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c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让课堂教学更高效-最新教育文档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让课堂教学更高效纵观现代课堂,从羊思中学的“先学后教”的导学式,到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式,再到即墨二十八中的“和谐互助”式,其教学活动的核心精髓是相通的,都是以学生为本,以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为主。
笔者认为,真正的高效课堂必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学生的参与度高。
要体现以生为本,就要放宽学生的活动时间,增加学生的活动机会。
参与时间、参与机会和参与人数越多,就越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就越能实现课堂的真正高效。
2.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
课堂上,学生越主动积极,学习氛围越热烈,学生的注意力越集中,学习效果就越好。
3.实施形式的有效性。
不管是即墨二十八中的双人互助小组,或是昌乐二中的多人合作小组,还是杜郎口中学的班集体协作,都在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表演的主角,都突出学生学习的真正高效。
4.学习目标的达标率高。
每堂课的学习目标的实现是师生的努力方向,是否达到每堂课的预定目标,是评价课堂高效的最重要标准。
5.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度高。
真正的高效课堂不仅关注优等生,还应关注中下等生。
高效课堂是面向的所有学生的,不把任何一个学生拒之门外,只有中下等生也成功,这堂课才是真正成功。
6.激励机制合理完善。
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键是看课堂激励机制是否有效。
激励机制越完善完美,就越能让全班的每一位学生参与进来,就能让每一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朝着计划迈进并最终达到预定的目标。
课堂高效有方法,但高效课堂无定法。
笔者认为,高效课堂没有固定的某种模式,模式永远是别人的,高效与否主要看学生是否喜欢,是否接受,教学效果是否良好。
名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模式。
但即使不是名师,教师也有自己的教学思维习惯。
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和学生的特点,探索出适合自己和所带班级的教学模式来。
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高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去思考:、习惯养成教育是课堂高效的重要基础要构建高效课堂,最重要的就是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下功夫。
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因地制宜蕴含的哲理
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因地制宜蕴含的哲理作为一句古谚,“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已经被广泛
传承了几千年,其所传达的哲理也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因材施教”是指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思维能力、个性特征来量体裁衣,从而给出有针对性、有效性的教学计划和授课方式。
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所以老师们必须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情况,提出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同时制定合理的考核方式,才能让学生们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发挥学生的潜能。
“量体裁衣”除了指教育事业以外,还可以指普遍的人生态度。
在工作中,我们也应该量体裁衣,把握实际情况,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合适的工作方式,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因地制宜”指的是针对某一具体情况,根据特定环境,按照它的规律和特点,采取适当的用语、行为及其他策略,以便取得最佳的效果。
在实践中,我们要把握时机,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尽可能发挥自身的条件优势,面对困难也要把握好应付的步骤,从而把把困难彻底解决掉。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因地制宜蕴含
的哲理”这一古谚所传达的哲理是深刻而有效的,它告诉我们,不仅要当好一个教师,更要当好一个学生,既要从实际出发,把握时机,又要有灵活的处事态度,努力进取,不断进步。
量体裁衣,因地制宜,才能取得成功,在生活和事业上,取得更好的发展。
不同地方采取不同措施的成语
不同地方采取不同措施的成语
不同地方采取不同措施的成语有:将计就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人制宜。
1,将计就计[ jiāng jìjiùjì]
利用对方所用的计策,反过来对付对方。
出处:元·李文蔚《张子房圯桥进履》:“将计就计;不好则说是好。
”
2,因地制宜[ yīn dìzhìyí]
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
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出处:《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夫筑城廓;立仓库;因地制宜。
”
3,因材施教[ yīn cái shījiào ]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
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出处: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别类分门;因材施教。
”
4,因人而异[ yīn rén ér yì]
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出处:鲁迅《准风月谈·难得糊涂》:“然而风格和情绪、倾向之类,不但因人而异,而且因事而异,因时而异。
”
5,因人制宜[ yīn rén zhìyí]
因:依据;制:制定;宜:合适。
根据人们的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造句:我们要因人制宜,不要乱来。
教学改革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教学改革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教育是国家的根本,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潜力,因此,教学改革要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教学。
此外,教学改革还需要因地制宜,关注教学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将教学方法和内容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将从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
学生在认知、兴趣、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首先,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认知差异。
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都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对于高智力的学生,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对于低智力的学生,可以采用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教师还应了解学生的兴趣差异。
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重要动力,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例如,对于喜欢音乐的学生,可以通过音乐与学习内容的结合,增加学习的乐趣;对于喜欢实践操作的学生,可以开展实验课、实地考察等活动,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最后,教师还应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
学生的学习风格体现在他们学习方面的偏好和习惯上。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形式。
对于视觉型的学生,可以通过图表、图片等形象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听觉型的学生,可以通过讲解、听力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二、因地制宜教学改革还需要因地制宜,将教学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因地制宜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适应、教学环境的适应以及教学方法的调整。
首先,教师应根据当地的社会文化背景,选择与之相符合的教学内容。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发展需求,教学内容应与之相契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因材施教 因地制宜 的故事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故事英文回答:In education, the principle of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ability" and "adapting to local conditions"is crucial for effe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is approach recognizes that each student is unique and has different learning needs, and it also takes into account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nd circumstances of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ability" means tailor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content, and pace to match the student's individual capabilities and learning style.It involves understanding each student's strengths, weaknesses, interests, and preferences, and then designing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that cater to their specific needs. For example, if a student is a visual learner, the teacher may use visual aids such as diagrams, charts, or videos to enhanc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subject matter. On theother hand, if a student is an auditory learner, the teacher may focus on using verbal explanations and discussions to help them grasp the concepts."Adapting to local conditions" means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specific context and circumstances in which teaching and learning take place. This could include factors such as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language proficiency,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resources available in the community. For instance, if a teacher is working in a rural area with limited access to technology, they may need to adapt their teaching methods to rely more on traditional teaching tools and resources. They may also need to incorporate local examples, stories, or traditions into their lessons to make them more relatable and meaningful to the students.An example that illustrates the principle of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ability" is a language class where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levels of proficiency. The teacher recognizes that some students may be beginners while others are more advanced, so they design activitiesand assignments that cater to the different skill levels. For the beginners, the teacher focuses on basic vocabulary and grammar exercises, while for the more advanced students, they provide more challenging tasks such as writing essaysor engaging in debates. By tailoring the instruction to the individual abilities of the students, the teacher ensures that each student is appropriately challenged and can make progress at their own pace.On the other hand, an example of "adapting to local conditions" is a science class in a school located in a coastal region. The teacher takes advantage of the local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They organize field trips to the beach to study marine life, collect samples, and conduct experiments. They also invite local fishermen or marine biologists to give guest lectures and share their expertise. By incorporating the local context and resources into the curriculum, the teacher makes the learning more relevant and engaging for the students.中文回答:在教育中,“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于有效的教学和学习至关重要。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教师教学策略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教师教学策略有人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朵独一无二的花朵,只是他们开放的花期不同。
教师的工作就是要唤醒孩子,唤醒他们的心灵。
春去冬来,花朵的成长也会经历风雨。
不同的花朵,需要园丁以不同的方式去培养。
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要施以不同的教学策略。
正如大教育家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仅适应现代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也是现今国内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措施:一、针对性、高质量地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作业的布置不仅要求数量适中,而且要求有针对性,有代表性,高质量地布置作业,让学生每一次作业都有收获。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
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三、全面提高各层次学生的水平。
1.抓尖子生的培养。
年级部定期集中研讨、分析各学科问题,交流体会,倡导合作、竞争。
对成绩处于年级前列同学后期进行周考,成绩跟踪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根据学科情况进行个别交流、查缺补漏等,使尖子生全面发展,树立争进名牌和夺取状元的信心。
2.抓学困生的培养。
对学困生,应该注意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情况,及时经常与班主任联系;安排优秀学生负责监督检查,课堂上对一般问题对给予他们回答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抓临界生的培养。
对于这部分学生思想教育是关键,给他们施加一定的压力,向前面的同学看齐,并加强试卷、作业监督检查,及早发现知识薄弱环节并进行补救,促使这些学生再上一个台阶。
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因地制宜蕴含的哲理
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因地制宜蕴含的哲理
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因地制宜是一种教育、治疗、管理等领域常用的原则和策略,蕴含着以下哲理:
1. 个体差异:每个人在能力、兴趣、特点等方面都有差异,因此教育、治疗、管理等应根据个体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安排和指导。
2. 针对问题:对症下药意味着根据具体问题的性质、原因和表现,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只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3. 环境适应:因地制宜意味着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策略。
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应对方式。
4. 微调优化: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强调不断地调整和改进,以适应个体、问题和环境的变化。
不同阶段和情境需要不同的方法和策略,需要不断地优化和完善。
这些原则和策略能够帮助人们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发挥个人的潜力,提高教育、治疗、管理等的效果。
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考虑个体差异,关注问题本质,重视环境和情境的影响,以达到更好的结果。
网络安全教育如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网络安全教育如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深度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工作学习到娱乐休闲,从社交互动到信息获取,网络无处不在。
然而,伴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网络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网络暴力等事件屡见不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和威胁。
因此,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但网络安全教育不能一刀切,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地制宜,是指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当地的网络安全教育策略。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资源、网络普及程度等存在较大差异。
在经济发达地区,网络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较高,网络安全风险也相对较大。
这些地区可以侧重于高级的网络安全技术培训,如网络攻击与防御、数据加密与解密等,以满足当地对专业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
同时,可以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让学习者身临其境地感受网络安全威胁,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
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网络普及程度可能相对较低,人们的网络安全意识也较为薄弱。
针对这些地区,网络安全教育应更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普及,如网络安全的概念、常见的网络安全风险、如何设置安全的密码等。
教育方式可以采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社区讲座、农村广播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
因材施教,则是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网络安全教育。
不同年龄段、职业、文化程度的人群,对网络的使用习惯和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各不相同。
对于青少年群体,他们是网络世界的“原住民”,对网络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但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因此,对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教育要生动有趣、寓教于乐。
可以通过游戏、动画、短视频等形式,向他们传授网络安全知识,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避免沉迷网络游戏、网络交友等带来的风险。
同时,学校和家庭也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因材施教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三小学梁有丰学生的个体特征有着千差万别,再加之我们目前使用的自然教材,有的内容与学生、学校特点甚至当地所具备的条件不一致。
为此,我们实验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和教材,充分利用学校和当地的有利条件,才能搞好自然实验教学,即我们实验教师要有“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学理念。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达到这一要求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试试:一教师要充分、全面把握教材教材到手后,教师要全面解读教材、研究教材、研究课标、研究教材需要学生达到的教学目标、能力及各册教材知识系统间的内在联系,作好自然开课教学计划。
这是教师“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前提。
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自然教学中,我们教师有时要结合课堂教学与实际情况的需要来因材施教,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广阔的大自然课堂,直观感受知识。
例如教学《植物的花》时,可以把学生带到大地或农民种的蔬菜大棚里,看看油菜花、黄瓜花或者马铃薯花等,让学生们学习花的知识,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学习的效果会更好些。
三调整教材的结构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要根据教材和节气之间的冲突,教师要因地制宜适时调整教材结构。
例如教学《两栖动物》时,时值隆春三、四月间,北方的河水还没解冻,根本看不到青蛙产卵,只好等教师把捞到的蛙卵拿到实验室进行养殖和观察,再引导学生来学习这一课,学生接受的知识会更快、更牢,兴趣会更浓。
四建立校内生物园学校有条件的话,可以建立校内生物园,这是有利于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举措。
其规模大小可依据学校的条件而定。
对于不能在课上适时看到或在课内完成不了的教学任务,可在生物园里完成。
例如在生物园里栽种花草、农作物,养殖青蛙、鲫鱼、金鱼等,通过劳动与观察使学生系统了解植物的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了解动物的产卵、孵化、发育、死亡等,并在栽培和养殖过程中获得一些技能。
总之,通过“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不仅使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会调动起来,自然课也会生动活跃起来,不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使学生的自然知识变的丰富起来。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摘要:新课程观念下的作文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根本目的,在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何结合地域特点,因材施教,进行针对而个性的教学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作文教学文化习俗深入生活积累素材一、首先谈谈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内容虚假,无病呻吟。
学生作文是学生个体真实生活情景地再现,是融合了学生个体对真实生活的独特感受。
但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
讲课按照固有的模式,结合教材设计的情节,做着千篇一律的说教。
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只能借鉴手头资料和凭借想象来做一些毫无感觉的呻吟,甚至是抄袭。
内容空洞,毫无质量。
2、立意太高,充当时代的号角。
语文教学意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把此界定为三维目标之一。
在作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有意识的让学生写一些敏感的话题,能够引起读者沉思的社会现象。
其实习作的最高境界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只要我们的作品能反映一个地方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并告诉人们那些急需了解的信息就行。
无须刻意写那些震撼心灵的作品,拿我们这些孩子来说,那是难于驾驭的,甚至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这是写作的大忌,也抹杀了学生的天性,也可以说是在扼杀生命。
3、材料欠丰富,主题落入俗套。
大多数学生生活单调,缺乏生活体验,没有大量的生活积累,也就写不出分量很重的作文。
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他们只能虚构,甚至是抄袭。
即使有一点见解,也是受到手头资料的影响,很少有新意。
4、只知闭门造车,却不联系生活,作文缺少地方特色。
文章的写作是精神劳动者。
作者的主要责任是以正确的世界观、崇高的礼会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思想感情和有用的科学文化去影响读者。
毫无疑问,作者在文章中并非纯客观的反映社会生活,总是蕴含着自己的理想和审美观念,表达自己对生活态度和评价。
作者通过自己的文章,向读者描绘出真实的生活图景,并引导读者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告诉读者应赞扬什么,应当批判和反对什么。
教学实践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教学实践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步与变革,其中教学实践的重要性逐渐显现。
教学实践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以符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适应环境的需要。
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则是教学实践中的两个关键理念。
本文将探讨教学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的具体应用。
一、教学实践的重要性教学实践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可以提供学生与真实世界接触的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学实践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二、因材施教的应用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因材施教,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实践中,因材施教的应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 调整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对于喜欢听觉的学生,可以通过音频文件或讲解来传授知识;对于喜欢视觉的学生,可以通过图片、图表或视频来呈现知识。
通过调整教学策略,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2. 给予个性化辅导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和理解方式,教师可以通过给予个性化辅导来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例如,对于学习速度较快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挑战性作业和扩展阅读;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和练习机会。
通过个性化辅导,教师能够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3. 引导自主学习因材施教还包括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任务,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学习。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因地制宜的应用因地制宜是指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地域和环境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因地制宜的应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 教学内容的调整不同地区和环境下的学生的知识和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地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因材施教类似的成语
因材施教类似的成语成语是中文语言中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它不仅能够传递深刻的意义,还能够通过生动的比喻为读者提供形象化的思维引导。
因材施教是教育上一个重要的原则,意味着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和需求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几个类似的成语,它们涵盖了因材施教的理念,以及在教育中的应用。
一、兢兢业业兢兢业业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它形容一个人非常勤奋认真地工作或学习。
在教育中,因材施教的理念要求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指导他们,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如果一个教师兢兢业业地教学,他将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容易取得进步。
二、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一个描述教育方法的成语,它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实施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因此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方法适用于所有学生。
因材施教要求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资源,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力。
三、因势利导因势利导是一个描述应对变化和挑战的成语,它强调根据当前的情况和环境灵活调整行动方案。
在教育中,随着时代不断变化,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教育挑战。
因势利导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
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教师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应对挑战,获取成功。
四、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一个描述根据地方环境和条件来采取相应行动的成语。
在教育中,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
不同地区和学校有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条件,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安排,以提供最适合学生的教育内容和体验。
五、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一个相对类似的成语,它强调根据学生的才能和兴趣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实施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兴趣来引导他们的学习方向。
因材施教的理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五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五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尤其是在五年级这个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学习风格和需求,而教学环境也各有差异。
因此,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五年级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因地制宜,意味着要充分考虑教学所在地的地域特点、文化背景和资源条件。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这些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宝贵素材。
比如,在一些具有丰富历史遗迹的地区,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然后引导他们用文字描述所见所感;在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可以让学生观察山水、花草树木,描绘大自然的美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描写能力。
因材施教,则要求教师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学习上有了一定的差异。
有些学生可能擅长阅读,理解能力较强,但写作表达稍显薄弱;有些学生则可能对诗词歌赋充满兴趣,而对现代文的理解存在困难。
对于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更具深度和挑战性的阅读材料,如经典名著的节选,并要求他们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对于写作困难的学生,从基础的语句练习开始,逐步引导他们构建段落和篇章,多给予鼓励和具体的修改建议。
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内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比如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可以让小组共同探讨主题、分析人物形象、总结中心思想。
这样,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带动较弱的学生,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提问环节也要有针对性。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一些需要深入思考、拓展思维的问题;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提问一些侧重于基础知识和课文理解的问题,帮助他们巩固知识,增强自信心。
作业布置同样要体现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布置作业。
基础作业要求全体学生完成,以巩固当天所学的基础知识;拓展作业则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比如开展小课题研究、写作小论文等。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摘要】东乡作为民族地区在新课改中不能走在时代的后列,高中地理教学也要以此为契机,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思想,努力改变传统的、单纯的传授知识的作法,注重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地理思维能力、运用地理原理技能解决人地关系中问题的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地区新课标提升高中地理教学地理学科是一门集区域性和综合性为一体的学科,对学生来说是一门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民族地区由于学生理科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的理科学生较少,学文科的学生较多,地理作为必考科目显得尤其重要,但是在我们民族地区中学地理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教学方法呆板、教研气氛不浓、当地教师对新课程教学要求极不适应等,再加上教学设施配置差严重影响了整个中学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新课程下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民族地区的高中地理课如何上,如何才能上好地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精神,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
高中新课标以全面提高每一个中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为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提高中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离不开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参与一系列开放的探究式学习,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它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是一般的记忆、理解和掌握。
更强调学生通过参与探究问题的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使他们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都得到升华。
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是倡导探究式教学的双重目的。
在我们东乡族自治县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应该如何的改革和执行,才能顺利的响应国家的新课程的改革,让新科课程的理念更好的为我们民族地区高中地理教学而服务,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第一,作为我们教育者来说,教师教育的信念有两条:①教育追求有效,让教师用较少的时间,得到较大的收获。
教学中如何因地制宜因材而教
教学中如何因地制宜因材而教教育是一门艺术,而教学则是这门艺术的具体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其中如何因地制宜、因材而教是至关重要的。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学习风格和背景,每个教学环境也都有其特定的条件和资源。
因此,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教学环境的优势。
因地制宜,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学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
不同地区的学校,其周边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都有所不同。
比如,在一些山区学校,自然科学的教学可以更多地结合当地的山川地貌、动植物资源;而在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的学校,人文社科的教学则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博物馆、古迹等文化遗产。
以乡村学校为例,周边可能有广阔的农田、山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生态系统的运作,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生物、地理等知识。
这种与当地环境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资源的差异也是因地制宜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城市学校可能拥有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丰富的图书资料和完善的实验设施;而农村学校可能在这些方面相对匮乏。
但农村学校也有其独特的资源,比如广阔的室外空间、传统的手工艺等。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教学。
在资源丰富的学校,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在线课程拓展学生的视野;在资源有限的学校,教师可以采用更简单直观的教学方法,如手绘图表、自制教具等,同样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来说说因材而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都各不相同。
有的学生擅长逻辑思维,对于数学、物理等学科能够轻松掌握;有的学生则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英语等科目上表现出色;还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喜欢通过实践来学习。
因此,教师需要敏锐地观察和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鼓励他们自主探索、深入研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基础教育中应如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基础教育中应如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基础教育领域,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拥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
因此,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成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因地制宜,意味着要充分考虑学校所处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以及教育资源等因素。
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会直接影响到教育的实施。
比如,在一些农村地区,学校可能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丰富的图书资源,但却拥有广阔的自然天地和独特的乡土文化。
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大自然作为教学的课堂,让学生亲身感受四季的变化、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培养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同时,可以挖掘乡土文化中的教育元素,如民间故事、传统技艺等,将其融入到教学中,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而在城市地区,学校可能拥有更多的现代化教育设施和多元化的社会资源。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等场所,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此外,城市中的社区活动、志愿者服务等也可以成为教育的一部分,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因材施教,则要求教师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风格和潜在优势。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节奏都有所不同,有的学生擅长通过听讲来学习,有的则更倾向于通过动手实践来掌握知识;有的学生在逻辑思维方面表现出色,而有的则在艺术创作方面独具天赋。
教师应当敏锐地观察学生的这些差异,并据此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对于学习速度较快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如拓展阅读、深入研究等,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耐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弥补知识漏洞,建立学习信心。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
比如,对于喜欢音乐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如合唱团、乐队等;对于热爱体育的学生,支持他们参加各类体育比赛和训练。
为了实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学校和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新课程学 习 N E W C O U R S E S ’ S T U D Y
因 地 制 宜 因 材 施 教
潘 安
( 福 建省福 鼎市第六 中学 )
摘
要: 课堂教 学改革模式盛行 , 漠视评价的主要标准——有效教学 , 应该 以因材施教 、 因地制宜为原则和策略践行有效教 学。 “ 因
否, 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 。因材施教 的原则 , 也往往直观体现课 堂问题 的设计 。这样 , 每个学生都有参 与机会 , 都 能体验成功的快
乐, 使课 堂变成 学生相互促进 的舞 台 , 从 而使 课堂提 问发挥 其应
有 的最大效用 。如学 《 论语选修》 时, 樊迟在圣人 门下学种庄稼 , 被
刻的民族 文化内涵 , 学生很难理解 : 面对如此险恶 的环境 , 寨 中人 学 到什 么及学 的程度 如何 。如果学 生不想学或者学 了收效甚 微 , 为何 仍然选择 坚守?为了拉 近学 生与课文 的距离 , 更好地把握 主 即使教学模式再 “ 花俏” 也 是无 效教 学。因此 , 学生有无进步或获 题, 就讲 了一个 故事 : 学校旁边有 块地在河岸 边 , 一 开春 , 我父 亲 得最大化 的发展是课 堂教学改革有没有效益的指标 。 就会细细耕耘 , 种上农作物 , 可夏汛一到 , 上涨的河水就会把那 块
自主学习 、 “ 先学后教” “ 三转五让” “ 3 5 + 1 0 ” 循环等实践模式 纷呈 , 时社 会状况与孔子本身的社 会地位 , 所谓 “ 劳心者治人 , 劳力者 治
也 演化出了众多的课 堂教学新 理论 。广大教师趋之若鹜 , 亦 步亦 于人 。” ( 《 孟子 ・ 滕 文公上》 ) 可见孔老夫子重脑力劳动而轻体力 劳 趋 探索课堂模 式 , 划块分时践行课 堂环节 ; 似乎模 式失 当就是课 动。不同问题撩拨不 同层次学生的心弦, 让课 堂充满波动 的情绪 ,
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是教师解放思想最大的体现
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是教师解放思想最大的体现———“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镇康县第一中学罗自良从教15年来,教过的学生形形色色。
按出生年代分有70代的、80代的、90代的;按地域分有山区的、坝区的,有乡下的、县城的;按性格特征分有外向的、内向的,有开朗的、孤僻的……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学生,教师只有能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墨守陈规,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教师要能与时俱进面对不同年代出生、成长的学生,教师要能把握不同年代的特点,把握不同年代的热潮,把握不同年代学生所追求的时尚,把握不同年代的人生观、价值观。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最大限度的消除与学生的代沟,才能与学生有共同的语言,也才能最终了解学生、教育学生。
在这方面,我有很深的体会。
刚参加工作时,面对的基本上是70代出生的学生,与自己是同时代的人。
当时与这些学生沟通、交谈十分随和、自然,与学生打成一片,十分融洽。
教育教学效果自然也很好。
到了与80代学生接触时,代沟就逐渐产生了。
我已经把这些学生定格为孩子,越来越感觉自己比他们站得高,比他们懂得多。
但很多学生不信这个邪,因为他们觉得他们会唱的歌我不一定会唱,他们热追的很多明星我一无所知……再到面对90代学生,这种代沟就非常突出了。
这一代人叛逆性强,逆反心理重。
由于通信、通讯的发达、网络的大众化,他们所接收的信息广、内容多且新。
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城乡差别在不断缩小。
这是我15年从教路上遇到的第一个大困惑。
我静下心来,整理思路,总结得失,在思想上来一次大解放。
平时不爱打篮球的我尽量追看NBA赛事,了解乔丹、了解奥尼尔、了解艾弗森、了解科比、了解麦迪;熬红眼睛追看欧锦赛、英超联赛,了解贝克汉姆、了解罗那尔多,了解各场足球赛事的胜负得失情况;耐心一遍遍的听《老鼠爱大米》、《三节棍》等曲子;耐着性子看完《大长今》、《浪漫满屋》、《兄妹契约》等韩剧和《还珠格格》、《武林外传》等国内“泡沫”剧。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近义词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近义词
摘要:
1.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的含义及关系
2.因地制宜在教育中的应用
3.因材施教在教育中的应用
4.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在实际生活中的案例
5.总结
正文:
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是两个在教育领域中经常被提到的概念。
它们都强调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条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因地制宜是指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和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在教育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背景、文化、语言和兴趣爱好,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城市和农村的教育资源和环境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城市和农村的教育中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
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和兴趣,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在教育中,我们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然后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例如,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在实际生活中,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也有很多应用。
例如,对于一个创业
项目,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情况,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和产品定位。
对于一个团队,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成员特点和能力,分配不同的工作任务和角色,以实现团队协作和高效工作。
总结起来,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原则。
在教育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条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着力推进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学新课改内容提要:笔者所执教的是甘孜藏区一所小学,该地区小学英语教学与内地相比起步较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薄弱环节,需抓紧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提出小学英语教学应搞好五个结合:即与藏语、雅江特殊语种的结合;与民族学生特长的结合;与创新意识的结合;与儿童特性的结合;与电化教学的结合,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实现小学英语教学的跨越式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的民族政策在民族地区的贯彻落实,民族教育迎来了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尤其是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雅江县教育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基本形成了藏语和汉语的双语教学体系,同时正在致力搞好外语教学。
外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是一个比较突出的薄弱环节,面临许多发展困难。
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应紧紧结合地区特点,抓住儿童特性,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全面推进小学英语教学新课改。
一、英语教学与藏语、雅江特殊语种的结合。
“雅江倒话”列中国境内129种独立语言之一,是作为母语使用的一种介乎藏汉语之间的特殊语言。
雅江使用这种语言和使用藏语的儿童对语言的领悟力较强,英语发音较准,
如能很好的利用学生的这一潜能,就能扫除初学英语发音不准这一第一大学习障碍,促进听得准,读得好,增强语汇的记忆和积累能力。
二、把握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注重英语教学与民族学生特长相结合。
雅江是一个藏民族聚居的地方,“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充分说明了雅江人能歌善舞的特性。
英语教学应针对这一地区学生特长,将英语的教授和音乐的魅力结合起来,选择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歌曲,并配以边唱边舞,英语小品等方式贯穿到教学过程中,达到提高学生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加深记忆、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选取歌曲时既可以选择外国歌曲,也可以将脍炙人口的藏汉歌曲曲调填充英文作教唱,不断更换歌曲内容。
首先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现代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的给学生创设英语的教学环境,例如教学单词时,要给学生提供带有图片的单词,教学动物lion / monkey/rabbit /cat / dog 等时,除了用图片以外,还可以教给学生动物的声音和动作,让孩子边学边模仿,让学生带上表演的动作,鼓励孩子多说英语,对于学习上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表扬,使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把游戏引进课堂。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将游戏引入课堂,能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课堂形式。
在教学数字时,教师给每人发一张卡片,上面可记录电话号码,学生在上面写好自己的电话号码,并念几遍,教师说学生的电话号码,如 67288593,有此号码的学生就回答:“ Hello,this is 67288593.”并出示卡片,让其他学生检查对错。
通过比赛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课堂上来;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
玩中有学,学中有玩,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在各种游戏中慢慢习惯单词,而不是死记硬背,可采用图片、头饰、动作等各种形式进行渗透,在游戏中多听,反复感觉,从而在脑海中的印象就加深,愉快的歌声会让孩子忘记这是在学习,从而轻松地学到了知识。
我们现代的教学是快节奏的、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
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乐于探索,其实惊喜就在我们身边。
三、英语教学与创新意识相结合。
英语新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英语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将创新意识贯穿始终,应不拘泥于课堂旧模式。
如:在英语口语交流中可以努力营造一个可以让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多方面、多角度谈出自己的看法,通过各种正确的描述表达同一种意思,收到
异曲同工的效果,激发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多角度交流锻炼。
(一)听听、说说、做做。
例如,在教完1-10的数字后,可以让孩子们伸手指,如果老师发出的指令是:“Three.”学生便伸出三个指头,这样既集中了学生注意力,又复习了数字,一举两得。
又如,在教学arm,leg body等时,我让孩子们一起来做Touch 游戏,即老师发指令,学生边做动作,边重复身体部位名称。
如,老师说:“Touch your eye. ”学生边指自己的眼睛,边说:“eye,eye, this is my eye.”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又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教学“be”动词时,编成顺口溜教学:I用am,you用are,is连着他她它,单数后面用is,复数后面都用are;变疑问往前提;变否定更容易、be 后not别忘记。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演演、说说、唱唱。
表演是学习语言的有效途径,小学生更有爱表现的欲望,如在教学animal时,让孩子们抓住每种小动物的特征,边读单词边做动作,边做动作边找相应的单词卡片,整个课堂就像是一个可爱的动物园,学生们的表现力特别强,情绪高涨。
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适时地教一些英语歌曲,既可以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又可以增强记忆,活跃气氛。
如学习完颜色之后,教唱“My bag is blue ”,学生能很快地记住black ,white,red,blue等单词,让孩子们
既学到正确无误的语音、单词和句子,又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四、英语教学与儿童特性相结合
(一)结合儿童的进取特性。
通过开展竞赛方式,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来,调动学习兴趣。
例如,我们可以采取学生个体之间、小组之间、平行班之间开展记单词、英语小品表演、知识抢答、书写等多形式的比赛。
这些活动可以达到课堂兴奋剂效果,实现从引导学生参与,主动积极争先,最终促进学习提高的效果。
(二)结合儿童的好玩特性。
在课堂上适当采取做游戏、模仿人物等方式,积极组织儿童参与,活跃课堂气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如:在六年级下册二单元“Let’s play”一课中,将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扮演医生和病人角色。
这恰恰会让学生联想到幼年所常做的游戏,兴趣盎然,即可进入角色。
这时候完全让学生起来表演,其间进行角色互换。
老师不过分插手,也不过分地去讲究语法,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别人能听懂就行。
(三)结合儿童的视觉特性。
儿童对色彩比较敏感,所以在教学组织中,可以采取图片教学的方式。
如在五年级上册三单元“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一课中,将pork(猪肉)、tomato(西红柿)、cabbage(卷心菜)等采取彩图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不仅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内容,而且视听结合易于学生加深印象,强化记忆,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五、英语教学与电化相结合。
虽然我县小学英语教学起步迟,但只要高起点组织教学,就一定能跟上英语教学时代潮流,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英语教学可以借助电教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电脑教学集图、文、音于一体,不但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使他们能够专注地学习,而且还为他们提供语言情景,使他们不必借助翻译,通过视听,就能达到理解语言内容的目的。
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大量使用平时摄取到的实际生活中熟悉的情景资料,配以民族和少儿音乐,自然把学生带入意境中,使学生听其音,见其形,明其意,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要改变目前英语教学的落后状况,就必须要在充分熟知民族地区学生生长环境和认真探索学生的各种实际能力的基础上,秉承原有教学良法,摈弃呆板填鸭劣式,走创新教学道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浓厚兴趣,促进被动学习向主动努力的转变,从而实现英语教学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