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初一古文详解2011.8.28.
七年级上下必读文言文注释
七年级上下必读文言文注释▲七年级(上)★伤仲永①节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
福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②今江西生金溪县。
③世隶耕:时代从事农业生产。
隶,属于。
④书具:写字的工具,指笔墨纸砚。
⑤借旁近:就近借来。
⑥书书写⑦自为其名自己在诗后署上了名字。
⑧以为意以作为是的内容。
养父母奉养父母。
收族意思是是同族人按照辈分亲疏的宗教关系和谐的相处。
⑨秀才:这里指一般学识优秀的士人。
⑩邑人:同乡人。
○11宾客其父: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12乞之:指讨取仲永的诗作。
○13利其然:贪图这样。
○14“日扳”句:扳,拉扯,这里有强要的意思。
环谒,到处拜访。
○15明道:宋仁宗(赵琐)的年号(1032-1033).○16先人:指作者死去的父亲。
○17称:符合,相当。
○18前时之闻:以前的传闻。
○19泯然众人矣:值仲永的特异之处消失净尽,成为普通人。
泯然,消失的样子。
★石壕吏①选自《杜工部集》石壕,唐河南道陕州峡石县镇名·,在今河南陕县东南。
②投:投宿。
③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④附信:捎信。
⑤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⑥长已矣:永远完了。
⑦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孩子。
⑧河阳:今河南孟州。
⑨忧得:还能够。
⑩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
有声无泪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选自《孟子。
告子天下》。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邹人。
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②畎亩:田地田间。
畎,田间小沟。
③傅说:商朝人。
曾在傅岩为人筑墙,后被推举为相。
④版筑:用两板相夹,中间筑墙。
版,打土墙用的夹板。
⑤胶鬲:商朝贤臣,避纣之乱,逃隐于鱼盐买卖之中,后被周文王举拔出来。
⑥管夷吾:即管仲。
⑦孙叔敖: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举他为令。
⑧百里奚:本是虞国人,后被楚王所执。
秦穆公闻其贤用五羖将他从市场上赎回,成为秦穆公重臣。
⑨空:穷。
⑩乏:绝。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全册文言文全文详解及翻译
目录8.1《咏雪》原文及翻译 (1)逐字逐句翻译 (1)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2)8.2《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及翻译 (4)逐字逐句翻译 (5)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6)11.《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8)逐字逐句翻译 (9)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12)15.《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13)逐字逐句翻译 (14)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15)18.《狼》原文及翻译 (16)逐字逐句翻译 (17)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20)22.1《穿进得一人》原文及翻译 (23)逐字逐句翻译 (24)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25)22.2《杞人忧天》原文及翻译 (26)逐字逐句翻译 (27)8.《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原文】南朝: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划分句子节奏】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全文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
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
”谢太傅听了开心的大笑起来。
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逐字逐句翻译】(直译+意译信、达、雅;留、补、换;删、调、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①谢太傅:即谢安②寒雪日:寒冷下雪天,寒雪,寒冷,下雪;日,天③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初中文言文系列讲解
初中文言文系列讲解1. 初中文言文解释大全之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十则》)④醒侯故使之问之。
(《扁鹊见蔡醒公》)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十则》)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十则》)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
(《宋定伯捉鬼》)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狼》)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狼》)③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②何陋之有?(《陋室铭》)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而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十则》)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十则》)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完整版)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docx
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一.:定位1.新要求:“ 古代,有意的在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品位和美情趣。
”“ 价学生古代和浅易文言文的掌握情况,重点在于考学生累的程,考他能否凭借注和工具理解大意。
”2.能正确理解的内容,理解与作品关的背景料,概括曲的大意,感知的形象,理解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品析千古佳句。
二.考点分析文言文的命主要依据要求,考学生文言文的累与理解、与价。
中考文言文多自浅易懂的的外文言文。
考点通常有:1.文言朗与奏。
2. 文言。
3. 文言虚。
4. 文言句式。
5. 文言翻。
6. 内容理解。
7. 思想情感。
8. 迁移理解。
歌常考点有:1.理解内涵。
2. 感知形象。
3. 探究情感。
4. 品味言。
5. 分析技巧。
三.考方法从近几年中考情况来看,古文主要存在以下:1.没有形成迁移能力,不能学以致用。
2.没有正确理解材料内容,不能准确概括文意。
3.没有理解一般律,缺失品的方法。
4.没有理解人物内涵,不能准确行价。
上面所存在的,同学平在学文言文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夯基,厚薄。
2.梳理,注重迁移。
3.掌握律,准确价。
4.散思,系。
四.文言文基知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1. 文言:⑴通假字⑵一多⑶古今异⑷ 活用⑴通假字:古中的通假字是一种特殊的言象。
通假又叫“通借”或“假借”,是古人写本有其字而未用,却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象。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用来代替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
如“将身被”中“被”同“披”,意思是穿着。
⑵.一多:在文言文的不同境中,同一个会生不同的意,种象被称作一多。
如“ 向所志”的“ ”是“ 找”;“ 病”的“ ”是“不久”。
⑶. 古今异:文言文中有些的古与今存在很大的差异,我把种象称作古今意有古今异。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境”中的“妻子”和“ 境”都是古今意有的。
“妻子”古是“妻子儿女”,今是“男人的配偶”;“ 境”古是“与世隔的地方”,今是“走投无路的境地”。
⑷. 的活用:古中,有些在某种特殊的境中,在它本来意的基上,生了一个新的意,种象叫活用。
10-初一古文详解2011.8.28.
初一古文、古诗词一. 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①所②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身)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于)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自传体散文)。
题目是编者加的。
沈复(1763-1825)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注释】. 余:我。
稚:幼小;张目:睁大眼睛;对:直视;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
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藐:细微的事物;细:仔细;故:所以;时:经常,常常;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之外。
私:私下(自己心里)。
拟:比。
于:在。
之:所:则:就;或:有的;果然:果真;昂首:抬头。
.观:观看,观察。
项:脖颈,颈。
为之:为此(“之”指“昂首观之”这件事)。
强jiāng:通“僵”,僵硬的意思。
于:在。
素:白色的。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徐: 慢慢地。
使:让。
而:并且。
作:当作。
观:景观。
果:果真,果然;.唳:鸟鸣。
为之:;怡:安适、愉快;然:的样子。
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于:(介词)在…。
处:…地方。
以…为…:把…当作…。
丘:丘陵。
壑:山沟。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满足的样子。
兴:兴味,兴致。
而:连词(表承接):盖:原来(是)。
.虾há蟆:癞蛤蟆,在古文中,“虾”相当于“蛤”。
为所:表被动“被”;方:正,才。
呀:哇的一声。
.鞭:用鞭子赶、打(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
初一文言文:十则讲解-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初一文言文:论文十则讲解|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初一文言文:论文十则讲解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ﻭ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ﻪﻭ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ﻪ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ﻪ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ﻭ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ﻭ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ﻪﻭ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ﻭ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
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
“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ﻭ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ﻪ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初一文言文大全及翻译初一必背文言文
初一文言文大全及翻译初一必背文言文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初一必背文言文大全及翻译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初一重点文言文篇目及翻译【篇一】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七年级古诗文加解释
七年级,古,诗文,加,解释,国学,资料,—,古,国学资料——古诗文1.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了而后时不时的实习,不一样是很令人自得其乐吗?有同道从远方来,可以互相交流共同进步不一样是很令人拍手称快吗?别人因为不了解我,而我能够做到不怨恨、不恼怒,不一样是一个谦谦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光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里仁》)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及时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详解(一)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详解(一)1. 《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时”,这里是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
“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
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
这类字眼要懂得活解。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人不知”,“不知”什么呢?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
从《论语·宪问》中“不患人之不己知(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这句话,也可以看得出来。
“君子”,在《论语》一书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
在这句话里,可取前义。
因为这个词现在也常用,大家都懂得它的意思,我们没有翻译;一定要译,也可以译作“高尚的人”。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讲解]《论语》记孔子门人一般称字,如对仲由称“子路”,对端木赐称“子贡”,对曾参独称“子”,因为此书是孔子二传或三传弟子所记,曾受业于曾参。
“三省”,多次反省。
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
下述三事,这是巧合。
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过去有这样一种理解,把“温故”(复习旧知识)和“知新”(获取新知识)看作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如子夏所说“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见《论语·子张》),这是因为忽略了下面“为师”二字。
人教版七年级下文言文汇总解答(K12教育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下文言文汇总解答(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七年级下文言文汇总解答(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七年级下文言文汇总解答(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汇总解答★★★ 5《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他忽然放声大哭索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
(仲永)马上写了四句诗,并且在诗后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宗族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学士优秀的士人观赏。
从此,(有人)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的用宾客的礼节来款待他的父亲[1];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的诗作。
七八九年级文言文重点注释
【七年级上册】童趣01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02徐;慢慢地03呖(lì);鸟鸣04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论语十则01说;通“悦”,愉快02愠;生气,发怒。
03日;每天04三省;省,反省。
05信;真诚,诚实06传;老师传授的知识07罔;迷惑08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09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通“智”山市01数年恒不一见;恒,经常。
02危楼;高楼。
危,高。
世说新语两则01内集;家庭聚会。
02差可拟;拟,相比。
03期行;相约同时。
期,约定。
04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离开。
05尊君在不;不,通“否”06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委,丢下、舍弃。
07引;拉。
08顾;回头看。
智之疑邻01亡;丢失。
塞翁失马01亡;逃跑【七年级下册】伤仲永01尝:曾经02辍:停止03之:去、往03隶;属于04尝;曾经05文;文采06理;道理07扳;通“攀”牵,引木兰诗01戎机;战争02度;过03强;有余04郭;外城05著;穿06帖;通“贴”孙权劝学01辞;推脱02邪;通“耶”语气词03过;到04更;重新口技01但;只狼01故;旧、原来02暇;空闲桃花源记01缤纷;繁多的样子02俨然;整齐的样子03属;类04阡陌;田间小路05黄发;老人06垂髫;小孩07要;通“邀”08无论;不要说09扶;沿,顺着10向;从前的、旧的11诣;到12规;计划13寻;随即,不久短文两篇01名;名作动,出名02灵;名作动,显灵03斯;这04上阶;长到台阶上05丝竹;奏乐的声音06劳;使……劳累07蕃;多08濯;洗涤10妖;美丽而不庄重11蔓;生枝蔓12枝;长枝节13亵;亲近而不庄重14宜;应当核舟记01罔;全都02因;顺着,就着03贻;赠04比;靠近05类;像06诎;同“屈”弯曲07衡;同“横”08简;挑选大道之行也01与;通“举”02亲;与……为亲03矜;通“鳏”04寡;老而无夫的人05孤;幼而无父的人06独;老而无子的人07分;职分,指职业职守08恶;憎恶09乱;指造反10作;兴起11大同;指理想社会三峡01阙;通“缺”02亭午;正午03 分;半夜04襄;上夜05沿;顺流而下06溯;逆流而上07奔;飞奔的马08素;白色09湍;急流10属;动词,连接短文两篇01歇;消散02颓;坠落03与;参与,欣赏04念;考虑,想到05但;只是观潮01沃;用水淋洗02文;动词,画着花纹湖心亭看雪01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02强;尽力与朱元思书01从;顺,随。
初中各篇文言文单字解释大全.docx
初中各篇文言文单字解释大全一、七年级1、《世说新语》两则①《咏雪》[1]差:大致、差不多。
[2] 拟:相比。
[3] 因:凭借。
②《陈太丘与友期》[1] 期行:约定。
[2]舍去:离开。
[3]乃至:才。
[4]在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5]....相委:丢下,舍弃。
[6]引:拉。
[7]顾:回头看。
.2、《虽有嘉肴》[1] 嘉:好、美。
[2]肴:用鱼、肉做的菜。
[3]旨:甘美。
[4]至道:达到极点。
[5]困:不通,.理解不了。
[6]自强:勉励。
[7]学(xiào)学半:教。
[8]其此之谓乎:表示推测。
...3、《河中石兽》[1] 圮( pǐ):倒塌。
[2]并:一起。
[3]阅:经过,过了。
[4]求石兽于水中:寻找。
[5]竟:终.于、到底。
[6]棹(zhào)划船。
[7]究物理:推究。
[8]是非木杮:这。
[9]湮:埋没。
[10]..耳:语气词,表示“罢了”。
[11]颠:通“癫” ,疯狂。
[12]啮:侵蚀、冲刷。
[13]遂:于是。
[14] 但:只。
4、《伤仲永》[1]世隶耕:属于。
[2]尝:曾经。
[3] 收族:聚、团结。
[4] 乞: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
..[5]扳:通“攀”,牵、引。
[6]称:相当。
[7]众人矣:语气词。
[8]受之天:承受。
[9] 贤于材...人:胜过、超过。
5、《孙权劝学》[1]辞:推托。
[2] 务:事务。
[3] 邪:通“耶”,语气词。
[4] 见往事:了解。
[5] 乃:于是。
[6].及:到了的时候。
[7]过:到。
[8]更:重新。
6、《口技》[1]会:适逢,正赶上。
[2]施:设置、安放。
[3] 但闻:只。
[4] 满坐:通“座”。
[5] 抚: 抚摸,..安慰。
[6]乳:喂奶。
[7]是: 这。
[8] 毕备:全、都。
[9]少:稍微。
[10]舒:伸展、松弛。
.[11]曳:拉。
[12] 虽:即使。
[13]名:说出。
[14] 奋袖:扬起、举起。
七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文言文附翻译注解及文言文知识讲解
目录观沧海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次北固山下 (3)天净沙.秋思 (4)咏雪 (4)陈太丘与友期行 (5)《论语》十二章 (6)诫子书 (8)狼 (9)穿井得一人 (10)峨眉山月歌 (12)江南逢李龟年 (1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3)夜上受降城闻笛 (13)秋词.其一 (14)夜雨寄北 (1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15)潼关 (15)第一单元观沧海两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注释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
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何:多么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sǒng zhì):耸立。
竦,通耸,高。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日月:太阳和月亮若:如同.好像是.星汉:银河,天河。
幸:庆幸。
甚:极点。
至:非常。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最后两句每章都有,与本诗正文的内容没有的直接关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注释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七年级(上下册)古诗词——简析.译文.真题练习
七年级(上)古诗词复习汇总目录1七年级(下)古诗词复习汇总目录2第一部分:课内古诗词要点归纳(教师辅导单)3456第二部分:课内古诗词译文一、《观沧海》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波浪。
日月好像在大海中运行,银河仿佛在大海中闪耀。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译文在杨花落尽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此时已过了五溪。
把我忧愁的心托付给多情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三、《天净沙.秋思》译文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黄昏时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
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
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寒冷、萧瑟的秋风里踌躇而行。
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能不愁肠寸断!四、《次北固山下》译文旅人前行的路在青青的北固山下伸展,在碧波荡漾的绿水中乘船前行。
湖水上涨,江水与两岸平齐,江面开阔;风向不偏,白帆高高扬起。
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上新春已到。
身在旅途,怎样传递家书?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
7第三部分:课内古诗词画线要点速记(学生)8910第四部分:课内古诗词要点精炼(学生)111213第五部分:课外古诗词要点理解14151617第六部分:课外古诗词要句默写1、,影入平羌江水流。
,。
2、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
3、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
4、,受降城外月如霜。
,。
5、自古逢秋悲寂寥,。
,。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7、,尚思为国戍轮台。
,铁马冰河入梦来。
8、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4、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初中文言文翻译及讲解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书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其中,《学而》篇是《论语》的第一篇,以下是对该篇的讲解及翻译。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讲解:这句话是孔子对学习的态度的概括,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心态。
1. “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指的是学习知识、技能等,“而”是连词,表示递进,“时习之”意为时常温习。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要持之以恒,不断复习巩固。
2. “不亦说乎”:这里的“说”通“悦”,表示愉快。
这句话表达了学习过程中的愉悦心情。
3. “有朋自远方来”:这里的“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自远方来”表示从远处来到。
这句话说明了朋友之间的相互帮助和交流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4. “不亦乐乎”:这里的“乐”通“乐”,表示快乐。
这句话表达了与朋友相聚的愉悦心情。
5. “人不知而不愠”:这里的“愠”表示生气、怨恨。
这句话说明了一个人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6. “不亦君子乎”:这里的“君子”指的是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
总结:《学而》篇通过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与人交往的原则。
学习要持之以恒,不断温习;与人交往要真诚、友善;面对别人的误解和不了解,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这些都是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所必备的品质。
七年级语文《古文观止》课文知识讲解,有翻译和词语解释
先生曰:“吁(xū),子来前(21)!夫大木为杗(máng),细木为桷(jué),欂栌(bólú)、侏(zhū)儒,椳(wēi)、闑(niè)、扂(diàn)、楔(xiè),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22)。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23)。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yū)馀为妍,卓荦(luò)为杰,校(jiào)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24)。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25)。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26)。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27)?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yóu)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28)。犹且月费俸钱,岁靡(mǐ)廪(lǐn)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29)。踵(zhǒng)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30)。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bēi)(31),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xiá)疵(cī)(32),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yì)为楹(yíng),而訾(zǐ)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xī)苓也(33)。
(15)见信、见助:被信任、被帮助。“见”在动词前表示被动。
(16)跋(bá):踩。踬(zhì):绊。语出《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意思说,狼向前走就踩着颔下的悬肉(胡),后退就绊倒在尾巴上。形容进退都有困难。辄:常常。
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全册文言文课下注释
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全册文言文课下注释1.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和课下注释1. 奂山解释:县。
旧淄州县有奂山,也做焕山。
2.然数年恒不一见解释:但是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
恒,经常。
然:但是。
3.青冥解释:青色的天空。
4.相顾解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5.近中解释:附近。
6.禅院解释:寺院。
禅,佛教用语,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
7.无何解释:不一会儿。
8.飞甍解释:两端翘起的房脊。
甍,屋檐。
9.始悟解释:才明白。
10.未几解释:不久,过一会。
11.高垣睥睨解释:高高低低的城墙。
高垣,高墙。
睥睨,指女墙,即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
12.连亘解释:接连不断。
13.居然城郭解释:竟然变成城郭了。
居然,竟然。
城郭,城市。
14.中有楼若者解释:其中有的像楼台的。
15.堂若者解释:有像厅堂的。
堂,厅堂。
16.坊若者解释:有像牌坊的。
坊,牌坊。
17.历历在目解释:清晰的出现在眼前。
18.莽莽然解释:一片迷茫的样子。
莽莽,广大。
19.依稀解释:隐隐约约。
20.乌有解释:虚幻,不存在。
21.危楼解释:高楼。
危,高。
22.霄汉解释:云霄与天河。
23.窗扉解释:窗户。
24.洞开解释:敞开。
25.裁如星点解释:仅仅像星星点点。
裁,同“才”,仅仅。
26.黯然缥缈解释:黯淡下来,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黯然,昏暗的样子。
27.屑屑解释:忙碌的样子。
28.凭解释:靠着。
29.不一状解释:形状不一样。
30.逾时解释:过些时候。
逾,越过。
31.倏忽解释:突然。
32.人烟市肆解释:人家和商店。
2.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和书下注释翻译,有赏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古文、古诗词一. 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①所②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身)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于)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自传体散文)。
题目是编者加的。
沈复(1763-1825)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注释】. 余:我。
稚:幼小;张目:睁大眼睛;对:直视;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
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藐:细微的事物;细:仔细;故:所以;时:经常,常常;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之外。
私:私下(自己心里)。
拟:比。
于:在。
之:所:则:就;或:有的;果然:果真;昂首:抬头。
.观:观看,观察。
项:脖颈,颈。
为之:为此(“之”指“昂首观之”这件事)。
强jiāng:通“僵”,僵硬的意思。
于:在。
素:白色的。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徐: 慢慢地。
使:让。
而:并且。
作:当作。
观:景观。
果:果真,果然;.唳:鸟鸣。
为之:;怡:安适、愉快;然:的样子。
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于:(介词)在…。
处:…地方。
以…为…:把…当作…。
丘:丘陵。
壑:山沟。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满足的样子。
兴:兴味,兴致。
而:连词(表承接):盖:原来(是)。
.虾há蟆:癞蛤蟆,在古文中,“虾”相当于“蛤”。
为所:表被动“被”;方:正,才。
呀:哇的一声。
.鞭:用鞭子赶、打(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
驱:赶走。
之:指蛤蟆。
3.解释词语的方法:(1).解释加点的字、词:例:必细察..其纹理。
细:仔细;察:观察;(2).换一个字法解释:例:昂首观...之。
昂:抬;首:头;观:看;(3).讲述大意:例:项:脖子;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4试选用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1) 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如:像;唳:鸣叫;(2) 以从草为林..:.以:把;为:当作;林:树林;(3) 兴正浓.:.兴:兴趣;浓:浓厚;(4) 方出神:方:正,正在;(5) 驱之别院:驱:赶,驱赶;之:它,指蛤蟆;(6)项之为强.:.项:脖子;强:通“僵”,僵硬5.“之”的讲解:(1).助词,表示“的”的意思:例:物外之趣:物体本身之外的乐趣。
(2).代词:代替某一事物,某一现象,表示“它,他,这样情景”等意思。
例:昂首观之:抬头看这种景象。
驱之别院:把它赶到别人院子里。
(3).助词,没有实在意思。
例:心之所向:心中这样想像。
6.[翻译]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视力能清楚的看到最细微的事物,)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因为这样变得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眼前的景象)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我)因为这个景象,而高兴得连声叫好。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和花台一般高;定下神来仔细观看,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子蚂蚁当作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作丘陵,低陷部分当作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安适、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间相斗,观察它们,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掀倒“山”压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
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回过神来,捉住癞蛤蟆,用鞭子抽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7.物外之趣的三件事:(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观蚊拟鹤](2).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神游“山林”](3).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驱蛤蟆]二. 论语十则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知识而又经常温习功课,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赶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并不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2.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注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
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
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
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
以诚实之谓信。
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
老师传授给自己的。
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
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
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
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
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
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有害."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知识点:“女”通“汝”意思:你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聪明智慧。
(其他知不变)诲的意思:教,传授。
乎的意思:语音助词。
由:指孔子的学生仲由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的那些短处就要改正."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罕》)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9.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三. 古代诗歌四首3-1. 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编辑本段注释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有二,这时指的大碣石山。
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公元207年秋,曹操经过与此。
何:多么澹(dàn) 澹:水波摇荡。
竦(sǒng)峙(zhì):峙:耸立。
高高耸立。
竦通“耸”,高。
星汉:银河。
幸:庆幸。
至:极。
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
咏志:即表达心志。
2.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