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学本科生法律职业能力的培养
法学本科专业人才培毕业要求
法学本科专业人才培毕业要求
作为法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毕业要求是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达到的核心素质和能力。
以下是法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一、知识结构方面:学生应掌握丰富的法学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法律素养和思辨能力。
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法学理论、基本法律制度和基本法律规则;了解各类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适用情况;熟悉各种法律文件的撰写方法和技巧。
二、能力方面:学生应具备较强的法律实务能力和综合素养。
能够解决法律问题,撰写法律文书和法律文件,具有一定的法律咨询和解决能力;同时也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办公软件、英语等工具。
三、职业素养方面: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在学习、实践、社交等方面,应时刻保持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注重法律职业的专业性和严谨性,具有较强的公共利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研究能力方面: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能够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和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掌握一定的科研基础理论和方法,能够进行实证研究、数据分析和学术写作。
总之,法学本科专业人才应当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实践操作能力、职业操守和创新意识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够胜任法律职业的岗位。
法律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技能培养
法律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技能培养在竞争激烈的法律行业,培养和提升关键技能对于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无论是律师、法官还是法律顾问,以下是一些在法律职业生涯中重要的技能,以及如何培养这些技能的建议。
1. 法律研究与分析能力法律研究与分析能力是法律职业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律师需要能够深入研究法律案例、法规和判例,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具体案件中。
为了培养这一技能,律师应该积极参与法学研究,阅读各类法律文献,并学会运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和工具进行法律分析。
2. 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在法律职业中,有效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律师需要能够清晰、准确地陈述事实和法律观点,并能够在法庭上进行有力的辩护。
为了提升这一技能,律师可以参加演讲和辩论课程,积极参与模拟法庭活动,并不断练习撰写法律文件和文件。
3. 解决问题的能力法律职业中,律师常常需要解决各种复杂的法律问题。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律师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和分析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灵活性。
律师可以通过参加案例研究小组、参与法律辩论和与经验丰富的律师交流等方式来培养这一技能。
4. 团队合作能力在法律职业中,团队合作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律师需要与同事、客户和其他相关方进行合作,共同解决法律问题。
为了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律师可以参加团队项目、合作研究和法律实习等活动,学会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协调和沟通。
5. 时间管理和组织能力在高强度的法律工作环境中,律师需要有效地管理时间和组织工作。
律师应该学会设定优先级,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并能够在紧迫的时间限制下高效地完成任务。
律师可以通过使用时间管理工具、学习工作优化技巧和制定个人目标来提升时间管理和组织能力。
6. 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在法律职业中,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是律师必备的品质。
律师应该具备诚信、正直、保密和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并遵守法律职业的道德规范和职业守则。
律师可以通过参加职业道德培训、参与法律伦理研讨和与经验丰富的律师交流等方式来提升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以法律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法学教育改革
以法律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法学教育改革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大力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背景下,我国的法学教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全面实施,使法学院学生人数急剧上升,然而,学生的质量并没有与学生的数量取得相对应的同步提升。
相反,出现了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创新意识不强、实践能力不高等问题,与此同时,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学生就业率持续低下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面对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和社会舆论的普遍关切,我国的法学院、校积极应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健全质量控制,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作为浙江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的挂靠单位,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一直积极思索如何扎实推进浙江省高等法学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整体提升,并于2013年成功举办了浙江省首届法科大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竞赛,希望通过举办系列竞赛的方式提升法学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以法律职业为目标的法学教育改革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一、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目前,关于我国的法学教育目标定位理论界尚有争议,有“精英说”、“职业说”、“通识说”等不同见解。
笔者赞同“职业说”。
在西方高等教育史中,法学与医学、神学一样,都是被誉为“最早的、真正的大学”的中世纪大学的常设学部,中世纪大学法学教育常用的方法包括讲授、辩论和练习。
[1]这种方式就带有职业目标教育的色彩。
法律职业是一门需要经过特殊训练的职业,律师是与医师、牧师并列的三大传统特殊职业,都需要严格的职业训练,需要特殊的职业技能,具备特殊的职业伦理。
“法律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法学教育必须以法律职业为导向。
”[2]我国学者霍宪丹认为,法学教育具有两重性,即教育属性和职业属性。
法学教育的职业目标一直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可谓历史悠远。
时至今日,这种培养目标取向在当今世界各国的法学教育中依然体现得非常明显。
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国,都非常明确地将法学教育的目标定位为法律职业,其法学教育具有十分明显的职业教育属性。
法律专业素养
法律专业素养法律专业素养是指法律从业人员在法学知识、法律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的素养。
作为法律人员,具备良好的法律专业素养对于正常行使职责和保障司法公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法律知识的掌握、法律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的塑造三个方面探讨法律专业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培养方法。
一、法律知识的掌握法律知识是法律专业人员的基础,对于解决法律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法律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法律专业素养的重要标准。
法律人员应全面了解宪法、法律、法规等法律文件的内容,并牢记各项法律条文,掌握具体法律解释和司法解释的适用情况。
此外,法律人员还需要深入研究相关领域的学术文章和法律案例,不断增加法律知识的深度。
可以通过参加法学研究会、读写法学期刊以及与同行业专家进行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知识水平。
只有全面掌握法律知识,才能更好地为当事人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和建议。
二、法律能力的培养除了法律知识的掌握外,法律专业人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能力。
法律能力是指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法律人员应具备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性分析,准确把握案件的本质和重点,从而提供合理的法律观点和解决方案。
其次,法律人员应具备独立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法律人员常常需要独立承办案件、参与调解或进行法律咨询等,因此需要具备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法律专业人员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在法庭上,律师需要能够清晰、准确地陈述事实和法律理论,说服法官和陪审团,并向当事人解释法律意义。
在撰写法律文件时,法律人员需要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表达意思,确保文书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三、职业道德的塑造职业道德是法律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品质,是法律职业的基石。
法律人员要遵循法律规范和职业道德准则,保持专业操守,崇尚法律公正和正义。
首先,法律人员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在处理案件时不偏私,不袒护任何一方。
其次,法律人员应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并严守代理人义务。
法学专业学生法律职业精神培养
法学专业学生法律职业精神培养法学专业学生在接受法律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培养法律职业精神。
作为法律从业者,拥有正确的法律职业精神不仅对个人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社会和法治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法学专业学生的角度,探讨如何培养法律职业精神。
一、理解法律职业精神的内涵法律职业精神是指法律从业者在执业过程中应具备的一种职业操守和专业精神。
它包括对法律的敬畏与尊重、严谨专业的态度、独立公正的职业判断、保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等方面。
1.1 敬畏与尊重法律法律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权威性和普遍性。
法学专业学生应当对法律抱有敬畏之心,尊重法律权威,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严谨专业的态度法律是一门严密而复杂的科学。
法学专业学生需要具备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态度。
只有通过深入学习和钻研,才能掌握法律知识,提高专业素养。
1.3 独立公正的职业判断法学专业学生应该具备客观公正的职业判断力。
不受个人情感和利益的影响,以法律为准绳,对案件进行客观分析,制定合理的法律观点。
1.4 保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法学专业学生应坚守职业道德规范,遵循法律和职业伦理标准。
要具备廉洁自律、保守秘密、服务社会等职业操守。
二、培养法律职业精神的途径和方法为了培养法学专业学生拥有法律职业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加强法律教育法学专业学生需要系统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理论和实务。
学校应该加强法律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学思维和法律素养。
设置相关课程或专题讲座,引导学生了解法律职业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
2.2 弘扬法治精神法律职业精神是法治精神的重要体现。
通过开展法治教育活动,推动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培养学生对法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可以组织参观法庭、举办模拟法庭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法治的力量。
2.3 强化实践锻炼学生在校期间可以积极参与各类法律实践活动,如法律援助、律师见习等。
这些实践锻炼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法律实践的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法学专业学生法律职业能力评估
法学专业学生法律职业能力评估法学是一门专注于研究法律规范和法律体系的学科,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法律职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分析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评估,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法律专业知识与理论应用能力在评估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时,首先需要考察其对法律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其在实际案例中应用法律理论的能力。
这包括对法律法规、判例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熟悉程度,以及对法律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法学专业学生应始终保持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更新,通过参加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培养理论运用能力。
同时,了解并适应法律的发展趋势,关注最新的判例和法律动态,以更好地应对法律实务中的挑战。
二、法律文书和法律文件撰写能力法学专业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法律文书和法律文件撰写能力。
这包括合同、起诉状、辩护词等法律文件的撰写,以及对法律文献、法律条文等文件的解读和分析。
学生们可以通过参与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加强对法律文件撰写的实践操作。
同时,要善于总结经验,并不断改进自己的写作技巧,以提高撰写法律文件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三、法律研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法学专业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法律研究与问题解决能力。
这包括对法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解决的能力,能够合理地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培养这一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法律研究项目、法学论文写作等活动,提升对法律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同时,要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与其他同学进行学术讨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研究能力。
四、法律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法学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包括诚实守信、保守秘密、尊重客户和他人权益、独立思考等。
在学习过程中,法学专业学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意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法律实践中。
此外,还应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升社会责任感和法律公益意识,以成为合格的法律从业人员。
五、沟通与表达能力法学专业学生在法律职业中需要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这包括与客户、律师、法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在法庭辩论中清晰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法学专业学生法律职业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法学专业学生法律职业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法律职业能力培养是大学法学本科教育的重要目标。
法学专业学生法律职业能力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受到法学教学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的传统的影响,法律职业能力培养花费的成本巨大,教师本身法律职业能力比较欠缺,对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的考核比较困难。
提高学生法律职业能力,需要学校转变教学观念,突出教师自身法律职业能力的提高,课程设计和资源配置向学生法律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倾斜,科学运用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教学、法律诊所教学等教学方法。
标签:法律职业能力;师资;转变观念:教学方法法律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所具备的法律实践操作能力,主要包括法律推理能力、法律论证能力、调查取证能力、举证质证能力、法律文书写作能力等。
现行的法学本科教育有利于法律知识的掌握,而法律职业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学生法律职业能力不足是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存在的短板。
培养学生法律职业能力应作为法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一、法律职业能力培养是大学法学本科教育的重要目标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是对所学知识的总体要求,也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追求的目标,作为法学专业来说,其实践性更为突出。
面对法学教育普遍存在的学生法律职业能力欠缺,从2011年起,教育部、中央政法委推行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将法律职业能力作为重点,强调法律人才的应用型特点。
培养法学本科生的法律职业能力完全与国家创导的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相吻合,也能改善法律应用型人才严重不足的现状,因此,法律职业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法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法学教育应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化学生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强化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法学与其他学科知识方法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1]。
法学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就是要解决现实中的法律问题,而要解决这些法律问题,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职业能力。
这些能力涵盖范围很广,但主要包含人际沟通能力,证据的搜集、固定、保护能力,证据的运用能力,法律文书的写作能力,法律推理能力等[2]。
法律职业能力培养:法学本科《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定位
、
传统经 济法 课 程教 学模 式 的错 位与
4 课程教学内容过 于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和经 .
济法 律条 规 , 忽视 实践 能力 和 创新精 神 的培养 。大 多数 教师 在课 堂 上所 讲 述 的 主要 是 围绕 如何 注 释
重 新定 位
《 经济法学》 是法学本科 1 4门专业核心课 程 之一 , 对培 养法 科学 生 的职 业能 力具 有非 常重 要 它 的意义。然而, 当前大多数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却 越来越脱离职业培养的要求。具体表现为 : 1经济 法教 学大 纲定 位不 明确 , 学 内容与 法 . 教 律职业要求不太符合 , 专业针对性不强 。教学大纲 是经 济法教 学活 动 的基本 依 据 , 在一定 程 度上决 定
了教 学质 量 的高低 。现 在 , 多 数高 校法 学专 业经 大
现有 的法律条文 , 以及论述这门课程 的体系和基本 理论 , 津津乐道于经济法学知识的传授。对经济法
学课 程 的改革 研究 大 多 数集 中 于教 学 生实践能力的理论研 究和保障机制的探索 。 5课 程教 学手 段 单一 , 法激 起学 生 的兴趣 与 . 无 欲 望 。传统 经济 法 的 教 学手 段 是 “ 张嘴 , 支粉 一 一
觉 和视 觉 , 唤起 学生 的 求知求 新 欲望 。 6课 程 教学 成 绩 考 核 方 法 侧 重 于 经 济法 知 识 . 的记忆 与理 解 , 能 全 面 检 测 学 生 的 实践 能 力 , 不 无 法反 映学 生运 用经 济法 知识 解 决实 践 问题 的能 力 。
传统 的经济法考试大多采取闭卷考试或开卷考试, 闭卷考试大多死记硬背 , 结果造成学生高分低能; 忽视或轻视学生综合技 能的训 练和掌握 的检验与 考核 , 不利 于 学生 实 际能力 的培养 与提 高 。
2024级本科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法学)
2024级本科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法学)总体设计2024级本科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法学)是根据国家关于高等教育、法学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法学专业实际情况制定的。
本专业培养方案是法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是教学计划编制的依据和指导思想,是学生学习法学知识、培养法学专业素养和发展法学研究能力的纲领。
教学培养方案一般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等内容,下面我将对这些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讨论。
培养目标1.详细阐述了2024级本科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法学)的目标设定措施。
2.侧重强调了培养目标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法学专业素养的培养。
This is exactly what we need to focus on and promote in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培养要求1. 着重于明确了学生总体要求和专业要求。
具体体现了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
2. 强调了学生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这些能力和素质是法学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This kind of requirement is essential for students to be successful in the legal profession.课程设置1. 课程设置方面,重点突出了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设置。
2. 在核心课程方面,确保了学生学习法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方面,充分考虑了法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学生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教学计划1. 教学计划是2024级本科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法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在教学计划方面,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手段,保证了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法学知识,培养法学专业素养和发展法学研究能力。
2. 教学计划的实施将全程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程跟踪和评估。
基于OBE理念的法学本科生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法学本科生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研究【摘要】该研究旨在探讨基于OBE理念的法学本科生法律职业能力培养。
文章介绍了OBE理念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
然后对法学本科生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基于OBE理念的培养模式设计。
通过案例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揭示了该培养模式的潜在优势和挑战。
结论部分评价了基于OBE理念的法学本科生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并总结出研究结论。
文章展望了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方向,为提升法学本科生法律职业能力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法学本科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法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OBE理念、法学本科生、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研究、法学教育、现状分析、模式设计、案例分析、影响因素、效果评价、研究结论、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法学本科生法律职业能力培养是法学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旨在培养具有扎实法律知识和良好法律职业素养的法律人才。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法学本科生的法律职业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具备更广泛的法律知识和更强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存在着知识和能力脱节的问题,学生往往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在实际工作中却难以运用和转化。
如何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将法学本科生的法律职业能力培养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成为当前法学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的法学本科生法律职业能力培养,强调以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通过教学设计和评估来促进学生的实际能力提升。
通过对法学本科生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可以探索如何借鉴OBE理念,设计有效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法律人才。
对基于OBE理念的法学本科生法律职业能力培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基于OBE理念的法学本科生法律职业能力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法学专业学生法律职业素质培养
法学专业学生法律职业素质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律职业素质培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随着法学专业的普及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素质已经成为高等法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就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律职业素质培养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培养策略。
一、法学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法律职业素质1.深厚的法学基础知识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法学基础知识。
法学基础包括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学、刑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够在日后的法律实践中游刃有余。
2.优秀的法律实务能力除了扎实的法学基础知识外,法学专业学生还需要具备优秀的法律实务能力。
法律实务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并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需要学生实习、实训以及模拟法庭等实践环节的培养。
3.良好的法律道德素养法学专业学生作为法律从业人员,必须要具备高度的法律道德素养。
法律道德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法律实践中能够遵循法律规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法律的权威性,并能够积极参与法律建设和法律事务。
4.广阔的学科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随着法学专业的发展,学科知识日新月异,法学专业学生需要具备广阔的学科视野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只有保持对新知识的学习和积极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法律变化的需求。
二、法学专业学生法律职业素质培养的策略1.加强课程建设针对法学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学校和教师应当加强课程建设。
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为导向,加强实验和实习环节的设置,提供专业的法律实践平台。
2.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法学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和管理。
通过开设模拟法庭、实习、法律援助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学校应当加强对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职业价值观和法律道德观。
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素养。
谈法律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所 谓法 律 职业 能 力 , ~ 般 是 指 从 事 法 律 职 业 的 人 运 用 所 掌 从 事 法 律 事 务 工 作 。 针 对 这 种 就 业 现 实 , 就法 律实务教 学而 言 , 握 必要 的法 律 专 业 理 论 和 专 业 知 识 进 行 法 律 实 践 操 作 的 能 力 。 应当以律师实务和公 司、 企 业 的 法 务 人 员 的 法 律 职 业 能 力 为 主 法 律 职业 能力 的 培 养 , 其 内 容 既 涉及 两 个 方 面 , 一 是 法 律 理 论 和 要 方 向 , 兼顾法官 、 检察 官 、 公务员的法律职业能力 。 专 业 知识 的学 习 , 二是法律实践 能力训练 , 即如 何 运 用 所 学 的 法 律 理 论 与知 识 解 决 具 体 的 问 题 。法 律 专 业 理 论 和 专 业 知 识 是 法 三、 法 律 实 训 之 实 案 操 作 —— 诊 所 式 法 律 教 学 环 节 诊所 式 法 律教 学 的 核 心 是 让 学 生 感 受 社 会 , 通 过 设 立 法 律
法学本科教育在法律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职业 都必须 具备 的能力 , 此 , 大学本 科法 学教 育
的 定 位 只 能 是 职 业 教 育 ”2。 l 在教 学观念 上沿 袭 通 识 教育 的思 路 , 是 目 这 前 法学本 科教 育在 宏 观 上存 在 的 不 足 , 是我 国 也 法 学本科 教育 中普遍 存在 的问题 。
掌握更 多 的非法 学专 业 知 识 , 成“ 口径 、 形 宽 厚基
础 ” 特 色 。 其 实 这 种 思 路 与 法 学 本 科 教 育 的 职 的
教育 , 才能在教 学环节 真正贯 彻 德 、 、 、 智 体 美全 面 发展 的 教育方 针 , 能培 养 出 宽 口径 、 才 厚基 础 、 强
安 fi 范 学 院学 报 j师 f =
法学 本 科 教 育在 法 律职 业 能 力 培养 方 面 存在 的不 足及 对 策
董 士 忠
( j 帅 范学 院 , 南 友 阳 4 5 0 ) 安j f = 】 河 5 0 2
[ 摘 要 ]我 国 法学 本 科 教 育 在 学 生 法 律 职 业能 力 培 养 方 面 存 在 培 养 目标 、 养 方 法 、 养 手 段 和 培 养 体 制 等 方 面 培 培
[ 键 词] 律 素 质教 育 ; 律 职 业 能 力 ; 关 法 法 教学 改革 [ 图分 类号 ] 4 . 中 G6 20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章 编 号 ] 6 1 3 0 2 1 )6 0 2 5 文 l7 —5 3 (0 0 0 ~0 4 —0
法 学本科 教育 的 目标 应 当定 位于法 律素质 教
部 要 素的构 成t看 , 现 为两者 结构失 调 。 表 首 先 , 学 本 科 教 育 较 为 重 视 通 识 教 育 , 调 法 强
法学专业成为杰出的律师或法官的职业生涯规划
法学专业成为杰出的律师或法官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所做的目标规划、行动决策和职业生涯管理。
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成为杰出的律师或法官是一个普遍的职业目标。
然而,如何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以实现这一目标,是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奋斗的。
一、认清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之前,学生首先需要认清自己的兴趣和优势。
法学专业的学生普遍对法律事务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因此很有可能会选择成为一名律师或法官。
此外,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学术能力、沟通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客观评估,以确定自己在法律领域中的优势和弱点。
二、追求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发展成为杰出的律师或法官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因此,学生应该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法学专业的各个领域,包括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并通过实习、实践活动积累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学生还应该关注修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以便将来在律师事务所或法庭中能够胜任各种任务和职责。
三、积累社会经验与人际关系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学生还应该注重积累社会经验和发展人际关系。
可以通过参加校内外的法律实习、法律论坛或学术研讨会等活动,结识行业内的专业人士和同学,建立起一个广泛的社会网络。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取行业内的最新信息和职位机会,也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寻找合适的职业平台成为杰出的律师或法官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素养,也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业平台。
学生可以通过实习、招聘会、人才中介等途径寻找自己理想的律师事务所或法院。
要综合考虑岗位的工作内容、发展空间、薪酬待遇等因素,并与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相匹配,以求得事业发展的最佳平台。
五、不断学习和成长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成为杰出的律师或法官需要时刻保持对法律领域的学习和研究,紧跟时代的发展动态。
此外,学生还应该注重个人素质的提升,包括领导力、谈判能力、决策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以适应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
法学专业学生法律职业素养培养
法学专业学生法律职业素养培养法学专业的学生在接受法律教育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法律知识,还需要培养良好的法律职业素养。
法律职业素养是法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它包括法律道德、法律意识、法律伦理和法律修养等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阐述如何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律职业素养。
一、培养法律道德法律道德是法学专业学生作为法律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品质。
法学专业学生需要具备正直、诚实、公正、廉洁等基本道德要求。
培养法律道德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加强法律伦理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法律伦理行为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法律伦理观。
二、强化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法学专业学生对法律规范和法治精神以及法律的社会功能和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法学专业学生需要具备正确的法律意识,包括尊重法律、服从法律、遵守法律等方面。
加强法律意识的途径包括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法律问题的敏感性和判断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时的法律思维和法律分析能力。
三、注重法律伦理法律伦理是法学专业学生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职业规范。
在法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中,他们将面临各种诱惑和挑战,需要遵循法律伦理规范,坚守职业道德底线。
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律伦理,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师榜样和案例教学等方面入手,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法律伦理问题,怎样处理法律伦理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法律伦理水平。
四、塑造法律修养法律修养是法学专业学生以法律为基础的综合素养。
法律修养包括法律素养、人文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
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律修养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包括通过法律实践、模拟法庭等活动提高他们的法律实践能力;通过阅读法律文献、人文著作等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通过语言表达课程和写作训练等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加强实践教学法学专业学生培养法律职业素养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是实践教学。
通过参与法律实习、实践活动等,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法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法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法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一般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和安排:
1. 课程设置:法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基础法学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基础法学课程包括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商法学、刑法学等。
专业必修课程包
括法理学、法律哲学、法律史、法律文书写作等。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涵盖了各种法学领域的专业课程。
2. 实践教学:法学专业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实践教学
包括模拟法庭、实地调研、律师事务所实习等实践活动。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
以了解法律实际运作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科研能力培养:法学专业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包括法学理论研究、
法律文献检索和法律论文写作等。
通过科研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法学理论的发展
和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4. 社会实践:法学专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可以了解社会问题,提高社会参与能力,培养公正、公平的价值观。
5. 学生导师制:法学专业一般会为每个学生安排一个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导师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提供学业和职业规划的指导。
6. 学位论文或毕业设计:法学专业一般要求学生完成学位论文或毕业设计。
通过独立
完成一个课题的研究和论文撰写,学生可以提高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
总而言之,法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学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科研能
力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具备成为合格法律专业人才的能力。
论法律职业能力培养与法学教学改革
不管用” 。 R o y T . S t u c k e y 教授在一篇题为 ( ( P r e p a r i n g
S t u de n t s t o Pr a c t i c e L a w: A Gl o b l a Pr o b l e m i n Ne e d o f
业 能力 的基本 内涵应 当包 括 : 法 律 资料 的收集 和 处 理能力 、 法 律 思 维 的能 力 、 对 司法 活 动 进 程 准 确 判 断 和 把 握 的 能力 、 举 证 质 证 的能 力 、 法 律 事 务 的语
言表达能力 、 法律文书的写作能力 、 坚守法律职业
伦 理和规 避 职业风 险 的能力 。一 位合 格 的法律人 才 应 当具 备 此七 项 能力 , 且 具有 此 七项 能 力 整合 之 上
的法 律案 件 。 ( 二) 过分偏 重法学理论教 学, 实践教 学严重不足 法 学是 一 门实 践性 非 常 强 的学 科 , 一个 合 格 的
括两方面的内容 : 第一 , 体 系化 的知识讲授 。教师在 课 堂上 通 过 系统化 的讲授 基 本 的法 学概 念 ,原则 ,
法 学 规 则 及 法 学 基本 原 理使 学 生 系 统 的掌 握 基 本 的法 学 知 识 , 奠定 扎 实 的理 论 功 底 , 进 而 培 养 其 较 强 的逻 辑 思维 能 力 和洞察 力 。第 二 , 以实 务 为 目标 进 行法 律实践 能力 培养 。法学是 一 门实践 性非 常强 的学 科 ,一 定 程 度 上 可 以认 为 法 律 是 一 门操 作 技 能, 学 习 法律 的 目标 是结 合 实 际运 用法 律 解决 实 际 问题 , “ 纸 上谈 兵 ” 的法科 毕 业 生根 本无 法 适应 社 会
法学本科人才能力素质培养与课程设置思考
法学本科人才能力素质培养与课程设置思考[摘要]法学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根本,现行课程设置体系总体上没有很好体现以上精神。
因此,应重构法学教材体系,对法学教育的方向进行合理分类,完善现行课程体系,设置或加强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课程,并重视法科学生的实习实践课程。
[关键词]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课程完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进一步规范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形成,社会各个行业对法律人才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法学教育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如何改进完善,已成为法学教育关注和讨论的主题。
本文试图从本科法律人才能力素质培养角度审视、分析现行课程体系的不足,并提出完善对策,并求教于同行。
一、法律职业对法科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法律职业的主要活动是准确和灵活运用法律规定处理各种纠纷和案件,这就要求法律工作者不但要有丰富的法律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应具备从事法律职业必备的素质。
1.法科学生应具有的职业能力。
从法律职业人应具备的能力看,法学本科生的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能够发展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语言能力,写作能力,熟练运用信息工具能力,分析辨别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适应能力,组织、协调、决策、指挥能力,自学能力,社会调查和研究能力等职业必需的能力。
2.法科学生应具有的职业素质。
法学教育的职业素质培养主要有法律精神培养与法律职业道德培养。
法律教育要使受教育者树立健全而正确的正义观,成为献身正义的法律卫士,而不能成为诡辩士或法律规则的玩弄者。
法律职业者不仅应当遵守一般的社会道德规范,还要遵守法律职业道德规范。
以上这些基本的法律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和条件,就是我们思考和设计法学本科课程的依据和指南。
二、现行课程设置存在的不足现行的课程设置体系总体上并没有很好贯彻以上精神和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课程设置方面。
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试行)(下简称“《评估方案》”)目标指导下,在统一司法资格考试大纲的重点范围确定情况下,法学课程体系设置存在以下不足:第一,专业核心课课程设置雷同。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职业能力的培养
才 。… 在 “ 越 法律 人 才 ” 卓 的培 养 计 划 中 , 律 职业 法
能力 的培养 无 疑 是 核 心 的要 素 。这 一 目标 的 确立 ,
一
方 面是对 法律 职 业 现 实 需 求 的 一 种 回应 , 一方 另
法 学 本科 生 的教 育 , 目标 是 塑造 具 有 法律 认 知 能力 、 律 思 维 能 力 、 纷 解 决 能 力 的 三位 一 体 的 法 纠
法律 思 维 能 力 , 养 法科 学 生 包括 文 本 分 析 能 力 、 律 写 作 能 力 、 培 法 实务 操 作 能 力 、 团结 协 作 能 力 等 在 内 的 综 合 实 践 能 力 。现 行 的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必 须 在 课 程 设 置 、 学 教 法 、 律 实 习 、 业 论 文 设 计 、 践 型 师 资 建 设 等 方 面 进 行 教 法 毕 实
改革 。
关 键 词 : 学本 科 ; 业 能 力 ; 律 思 维 ; 律 实践 法 职 法 法 作者 简 介 : 国 庆 , 学博 士 , 州航 空 工 业 管理 学 院 法律 系讲 师 ( t 4 0 1 ) 李 法 郑 郑 , 505 。 1 1
教 育部 、 中央政 法 委 2 1 0 1年 颁 布 《 于 实施 卓 关 越 法律 人才 教育 培养 计 划 的若 干 意 见 》, 出 “ 推 卓越
第3 1卷 2 1 第 2期 0 2年
河南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哲 l
Ju n l fH n n Is tt o E u ai ( hl o h n o il c n e ) o r a o e a n t ue f d ct n p i s p y a d S c i c s i o o aS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31 2012年第2期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No.2,2012文章编号:1006-2920(2012)02-0099-03论法学本科生法律职业能力的培养李国庆摘要:法学本科人才的培养,应当以专业教育为基础、法律职业为导向,其基本要求是培养法学本科生的职业法律思维能力,培养法科学生包括文本分析能力、法律写作能力、实务操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在内的综合实践能力。
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在课程设置、教学教法、法律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实践型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法学本科;职业能力;法律思维;法律实践作者简介:李国庆,法学博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法律系讲师(郑州450015)。
教育部、中央政法委2011年颁布《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推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依据该计划,法学人才培养的目标被定位为:以提升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高法律人才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造就一批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卓越法律职业人才。
[1]在“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计划中,法律职业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核心的要素。
这一目标的确立,一方面是对法律职业现实需求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也为法学本科教育未来的职业化导向指明了道路。
一、法学本科生的培养应以法律职业为导向长期以来,对于法学本科教育的性质,法学教育界并未形成共识。
“职业教育说”与“通识教育说”两种观点交锋不断。
“职业教育说”认为法学本科的教育应当立足于培养适格的职业法律人才,“本科阶段的法学教育,目标在于让学生获得从事多种法律职业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大学本科法学教育的定位只能是职业教育”[2]33。
“通识教育说”则坚持认为,本科阶段培养的应当是通识法律人才,职业教育应当置于本科阶段之后。
法学院为本科生提供素质教育或者通识教育,是“法学院与学生的理性选择”。
[3]虽然理论上对法学本科教育性质的认识存有分歧,但无法回避的是,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市场压力,法学本科教育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缺失已经导致越来越多的问题。
据最近出版的麦克思《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本科法学专业的就业率是所有本科专业中最低的,仅有86.7%,低于平均就业率。
在该报告列出的红牌警告专业中,法学位列第二,仅次于动画专业。
[4]这种尴尬的现状固然有法律职业市场需求和法学本科招生规模膨胀之间脱节的矛盾,但法学本科教育在应对法律职业化和市场化挑战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更令人深思。
法学本科生的教育,目标是塑造具有法律认知能力、法律思维能力、纠纷解决能力的三位一体的“法律人”。
“法律人”的培养,应当是以专业教育为基础、法律职业为导向的一种培养模式。
这种培养模式,需要处理好专业知识教育与法律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个合格的法律人,首先需要掌握的就是专业的基础法律知识,缺乏法律专业知识的“职业素养”完全是无源之水,没有任何意义。
但是法律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能提供给法学本科生职业能力所必需的所有养分。
法律本科生,除了少数会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大部分毕业之后将进入就业市场,从事与法律相关的法官、检察官、律师、企业法务等法律职业。
法律职业对于法律工作者的要求,不仅仅是通晓法律知识的专业型人才,更需要其具有相当的实务操作能力来分析和处理纷繁复杂的法律事实与法律案件。
由于法律职业日趋专业化与精细化对法律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是否具有足够的职业能力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本科毕业·99·生能否获得就业的机会,能否在法律职业中获得成功。
因此,坚持法学本科教育的法律职业导向是改善法学本科学生目前的就业现状,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法学本科教育不可能无视法律职业已经发生的深刻变化而成为纯粹的“象牙塔”里面的一门艺术。
二、法律思维能力是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所谓法律思维,是在长期的法律实践中形成的,通过专门的法律语言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论证等活动的一种职业过程。
诚如有的学者所言,法律思维是“与法律职业相联系的一种特殊的思考方式”,其具有以权利义务为分析线索、普遍性优于特殊性、合法性优于客观性、程序公正优于实体公正等特征。
[5]36-40法律思维的培养就是要使法学本科学生养成“像一个法律人那样去思考”的习惯。
作为法律人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定势,法律思维是将静态的法律知识通过解释、推理等职业的思考方式融会于复杂的社会问题之中,来探寻正义的解决路径。
法律的生命力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法律的思维需要在长期的法律实践中才能够形成。
法律思维的核心是法律的语言。
法律的语言是一种专业性的语言,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才能形成对它的正确认知。
作为法律思维的载体,法律的语言不仅是学习法律知识的工具,也是一个法律人具备职业能力的直接体现。
法律知识的学习固然是法律思维形成的基础,长期的“耳濡目染”为法律思维提供了形成的土壤,但法律知识的学习,本身是无法当然转化为法律思维的。
只有通过法言法语对法律知识进行规范化和职业化的“雕琢”,才能使其变成一种真正的职业能力。
法学本科教育所要形成的法律思维,本质上是通过让学生在不同情景下模拟特定的职业角色,通过反复强化而逐步习惯形成的一种思维。
只有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法律知识才能顺利地被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旦掌握了这种思维方式,法学本科学生在成为法律共同体的一员之后,面对自己没有接触过的实际案件,能够迅速、有效地实现从书本向职业的过渡。
2008年,我国开始允许法学应届本科生报考司法考试,使法学本科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有了一个很好的对接管道。
作为法律职业的一个准入控制机制,司法考试旨在选拔具有一定基础理论功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的人才从事法律职业。
司法考试与法学院校的考试设计有很大的不同,学校课程考试的设计主要是从知识掌握的角度来考查学生,而司法考试则更多的是从实际的角度出发,主要通过主客观案例题的设定来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考查考生的法律职业思维能力。
司法考试对法律职业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对现有的法学本科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当法学本科生面对法律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司法考试的时候,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不适应,不得不寻求社会上的司法考试辅导班来进行培训和强化训练以求能够顺利通过考试。
本科生参加司法考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反映出传统的法学培养模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能力的形成。
固有的教育方式过分地强化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无视应用性和实践性在法律思维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检讨法科教育在应用性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重视法律知识传授的同时,应当结合具体案例,将演绎、归纳、推理、类比等法律思维方法运用到教学环节中去,以配合本科生法律思维能力的形成。
在坚持原有“形式主义”法学教育对法律概念、原则、规则学习的基础上,应加强对于法律条文的分析,以案例作为素材,培养学生将法律规范行为模式的规则应用于具体的案情分析。
当然,职业法律思维形成的关键,要围绕培养法学本科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而展开。
三、法律实践能力是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法律职业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法律实践能力包括文本分析能力、法律写作能力、实务操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等。
而这些综合能力的锻造,需要目前的法学本科教育在多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课程设置目前法学本科课程设置最大的问题就是理论课时过多,而实践课程所占总课时比例偏低。
因此,课程调整,应当增设法学实践课程,使其达到总课时比例的约三分之一。
首先,对于教育部规定的16门法学核心课程,可将其中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进行单列,转化成案例课,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
比如民法学分论中的合同法学、侵权责任法学、婚姻家庭继承法学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模式。
其次,应从必修课中删除部分针对性不强的课程或者将其转化为选修课,比如法律逻辑学、中国法律思想史。
再次,应当适度增设与法律职业技能密切相联系的一些课程,比如证据法学、律师实务、案例裁判研究、法律文书写作,以加强对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并提高其实·001·务操作能力。
一些综合类的院校还可以利用自身的教学资源,开设口才学、礼仪学等选修课程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中的软实力。
最后,一些财经、理科、工科等专业类院校的法律院系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增设一些专业特色课程。
(二)教学教法对法学本科生的教学而言,除了使用法律条文分析、案例分析等传统的分析方法,法律诊所教学法和模拟法庭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模拟法律实务环境的教学法。
法律诊所教学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它以学生作为整个教学环节的中心,通过真实的代理客户处理法律问题,培养学生包括判断事实、分析推理、调查证据、组织谈判在内的多项职业技能。
这种教法的优势在于情景模拟,是一种从实践中来进行学习的教学法。
“可以说,诊所法律教育是法学院教学中与实际执业环境最为接近的一种职业化教育。
”[6]模拟法庭教学是很多法学院系近些年来都探索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角色扮演使学生在参与初期一般都会富有激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但限于参与时间、组织条件、参与人数等原因,其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模拟法庭教学的改革重点也应当是以学生作为整个教学实施的中心,将律师模拟、检察官模拟、一审法官模拟、二审法官模拟等内容串联起来,并与民法、刑法、诉讼法等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形成全方位的实训模式。
(三)法律实习(实践)法律实习(实践)作为毕业设计的一个环节,是法学本科生认识法律执业环境的一个实践步骤。
但是由于受到实习条件的客观限制,这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功用。
要保障法律实习(实践)能够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必须为其“量身定做”多项配套措施。
首先,应当建立实习基地,使实习活动能够常态化与系统化,避免学生单方面寻找实习单位造成监督和管理方面的混乱。
实习单位可以是法院、检察院等传统的司法机关,也可以是律师事务所、大企业的法务部门、社会组织的相关部门,等等。
其次,要为法律实习(实践)配备专任的实习教师,实习教师的选任不应只局限于高校中的法学教师,范围应当包括实践中具有良好实务能力的法律工作者,可以包括仲裁员、律师、企业法务工作人员,等等。
实习院校应当与实习单位订立相应的实习协议,建立和完善实习活动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四)毕业论文设计由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学术性和理论性特质与本科生就业流向的关联性不强,有关废除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
其实,只要改革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这个看似流于形式的制度不仅能够为本科毕业生提供基本的学术规范的锻炼,还能够很好地提升法学本科生的法律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