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公开课

合集下载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动物的呼吸作用是
变化。
3、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
种变化是[ D ]
A、蒸发
B、变形 C、水变成冰 D、物质燃烧
物质的变化练习
4、判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C ]
A、产生红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 D、木炭消失
5、日常生产生活中接触到的下列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化学性质: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与什么物质反应、可燃性、受热分解
2、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密度、硬度、 熔点、沸点等。
注意
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 能、会”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木炭可 以燃烧,糖能溶解与水。
介 绍 新 知:物 质 的 性 质 的 比 较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Nhomakorabea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 物质在化学变
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 化中表现出来

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 通过化学变化
或仪器测知
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 可燃性,还原性,
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氧化性,稳定性,
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 酸性,碱性,毒性
延展性等

学生练习
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物理性质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化学变化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物理变化 E、木棒受力折断。

七年级上科学《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优质公开课1

七年级上科学《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优质公开课1

用序号回答:描述甲烷物理性质的是 ABD __C______,描述甲烷用途的是___E_____。
,描述甲烷化学性质的是
核心笔记
夯实基础
能力提升
自我挑战
13.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铁具有很多的用途,下列是关于铁的性质和变
③铁澄钉化清 表的面的石有灰红水色叙通固入体述二生氧成:化碳变①浑浊铁。 具有良好的延展性;②将铁条拉成铁丝;③铁能与空气中
这是它的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由食用方法和贮藏指南可以推测加碘食盐在受热时__易______(填“易”或“ 不易”)分解,这是它的 化学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核心笔记
夯实基础
能力提升
挑战自我
16.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铁生锈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提出假设:铁锈蚀是化学变化 ④11铁.在义氧乌气特中产燃丰烧富火,星以四下射特;产制作的部分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2)利用化学性质鉴别 ①操作:将分别蘸有两种无色液体的小棉球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 ②现象:只有一个小棉球能被点燃 ③结论:能被点燃的棉球蘸的物质是酒精,不能被点燃的棉球蘸的物质是 水。
核心笔记
夯实基础
能力提升
自我挑战
15.下表是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的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加碘食盐通常的颜色和状态为 白色、固体 ,
自我挑战
6.(1)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变化过程中 有无新物质 生成。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⑤⑥⑦⑧ (填序号 ,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②③④ 。
①菜刀生锈 ②苹果腐烂 ③炸药爆炸 ④食物消化 ⑤玻璃烧制成花瓶 ⑥干冰升华 ⑦雾气消散 ⑧蔗糖在水中溶解

物质变化和性质初中化学教案

物质变化和性质初中化学教案

物质变化和性质初中化学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和相变规律;•了解常见的化学反应及其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课堂展示材料。

3. 教学过程3.1 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或展示材料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情景,引发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思考。

3.2 知识讲解3.2.1 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通过示例和解释,介绍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强调物质变化是物质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

3.2.2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通过示例和对比,讲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强调物理性质是物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性质,而化学性质则是物质发生变化、产生新物质的性质。

3.2.3 物质的三态变化和相变规律•介绍物质的三态变化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并讲解在不同条件下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3.3 实验探究•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固体的熔化、液体的沸腾等,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

3.4 活动设计•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化学反应,用文字和图片展示并解释该反应涉及的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变化。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3.5 拓展应用•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应用和意义,例如食物烹饪、药品的制作等。

3.6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物质变化和性质的重要性,并对学生展开讨论。

4.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并记录家庭中发生的一些物质变化现象,并分析其中的物质性质变化。

5.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并通过实验和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同时要引导学生将实验结论与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公开课教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公开课教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物质变化的定义和分类。

物质变化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变化的意义。

利用实例和图片展示物质变化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物质变化定义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物质变化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让学生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和区别。

2.2 教学内容物理变化的定义和特点。

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特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使用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

2.4 教学评估评估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定义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特点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物质的化学性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

让学生掌握物质化学性质的测试方法。

3.2 教学内容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定义和分类。

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测试方法。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

使用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测试方法。

3.4 教学评估评估学生对物质的化学性质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对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测试方法的掌握情况。

第四章:物质的物理性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

让学生掌握物质物理性质的测试方法。

4.2 教学内容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定义和分类。

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测试方法。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

使用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测试方法。

4.4 教学评估评估学生对物质的物理性质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对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测试方法的掌握情况。

5.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六年级科学下《二 物质的变化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公开课教案_7

六年级科学下《二 物质的变化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公开课教案_7

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教育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小学科学课程内容是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这四个领域中选择适合小学生学习的18个主要概念。

所以,小学科学课堂的探究活动必须指向科学概念的建构,发展学生的思维。

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开发的“5E”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概念转变理论的教学模式。

它有五个环节:吸引、探究、解释、迁移、评价。

它“巧妙地将科学教育标准结合到探究式教学之中”。

二、教材分析《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教科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二课。

本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的学习内容。

内容标准:1. 5物体在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

5~6年级:知道有些物体发生了变化,如燃烧后的纸、生镑的铁等,构成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改变。

本课教材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观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变化”,二是“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

这节课是继前一课观察了一些物质的变化,知道了“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变化有两类情况:一类是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位置等但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之后,继续深入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它们的之间的区别在于有无新物质产生。

三、教学策略5E教学模式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第二学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他们的思维发展也是有一定的方向、轨迹和过程的。

首先对于混合沙和豆子的结果,绝绝大部分学生早已熟知是没有明显变化的,这个实验难以达到激趣的目的;其次学生从沙和豆子的混合、分离实验到加热白糖的实验,思维跳跃较大,过渡不自然。

所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为了让整个教学活动结构性更强,连贯性更好,对比性更明显,我对教材第一部分内容实行了调整,设计了捣碎冰糖这个符合他们学习兴趣和思维特点的观察活动。

物质的变化-教学设计公开课

物质的变化-教学设计公开课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变化课型:新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①了解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不同物质的形态和运动形式发生着相互作用。

(介绍)②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a)③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

(b)2、技能领域:了解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

固体物质加热的实验装置和操作要求3、情感领域: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接受物质是变化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重点:掌握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难点: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

教学方法:“演示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酒精灯、锥形瓶、试管、硝酸铅溶液、碘化钾溶液、发黄的落叶、硫酸铜晶体、绿叶、细铁丝、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鸡蛋清。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整个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自然界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变化中。

提问:下列图片中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引出课题:物质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1、物质是不断变化着提问:上述变化中有什么相同点?(生:物质在发生改变)。

追问:那上述变化又有哪些不同点呢?学生回答后,总结:——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微观角度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什么不同?展微观模型图:水的汽化和水的电解小结: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下雨瀑布落下植物光合作用 木柴燃化学变化的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思考与讨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有联系吗?结合蜡烛燃烧分析分析:蜡烛燃烧(化学变化),燃烧时伴随着蜡烛熔化(物理变化)。

小结:(1)、两者根本区别:变化中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2)、两者的联系:化学变化一定能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有伴随化学变化。

巩固练习: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①蜡烛燃烧②矿石粉碎③汽油的挥发④空气液化⑤铜器生绿锈⑥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⑦酒精挥发⑧火药爆炸⑨灯丝通电后发光放热2、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提问:根据证据判断下列分别属于哪种变化?(“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举例并演示:(1)硝酸铅与碘酸钾反应(2)分别向1毫升蒸馏水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1毫升碳酸钠溶液(3)在盛有1毫升氯化铁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小结: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的性质-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物质的性质-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它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教师
反思
检查签名:
年 月 日
科学探究
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
<一>观察并提出问题:铜片上的黑色物质是什么?
<二>假设与预测:铜片上的物质是①烟灰;②铜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的生成物。
<三>实验与事实:课本23页
<五>表达与交流
铜+氧气 氧化铜
Cu O2CuO
<
六>拓展与迁移
用其它方法验证本实验的结
理解记忆
举例

倾听记忆
理解
自主学习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总结交流
培养学生的理解及归纳能力
引出化学性质的概念
引出物理性质的概念
了解常见的物理性质
探究实验 熟悉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练习:
1.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铁是银白色的固体
B.酒精能挥发
C.铜的熔点是1083℃D.粮食为原料酿酒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
教学难点
变化与性质的区分
教学准备
教师活动
准备实验1-10 1-11 1-12
学生活动
预习教材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教学新课、复习小结)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1口述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
2举出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回答练习
复习旧知识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公开课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公开课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
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2. 掌握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力与压力、浮力与密度等内容;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第一课: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1. 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2. 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3. 科学实验和观察的意义。

第二课: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 物质的种类和性质;
2. 物质的状态和变化;
3. 物质的混合与分离。

第三课:力与压力
1. 力的概念和单位;
2. 力的来源和效果;
3.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第四课:浮力与密度
1. 浮力的概念和作用;
2. 密度的定义和计算;
3. 浮力和密度的应用。

三、教学活动
1. 利用多媒体展示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过程;
2.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科学研究的认识;
3. 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4. 组织力和压力的小实验;
5. 探索浮力和密度的实验。

四、教学评估
1. 分组进行学生展示,并评选最佳实验设计;
2. 出示选择题测试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利用观察记录表评估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4.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和个别点评。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案的设计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科学的
奥秘。

教学活动形式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要多加引导和点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
和原理。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2. 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探索物质的属性和性质(1)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形状和状态,积累物质的属性与性质;(2)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质的变化与转化;(3)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

2. 理解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1)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了解生物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2)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3)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实际行动。

3. 探索天体知识(1)使用望远镜观察星星和月亮,认识常见天体的形状和特征;(2)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日月地球的运动规律;(3)培养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计划教学活动一:物质的属性和性质1. 导入:通过观察不同物质的颜色、形状和状态,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属性;2. 实验:选取不同物质,观察其溶解性、燃烧性等性质,并总结归纳;3. 练习:设计一些实际情境问题,让学生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活动二: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1.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周边进行实地考察,观察生物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2. 实验:设计一些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环境,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实际行动。

教学活动三:天体知识的探索1. 望远镜观察:提供望远镜,让学生观察星星和月亮,了解常见天体的形状和特征;2. 实验: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日月地球的运动规律;3. 探索: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探索更多关于天体的知识。

四、教学评价与测试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对实验和观察的参与程度,以及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2.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实地考察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来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公开课教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公开课教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本章节将介绍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一主题,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掌握物质性质与变化之间的关系。

1.2.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物质性质解释实际问题;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物质变化的规律。

第二章:物质的变化2.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定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分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2.2 化学反应的类型描述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特点;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

第三章:物质的性质3.1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解释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分析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3.2 常见物质的性质介绍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

第四章:实验设计与分析4.1 实验设计原则介绍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如何合理选择实验条件和试剂。

4.2 实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五章:综合应用与拓展5.1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关系分析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之间的关系;举例说明物质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5.2 拓展练习与思考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和思考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第六章:案例分析与讨论6.1 生活实例分析通过分析生活中的物质变化实例,如烹饪、清洁等,让学生理解物质变化与性质的实用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6.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析;学生需要讨论实例中涉及到的物质变化和性质,并分享给全班。

第七章:实验操作与技能7.1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讲解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强调实验室安全规则和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7.2 实验技能训练进行实验技能培训,包括称量、溶解、过滤等基本操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理解。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公开课教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公开课教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物质的概念和特性。

激发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物质的概念和分类。

物质的特性:体积、质量、颜色、硬度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物质的概念和特性。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物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物质?物质有哪些特性?1.4.2 讲解讲解物质的概念和分类,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物质。

讲解物质的特性,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触摸来感知和理解这些特性。

1.4.3 互动分组讨论: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讨论并分享他们对物质特性的观察和理解。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物质,展示其特性的实验或观察结果。

1.4.4 总结总结物质的概念和特性,强调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物质的重要性。

第二章:物质的变化让学生理解物质的变化类型和特点。

让学生学会使用适当的实验方法和仪器来观察和记录物质的变化。

2.2 教学内容物质的变化类型:固态到液态、液态到气态、固态到气态。

物质变化的特点:温度变化、颜色变化、气体的产生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来理解物质的变化类型和特点。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特性和变化有什么关系?2.4.2 讲解讲解物质的变化类型和特点,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物质变化。

讲解如何使用实验方法和仪器来观察和记录物质的变化。

2.4.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的变化过程和特点。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互相合作和交流观察结果。

2.4.4 总结总结物质的变化类型和特点,强调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来理解物质变化的重要性。

第三章:物质的性质让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及其与物质变化的关系。

让学生学会使用适当的实验方法和仪器来测试和比较不同物质的性质。

3.2 教学内容物质的性质:溶解性、酸碱性、导电性等。

物质性质与物质变化的关系。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公开课)PPT课件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公开课)PPT课件
第一单元
.
1
课题1 物质的变化 和性质
.
2
一、物质的变化
1、定义: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包括:形状改变和状态改变 例如:镁条折断、块状胆矾(CuSO4·5H2O) 研磨成粉末状;水变成水蒸气、蜡烛熔化等。
.
3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所有燃烧、所有金属生锈(如铁锈和铜绿) 都属于化学变化。
2、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 条复燃;CO2也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能燃 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从以上文字叙述中,找 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11
No Image
/10/29
.
12
常见的化学性质:
能与……反应、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 毒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易分解)、酸性、 碱性等。
.
8
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
(1)不经过任何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用眼睛直 接观察),如:色、味、态;
(2)经过物理变化表现出来的,如:硬度、密度、 熔点、沸点。
常见的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 挥发性、溶解性、延展性、导电导热性等。
.
9
2、变化和性质的区别:
变化是个过程,性质是一种特征。
例如:铁生锈、铁易生锈;
三、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
10
练习:
1、用物理方法区别:
(1)Fe和Cu;(2)家中的盐和糖;(3)酱油和醋
例如:镁条燃烧、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生成蓝色沉淀等。
.
4
2、根本区别: 有无新物质生成
3、二者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物理变化 (一)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子:撕纸、折粉笔、木材制成桌椅、酒 精挥发、铁水铸成锅、矿石的粉碎、蜡烛受 热熔化、水的三态变化…
(二)伴随的现象: 物质形状,状态的改变
实验1-3 硫酸铜 溶液和氢氧化钠溶 液反应
实验1-4 石灰 石与盐酸反应
仔细观察、准确记录、深入分析:
2
(一)物理性质 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的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硬 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 性、导电性、导热性…
说出水的物理性质:
水是无色、无味、液体、标况下密度为 1.0g/cm3 、标况下熔点为0℃、标况下沸点为 100℃
(二)化学性质
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 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 变化 规 律的科学。
折纸
撕纸
烧纸
前两个变化与第三 个变化有什么本质不同 呢?
1
你会观察实验吗?
变化前: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反应发生 需要的条件(是否需要加热或其他条件)。 变化时: 发生的现象(有无沉淀、气体生成, 是否有发光、发热或颜色变化等现象发 生)。 变化后: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练习5、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 化的是 ( B ) A、木已成舟 B、蜡炬成灰 C、滴水穿石 D、铁杵成针 练习6、下列能量主要是化学变化产生 的是( D ) A、电熨斗通电放出的热量 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C、水电站利用水力发电产生的电能 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电灯可以照明。但在停电时,我们点燃蜡烛照明。请 就这两种照明方法,从你所学化学知识,找出二者差异? (1) (2) 电灯照明没有新物质生成,点燃蜡烛照明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 序号 变化前的 变化时发生的 变化后产 有无新物 物质 现象 生的物质 质生成
蓝色的氢 产生蓝色沉淀 氧化铜沉 淀
实验 蓝色硫酸 1-3 铜溶液 实验 1-4
有 有
颗粒状石 产生气泡,有 灰石 白色沉淀生成 二氧化碳等
这两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吗?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二 化学变化 (一)概念: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举例:木柴(纸张、天然气…)燃烧、菜刀生 锈、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食物腐 败…
性质 乙醇具有可 燃性
决定
用途 用作燃料
氢气密度小
用作充氢气球
概念: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依据:生成了其他物质;
举例:木柴(纸张、天然气…)燃烧、菜刀生 锈、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食物腐 败…
背诵笔记并回答下列问题:
3.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产生 沉淀的现象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之间有什么区别和 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 化中不可能有化学变化。
练习1:下列变化肯定是化学变化的是(
B、E、G )
A.灯泡通电发光、放热 火药爆炸——化变;气球 B.燃烧 充气爆炸——物变
C.爆炸
D.有气体放出
大理石和稀盐酸生成二氧化 碳是化学变化;水受热产生 水蒸气是物理变化
E.有新物质生成
F.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
G.牛奶酸败
食盐晶体不是新生成的,而是咸 菜水中就有的,只不过水被蒸发, 食盐晶体“留”了下来
(二)伴随现象:发光、放热、 变色、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
(四)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1、本质区别(即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但物理变化中不可能有化学变化。 例如: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熔化) 又有化学变化(燃烧)。
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电灯照明是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点燃蜡烛照明是化学能 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电灯照明是物理变化,点燃蜡烛照明是化学变化;
背诵笔记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只是什么发 生了改变?请举例说明 2.什么是化学变化?判断物质发生了化学 变化的依据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3.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产生 沉淀的现象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之间有什么区别和 联系?
实验1-1 水的沸腾
实验1-2 胆矾的 研碎
仔细观察、准确记录、深入分析:
实验 序号 实验 1-1 变化前的 变化时发生的 变化后产 物质 现象 生的物质 有无新 物质生 成
液态的水
产生气泡,遇 液态的水 冷凝结成水珠 粉末状 胆矾
无 无
实验 1-2 块状的胆矾 变为粉末状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练习2: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说法是,正确 的是( C )
A.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不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B.有发光发热现象产生就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C.在发生化学变化后就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放热、发光、放出气 体、生成沉淀现象
练习3、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 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 ( D ) A、蒸发 B、变形 C、水变成冰 D、物质燃烧 练习4、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 化的主要依据是( C ) A、产生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固体 D、镁带消失
ABEH 物理性质:
CDFG 化学性质:
三、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关系 动态过程,性 质的具体体现
物质固有的属性, 是变化的内因, 决定着变化
一般有“生 成、变成”
一般有“能、会、 可以、易”等字 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如:水能够变成水蒸气
背诵笔记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只是什么发 生了改变?请举例说明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质形状,状态的改变
例子:撕纸、折粉笔、木材制成桌椅、酒 精挥发、铁水铸成锅、矿石的粉碎、蜡烛受 热熔化、水的三态变化…
背诵笔记并回答下列问题:
2.什么是化学变化?判断物质发生了化学 变化的依据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化学性质的内容: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 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
铁(铜)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镁能燃烧; 煤、木材中的碳在空气中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练习1、判断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B.水沸腾时会变成水蒸气。 C.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 等。 D.以粮食为原料可以酿酒。 E.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 F.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G.酒精能燃烧。 H.酒精易挥发。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练习:将A.物理变化 B.物理性质 C. 化学性质 D.化学变化 填入下列空格 内。 (1)硫是淡黄色固体______________ B (2)将少量硫粉放入燃烧匙中 (3)将(2)的燃烧匙放在酒精灯火 A 焰加热,硫粉熔化_______________ (4)继续加热,硫在空气中燃烧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硫能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