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文二则-四知,私心》

合集下载

21.古文二则

21.古文二则
奉: 遵守 节: 保持节操,名作动
言事:说话办事,名作动
依违: 迟疑,模棱两可
或时: 有的人有时候
预习课文,找出下列字词意思 方: 比拟,比作
见轻: 被看轻
省视: 竟夕:
修:
探望
整晚
修饰
(二)、古今异义
便宜
古义:biànyí 。 的事。 今义:piányi。 指对国家有利 指价钱低。
选举
古义:指选拔举用贤能。
今义:用投票等表决方式选出 代表负责人。
译文
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上书 论说政事从不阿附违心。他的儿子们经 常劝他不要这样,他就予以训斥并赶走 他们,吏员们的上奏及对国家有利的上 奏之事,也一并封好上报,第五伦就是 这样公正无私。他天性质朴诚实,没有 文采雕饰,任职以贞洁清白着称,当时 的人把他比作前代的贡禹。
三:段落层次
全文分成两层
一、正面表现第五伦的奉公无私(自“伦奉公尽节 ……亦以此见轻”)。 一是“诸子或时谏止,(第五伦)辄叱遣之” 。 二是“吏人奏记便宜者,亦并封上”。
二、用第五伦自己的话来证明他的真无私(自“或问 伦曰……岂可以谓无私乎?”)。 一是对故人的友情。二是对儿子的亲情。由此可知第 五伦所谓的“私心”是人之常情。这样写,第五伦这 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这样的“私心”更 能突出他的真无私、真正的公正廉洁。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四知》中写了杨震几件事?用 简单话概括。
❶杨震拒金(开头到“密愧而出”)
❷杨震为子孙留清白(“后转涿
郡太守”到“不亦厚乎”)
2、从全文来看,作者开头写“大将军邓骘闻 其贤而辟之”的目的是什么?
要点:从侧面说明杨震的贤明是远近闻名的。
3、当别人给杨震好处时,他的态度怎样?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

1.第五伦是个怎样的人? 奉公无私 、谦虚自省,内心坦荡, 严于律己。
四 知范晔(yè)私 心教学目标:
• 1、 体会《后汉书》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 实意义,领悟文中“四知”、“私心”的 寓意。
2、 结合文中注释,通过查阅有关工具书 加以翻译,培养和提高阅读及理解文言文 的能力。
作者、作品简介:
• 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顺阳(今 河南淅川县东)人。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宋书》本传称他:“博 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任宣城太 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 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 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名篇有《班超传》、 《张衡传》等。它与《史记》、《汉书》、《三国 志》并称“前四史”。 《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 历史。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本纪、列传部分为 范晔撰,志未作完,范被杀。文章风格趋向骈体, 写人叙事,简明周详,生动感人。
古文二则
私 心
第五伦简介:
第五伦,字伯鱼,东汉大 臣。他的祖先是战国时齐国的 田氏。田氏在西汉初迁徙至皇 帝陵园的很多,所以以迁徙的 次序作为姓氏。
识记字词
n • 辄叱 zhéchì 便宜 bià • 质悫 què 蕴藉 jiè • 安寝 qǐn 省 xǐng

私心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
3、你认为杨震是一个怎样的人?
要点:贤明,做官清正廉洁、自律慎独,在金 钱面前不动心,做人刚正不阿的清官形象,是老百 姓的父母官.
四、写作特点
1.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 本文只有146个字,非常鲜明地突 出了杨震廉洁无私的品质. 2.以对比和侧面烘托的手法刻画人物 形象。 3.语言刻画形象传神。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短短八个字形象刻画出了杨震拒绝贿 赂的坚定态度。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共41页文档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共41页文档

谢谢!
41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

21《四知》

21《四知》

用反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 性格。用第五伦自己承认有“私 心”,来衬托他的真无私。
主题:
通过第五伦一心奉公, 尽守节操,公正无私,来 赞扬其高尚无私的品质, 进而以其私心反 衬第五伦的情操。
南朝宋 纪传体断代史 西晋 纪传体国别史
《三国志》 陈寿
古 文 二 则
知四
1.生字识记
评骘 zhì
谒见 yè 涿郡 zhuō
复辟 bì
遗 辄
wè i zhé
n 便宜 bià
质悫 què

四知 bì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
代词 ,指杨震 征召 即秀才
zhì
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
古文二则
四知、私心(范晔)
作者简介
范晔
字蔚宗,小字搏。南朝宋著 名史学家、文学家。官场多磨, 后因事被杀。
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 史实的著作,撰成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九十卷(十志未及完 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前四史
《史记》 《汉书》
司马迁 西汉 班固 东汉 纪传体通史 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 范晔
段落层次
反 衬
四:整体感悟
1.第五伦是个怎样的人? 奉公守法 、毫无私心,清洁廉明。 2.第五伦的私心是自私的思想吗?为什么? 人天生具有的,属人之常情,人皆有之。 3.如何理解“岂可谓无私乎?”
用反问句式更能突出第五伦的 公正无私。
4.本文题目是《私心》,而文章意在 表现第五伦的公正无私心,你认为题 目恰当吗?请简析理由,不少于20个 字。
(一)、字词释义
辟 : 征召
举 :推举,选拔
பைடு நூலகம்
迁: 晋升
故: 从前 怀: 怀揣 转: 调动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原文及翻译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原文及翻译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原文及翻译四知【原文】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译文】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

”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

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

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

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私心【原文】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

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之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

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

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

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译文】第五伦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

儿子们有人常劝止他,他就呵斥他们并赶走他们,官吏陈述的书面意见有利于国家的,他都封好上报,他就像这样毫无私心。

他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时以清廉著称,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范晔).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范晔).

一词多义
古文二则
私 心
第五伦简介: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 长陵人。他的祖先是战国时 齐国的田氏。田氏在西汉初 迁徙至皇帝陵园的很多,所 以以迁徙的次序作为姓氏。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 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 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 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 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 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 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 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 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 岂可谓无私乎?”
是没有人知道的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 怎么说没人知道呢? 无 zhuō
调动(官职) 本性 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 有人 过去 年长的人 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 /或 让 /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 替 开办 让 称作、号称 欲令 为 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 私下的贿赂
选举
古义:指选拔举用贤能。 今义:用投票等表决方式选出 代表负责人。

私心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
奉公守法竭尽忠诚 说话办事 违背法规 有人

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
陈述的书 面意见
指对国家 有利的事
(他)就斥责并 让他们走开

一并 封好呈上
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
像这样 本性 què 恭谨、 朴实 诚实 宽容 清廉 著称

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
比拟、 比作 西汉大臣,以 明经洁行著称

此见轻。

九年级语文《古文二则》(《四知》《私心》)语文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语文《古文二则》(《四知》《私心》)语文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语文《古文二则》(《四知》《私心》)语文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古文二则》(《四知》《私心》)教学目标:1、体会《后汉书》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领悟文中“四知”、“私心”的寓意。

2、结合文中注释,通过查阅有关工具书加以翻译,培养和提高阅读及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为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教学难点为文章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作者、作品简介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搏。

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

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官场多磨,后因事被杀。

《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

”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名篇有《班超传》、《张衡传》等。

《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

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

本纪、列传部分为范晔撰,志未作完,范被杀。

南朝梁刘昭取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与之配合,北宋时将两书合刻为一书。

文章风格趋向骈体,写人叙事,简明周详,生动感人。

且收录了大量的东汉的散文、辞赋、诗歌。

学者们誉为兼有一代文章总集的性质。

二、生字、词语识记骘(zhì):安排;定。

如:评骘。

辟:1.(pì)①开辟。

如:各家开辟出绿地。

②透彻。

如:精辟。

③驳斥或排除。

如:辟谣。

2.(bì)①排除。

如:辟邪。

②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

如:辟举。

本文取此义。

谒(yè):谒见。

涿(zhuō):地名。

辄(zhé):总是,就。

便(biàn):1. 方便,便利。

如:轻便。

本文取此义。

2. 非方式的,简单平常的。

如:便饭。

3. 排泄屎、尿。

如:大便。

悫(què):恭谨,诚实。

藉:1.(jiè)垫在下面的东西。

如:枕藉。

2. (jí)①践踏;侮辱。

②盛多;杂乱。

三、古文今译(一)四 知(原文)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最新古文二则《四知》《私心》(49页名师资料汇编

最新古文二则《四知》《私心》(49页名师资料汇编

用“/”标示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大 将 军 邓 骘 闻 其 贤 而 辟 之。
2)故 所 举 荆 州 茂 才 王 密为 昌 邑 令。
/
/
3)至 夜 怀 揣 十 金 以 遗 震。
/
/ /
4)故 旧 长 者 或 欲 令 为 开 产业。
/
/
/ /
/
私 心
课文链接
第五伦简介: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 他的祖先是战国时齐国的田氏。田氏在 西汉初迁徙至皇帝陵园的很多,所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包拯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孔子 没有思想上的清白,也就不能够有金钱的廉 洁。 ——法.巴尔扎克
廉洁的故事
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 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 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 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 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 长。”
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
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敢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
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 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 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 而去。

假如一位贪官遇到这种情景,想 象一下,他会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说一段话,描述一下他的丑态。
你听说过或读过这些名言吗?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 实难副。 有志者,事竟成。 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
你知道这些名言的出处吗? 这些名言均出自《后汉书》。

古文二则(四知)

古文二则(四知)

《私心》 1.用反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用第五伦自 己承认有“私心”,来衬托他的真无私。 2.语言朴实、发人深省。“岂可谓无私”发人 深省,让读者扪心自省。 3.写作借鉴:发人深省的语言,促人自省。如 第五伦有“私心”的两件事,使人扪心自问,促 使每人都来挖掘自己深处的私心杂念。
八、重难点句子
④时人方之前朝贡禹:比拟。
5.填空。 ①《四知》选自于 《后汉书· 杨震列传》 ,
作者 范晔 , 南朝宋 史学家,字蔚宗 。
②《私心》,选自于 《后汉书· 第五伦钟离宋
寒列传》 ,主人公是第五伦 , 第五 是复姓。
四、 题

1.范晔,字蔚宗 ,南朝宋时著名史学家 ,主要
作品 《后汉书》 。
2.《后汉书》以纪传为体例,与 《史记》 、
《汉书》 相同。它分 十纪 、 十志 、八十列 传。
五、板书设计
四知
拒收下属贿赂——四知:天知,神知,我知,
子知
拒绝为子孙开产业——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

私心

六、段落层次
《四知》
1.开头到“密愧而出”: 2.“后转涿郡太守”到“不亦厚乎”: 《私心》 1.开头到“亦以此见
古文二则
(范晔)四知、私心
湖南省汉寿县第三中学 朱培赋
教学目标:
1、 体会《后汉书》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
意义,领悟文中“四知”、“私心”的寓意。
2、 结合文中注释,通过查阅有关工具书加 以翻译,培养和提高阅读及理解文言文的能 力。
范晔(398—445年),字蔚东,南朝顺阳(今南 阳淅川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范晔自幼 好学,博览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曾任吏部尚书 郎。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因事触怒刘义康,后 迁为宣城郡(郡治在今安徽宣城)太守。元嘉二十二 年(445年),因有人告发他密谋拥立刘义康,以谋 反罪被处以死刑,享年48岁。 范晔一生对社会的最大贡献是撰写了被后人 称为前四史之一的《后汉书》。范晔以《东观汉记 为蓝本,对其他各家撰著博采众长,斟酌取舍,并 自定体例,写成《后汉书》。《后汉书》继承了 《史记》、《汉书》的纪传风格,叙事简明而周详 记事择要而不漏。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文二则》课文全解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文二则》课文全解

21.古文二则课文全解《四知》通过叙述“杨震拒金”的故事,表现了身居高官的杨震廉洁自律,坚决拒贿的高尚品格。

《私心》通过第五伦从内心深处进行挖掘,坦然承认自己也有私心的故事,表现了第五伦的无私奉公,自觉修身揭私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仍有极其深刻的教育意义。

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红字注音骘(zhì)邑(yì)谒(yè)涿(zhuō)辄(zhé)悫(què)征辟(bì)便(biàn)宜2、形近字┏藉(jiè)慰藉┏谒(yè)拜谒┏晔(yè)范晔┗籍(jí)书籍┗遏(è)遏制┗桦(huà)桦树3、多音字┏(yí)遗命┏(jí)狼藉┏(shěng)省份遗┫藉┫省┫┗(wèi)遗十金┗(jiè)慰藉┗(xǐng)反省4、词语解释【辟】征召。

【举】推举,选拔。

【茂才】即秀才,通称才能优异的人。

汉代以来成为荐举人员的科目之一。

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秀才为茂才。

【迁】晋升或调动官职。

【故人】汉代人在门生故吏面前,自称故人。

【转】调动(官职)。

【伦】即第五伦,东汉大臣。

字伯鱼,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便宜】指对国家有利的事。

【悫】恭谨,诚实。

【蕴藉】宽和,宽容。

5、文学常识真空(1)《四知》选自_____,作者____,___(朝)史学家,字___。

(2)《私心》选自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是复姓。

(3)《后汉书》以___为体例,与___、___相同,它分为____、___、___合为百篇。

(4)“前四史”是指《后汉书》、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后汉书·杨震列传》范晔南朝·宋蔚宗(2)《后汉书·第五伦钟离宋寒列传》第五伦第五(3)纪传体《史记》《汉书》十纪十志八十列传(4)《史记》《汉书》《三国志》二、课文学习1、范晔简介【明确】范晔(398~445),字尉宗,南朝宋顺阳人,南北朝时期著名史学家。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课文讲义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课文讲义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课文讲义古文二则《四知》、《私心》课文讲义一、基础梳理1、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挟。

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

南朝宋知名史学家、文学家。

官场多搓,后因事被杀死。

《宋书》本世传他:“博涉经史,善文章,能够楷书,晓音律。

”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帖繁补略,刊刻《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却未顺利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名篇存有《班超传》、《张衡传》等。

它与《史记》【司马迁(西汉)】、《汉书》【班固(东汉)】、《三国志》【陈寿(西晋)】并说“前四史”。

2、《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述了东汉一代的历史。

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

本纪、本纪部分为范晔撰,志未莱埃,范被杀死。

南朝梁刘昭挑司马彪《Chinian汉书》中的“八志”与之协调,北宋时将两书合刻为一书。

文章风格趋向骈体,写下人故事情节,通俗易懂周详,生动感人。

且收录于了大量的东汉的散文、辞赋、诗歌。

学者们喻为兼具一代文章总集的性质。

3、杨震(?一124),东汉大臣,弘农华阴(属今陕西)人,字伯起。

少好学,博览群经,当世誉“关西孔子”。

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大尉等职。

安帝乳母及中常侍樊丰等贪侈骄横,他多次上疏劝谏,樊丰诬之罢官,自杀。

4、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

他的祖先就是战国时齐国的田氏。

田氏在西汉初迁徒至皇帝陵园的很多,所以以迁徒的次序做为姓氏。

二、重点虚实词:1、大将军邓骘/(zhì)言其(代词,所指杨震)贤/而建为(bì)(征召入伍)之,握(荐举、推选)田才(即为秀才),四迁于(晋升或调动官职)荆州刺史p东莱太守。

当之(动词,往、至)郡,道经昌邑,故(过去)所提(荐举、推选)荆州田才王密为昌邑而令,谒(yè)(谒见)见到,至夜/怀金十斤/以(去)遗(wèi)(给与、获赠)苍。

苍曰:“故人(汉代人在门生故吏面前自称为故人)知君,君无人知晓故人,何也?”墨曰:“暮夜无知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震拒金(开头到“密愧而出”)
杨震为子孙留清白(“后转涿
郡太守”到“不亦厚乎”)
2、文章表现了杨震什么品质?
表现出杨震的公正廉洁,自律慎独的 清官形象。
四:写作特点
1.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 本文只有146个字,非常鲜明地 突出了杨震廉洁无私的品质. 2. 以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 形象。 3. 语言刻画形象传神。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短短八个字形象刻画出了杨震拒绝 贿赂的坚定态度。
修:
(二)、古今异义
便宜
古义:biànyí 。 的事。 今义:piányi。
指对国家有利 指价钱低。
选举
古义:指选拔举用贤能。 今义:用投票等表决方式选出 代表负责人。
译文参照
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上书 论说政事从不阿附违心。他的儿子们经 常劝他不要这样,他就予以训斥并赶走 他们,吏员们的上奏及对国家有利的上 奏之事,也一并封好上报,第五伦就是 这样公正无私。他天性质朴诚实,没有 文采雕饰,任职以贞洁清白着称,当时 的人把他比作前代的贡禹。
二、疏通文意
1、结合文中注释,通过查阅有关工具书加以 翻译。不懂处标记。
2、前后讨论解决不懂处。或问老师。
三、效果反馈
(一)、字词释义
奉: 言事: 或时: 方:
节: 修:
见轻:
竟夕:
省视:
操,名作动
言事: 说话办事,名作动 有的人有时候
或时:
方: 比拟,比作 见轻: 被看轻 省视: 竟夕: 探望 整晚 修饰、修整
三:段落层次
全文分成两层
一、正面表现第五伦的奉公无私(自“伦奉公 尽节……亦以此见轻”)。 一是“诸子或时谏止,(第五伦)辄叱遣之” 。 二是“吏人奏记便宜者,亦并封上”。 二、用第五伦自己的话来证明他的真无私(自 “或问伦曰……岂可以谓无私乎?”)。 一是对故人的友情。二是对儿子的亲情。由此 可知第五伦所谓的“私心”是人之常情。这样 写,第五伦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 这样的“私心”更能突出他的真无私、真正的 公正廉洁。
七、拓展延伸
你有私心吗?请你 用一段一百字左右的文 字把它表述出来。
(二)、句子翻译
1、当之郡。 当去东莱郡的时候。
2、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 邑县令。
3、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 要他为子孙置办一些产业。
4、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让后代人称他们是清官的子孙。
三:整体感悟
思考:1.《四知》中写了杨震几件 事?用简单话概括。
用反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 性格。用第五伦自己承认有“私 心”,来衬托他的真无私。
五、归纳主题
通过第五伦一心奉公, 尽守节操,公正无私,来赞 扬其高尚的无私的品质,进 而以其私心反衬第五伦的情 操。
六写作特点
1.用反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用 第五伦自己承认有“私心”,来衬托他 的真无私。 2.语言朴实、发人深省。“岂可谓无 私”发人深省,让读者扪心自省。 3.写作借鉴:发人深省的语言,促人 自省。如第五伦有“私心”的两件事, 使人扪心自问,促使每人都来挖掘自己 深处的私心杂念。
太守 4.后转涿郡太守
二、知
1.暮夜无知 者 2.君不知故 人
一词多义
古文二则
私 心
第五伦简介: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 长陵人。他的祖先是战国时 齐国的田氏。田氏在西汉初 迁徙至皇帝陵园的很多,所 以以迁徙的次序作为姓氏。
一、齐读课文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 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 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 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 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 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 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 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 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 岂可谓无私乎?”
然而他对人对事不太宽容,缺少威严仪表, 也因为这样而受人轻视。有人问第五伦说: "您有私心吗?"回答道:"先前有人送我 一匹千里马,我虽未接受,每次三公选拔 举荐官员时,我心里都无法忘记此事,但 始终没有任用此人。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 病,我一夜前去看望十次,回来后就安然 入睡;我的儿子生病,虽然没去看望,却 整夜难眠。像这样,怎么可以说没有私心 呢?"
五:拓展延伸
1. 你知道“清官”还称什么吗?你能 举出两个古代的“清白吏”吗?
"循吏"、"良吏"、"廉吏"
西门豹 、董宣、狄仁杰 、 包拯 、海瑞
2. 你认为杨震拒金的故事,今天对 我们有教育意义吗?请简要分析,不 少于50个字。
六:知识归类
一、关于任命、升调官职的词
1.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
辟之
2.举茂才 3.四迁荆州刺史、东莱
古文二则
作者简介
范晔,字蔚宗,小 字搏。南朝宋著名史学 家、文学家。撰成纪传 体断代史 《后汉书》 九十卷(十志未及完 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前四史
《史记》 《汉书》
司马迁 西汉
班固 东汉 南朝宋 西晋
《后汉书》 范晔 《三国志》 陈寿
生字识记
评骘 zhì
谒见 yè 涿郡 zhuō
复辟 bì
遗 辄
wè i zhé
n 便宜 bià
质悫 què
古文二则
四 知
杨震,东汉高 官,学问渊博,可 与孔子相媲美,素 有“关西孔子”之 称 。杨震以/为 官清廉名闻天下。
一、齐读课文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 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 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 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 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 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 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 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题目解说
“四知” :
即"天知、神知、我知、子 知"。题目是编者加的。
二、疏通文意
1、结合文中注释,通过查阅有关工具书加以 翻译。不懂处标记。
2、前后讨论解决不懂处。或问老师。
检查学习效果
(一)、字词释义
辟 : 征召
举 :推举,选拔
迁: 晋升
故: 从前 怀: 怀里揣着 转: 调动
之: 到,往 谒: 拜见 遗: 赠送 厚: 丰厚
段落层次
反 衬
四:整体感悟
1.第五伦是个怎样的人? 奉公守法 、毫无私心,清洁廉明。 2.第五伦的私心是自私的思想吗?为什么? 人天生具有的,属人之常情,人皆有之。 3.如何理解“岂可谓无私乎?”
用反问句式更能突出第五伦的 公正无私。
4.本文题目是《私心》,而文章意在 表现第五伦的公正无私心,你认为题 目恰当吗?请简析理由,不少于20个 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