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学典型例题分析1
专题21板块模型动力学分析(解析版)—2023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重难点突破
专题21板块模型动力学分析考点一板块模型的摩擦力分析1.板块模型中对物体所受的摩擦力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判断是求解的前提。
2.摩擦力的方向沿两物体的接触面,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1.(多选)如图所示,为长木板,在水平面上以速度v1匀速向右运动,同时物块B在A的上表面以速度匀速v2向右运动,v1和v2以地面为参考系,且A、B接触面粗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1=2,A、B之间无摩擦力B.若1>2,A受到B所施加的滑动摩擦力向左C.若1<2,B受到A所施加的滑动摩擦力向右D.若1>2,A、B之间无滑动摩擦力【答案】AB【解析】A.若1=2,A、B之间无摩擦力,A正确;B.若1>2,A受到B所施加的滑动摩擦力向左,B正确;C.若1<2,B受到A所施加的滑动摩擦力向左,C错误;D.若1>2,A、B之间有滑动摩擦力,D错误。
2.(多选)如图所示,物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水平力F作用在B上,使二者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之间无摩擦力B.A受到B施加的摩擦力水平向右C.A、B之间为滑动摩擦力D.地面受到B施加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答案】AD【解析】ABC.对A受力分析可知,水平方向受合力为零,即B对A无摩擦力,即A、B之间无摩擦力,选项A正确,BC错误;D.对AB整体受力分析可知,地面对B的滑动摩擦力与力F等大反向,即地面对B的滑动摩擦力向左,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地面受到B施加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选项D正确。
3.(2022·重庆·西南大学附中高二期末)已知A与B的质量分别为A=1kg,B=2kg,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1=0.3,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0.2,如图甲、乙所示。
现用大小为12N的水平力F,分别作用在A、B 上,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10m/s 2,则各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情况是()A.甲图中,A 不受摩擦力,B 受到地面水平向左的大小为6N 的摩擦力B.甲图中,A 受摩擦力水平向右,大小为3N ;B 受地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6N C.乙图中,A 受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8N ;B 受地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6N D.乙图中,A 受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3N ;B 受地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3N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A、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m1=1A =3N 地面与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m2=2A +B =6N AB.甲图中,由于>m2则B 由静止开始运动,假设A、B 保持静止,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2=A +B 1解得1=2m s对A,设A、B 间静摩擦力为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1=A 1=2N <m1则假设成立,即A、B 一起向右加速运动,则A 受B 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大小为2N ,B 受地面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6N ,故AB 错误;CD.乙图中,根据题意,由于A、B 间最大静摩擦力小于B 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则A、B 间发生相对运动,对A 分析,可知A 受B 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3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 受A 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3N 小于B 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则B 仍然静止不动,则B 受地面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大小为3N ,故C 错误,D 正确。
电动力学习题解答1
电动力学习题解答若干运算公式的证明ϕψψϕϕψψϕϕψψϕϕψ∇+∇=∇+∇=∇+∇=∇c c c c )()()(f f f f f f f ⋅∇+⋅∇=⋅∇+⋅∇=⋅∇+⋅∇=⋅∇ϕϕϕϕϕϕϕ)()()()()(c c c c f f f f f f f ⨯∇+⨯∇=⨯∇+⨯∇=⨯∇+⨯∇=⨯∇ϕϕϕϕϕϕϕ)()()()()(c c c c )()()(g f g f g f ⨯⋅∇+⨯⋅∇=⨯⋅∇c c )()(g f f g ⨯∇⋅-⨯∇⋅=c c)()(g f g f ⨯∇⋅-⋅⨯∇=)()()(g f g f g f ⨯⨯∇+⨯⨯∇=⨯⨯∇c cg f f g g f f g )()()()(∇⋅-⋅∇+⋅∇-∇⋅=c c c cg f f g g f f g )()()()(∇⋅-⋅∇+⋅∇-∇⋅=)()()(c c g f g f g f ⋅∇+⋅∇=⋅∇)()(c c g f f g ⋅∇+⋅∇=(利用公式b a c b a c c b a )()()(⋅+⨯⨯=⋅得)f g f g g f g f )()()()(∇⋅+⨯∇⨯+∇⋅+⨯∇⨯=c c c cf g f g g f g f )()()()(∇⋅+⨯∇⨯+∇⋅+⨯∇⨯=第一章 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1. 根据算符∇的微分性与向量性,推导下列公式:B A B A A B A B B A )()()()()(∇⋅+⨯∇⨯+∇⋅+⨯∇⨯=⋅∇ A A A A )()(221∇⋅-∇=⨯∇⨯A解:(1))()()(c c A B B A B A ⋅∇+⋅∇=⋅∇B A B A A B A B )()()()(∇⋅+⨯∇⨯+∇⋅+⨯∇⨯=c c c cB A B A A B A B )()()()(∇⋅+⨯∇⨯+∇⋅+⨯∇⨯=(2)在(1)中令B A =得:A A A A A A )(2)(2)(∇⋅+⨯∇⨯=⋅∇,所以 A A A A A A )()()(21∇⋅-⋅∇=⨯∇⨯即 A A A A )()(221∇⋅-∇=⨯∇⨯A2. 设u 是空间坐标z y x ,,的函数,证明:u uf u f ∇=∇d d )( , uu u d d )(A A ⋅∇=⋅∇, uu u d d )(A A ⨯∇=⨯∇ 证明: (1)z y x z u f y u f x u f u f e e e ∂∂+∂∂+∂∂=∇)()()()(z y x zu u f yu u f x u u f e e e ∂∂+∂∂+∂∂=d d d d d du uf zu y u xuu f z y x ∇=∂∂+∂∂+∂∂=d d )(d d e e e(2)zu A yu A xu A u z y x ∂∂+∂∂+∂∂=⋅∇)()()()(A zu u A y u u A x u u A z y x ∂∂+∂∂+∂∂=d d d d d d uu zu yu x u uA uA uA z y x z z y y x x d d )()d d d d d d (A e e e e e e ⋅∇=∂∂+∂∂+∂∂⋅++=(3)uA uA uA z u y u x u uu z y x zyxd /d d /d d /d ///d d ∂∂∂∂∂∂=⨯∇e e e A zx y y z x x y z y u u A x u u A x u u A z u u A z u u A y u u A e e e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z x y y z x x y z yu A xu A xu A zu A zu A yu A e e e ])()([])()([])()([∂∂-∂∂+∂∂-∂∂+∂∂-∂∂=)(u A ⨯∇=3. 设222)'()'()'(z z y y x x r -+-+-=为源点'x 到场点x 的距离,r 的方向规定为从源点指向场点。
3.牛顿定律-典型例题-详解
牛顿定律第2课时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问题题型探究题型1 区分绳与弹簧的特点【例1】如图所示,A、B两球质量相等,光滑斜面的倾角为θ,图甲中,A、B两球用轻弹簧相连,图乙中A、B两球用轻质杆相连,系统静止时,挡板C 与斜面垂直,轻弹簧、轻杆均与斜面平行,则在突然撤去挡板的瞬间有( )A.两图中两球加速度均为gsin θB.两图中A球的加速度均为0C.图乙中轻杆的作用力一定不为0D.图甲中B球的加速度是图乙中B球的加速度的2倍题型2 弹簧的动态分析【例2】如图所示,自由下落的小球下落一段时间后与弹簧接触,从它接触弹簧开始,到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如何?题型3 与弹簧相连的连接体问题【例3】两个质量均为m的相同的物块叠放在一个轻弹簧上面,处于静止状态.弹簧的下端固定于地面上,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t=0时刻,给A物块一个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使得两物块以0.5g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分离前合外力大小与时间的平方2t成线性关系B.分离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C.在t 时刻A、B分离D.分离时B题型4 斜面上的自由滑动问题【例4】一间新房即将建成时要封顶,考虑到下雨时落至房顶的雨滴能尽快地流淌离开房顶,要设计好房顶的坡度(房顶的底边长度相同).设雨滴沿房顶下流时做无初速度无摩檫的运动,那么,下图所示的情况中符合要求的是()A. B.C. D.【例5】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AB上,水平恒力F 推动质量为m=1kg的物体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到达B点时撤去F,接着又冲上光滑斜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高能到达C.用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表中记录了部分测量数据),(1)恒力F的大小.(2)斜面的倾角α.(3)t="2.1" s时物体的速度.题型5 等时圆问题【例6】如图所示,AD是固定斜面体底边BC的高,F、G分别是光滑斜面AB、AC的中点DE垂直于AB,DH 垂直于AC,甲、乙两个小球(均视为质点)从斜面的顶点A分别沿斜面AB、AC同时由静止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甲球运动到E点时,乙球可能运动到AG间某点B.当甲球运动到E点时,乙球一定运动到H点C.当甲球运动到F点时,乙球一定运动到G点D.当甲球运动到F点时,乙球一定运动到H点题型6 滑环与杆问题【例7】.如图所示,一端固定在地面上的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将一质量为m1的滑块套在杆上,滑块通过轻绳悬挂一质量为m2的小球,杆与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先给滑块一个沿杆方向的初速度,稳定后,滑块和小球一起以共同的加速度沿杆运动,此时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β,且β>0,不计空气阻力,则滑块的运动情况是( )A.沿着杆减速上滑B.沿着杆减速下滑C.沿着杆加速下滑D.沿着杆加速上滑【例8】有一质量m=2kg的小球套在长L=1m的固定轻杆顶部,杆与水平方向成θ=37o角.静止释放小球,1s后小球到达杆底端.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s2,sin37o=0.6,cos37o=0.8.(1)求小球到达杆底端时速度为多大?(2)求小球与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大?(3)若在竖直平面内给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杆方向的恒力,静止释放小球后保持它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且沿杆向下云动,则这样的恒力为多大?题型7轻绳连接问题【例9】如图所示,材料相同的物体m l、m2由轻绳连接,在恒定拉力F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
动力学典型例题分析
01
02
03
机械能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
适用于所有形式的能量,包括动能、势能、内能、电能等。
适用范围
一个小球从高处自由下落,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同时产生内能(如摩擦生热),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总结词
详细描述
举例
牛顿第三定律
描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一个静止的球体受到一个大小为F的推力作用,球体对地面产生大小为F的反作用力,地面会给球体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支持力。
02
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
总结词
动量定理是描述力的时间累积效应的定理,其核心思想是力对时间的积分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
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
描述了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的状态,即合力为零。
平衡方程
描述了物体在变形过程中形状的变化,即应变与位移的关系。
几何方程
描述了物体在变形过程中物理性质的变化,即应力与应变的关系。
物理方程
描述了物体边界上的受力情况,即边界上的力或位移的限制条件。
边界条件
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06
流体力学基础
动力学典型例题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 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 刚体动力学 弹性力学基础 流体力学基础
contents
目 录
01
牛顿运动定律
总结词
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外力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指出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会保持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运动定律:两类问题(含答案)
力与运动的两类问题【学习目标】1.明确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两类问题;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要点梳理】要点一、根据运动情况来求力运动学有五个参量0v 、v、t、a、x,这五个参量只有三个是独立的。
运动学的解题方法就是“知三求二”。
所用的主要公式:0v v at =+①——此公式不涉及到位移,不涉及到位移的题目应该优先考虑此公式2012x v t at =+②——此公式不涉及到末速度,不涉及到末速度的题目应该优先考虑此公式212x vt at =-③——此公式不涉及到初速度,不涉及到初速度的题目应该优先考虑此公式02v v x t +=④——此公式不涉及到加速度,不涉及到加速度的题目应该优先考虑此公式2202v v x a-=⑤——此公式不涉及到时间,不涉及到时间的题目应该优先考虑此公式根据运动学的上述5个公式求出加速度,再依据牛顿第二定律F ma =合,可以求物体所受的合力或者某一个力。
要点二、根据受力来确定运动情况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求出合力,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 ma =合,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然后利用运动学公式0v v at=+①2012x v t at =+②212x vt at =-③02v v x t +=④2202v v x a -=⑤求运动量(如位移、速度、时间等)要点三、两类基本问题的解题步骤1.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运动情况的解题步骤①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画出物体的受力图.②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加速度.④结合题目给出的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出所需的物理量.2.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受力情况的解题步骤①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并画出受力图.②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物体所受的合外力.④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由合力求出所需的力.要点四、应注意的问题1.不管是根据运动情况确定受力还是根据受力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都必须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典型例题分析(动力学)
典型例题分析(动力学)一、自由度1.判断自由度的数量。
二、单自由度体系的自振频率1. 试列出图1a结构的振动方程,并求出自振频率。
EI=常数。
图1a 图1b M1 图1c M2分析:(1) 质点m 的水平位移y 为由惯性力和动荷载共同作用引起:()()t F ym y p 1211δδ+-= 。
(2) 挠度系数:EIll l l l l l EI 245232222123222211311=⨯⨯⨯⨯+⨯⨯⨯⨯=δEIll l l EI 822122211312=⨯⨯⨯⨯=δ(3) 自振频率:111δωm =2.图2a 简单桁架,在跨中的结点上有集中质量m 。
若不考虑桁架自重,并假定各杆的EA 相同,试求自振频率。
图2a 图2b分析:(1)由于结构对称,质量分布对称,所以质点m 无水平位移,只有竖向位移,此桁架为单自由度体系。
(2) 挠度系数:()211211+==∑EAl l F EAN δ(3) 自振频率:111δωm =3.计算图3a 结构的自振频率,设各杆的质量不计。
图3a 图3b分析:(1)A 、B 两点的竖向位移相同,()B B A A X X 111δδ=∆=-=∆。
(2) 挠度系数:()13113116482EI l EI l A ==δ,()23223216482EI l EI l B ==δ(3) 自振频率:Am δω1=三、单自由度体系的动力特性 1. 简支梁,跨度a ,抗弯刚度EI ,抗弯截面模量W z 。
跨中放置重量为G 转速n 的电动机.离心力竖直分量()tF t F p p θsin =。
若不计梁重,试求动力系数、最大动位移及最大动应力。
分析:(1)动力系数:211⎪⎭⎫ ⎝⎛-=ωθμEIGag n st st48303=∆∆==ωπθ(2) 最大动位移:EI aF y y y y p st st st st d 4831111max max ==∆+=∆+=δδμ(3) 最大动应力: ()a G F MM MM MW MpGstGd z+=+=+==μμσ41maxmaxmaxmax四、两个自由度体系的特性(自振频率、主振型、位移-振型分解法) 1. 求1a 体系的自振频率和主振型,作振型图并求质点的位移。
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临界问题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典型例题解析
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临界问题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典型例题解析【例1】如图25-1所示,木块A、B静止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2m.现施水平力F拉B,A、B刚好不发生相对滑动,一起沿水平面运动.若改用水平力F′拉A,使A、B也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水平面运动,则F′不得超过[ ] A.2FB.F/2C.3FD.F/3解析:水平力F拉B时,A、B刚好不发生相对滑动,这实际上是将要滑动,但尚未滑动的一种临界状态,从而可知此时的A、B间的摩擦力即为最大静摩擦力.先用整体法考虑,对A、B整体:F=(m+2m)a:再将A隔离可得A、B间最大静摩擦力:f m=ma=F/3;若将F′作用在A上,隔离B可得:B能与A一起运动,而A、B不发生相对滑动的最大加速度:a′=f m/2m;再用整体法考虑,对A、B整体:F′=(m+2m)a′=F/2因而正确选项为B.点拨:“刚好不发生相对滑动”是摩擦力发生突变(由静摩擦力突变为滑动摩擦力)的临界状态.由此求得的最大静摩擦力正是求解此题的突破口.【例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0.2kg的物体在1.0N的水平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0s后将此力换为方向相反、大小仍为1.0N 的力,再过2.0s将力的方向再换过来……,这样,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虽然不变,方向却每过2.0s变换一次,求经过半分钟物体的位移及半分钟末的速度分别为多大?解析:在最初2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a=F/m=1/0.2m/s2=5m/s2,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2s内的位移为s=at2/2=1/2×5×22m=10m 2s末物体的速度为v=at=5×2m/s=10m/s2s末力的方向改变了,但大小没变,加速度大小仍是5m/s2,但方向也改变了,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4s末,物体的速度为v t=v0-at=10m/s-5×2m/s=0故在第二个内的位移为==+·=2s s vt (v v )/2t 10m 20t所以,物体在前4s 内的位移为s 1+s 2=20m .可以看出,第二个4s 物体将重复第一个4s 内的运动情况:前2s 内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后2s 内做匀减运动且后2s 末的速度为零.依此类推,物体在半分钟内的v -t 图线如图25-2所示,物体在半分钟内的位移为s =7(s 1+s 2)+s 1=7×20m +10m =150m ,半分钟末物体的速度为10m/s .点拨:物体从静止开始,每经过4s ,物体的运动状态重复一次.这一特点经过v -t 图线的描述,变得一目了然,充分显示了借助于图象解题的优点.【问题讨论】本题中,若物体在该水平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第一次在1.0s 后将力换为相反方向,以后,再每经过2.0s 改变一次力的方向,则该题的答案又如何?【例3】用细绳拴着质量为m 的重物,从深为H 的井底提起重物并竖直向上作直线运动,重物到井口时速度恰为零,已知细绳的最大承受力为T ,则用此细绳子提升重物到井口的最短运动时间为多少?点拨:(1)由题意可知,“最大”承受力及“最短”作用时间均为本题的临界条件.提重物的作用时间越短,要求重物被提的加速度越大,而细绳的“最大”承受力这一临界条件又对“最短”时间附加了制约条件.显然这两个临界条件正是解题的突破口.(2)重物上提时的位移一定,这是本题的隐含条件.(3)开始阶段细绳以最大承受力T 上提重物,使其以最大加速度加速上升;紧接着使重物以最大加速度减速上升(绳子松驰,物体竖直上抛),当重物减速为零时恰好到达井口,重物这样运动所需时间为最短. 答案:例=-例θ=°时,=3 t 2HT /g(T mg) 4 60X 53mmn 【问题讨论】该题还可以借助速度图线分析何种情况下用时最短.一般而言,物体可经历加速上升、匀速上升和减速上升三个阶段到达井口,其v -t 图线如图25-3中的图线①所示;若要时间最短,则应使加速上升和减速上升的加速度均为最大,其v -t 图线如图25-3中②所示.显然在图线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一定的条件下,图线②所需时间最短.【例4】一个物体在斜面上以一定的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斜面底边水平,斜面倾角θ可在0~90°间变化,设物体达到的最大位移x 和倾角θ间关系如图25-4所示,试计算θ为多少时x 有最小值,最小值为多少?点拨:这是一道由图线给出的信息作为已知条件的习题.由图线可知,θ=90°时,物体竖直上抛,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x 1=10m ,以此求得上抛的初速度v 0;θ=0°时,物体在水平面上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大位移x 2=103m ,以此求得物体与接触面间动摩擦因数μ:当斜面倾角为任意值θ时,物体上滑加速度的大小为:a =gsin θ+μgcos θ,代入v t 2-v 02=2ax 讨论求解即可.答案:=-例θ=°时,=3 t 2HT /g(T mg) 4 60X 53m mn跟踪反馈1.如图25-5所示,在粗糙平面上,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现使F 不断变小,则在滑动过程中[ ]A .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变小,速度不断增大B .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速度不断变小C .物体的加速度先变大再变小,速度先变小再变大D .物体的加速度先变小再变大,速度先变大再变小2.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恒定的水平力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经过时间t 后撤去外力,物体继续运动,其v -t 图线如图25-6所示,则在此过程中,水平拉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之比为F ∶f =________.3.如图25-7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挨放着甲、乙两物块.已知m2=2m1,乙受到水平拉力F2=2N,甲受到一个随时间变化的水平推力F1=(9-2t)N作用.当t=________秒时,甲、乙两物块间开始无相互挤压作用.4.甲物体由A地出发,从静止开始作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运动,后作加速度大小为a2的匀减速运动,到B地时恰好停止运动.乙物体由A地出发始终作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已知两个物体从A到B地所用的时间相同,求证:1/a=1/a1+1/a2(提示:本题借助图象法求解较为简捷明了.根据习题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作出甲、乙两物体的v-t图线,如图25-8所示,再由题意及图线可知甲加速过程的末速度、减速过程的初速度及乙加速运动至B地的末速度相等,均为最大速度v m.由时间关系可知v m/a=v m/a1+v m/a2)参考答案:1.D 2.3∶1 3.4s 4.略。
动力学(一)
动力学(一)第一,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状态或状态,直到有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规律,它是牛顿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之丰富的想象而推理得出的一条理想条件下的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条件是,是理想条件下物体所遵从的规律,在实际情况中,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与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是等效的。
(3)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在于①它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基本属性惯性。
②它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是的原因,而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也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4)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①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从而完善了力的内涵,而牛顿第二定律则进一步定量地给出了决定物体加速度的因素: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质量越大的物体加速度越小,说明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②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在牛顿第二定律中当合外力为零的特定条件下的一特殊情形,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力的运动状态,故牛顿第二定律不能替代牛顿第一定律。
3.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对惯性的理解: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②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③物体的惯性总是以保持“原状”和反抗“改变”两种形式表现出来: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运动状态不变,即反抗加速度产生,而在外力一定时,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加速度越小。
④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或状态的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7章典型例题
JF
[W ] c / 2 450c JC Je ( J1 J 2 / 9) 2 2 m [ ] (n1 / 30) n12
8
解:因飞轮安装在齿轮 1 主动轴上,故取 1 为等效构件,其运动周期为 6。
6
c M2 0
0 2 2 2
0 1 3 c 0 3 2 6
(1) 求等效阻力矩 Mr
M r1 M 22
Mr
2 z M 2 ( 1 ) M 2 1 z2
1
例 2 已知机器的等效阻力矩 Mr 的变化规律,
周期 2,等效驱动力矩 Md 为常数; 等效构件
平均转速为 nm=1000r/min; 等效转动惯量 J 忽略不计。若许用速度波动系数为[ ]=0.05, 试 求安装在等效构件上的飞轮最小转动惯量 JF。
解:
(1) 求等效驱动力矩 Md 对于周期性稳定变速运动的一个周期,动能增量为零,等效力矩作功为零,等效驱动力矩作 功等于等效阻力矩作功:
J e J1 J 2 (
2 2 ) J1 J 2 / 9 1 (4) 作 W(=E)曲线
7
(5) 求最大盈、亏功:Wmax 和 Wmin
Wmax 0
Wmin 3 c / 6 c / 2
(6) 求[W]=Wmax-Wmin
[W ] Wmax Wmin 0 (c / 2) c / 2
(3) 求[W]
[W ] Wmax Wmin 30.68 (24.54) 55.22N m
(4) 求 JF
JF
[W ] 55.22 0.1007kg m 2 2 2 m [ ] (1000 2 / 60) 0.05
高考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 动力学的三类典型问题
动力学的三类典型问题1.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置于水平面上质量均为m 的物体A 、B 接触(A 与B 和弹簧均未连接),弹簧水平且无形变。
用水平力F 缓慢推动物体B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长度被压缩了x 0,此时物体A 、B 静止。
已知物体A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B 与水平面间的摩擦不计。
撤去F 后,物体A 、B 开始向左运动,A 运动的最大距离为4x 0,重力加速度为g 。
则( )A .撤去F 后,物体A 和B 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减速运动 B .撤去F 瞬间,物体A 、B 的加速度大小为kx 0m -μgC .物体A 、B 一起向左运动距离x 0后相互分离D .物体A 、B 一起向左运动距离x =x 0-μmgk后相互分离解析:选D A 、B 一起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减为零时,B 与A 分离,B 做匀速运动,A 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当弹簧达到原长后,A 与弹簧分离,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 项错误;撤去F 瞬间,由kx 0-μmg=2ma 可知a =kx 02m -μg2,B 项错误;当物体A 、B 相互分离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此时弹簧弹力F 弹=μmg=kx′,x′=μmg k ,所以物体A 、B 一起向左运动距离x =x 0-μmgk 后相互分离,D 项正确,C 项错误。
2.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1、m 2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F 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m 1在光滑地面上,m 2在空中)。
已知力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m 1的加速度大小为( )A.Fcos θm 1+m 2 B.Fsin θm 1+m 2 C.Fcos θm 1D.Fsin θm 2解析:选A m 1、m 2加速度相同,方向水平向右,把m 1、m 2看成一个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cos θ=(m 1+m 2)a ,所以a =Fcos θm 1+m 2,选项A 正确。
动力学中的传送带类问题讲诉
滑块运动 的v-t图像 v v1
-v0
tt
滑块一直 v1 v
做匀减速
-v0
v 滑块先做匀减 v1
速后反向匀加
速至v1(v1<v0) --vv01
滑块先做匀减 v 速后反向匀加 v1
速至v0,后做匀 速(v1>v0)
-v0
tt t1 t t
t1 t t
传送带问题
【问题一】分析无初速度的滑块在水平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
【模型1】如图所示,传送带从A到B长度为L,传送带以v0的速率顺时 针转动.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从A端以速度v1滑上传送带,它与传送带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试分析滑块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情况.
【情景二】与传送带具有同向速度的滑块在水平传送带上的运动分析
1
A v1 A
0
B
v0 B
讨论:(1)若v1<v0 (2)若v1>v0
传送带
滑块在传送带上
滑块运动 滑块运动
长度
的运动情景
情况
的v-t图像
传送带 不够长
v
v
v0
滑块一直 做匀加速
vv 0
t
传送带 刚够长
v0
v
v0
滑块一直 做匀加速
v0
传送带 足够长
t
v0
v
v0
滑块先做匀 v0
加速后匀速
注意:滑块在传送带上加速获得的最大速度不大于传送带t1的速度t 。
返回目录
传送带问题
典型例题
【例3】如图所示,一物块从光滑曲面上的P点由静止开始 下滑,通过粗糙的静止水平传送带后落在地面上的Q 点.现使传送带匀速转动,再把物块由P点静止释放,则
常见两类典型斜面动力学问题归类赏析
— 55 —
静止在倾角为 θ 的斜面上,说明斜面对物块的作用力与 物块的重力平衡,满足 mpgsinθ≤μmpgcosθ 斜面与物块的 动摩擦因数 μ≥tanθ. 加上 Q 相当于增加了 P 的质量,不 等式两边都增加即( mpg + mg) sinθ≤μ( mpg + mg) cosθ 不 等式仍然成,则物块 P、Q 仍然平衡. 选 BD
一、常见两种模型解析
典型问题 1 如图 1 所示一固定在水平面的斜面,物 块放在粗糙斜面上当物块沿斜面匀速下滑时动摩擦因数 满足什么条件?
解析 对滑块受力分析如图 2 所示. 沿斜面由力的平衡得: f = mgsinθ ① 垂直于斜面由力的平衡: N = mgcosθ ② 又有滑动摩擦力 f = μN ③ 所以: mgsinθ = μmgcosθ,即: μ = tanθ 典型问题 2 如图 3 所示物块放在光滑斜面上,当物 块沿斜面加速下滑时加速度是?
速度及受力情况. 解析 A、B 有共同加速度,将 A、B 看成整体受力分析如
图 9 所示: 整受到体重力及斜面给物体 B 的弹力.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 M + m) gsinθ = ( M + m) a 解得加速度 a = gsinθ 如果 A 与 B 之间有摩擦力那么 A 的加速度将不会是
a = gsinθ,故 A、B 之间没有摩擦力,对 A 受力分析如图 10 所示.
一模型,但在教学中会遇到很多困惑. 本文通过两类常见动力学问题归类与解析可以帮助大家更好、更快地理
清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选择解题方法,希望通过本文能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电动力学》知识点归纳及典型例题分析(学生版)
《电动力学》知识点归纳及典型例题分析一、知识点归纳知识点1:一般情况下,电磁场的基本方程为:⎪⎪⎪⎩⎪⎪⎪⎨⎧=∙∇=∙∇+∂∂=⨯∇∂∂-=⨯∇.0;;B D J t D H t B Eρ(此为麦克斯韦方程组);在没有电荷和电流分布(的情形0,0==Jρ)的自由空间(或均匀介质)的电磁场方程为:⎪⎪⎪⎩⎪⎪⎪⎨⎧=∙∇=∙∇∂∂=⨯∇∂∂-=⨯∇.0;0;B D t D H t B E(齐次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知识点2:位移电流及与传导电流的区别。
答:我们知道恒定电流是闭合的: ()恒定电流.0=⋅∇J在交变情况下,电流分布由电荷守恒定律制约,它一般不再闭合。
一般说来,在非恒定情况下,由电荷守恒定律有.0≠∂∂-=⋅∇t J ρ现在我们考虑电流激发磁场的规律:()@.0J B μ=⨯∇ 取两边散度,由于0≡⨯∇⋅∇B ,因此上式只有当0=⋅∇J 时才能成立。
在非恒定情形下,一般有0≠⋅∇J ,因而()@式与电荷守恒定律发生矛盾。
由于电荷守恒定律是精确的普遍规律,故应修改()@式使服从普遍的电荷守恒定律的要求。
把()@式推广的一个方案是假设存在一个称为位移电流的物理量D J ,它和电流J 合起来构成闭合的量 ()()*,0=+⋅∇D J J 并假设位移电流D J 与电流J 一样产生磁效应,即把()@修改为 ()D J J B +=⨯∇0μ。
此式两边的散度都等于零,因而理论上就不再有矛盾。
由电荷守恒定律.0=∂∂+⋅∇tJ ρ电荷密度ρ与电场散度有关系式 .0ερ=⋅∇E 两式合起来得:.00=⎪⎭⎫ ⎝⎛∂∂+⋅∇t E J ε与()*式比较可得D J 的一个可能表示式.0tEJ D ∂∂=ε 位移电流与传导电流有何区别:位移电流本质上并不是电荷的流动,而是电场的变化。
它说明,与磁场的变化会感应产生电场一样,电场的变化也必会感应产生磁场。
而传导电流实际上是电荷的流动而产生的。
知识点3:电荷守恒定律的积分式和微分式,及恒定电流的连续性方程。
专题: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
专题:动力学中的临界问题一、什么是临界问题特征: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刚好要发生或刚好不发生的转折状态关键词:在动力学问题中出现的“最大”“最小”“刚好”“恰能”等词语,一般都暗示了临界状态的出现,隐含了相应的临界条件二、临界问题如何处理1.对整体写牛顿第二定律2.把其中任意一个物体隔离写牛顿第二定律3.找出临界条件三、常见的临界问题的类型1.叠加体之间的临界问题(1)假设两物体相对静止,对整体写牛顿第二定律(2)隔离叠放在上面的物体,列牛顿第二定律(3)取临界条件:f=μmg,F=F0(4)此F0就是保持两物体相对静止的最大力F,或者使两物体相对运动的最小力F2.斜面上小球的飞离问题(1)取临界条件N=0,隔离小球,列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临界加速度a0(2)若加速度超过a0,小球会飞起来,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会发生变化(3)若加速度小于a0,小球对斜面有挤压,重新列牛顿第二定律,计算拉力和支持力(注意a的方向)3.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弹力为0.4.加速度最大与速度最大临界条件:当所受合力最大时,具有最大加速度;当所受合力最小时,具有最小加速度.当出现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处于临界状态,对应的速度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5.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实际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绳上的张力为零.【典型例题剖析】例1: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B ,用两根等长的细绳1、2分别固定在车厢的A 、C 两点,如图所示,已知两绳拉直时,两绳与车厢前壁的夹角均为45°.重力加速度为g ,试求:(1)当车以加速度a 1=12g 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1、2两绳的拉力的大小;(2)当车以加速度a 2=2g 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1、2两绳的拉力的大小. 答案 (1)52mg 0 (2)322mg 22mg 例2: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45°的光滑楔形滑块A 的顶端P 处,细线的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 的小球.(1)当滑块至少以多大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线对小球的拉力刚好等于零? (2)当滑块至少以多大的加速度a 1向左运动时,小球对滑块的压力等于零? (3)当滑块以a ′=2g 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时,线中拉力为多大?思路点拨:①当绳的拉力为0时,加速度由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 ②当小球对斜面的压力为0时,加速度由绳拉力和重力提供. ③正确受力分析以及找准临界条件是解题关键.甲[解析] (1)对小球受力分析,小球受重力mg 、线的拉力T 和斜面支持力N 作用,如图甲,当T =0时有N cos 45°=mgN sin 45°=ma解得a =g .故当向右加速度为g 时线上的拉力为0.乙(2)假设滑块具有向左的加速度a1时,小球受重力mg、线的拉力T1和斜面的支持力N1作用,如图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水平方向:T1cos 45°-N1sin 45°=ma1,竖直方向:T1sin 45°+N1cos 45°-mg=0.由上述两式解得N1=2m(g-a1)2,T1=2m(g+a1)2.由此两式可以看出,当加速度a1增大时,球所受的支持力N1减小,线的拉力T1增大.当a1=g时,N1=0,此时小球虽与斜面接触但无压力,处于临界状态,这时绳的拉力为F T1=2mg.所以滑块至少以a1=g的加速度向左运动时小球对滑块的压力等于零.丙(3)当滑块加速度大于g时,小球将“飘”离斜面而只受线的拉力和重力的作用,如图丙所示,此时细线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α<45°.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cos α=ma′,T′sin α=mg,解得T′=m a′2+g2=5mg.[答案](1)g(2)g(3)5mg例3: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2m的两物体A、B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若用水平力分别作用在A或B上,使A、B保持相对静止做加速运动,则作用于A、B上的最大拉力F A与F B之比为多少?例4: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要使AB相对运动,则力F的最小值为多少?【课后巩固练习】1.质量为0.1 kg的小球,用细线吊在倾角α为37°的斜面上,如图所示.系统静止时绳与斜面平行,不计一切摩擦.当斜面体向右匀加速运动时,小球与斜面刚好不分离,则斜面体的加速度为( )A .g sin αB .g cos αC .g tan α D.gtan α答案:D2.如图所示,小球A 和B 的质量均为m ,长度相同的四根细线分别连接在两球间、球与水平天花板上P 点以及与竖直墙上的Q 点之间,它们均被拉直,且P 、B 间细线恰好处于竖直方向,两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Q 、A 间水平细线对球的拉力大小为( )A.22mg B.mg C.3mg D.33mg 答案 C3.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质弹簧上端固定在框架上,下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答案M +mmg 4.如图所示,在前进的车厢的竖直后壁上放一个物体,物体与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要使物体不下滑,车厢前进的加速度至少应为(重力加速度为g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A .μg B.gμC.μg D .g 答案:B5.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2m 的A 、B 两个物体,A 、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B,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拉力F的最大值为() A.μmg B.2μmgC.3μmg D.4μmg答案:C[要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拉力F最大时,整体具有最大加速度,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3ma;此时,A与B间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即a=μg,则F=3ma=3μmg,故选项C正确.]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上表面水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上面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物块与木板及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若要以水平外力F将木板抽出,则力F的大小至少为(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A.μmg B.μ(M+m)gC.μ(m+2M)g D.2μ(M+m)g答案 D7.如图所示,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B置于足够大的光滑水平面上,A、B质量分别为m A =6 kg、m B=2 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 m/s2.若作用在A上的外力F由0增大到45 N,则此过程中()A.在拉力F=12 N之前,物体一直保持静止状态B.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12 N时,开始发生相对运动C.两物体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D.两物体始终不发生相对运动答案 D8.(多选)如图所示,已知物块A、B的质量分别为m1=4 kg、m2=1 kg,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5,A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5,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g取10 m/s2,在水平力F的推动下,要使A、B一起运动且B不下滑,则力F的大小可能是()A.50 N B.100 NC.125 N D.150 N答案CD9.如图所示,一夹子夹住木块,在力F作用下向上提升,夹子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M,夹子与木块两侧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
结构动力学习题解答(一二章)
第一章 单自由度系统1。
1 总结求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的方法和步骤。
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求法有:牛顿第二定律法、动量距定理法、拉格朗日方程法和能量守恒定理法。
1、 牛顿第二定律法适用范围:所有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 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得到系统所受的合力;(2)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 x m,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2、 动量距定理法适用范围:绕定轴转动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 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和动量距分析;(2) 利用动量距定理J ∑=M θ,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3、 拉格朗日方程法:适用范围:所有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解题步骤:(1)设系统的广义坐标为θ,写出系统对于坐标θ的动能T 和势能U 的表达式;进一步写求出拉格朗日函数的表达式:L=T —U ; (2)由格朗日方程θθ∂∂-∂∂∂LL dt )( =0,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4、 能量守恒定理法适用范围:所有无阻尼的单自由度保守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对系统进行运动分析、选广义坐标、写出在该坐标下系统的动能T 和势能U 的表达式;进一步写出机械能守恒定理的表达式 T+U=Const (2)将能量守恒定理T+U=Const 对时间求导得零,即0)(=+dtU T d ,进一步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1.2 叙述用衰减法求单自由度系统阻尼比的方法和步骤.用衰减法求单自由度系统阻尼比的方法有两个:衰减曲线法和共振法。
方法一:衰减曲线法.求解步骤:(1)利用试验测得单自由度系统的衰减振动曲线,并测得周期和相邻波峰和波谷的幅值i A 、1+i A .(2)由对数衰减率定义 )ln(1+=i iA A δ, 进一步推导有 212ζπζδ-=,因为ζ较小, 所以有πδζ2=。
动量及其守恒定律典型例题剖析教案
动量及其守恒定律典型例题剖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动量的概念,掌握动量的计算公式。
2. 掌握动量守恒的条件,能够判断一个系统是否满足动量守恒。
3. 能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熟练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进行动力学方程的求解。
二、教学内容1. 动量的概念:动量的定义,动量的计算公式,动量的单位。
2.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的条件,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 动量守恒定律的典型例题剖析: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问题中的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在爆炸问题中的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在弹性碰撞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典型例题剖析,使学生掌握动量及其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引入动量的概念,讲解动量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掌握动量的基本知识。
2. 讲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和表达式,引导学生理解动量守恒的基本原理。
3. 通过典型例题剖析,讲解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爆炸、弹性碰撞等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动量及其守恒定律的应用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动量及其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动量守恒案例描述: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受到一个外力的作用,求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的动量。
分析:由于水平面上的外力作用时间很短,可以忽略物体的质量变化,系统的总动量在作用前后保持不变。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解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的动量。
2. 案例二:物体在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案例描述:两个物体进行完全弹性碰撞,求碰撞后两个物体的动量。
分析:在完全弹性碰撞中,系统的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解碰撞后两个物体的动量。
本案例还可以进一步分析碰撞过程中动能的转化。
安培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
安培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安培力作为一个新的作用力,必然涉及到安培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和动力学问题。
解决此类问题需要注意:1.将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侧视图),突出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做受力分析2.安培力的分析要严格的用左手定则进行判断,切勿跟着感觉走.3.注意安培力的方向和B、I垂直4.平衡问题,写出平衡方程,然后求解。
【典型例题剖析】例1:★★【2012,天津】(典型的三力平衡问题)如图所示,金属棒MN两端由等长的轻质细线水平悬挂,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棒中通以由M向N的电流,平衡时两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θ。
如果仅改变下列某一个条件,θ角的相应变化情况是()A.金属棒中的电流变大,θ角变大B.两悬线等长变短,θ角变小C.金属棒质量变大,θ角变大D.磁感应强度变大,θ角变小分析:1.先把立体图转化为侧视图,画出电流方向,电流方向用×表示,画一条经过MN的磁场方向,竖直向上。
【画侧视图要突出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2.对MN进行受力分析,受三个力,重力,绳子拉力,安培力(水平向右)。
做矢量三角形,写平衡方向。
3.进行讨论。
4.此题可以首先排除B,悬线的长度与角度无关。
答案 A解析选金属棒MN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及三角形知识可得tan θ=错误!,所以当金属棒中的电流I、磁感应强度B变大时,θ角变大,选项A正确,选项D错误;当金属棒质量m变大时,θ角变小,选项C错误;θ角的大小与悬线长短无关,选项B错误.考点:安培力的方向、三力平衡问题点评:此题是一道非常典型的三力平衡问题,主要是熟悉这种问题的处理方法.例2:★★★(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结合)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导轨间的距离L=0.40m,金属导轨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夹角θ=37°,在导轨所在的平面内,分布着磁感应强度B=0.50T、方向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的匀强磁场.金属导轨的一端接有电动势E=4。
5V、内阻r=0。
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典型例题精析
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典型例题精析[例题1]一个物体从斜面上高h处由静止滑下并紧接着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量得停止处对开始运动处的水平距离为S,如图8-27,不考虑物体滑至斜面底端的碰撞作用,并设斜面与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因数相同.求摩擦因数μ.[思路点拨]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它从静止开始运动,最后又静止在平面上,考查全过程中物体的动能没有变化,即ΔE K=0,因此可以根据全过程中各力的合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上找出联系.[解题过程]设该面倾角为α,斜坡长为l,则物体沿斜面下滑时,物体在平面上滑行时仅有摩擦力做功,设平面上滑行距离为S2,则对物体在全过程中应用动能定理:ΣW=ΔE k.mg l·sinα-μmg l·cosα-μmgS2=0得 h-μS1-μS2=0.式中S1为斜面底端与物体初位置间的水平距离.故[小结] 本题中物体的滑行明显地可分为斜面与平面两个阶段,而且运动性质也显然分别为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依据各阶段中动力学和运动学关系也可求解本题.比较上述两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不难显现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用动能定理解题,只需抓住始、末两状态动能变化,不必追究从始至末的过程中运动的细节,因此不仅适用于中间过程为匀变速的,同样适用于中间过程是变加速的.不仅适用于恒力作用下的问题,同样适用于变力作用的问题.[例题2] 质量为500t的机车以恒定的功率由静止出发,经5min行驶2.25km,速度达到最大值54km/h,设阻力恒定且取g=10m/s2.求:(1)机车的功率P=?(2)机车的速度为36km/h时机车的加速度a=?[思路点拨] 因为机车的功率恒定,由公式P=Fv可知随着速度的增加,机车的牵引力必定逐渐减小,机车做变加速运动,虽然牵引力是变力,但由W=P·t可求出牵引力做功,由动能定理结合P=f·v m,可求出36km/h时的牵引力,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机车的加速度a.[解题过程] (1)以机车为研究对象,机车从静止出发至达速度最大值过程,根据ΣW=ΔE k,有当机车达到最大速度时,F=f.所以当机车速度v=36km/h时机车的牵引力根据ΣF=ma可得机车v=36km/h时的加速度[小结] 机车以恒定功率起动,直到最大速度,属于变力做功的问由于速度增大导致加速度减小,汽车做加速度逐渐减小而速度逐渐变大的变加速运动.此类问题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在中学物理范围内是无法求解的.但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变力做功,进而求解相关物理量是一种简捷优化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例题3] 一辆车通过一根跨过定滑轮的绳PQ提升井中质量为m的物体,如图8-28所示:绳的P端拴在车后的挂钩上,Q端拴在物体上,设绳的总长不变;绳的质量、定滑轮的质量和尺寸、滑轮上的摩擦都忽略不计.开始时,车在A点,左右两侧绳都已绷紧并且是竖直的,左侧绳绳长为H.提升时,车加速向左运动,沿水平方向从A经过B驶向C.设A到B的距离也为H,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 B.求车由A移到B的过程中,绳Q端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思路点拨] 汽车从A到B把物体提升的过程中,物体只受到拉力和重力的作用,根据物体速度的变化和上升的高度,特别是汽车运动速度v B与物体上升过程中的瞬时速度关系,应用动能定理即可求解.[解题过程] 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开始动能E k1=0,随着车的加速拖动,重物上升,同时速度在不断增加.当车运动至B点时,左边的绳与水平面所成角θ=45°,设物体已从井底上升高度h,此时物体速度为v Q,即为收绳的速度,它等于车速沿绳子方向的一个分量,如图8-29[小结] 此题需明确:速度分解跟力的分解相似,两个分速度方向应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确定.车子向左运动时,绳端(P)除了有沿绳子方向的分运动外(每一瞬间绳均处于张紧的状态),还参与了绕定滑轮O的转动分运动(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断变化),因此还应该有一个绕O点转动的分速度,这个分速度垂直于绳长的方向.所以车子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分解如图8-29所示,有v Q=v B1=v B cosθ=v B cos45°.[例题4]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物体,现以水平恒力甲推这一物体,作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乙推这一物体.当恒力乙作用时间与恒力甲作用时间相同时,物体恰好回到原处,此时物体的动能为32J,则在整个过程中,恒力甲做的功和恒力乙做的功各等于多少?[思路点拨] 由题意: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回到原处.整个过程中的位移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即可确定两个力的大小关系,然后根据全过程中两个力做功和动能的变化即可得解.[解题过程] 物体从静止受水平恒力F甲作用,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t后的速度为经时间t后回到原处,前后两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因此F乙=3F甲.设在F甲作用下物体的位移为S,对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F甲·S+F 乙·S=ΔE k,代入F乙=3F甲,F甲·S+3F甲·S=ΔE k,所以恒力甲和乙做的功分别为解析二:因位移大小相等,时间间隔又相等,所以两阶段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必相等,得--所以即得[小结] 本题属多阶段物理过程求功问题,运动往复性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恒力作用,运用功能定理从整体上考证功能转换比从力和运动关系去研究要简便.当然此题也可根据两个力作用时间相同、两个物理过程中的位移大小相等,由平均速度的大小相等找出两者末速度的关系求解;也可以利用v-t图线更直观地得到启发,根据图线上下方与t轴间的面积相等求两段加速度之比,进而求解.[例题5] 如图8-30所示,长为L,质量为m1的木板A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在A板上表面左端有一质量为m2的物块B,B与A的摩擦因数为μ,A和B一起以相同的速度v向右运动,在A与竖直墙壁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要使B一直不从A上掉下来,v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用m1、m2、L、μ表示)?倘若V0已知,木板B的长度L应满足什么条件(用m1、m2、V0、μ表示)?[思路点拨] A和墙壁碰撞后,A以大小为v的速度向左运动,B仍以原速向右运动.以后的运动过程有三种可能:(1)若m1>m2,则m1和m2最后以某一共同速度向左运动;(2)若m1=m2,则A、B最后都停在水平面上,但不可能与墙壁发生第二次碰撞;(3)若m1<m2,则A将多次和墙壁碰撞、最后停在靠近墙壁处.[解题过程] 若m1>m2,碰撞后的总动量方向向左,以向左为正方向,系统Δp=0,m1v-m2v=(m1+m2)v′,若相对静止时B刚好在A板右端,则系统总机械能损失应为μm2gL,则功能关系为若V0已知,则板长L应满足若m1=m2,碰撞后系统总动量为零,最后都静止在水平面上,设静止时B 在A的右端,则若m1<m2,则A与墙壁将发生多次碰撞,每次碰撞后总动量方向都向右,而B相对于A始终向右运动,设最后A静止在靠近墙壁处,B静止在A的右端,则有[小结] 在有些用字母表示已知物理量的题目中,物理过程往往随着已知量的不同取值范围而改变.对于这类题目,通常是将物理量的取值分成几个范围来讨论,分别在各个范围内求解.如本题中,由于m1和m2的大小关系没有确定,在解题时必须对可能发生的物理过程进行讨论,分别得出结果.。
传送带中的动力学问题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之传送带运动专题(学生用)Ⅰ、传送带的分类:1、按放置方向分水平、倾斜两类;2、按转动方向分顺转、逆转两类;3、按运动状态分匀速、变速两类。
Ⅱ、传送带模型的一般解法:1、确立研究对象;2、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注意摩擦力f大小与方向的突变对运动的影响;受力分析:f的突变发生在物体与传送带共速的时刻,可能出现f消失、变向或变为静摩擦力,要注意这个时刻。
运动分析:注意参考系的选择,传送带模型中选地面为参考系;注意判断共速时刻并判断此后物体与带之间的f变化从而判定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是匀速运动、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注意判断带的长度,临界之前是否滑出传送带。
注意画图分析:准确画出受力分析图、运动草图、v-t图像。
3、由准确受力分析、清楚的运动形式判断,再结合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求解。
Ⅲ.典型例题分析:1、水平匀速传送带【例】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
图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的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v=1m/s的恒定速率运行,一质量为m=4kg的行李无初速地放在A处。
设行李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AB间的距离L=2m,(g取10m/s2。
)(1)求行李刚开始运动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加速度大小;(2)求行李从A运动到B的时间;(3)行李在传送带上滑行痕迹长度;⑷ 如果提高传送带速率,A到B运动时间会缩短,求A到B的最短时间和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思考与总结】:【例】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质量为0.5kg的煤块.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2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3m/s2开始运动,其速度达到v=6m/s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传送带不再滑动.g 取10m/s2.(1)请你从物理学角度简要说明黑色痕迹形成的原因,并求此过程中煤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求:黑色痕迹的长度.【思考与总结】:2、倾斜匀速传送带【例】(2003全国理综)图中所示为仓库中常用的皮带传输装置示意图,它由两台皮带传送机组成,一台水平传送,A 、B 两端相距3m ,另一台倾斜,传送带与地面的倾角θ = 37° , C 、D 两端相距 4.45 m ,B 、C 相距很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式训练
2.若例题中的水平力F作用在物 体B上,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如 图3-3-2所示,则 (1)B对A的摩擦力情况如何? (2)地面对B有无摩擦力?如有, 图3-3-2 方向如何? 解析:(1)假设B对A有摩擦力,则A受力不平 衡,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对A无摩擦 力. (2)由于AB一起匀速运动,故把AB作为一个 整体,B相对于地面向左滑动,故地面对B有摩 擦力,且方向水平向右. 答案:(1)B对A无摩擦力 (2)见解析
(2)弹簧(或橡皮绳)的特点是形变量大,形变恢复需 要较长时间,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 成不变,即弹力不能突变,但当弹簧的一端不与有质量 的物体连接时,轻弹簧的形变也不需要时间,弹力可以 突变.
变式训练 在例题中,将AB之间的轻弹 簧与悬挂A球的细绳交换位置,如图4-3-5 所示,如果把AB之间的细绳剪断则A、B两 球的瞬时加速度各是多少?
专题四 动力学典型题型分析(二)
类型一
瞬时加速度的求解
例1 如图4-3-3所示,质量分别为 mA和mB的A和B两球用轻弹簧连接,A球用 细绳悬挂起来,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如 果将悬挂A球的细线剪断,此时A和B两球 的瞬时加速度各是多少? 【思路点拨】 牛顿第二定律的核心是加速 度与合力的瞬时对应关系,求瞬时加速度时,当 图4-3-3 物体受到的某个力发生变化时,可能还隐含着其 他力也发生变化,像弹簧、橡皮绳等提供弹力时, 由于形变量较大,弹力不会瞬间改变,而细绳、 钢丝、轻杆则不同,由于形变量太小,所提供的 弹力会在瞬间改变.
例3 在水平地面上有两个彼 此接触的物体A和B,它们的质量 分别为m1和m2,与地面间的动摩 擦因数均为μ,若用水平推力F作 图4-6-7 用于物体A,使A、B一起向前运 动,如图4-6-7所示,求两物体 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多大. 【思路点拨】 由于两物体相互接触,在水 平推力F的作用下做加速度相同的匀加速直线运 动,因此可以先将两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求出 加速度a,再隔离物体A或B求相互作用力.
解析:选AD.把A、B看做整体可知物体A与地面间的 摩擦力为F;因A、B静止,故B不受摩擦力作用.
处理连接体问题的常用方法 (1)整体法:若连接物具有相同的加 速度,可以把连接体看成一个整体作为 研究对象,在进行受力分析时,要注意 区分内力和外力.采用整体法时只分析 图4-6-1 外力,不分析内力.如图4-6-1所示,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物体m和M,用 轻绳连接,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在 M上施一水平力F1,求两物体运动的加 速度.可把m和M为整体作为
【解析】 以A、B为研究对象,对其受力分析如图4- 6-8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μ(m1+m2)g=(m1+m2)a F 所以 a= -μg m1+m2
再以B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 4-6-9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1-F2阻=m2a
则 A、B 间相互作用力为:F1 m2F = . m1+m2
图4-6-10
【方法总结】 结合整体法判断.
解决此类问题常用假设法,
变式训练 如图3-14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物体A和 B,A和B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拉 力F施于A,而A、B仍保持静止,则下面的说法 中正确的是( ) A.物体A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 B.物体A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零 C.物体A与B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 D.物体A与B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零
【解析】 物体在某一瞬间的加速度, 由这一时刻的合力决定,分析绳断瞬间两 球的受力情况是关键.由于轻弹簧两端连 着物体,物体要发生一段位移,需要一定 时间,故剪断细线瞬间,弹簧的弹力与剪 断前相同.先分析细线未剪断时,A和B 的受力情况,如图4-3-4所示,A球受重 力、弹簧弹力F1及细线的拉力F2;B球受 重力、弹力F1′,且F1′=F1=mBg. 剪断细线瞬间,F2消失,但 弹簧尚未收缩,仍保持原来的形变, 即:F1、F1′不变,故B球所受的力 不变,此时aB=0,而A球的加速 度为: 图4-3-4 mAg+F1 (mA+mB)g aA= = ,方向竖直向下. mA mA
F1 研究对象,有F1=(M+m)a,a= . M+m
以整体为对象来求解,可以不考虑系统中物 体之间内在的作用力(如上例中绳的作用),列方 程简单,求解容易.
(2)隔离法:把研究的物体从周围物体中隔离 出来,单独进行分析,从而求解物体之间的相互 作用力,如图4-6-1中,若要求绳的拉力,就 必须将m(或M)隔离出来,单独进行研究,这时 绳的拉力F对m来说是外力,则: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得F′1=mBg F2=F1+mAg而F1=F′1 故F2=(mA+mB) g 当剪断AB之间的细线时F1、F′1变为 0,F2不变
F2-mAg mB 所以 aA= = g,方向竖直向上 mA mA mBg aB= =g,方向竖直向下. mB
图4-3-5
类型二
连接体问题及处理方法
连接体:指运动中几个物体叠放在一 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由绳子、细杆 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
例2 如图3-3-1所示,A、B叠放在水 平面上,水平力F作用在A上,使二者一起 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之间无摩擦力 B.A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图3-3-1 C.B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水 平向右 【思路点拨】 根据二力平衡或假设法判断B对A的摩 擦力;再把A、B当作整体分析,根据二力平衡或假设法分 析地面对B的摩擦力. 【解析】 对A物体,由于A匀速运动,由二力平衡可 知,B对A的摩擦力必与F等大反向,故A错,B正确;对B物 体,由力的作用的相互性,B对A的摩擦力一定与A对B的摩 擦力反向,故B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故C正确;对A、 B整体分析,由于AB一起向左匀速运动,则地面对B的摩擦 力一定为滑动摩擦力,且水平向右,故D错误.
ma mF1 Fcosθ=ma, F= = . cosθ (m+M)cosθ
特别提醒
1.处理连接体问题时,往往整体法和隔 离法相互配合使用.如求两物体之间的相互作 用力时,可先用整体法求a,再隔离其中一物 体,求相互作用力. 2.用整体法求解问题时,各物体的加速 度的大小和方向均应相同,如加速度大小相同 而方向不同时,要用隔离法求解.
【方法总结】 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 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分析这一瞬时的受 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 出瞬时加速度.此类问题应注意两种基本 模型的建立. (1)刚性绳(或接触面)是一种不发生明 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若剪断(或 脱离)后,其中弹力立即消失,不需要形 变恢复时间,即线的拉力可突变.一般题 目中所给细线和接触面在不加特殊说明时, 均可按此模型处理.
图4质量 为m的物块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斜面体 的质量为M,斜面与物块无摩擦,地面光滑, 现对斜面施一个水平推力F,要使物体相对 斜面静止,力F应多大? 解析:取物块为研究对象,其受 力情况为:重力mg、支持力FN,如 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x轴方向:FNsinθ=ma y轴方向:FNcosθ=mg 则有:mgtanθ=ma 故a=gtanθ 取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 定律知: F=(M+m)a=(M+m)gtan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