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课程学习

合集下载

深度学习课程大纲

深度学习课程大纲

深度学习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员将能够掌握深度学习的核心原理,并能够运用深度学习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2. 掌握深度神经网络的构建和训练方法;3. 熟悉常用的深度学习框架及其使用;4. 能够运用深度学习算法解决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问题。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深度学习基础1.1 深度学习简介1.2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1.3 深度神经网络的优势与应用领域第二章:深度学习框架与工具2.1 TensorFlow介绍与安装2.2 PyTorch介绍与安装2.3 Keras介绍与安装第三章:前馈神经网络与反向传播算法3.1 前馈神经网络的结构与原理3.2 反向传播算法的推导与实现3.3 参数优化方法及其在深度学习中的应用第四章:卷积神经网络4.1 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与原理4.2 经典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介绍(LeNet、AlexNet、VGG、ResNet 等)4.3 卷积神经网络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应用案例第五章:循环神经网络5.1 循环神经网络的结构与原理5.2 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与门控循环单元(GRU)5.3 循环神经网络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应用案例第六章:深度强化学习6.1 强化学习基础概念介绍6.2 深度强化学习的原理与方法6.3 深度强化学习在游戏玩法优化等方面的应用第七章:生成对抗网络7.1 生成对抗网络的基本原理7.2 生成对抗网络中的生成器与判别器7.3 生成对抗网络在图像生成与风格转换等方面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授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和算法。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案例和编程实验,帮助学员巩固所学知识。

3. 课程项目:学员将组成小组开展深度学习项目,实践所学知识。

五、考核方式1. 课堂参与:根据学员课堂的提问和讨论参与情况进行评分;2. 作业与实验报告:针对课程设计的作业和实验,学员需要完成相应的报告;3. 项目评估:对学员在课程项目中的表现进行评估。

小学生农场课程设计

小学生农场课程设计

小学生农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农场的基本概念,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2. 学生能够认识并描述常见农作物的特点及其生长条件。

3. 学生能够理解农业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培养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施一个小型农场模型。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提高沟通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自然和农业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和生态保护观念。

2.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勇于探索、乐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 学生通过了解农业劳动的艰辛,学会珍惜粮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综合性课程,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农场的运作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生特点: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对大自然有浓厚的兴趣,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结合实际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观察、思考、实践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和表达机会。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农场基础知识:介绍农场的定义、功能及重要性,使学生了解农场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 教材章节:第一章《走进农场》2. 农作物生长过程:讲解种子发芽、植物生长、成熟收割等过程,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的一生。

- 教材章节:第二章《植物的生长》3. 常见农作物特点:介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的特点、生长条件和用途。

- 教材章节:第三章《认识农作物》4. 农业环境保护:探讨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 教材章节:第四章《绿色农业》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农作物生长情况,动手操作农场模型。

- 教材章节:第五章《小小农场主》6. 团队合作项目:分组进行农场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电机运动控制课程设计

电机运动控制课程设计

电机运动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机运动控制的基本原理,掌握电机类型、特点及其在自动化领域的应用。

2. 学生能描述电机运动控制中涉及的关键参数,如电压、电流、转速和转矩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学生能掌握电机运动控制的基本电路及其工作原理,包括启动、停止、正反转和速度控制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机运动控制电路,并进行模拟实验。

2. 学生能够通过编程实现对电机运动参数的调节,实现对电机运动的精确控制。

3. 学生能够运用电机运动控制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电机运动控制技术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沟通、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机运动控制在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重要性,增强对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关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对电机运动控制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实现学习成果的转化。

二、教学内容1. 电机原理与类型:介绍电机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各类电机的特点和应用场景,重点关注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一章《电机原理与类型》2. 电机运动控制参数:讲解电机运动控制中涉及的关键参数,如电压、电流、转速和转矩等,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章节:第二章《电机运动控制参数》3. 电机运动控制电路:介绍电机运动控制的基本电路,包括启动、停止、正反转和速度控制等,分析各电路的工作原理。

在线教育平台在线课程互动功能使用手册

在线教育平台在线课程互动功能使用手册

在线教育平台在线课程互动功能使用手册第一章:概述 (4)1.1 在线教育平台简介 (4)1.2 在线课程互动功能概述 (4)第二章:注册与登录 (5)2.1 用户注册 (5)2.1.1 注册流程 (5)2.1.2 注册注意事项 (5)2.2 用户登录 (5)2.2.1 登录流程 (5)2.2.2 登录注意事项 (5)2.3 忘记密码 (5)2.3.1 找回密码流程 (5)2.3.2 找回密码注意事项 (6)第三章:课程浏览与选择 (6)3.1 浏览课程 (6)3.1.1 课程分类 (6)3.1.2 课程搜索 (6)3.1.3 课程详情 (6)3.1.4 课程评价 (6)3.2 选择课程 (6)3.2.1 筛选条件 (6)3.2.2 课程推荐 (6)3.2.3 课程收藏 (7)3.3 加入课程 (7)3.3.1 加入课程流程 (7)3.3.2 课程学习 (7)3.3.3 互动交流 (7)第四章:课程学习 (7)4.1 视频学习 (7)4.1.1 播放控制 (7)4.1.2 视频倍速 (7)4.1.3 视频 (7)4.1.4 视频笔记 (7)4.2 文档学习 (8)4.2.1 文档浏览 (8)4.2.2 文档 (8)4.2.3 文档笔记 (8)4.3 作业与练习 (8)4.3.1 作业提交 (8)4.3.2 练习巩固 (8)4.3.3 练习解析 (8)4.3.4 作业与练习统计 (8)第五章:互动交流 (8)5.1 发起讨论 (8)5.1.1 登录在线教育平台后,进入相应课程页面。

(8)5.1.2 在课程页面右侧,“互动交流”模块。

(8)5.1.3 在“互动交流”模块中,“发起讨论”按钮。

(8)5.1.4 填写讨论主题,简要描述讨论内容,“提交”按钮。

(8)5.1.5 等待其他同学参与讨论,并及时回复他人的观点。

(9)5.2 参与讨论 (9)5.2.1 登录在线教育平台后,进入相应课程页面。

初中体育_七年级体育与健康第六章 乒乓球教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体育_七年级体育与健康第六章    乒乓球教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乒乓球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1)了解乒乓球基础知识(2)学习正反手攻球(3)了解规则2、教材分析:上述三项内容分别是乒乓球七年级教材体育乒乓球部分中的内容。

3、学情分析:初中学生身心发展日渐趋于成熟,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一定的运动能力。

乒乓球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有一定基础,但对单个技术的学习并不满足,而对学习对抗性练习特别感兴趣。

教学中要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通过多年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乒乓球为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枯燥乏味、周期性强的攻防却存在畏惧,在练习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动作的不相一致的状态,从而影响攻球的效果与效率。

4、教学目标:根据七年级学生的体育能力现状,针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主要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习与了解乒乓球的技术原理及其在攻防过程中的作用。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70%以上的学生能初步掌握击球的基本动作要领;30%以上学生能结合各种技术进行综合练习;(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安全保健的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品质。

5、重点是击球点与拍形调控的协调配合,难点是结合步法找点。

二、教学方法:(1)教学观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挖掘能引起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的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本课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既懂又会,掌握灵活的运动学习方法,提高体育教学的智育因素,为终身体育服务,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2)教法设想:攻球采用尝试、比较教学法,使学生在尝试中、在与其他击球动作比较的过程中得出击球的要点,再结合以往所学技术,自创方法,进行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

微波技术基础课程学习知识要点

微波技术基础课程学习知识要点

《微波技术基础》课程复习知识要点(2007版)第一章 “微波技术基础引论”知识要点廖承恩主编的《微波技术与基础》是国内较为经典的优秀教材之一,引论部分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微波的工作波段、特点及其应用,大部分应用背景取材于微波通讯占主导地位的上世纪80’s / 90’s 年代。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建议同学们关注本网站相关联接给出的最新发展动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特别是看看微波在现代无线和移动通信、射频电路设计(含RFID )、卫星定位、宇航技术、探测技术等方面的应用,不要局限于本书的描述。

(Microwaves have widespread use in classic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from long-distance broadcasts to short-distance signals within a computer chip. Like all forms of light, microwaves, even those guided by the wires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consist of discrete photons ….. NATURE| Vol 449|20 September 2007)1本章的理论核心是在对导行波的分类的基础上推导了导行系统传播满足的微波的波段分类、特点与应用(TE 、TM 、TEM )和基本求解方法,给出了导行系统、导行波、导波场满足的方程;(Halmholtz Eq 、横纵关系)、本征值---纵向场法、非本征值---标量位函数法(TEM )。

{重点了解概念、回答实际问题,比如考虑一下如按如下的份类,RFID 涉及那些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 呢?提高微波工作频率的好处及实现方法?}1.微波的定义 把波长从1米到1毫米范围内的电磁波称为微波。

微波波段对应的频率范围为: 3×108Hz ~3×1011Hz 。

本科有哪些课程设计

本科有哪些课程设计

本科有哪些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科阶段的主要课程设置,理解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 使学生掌握课程选择的方法与技巧,能够根据个人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选择合适课程。

3. 帮助学生了解每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明确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课程性质、特点和需求的能力,提高课程选择的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学习的实用性。

3.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主动探究课程相关知识,形成个人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本科阶段学习的兴趣,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明确学习目标,为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

课程性质:本科阶段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科特色,强调学生个性化发展。

学生特点:学生具有一定的学科基础,但课程选择和规划能力较弱,需要引导和指导。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其全面发展。

通过本章节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确个人学习目标,为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本科课程体系概述:介绍本科阶段的主要课程类别,如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实践教学环节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高等教育概述”2. 课程选择方法与技巧:分析各学科特点,指导学生如何根据个人兴趣、能力和未来发展方向选择课程。

教材章节:第二章“课程选择与规划”3. 各学科课程详细介绍:对每个学科的课程设置、知识体系进行详细解读,以便学生全面了解课程内容。

教材章节:第三章至第六章,包括“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4. 课程学习策略与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提供相应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修订)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修订)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修订)校发〔2012〕46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学生学习权利,规范学籍管理行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2005年教育部部长令第21号)等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学分制实施方案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学籍管理,是指对学生入学资格审查、注册、成绩管理、学籍异动,毕业资格审查、学位授予资格审查等内容的管理。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我校普通本科、高职高专学生的管理。

第二章入学第四条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的期限到校办理入学手续。

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应当向学校招生就业处请假,假期一般不得超过两周。

未请假或者请假逾期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五条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复查,复查合格者,办理注册手续,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招生部门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者,在校期间无论何时,一经查实,即取消其学籍。

情节恶劣者,报请有关部门查究。

第六条对患有疾病的新生,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不宜在校学习的,可以保留入学资格一年。

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

在保留入学资格期内经治疗康复,在下学年开学初,可以向学校申请入学,由学校指定的同级医院诊断,符合体检要求,并经学校审查合格后,重新办理入学手续。

审查不合格或者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第三章注册第七条注册管理是学校对学生实施基本信息登记和在学资格认定的管理,是对学生学籍有效性的一种确认程序。

注册是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履行的一项学籍登记制度。

学生注册分为正常注册、暂缓注册和不予注册三种。

第八条正常注册1.每学年第一学期初,学生应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到计划财务处缴纳足额学费及相关费用。

2.学生持缴纳足额学费的收据到所在学院办理网上注册手续,学院教务中心根据学生提交的材料,审查合格后,登录“内蒙古工业大学综合教务管理系统”进行学生网上注册登记。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学习指南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学习指南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学习指南一、课程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熟悉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及相关定额,掌握分部分项工程的项目划分、特征描述及工程量计算,掌握单位工程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编制的步骤、方法和要求,熟悉计算机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中的应用。

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先修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建筑材料、建筑识图与构造、房屋建筑学、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等。

三、课程学习内容1、理论教学学习内容第一章:概述,主要学习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建设过程中相应的造价工作以及土建工程计量的含义、作用和基本原则。

第二章:工程造价构成,主要学习现行建设工程造价的构成,并深入学习建安工程费用的组成。

第三章:工程造价计价依据,主要学习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定额及其预算价格的确定。

第四章: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主要学习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本原理并熟悉现行计价和计量规范。

第五章:学习建筑面积计算规范,掌握建筑面积计算的一般规定。

第六章:土建工程计量与计价,主要学习土石方工程、桩与地基基础工程、砌体工程、砼及钢筋砼工程、门窗工程、屋面及防水工程和屋面隔热等项目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计算方法。

第七章:装饰装修工程计量与计价,主要学习地面工程、墙柱面工程、天棚工程、油漆、涂料、裱糊工程等装饰装修工程等项目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计算方法。

第八章:措施项目计量与计价,主要学习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垂直运输工程等措施项目工程量计算规则和计算方法。

第九章: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主要学习单位工程工程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编制的方法、步骤和要点。

2、实践教学学习内容课程理论教学学习结束后将安排一周的课程设计,教师提供一套完整的单位工程施工图,学生根据施工图划分项目,计算工程量并应用工程造价软件编制项目的单位工程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

四、课程学习建议1、认真学习先修课程并扎实掌握好所学知识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基础。

(完整版)《金融工程学》各章学习指南

(完整版)《金融工程学》各章学习指南

第一章 金融工程概述学习指南1. 主要内容 金融工程是一门融现代金融学、工程方法与信息技术于一体的新兴交叉性学科。

无套利定价与风险中性定价是金融工程具有标志性的分析方法。

尽管历史不长,但金融工程的发展在把金融科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的同时,对金融产业乃至整个经济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章主要对金融工程的定义,发展历史以及基本方法进行了介绍2. 学习目标掌握金融工程的定义、根本目的和主要内容;熟悉金融工程产生和发展的背景、金融产品定价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运用的工具;了解金融工程的主要技术手段、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3。

本章重点(1)金融工程的定义及主要内容(2) 掌握金融工程的定价原理(绝对定价法和相对定价法,无套利定价原理,风险中性定价法,状态价格定价法)(3) 衍生证券定价的假设4。

本章难点(1) 用积木分析法给金融工程定价(2) 三种定价方法的内在一致性5。

知识结构图6. 学习安排建议本章是整个课程的概论,介绍了有关金融工程的定义、发展历史和背景、基本原理等内容,是今后本课程学习的基础,希望同学们能多花一些时间理解和学习,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 预习教材第一章内容;● 观看视频讲解;● 阅读文字教材;● 完成学习活动和练习,并检查是否掌握相关知识点,否则重新学习相关内容。

● 了解感兴趣的拓展资源。

第二章 远期与期货概述学习指南 1。

主要内容远期是最基本、最古老的衍生产品。

期货则是远期的标准化.在这一章里,我们将了解远期和期货的基础知识,包括定义、主要类型和市场制度等,最后将讨论两者的异同点2. 学习目标掌握远期、期货合约的定义、主要种类;熟悉远期和期货的区别;了解远期和期货的产生和发展、交易机制3。

本章重点(1) 远期、期货的定义和操作(2) 远期、期货的区别4. 本章难点远期和期货的产生和发展、交易机制5. 知识结构图6. 学习安排建议本章主要对远期和期货的基础知识进行介绍,是之后进行定价、套期保值等操作的基础,建议安排1课时的时间进行学习。

医学生本科学习计划

医学生本科学习计划

医学生本科学习计划第一章:学习目标1. 取得医学学士学位2. 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3. 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第二章:学习内容及安排1. 基础医学知识学习1.1 解剖学- 通过解剖室实验和课堂学习,系统地掌握人体各部位的结构、位置、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 每周安排2-3次解剖实验,每次约2小时,并在实验后进行相关知识的总结和复习。

1.2 生理学- 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掌握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

- 每周安排3-4次生理学课程学习和实验,每次约1-2小时。

1.3 病理学- 学习各种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

- 每周安排2-3次病理学课程学习,每次约1-2小时,并实践临床病例分析和总结。

1.4 微生物学- 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生理特性、生态学特点、代谢功能和致病性。

- 每周安排1-2次微生物学课程学习,每次约1小时,并进行实验室微生物培养和鉴定。

2. 临床医学知识学习2.1 内科学- 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时掌握内科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技术,并进行临床实践。

- 每周安排2-3次内科学课程学习,每次约1-2小时,并参与临床轮转实习。

2.2 外科学- 了解外科手术的基本原理、手术技术和操作规范,熟练掌握外科常见疾病的处理方法。

- 每周安排2-3次外科学课程学习,每次约1-2小时,并进行外科手术观摩和临床实践。

2.3 妇产科学- 学习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了解孕产妇的预防保健知识。

- 每周安排1-2次妇产科学课程学习,每次约1小时,并参与妇产科临床实践。

2.4 儿科学- 学习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了解儿童生长发育及预防保健知识。

- 每周安排1-2次儿科学课程学习,每次约1小时,并参与儿科临床实践。

3. 实践能力培养3.1 医学实践- 参与医院临床实践,学习临床技能和规范操作要求。

- 每周安排2-3次临床实践,每次4-6小时,并跟随临床医生进行病例诊疗。

第六章 终身学习

第六章 终身学习

扮演的角色 完成的任务 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终身学习的途径



工作者
● ●
● ●
● ●






持家者
● ●
● ●
● ●



三、体验实践
通过“做中学”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真 实地体验从课堂到职场的体验经历。
▪ 寻找与自己专业相结合的企业进行体验实践。
企业名称 及岗位
● ● ● ●
岗位要求
…… 英语证书
算机证书
各类专业证书
顺利就业?
还有其他要求吗?
第一节 终身学习的诠释
本节 教学 内容
一、终身学习的内涵 二、终身学习与生涯发展
一、终身学习的内涵
1.终身学习的多种定义
终身学习是“一生中所需要的知识、技术,包括学习态度 等应该如何被开发和运用的全过程”。
终身学习强调的基本特征是“有意义的学习”,而其学习 场所也不限于家庭、学校、文化中心或企业等。大凡被个 人或集团可以加以利用的一切教育设施及资源都应包括在 内。
大学生体验式生涯管理 理念
主 旨:生涯管理
对 象:大学生
方 法:体验式
通过采用体验式学习的方法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生涯角色及 其所处的特殊生涯阶段(职前生涯关键期)进行一系列计 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从而实现大学生向各自职业 生涯阶段成功转型、顺利过渡的过程。
第六章 终身学习
学习目标
了解终身学习的内涵。 厘清终身学习与生涯发展的关系。 了解终身学习的特点、内容、类别。 通过体验式学习,掌握终身学习的方式方法。
一、终身学习产生的背景
科技快速发展

电路课程学习指导

电路课程学习指导

现代远程教育《电路》课程学习指导书作者:杨育霞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一)本章学习目标电路理论主要研究电路中发生的电磁现象,用电流i 、电压u 、和功率P 等物理量来描述其中的过程。

因为电路是由电路元件构成的,因而整个电路的表现如何既要看元件的连接方式,又要看元件的特性,这就决定了电路中各支路电流、支路电压要受到两种基本规律的约束,即元件约束(VCR )和结构约束(亦称拓扑约束)。

掌握电路的基本规律是分析电路的基础。

本章学习目标:理解电路和电路模型的基本概念和类型;熟练掌握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学会电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理解电路元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独立电源和受控电源)的VCR 和电磁特性;能运用基尔霍夫定律和电路元件的VCR 计算简单电路的电压、电流和功率。

(二)本章重点、要点1、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关联和非关联参考方向。

2、电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电路元件的概念及类型。

4、电阻元件的数学定义及符号,伏安关系(VCR ),功率和能量。

5.电容元件的数学定义及符号,伏安关系,功率和储能。

6.电感元件的数学定义及符号,伏安关系,功率和储能。

7、电压源的数学模型、电磁特性及伏安特性,电流源的数学模型、电磁特性及伏安特性。

8、受控源的特点、类型、伏安特性和电路模型。

10.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结点、回路、网孔及结构约束的基本概念,基尔霍夫定律KCL 、KVL 。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已知图中电压源发出20W 功率,求电流i x 。

2、已知图中A e t i t-=2)(,求电压)(t u3、U 1=10V , U 2=5V 。

分别求电源、电阻的功率。

4.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

5.求图示电路中的电压u ab 。

8Va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一)本章学习目标“等效变换”在电路理论中是很重要的概念,电路等效变换的方法是电路问题分析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等效变换的目的是简化电路,方便地求出需要求的结果。

测量力的大小课堂教案

测量力的大小课堂教案

测量力的大小课堂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激发学生对测量力的大小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力的定义:介绍力的概念,力的单位(牛顿)。

力的作用:举例说明力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拉力、压力等。

1.3 教学活动: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力的存在。

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力的作用效果。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对力的概念和作用的理解。

第二章:探索力的测量工具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结构。

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2 教学内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2.3 教学活动:展示弹簧测力计,引导学生观察其结构。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正确。

收集学生对弹簧测力计原理和使用的理解。

第三章:力的测量实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的方法。

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实验设计:介绍实验的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数据记录与分析:讲解如何记录实验数据和进行分析。

3.3 教学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正确,数据记录是否准确。

收集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第四章:力的单位换算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力的单位换算方法。

培养学生对单位换算的计算能力。

4.2 教学内容:单位换算:介绍牛顿与其他力单位(如克力、磅力)之间的换算方法。

计算练习:进行单位换算的练习。

4.3 教学活动:讲解力的单位换算方法。

学生进行单位换算的计算练习。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计算练习中的准确性。

收集学生对单位换算的理解。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测量仪表及自动化》课程学习

《测量仪表及自动化》课程学习

主讲内容 第十二章 被控对象动态特性 第二节 描述对象特性的参数 第十三章 自动调节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自动调节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第二节 第三节 自动调节系统的过渡过程和品质指标 对象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无视频版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视频版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测量仪 化》课
第五章 温度测量与变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第三节 膨胀式温度计 热电偶温度计
《测量仪表及自动化》课程学习
课时 第二十一讲 第二十二讲 第二十三讲 第二十四讲 第二十五讲 第二十六讲 第二十七讲 第二十八讲 第二十九讲 第三十讲 第四节 第五节
主讲内容 热电阻温度计 测温元件安装
无视频版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视频版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第六章 显示仪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二篇 第八章 自动电子电位差计 自动平衡电桥 微机化显示仪表
过程控制仪表 调节规律 积分和比例积分调节规律 微分和比例微分调节规律 比例积分微分调节规律
主讲内容 第三章 物位测量及变送 其他物位计 第四章 流量测量及变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差压式流量计 靶式流量计 容积式流量计 转子流量计 其它流量计
无视频版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视频版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第十四章 简单调节系统 第一节 自动调节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第二节 调节器参数的工程整定 第三节 系统投运 第十五章 复杂控制系统 第一节 串级控制系统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均匀控制系统 比值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系统

数控学专业课程设计

数控学专业课程设计

数控学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控学基本概念,掌握数控编程的基础知识;2. 学习并掌握数控机床的结构、功能及工作原理;3. 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零件加工工艺设计。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控编程,完成给定零件的加工程序编写;2. 能够操作数控机床,完成零件的加工;3. 能够分析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控学专业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作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控学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数控编程与操作的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但对数控学专业知识了解有限,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专业素养。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数控学基本概念:数控技术发展历程、数控机床的分类及功能、数控系统的基本构成与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一章 数控技术概述2. 数控编程基础:数控编程的基本指令、编程格式、编程方法及编程实例。

教材章节:第二章 数控编程基础3. 数控机床结构与功能: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常见数控机床的结构、功能及操作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数控机床结构与功能4. 数控加工工艺:数控加工工艺基础知识、加工参数选择、加工路径规划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数控加工工艺5. 零件加工工艺设计:针对典型零件,进行加工工艺设计,包括加工方法选择、加工顺序安排、刀具选择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零件加工工艺设计6. 数控编程与操作实践: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数控编程与操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六章 数控编程与操作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本课程共计64课时,其中理论教学32课时,实践操作32课时。

第六章 学习策略

第六章  学习策略

(三)赫伯的内容指导课程
(四)升塞雷的学习策略指导课程
(五)温斯顿的认知学习策略课程
案例分析
王某的情况在初一学生中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中的王某智力没有问题,学习也很 努力,可能就是学习方法不当,不能利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不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 习时间,最终导致了学习的下滑。 初中的学习与小学相比在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初中学习课程增多,内容加深,学科 更加体系化结构化。学生要根据初中课程特点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适 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王某的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是:学习上没有利用计划 和监控策略;没有利用组织策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没有掌握记忆策略,习惯死记 硬背;不能科学利用时间,不能有效复习;不会带着问题听课,不会利用记笔记策略 。 下面我们给学生一些关于培养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的建议,希望能帮助初一的 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特点。 1.学会有效利用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并学会学习 2.利用组织策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LOGO
层次网络法
流程图
3.表格法
(1)一览表
对材料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后抽取主要信息,从某一角度 出发,将这些信息全部陈列出来,力求反映材料的整体面 貌。例如,学习历史、地理时就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2)双向表
双向表是从纵、横两个维度罗列材料小的主要信息。 下 图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表格记忆法: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表格记忆法
(四)模式再认策略
模式再认知识涉及对刺激的模式进行再认和分类
的能力。
模式再认知识的一个重要的例子是识别某个概念
的一个新事例。
(五)动作系列学习策略
动作系列首先是当作构成某个过程的一系列步子来
学习的。

党校学员学分管理制度范文

党校学员学分管理制度范文

党校学员学分管理制度范文党校学员学分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党校学员学分管理,加强对党校学员培养过程的监督和评估,提高党校学员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树立党校学员的学术荣誉感和责任感,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党校学员学分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党校学员,包括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第三条党校学员学分管理采取学时和学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时是指学员在党校学习的时间长度,学分是指学员学习和掌握某一门课程所获得的学术成果和评估结果。

第四条党校学员有权利按照本管理制度取得学分,党校学员同时也有义务遵守本管理制度,接受学分管理的监督和评估。

第二章学分获取与认定第五条党校学员学分获取主要有课程学习、论文研究、学术活动、实践实习等方式。

第六条课程学习是党校学员主要的学分获取方式,党校设置了一系列相关的课程,党校学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党校设定的课程要求进行选择学习。

第七条论文研究是党校学员学分获取的重要方式。

党校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专业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论文课题进行研究。

论文研究分为论文课程和研究报告两个阶段,学员需要完成规定的论文写作和报告工作,经过学校评审才能获得学分。

第八条学术活动是学员学分获取的重要补充方式,党校学员可以参加学术会议、学术交流、学术竞赛等活动,通过发表学术论文或者参与学术讨论来获得学分。

第九条实践实习是党校学员学分获取的重要途径。

党校学员可以参与党校组织的实践实习项目,通过实际操作或者参与实践项目的策划和管理来获得学分。

第十条党校学员学分获取的规定由党校根据课程设置和学员需求进行具体确定,党校将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学分认定规则对学员的学分进行认定。

第三章学分管理与评估第十一条党校学员学分管理采取统一的教学管理和学分评估制度。

党校学员在学习期间,需要按照学校的学时要求参加课程学习,并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和作业。

第十二条党校学员学分管理采用学分制度,学员需要累积一定的学分才能获得学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二年级校本课程全册教案

二年级校本课程全册教案

二年级校本课程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校本课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本课程的定义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校本课程的定义: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开发的适合本校学生的课程。

2. 校本课程的意义: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三、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帮助?2. 教师讲解:校本课程的定义、意义和作用。

3. 学生分享:自己参与的校本课程体验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校本课程的定义和意义。

2. 学生对校本课程有积极的参与态度。

第二章:校本课程的分类与选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本课程的分类和选择原则。

2. 培养学生独立选择校本课程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校本课程的分类:学科拓展类、技能培养类、实践活动类等。

2. 选择校本课程的原则: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未来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课程。

三、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校本课程的分类和选择原则。

2. 学生讨论:自己感兴趣的校本课程类别。

3. 学生实践: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校本课程。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校本课程的分类和选择原则。

2. 学生能独立选择适合自己的校本课程。

第三章:校本课程的参与与评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如何参与校本课程和进行自我评价。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习惯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参与校本课程的要求:按时上课、积极参与讨论、完成课程任务。

2. 自我评价的方法:根据课程目标,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三、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参与校本课程的要求和自我评价的方法。

2. 学生讨论:如何做到积极参与校本课程。

3. 学生实践:对自己的校本课程学习进行自我评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参与校本课程的要求和自我评价的方法。

2. 学生能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并进行自我评价。

生物药剂与及药物动力学(附习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与及药物动力学(附习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与及药物动力学(附习题及答案)⏹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其中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对于新药、新剂型与新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及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掌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计算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后从事新药研发和药学服务等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学习进度与指导(*为重点章节)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一、学习目标掌握生物药剂学的定义,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熟悉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和进展,了解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

二、学习内容生物药剂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三、本章重点、难点生物药剂学的概念;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四、建议学习策略通读教材后观看视频,并复习相关药剂药理知识帮助理解.五、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utics)2、吸收(absorption)3、分布(distribution)4、代谢 (metabolism) 5、排泄 (excretion) 6、转运 (transport) 7、处置 (disposition) 8、消除 (elimination) 二、简答题1.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剂型因素。

2.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生物因素。

3.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

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掌握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制,影响药物消化道吸收的生理性因素、物理化学因素和剂型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课程一、选择题: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D途径改革2.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3.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4.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课程类型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5.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三基”指的是()A读、写、画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6.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A实践型课程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D知识型课程7.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A地方课程B研究型课程 C知识性课程 D社会中心课程8.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把课程分为() A学校课程B技能性课程 C学生中心课程 D基础型课程9.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A国家课程B工具性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社会中心课程10.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把课程分为() A社会中心课程B技能性课程 C研究型课程D学校课程11.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12.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B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C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13.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14.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目标 B教学目标 C教学计划 D教学大纲15.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D教学目标16.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A讲授提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17.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 A基本要求B基本原则 C基本手段 D基本途径18.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A安排课程表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二、填空题:1.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同样重要。

课程论侧重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论侧重研究“如何教”。

2.课程是指课业及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教科书。

5.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6.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是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划分的。

7.所谓国家课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和审定的课程。

8.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形式出现。

9.课程是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演变的。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

11.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普遍性和基础性三个基本特征。

13.中小学的教学科目设置,基本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依据。

14.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分配包括学科的总时数,每门学科各学年的授课时数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15.教学大纲又称,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____ 的指导性文件。

16.教学大纲一般是由说明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部分构成的。

17.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18.教科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具体化。

19.课程实施是指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是指某门课程的教材内容中的一个比较完整的部分。

21.课是教学单元的组成部分,所要解决的是课堂教学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问题。

2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项任务或环节。

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2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

25.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6.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简答题:1.课程的分类是如何划分的?(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4)从教育阶段的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

(5)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

2.简述基础型课程的基本内容。

(1)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2)它的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注重思维力、判断力等的发展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培养。

(3)基础型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无论哪个学生都要学习。

要求很严格,必须有严格的考试。

(4)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是不断发展的,它随学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3简述研究型课程的基本内容。

(1)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

(2)这类课程可以提供一定的目标,一定的结论,而获得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则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探索、研究,引导他们形成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3)也可以不提供目标和结论,由学生自己确立目标、得出结论。

(4)课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

4简述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之间的关系。

(1)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是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

(2)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对基础型课程的教与学两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增益促效的基础作用。

(3)各类型、各科目课程的教育过程中虽然任务不同、层次要求不同,但都具有渗透性、综合性。

(4)从课程目标来说,三者在统一的目标下,在不同层次的要求上功能互补递进,全力形成一个整体。

5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

6课程目标的规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时限性,即课程目标要同特定的教育阶段相互联系,不是对所有教育阶段预期结果的笼统规定;(2)具体性,即课程目标要详细描述学生身心发展的预期结果,明确学生所要达到的发展水平;(3)预测性,即课程目标所描述的结果是预期性的,不是实际的结果,是学生发展状态的理想性规划;(4)操作性,即课程目标是明确的,可以付诸实现,不是一般性的规划。

7教学目标有哪些特征?(1)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2)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3)具有灵活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8什么是课程设计,其意义如何?(1)课程设计的概念:课程设计是指那些经过精心计划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设计出各种学程或教育活动方式,并将它们提供给教育机构中的人们,以此作为进行教育的方案。

(2)课程设计的意义:第一,从课程设计活动中可以产生全新的方案,从而导致对师生的双边活动具有深远意义的课程改革。

第二,可以对目前的课程进行一些修改或重新组织,其中并不增加新的东西,而只是以更清晰的方式将课程中各要素联系起来。

9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有哪些基本特征?(1)强制性,义务教育教学计划不是普通的教学计划,它是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具体保障,其制定的依据是义务教育法,体现了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因此,具有强制性。

(2)普遍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适用范围要比普通的课程计划宽得多,它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是针对全国绝大多数学校、绝大部分地区和绝大部分学生的,既不过高也不过低。

(3)基础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作用就在于充分保证为学生的各种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打下好基础。

课程门类要齐全,不能重此轻彼,各门课程的课时比重要恰当。

10.教学计划的构成内容有哪些?主要由教学计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几部分所构成。

11.教科书的编排有哪些要求?(1)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

(2)内容阐述要层次分明;文字表达要简练、精确、生动、流畅;篇幅要详略得当。

(3)标题和结论要用不同的字体或符号标出,使之鲜明、醒目。

(4)封面、图表、插图等,要力求清晰、美观。

(5)字体大小要适宜,装订要坚固,规格大小、厚薄要合适,便于携带。

12.教科书的作用是什么?(1)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

(2)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