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形成及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过程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
“杜鲁门主义”出台,标 志美苏“冷战”的开始 1947年出台“马歇尔计 划”,扶持和控制西欧 1949年成立“北约”,遏 制苏联,称霸世界
1947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打破资本 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1955年成立“华约”,对抗“北约”, 标志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和平与动荡共存 原因
1.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宗 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 2.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国际争端
表现
1.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 号,向南联盟进行狂轰滥炸 2.国际恐怖主义呈现泛滥趋势,对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造 成严重威胁
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 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有力地冲击了两 极格局
影响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东欧 剧变
苏联 解体
1 2
原因: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
表现:自20世纪 80年代后期,东欧各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概况: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 原因:戈尔巴乔夫在政治上倡导以“人道的民主的
军事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949年德国东部和西部在苏联和美国的支持下,先后成立德意志 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日本投降后,美苏以北纬38度为界划朝鲜为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 主义人民共和国 1962年苏联冒险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美苏关系紧张,最终苏联 从 古巴撤回导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巨大的演变和转变。
本文将就这个主题展开讨论,探究战后世界政治的发展与变迁。
一、战后国际秩序的确立战后,联合国的成立成为战后国际秩序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联合国旨在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并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其安全理事会在维护国际和平方面具有重要的决策权力。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也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机制和支持。
二、超级大国的崛起与冷战局势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崛起,成为世界政治的核心。
冷战的爆发导致了两个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对抗,将世界分为两个阵营。
美国领导的西方阵营与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领域展开角力,形成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新面貌。
三、非洲、亚洲、拉美国家的解放运动战后,亚洲、非洲和拉美国家纷纷进行解放运动,寻求独立和发展。
这些国家对殖民主义的抵抗,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支持。
这一时期,亚非国家集团和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将世界政治格局推向多极化的方向。
四、苏联解体与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苏联解体成为20世纪末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大重大事件。
苏联崩溃后,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在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域的强大实力使其在世界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
全球化的发展也进一步加强了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
五、全球化与新兴大国的崛起全球化的进程促使新兴大国如中国、印度等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这些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增长和政治实力,在重塑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球治理结构的逐渐调整成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新特征。
六、地区冲突与恐怖主义的威胁近年来,一些地区冲突和恐怖主义的威胁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新的挑战。
中东地区的冲突、东亚地区的紧张局势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活动对国际和平与稳定造成了威胁,世界政治局势愈发复杂和紧张。
结语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许多转变和演变。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1、原因: ①根本: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②主要:矛盾的变化
(战时同盟——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对抗)
③其他:外交政策的变化(美国和苏联)
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2、过程: ①冷战(二战后世界反战情绪高涨)
三、两极格局的解体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瓦解 ①苏联解体:
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根本); 戈尔巴乔夫改革(主要和直接); 和平演变(客观)东欧剧变(国际因素) ※戈尔巴乔夫改革 背 景:戈氏就任苏共总书记,经济改革遇阻 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根本变化) 主要内容:对内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对外改变与美国全面对抗方针,寻求缓和 结 果:国内局势失控,民族矛盾、政治斗争、加盟共和国 独立;引起东欧剧变
(2009海南卷) 2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 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 “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 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09江苏历史)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 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 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 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 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表现:经济高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第二
②日本的崛起
影响:
对日本:经济大国,改变一边倒外交政策,实 行以美日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对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西欧三 足鼎立的局面,两极格局受到冲击, 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讲述
自统合的姿态,自动地把服从美国的权势视为当然。这就是所谓超
70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 中苏恶化;不结盟运动
放取得巨大成就
兴起;两极格局中明显
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政治:
1991 现代科技发展,经济 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
年以 来
区域化和全球化速度 趋势加强,呈“一超多 加快,世界联系密切。 强”的格局;和平与发
展逐步成为主流,但和
平动荡并存;
P164
2、美苏冷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1917年苏联是如何“踏进历史 的主流”的?1945年后苏联为了自身的“安全”而采取的政治、 经济措施有哪些?(3分)
(1)如何: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分) 措施:成立华约;与中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成立经 互会。(2分。答出两条即可)
(2)变化:片面到客观(或由消极为主到中性积极为主)。(2分) 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对美认识更加理性和 客观;美苏争霸的影响。(3分)
材料三 国际社会应该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 使我们的地球村成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 更不能为一已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各国交往频繁,磕磕 碰碰在所难免,关键是要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与和平谈判,妥善解决 矛盾分歧,维护相互关系发展大局。
(3)特点:美国主导;以国家实力为基础;与国际权力结构相联 系。(3分) 措施:推动成立国际经济和金融组织,如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世界银行;通过“马歇尔尔计划”向西欧、日本提供援助。 (2分) (4)因素:国家综合实力;国家政策;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专题十五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时空坐标■知识线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形成,世界处于“冷战”阴影之中。
随着世界各种力量的不断较量、分化和组合,世界格局呈现出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线索一: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初期(20世纪四五十年代),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线索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欧共体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和中国的振兴,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线索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国力迅速增强,俄罗斯国力得到恢复,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形势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必备知识§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1.规划:二战后期,美苏首脑通过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定了以美苏为主导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即雅尔塔体系。
它勾画出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2.评价(1)雅尔塔体系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同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但是具有明显的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
(2)雅尔塔体系结束了欧洲国家作为世界中心的国际格局,为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战后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决定了直到今天许多国家的命运与方向。
二、美苏“冷战”1.背景(1)基础框架: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主要原因:世界主要国家实力的变化。
①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②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增大。
(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一周强化一、一周知识概述二战结束后,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宣告结束,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发展趋势。
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一)战后国际关系演变1、变化原因:(1)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促使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联合反对法西斯。
(2)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帝国主义力量削弱;人民民主力量增长。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影响。
(4)西方对苏联和东欧实行“和平”演变。
2、演变的表现:(1)世界反法西斯盟国打败了德、意、日。
(2)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原则,建立了联合国。
(3)美国推行冷战遏制苏联,对亚洲实行局部战争。
(4)社会主义力量壮大,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5)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形成。
(6)苏联推行霸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两极格局结束。
(7)西欧、日本迅速发展,经济上日、西欧、美三足鼎立,政治上不再唯美国是从。
(8)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迅速增强。
3、基本格局:(1)第三世界崛起和西欧、日本的实力增长,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2)美苏冷战是战后四十年国际关系的核心。
(3)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二)冷战中的对峙1、冷战政策(1)原因: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政治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2)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3)信号: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4)具体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
他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知识点解读一、政治格局的变化: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1)原因:①根本:国家实力的变化(美苏实力大增,欧日实力下降)②主要:矛盾的变化③其他:外交政策的变化(2)过程:①冷战:②局部热战:(3)冷战的影响:①②③④冷战状态下,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的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
面对两极对峙局势,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2、多极化趋势出现:(1)欧共体:(原因、组成、发展、影响)(2)日本:(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崛起的原因、发展状况、影响)(3)不结盟运动:(原因、标志、意义)(4)中国:3、两极格局的瓦解:(1)标志:(直接原因、根本原因)(2)影响:①世界局势:②社会主义力量受重创4、多极化趋势加强:(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2)影响:①三个有利于②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5、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规律性的认识: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变化。
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其对外政策的调整。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都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
二、经济发展趋势:1、全球化趋势的加强:2、区域集团化趋势:(1)欧盟:(背景、过程:1951——1967——1993——1999、影响)(2)北美自由贸易区:(原因、过程:1992——1994、影响)(3)亚太经合组织:(背景、过程:1989——1991、影响)(4)东盟:(背景、过程:影响)单元检测1、“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
此观点说明了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施的重要政策是:A、进行反苏反共的舆论宣传B、实施军事援助C、实施马歇尔计划D、建立北约2、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落入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显 呈 现 出 缓 和 与 紧 张 、和 平 与 动 荡 并 存 的 局 面 。一 些 地 区 和 国 家 内 部 长 期 以 来 抑
而不发的深层矛盾, 如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爆发, 使世界动荡不安。世界
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 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从近期
看 , 美 国 仍 将 保 持 世 界 唯 一 超 级 大 国 的 地 位 ,“一 超 多 强 ”的 局 面 还 将 继 续 下 去 。
三 、两 极 格 局 的 终 结
崩溃: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战后存在四十多年的美
苏两极格局崩溃。
原因: 苏联解体是直接原因;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
对比是根本原因; 欧共体、日本的崛起, 成为抗衡美国的力量, 帝国主义阵营开始
瓦解。
影响: 两极格局结束后, 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但天下并不太平, 明
领域已经赶上或超过美国。西欧经济一体化, 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 西欧开
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安全政策, 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其次,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战后, 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 把发展经
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 并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1955年
以后, 日本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日本的人均国民生
但从长远看,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两极格局的结束与前两次世界格局的演变有所不同。第一, 和平过渡。它的
结 束 是 在 没 有 发 生 战 争 或 世 界 大 战 的 情 况 下 出 现 的 , 是 经 过 长 期“冷 战 ”的 较 量
引起的。第二, 竞争过渡。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欧洲联盟五个力量中心存在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概要
热点考向探究
返回目录
关键信息: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贯穿全书的主线。 迁移知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的瓦解。 辨析选项:本题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整体把握历史发展的能力。材料的角度是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的过程,突出美苏两国国家力量发展变化的历程,故答案为C项。美苏两国的根本利益存在矛盾,排除A项;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国是“冷战”,不是军事冲突,排除B项;美苏(俄)两国的敌对意识在苏联解体后依然存在,故D项错误。 答案试解:C
自由化
制度化
通史主干整合
返回目录
第11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多极化趋势的国际格局与经济全球化趋势
2.苏联的经济改革 (1)背景:______________的弊端日益暴露。 (2)三大改革
斯大林模式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内容
农业:以农业为突破口,取消义务交售制,开荒种玉米 工业:权力下放,承认企业和个人利益
经济
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遏制苏联扩张
经济互助委员会:以打破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军事
北约:1949年成立,属于军事政治集团
华约:________年成立,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第11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多极化趋势的国际格局与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一、“冷战”兴起1、历史背景(1)反法西斯任务完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西欧遭削弱,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3)美国企图称霸世界,但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
(4)二战刚结束,人们厌恶战争,美、苏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2、美国的目的: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称霸世界。
3、过程(1)“冷战”的公开信号: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2)三大表现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政治):1947年,标志“冷战”正式开始。
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经济):1947年,又称“欧洲复兴计划”。
目的: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道路。
实质: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
③北约组织的建立(军事):1949年,性质:军事集团。
4、苏联作出的反应(1)政治:成立欧洲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1948;(2)经济:成立经互会,1949;(3)军事:成立华约组织,1955;(标志两极对峙的格局正式形成)。
5、“冷战”的影响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使战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
经济上: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被人为地划分为几个封闭的经济体系。
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局部战争不断。
又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
二、两极格局的特点:(1)形成阵线分明的两大对立阵营——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
(2)美国、苏联起主导作用。
(3)“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
由此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4)国际关系:全面“冷战”,局部“热战”。
三、“冷战”中的“热战”(1)朝鲜战争:1950---1953年,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2)越南战争:1961-1973年,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而苏联此时在军事实力上大体赶上了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
3.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
4.20世纪90S年代至今—— 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形势
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又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 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1.背景
世界现代史部分
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 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考纲要求 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世界格局
世界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基本力量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 内形成的国际关系的总体结构。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20世纪, 世界格局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
——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1947)
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 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 平。……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得到 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 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在哈佛大学演讲
①杜鲁门主义讲话中所说的“极权主义”和少
数武
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 指什么?杜目的是什
么?
指社会主义制度,这些国家的共产党武装和苏联。
公开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与苏联全球对抗
②从马歇尔的演讲分析,他主张美国实施对外援助的目的 是什么?
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中欧
和东欧各国都处在苏联势力范围 之内受到社会主义幽灵的威胁….”
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宣读咨文: 要求美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 社会主义阵营
• 社会主义阵营,是指二战后,由苏联为首的,横 跨欧亚大陆的,起初由12个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 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 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长期对峙,是冷战时期的 主要内容。由于社会主义阵营成员主要在欧洲东 方,西方国家称之为东方集团,或称之为苏联集 团。此外又称为共产主义集团。
第25课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知识点: 1、雅尔塔体系,分析美苏两国从战时盟友变为 战后的主要原因; 2、“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 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 织,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军 事措施; 3、德国分裂、朝鲜半岛的分裂、朝鲜战争、越 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美苏两国对峙的表现形 式
• 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 只有永恒的利益。 • 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 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二战时的同盟 关系变成二战后的敌对关系。于是形成了 二战后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美苏两极 格局。
• • • •
一、从盟友到对手 1、原因: (1)雅尔塔体系确立: 概念:1945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反法 西斯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时刻,在苏联的雅尔 塔召开一次国际会议,会议上美、英、苏三国讨 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 问题,达成若干协议,会后根据会议中的协议, 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 ◆基础:美苏均势 • ◆实质: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 • ◆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 2、冷战开始: • (1)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 (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政 治表现): •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 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 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 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表明美国公 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正 式开始。 • (3)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 一切敌对行动。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 出兵朝鲜后,侵占平壤,把战火烧到中朝边 界,轰炸中国边境,侵略中国。
A
29
2.(2010·山东卷)图16为1950~1980年美 国军费开支变化图。
(1)导致A阶段军 费上升的主要历史事 件是什么?B阶段军 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哪些? (2)中美关系在A、 B两个阶段分别具有 怎样的特点?
国际关系格局。
趋势:一超多强
A
3
雅尔塔体系确立
以苏联为首的社 会主义力量发展
社会主义国 家改革运动
美国推行霸权政策
在欧洲实
行“冷战 ”政策
侵略中、
朝、越等 国
中国摆脱 苏联模式 ,建设有 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 义,成就 巨大
苏联改革、 成效不大
20世纪50~80年代资 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美、日、欧三足鼎立 ,美霸主地位动摇
【答案】(1)主要事件:朝鲜战争。原因:70年代经济危机,
试分析战争对于苏联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巩固了苏联对 朝鲜的控制;有利于苏联在 远东地区与美对抗。
3、对世界局势: 加剧了两极对峙格局。
A
24
思考:朝鲜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1)从战争起因看:朝鲜战争是“冷战”的 产物(美国认为朝鲜内战是苏联扩张的产物, 要遏制苏联)。
(2)从战争过程看:内战→国际性局部战争, 是“冷战”中的热战(在亚洲的发展)。
进行平等协商,是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和平解决
祖国统一的问题。
A
27
请回答:为什么朝鲜统一一波三折,进展缓慢?
内:①严重军事对抗的存在; ②双方在政治上的分歧仍然很大; ③ 双方经济实力相差悬殊; ④双方有成效的沟通还显得不足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的爆发。同时,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共存, 相互借鉴, 推动了世界发展。
二 、两 极 格 局 的 演 变
世 界 政 治 格 局 的 多 极 化 根 源 于 世 界 经 济 格 局 的 多 极 化 。 20世 纪 50年 代 后 期
起, 世界格局逐渐表现出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首先, 西欧成为与美国抗衡的力量。20世纪70年代以来, 欧洲共同体在很多
果, 将来是会有收获的。”这表明
()
A.人 民 群 众 是 实 践 的 主 体
B.主 要 矛 盾 决 定 事 物 发 展 的 方 向
C.量 变 是 质 变 的 前 提 和 必 要 准 备
D.新 事 物 具 有 强 大 的 生 命 力 和 远 大 的 发 展 前 途
参考答案: 1.B 2.D
( 责任编辑: 陈盈)
后, 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50年代
后期起, 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在长达四十多年的美苏争霸中, 双方互有攻
守, 关系时而缓和, 时而剑拔弩张。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 给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带
来了极大的危害, 也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 阻碍了两国经济的发展。
领域已经赶上或超过美国。西欧经济一体化, 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 西欧开
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安全政策, 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其次,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战后, 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 把发展经
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 并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1955年
以后, 日本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日本的人均国民生
与其针锋相对, 于1955年和东欧七国成立华沙条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主义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章程
D.华沙条约组织章程
8.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 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 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 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A.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文。以下哪些词汇应该出现在他的论文当中
A.“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
约》
B.“铁幕”演说、《北大西洋公约》、朝鲜战
争
C.雅尔塔会议、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
D7..公雅开尔声塔明会美议国、负马有歇“尔领计导划世、界欧”共,体运用自己
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止共产主义
“扩张”的这一政策被称为
2001·1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全球化的影响:
a.减少了国家间经济交往的障碍,促进经济 发展; b.加强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c.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机遇”与“挑战” 并存
1.目前,家乐福、沃尔玛、麦当劳、迪斯尼等 跨国公司在全球开设的连锁店已落户中国,这 种现象代表了一种什么必然趋势
经济上
推行“马歇尔 计划”
经济合作互助 委员会
军事上
组建北大西洋公 约组织(“北
华沙条约组织
约”)
标志着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美 苏 争 霸
二、美苏争霸
(20世纪50年代初,赫鲁晓夫上台 --- 20世纪 90年代初,苏联解体 )
20世纪50、60年代时期 美国占据优势
古巴导弹危机 (苏联的赫鲁晓夫美国的肯尼迪)
3.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 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 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 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 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经济军事实力已势均力敌 B.苏联迫于压力推行缓和战略 C.苏联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D.苏联希望结束争霸争取和平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及其原因
两极格局受到重 大冲击,多极化 趋势出现(20世 纪六七十年代) 两极格局瓦解, 20世纪 暂时呈现“一超 末21世 多强”的局面, 纪初 多极化趋势加强 (1991年以来)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及其原因
时期 战后 初期 20世纪 六七 十年 代 特征 两极格局形成 (1945-1955 年) 原因 “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各国政治力量的对 比: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 也壮大了自己的政治军事力量,成为世界上唯 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 美国陷入越战泥潭,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经济“滞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苏联经济 发展停滞;欧洲走向联合(欧共体成立),日 本迅速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振兴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 国;苏联大国地 位,俄罗斯东山再起,中国经济实力迅速增 长,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二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与历程
二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与历程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场战争,给世界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战争结束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别从国际政治格局和历程两方面来探讨二战后的国际政治。
一、国际政治格局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分为两极和多极。
1、两极格局在战争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了全世界最为强大的两个国家。
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都非常强大,而苏联则在军事和政治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
因此,美国和苏联分别带领着西方和东方两个阵营,构成了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
2、多极格局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
欧盟、中国和日本等强国崛起,使得国际政治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各个国家之间的互动和相互依存程度不断提高。
二、历程二战结束后,历经了很长时间的恢复和重建。
1、战后恢复和重建二战后的欧洲已经成为一片废墟。
为了重建战争中受到了极大创伤的国家,各国采用了大规模的重建计划。
美国提出了马歇尔计划,为欧洲提供了巨额的经济援助,帮助欧洲国家重建国家基础设施和经济体系。
2、冷战的爆发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矛盾就开始加剧。
美国走向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而苏联则坚定地实行共产主义制度。
在这种情况下,两国之间的分歧逐渐变得难以调和。
1947年,美国的杜鲁门总统发表了“杜鲁门主义”,明确表示要对抗苏联的扩张,推动西方阵营的统一,这种状况持续了整整四十年,称为冷战时期。
3、全球化与多极化二战后的国际政治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化成为了一个趋势。
逐渐形成了以美国为核心的全球经济体系,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程度不断提高,国际政治格局也因此变得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
经济和紧密联系,出现了一个不同于冷战时期的多极格局。
4、后冷战时期1989年苏联解体,这标志着冷战结束了。
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各国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更加深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历史背景①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到了若干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
②二战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企图称霸世界。
③战后苏联实力的不断增强及在世界上影响的日益增大,引起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④二战结束后,美苏反法西斯联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同盟关系破裂。
2、“冷战”的兴起(1)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2)表现政治: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1948年的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经济: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援助计划,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
1949年初苏联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进行反击。
军事:为进一步加强对西欧政治军事控制,1949年美英法等十二国在华盛顿签定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为对抗北约,1955年苏联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八国政府首脑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至此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历史影响①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②两强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③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总之,世界在近半个世纪大局稳定小波浪不断。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背景①共同的地域使欧洲国家一直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这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基础。
②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美苏两极格局下,西欧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为了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就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实现欧洲的统一②在战后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YL · 历史
必修(Ⅰ)
【解析】 中美关系改变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的需要, 这是任何国家、任何政策的出发点,中美关系的改变也不例 外。 【答案】 B
YL · 历史
必修(Ⅰ)
运用“ 理论分析法”巧解选择题 理论分析法就是运用诸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来分析、解答问题的一 种思路或思维方法,它适用于解答“根本原因、历史根源、 从根本上反映或说明„„”一类的选择题。
YL · 历史
必修(Ⅰ)
2.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1)世界格局: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2)原因:①欧共体的成立,西欧走向联合。②日本的崛 起。③中国的振兴。④不结盟运动的发展。⑤美国发展相对 缓慢,自身力量相对减弱。 3. 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 (1)世界格局: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2)原因:①苏东剧变。②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③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许多发展中国家等多个 力量中心形成并发展。
YL · 历史
必修(Ⅰ)
2. 1973 年 2 月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基辛格时说:“以 前是仇人,现在我们的关系是叫什么 friendship(友谊 )。”中 美关系发生改变的根本因素是( )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维护自身国家利益 C.中国需要与美国合作对抗苏联 D.美国与苏联争霸失败
【答案】 D
YL · 历史
必修(Ⅰ)
近现代中美关系发展的曲折历程
1.近代:美国侵华 (1)鸦片战争后, 1844 年强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 。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充当英法联军的帮凶。1858 年 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 。 (3)1899 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标志着美国侵 华进入一个新阶段,不再追随西方列强,有了独立的侵华政 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