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2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
人 教部编 版九级 下册语 文《邹 忌讽齐 王纳谏 》课件
人 教部编 版九级 下册语 文《邹 忌讽齐 王纳谏 》课件
《邹忌讽齐王纳谏》对话精彩,结构精巧, 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等等,给我们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 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
对象不同
身份不同
语气不同
不著一字,尽显风流。
人物形象分析
邹忌:
有自知之明,不受蒙蔽,细致求实,精于思 考,能言善辩,巧于讽谏,远见卓识,尽忠尽职, 关心国家大事,是个贤臣。
齐王:
英明果断,胸怀宽广,明辨是非,知错能改, 言而有信,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个明君。
应会 再练
互相提问 组长评价
典型疑难 共性问题
人 教部编 版九级 下册语 文《邹 忌讽齐 王纳谏 》课件
忠言不一定逆耳。我们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 程中,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 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 ,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要与别人交流,使自己的见解被别人 接受,从而达到交流目的之关键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 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在生活中我们要提 出自己的见解主张,如果都能像邹忌那样生动形象地说理, 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见解,那么定 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人 教部编 版九级 下册语 文《邹 忌讽齐 王纳谏 》课件
人 教部编 版九级 下册语 文《邹 忌讽齐 王纳谏 》课件
交际拓展
劝谏是一门艺术,魏徵以“载舟覆舟”劝谏 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 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因为要 迎接中考班主任取消了本班的音乐、体育、美术 等课程,为了让班主任恢复你们的这些课程,你 准备和他(她)这样说: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课件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课件

上书——中赏
谤讥——下赏
令初下——⑤__门__庭__若__市__


数月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后——无可进者

状元贴士 “三叠”式结构
“三叠”式结构是民间故事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讲 故事时,类似的情节反复三次,重复中有变化。后逐渐发 展成为一种固定的程式化结构,并为其他文学创作所借用。 如《西游记》的“三打白骨精”,《水浒传》的“三打祝 家庄”,《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红楼梦》的 “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等。
介词,在。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
译 还不时有人偶然进谏;满一年以后,就是(有人)想进谏,也没什 文 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字词清单
◆通假字
孰视之 “孰”同“熟”,仔细
◆古今异义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今义:讽刺,嘲笑。
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译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与徐公相比, 文 哪一个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
第二天。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 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译 次日,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与 文 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一词多义
美 吾妻之美我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吾与徐公孰美 形容词,美丽
孰 吾与徐公孰美 代词,谁、哪一个孰若孤(《孙权劝学》)
孰视之
形容词,同“熟”,仔细
朝服衣冠
名词,早晨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体裁:文言文题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作者:名字:刘向年代:两汉描述: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翻译: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译文: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

原文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原文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译文: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原文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文: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

原文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原文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译文: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原文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译文: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原文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邹忌讽齐王纳谏》在本册中的意义本文在第六单元,:本单元仍是文言文教学。

所选的五篇诗文是历代传诵的名篇,记叙性的文章有:《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诗歌有选自〈诗经〉中的〈关雎〉、〈蒹葭〉。

重点在于在整体把握作品内容、基本理解词义和句式的基础上记诵课文。

难点是运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本单元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的最后一单元的文言诗文了,具有总结性意义。

所以,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并联系学过的文言诗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

二、关于课文课文通过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这个故事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应该说明的是,这篇课文所记述的,未必全是事实,很可能是战国时期流传的名人逸事。

所谓纳谏能导致“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在诸侯割据称雄、以攻伐为贤的战国时代,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幻想。

但作者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从中提炼出有意义的主题,而且通俗生动,说服力强,文笔流畅而富有变化,充满情趣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三、内容分析第1段,进谏的缘起。

作者先刻画了邹忌的外貌:身材魁梧,仪表堂堂。

“窥镜”“自视”,逼真地刻画出他不无自得的神情。

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也与下文见徐公后“弗如远甚”的自惭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对比,烘托出他感到受蒙蔽的心情。

明明是“弗如远甚”,可他的妻、妾和客却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显然是由于各自特殊的原因,使他们没有勇气说出真实的情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第六单元古文单元,以先秦历史散文为主,阅读这类__,可以了解古人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感受他们的智慧与胆识。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联系学过的文言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养成自觉阅读、及时归纳整理的习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在反复阅读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并且体会历史散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充分感受这类作品的艺术魅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__构思巧妙,剪裁得当,语言精炼,读来生动有趣又耐人深思。

而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深入浅出,委婉劝谏的方式又是极其巧妙,能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二、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篇__语言浅易,部分重点文言字词曾学过,课文注释也较详细,学生对__大意的理解不是很难。

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对学习文言文词的方法予以点拨。

文言文的学习要以诵读为基础,课堂设计三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人物的语气及感情,体会__的语言特点。

初中大多数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语言技巧的重要性,所以为了加深对这一点的认识,设计了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巧说”的作用与技巧。

三、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积极谈论、交流、展示,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

四、鉴于以上所分析的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知识与能力】:1、通过诵读,理清文意,体会__语言朴实又生动的特点。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 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文言文。

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大臣邹忌以自己的家事喻国事,讽劝齐王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通过邹忌的讽谏,使学生了解和学习到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道理,进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掌握了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但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生僻字词较多,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

同时,学生对邹忌的讽谏技巧和齐王的明智决策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僻字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邹忌的讽谏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精神品质,增强对社会公正和人伦道德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2.邹忌的讽谏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3.对齐王明智决策的分析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查阅生僻字词的含义,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邹忌的讽谏技巧,分享自己的观点。

3.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突破重难点。

4.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邹忌、齐王等角色,进行课堂表演,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

2.生僻字词表:帮助学生查阅、记忆。

3.角色扮演道具:如帽子、扇子等,增加课堂趣味性。

4.课件:用于展示课文内容、邹忌的讽谏技巧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邹忌讽谏的艺术魅力。

学生跟读、模仿,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邹忌的讽谏技巧。

语文九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13

语文九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13

4.“ 者”可结合文意灵活地翻译,写出下面句子 中“者”的意思或用法来: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的人)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的原因) ③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的人) ④虽欲言,无可进者(的话、的事情) ⑤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的原因) ⑤陈涉者,阳城人也(在判断句中表示停顿) ⑦今者项庄舞剑(在时间词后表示停顿) ⑧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的禾苗)
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


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 国君旁边的近
土地/方圆

没有
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因受蒙蔽而不 明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使„听到
(2)王曰:“善。”……闻寡人之耳者,受下 赏。”(第6、7组,2号)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
4.第四段:第4、8组,3号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
“齐王纳谏”这件事 朝见 所说的
廷。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 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按照下面的提示要求,归纳整理: 1.词类活用 (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形容词作名词,长,这里指身高) ( 2 )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服:(名词用作动 词,穿戴) (3)私我也 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4)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或:(受)蒙蔽) (5)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 6 )吾妻之美我者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 …… 为美,认 为……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解读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解读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解读一、关于课文课文通过邹忌以自身经历对齐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这个故事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应该说明的是,这篇课文所记述的,未必全是事实,很可能是战国时期流传的名人逸事。

所谓纳谏能导致“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在诸侯割据称雄、以攻伐为贤的战国时代,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幻想。

但作者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从中提炼出有意义的主题,而且通俗生动,说服力强,文笔流畅而富有变化,充满情趣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二、内容分析第1段,进谏的缘起。

作者先刻画了邹忌的外貌:身材修长,仪表堂堂。

“窥镜”“自视”,逼真地刻画出他不无自得的神情。

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也与下文见徐公后“弗如远甚”的自惭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对比,烘托出他感到受蒙蔽的心情。

明明是“弗如远甚”,可他的妻、妾和客却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显然是由于各自特殊的原因,使他们没有勇气说出真实的情况。

这里,三个人的回答,由于身份和心理不同,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上却有明显的不同。

妻的回答表现了妻对他由衷的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

妾因其地位低下,与主人之间并没有多少真情可言,但又不能不顺从,所以她的回答就有些勉强,说话比较拘谨,不敢越雷池一步。

客人的回答则明显地流露出奉承的意味。

难能可贵的是,邹忌在这一片赞扬声中,并没有昏昏然,忘乎所以,而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先是“不自信”,等见到徐公后,又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弗如远甚”,甚而至于“暮寝而思之”。

这一段,作者并没有把人物局限于家庭琐事之中,一般性地写他不因妻、妾和客的赞美而感到自满,而是将人物形象进一步提高、升华,由自身想到国家,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于是“入朝见威王”。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讽齐王”、“纳谏”等。

(3)分析邹忌的讽谏艺术和齐王的纳谏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接纳他人意见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2. 分析邹忌的讽谏艺术和齐王的纳谏态度。

3. 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的讽谏文化,明白邹忌的讽谏目的。

2. 分析齐王接纳意见的过程,从中体会接纳他人意见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邹忌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邹忌的讽谏艺术和齐王的纳谏态度,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思想。

4. 欣赏分析: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排比等。

5. 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接纳他人意见方面的体会。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接纳他人意见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在接纳他人意见方面的体会。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邹忌讽齐王的故事,让学生理解讽谏文化和接纳他人意见的重要性。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相关资料,如注释、译文等。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 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第六单元古文单元,以先秦历史散文为主,阅读这类__,可以了解古人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感受他们的智慧与胆识。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联系学过的文言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养成自觉阅读、及时归纳整理的习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在反复朗读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叙事为主的文言文的朗读技巧。

并且体会历史散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充分感受这类作品的艺术魅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__构思巧妙,剪裁得当,语言精炼,读来生动有趣又耐人深思。

而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深入浅出,委婉劝谏的方式又是极其巧妙,能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二、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篇__语言浅易,部分重点文言字词曾学过,课文注释也较详细,学生对__大意的理解不是很难。

设计导学案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对学习文言文词的方法予以点拨。

文言文的学习要以诵读为基础,课堂设计三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人物的语气及感情,体会__的语言特点。

初中大多数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语言技巧的重要性,所以为了加深对这一点的认识,设计了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巧说”的作用与技巧。

三、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积极谈论、交流、展示,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

四、鉴于以上所分析的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初中语文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初中语文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 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 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 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
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文题解读
3.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 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
文言积累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帝感其诚(诚心,诚意)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确实,的确)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表假设,如果、果真)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
文言积累
3.古今异义
窥镜而自视 (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 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
所撰《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 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 第一部),又称《国策》。
文题背景
【创作背景】
《邹忌讽齐王纳谏》题目的意思是邹忌劝 齐王听取、接受文武百官的建议,题目即表明 了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语言简洁,概括性强。 讽,是讽喻的意思,特指下对上用委婉的语言暗 示、劝告或指责。讽谏,不同于直谏或劝谏。
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
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王知此 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 齐国大治。
文题解读
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思是“邹忌用
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威王,结果

语文九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5

语文九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5

邹忌比美(开端) 邹忌讽谏(发展) 齐王纳谏(高潮和结局)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三问
吾孰与徐公美? 吾与徐公孰美?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三答
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类比说理 三比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妻私臣
三思
妾畏臣 客求臣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王之蔽甚矣 四境之内,莫不求王 以小见大 (国家大事)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 散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角度
1、齐王纳谏除蔽 2、邹忌自知不如 3、妻妾皆美邹忌 4、邹忌规劝齐王
……
启示 广开言路才能富国安民 人贵要有自知之明 对讨好恭维话要警惕 谈话要讲究方法技巧
……
委婉含蓄
点到为止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唐)
比干:挖心
商纣王:暴君
屈原:投江 伍子胥 自杀
楚怀王:昏君 吴王:昏君
解题
讽谏,用暗示、 比喻之类的方法, 委婉地规劝。
接受
邹忌讽齐王纳谏
批评意见
邹忌,齐人,有辩才,善鼓琴,历事桓 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 称。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 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 ,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 ,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 髡kūn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 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 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 ,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
课文图解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 谓其妻曰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最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基础版)

【最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基础版)
上书谏寡人者(向皇帝……呈上) 修: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美:不如徐公美(美丽的)
探究一下
妻之美我者(认为……美)
☆课堂提高☆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D.是金陵人,客此
做的怎样?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属予作文以记之
你知道吗?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 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古: 虽欲言 虽, 古:
(2)一词多义
之:朝:孰:于:上:修:美:
☆课堂探讨☆
(1)古今异义
探究一下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古: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今:讽
刺。
窥镜 窥,古:照,看。今:偷看。 明日,徐公来 明日,古:第二天。今:明天。 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土地方圆。今:地点。 能面刺寡人之过 刺,古:批评。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谤讥于市朝 讥,古:指责议论。今:诽谤嘲讽。 臣之妻私臣 私,古:偏爱。今:自私。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身边大臣。今:方位名词。 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古:长,原文指身高。今:改正。 虽欲言 虽,古:即使。今:虽然。
☆课堂提高☆
灵活运用哟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予之怒乎?”唐雎对日:“臣 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 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 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 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 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秦王纳谏课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秦王纳谏课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秦王纳谏课文一、引言《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秦王纳谏课文》是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一篇重要课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邹忌对秦王的纳谏故事。

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智者的智慧和勇气,邹忌敢于独辟蹊径,直言不讳,为秦王提出了改革建议。

这种敢于直面问题的勇气和聪明才智令人敬佩,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二、邹忌讽秦王纳谏的故事邹忌是战国时期鲁国的贤士,他勇于直言,善于谋划。

秦王听说了邹忌的名声,并对其非常好奇,于是特意邀请邹忌前来秦国。

邹忌带着献给秦王的礼物,以及自己的一番议论前往秦国。

见到秦王后,邹忌果断地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句话意思是说,军队可以以武力夺走统帅,但是不能夺走人的志向和心意。

这样的直言不讳令秦王感到震惊。

随后,邹忌为秦王讲解了自己带来的礼物,这是一匹良马。

邹忌提出,这匹马既可以纳入马厩,又可以作为战争时的战马,可以大大增强秦军的战力。

且骑术高超的将士才是真正的好将领,相比之下,一个人虽然是君王,但如果骑马能力不强,他就失去了与将士同甘共苦的资格。

通过这些观察,邹忌向秦王指出了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性,并勉励秦王加强对军队的管理。

邹忌的言论深深打动了秦王,秦王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开始思考如何改革秦国。

当邹忌告辞离开时,秦王对他赞不绝口,非常感激他的指导和建议。

三、邹忌讽秦王纳谏的启示邹忌讽秦王纳谏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邹忌不惧权贵,敢于直面问题,勇于向秦王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他的观点充满了智慧和见解。

这表明了一个聪明人应该具备勇气和智慧,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

其次,邹忌通过具体实例和真实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这种方法非常有说服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提出建议或意见时,如果能够提供相关的实例和事例,将更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同。

最后,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要勇于改变和创新。

秦王之所以对邹忌的建议深信不疑,是因为邹忌的建议与传统观念不同,具有一定的冒险性和突破性。

九下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

九下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宾语前置
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与…相比,谁更…” 。 孰:副词,谁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
第二天
省略句。(邹忌) 补足音节,“…与…孰…”,
与(客)坐谈
无意义 句式: “与…相
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比,谁更…”
及、比得上 美丽、漂亮
译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比徐 文 公美丽),因而又问他的妾说:“我同徐公比,哪 : 一个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朗读
读 昳 yì 窥 kuī 准 间进 jiàn 期年 jī 字 谤讥 bàng jī 音 朝服衣冠 zhāo
皆朝于齐 cháo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 服衣冠,窥镜 谓
长,身高
光艳美丽
早晨 穿戴, 名→动
照 对…说
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
固定句式。“与…相比, 谁更…” 。 孰:副词,谁
魏征:死谏
唐太宗:明君
本文涉及的两个人物你了解多少?
资料小卡片2
邹忌,战国时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 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能言善辩著称。善鼓琴. 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论弹琴, 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 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kūn )不服,就 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几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 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 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 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 家,而且是一个卓有远见、关心国家的政治家。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 刺寡
人之 对,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德育目标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2.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人贵在自知。

”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

他是一位美男子。

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
公美。

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
王纳谏》寻找答案。

二、资料助读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

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

《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

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

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

2.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生自渎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

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讨论解决。

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多媒体显示
(1)读准字音。

帙丽朝服衣冠窥镜
期年朝于齐间进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朝服衣冠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④闻寡人之耳者
⑤今齐地方千里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⑦邹忌讽齐王纳谏⑧能谤讥于市朝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忌不自信。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王之蔽甚矣。

明确:(1)yì zhāo guān kuī j cháo jiàn
(2)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美:以……为美,形容词用作动词。

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闻:使……闻。

地方:土地方圆。

⑥左右:国君旁边的近臣。

⑦讽:委婉劝说。

⑧谤讥:公开指责。

(3)①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把握“……孰与……”的句式)
②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把握宾语前置)
③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④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四、思读课文,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1.研习第一自然段
提问: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明确:与徐公比美。

提问: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
明确:通过邹忌的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及妻、妾、客的三答。

提问: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
板书:思
明确:“暮寝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

邹忌在三问三答之后,经过“孰视”“窥视”,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说比徐公美。

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这是邹忌经过一番思考得出的结论。

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

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板书:私畏求
妻妾客
2.研习第二自然段
提问:在本段中,邹忌是如何讽涑齐王的?
明确:以家事喻国事的办法。

学生(补充):以“臣之妻私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比,劝说齐王除蔽纳谏。

最后恳切指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

邹忌紧扣“私”“畏”“求”三个方面以亲身体验讽劝齐王,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呢?让我们继续学习文章的三、四自然段。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善”要读出齐威王正的心悦诚服,音调要适当拉长。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则是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

要用中速读出真诚、恳切之意。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中的“此所渭”后要略作停顿。

提问: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明确:王曰:“善”则是对邹忌一席话的肯定和赞赏。

由于邹忌由小及大。

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设喻巧妙,推认自然。

入情入理,态度诚恳,所以齐王正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板书:小大
家事国事
提问: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么怎样进谏的?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①齐王下令按进谏的方式,分三等悬赏群臣吏民。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滂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如此不计较提意见的方式和态度,这在封建社会是罕见的,也正是邹忌敢于进谏的原因。

②臣民进谏分三个阶段,发生了三次变化,“令初下,群臣进涑,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闻之;期牛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

这三变生动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举措的正确性。

③结果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板书:三赏
三变
4.多媒体显示背诵思路,学生齐背课文。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邹忌讽谏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3.课外阅渎《触龙说赵太后》,比较触龙与邹忌的讲话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