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章节考点:祛湿剂

合集下载

中医执业助理冲刺金题方剂学第十七章:祛湿剂

中医执业助理冲刺金题方剂学第十七章:祛湿剂

中医执业助理冲刺金题方剂学第十七章:祛湿剂1.茵陈蒿汤的组成药物是A.栀子、茵陈、黄柏B.茵陈、炮姜、附子C.茵陈、滑石、黄芩D.茵陈、麦芽、川楝子E.栀子、茵陈、大黄2.下列各项中ꎬ除哪项外均属八正散的组成药物A.大黄、炙甘草B.瞿麦、萹蓄C.木通、栀子仁D.茯苓、猪苓E.滑石、车前子3.猪苓汤与五苓散两方的组成药物中均含有A.白术、茯苓B.泽泻、猪苓C.滑石、甘草D.茯苓、桂枝E.滑石、阿胶4.三仁汤中的“三仁”是指A.杏仁、桃仁、郁李仁B.火麻仁、杏仁、桃仁C.杏仁、豆蔻仁、薏苡仁D.桃仁、冬瓜仁、薏苡仁E.松子仁、柏子仁、胡麻仁5.猪苓汤的功用是A.利水渗湿ꎬ清热养阴B.益气祛风ꎬ健脾利水C.利水渗湿ꎬ温阳化气D.利湿消肿ꎬ理气健脾E.温阳健脾ꎬ利水渗湿6.五皮散的功用是A.清热养阴ꎬ利水渗湿B.益气祛风ꎬ健脾利水C.利水渗湿ꎬ温阳化气D.利湿消肿ꎬ理气健脾E.温阳健脾ꎬ利水消肿7.实脾散的功用是A.利水渗湿ꎬ清热养阴B.益气祛风ꎬ健脾利水C.利水渗湿ꎬ温阳化气D.利湿消肿ꎬ理气健脾E.温阳健脾ꎬ行气利水8.猪苓汤主治证候的病机要点是A.表虚受风ꎬ水道失畅B.脾虚湿盛ꎬ泛溢肌肤C.中阳不足ꎬ饮停心下D.气化不利ꎬ水蓄下焦E.水热互结ꎬ阴伤水停(9~10题共用备选答案) A.炒苍术、炒黄柏B.石菖蒲、飞滑石C.白通草、飞滑石D.石菖蒲、制半夏E.石菖蒲、益智仁9.连朴饮的组成药物中含有10.三仁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11~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清热化湿ꎬ理气和中B.利湿化浊ꎬ清热解毒C.利水渗湿ꎬ温阳化气D.宣畅气机ꎬ清利湿热E.清热泻火ꎬ利水通淋11.八正散的功用12.五苓散的功用(13~14题共用备选答案) A.解表化湿ꎬ理气和中B.宣畅气机ꎬ清利湿热C.清热泻火ꎬ利水通淋D.利湿消肿ꎬ理气健脾E.清热化湿ꎬ理气和中13.藿香正气散的功用是14.连朴饮的功用是(15~16题共用备选答案)A.燥湿健脾B.发汗祛湿C.健脾助运D.渗湿健脾E.补气健脾15.平胃散中配伍苍术的用意是16.九味羌活汤中配伍苍术的用意是1.E2.D3.B4.C5.A6.D7.E8.E9.D 10.C11.E 12.C 13.A 14.E 15.A 16.B。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必考知识点:祛湿剂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必考知识点:祛湿剂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必考知识点:祛湿剂茵陈蒿汤黄胭脂大黄茵陈蒿(君) 栀子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急性肝炎,重症肝炎,黄疸出血型钩体病,胆囊炎,胆结石,蚕豆黄,高胆固醇血症,崩漏,带下,皮肤病。

三仁汤三仁扑通滑竹下(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君厚朴通草滑石竹叶半夏功效:清热利湿,宣畅气机。

主治:湿温初起,湿重于热。

急性胃炎,肠炎,急性肝炎,流感,肾盂肾炎,肠伤寒,副伤寒。

栀子大黄汤:枳实之子吃大黄枳实豆豉栀子大黄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酒疸。

心中懊。

或疼痛烦热,小便不利等证。

栀子柏皮汤黄伯知子老(黄伯伯知道他的儿子是否有出息时,他已经老了) 栀子黄柏甘草功效:清热燥湿。

主治:身热发黄。

藿朴夏苓汤三人腹泻吃藿朴夏苓汤杏仁苡仁白蔻仁赤茯苓泽泻豆豉藿香厚朴半夏猪苓功效:清热利湿,宣畅气机。

主治:湿温初起,湿重于热。

甘露消毒丹秦香莲被射中,花和尚都沉痛。

黄芩藿香连翘贝母射干滑石薄荷菖蒲豆蔻仁茵陈木通功效:清热利湿,化浊解毒。

主治:湿温,时疫初起,邪在气分。

身热困倦,汗出而热不解。

传染性肝炎,胆道感染,胃肠炎,肾盂肾炎,流感,乙型脑炎,肠伤寒,菌痢,伤寒,风湿热,肾病,过敏性紫癜,白血病,病毒性心肌炎。

连朴饮廉颇下庐山智斗菖蒲。

黄连炙厚朴制半夏芦根炒栀子炒豆豉菖蒲功效: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胃肠湿热及湿温。

蚕矢汤芩连半夏舞木瓜一桶草纸卷蚕砂黄芩黄连半夏吴茱萸木瓜薏苡仁通草焦山栀大黄豆卷晚蚕砂功效:清热利湿,升清降浊。

主治:湿热内蕴,霍乱吐泻。

八正散扁鹊登黄山,六一通车(六一散)萹蓄瞿麦灯草大黄山栀子滑石炙甘草木通车前子功效: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热淋。

尿频涩痛,甚则癃闭。

急性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急性前列腺炎,乳糜尿,尿潴留,不明原因的血尿。

石苇散葵韦惧滑车。

冬葵子石韦瞿麦滑石车前子功效:清热利尿,通淋排石。

主治:热淋。

二妙散二妙散治苍白苍术黄柏功效: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痿证。

身热倦怠,下肢痿软。

湿热带下,下部湿疮。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必考知识点:祛风除湿剂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必考知识点:祛风除湿剂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必考知识点:祛风除湿剂羌活胜湿汤高兄疯蛮抢活干。

藁本川芎防风蔓荆子 (羌活独活)君炙甘草功效:发汗祛风,除湿止痛。

主治:风湿表证。

恶寒头重,腰背重痛。

感冒,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肌炎,神经性头痛,落枕,腰痛,坐骨神经痛。

独活寄生汤情人细心独寄贵药,杜兄放牛归伏草地。

秦艽人参细辛独活桑寄生桂心白芍杜仲川芎防风牛膝当归茯苓甘草干地黄功效:气血两虚,风湿痹痛。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两虚。

腰膝关节疼痛,麻木喜温。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

蠲痹汤蠲痹旗当风,二姜抢草药炙黄芪当归防风干姜生姜羌活炙甘草芍药功效:益气和胃,祛风除湿。

主治:风寒湿痹。

乌头汤乌头骑马找草药乌头黄芪麻黄甘草芍药功效:温经祛寒,除湿止痛。

主治:风湿痹痛。

温化水湿剂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汤,渗湿化饮方茯苓(君) 桂枝白术甘草功效:健脾渗湿,温化痰饮。

主治:痰饮病。

胸胁支满,短气目眩。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耳源性眩晕,慢性肠炎。

实脾散夫妇早煮老姜,生瓜果扑冰箱。

(附子炮干姜)君茯苓大枣白术甘草生姜木瓜草果仁厚朴槟榔木香功效: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阳虚水肿。

肢体浮肿,腰下肿甚,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慢性肾炎,早期肝硬化腹水,心源性水肿。

真武汤珠江富少林白术生姜附子(君) 白芍茯苓功效:温阳利水。

主治:阳虚水肿。

全身浮肿,肢冷腹痛。

慢性肾炎,心源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耳源性眩晕,慢性肠炎。

附子汤少妇逐生父芍药茯苓白术人参附子功效:助阳温经,祛寒化湿。

主治:阳虚寒湿内侵。

萆薢分清饮巫医比唱乌药益智仁萆薢(君) 菖蒲功效:温肾利湿,分清化浊。

主治:膏淋,白淋。

乳糜尿,慢性前列腺炎,慢性泌尿系感染。

萆薢分清饮白伯连唱扶瘪单车(注:萆薢分清饮有两种方)白术炒黄柏莲子心石菖蒲茯苓萆薢丹参车前子功效:清热利湿,分清化浊。

主治:湿热下注膀胱所致膏淋,白浊,小便混浊。

鸡鸣散江苏无橘,木瓜接宾。

生姜紫苏吴萸陈皮木瓜桔梗槟榔功效:温化寒湿,行气降浊。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利水渗湿)——五苓散(《伤寒论》) - 副本 - 副本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利水渗湿)——五苓散(《伤寒论》) - 副本 - 副本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利水渗湿)——五苓散(《伤寒论》)一、组成猪苓十八铢,去皮(9克)、泽泻一两六铢(15克)、白术十八铢(9克)、茯苓十八铢(9克)、桂枝半两,去皮(6克)。

二、用法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ヒ,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现代用法:做散剂,每服3~6克,或作汤剂水煎服)。

三、歌括1.五苓散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

2.四苓散除却桂枝名四苓,溲赤便溏皆可服。

3.茵陈五苓散茵陈配入五苓散,湿热黄亦可除。

4.胃苓汤平胃五苓合方用,消积渗湿效突出。

四、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五、主治1.外有表证,内停水湿。

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

2.水湿内停。

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吐泻等证。

3.痰饮。

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

六、方解《伤寒论》原用本方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遂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

表邪未尽,故仍见头痛,发热,脉浮;邪入膀胱,气化不行,小便不利则为蓄水。

水蓄下焦,气不化津,水精不布,故烦渴欲饮;饮入之水,不得输布,故水入即吐而成“水逆证”。

总之,本方证是以水饮停蓄为患,故急应渗利蓄水,兼解外邪。

方中重用泽泻为君,取其甘淡性寒,直达膀胱,利水渗湿。

臣以茯苓、猪苓之淡渗,增强利水蠲饮之功;加白术健脾气而运化水湿。

更佐以桂枝一药二用,既外解太阳之表,又内助膀胱气化。

五药合方,则水行气化,表解脾健,而蓄水留饮诸疾自除。

本方重在渗湿利水,兼有健脾化气之功,故亦可用于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它如水湿下注之泄泻,以此分利小便,湿去泻必止。

痰饮,脐下动悸者,用本方渗湿利水,则饮去悸止。

霍乱属湿浊为患,兼有表邪者,亦可用本方治之。

七、附方及方论1.四苓散(《明医指掌》):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水煎服。

功用:渗湿利水。

主治:内伤饮食有湿。

小便赤少,大便溏泄。

2.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茵陈蒿末十分(10克)、五苓散五分(5克),上二物合,先食饮方寸ヒ(6克),日三服。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练习题:祛湿剂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练习题:祛湿剂

中医执业医师方剂学练习题:祛湿剂概述1.祛湿剂的适用范围祛湿剂主要适用于湿病。

湿证分外湿证与内湿证。

外湿证是湿邪外袭所引起的病证,以肢体沉重、头胀身困、筋脉不利等为主;内湿证是湿邪从内生所引起的病证,以腹胀腹泻、恶心呕吐、水肿淋浊、黄疸、痿痹等为主。

2.祛湿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应辨清病变寒热,夹寒者宜温,夹热者宜清。

(2)辨清病变虚实,实证当以渗利,虚者当以温化。

(3)祛湿药多伤津,所以辨治应当兼顾阴津。

例题解析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平胃散的组成药物A.苍术、厚朴B.陈皮、甘草C.苍术、陈皮D.甘草、茯苓E.甘草、厚朴『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茯苓不属于平胃散的组成。

三仁汤中具有“宣上、畅中、渗下”作用的药物是A.杏仁、草蔻仁、薏苡仁B.杏仁、白蔻仁、冬瓜仁C.杏仁、白蔻仁、薏苡仁D.杏仁、桃仁、薏苡仁E.桃仁、白蔻仁、薏苡仁『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在三仁汤中具有“宣上、畅中、渗下”的作用。

五苓散、猪苓汤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A.桂枝E.阿胶C.滑石D.白术E.泽泻『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五苓散、猪苓汤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泽泻。

真武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A.熟地黄B.阿胶C.当归D.芍药E.生地黄『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真武汤的组成:茯苓、芍药、生姜、白术、炮附子。

祛痰剂概述1.祛痰剂的适用范围祛痰剂主要适用于痰病。

痰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之痰是专指有形之痰;而广义之痰是泛指诸多符合痰的病证表现与病理变化,病变部位比较广泛,如《医方集解》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头则眩,在心则悸,在背则冷,在胁则胀,其变不可胜穷也。

”痰病见有咳嗽,气喘,呕吐,中风,头晕目眩,头痛,胸痹,癫狂,痫,瘰疬等症,均可使用祛痰剂治疗。

2.祛痰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应辨清病变属性,热痰宜清,寒痰宜温,风痰宜息等。

(2)辨治痰病,治痰必治脾,治脾以绝生痰之源。

(3)治痰药多伤津,治痰应当兼顾阴津,以免化痰伤津。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利水渗湿)——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 - 副本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利水渗湿)——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 - 副本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利水渗湿)——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一、组成防己一两(12克)、黄芪一两一分,去芦(15克)、甘草半两炒(6克)、白术七钱半(9克)。

二、用法上锉麻豆大,每抄五钱,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温服,良久再服。

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以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差(现代用法:水煎服,服后取微汗)。

三、歌括1.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金匮》方,白术甘草枣生姜;汗出恶风兼身肿,表虚湿盛服之康。

2.防己茯苓汤防己茯苓加芪桂,肢肿在皮宜煎尝。

四、功用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五、主治卫表不固,风水或风湿。

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者。

六、方解本方所治之风水、风湿,乃由正虚表气不固,外受风邪,以致水湿郁于肌表之证。

因表虚不固而汗出恶风;水湿停滞肌腠而身体重着,小便不利;舌淡属虚;苔白脉浮,为风邪在表。

风邪在表,理当汗解,表不解则邪不去,欲解其外,表气尚虚,若强汗之,必重伤其表,反招风邪,故不可单用解表除湿法,只宜益气固表与祛风行水并行。

方中防己祛风行水;黄芪益气固表,且能行水消肿;二药配伍,扶正驱邪,相得益彰,共为君药。

臣以白术,补气健脾,助脾运化;配黄芪,更有实卫之功。

使以甘草,培土和中,调和诸药,加姜、枣调和营卫。

六药相合,使表气得固,风邪得除,水道通利,脾气健运,则风水、风湿诸证自解。

七、附方及方论防己茯苓汤(《金匮要略》):防己三两(9克)、黄芪三两(9克)、桂枝三两(9克)、茯苓六两(18克)、甘草二两(6克)水煎服。

功用:益气通阳利水。

主治:皮水。

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

以上二方均为治水肿之常用方,防己黄芪汤用于风水表虚证,见有汗出恶风,脉浮身重者而防己茯苓汤用于皮水而兼阳虚者,症见四肢、皮肤肿盛,四肢聂聂动者。

八、文献摘录(方论)尤怡:风湿在表,法当从汗而解,乃汗不待发而自出,表尚未解而已虚,汗解之法不可守矣,故不用麻黄出之皮毛之表,而用防己驱之肌肤之里。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温化水湿)——真武汤(《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温化水湿)——真武汤(《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温化水湿)——真武汤(《伤寒论》)一、组成茯苓三两(9克)、芍药三两(9克)、白术二两(6克)、生姜三两(9克)、附子炮去皮,一片(9克)。

二、用法法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三、歌括1.真武汤真武汤壮肾中阳,苓芍术附加生姜;少阴腹痛寒水聚,悸眩瞤惕急煎尝。

2.附子汤少阴阳虚附子汤;人参白术苓芍藏;体痛背寒肢逆冷,温阳益气自复康。

四、功用温阳利水。

五、主治1.脾肾阳虚,水气内停。

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苔白不渴,脉沉。

2.太阳病。

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擗地。

六、方解本方为治疗脾肾阳虚,水气内停的主要方剂。

水之所制在脾,水之所主在肾。

脾阳虚,则湿积而为水;肾阳虚,则聚水而从其类。

水湿聚而不化,溢于肌肤,则四肢沉重疼痛,甚则水肿;水湿下注,则腹泻便溏;水气上冲,则或咳或呕;聚而不行,则小便不利;清阳不升,则头眩短气;至于发汗后,身瞤动者,殆为汗出过多,阴随阳伤,经脉失养之故。

治以助阳行水之法,俾阳气胜,水气消,则诸症自愈。

方中君以附子之大辛大热,温肾暖土,以助阳气。

臣以茯苓之甘淡渗利,健脾渗湿,以利水邪;生姜辛温,既助附子之温阳祛寒,又伍茯苓以温散水气。

佐以白术健脾燥湿,以扶脾之运化。

其用白芍者,一者取其利小便;一者取其缓急止腹痛。

《本草经》尝言芍药“主邪气腹痛…止痛,利小便”;或取其敛阴缓急,以解身之瞤动。

诸药相伍,温中有散,利中有化,脾肾双补,阴水得制,故为脾肾阳虚,寒水为病的有效之剂。

原书方后有:若咳者,加五味子、细辛、干姜;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若呕者,去附子,加重生姜。

可资临床参考。

七、附方及方论附子汤(《伤寒论》):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15克)、茯苓三两(9克)、人参二两(6克)、白术四两(12克)、芍药三两(9克)、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利水渗湿)——五皮散(《华氏中藏经》)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利水渗湿)——五皮散(《华氏中藏经》)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利水渗湿)——五皮散(《华氏中藏经》)一、组成生姜皮、桑白皮、陈橘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各9克)。

二、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不计时候温服,忌生冷油腻硬物(现代用法:水煎服)。

三、歌括五皮散用五般皮,陈苓姜桑大腹齐;或用五加去桑白,脾虚腹胀颇相宜。

四、功用利湿消肿,理气健脾。

五、主治脾虚湿盛,皮水。

一身悉肿,肢体沉重,心腹胀满,上气喘急,小便不利,以及妊振水肿等,苔白腻,脉沉缓。

六、方解本方所治之皮水,乃由脾虚湿盛,泛溢肌肤所致。

脾虚湿盛,运化失常,水湿泛滥,故一身悉肿,肢体沉重;湿阻气机,则心腹胀满,上逆迫肺而上气喘急;水湿壅盛,水道不通,故小便不利。

治宜健脾理气,利湿消肿。

方中以茯苓皮利水渗湿,兼以补脾助运化;生姜皮辛散水饮;桑白皮肃降肺气,以通调水道;大腹皮行水气,消胀满;陈橘皮和胃气,化湿浊。

五药相合,共奏理气健脾,利湿消肿之效。

本方为治皮水之通用方,功以行水消肿为主,若脾虚甚者,宜加白术、黄芪补气健脾;若腰以上肿甚兼有风邪者,当加防风、羌活以散风除湿;腰以下肿甚,小便短少者,常与五苓散合用,以增强利水消肿之功。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五皮散,为本方去桑白皮、陈皮,加五加皮、地骨皮所组成。

主治亦基本相同,但行气之力较差。

《麻科活人全书》所载五皮饮,为本方去桑白皮,加五加皮而成。

主治基本相同,但五加皮性较温,能通经络而祛风湿。

七、文献摘录(方论)张秉成:“治水病肿满,上气喘急,或腰以下肿,此亦肺之治节不行,以致水溢皮肤,而为以上诸症故以桑皮之泻肺降气,肺气清肃,则水自下。

而以获苓之从上导下,大腹之宣胸行水,姜皮辛凉解散,陈皮理气行痰。

皆用皮者,因病在皮,以皮行皮之意。

然肺脾为子母之脏,子病未有不累及其母也。

故肿满一证,脾实相关。

否则,脾有健运之能,土旺则自可制水,虽肺之治节不行,决无肿满之患。

是以陈皮、茯苓两味,本为脾药,其功用皆能行中带补,匡正除邪,一举而两治之,则上下之邪,悉皆涣散耳。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清热祛湿)——ニ妙散(《丹溪心法》)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清热祛湿)——ニ妙散(《丹溪心法》)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清热祛湿)——ニ妙散(《丹溪心法》)一、组成黄柏炒、苍术米泔浸炒(各15克)。

二、用法上二味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

二物皆有雄状之气(现代用法:为散剂,各等分,每服3~5克;或为丸剂,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三、歌括1.二妙散(附三妙丸)二妙散中苍柏兼,若云三妙牛膝添;痿痹足疾堪多服,湿热得消病自蠲2.四妙丸再加苡仁名四妙,渗湿健脾功更全。

四、功用清热燥湿。

五、主治湿热走注,筋骨疼痛,或湿热下注,两足痿软无力,或足膝红肿热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小便短黄,舌苔黄腻。

六、方解本方所治诸证,皆为湿热下注所致。

湿热注于筋骨,则筋骨疼痛,着于下肢,则见足膝灼热,红肿疼痛;湿热不攘,筋脉弛缓,则病痿证;若下注带脉、前阴,则带下浑浊味臭,或下部湿疮;小便短黄,舌苔黄腻,皆为湿热之象。

故治宜清热燥湿。

方中黄柏苦寒,寒以清热,苦以燥湿,且偏入下焦;苍术苦温,善能燥湿;二药相伍,合成清热燥湿之效,使热祛湿除,诸症自愈。

本方在临床治疗中,常根据病证的变化,适当加味用之,如治湿热痿证可加豨莶草、五加、皮鹿衔草等,以祛风湿强筋骨;湿热脚气,加薏苡仁、木瓜、槟榔等,以渗湿降浊;若湿热带下,色黄粘稠,可酌加芡实、樗根白皮、赤茯苓,以加强健脾渗湿止带之力;下部湿疮,可加龙胆草、薏苡仁、赤小豆以清湿热,解疮毒七、附方及方论1.三妙丸(《医学正传》):黄柏酒拌,略炒,四两(120)、苍术米水浸,焙干,六两(180克)、川牛膝去芦,二两(60克)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每服五、七十丸,空心姜、盐汤下。

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

两脚麻木,或如火烙之热。

2.四妙丸(录自《成方便读》):川黄柏、薏苡米各八两(各200克)、苍术、怀牛膝各四两(各120克),水泛小丸,每服6~9克,温开水送下。

功用: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下注。

两足麻痿肿痛等症。

三妙丸,即二妙丸加牛膝。

牛膝能祛风湿,补肝肾,且引药下行,故三妙丸专治下焦湿热的两脚麻木、麻痛、痿软无力。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方剂学祛湿剂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方剂学祛湿剂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方剂学祛湿剂[单选题]1.猪苓汤的功用是A.利湿消肿,理气健脾B.利水渗湿,清热养阴C.温阳健脾,利水渗湿D.益气祛风,健脾利水E.利(江南博哥)水渗湿,温阳化气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猪苓汤利水渗湿,养阴清热。

主治水热互结伤阴证。

掌握“利水渗湿”知识点。

[单选题]2.猪苓汤与五苓散二方的组成药物中均含有A.白术、茯苓B.泽泻、猪苓C.滑石、甘草D.茯苓、桂枝E.滑石、阿胶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猪苓汤的组成是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

方歌:猪苓汤内二苓全,泽泻阿胶滑石添;利水育阴兼泻热,溺秘心烦呕渴痊。

五苓散的组成是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

方歌: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茯苓;桂枝温通助气化,利便解表烦渴清。

掌握“利水渗湿”知识点。

[单选题]3.防己黄芪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A.桂枝B.芍药C.干姜D.桔梗E.白术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防己黄芪汤的组成是防己、甘草、白术、黄芪、生姜、大枣。

方歌:防己黄芪金匮方,术甘姜枣共煎尝;此治风水与风湿,身重汗出服之良。

掌握“利水渗湿”知识点。

[单选题]4.防己黄芪汤中黄芪的主要作用是A.益气利水B.固表止汗C.祛风行水D.实卫御风E.健脾升阳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防己黄芪汤中,黄芪配防己共为君药,防己祛风行水,黄芪益气固表,兼可利水,两者相合,祛风除湿而不伤正,益气固表而不恋邪,使风湿俱去,表虚得固。

掌握“利水渗湿”知识点。

[单选题]5.猪苓汤中配伍阿胶的用意是A.滋阴补血B.补血止血C.润肺止咳D.养血益气E.滋阴润燥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阿胶滋阴润燥,用于猪苓汤证中,既益已伤之阴,又防诸药渗利重伤阴血。

掌握“利水渗湿”知识点。

[单选题]6.猪苓汤主治证候的病机要点是A.中阳不足,饮停心下B.气化不利,水蓄下焦C.表虚受风,水道失畅D.水热互结,阴伤水停E.脾虚湿盛,泛溢肌肤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猪苓汤证主因伤寒之邪传入于里,化而为热,与水相搏,水热互结,热伤阴津所致。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章节考点:祛湿剂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章节考点:祛湿剂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章节考点:祛湿剂细目一:概述一、适用范围二、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燥湿和胃平胃散(《简要济众方》)【组成药物】苍术厚朴陈皮甘草 (生姜大枣)【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证候】湿滞脾胃证。

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白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药物】藿香白芷紫苏厚朴半夏曲茯苓白术大腹皮陈皮桔梗甘草 (生姜大枣)【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证候】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霍乱吐泻,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舌苔白腻。

细目三:清热祛湿茵陈蒿汤(《伤寒论》)【组成药物】茵陈蒿栀子大黄【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证候】湿热黄疸。

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小便不利,腹微满,口中渴,但头汗出而身无汗,舌苔黄腻,脉沉数。

【配伍意义】大黄通畅腑气,分利二便而泄瘀热。

本方适宜于热重于湿之证。

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药物】瞿麦蓄车前子滑石木通山栀子煨大黄 (灯心草) 炙甘草【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证候】湿热淋证。

小便浑赤,溺时涩痛,淋漓不畅,甚或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此外,酌情化裁,亦可用于治疗血淋。

三仁汤(《温病条辨》)【组成药物】杏仁白蔻仁生薏苡仁厚朴半夏滑石白通草竹叶【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证候】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身热不扬,午后热甚,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配伍意义】杏仁宣利肺气以开上,蔻仁芳香醒脾以畅中,苡仁甘淡渗利以疏下,三仁合用为君,调畅气机,疏利三焦,化湿利湿。

甘露消毒丹(《医效秘传》)【组成药物】绵茵陈淡黄芩石菖蒲川贝母木通飞滑石藿香连翘白豆蔻薄荷射干【功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主治证候】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

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痛,颐肿口渴,身目发黄,尿赤淋浊,或便秘,或吐泻,舌苔或淡白,或厚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

清热祛湿·八正散
方歌:八正木通与车前,
萹蓄大黄滑石研; 草梢瞿麦兼栀子, 煎加灯草痛淋蠲(juan)。
趣味记忆:黄山边区等通滑草车
(大黄 山栀 萹蓄 瞿麦 灯心草 木通 滑石 甘草 车前子)
清热祛湿·八正散
方解
木通、滑石、车前子、瞿麦、萹蓄
——清热利湿,利水通淋 栀子——清泻三焦湿热 大黄——泄热降火 灯芯草——导热下行 甘草——和药缓急
如果患者无腹满、便秘,
是否可以用大黄? 证治要点:为治“阳黄”的常用方
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 苔黄腻,脉沉数。
清热祛湿·茵陈蒿汤
使用注意:
§大黄宜剂量稍大且后下; §不宜久服或大量应用; §阴黄及孕妇不宜应用
清热祛湿·茵陈蒿汤
加减变化:
•兼少阳证可加黄芩、柴胡、半夏、生姜; •胁痛甚者可加郁金、川楝子、延胡索; •黄疸重者可加板兰根、黄芩、虎杖、郁金; •热毒内陷者可加牛黄、丹皮、羚羊角;
半夏——燥湿和胃,降逆止呕 白术、茯苓——健脾燥湿,和中止泻 厚朴、大腹皮、陈皮
——行气化湿,畅中除湿 桔梗——宣肺利膈,利于解表与化湿 佐使:草、姜、枣——诸诸药,和营卫
化湿和胃·藿香正气散
加减变化: §表邪偏重加香薷或重用紫苏叶; §兼食滞去甘草、大枣,加神曲、莱菔子; §偏湿重者易白术为苍术; §气滞甚者加木香、延胡索
半夏 大腹皮 甘草 厚朴 藿香 大枣 生姜 紫苏 白芷 白术 )
化湿和胃·藿香正气散
外感风寒 内伤湿滞
主证病机分析:
外感风寒 卫阳被郁
湿浊内阻 脾胃失和 升降失常 气机不畅
发热恶寒 头痛
胸膈满闷 脘腹疼痛 恶心呕吐 肠鸣泄泻
湿浊内盛
舌苔白腻
化湿和胃·藿香正气散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

中医方剂学-祛湿剂

病机:湿邪与瘀热蕴结于里,热不得外越,湿不 病机:湿邪与瘀热蕴结于里,热不得外越, 得下泄,湿热交蒸而致。 得下泄,湿热交蒸而致。 治法: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治法: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三、方解: 方解:
1、立法原则—清利湿热 、立法原则 清利湿热 金匮》 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金匮》:“黄家所得,从湿得之;诸病 黄家,但利其小便。 黄家,但利其小便。” 2、配伍: 、配伍:
伤寒论》 五苓散《伤寒论》
一、组方: 组方:
1、重用泽泻(5:3:2) 、重用泽泻( : : ) 2、两=24铢。 、 铢
二、主治—水湿痰饮证 主治 水湿痰饮证
1、蓄水证—表邪未解,内传膀胱 太阳膀胱蓄水 、蓄水证 表邪未解 内传膀胱—太阳膀胱蓄水 表邪未解, 恶寒发热、 证—恶寒发热、头痛、小便不利,口渴欲饮, 恶寒发热 头痛、小便不利,口渴欲饮, 水入即吐,苔白腻,脉浮滑。 水入即吐,苔白腻,脉浮滑。 2、水湿内停 脾不运湿,水湿泛滥 水肿、小 脾不运湿, 水肿、 、水湿内停—脾不运湿 水湿泛滥—水肿 便不利、泄泻或霍乱,苔白腻,脉滑。 便不利、泄泻或霍乱,苔白腻,脉滑。 3、痰饮 湿停成痰,溢泛三焦 头眩、短气、心悸, 湿停成痰, 头眩、 、痰饮—湿停成痰 溢泛三焦—头眩 短气、心悸, 咳吐涎沫。 脐下动悸, 小便不利, 苔白腻, 脉滑。 咳吐涎沫 。 脐下动悸 , 小便不利 , 苔白腻 , 脉滑 。 归纳: 归纳: 病机:水湿内停,膀胱不利。 ①病机:水湿内停,膀胱不利。 ②主症:小便不利,苔白腻,脉滑而见蓄 主症:小便不利,苔白腻, 水证,或水肿,或霍乱,或痰饮证。 水证,或水肿,或霍乱,或痰饮证。
六、使用注意: 使用注意:
1、治湿要重视理气。 、治湿要重视理气。 2、阴虚津亏,孕妇慎用。 、阴虚津亏,孕妇慎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方剂学》章节考点:祛湿剂
一、清利消肿剂
肾炎四味片
【功能】清热利尿,补气健脾。

【主治】湿热内蕴兼气虚所致的水肿,症见浮肿、腰痛、乏力、小便不利;慢性肾炎见上述证候者。

肾炎康复片
【功能】益气养阴,健脾补肾,清解余毒。

【主治】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体虚浮肿、症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面目四肢浮肿、头晕耳鸣;慢性肾炎、蛋白尿、血尿见上述证候者。

二、利尿通淋剂八正合剂
【功能】清热,利尿,通淋。

【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的淋证,症见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口燥咽干等。

癃闭舒胶囊
【功能】益肾活血,清热通淋。

【主治】肾气不足、湿热瘀阻所致的癃闭,症见腰膝酸软、尿频、尿急、尿痛、尿线细,伴小腹拘急疼痛;前列腺增生症见上述证候者。

三金片(颗粒、胶囊)
【功能】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益肾。

【主治】下焦湿热所致的热淋,症见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尿急频数;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路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排石颗粒
【功能】清热利水,通淋排石。

【主治】下焦湿热所致的石淋,症见腰腹疼痛、排尿不畅或伴有血尿;泌尿系统结石见上述证候者。

癃清片(胶囊)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通淋。

【主治】下焦湿热所致的热淋,症见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小腹坠胀。

亦用于慢性前列腺炎之湿热蕴结兼瘀血证,症见小便频急,尿后余沥不尽,尿道灼热,会阴少腹腰骶部疼痛或不适等。

三、清肝利胆剂
茵栀黄□服液
【功能】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主治】
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症见面目悉黄、胸胁胀痛、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急、慢性肝炎见上述证候者。

茵陈五苓丸
【功能】清湿热,利小便。

【主治】肝胆湿热、脾肺郁结所致的黄疸,症见身目发黄、脘腹胀满、小便不利。

消炎利胆片(胶囊、颗粒)
【功能】清热,祛湿,利胆。

【主治】肝胆湿热所致的胁痛、口苦;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四、清热燥湿止泻剂
香连丸(片)
【功能】清热化湿,行气止痛。

【主治】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里急后重、发热腹痛;肠炎、细菌性痢疾见上述证候者。

香连化滞丸
【功能】清热利湿,行血化滞。

【主治】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里急后重、发热腹痛。

例题:
B1.平胃散与藿香正气散的共有药物是:
A.苍术、白术
B.厚朴、陈皮
C.白术、茯苓
D.苍术、厚朴
E.厚朴、白术
A2.苓桂术甘汤的君药是:
A.茯苓
B.白术
C.桂枝
D.甘草
E.茯苓.桂枝
A3.组成中同时含有栀子与大黄的方是:
A.八正散
B.黄连解毒汤
C.大承气汤
D.龙胆泻肝汤
E.芍药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