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81****0001【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学时学分】56学时,4学分【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与管理学、组织及其绩效影响因素、管理者、管理思想的演变、决策及其过程、目标及其确定、计划及其制订、组织结构设计、人员的配备、权力的分配、领导艺术、沟通技巧、激励原理、控制基础、管理创新等。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达成如下教学目的:1 .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使学生对管理学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相关关概念及理论,能初步运用管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自身管理问题,分析和解释组织管理问题。
2 .管理学的总体框架及管理工作。
使学生能够对管理学及管理工作有比较系统的认识,能够解释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能再现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
3 .管理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与方法。
使学生大致知道各项管理工作中一些常用的方法,能够准确陈述管理学中的基本思维方法。
二、教学内容、要求和学时分配(一)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管理及其功能2 .衡量管理好坏的标准3 .管理职能与管理过程4 .管理学及其特点教学要求:1 .理解管理及其功能2 .掌握衡量管理好坏的标准3 .掌握管理职能与管理过程4 .了解管理学及其特点重点难点:1管理及其功能5 .管理职能与管理过程其他教学环节: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交流讨论如何对待规章制度(二)第二章组织及其绩效影响因素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组织及其功能2 .组织环境的构成3 .外部环境因素及其影响4 .组织文化及其影响教学要求:1 .理解组织及其功能2 .掌握组织环境的构成3 .理解外部环境因素及其影响4 .理解组织文化及其影响重点难点:1 .组织及其功能2 .组织环境的构成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组织成员(三)第三章管理者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管理者及其角色分工2 .管理者的分类3 .管理者的权力与责任4 .管理者的素质及其培养教学要求:1了解管理者及其角色分工2 .掌握管理者的分类3 .理解管理者的权力与责任4 .掌握管理者的素质及其培养重点难点:1 .管理者的分类2 .管理者的素质及其培养其他教学环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交流讨论影响自己成为合格管理者的素质障碍(四)第四章管理思想的演变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西方管理思想的整体图像2 .主要管理流派思想简介3 .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4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教学要求:1 .了解西方管理思想的整体图像2 .掌握主要管理流派思想简介3 .了解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4 .了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重点难点:主要管理流派思想简介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管理思想体系(五)第五章目标及其确定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目标及其特点2 .目标的制定3 .目标管理4 .目标制定和运用技巧教学要求:1 .掌握目标及其特点2 .掌握目标的制定3 .理解目标管理4 .理解目标制定和运用技巧重点难点:1 .目标及其特点2 .目标的制定3 .目标管理其他教学环节:结合自己的实际,交流讨论有清楚的目标与没有目标有何区别(六)第六章计划及其制订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计划及其作用4 .计划的制定和审定5 .计划制定方法6 .时间管理:个人计划实践教学要求:1 .掌握计划及其作用2 .理解计划的制定和审定3 .了解计划制定方法4 .掌握时间管理:个人计划实践重点难点:1 .计划及其作用2 .计划的制定和审定其他教学环节:结合自己的实际,交流讨论人们为什么常常没有做计划的习惯(七)第七章决策及其过程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决策及其类型2 .理性决策过程3 .决策方法4 .决策技巧:如何提高决策的正确性教学要求:1 .理解决策及其类型2 .理解理性决策过程3 .了解决策方法4 .掌握决策技巧:如何提高决策的正确性重点难点:1 .决策及其类型2 .理性决策过程3 .决策技巧:如何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从决策模拟练习中学到了什么(A)第八章组织结构的设计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组织设计理论综述2 .组织结构的设计3 .岗位职责设计4 .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教学要求:1 .了解组织设计理论综述2 .掌握组织结构的设计3 .了解岗位职责设计4 .理解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重点难点:1 .组织结构的设计2 .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其他教学环节:学生根据虚拟的企业基本情况,分组进行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九)第九章人员的配备3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人员配备及其原则2 .人力资源规划3 .人员的招聘与甄选4 .人员的考核与培训教学要求:1 .掌握人员配备及其原则2 .了解人力资源规划3 .了解人员的招聘与甄选4 .了解人员的考核与培训重点难点:人员配备及其原则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如何衡量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成效(+)第十章权力的分配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权力及其类型2 .授权及授权方法3 .集权与分权4 .权力分配艺术教学要求:1 .掌握权力及其类型2 .掌握授权及授权方法3 .理解集权与分权4 .了解权力分配艺术重点难点:1 .权力及其类型2 .授权及授权方法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组织中谁拥有权力(十一)第十一章领导理论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个体行为及其影响因素2 .群体及其行为影响因素3 .管理者的领导影响力4 .有效领导理论教学要求:1 .了解个体行为及其影响因素2 .了解群体及其行为影响因素3 .理解管理者的领导影响力4 .掌握有效领导理论重点难点:1 .有效领导理论2 .管理者的领导影响力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如何增强个人影响力(十二)第十二章沟通方法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沟通的条件与方式2 .自我沟通3 .人际沟通4 .组织沟通教学要求:1 .掌握沟通的条件与方式2 .了解自我沟通3 .掌握人际沟通4 .理解组织沟通重点难点:1 .沟通的条件与方式2 .人际沟通3 .组织沟通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人际沟通中常见的障碍(+≡)第十三章激励原理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行为、动机与激励2 .动机的激发3 .行为的产生、维持与改变4 .激励的基本方法教学要求:1 .理解行为、动机与激励2 .掌握动机的激发3 .掌握行为的产生、维持与改变4 .了解激励的基本方法重点难点:1 .动机的激发2 .行为的产生、维持与改变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高校的奖学金制度(十四)第十四章控制基础3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控制系统的建立2 .控制过程与原则3 .控制方式与控制类型4 .控制的阻力及其防范教学要求:1 .了解控制系统的建立2 .掌握控制过程与原则3 .理解控制方式与控制类型4 .了解控制的阻力及其防范重点难点:1 .控制过程与原则2 .控制方式与控制类型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经营控制的影响(十五)第十五章管理创新2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 .管理创新及其重要性2 .管理创新模式和原则3 .管理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技法4 .管理创新的管理教学要求:1 .了解管理创新及其重要性2 .掌握管理创新模式和原则3 .了解管理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技法4 .理解管理创新的管理重点难点;1 .管理创新模式和原则2 .管理创新的管理其他教学环节:交流讨论创新与创造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推荐教材:《管理学》(第四版),邢以群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
管理学原理 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管理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应用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理论解决管理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管理学的核心理论和理论框架;3. 运用管理学原理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 管理学的定义和范畴- 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古典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3. 组织与管理- 组织结构和设计- 管理决策与计划4. 领导与管理- 领导理论与实践- 激励与激励理论5. 控制与管理- 控制过程和方法- 绩效评估与改进6. 策略与管理- 组织竞争优势的建立- 战略规划与执行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介绍管理学的理论和应用。
2. 研讨讨论: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问题探讨,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将管理学原理应用于实际情境。
4.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五、教学评价1. 日常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管理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3. 期末项目: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管理案例分析报告,并展示实际解决方案。
4. 课堂测试:定期进行的简答题或论述题测试,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参考书目1. Daft, R. L. (2014). Management. Cengage Learning.2. Robbins, S. P., Coulter, M., & DeCenzo, D. A. (2017). Fundamentals of management. Pearson.3. Stoner, J. A. F., Freeman, R. E., & Gilbert, D. R. (2015). Management. Prentice Hall.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第二周: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第三周:组织与管理第四周:领导与管理第五周:控制与管理第六周:策略与管理八、备注本教学大纲仅为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及进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管理学概论》教学大纲
《管理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管理学概论》是一门现代管理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认识,以及对管理实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常见管理模型和方法,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巧,并能够运用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1.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和研究范围;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常见模型和方法;3.了解管理实践的基本原理和技巧;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1.管理学的定义、历史演变和研究范围;2.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系统理论等;3.管理学的常见模型和方法:SWOT分析、四个管理功能、决策模型等;4.管理实践的基本原理和技巧:领导力、团队建设、沟通技巧等;5.管理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讲解教材内容、案例分析等,传授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型;2.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小组讨论或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3.实践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际管理案例,培养学生运用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团队合作:通过小组项目、团队作业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际应用能力;5.网络资源利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拓宽对管理学的了解。
五、教学评价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讨论质量、小组合作等;2.作业考核:包括课后作业、案例分析、团队项目等;3.期中考试:对学生对管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考核;4.期末考试:对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考核;5.学习报告:要求学生对一本管理学相关书籍进行阅读并撰写学习报告。
六、参考教材1.《管理学导论》(王国忠,北京大学出版社)2.《管理学基础》(李光耀,清华大学出版社)3.《管理学》(达尔文·尼尔森,人民邮电出版社)七、参考资源和材料1.管理学相关的经典案例和论文;2.管理学领域的学术期刊和研究报告;3.互联网上相关的管理学课程和教学资源。
《管理学》课程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学时:64学时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管理学》为财务管理统招专科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全球性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现代企业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就对现代企业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新的课题,迫切需要大批掌握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又富有创新精神,善于经营,能够开创新局面的企业管理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了解企业日常经营环节,为其财务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初步运用企业管理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课程各章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管理基础知识1.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内容: 管理系统的构成与常用的管理方法。
(2)熟悉内容: 管理者素质和类型。
(3)了解内容: 管理的属性、管理对象与管理环境2.具体教学内容(1)管理的含义。
△(2)管理系统的构成(3)管理者(4)管理基本职能。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理解内容: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2)了解内容: 古典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以及当代管理思想。
2.具体教学内容(1)古典管理理论。
○(2)行为科学理论。
(3)现代管理理论。
(4)当代管理思想第三章计划1.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内容: 计划工作的性质与意义、计划工作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熟悉内容:计划过程以及计划工作各项技术方法。
(3)了解内容: 计划和控制的基础、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
2.具体教学内容△(1)计划的必要性。
△(2)计划的制定过程。
(3)常用方案的计划。
(4)计划与创新第四章决策1.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内容: 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决策的准则。
(2)熟悉内容: 决策的分类。
(3)了解内容: 影响决策的因素及应注意的问题。
2.具体教学内容△(1)决策理论。
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管理学课程编码: 11305C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 48先修课程:经济学开课系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管理学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本课程在对管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管理学形成和发展,以及主要管理流派理论讨论基础上,围绕计划、组织、激励、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分别阐明各职能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目的与一般方法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思想和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应用方法。
使学生能够认识管理活动的各项职能和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理解:管理的定义,管理的五种职能,管理者所扮演的三大类角色,管理者所具备的三大技能;了解:各种管理定义的联系与区别,各种管理职能的具体含义及相互关系,管理的两种属性及区别;掌握:学会对身边的管理者能否胜任其工作指出判断,学会对所熟悉的组织可能遇到的有些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思路。
重点:管理的定义、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要求难点: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了解: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定义,道德观的种类,社会责任观的种类,对特定组织——企业来说,其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理解:每种道德观的内容与区别,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中外社会责任观的内容与区别,赞成和反对企业承担的各种理由,企业社会责任与长期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
掌握:学会判断民主管理行为是否合乎道德规范,学会判断某个企业是否承担了必要的社会责任,学会帮助那些处于道德困境的组织怎样走出这种困境。
《管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背景与意义管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对于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念和技能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对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学习管理学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01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
02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03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具备初步的管理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管理的定义、性质、职能、原则等基本概念,以及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原理和方法。
战略管理分析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以及战略管理的工具和方法。
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探讨优秀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如领导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流派介绍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不同流派的理论观点和实践应用。
组织文化与行为研究组织内部的文化建设、员工行为激励和团队建设等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与伦理讨论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和遵守伦理规范。
课程内容与结构管理定义及职能管理的定义管理是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工作活动,以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职能,这些职能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共同构成管理过程。
管理者角色与技能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等多重角色,这些角色要求管理者具备相应的技能和能力。
管理者的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专业知识和能力;人际技能是指与人相处和沟通的能力;概念技能是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系统原理管理系统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要求管理者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问题。
人本原理管理活动必须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求、动机和行为,通过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管理学/ Management课程代码:030101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大学语文》适用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开课院系:管理学院教材:《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周三多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主要参考书:周三多等编著《管理原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2月第二版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管理类各专业的共同课,是管理类各专门管理的基础课,是介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
要求学生认真研究和正确对待国内外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努力用所学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管理问题。
在学习本课程后,学生应该能够初步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各专门的管理学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一) 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管理概述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第三节管理的对象与方法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第四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第二节系统原理第三节人本原理第四节责任原理第五节效益原理第四章管理的基本方法第一节管理的方法论第二节管理的法律方法第三节管理的行政方法第四节管理的经济方法第五节管理的教育方法第五章管理伦理第一节紧迫的课题第二节道德的本性与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第三节管理道德行为的改善第四节企业的社会责任第六章决策理论第一节决策的类型与特点第二节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第三节决策的方法第四节决策的理性限制极其应对第七章计划的编制与执行第一节计划的类型与作用第二节计划的编制第三节计划的执行与调整第八章组织结构设计第一节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第二节组织设计的任务、依据与原则第三节部门化第四节集权与分权第九章人员配备第一节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第二节管理人员的选聘第三节管理人员的考评第四节管理人员的培训第十章组织力量的整合第一节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第二节直线与参谋第三节委员会第十一章组织文化第一节组织文化概念和基本特征第二节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第三节组织文化的功能第四节塑造组织文化的主要途径第十二章领导者第一节领导的性质和作用第二节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第三节领导方式极其理论第四节领导艺术第十三章激励第一节激励的性质第二节激励理论第三节激励实务第十四章沟通第一节沟通的性质极其过程第二节沟通的障碍第三节冲突与谈判第十五章控制活动第一节控制原理第二节控制的要求第三节控制过程第十六章控制方法第一节预算控制第二节比率分析第三节审计控制第十七章管理的创新职能第一节创新及其作用第二节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第三节创新的过程和组织第十八章企业技术创新第一节技术创新的内涵和贡献第二节技术创新的源泉第三节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三、教学时数分配本课程计划学时34学时(其中讲课 30学时,案例分析 2学时,考核 2学时)上机小计课程内容讲课实习习题课讨论课第一章 2 学时 2第二章 2 学时 2第三章 2 学时 2第四、五章 2 学时 2第六章 2 学时 2第七章 2 学时 2第八章 2 学时 2第九章 2 学时 2第十章 2 学时 2第十一、十二章3学时 3第十三章 2 学时 2第十四章 2 学时 2 4第十五、十六章 3 学时 3第十七、十八章 2 学时 2共计30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2、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习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专业知识解决有关问题;3、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同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管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领导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第二章:课程目标2.1 培养学生对管理学的基本理解和知识;2.2 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2.4 培养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3.1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3.1.1 管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3.1.2 管理学的主要理论和模型3.2 组织管理3.2.1 组织结构和设计3.2.2 组织文化和组织变革3.3 领导与决策3.3.1 领导理论和风格3.3.2 决策理论和决策过程3.4 团队管理3.4.1 团队建设和团队动力3.4.2 团队冲突和解决方法3.5 战略管理3.5.1 战略分析和规划3.5.2 战略实施和控制第四章: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4.1 教学方法4.1.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管理学的理论和知识。
4.1.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1.3 实践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4.2 学习评价4.2.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讨论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4.2.2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管理学理论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材和参考资料5.1 主教材:《管理学导论》5.2 辅助教材:《现代管理学》、《实战管理案例分析》等5.3 参考资料:相关期刊论文、互联网资源等第六章:教学团队和学生支持6.1 教学团队:由资深管理学教师组成,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背景。
6.2 学生支持:学生可以通过课后咨询、辅导和学习辅助平台获取学术支持和学习资源。
第七章:教学质量保证和改进措施7.1 教学质量保证:通过课程评估、教学督导和教学反馈等方式,不断改进教学质量。
7.2 教学改进措施: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管理的定义和特点- 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 管理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组织结构和权责关系2. 组织管理- 组织设计和变革- 工作分析与岗位设计- 人员招聘与选拔- 员工培训与发展- 绩效评估与激励3. 领导与团队管理- 领导者的特质与行为 - 领导风格与领导力开发 - 团队建设与管理- 冲突管理与协调4. 战略管理- 战略规划与目标设定 - 竞争分析与竞争优势 - 战略实施与执行- 战略评估与控制5. 决策与问题解决- 决策理论与模型- 决策方法与技巧- 创新与创业管理-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工具6. 经济与财务管理基础- 宏观经济环境与管理 - 财务报表及其分析- 投资与资本预算- 成本与管理会计7. 组织行为学基础- 个体行为与动机- 团队与团队效能- 组织文化与价值观- 变革与组织发展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践操作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将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综合评定。
平时成绩将考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课堂讨论、小组项目和个人作业等。
期末考试将综合考查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参考教材1. 李书田,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 Daft R.L. 等,管理学,机械工业出版社3. 蔡桥生,现代管理学,重庆出版社六、参考文献1. 魏书生,管理学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Robbins S.P.,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 霍爱东等,管理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七、教学安排本课程为每周2学时,共16周。
每周的课程安排如下:第1-2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第3-4周:组织管理第5-6周:领导与团队管理第7-8周:战略管理第9-10周:决策与问题解决第11-12周:经济与财务管理基础第13-14周:组织行为学基础第15-16周:复习与考试八、教学团队本课程由经验丰富的管理学教师承担,他们将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辅导服务。
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旨在为各类组织的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
本课程将引导学生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职能,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决策能力,为其未来从事管理工作或进一步学习管理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层面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熟悉管理的各项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
了解不同管理学派的观点和贡献。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运用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素质层面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全球视野。
三、课程内容1、管理与管理学管理的定义、性质和职能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特点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2、管理思想的发展古典管理理论(泰罗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行为科学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等)现代管理理论(管理丛林中的各学派,如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等)3、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4、管理的基本方法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5、计划职能计划的概念、类型和作用计划的编制过程和方法目标管理6、组织职能组织的概念、类型和结构组织设计的原则和影响因素人员配备组织变革与发展7、领导职能领导的概念、性质和作用领导理论(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沟通理论与技巧8、控制职能控制的概念、类型和过程控制的方法和技术有效控制的原则和要求9、创新职能创新的概念、作用和类型管理创新的过程和方法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讲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际管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管理学 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管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分析学科,研究社会组织、企业和公共管理机构的运作、其内部环境的有效管理与改进。
管理学思想和原理贯穿于许多管理活动之中,主要包括组织观念和结构,计划,组织,决策,控制,考核,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机构分析,战略管理等。
管理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管理学理论和实践框架,理解和掌握各种管理工具的运用,并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的方法解决各类管理问题,以提升管理水平,推进社会组织的发展,实现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二、教学原则1、以实践中学习理论,以理论科学地指导实践;2、实践与理论结合,设计实际案例研究;3、有机结合国内外企业的具体实践案例,研究社会组织的管理模式;4、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管理学的概念、历史沿革、分析框架及其实践应用;2、组织理论与实践:组织的概念、特性、类型、结构、文化、发展,团队合作;3、计划与实施:编制计划,实施计划;4、决策改进:决策的策略、方式、流程、达成共识;5、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培训、考核等;6、控制管理:控制程序、技术、技能;7、战略管理:组织战略的制定、实施、评价及其应用;8、管理实践与案例研究:基于实际案例的分析研究。
四、教学方法1、以案例法引入管理学基础知识;2、以讲授法传授管理学理论知识;3、以研讨法引导学生研究和讨论管理问题;4、以实验法和模拟法让学生体验管理活动;5、以实习法让学生熟悉企业现场管理环境。
五、考核方式1、闭卷期末考试;2、实训报告;3、课堂练习;4、案例分析报告。
《管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管理和管理者的工作一、学习目的理解管理的含义与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及其性质。
二、本章内容第一节管理的含义一、管理的条件共同劳动;组织;组织目标二、管理的定义(教材第5页)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第二节管理过程与管理职能一、管理过程(罗宾斯:《管理学》第7版,2004.4,第9页)管理过程是一组进行中的决策和工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从事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它的含义在于,当管理者进行管理时,他们的工作通常以连续的方式体现出来。
二、管理职能(格里芬:《管理学》第9版,2008.4,第7页)1、计划:设定组织目标并决定实现目标的最佳手段。
2、组织:决定资源和活动组合的最佳方式。
3、领导:激励组织成员为组织利益最大化而工作4、控制:监督和纠正当前活动以保证目标实现。
第三节管理者和管理工作一、管理者的定义(格里芬:《管理学》第9版,2008.4,第6页)管理者是以执行管理过程为职责的组织成员,负责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二、管理者的类型(格里芬:《管理学》第9版,2008.4,第9页)管理者依不同层次、不同职能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以及营销、财务、运营、人力资源和行政等专业管理者。
三、管理者的角色(教材第7页)1、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2、信息角色: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3、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四、管理者的技能(教材第8页)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五、管理工作的性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本章重点掌握管理定义、管理职能、管理者角色与技能的结论。
二、本章难点提示从管理的产生条件理解管理定义的多样化。
从管理服务于经济组织的实际需要、从客观环境的变化特征和人主观认识的三个角度理解管理职能和管理者角色与技能的表现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管理学Management课程编码:0220002学分:3总学时:48,理论学时:48,实验上机:0,其他实践学时:0适用专业:经济学先修课程:无执笔人:李鹏审订人: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是以现代社会组织为客体,研究组织持续发展的基本管理理论和方法的一门课程,具有学科的综合性和边缘性。
本课程内容有两部分:第一部分,管理学的基本前提,包括管理基本概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管理道德、管理环境;第二部分,管理过程,包括计划与决策、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等活动。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熟悉管理理论的形成过程,熟悉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认识管理活动的基本职能,理解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方法,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面临的挑战;具备一定的环境分析、组织设计、沟通协调等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基本管理问题;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以及,并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管理理论的形成过程,对管理学的体系、架构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决策和计划制定、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塑造、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有效激励和控制等内容,并能够利用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对具体管理实践问题进行分析。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学时:61.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管理的含义,把握管理的职能与性质,掌握管理理论的变迁。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理解:管理的含义与本质,管理职能的具体含义及相互关系,管理者所扮演的三大角色,管理者所具备的三大技能;掌握:管理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
3.本章教学重点:管理的定义、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要求。
4.本章教学难点: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一、管理的定义二、管理的职能三、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一)管理者的角色(二)管理者的技能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二、外国早期管理思想(一)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二)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三)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四)欧文的人事管理(五)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六)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古典管理理论(一)科学管理理论(二)组织管理理论二、行为管理理论(一)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二)行为科学三、数量管理理论(一)运筹学(二)系统分析(三)决策科学化四、系统管理理论五、权变管理理论六、全面质量管理七、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理论新发展(一)学习型组织(二)精益思想(三)业务流程再造(四)核心能力理论第二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学时:41.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会判断管理行为是否合乎道德规范,学会判断企业是否承担了必要的社会责任,学会帮助那些处于道德困境的组织寻求发展路径。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定义,组织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理解:道德观的类型及特征,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社会价值观的发展。
3.本章教学重点:每种道德观的内容与区别,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4.本章教学难点: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
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管理与伦理道德一、伦理道德的真谛二、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第二节管理与道德观一、四种道德观(一)功利主义道德观(二)权利至上道德观(三)公平公正道德观(四)社会契约道德观(五)推己及人道德观第三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一、道德管理的特征二、影响道德管理的因素(一)道德发展阶段(二)个人特征(三)组织结构(四)组织文化(五)问题强度第四节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一、招聘高道德素质的员工二、建立道德准则三、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四、设定工作目标五、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六、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估七、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八、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第五章企业的社会责任一、企业与现代社会二、企业的价值观三、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学时:11.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企业全球化管理的基本理论。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全球化内涵,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理解: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和全球化经营的领导风格。
3.本章教学重点: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4.本章教学难点: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全球化内涵一、世界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二、国家或地区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三、产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四、企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第二节全球化与管理者一、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一)全球化的一般环境(二)全球化的任务环境二、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一)国际商务知识(二)文化适应能力(三)视角转换能力(四)创新能力第三节全球化与管理职能一、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决策(一)出口(二)非股权安排(三)国际直接投资二、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一)全球化的压力(二)当地化的压力(三)全球化组织模式的选择三、全球化经营的领导风格第四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学时:11.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信息化时代对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及管理新技术的使用。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信息的定义,信息与数据的区别与联系,有用信息的特征;理解:信息获取的成本——收益分析,信息管理工作的流程,信息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历程,学会利用信息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来收集、处理、储存和传递信息,进而辅助组织各个层次的管理工作。
3.本章教学重点:信息管理工作的流程。
4.本章教学难点:信息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信息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来收集、处理、储存和传递信息。
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一、信息的定义二、对信息的评估三、有用信息的特征(一)高质量(二)及时(三)完全第二节信息管理工作一、信息的采集(一)明确采集的目的(二)界定采集的范围(三)选择信息源二、信息的加工(一)鉴别(二)筛选(三)排序(四)初步激活(五)编写三、信息的存储四、信息的传播五、信息的利用六、信息的反馈(一)反馈信息真实、准确(二)信息传递迅速、及时(三)控制措施适当、有效第三节信息化管理一、信息系统的要素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一)20世纪60年代的物料需求计划(二)20世纪70年代闭环的物料需求计划(三)20世纪80年代制造资源计划(四)20世纪90年代企业资源计划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学时:61.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明确决策的理论基础和决策的基本方法。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决策的定义与依据,决策的分类,决策的影响因素;理解:决策的基本原则,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征;掌握:决策过程,决策方法的应用。
3.本章教学重点:决策理论、常用的决策方法。
4.本章教学难点:决策理论、常用的决策方法。
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决策与决策理论一、决策的定义二、决策原则三、决策的依据四、决策理论(一)古典决策理论(二)行为决策理论第二节决策过程一、诊断问题(识别机会)二、明确目标三、拟定方案四、筛选方案五、执行方案六、评估方案第三节决策的影响因素一、环境因素(一)环境的稳定性(二)市场结构(三)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二、组织自身的因素(一)组织文化(二)组织的信息化程度(三)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三、决策问题的性质(一)问题的紧迫性(二)问题的重要性四、决策主体的因素(一)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二)个人能力(三)个人价值观(四)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第四节决策方法一、定性决策方法(一)集体决策方法(二)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二、定量决策方法(一)确定型决策方法(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三)风险型决策方法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学时:31.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计划的构成要素及编制计划的步骤。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计划的概念和构成要素,计划的性质,计划的分类标准,计划编制过程;理解:计划与决策的区别与联系,计划层级体系的主要内容;掌握:计划的编制步骤。
3.本章教学重点:计划与决策的区别与联系,计划层级体系的主要内容。
4.本章教学难点:计划的编制步骤。
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一、计划的概念二、计划与决策三、计划的性质(一)计划工作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二)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桥梁和基础(三)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四)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第二节计划的类型一、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二、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三、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四、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五、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一)目的或使命(二)目标(三)战略(四)政策(六)规则(七)方案(或规划)(八)预算第三节计划的编制过程一、确定目标二、认清现实三、研究过去四、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五、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六、制订主要计划七、制定派生计划八、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第七章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学时:31.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战略环境的分析框架和计划的实施方法。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战略环境分析的分析思路;理解:战略计划的类型,计划的实施方法;掌握:战略环境分析工具,目标管理的实施与评价。
3.本章教学重点:战略环境分析工具,目标管理的实施与评价。
4.本章教学难点:目标管理的具体应用。
5.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战略环境分析一、外部一般环境二、行业环境(一)行业内现有企业间的竞争(二)入侵者研究(三)替代品生产商研究(四)卖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五)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三、竞争对手四、企业自身五、顾客(目标市场)(一)总体市场分析(二)市场细分(三)目标市场确定第二节战略性计划选择一、基本战略姿态二、企业核心能力与成长战略三、防御型战略第三节计划的组织实施(一)目标管理基本思想(二)目标的性质(三)目标管理的过程二、滚动计划法(一)滚动计划法的基本思想(二)滚动计划法的评价三、网络计划技术(一)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步骤(二)网络图(三)网络计划技术的评价第八章组织设计学时:31.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结构的类型,学会组织设计的方法。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组织的定义及组织设计的必要性,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组织层级化设计中的权力配置;理解: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基本原则,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组织层级化与管理幅度的具体内容;掌握:学会根据组织设计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对组织进行设计,并对设计中的一些基本影响因素进行判断和分析,应能对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结构的运行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这些结构形式的适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