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教育技术研究的第三种范式
三代教学范式
三代教学范式(最新版)目录1.教学范式的概念和重要性2.三代教学范式的概述3.第一代教学范式:传统教学4.第二代教学范式:学生中心教学5.第三代教学范式:多元智能教学6.三代教学范式的优缺点分析7.我国教学范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正文【1.教学范式的概念和重要性】教学范式是指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稳定、可重复的教学模式,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的一种理念和方法。
教学范式对于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
【2.三代教学范式的概述】从全球教育发展史来看,教学范式经历了三次变革,即三代教学范式。
它们分别是传统教学、学生中心教学和多元智能教学。
【3.第一代教学范式:传统教学】传统教学范式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权威和知识传授。
在这种范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传统教学范式在我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
【4.第二代教学范式:学生中心教学】学生中心教学范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这种范式下,教师角色发生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助手。
这一教学范式在 20 世纪初逐渐兴起,目前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5.第三代教学范式:多元智能教学】多元智能教学范式强调个体差异和多元智能的发展。
在这种范式下,教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倡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
这一教学范式在近年来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6.三代教学范式的优缺点分析】传统教学范式虽然能够保证知识的传授,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学生中心教学范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可能导致教师作用弱化;多元智能教学范式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但实施难度较大。
【7.我国教学范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我国,传统教学范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近年来,学生中心教学和多元智能教学范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教育学研究的新方法——现象学教育学方法及其核心概念简述
教育学研究的新方法——现象学教育学方法及其核心概念简述钱金铎现象学教育学(Phenomenological pedagogy)最早是在荷兰兴起的。
荷兰一直以来就有很强的现象学氛围,以兰格威尔德为代表的乌特勒支学派首先将现象学的“面向事情本身”应用在了教育学上。
但真正传播现象学教育学的还是之后的范梅南(出生于荷兰),它将现象学教育学的方法带到了美洲大陆,从而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范梅南教授于2004年访问了中国,也由此开始在中国教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大家开始关注到了这门新兴的学科,新的思考范式给中国的教育研究者也带了很大的启发。
但是现象学教育学的方法常常给人一种错觉:现象学教育学就是一个在具体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是如何运用机智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法。
好像“面向事情本身”的现象学方法在教育学中就仅仅是教师在具体问题处理上为学生设身处地地考虑一样。
这不禁让人要问,如果现象学教育学就是教师如何处理与学生的关系的话,那这种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法有什么区别?又新在何处?何必要换一个新名字,新瓶装旧酒呢?这使得一些学者产生了困惑。
1 现象学教育学对于教育的理解现象学教育学(phenomenological pedagogy)中的“教育学”并没有像一般教育学科那样采用education这个词,而是用的pedagogy。
Pedagogy这个词在荷兰语为pedagogiek,这个词在荷兰语中并不像education那样强调单一的教育意义,它有着更加丰富的含义。
Pedagogy在北美的语境中是指教学论,是指教学的艺术;而教育则是education。
范梅南在这里强调education是不能够表明Padagogy这个词的深刻含义的。
他认为,在古希腊语中,“pedagogue一词原来指的不是老师,而是担任监护认为的奴隶或卫士,其职责是指引(agogos)孩子(paides)去上学”(古希腊语中表达教育含义的paιδeία也有指引的意思)所以agogos最早的意思是引路,引导的意思,而pedagogue这个词最初的含义就是给孩子带路的人。
教学研究的三种主要范式探析
教学研究的三种主要范式探析标题:教学研究的三种主要范式探析教学研究是教育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旨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
在教学研究中,存在着多种研究范式,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本文将深入探析教学研究的三种主要范式,包括实证主义范式、解释主义范式和批判主义范式,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
### 一、实证主义范式实证主义范式是一种以实证研究为特征的范式,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收集客观、可观测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揭示教学现象的规律性。
实证主义研究追求客观性、可重复性和普适性,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验证性。
在实证主义范式中,研究者常常采用实验设计、问卷调查等方法,通过统计分析来验证假设并得出结论。
这种范式注重量化数据,通过大样本的研究来获取普适性的结论,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二、解释主义范式解释主义范式强调对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关注个体和群体在特定环境下的经验、观念和文化。
与实证主义范式不同,解释主义研究更关注背后的意义和文化背景,试图理解教学现象的本质。
在解释主义范式中,研究者常使用质性研究方法,如深度访谈、参与观察等,通过对个体经验的深入挖掘,寻找教学现象的内在含义。
这种范式更加关注情境的复杂性,强调对社会现象的理解需要考虑多样性和文化差异。
### 三、批判主义范式批判主义范式强调对权力关系和社会不平等的批判性思考,关注教育体制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批判主义研究试图揭示社会背景对教学现象产生的影响,关注社会权力结构如何影响教育的公正性和不公正性。
在批判主义范式中,研究者通常运用批判理论、社会学等方法,关注教育体系中的权力分配、文化认知和社会阶层等因素。
这种范式追求对社会现象的深度理解,力求通过研究揭示隐藏在教育现象背后的社会问题,为改善教育体系提供建议。
### 结语综上所述,教学研究的实证主义、解释主义和批判主义范式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方法。
实证主义强调客观性和普适性,解释主义注重个体经验和文化,而批判主义关注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
四大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
四大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外语教育科研中四大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提要:目前在外语教育领域研究中主要有实证主义、诠释主义、批判理论和后结构主义这四大研究范式。
每种研究范式都有它所期望的内在规定。
本文在研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分析研究范式内在结构的框架,它包括六个维度、十二个方面。
本文还对四大研究范式各在这十二个方面的具体规定进行了梳理和概括。
这个讨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各类研究范式和研究设计,从而使我们自己设计的研究能更规范。
关键词:研究范式;内在结构;研究方法;研究技巧中图分类号: H319.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The Conceptual Components of the Four Paradigms in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l ResearchAbstract: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l research, there are four paradigms – positivism,interpretivism, critical theory and poststructuralism. Each research paradigm is associated with certain assumption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which includes five conceptual components and twelve variables, to analyze paradigms, is proposed, and the four paradigms are also explored and outlined in terms of the twelve variables. The study adds clarity to the discussion about research paradigms and research design, and looksclosely at the questions, problems and issues to which we teachers doing research should attend in determining our research approaches. Key words: paradigm; conceptual component; method; technique1. 引言研究范式的讨论涉及到对社会现实和研究本质的一系列基本假定,具有本体论、认识论、研究目的和方法论的意涵。
现象学:教育技术研究的第三种范式
Phenomenology:The Third Paradigm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作者: 刘志忠[1]
作者机构: [1]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22
出版物刊名: 电化教育研究
页码: 32-37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2期
主题词: 思辨研究;实证研究;现象学;教育技术研究;范式
摘要:在系统分析教育技术常用的两种研究范式的基础上,结合哲学史的梳理,从方法论、研
究方式和具体研究方法三个层面对现象学进行了分析,指出现象学是教育技术研究的第三种范式。
在方法论层面,现象学范式的创新性突破在于穿透了“一般”和“个别”的割裂;在研究方式层面,现象学范式遵循质性研究的模式,擅长对微观体验的揭示;在具体研究方法层面,现象学范式
综合运用访谈、体验报告等手段,使研究结论具有建构性。
在此基础上,根据对教育技术研究特征的分析,明确了现象学之于教育技术研究的方法论价值在于贯通融合,即有利于教育技术研究的定位融合、视域融合和研究取向融合。
现象学技术哲学视野下的教育技术观
3 .认 为技术 是 价值 中立 的 , 缺少 对 技 术 的价
技 术 看 做 是 教 育 技 术 的 核 心 。 认 为 教 育 技 术 主 要
是 由 电视 、 电影 、 影 、 算 机等 软件 和硬件 所 组 投 计
成 , 育技术 研 究 的焦 点 主 要在 于教 育 软件 和 硬 教
件 的开 发 、 育媒 体 的设 计 和制造 , 教 并认 为技术 手 段 的革 新必会 带 来 教 育 的革 新 , 助 于技 术 可 以 借
董 宏 建 , , 南 长 葛 人 , 京 理 工 大 学 现 代 远 程 教 育 学 院讲 师 , 育 学 博 士 。 男 河 北 教
68
( 京 北
10 8 ) 00 1
岳欣 云 董 宏 建 现 象 学技 术 哲 学 视 野 下 的教 育 技 术 观
实 现 教 育 的 跨 跃 式 发 展 和 日新 月 异 的 进 步 。 教 育 水 平 的高低 取 决 于技 术 是 否先 进 , 育 活 动 中技 教 术 手段 运用 越多 , 术 花 样越 是 翻新 , 术 水 平越 技 技
决 定 论 和 技 术 批 判 论 的 教 育 技 术 观 。在 批 判 工 程 技术 哲学 与人 文技 术 哲 学教 育 技 术 观 的基 础 上 ,
律, 并把 技术 活动 方 式 看 做是 了解 其 他各 种 人类 思想 和行 为 的范 式 , 占统治 地 位 的技 术 术语 解 用 释更 大范 围 的 世 界 。[ ] P 1 ) 们 认 为人 类 应 1 ( .7 他 该将 技术 应用 于 生 活各 个 领 域 , 而且 技 术 运 用越 普遍 , 越有 助 于 改善 人 类 生 活 。工程 技 术 哲学 把 技术 看做是 人 类 生活 的核 心 内容 , 程 技 术哲 学 工
三大研究范式
三大研究范式解读教育研究三大范式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潘茂明内容摘要在教育研究的发展进程中,研究范式随着教育本身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革,同时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也深刻地影响着它的发展。
不可否认,实证主义、批判主义和解释主义这当今教育研究三大范式所着眼于教育的不同角度和层面,它们各自擅长于解决不同的问题。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三大范式的特点,理顺它们的共性,旨在于使读者能理解并合理使用这三大范式。
关键词实证主义批判主义解释主义一、前言从古希腊时期开始的教育研究发展至今,经历了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从融于哲学之中到自成体系的风雨历程,在25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研究范式的发展与革新始终是推动教育研究向前迈进的基础动力,而在教育科学日益分化和融合的今天,对教育研究中最基础的构成——研究范式做一番历史的回顾与未来的展望无疑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教育研究范式的界定“范式”的形成,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它是由美国科学家库恩提出的,其基本含义即为学科的科学群体所认同,学科的内容和研究要素、过程、方法等须形成基本规范和结构式的框架。
教育研究作为一门具体科学研究,它的研究范式即是指教育科学的研究群体对本群体所从事的教育研究活动的基本规范和结构式的框架的共同认识。
需明确的是,本文所涉及的教育研究范式是与教育研究活动相关的范式,不包含与具体学科内容有关的方面,仅对教育研究过程、方法意义上的范式进行探讨。
(二)当今三大研究范式毋庸置疑,自西方教育教育理论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发展,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梳理各个时期的关于教育研究范式的观点有很多,期中最具代表性的是Popkewitz(1984)的教育研究科学研究范式分类:经验分析科学、符号科学与批判科学,这是直接受Hanbermas (1968)的认识兴趣分类的启发的结果。
当代一些学者则主张从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实用主义、建构主义的视角来研究教育研究范式。
Cohan等人建立在人们的“知识的质疑,认识,获得途径,传播方式的研究”这一认识层面上的,等分化出:实证的,规范的,解释的,自然的及批判的这三个进行科学研究的范式。
教学研究的三种主要范式
教学研究的三种主要范式是经验主义、行动研究和实证研究。
每一种研究范式都有其独特的目标和方法。
经验主义主要着眼于社会和教学实践,主要通过观察法和定性方法来理解社会现象,以深入地理解教学行动的结果。
行动研究在参与式、协作性的学习环境中,对认知、动机、行为、学习方法和其他情况等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求在学习过程中增加系统应用。
最后实证研究则是以定量方法来说明教学活动和学习成果之间的关系,以指导实践中的教学。
经验主义的研究方法是基于观察和参与来探索实践的发展,以反映教学轮番的进展。
研究人员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观察以及收集当时的数据,以实现对教学实践的理解。
与定量代码技术不同,经验主义的发现偏向于定性技术,研究人员可以用首先思考,然后用观察视频和叙述来理解和解释教学现象。
另一种教学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它将实践者纳入到研究团队中,它所做的决定将影响研究结果。
行动研究着重于研究者被动参与,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被研究者正确地整合其实践,同时可以在该探究中探索他们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好处。
他们必须及时反思并采取措施,以更新对教学实践的特定好处的理解。
最后,实证研究这一探究方法是基于定量和定性研究之间的结合,以探究学习者、教学实践以及这种实践所培育的影响之间的关系。
鉴于它的重点是揭示研究主题的趋势和逻辑,它以提供可靠的结果来支持实践活动,以指导更好的教学决策。
总之,教学研究的三位范式分别是经验主义、行动研究和实证研究,它们的目的各不相同,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
教学实践活动的研究
将有助于更加有效地评估和优化学习成果,从而更好地支持教学实践中的实践者。
三代教学范式
三代教学范式
摘要:
1.传统教学范式
2.现代教学范式
3.信息时代教学范式
正文:
教学范式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人们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综合体现。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学范式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更新。
从历史的角度看,教学范式可以分为传统教学范式、现代教学范式和信息时代教学范式。
传统教学范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权威和地位,教师在课堂上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
这种教学范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传统教学范式的课堂往往是严肃、拘谨的,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探索和乐趣。
现代教学范式则是在传统教学范式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学范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助手。
现代教学范式倡导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愉快。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教学范式强调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教
育教学的个性化、智能化和全球化。
信息时代教学范式使得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教育公平得到更好的实现。
在这个教学范式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更加多元化,学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学习,教师则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适应新时代的教学需求。
总之,教学范式的演变反映了人类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从传统教学范式到现代教学范式,再到信息时代教学范式,每一次变革都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学研究的三种主要范式探析
教学研究的三种主要范式探析教学研究是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其中包括了许多不同的范式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教学研究的三种主要范式,分别是实证主义范式、解释主义范式和批判主义范式。
实证主义范式是教学研究中最常见的一种范式。
实证主义范式强调通过观察和实证数据来验证理论或提出假设。
这种范式假设存在着可观察和可测量的客观现实,通过收集大量数据并使用统计分析方法来验证假设的有效性。
实证主义范式的目标是寻求普遍真理和客观事实,以指导教学实践。
实证主义范式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问卷调查和观察方法等。
解释主义范式强调理解和解释个体的行为和情境。
与实证主义范式不同的是,解释主义范式关注的是个体的经验、意义和解释,并试图理解人的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解释主义范式的研究方法包括质性研究、个案研究和文本分析等。
解释主义范式更注重个体的主观体验和独特情境的解释,相对于实证主义范式更加关注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批判主义范式强调对社会背景和权力关系的批判分析。
这种范式认为教育是社会政治力量的一种表现,教学行为和教育政策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性问题,还带有政治和社会背景的影响。
批判主义范式强调对社会不平等、权力关系和教育政策的批判性分析。
批判主义范式的研究方法包括政治经济分析、社会历史分析和社会学研究方法等。
批判主义范式试图通过揭示社会背景和权力关系的影响,推动教育的社会变革和公平发展。
尽管这三种范式在教学研究中都有其独特的贡献,但它们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批评。
例如,实证主义范式可能会忽视个体的主观经验和独特情境,解释主义范式可能过于注重个体的经验而忽视了一般性的规律性,批判主义范式可能过于强调社会背景和权力关系而忽视了实际教学过程。
因此,在实际的研究中,研究者通常会结合多种范式和方法,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和解决教学问题。
总之,教学研究的三种主要范式中,实证主义范式关注普遍真理和客观事实,解释主义范式关注个体的经验和情境,批判主义范式关注社会背景和权力关系。
2:教育科研的三大范式
一、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
• Positivism • 1.对客观现实的看法
• 真實是一種客觀的存在,可以透過理性工具對它進行科學驗證 • 世界就在那,以程度不等的静态形式以供研究人员研究。 • 经验、感觉 • 物质现实和社会现实独立于观察者,只要能毫无偏见地对这些现实进行观察,
观察的结果就构成科学知识。 • 从机械论的角度看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 2.研究者的角色 • 价值中立 • 研究人员应尽可能把自我意识排除在收集资料和报告研究成果的过程之外。 • 3.研究的焦点 • 科学验证
3.研究的焦点
批判反思
• 三大范式怎样做教育研究? • 实证主义——研究者立场 • 建构或诠释学(解释学)——学习者立场 • 批判——理想者 • 以好学生为例
• 定量研究(受实证主义影响)出数据,定 性研究(受建构主义、批判主义影响)出 理论。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区别
美国对定性研究方法的分类
第三节 教育研究的三大范式
• 一、范式(Paradigm)
• 它指的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 的集合。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 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 方式。
• 库恩对科学发展持历史阶段论,认为每一个科学发展阶段 都有特殊的内在结构,而体现这种结构的模型即“范 式” 。范式通过一个具体的科学理论为范例,表示一个 科学发展阶段的模式,如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之于古代科 学,托勒密天文学之于中世纪科学,伽利略的动力学之于 近代科学的初级阶段,微粒光学之于近代科学的发达时期,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之于当代科学。
是坚持理论研究还是扎根于实证研究?
• 是理论思辨研究?还是面向实践的实证研 究?
• 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对峙 • 理论的力量:影响大、持久 • 实证研究的用处
教育研究的三种理论范式
Paradigm:是指科学共同体围绕某一学科 或专业所具有的理论上或方法上的共同 信念。这些共同信念规定了科学家研究 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前提。
人们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是在既定的
范式下利用已有的研究工具、实验仪器
和设备所进行的认识世界的活动。没有
范式的研究活动是一种缺乏科学传统和
Relation between theoretical paradigm and
operational paradigm
Positivism/Postpositivism
Quantitative Research
experimental
quasi-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学术背景的随心所欲。
教育研究的范式有必要区分理论范式 和操作范式。理论范式是指研究的前提 性设定;操作范式是指研究共同体实际 的操作规程。
理论范式是方法论性质的。
操作范式是具体研究方法层次的。
事实上理论范式是操作范式的前提性 承诺,有可能的是:研究者在操作时, 缺乏理论前提 的意识,这也是缺乏方法
Theoretical Demmesion on Paradigm Ontology: nature of reality Epistemology: nature of knowledge Axiology: nature of judgment Methodogy: approach to systematic inquiry
4、教育中的性别、种族、阶级方面的差异是 人为造成的,而不是本身固有的。
5、研究者与被研究者,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 6、被研究者理应成为研究的合理参与者。
4、科学研究是一种渐近的过程,不能完全认识 客观世界。
教育研究的第三范式——混合方法研究
一
2教育研究范式 二 十世 纪教育研究经历 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 从二十世 纪初到三十年代 ,这一阶段是 教育研究定量研究 的
范式及教育研究范式
1 范 式
全盛 时期,在此阶段 ,研 究者 以实证精神 为指导,主张用严 格 的观察 、统计和实验来研 究教育 :第二 阶段是从三十年代 到五十年代 后期 ,由于经济 危机与战乱 ,政府对 教育投入的 经 费大幅缩 减 ,使得这段 时间成为 了教育科 学研 究的晦暗时 期 ;第三阶 段是从六十年代 到七十年代后期 ,在 这段时间 内 研究者开始 从技术推动教育变 革角度进行教育科 学研 究,同 时某些研究 者 ( 巴赫和坎 贝尔 )开始对传统 实证主义强调 龙 的定量方法 提出异议 ,主 张不可忽视其他研 究方法 ( 如定性 研究方法 )的重要性 ,这些 都为教育研究方法 的变革都起到 了推动作用 :第四阶段是从 八十年代到二十世纪末 ,在这~ 阶段 ,人们普遍 认识到没有一 种研 究范式 能够解 决所 有存 在
的 一种 共 同 的研 究 取 向 。
在本体 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上的不 同而各持 己见,认为 自己 的方法更 “ 合理 ”,更 “ 可信”,更 “ 有效 “ 。作为社会科 学重要组成 部分的教育科学 ,其 领域 内同样存在着 “ 质性 ” 研 究和 “ 化 ”研究两种 范式 之争 。究竟哪种研 究范式更适 量 合我们 的研 究呢 ?我们有必要做 一次认真反思 ,以避 免 “ 为
体 所 共 同遵 从 的世 界观 和 行 为 方 式 ;是 一 个 由基 本 定 律 、 理
论 、应用 以及相 关的仪器设备等构成 的整体等 ,它 为科 学研 究提供了可模 仿的成功 先例 ,为科学家提供 了一个研究纲领 ,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实证研究法:通过科学的研究设计,收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来验证假设的研究方法。
2. 现象学研究法:通过对学习过程、系统设计、评估方法等教育技术现象进行详细的描述来深入理解这些现象的本质和内涵的研究方法。
3. 行动研究法:一种以教师或者教育现场中的专业人员为主角,通过自我反思和协作实践来改进教学、提高教育品质的教育研究方法。
4. 文献分析法:基于理论研究的基础和借助文献的资料,对教育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推论、归纳和假说的研究方法。
5. 经验研究法:通过实践和经验知识来探究教育技术的问题,不同于传统实验法,它更侧重于概念的构建和把控。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问题、研究目的、数据可用性、时间和资金的限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教育现象学三个方向
❖哈维尔似乎也延续了意志现象学的精神(哈 维尔在马萨里克去世的前一年诞生)
1.2作为方法的现象学
❖作为方法的现象学是一种描述的方法,可称 为描述现象学
❖描述现象学所反对一切对现实指手画脚的世 界观以及相关的价值判断(或应然判断)
❖在解释学看来,过去的哲学总是以不同的方 式改造世界,而哲学的本分只是解释世界
2.何谓教育现象学
2.1作为观念论的教育现象学 2.2作为方法论的教育现象学 2.3教育现象学的兴起与发展 ❖社会学以及教育学领域主要采用体验研究和
解释学研究 ❖遗憾的是,教育界较少关注作为观念论的教
育现象学
2.1教育现象学的观念
❖刘良华.从现象学到叙事研究[J].全球教 育展望,2006(7).
❖刘良华.叙事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2011.
2.3教育现象学的兴起与发展
❖教育学研究领域主要采用的是体验研究并逐 渐发展出教育现象学。
❖20世纪50年代,荷兰学者兰格威尔德尝试 用现象学的方法来研究教育学,发表《儿童 生活的隐秘世界》、《儿童世界的事物》和 《学习现象学》等著作,分析儿童的体验。
❖在观念现象学和描述现象学之间,观念现象 学是现象学的核心精神,它统领描述现象学 并使之不同于实证研究的的描述(后者显示 为经验论)
1.2作为方法的现象学
❖描述现象学最初只是对“观念”(意识)的 描述,后来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人将描述 的重点转向经典文本的描述并由此派生出“ 解释学现象学”
❖解释学现象学依然重视描述而非应然判断, 它以解释世界为自己唯一的目的
❖康德将“心物二元论”发挥到极致 ❖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康德的二律背反 简写”
教育技术领域中三种研究范式的案例分析--量的研究、质的研究与混合方法研..
教育技术领域中三种研究范式的案例分析
——量的研究、质的研究与混合方法研究 张宏珊宁艳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631)
【摘要】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是当前广泛应用的两种研究范式,近年来又有学者结合两者,提 出第三种研究范式——混合方法研究。本文从量的研究、质的研究和混合方法研究的定义入手, 通过三个案例的具体研究过程,分析三种研究方法在研究对象的选取、数据的收集、数据的分 析以及研究结果的解释等四个方面的差异。量的研究、质的研究与混合方法研究有各自的特点, 也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在做研究的过程,应该依据研究的需要,进行选择。 【关键词】量的研究质的研究混合方法研究
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最大 研
的不同表现在这三个方面: 针对量性数据和质性数据,采 究 结果的解释较多地用数
整合知识、学生行为和教学 用不同的解释方法。从量性数 结 据来说明。此文列出了
决策三个阶段的交互。在对 据中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主要 果 两组学生前测、中测和
这三个结果的解释过程中, 用数字说明问题;从质性数据 的 后测概念转变的人数,
教育研究的范式
对于社会世界的基本假定 (1)
• 量的研究相信「社会世界」(social world)与「物理世界」(physical world)一样,具有客观存在的「社会事实」(social facts),不因研 究者的主观认知或意义了解而改变其样态和面貌。事实就是事实,不 仅客观存在,而且可以量化,可以测量。
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1)
• 科学范式具有支配性,某一特定时间只有一种科学范式主导 科学活动。
• Natural scientists generally believe that the succession from one paradigm to another represents progress from a false view to a true view. No modern astronomer, for example, believes that the sun revolves around the Earth.
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2)
• In the social sciences, paradigms may gain or lose popularity but are seldom discarded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ltogether. The paradigms of the social sciences offer a variety of views, each with insights that others lack but also ignoring aspects of social life that other paradigms reveal.
什么是研究范式(1)
• 教育研究是一个探讨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的过程。但是 对于研究过程应如何进行,为什么如此进行等有关研究方法 的基本立场和方向,教育研究者却又有不同的观点和主张, 因此有了所谓“研究范式”(research paradigms)之争。
教育研究范式
教育研究范式长期以来,不同研究者采取不同的教育研究思路、框架,这就逐渐形成了教育研究的多种范式。
一、哲学研究范式(一)概念研究者认为,哲学研究范式是以哲学思辨的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思考,并着重于依据一定的哲学观构划着教育的理想或应然状态。
〔李雁冰,2000(1)〕(二)历史研究者指出,哲学研究范式是最古老的一种教育研究范式,它产生于古代,至今仍然作为一种有效的研究范式而存在着。
代表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卢梭、赫尔巴特、杜威、马斯洛以及要素主义、永恒主义、改造主义等各教育流派。
〔李雁冰,2000(1)〕(三)缺陷一是单一化的终极价值取向,与此有关,在思考教育问题时,往往在设想某种终极理想的人,作为构建教育理论的依据。
正因为如此,各种理论往往抱着独此为尊、唯我为是的态度,由此导致的争议往往是各执一端,看不到各自理论的局限和理论间的共通性。
而且,事实上,任何追求某种终极的实体的人性的政府都是虚妄的。
二是容易流于哲学本身所易犯的虚玄而脱离教育实际,有违教育研究这一实践性极强的科学精神。
因此教育研究的哲学范式衰落下去。
〔李雁冰,2000(1)〕(四)具体方法一是从某种特定的哲学观点出发,演绎出相应的教育思想;二是从个别的教育问题入手,上溯至某种哲学框架,从而建构教育理念的框架。
无论何种途径,思考的都是教育中的目的、价值、规范等带有终极意义的问题。
二、量化研究范式(一)概念和哲学基础1.概念:有的称之为定量研究;还有研究者称之为实证—分析范式;有研究者认为,量化研究范式亦即实证研究范式,是以教育事实为研究对象,借助数学工具,以求发现教育规律的研究范式。
2.哲学基础:有研究者认为,量化研究的哲学基础是科学主义;也有认为,是实证主义。
(二)历史17、18世纪以来,自然科学长足进步,工业技术成绩斐然。
在这种情况之下,以追究形而上学为己任的哲学传统受到质疑,科学及其方法逐渐取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研究范式的类型
研究范式的类型
研究范式是研究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模式或总体方法,它包括了研究的目标、方法、程序、标准等各个方面。
根据其不同的特征和用途,研究范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实证研究范式:以实证数据为基础,通过量化方法对事实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
这种研究范式通常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
2. 现象学研究范式:以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和解释现象的本质和特征,揭示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研究范式通常用于人文学科和哲学领域。
3. 解释研究范式:以解释为目的,通过对事实的深入分析和理解,揭示其内在的原因和规律。
这种研究范式通常用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领域。
4. 批判研究范式:以批判思维和社会变革为导向,对社会现象和制度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价,提出改革和革命的方案和策略。
这种研究范式通常用于社会科学和政治学领域。
5. 实践研究范式:以实践为基础,通过反思和总结实践经验,推进实践的深化和创新。
这种研究范式通常用于教育学和职业教育领域。
不同的研究范式有不同的理论基础、方法论和实践策略,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选择适合的研究范式来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现象学:教育技术研究的第三种范式
作者:刘志忠
来源:《电化教育研究》2020年第02期
[摘; ;要] 在系统分析教育技术常用的两种研究范式的基础上,结合哲学史的梳理,从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研究方法三个层面对现象学进行了分析,指出现象学是教育技术研究的第三种范式。
在方法论层面,现象学范式的创新性突破在于穿透了“一般”和“个别”的割裂;在研究方式层面,现象学范式遵循质性研究的模式,擅长对微观体验的揭示;在具体研究方法层面,现象学范式综合运用访谈、体验报告等手段,使研究结论具有建构性。
在此基础上,根据对教育技术研究特征的分析,明确了现象学之于教育技术研究的方法论价值在于贯通融合,即有利于教育技术研究的定位融合、视域融合和研究取向融合。
[关键词] 思辨研究; 实证研究; 现象学; 教育技术研究; 范式
[中图分类号] G434; ; ; ; ; ; [文献标志码] A
一、引; ;言
在教育技术领域,人们对研究方法的零星探讨从未停止过,其中,李克东教授还对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进行过系统总结。
但是,相对于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其他主题,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的成果要少得多[1],而从方法论层面对研究方法的探索无疑更少。
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甚至存
在混淆研究方法与方法论的状况[2],其原因在于对方法论的探讨有一定的难度,以至于叶澜
教授将之隐喻为“走迷宫”[3]。
教育技术学科的存在感和研究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方法论的突破。
基于此,文章在分析教育技术研究常用的两种范式及其局限性的基础上,以在教育技术领域引入新的研究范式为目标,对现象学范式进行探讨,以期对教育技术研究领域方法论意识的增强有所裨益。
二、思辨和实证:教育技术研究常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