人摸象的形式揣摩老子讲述的“道”。 只有理解了我绘制的“图解”中的“一、二、三”和万物的关系,才具有了研究老子哲学 的 上岗证书。
“无” 是老子“大道”的内涵,我们的研究就是要将“无”转化为“有”,如果还依然 停留在“无”的层次上,这样的研究有什么创新、有什么发展呢?所以,在我们绘制的逻 辑 图中,逻辑符号就代表着老子的“无”,而概念的解说则使它从“无” 变“有”,从而发生 了质变和飞跃。有无一体,不可分割,这就是“道论”的基本观点。我们绘制的逻辑图体现 了“道论”中“有无一体”的思想观念。可见,逻辑图的解说将终结老子研究中的形式主义 、 片面性和物质利益驱动下粗制滥造出来的精神垃圾的涌现。要发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不是 打着民族文化的旗帜传播精神垃圾。
-3-
前后相随:
——前和后互相随从:
恒也。
——这是永恒不便的呀。
是以圣人
——因此圣人
处无为之事,
——用无为来处事,
行不言之教。
——用不言来行教;
万物作而弗始,
——任凭万物兴起而不倡导,
生而弗有,
——生养而不强要,
为而弗恃,
——施为而不图报,
功成而弗居。
——事业完成了而不夸耀。
夫唯弗居,
——正因为不夸耀,
-1-
这样说来,无论作者给自己的解说起了一个什么好听的名字,如《还吾老子》、《老子 新解》、《老子秘语》,还是《老子今说》、《我看老子》、《我观老子》……,以及我撰 写的《图解老子的“道论”》,这些都不是老子的原著,而是对老子原著进行的改编。
为什么有了老子的《道德经》原著,还需要后人不断地进行改编呢?改编的意义何在呢? 一句话,古为今用。因为老子的《道德经》属于精神财富,它是人类智慧创造出来的成果。 我们后人需要将它发扬光大,需要将老子的智慧继承下来,发展起来,从而改变目前人们头 脑中固有的思维方式,使它以科学发展观的形式出现。所以,现实中才会有各种形式的老子 解说和老子研究成果。可见,这种研究绝对不是在还原一个真实的老子,而是在研究中创新 和发展人类智慧已经取得的成果。为此,人们大可不必为我们的图解与老子《道德经》不一 致感到震惊,感到不可理解。因为我们的图解已经将老子无法说清楚的“道”以清晰的语言 和图像的形式展示出来。这就是继承和发展,就是理论上的创新。
是以不去。
——所以永远丢失不了。
2、逻辑形式和观点属性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具体关系┤两种形式
│
└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理论┤矛盾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 └本质关系┼长短相形,高下相盈─┼本质两分,形式三分
│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道:形式┤知和行的统一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吾不知其谁之子,
——吾不知道它是谁的儿子呀?
象帝之先。
——显象于帝祖之先。
2、逻辑形式和观点属性
┌道的属性: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动态、高深、认识极限 道┼为道形式: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识道方法
└道的形式: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极限本原、无形
五 章 P39
1、译文和观点解说
译文
观点解说
天地不仁,
——天地是淡漠的,
以万物为刍狗;
——把万物当作刍狗;
圣人不仁,
——圣人是淡漠的,
以百姓为刍狗。
——把百姓当作刍狗。
天地之间,
——天地之间,
其犹橐龠乎?
——岂不正像个风箱吗?
虚而不屈,
——愈空虚就愈不穷竭,
动而愈出。
——愈推拉就愈多排风。
多闻数穷,
——愈多见闻就愈速困穷,
逻辑是论证的形式。哲学理论本质上属于论证的科学。这一观点最初来自黑格尔的阐述 。 哲学的论证与经验理论不同,它不是单一的举例说明形式,而是实例和逻辑二者紧密结合在 一起的形式。实例表明观点自身具有的客观性,逻辑表明观点自身具有的普遍性和适用性。 也就是说,逻辑的属性是观点自身具有的普遍适用性程度,它并不直接涉及到观点本身是否 具有客观性的问题。
-2-
上篇 道经
一 章 P3
1、译文和观点解说
译文
观点解说
道、可道,
——道、说得出的,
非恒道;
——就不是永恒的道;
名、可名,
——名、叫得出的,
非恒名。
——就不是永恒的名。
无名,
——无名,
万物之始;
——是万物的原始;
有名,
——有名,
万物之母。
——是万物的根本。
故恒无欲,
——所以经常没有欲求,
以观其妙;
当我提出剖析老子的《道德经》就如同批改小学生的作业一样,人们对此狂言不屑一顾 。 然而,当我把老子《道德经》各章的逻辑结构图展示出来之后。人们对老子在逻辑学方面探 讨的成果就会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在这些逻辑结构图中,只有逻辑符号是老子创作《道德 经》时的思想脉络,而逻辑结构之间的关系即图上标注出来的认识形式、认识方法、逻辑概 念等等,都是时代哲学理论添加在老子《道德经》各章逻辑关系中的产物,它不是老子自身 具有的哲学理念,而是时代哲学展示出来的内容。
不要看市面上解说老子的书种类繁多,大多都是市场经济、物质利益推动的结果。具有 真知灼见的没有一个。为此,我的逻辑结构剖析只能从中挑选一种形式。我的挑选原则一是 大众比较认可的,二是逐句解说的形式。不能采取文学中的段落大意的形式。为此,我采用 了张松如先生著的《老子说解》。如果您认为他的解说不到位的话,就把您自己的解说添加 到老子《道德经》的相应部位,这种解说形式的改动丝毫也不会影响到逻辑结构的形式和特 点。除非在老子阐述的观点环节增加了或者减少了内容,它才会涉及到局部章节自身具有的 逻辑结构形式。否则的话,没有老子原文环节出现的质变,无论你怎样解说老子的原话,都 不会改变我绘制的逻辑结构图形。因为逻辑结构把握的是观点之间的联系,它与里面的内容 没有直接的关系。内容改动之后,它们之间的联系并没有丝毫的改变。这就是逻辑分析的特 点:它要深入到老子认识论的属性环节,而不是停留在解说老子讲述的观点环节。
│ ┌主体圣人┤两种形式
└实践┤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本质属性: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三 章 P25
1、译文和观点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