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智慧写作教学论_华义平
浅谈“本真语文”教学理念
17语文教学本身丰富多彩,肩负着诸多责任和使命。
21世纪初的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百花齐放。
语文教学,在这股改革的大浪潮中,自然是最活跃、最热闹的一门学科。
各种课改模式、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竞相登场,异彩纷呈。
客观冷静地观察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热闹现象,不难发现许多问题。
2011年,国家颁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首次明确了语文课程性质和特点。
2012年,我写了《追寻语文的本真》一文,正式提出了“本真语文”的教学主张。
2014年,我的专著《本真语文》正式出版。
[1]“本真语文”不是一种教学流派,也不是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一种教学主张,是一种教学理念。
本真,即本质、本相、本性、本体、纯真等,指本来的面目,也就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
“本真语文”,是要还原语文本相,揭示语文本源,回归语文本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由此可见,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就是语文课程的本相、本源、本性,就是语文课程所固有的根本属性,这是其他任何课程都不具备的。
基于这种基本理念,“本真语文”在教学研究方面有诸多实践。
曹公奇,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陕西省首届教学名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宝鸡市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宝鸡市教育学会会长,全国中语会理事,陕西省中语会副理事长。
一、抓住根本属性,兼顾其他属性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是语文课程的根本属性。
而思维能力的发展、审美品位的提升、文化精髓的传承等语文学科的其他属性,都要依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这个根本属性来达成。
也就是说,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是语文课程的根本所在,如果脱离了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而去单纯地追求语文学科的其他属性,那就是本末倒置。
所以,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就是语文课程的“本真”。
同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要通过“工具性”来实现,如果只讲“人文性”,忘了“工具性”,也就失去了语文的“本真”。
“教—学—评”一体化的作文教学策略浅谈——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教学为例
[摘要]统编语文教材非常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但是,目前的一些习作课堂存在“教—学—评”不一致的问题,导致写作教学效率较低问题的出现。
为此,教师要根据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评”一体化的精神,结合教材文本制订教学目标,通过设置评价任务、采取多元评价等策略,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写作实践活动,这样能提升作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获得写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作文教学;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3)22-0012-03统编语文教材非常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每个单元设置习作板块,还设置专门的习作单元,着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培养学生的表达自信,引导学生掌握习作方法。
虽然教材的写作内容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但习作教学的效果还是难以令人满意。
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教师在习作教学时只教不评或只评不教。
这种“教—学—评”的脱离,导致学生习作时不得要领,没有掌握习作的内在规律和方法。
为此,我们开展“教—学—评”一体化的作文教学实践,以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真正教会学生写作。
下面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一、制订学习目标策略习作课堂教学出现“教—学—评”的脱离现象,归根结底是教师的教学目标意识不强,对“这一次”习作教学目标把握不准、定位认识不清所导致。
习作教学中“教—学—评”的一体化,要先从厘清目标入手。
目标是习作教学的统帅,只有准确把握目标,课堂教学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那么,如何制订“教—学—评”一体化作文教学目标呢?(一)分解课标要求,初步确定学习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对小学各学段的习作教学提出明确具体的目标,这些目标内部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呈螺旋上升的趋势。
如同样是写一件事,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第三学段则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本真: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性回归
气 花 在 对 语 言 文 字 的 感 悟 上 , 把 大 量 的 力 气 花 却
在 图 片 的 展 览 上 , 样 的 “ 枝 俏 叶 ” 在 要 不 这 花 实
己 的 体 会 感 受 写 下 来 。 这 一 环 节 , 师 舍 得 花 时 教 间 让 学 生 走 进 文 本 , 心 触 摸 作 者 的 心 跳 . 悟 用 感
语 言 文 字 背 后 的 东 西 。最 精 彩 的 是 老 师 点 拨 下 的 “ 术 交 流 ” 学 生 扣住 文 中一个 个 传神 的词 语 . 学 , 品 出 语 言 的 精 妙 , 出 夹 竹 桃 的 韧 性 , 出 作 者 品 品 爱 的味 道 . : 如 革
课 上 听 、 、 、 少 了 , 唱 、 跳 、 画 、 演 多 说 读 写 唱 跳 画 演
生 : 生 的 院 子 里 , 紫 千 红 , 花 争 艳 。 而 先 万 百
仅 一 墙 之 隔 的 夹 竹 桃 却 在 那 里 一 声 不 响 , 管 它 尽 的花 如 桃 花 般 清 雅 可 人 , 但 是 它 无 声 无 息 地 开 , 无 声 无 息 地 落 , 不 与 百 花 争 艳 。 这 是 多 么 谦 逊 从
师 : 啊 , 一 朵 花 败 了 , 开 出 一 朵 , 嘟 噜 是 “ 又 一 花 黄 了 , 长 出 一 嘟 噜 。” 开 花 落 , 落 花 开 , 又 花 花 循
环往 复 , 此 不疲 , 就 是 夹竹 桃 的韧 性。 其 实 , 乐 这 先 生 又 何 尝 不 是 这 样 呢 ? 先 生 是 著 名 的 学 术 大 师 , 生 的 研 究 涉 猎 之 广 、 诣 之 深 世 间 罕 见 。 然 一 造
土 衩 噶 } 王 { 龟
2 7
211233943_求本真而不迷失,艺精进中享乐趣——访2021级星友魏忠钰
约2021级星友、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副教授魏忠钰做“今日启明星”专访有两个触发因素,一个当然与他正从事的课题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有关;另一个是2022年12月9日他参加上海市科技党委召开的青年科学家学习二十大精神座谈会,会后为做报道笔者曾请魏忠钰看一下他的发言摘要,稿子发过去一天未回,笔者再询问时忠钰告知他发烧两天了,但他说当天一定会反馈改稿,果然很快反馈了修改意见。
这个细节让笔者记住了他。
于是有了这次对魏忠钰星友的采访。
那天提前几分钟进了忠钰星友的办公室,门是开着的,起着一点遮挡作用的门帘是有点道家风格的字画,上书“且慢”两字。
进屋见桌上散放着《世界科学》《艾伦 • 图灵传》等书刊,旁边是一个敞开的书橱,里面夺人眼球的是一组《灌篮高手》的手办。
书橱里书不少但放置有点乱,有机器翻译、人工智能、语言本能等专业书以及《世界简史》《创新的起源》《羽生结弦王者之路》等读物,或许反映出主人的阅读面。
几分钟后身着淡色夹克衫的忠钰拎着两杯咖啡进屋,感觉他比12月参加座谈会时的状态更好。
我们就在小圆桌旁面对面开始了采访。
学习上的两次追赶,学生团体中初露才华1987年出生的魏忠钰是温州平阳人氏,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他的童年在内蒙古满洲里的矿区度过。
在他的回忆中:冬天很冷,雪下得很厚,矿区的草原不算肥美,但很开阔,同龄的孩子们在草原上奔跑玩耍,无拘无束。
这段记忆虽然模糊,但很让他留恋。
5岁的时候,忠钰随父亲回到平阳,开始了求学生涯。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让他骄傲的却是文体活动上的突出表现。
小学、初中时,他参加讲故事、演讲、辩论等活动,在镇上和县里都拿过名次。
从小在满洲里长大,他的普通话比土生土长的平阳人好不少,这为他赢得了不少展现自己的机会。
人生起步时的这一点点不同给了他比别的孩子多一点的锻炼以及由此收获的自信。
他认为满洲里的童年带来了人生最初始的好运气。
忠钰在高中时考到县里最好的学校——平阳中学——这是一所省重点高中。
写作教学要回归本真——谈作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பைடு நூலகம்
①天上钩钩云 , 地下雨淋淋 ②天上灰云悬 , 雨丝定连绵
③ 朝霞 不出门 , 晚霞行干里
学 生通 过 搜 集 整 理 , 并 装 订 成 册 。在 完 成 这 一 任 务 的 过程 中 . 他们始终在积极地参与中 . 他 们 在 活 动 中了 解这 些歇后语 、 谚 语 的产 生 渊 源 和 深 刻 含 义 . 丰 富 了语 言, 最 重 要 的 是 为 以后 的写 作 积 累 了材 料 。
文性 的统 一 ,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 作 文教 学 中 ,
中, 就有很多关于经济 、 文化 、 政 治 方 面 的 素材 。 通 过 这
①麻子照镜子——个人观点 ②大熊猫的食物——损
样 的积 累 ,就 可 以 提 高 学 生 的实 际 语 言 表 达 能 力 。 另
外 .教 师 还 可 以 引 导 学 生 对 当 前 的 热 点 新 闻进 行 实 时
一 一
谈 作 文 教 学人 文 性 与 工 具 性 的 统 一
画李 刚
学生认 为“ 他恨 自己 . 恨 自己 晚 生 一 个 世 纪 . 恨
学生认 为“ 他 不但有恨 , 还 有爱 , 对 民族文化遗
自己 没 机会 阻止 莫 高 窟 文 化 宝物 的遗 失 … …”
一
产 的 热 爱 … … 从 敦煌 学 的 研 究 者 中 .我 们 可 以看 出 民
★作者单位 : 江 苏 如皋 市九 华 初 级 中学 。
点, 在 人 生追 求 和 价 值 取 向 上 做 好 引 导 。而 口头 作 文 是 了 解 学 生 内 心 、促 进 其 成 长 的 最 有 效 的 途 径 之 一 。 在学 生“ 说” 这 方面 , 我 主要做 了三个 尝试 : 生 活 见 闻 交流 、 课 前演讲 、 听 课 感 想 交 流 等 等 。如 听 课 感想 交 流
文本教学解读的三大基本原则
492021.01文本教学解读的三大基本原则李华平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8摘 要:教师在备课和教学引导中,都应遵循文本教学解读的三大基本原则——简洽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循环性原则,既要能自圆其说,又要尽可能少地调动外部资源。
在解读结论的推测中,要整体决定局部。
在具体解读过程中,要注意整体与局部、文本与外部语境、文本与作者、内容与形式、文本与文体、节选部分与书册的循环阐释。
关键词:文本解读;简洽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循环性原则语文课程教学领域的文本解读,是在“一体两翼”文本解读观(以文本意图为主体,以作者原意和读者会意为两翼)统率下,“基于教学,为了教学,服务于教学,有利于教学”的教学解读。
文本教学解读,以教师个体的素读、参读为基础,进行教学论的审视和转化,因此与一般的社会性解读、文艺学解读在性质、基点、因素、目的、取向、内容、方式等方面都有显著区别。
文本教学解读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让学生“从解读中学习”,着眼点与着力点是让学生“学习解读”,因此具有鲜明的教学目的性。
教师在备课和教学引导中,都要遵循文本教学解读的三大基本原则——简洽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循环性原则。
没有原则的随心所欲的解读,不能纳入学术范畴,更不能贸然进入中小学语文课堂。
一、简洽性原则“简洽性原则”是“经济性与自洽性相统一的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原则及其逻辑统一:一是自洽性原则,即要能自圆其说;二是经济性原则,即要尽量少地调动外部资源。
(一)自洽性自洽就是自相一致,就是按照自身的逻辑推演,可以证明自身至少不是矛盾的或错误的。
简单地说,就是自圆其说。
这种遵循自相一致的特性,就称为自洽性。
任何一项严肃的工作,都必须满足自洽性的要求。
如果自相矛盾,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又何以说服别人?文本解读中所运用的理论、方法、策略和结论,都要能够自圆其说,不能自相矛盾。
如果不能自圆其说,或者自己证明自己是错误的,则需要更换或者增加理论与方法。
《吉春亚本真语文课堂》从书 视频 公开课课件套装
《吉春亚本真语文公开课》丛书视频、公开课课件套装
一.《吉春亚本真语文课堂》新书。
低、中、高三册。
每一册精选有60——80个教学实录。
您可以联系我们的QQ号3244485037和3040918296和小学语文公开课群qq530155886。
听课、观课、议课。
购买一套书以后进入公益群下载各种微型讲座答疑和课堂实况。
二、各种课型视频
《两个兄弟》视频(30元)
《秋天的雨》视频(30元)
《推敲——轻叩诗歌大门》视频(30元)
《回声》视频(30元)
《陶罐和铁罐》视频(30元)
《探寻文中之“宝”》复习课视频(30元)
《乞巧》(30元)视频
《猴山观猴》(看图写话)视频(30元)
《我会写读后感》(五年级)视频(30元)
《一线串珠,感想放大》(六年级读后感讲评)视频(30元)
《本真——如何上好公开课例谈》(讲座20元)视频
《答题要有结合点》音频+课件30元
《文章含义深》音频+课件=30元
三、公开课课件套装
每一课含(文字实录+课文朗读+精制ppT+汉字书写笔顺flsh+各类音乐或音效,有的增加了flsh和电影剪辑录音,个别有吉老师导课的录音等)适合于大型比赛、教研活动、讲学、职称评定等等公开教学。
共有600节。
(咨询者向管理员索要目录)
其中
1作文课110节,
2,。
人教版课文教学2.----6年级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识字课每一节均有;
3.语文园地复习课(含学习方法指导课)、活动课等50节
4.课外阅读(绘本,导读,交流)20节。
“教—学—评”一体化:让习作教学软着陆——以四(下)第七单元习作“我的‘自画像’”教学为例
[摘要]“教—学—评”一体化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强调在评价中教学,通过评价促进教学。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内容具有系统性,更加注重习作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运用。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习作教学,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纵横联系确定精准的教学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同时要在教学中评价、在评价中教学,形成“教与学—教与评—再教与学”的相互融通的循环过程,让习作教学实现软着陆。
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迁移运用知识,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习作教学;教学目标[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3)28-0006-03随着统编语文教材的全面使用,习作教学发生了转变——阅读与表达并重,写实与想象并举,方法与过程并行,感性与理性相融,自改与评讲交互。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究竟该教些什么呢?怎么教呢?又该怎么评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提倡的“教—学—评”一体化给了我们清晰的定位与启示。
“教—学—评”一体化下的习作教学,目标是灵魂,活动应是路径,评价则是动力,三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持续、全面发展。
下面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我的‘自画像’”的教学为例,谈谈“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对习作教学的思考。
一、精当定标:明要素,知联系“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在于“定标”,即立足于教材,基于学情,确定教学目标;然后从目标出发,明确教学的活动内容和评价方式。
(一)纵向厘清,明确习作教学指向“我的‘自画像’”是一篇写人的习作。
从三年级开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共编排了八次写人的习作,初步构建起写人训练的序列。
在先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写人的一些经验,能够用一件事或若干行为突出人物的某个特点。
本次习作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从介绍他人到介绍自己,着重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并且要以“写得像”为评价标准。
在线点播培训课程表
中国美学史(张法、刘方喜、刘成纪、余开亮、朱志荣)
804
中国民间文化(刘晔原)
147
美学(王德胜、邹华)
874
中国周边国际环境与海洋安全(吴希来,林宏宇,亓成章)
768
中国伦理思想史(“马工程”重点教材及课程培训)(张锡勤、张怀承、肖群忠等)
283
中西方哲学智慧(宋志明)
185
比较政治制度(谭融)
ID
号
培训课程
ID
号
培训课程
“马工程”重点教材课程教学培训(29)
本课程群均由“马工程”教材课题组专家担纲主讲,结合自身多年从事课程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探索和实践,引导学员学习、领会“马工程”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基本精神和总体要求以及“马工程”教材的主要内容和课程重点难点。
713
西方经济学(文建东、王志伟、吴汉洪)
707
网络写作(尹相如)
101
写作(董小玉)
384
应用写作(胡元德、冒志祥)
89
写作(高职)(尹相如)
427
古代汉语(王宁)
235
语言学(张先亮、聂志平、陈青松)
57
古代汉语(洪波)
55
比较文学(曹顺庆)
588
当代语言学(陈保亚)
239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六朝)(郭丹)
60
文学理论(陶东风)
162
400
经济法(郑曙光)
646
劳动法(常凯、陈布雷、李坤刚)
599
公司法学(赵旭东、王涌、李建伟)
258
国际环境法(林灿铃)
808
民事诉讼法(“马工程”重点教材培训)(李浩、谭秋桂、肖建国、汤维建)
你真的“看见了”吗?
你真的“看见了”吗?作者:冒国军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4年第9期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中冒国军【摘要】写作的合理性就是指写作内容既要合情,也要合理,更要合逻辑。
即符合语境设置、环境氛围、人物心路、特定情境下的情感,符合日常事理、生活本真;符合包括条理、次序、因果、表里、分总等内在的逻辑关系。
然而,时下不少学生的作品过于注重文学性,而忽略了写作内容的合理性,出现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文章。
笔者尝试从写作现实、写作心理、教学策略等角度开展探究,使学生写作内容趋于真实合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关键词】合理性文学性写作心理教学策略“文学是双重含义特有的领地。
其真实性总是主观的,不完全的,相对的……”巴尔加斯·略萨在《谎言中的真实》一文中这样界定了文学创作的真实。
然而,学生的写作现实又如何呢?笔者所在的学校曾以《最美的_________》为题进行过一次写作竞赛,在三千多份试卷中,有占68%的作品出现了脱离“写作真实”的“想象式描绘”,这种过于关注“屈平联藻于日月,宋玉交彩于风云”的文学性,而忽视写作合理性的现象,让笔者不得不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策略。
(一)让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下面很有代表性的实例吧!例1:“尽管黑夜笼罩了大地,远远望去,却依稀间能寻到母亲眼里掩盖不住的焦急,即使凉爽的晚风不时帮她拭去头上密密一层的薄汗,但不一会儿,豆大的汗珠就又从她布满皱纹的额角滚落,顺着脸颊,然后,“啪”的一声溅在地面上,犹如一朵盛开的雪莲花儿。
不,不只是开在地上,更开在我的心田上。
”——摘自《最美的姿势》例2:“谢谢你帮我接住这朵花,这些花可是我的宝贝,这棵树是我十六岁时种下的,陪伴了我几十年,它树上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都是我最珍惜的,只要它每掉一片叶子,每落一片花瓣,我的胸口都会莫名地疼痛。
今天,你帮我接住了花,就像是保护了我的孩子,我可不是要谢谢你吗?你可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
”——摘自《最美的相遇》如果单纯从描写的文学性角度来看,上面例文的文笔可谓细腻传神、细致入微了。
务本求真 教“语”学“文”——评“本真语文”教学主张的特色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2021.06|武汉市光谷第十五小学的彭爱芬老师是湖北省特级教师,以她名字命名的名师工作室秉承“以研促教,团队提升”的理念,以推进语文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坚持创新机制、提升需求、课题带动、项目引领的策略,经过近几年对“本真语文”的大胆实践与不懈探索,已经使工作室成为学科研究展示的平台、教师成长进步的阶梯和区域交流辐射的中心。
因工作关系,我与彭老师有过多次深入交流,也参加过她工作室的一些活动,对“本真语文”的教学主张有一定的了解,也深表认同。
我认为彭老师“本真语文”教学主张的提出及其探索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第一,“本真语文”的提出,具有现实的针对性。
一方面,“本真语文”是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的纠偏,如学科定位不精准、主体地位不明确、教辅手段不适当,警示语文课不能上成错位的科学课、杂糅的综合课、花哨的电脑课、作秀的表演课,要回归学科本位,走向学生本体,追求树人本真。
另一方面,它是真正坚持以生为本,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明智之举,坚决反对、努力克服师本倾向,敢于对无休无止的课前谈话、好为人师的学法总结、故弄玄虚的知识卖弄等“满堂讲”现象说“不”,也敢于对连环式、惩罚式、自问自答式、模棱两可式的“满堂问”现象亮剑,致力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最重要的、最有用的、最永恒的核心素养,这些素养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雅的言谈举止,落实到小学阶段,重在培养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
其中,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处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层面;思维能力和初步审美能力,是在提升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实现的;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辅相成。
第二,“本真语文”的提出,具有理论的前瞻性。
“本真语文”之“本”,乃守本位、固本性、寻本源、求本质、抓根本、葆本色;“本真语文”之“真”,乃说真话、抒真情、讲真实、求真切、写真诚、表真我。
智慧教学心得体会15篇
智慧教学心得体会15篇智慧教学心得体会1“走出去,就会有收获。
”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或者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取得不少教学经验。
今天,我又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智慧教学与教师发展教研培训》活动,聆听了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精彩的说课、优质的公开课以及教研员们专业的点评,感觉受益匪浅。
?短短一天时间,我们观摩了四节不同级段的语文课,并分别进行了说课和评课。
在我看来,教师们的精心设计,充分展示了他们不同的课堂教学思路,不同的教师演绎出了不同的风采,但又同样的精彩。
这几节课,各位教师展现出来的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精美的教学课件,以及对教材层次上的把握,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学有所得,学有所思。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怎样把各位教师的优点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之中,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有特色,更高效,是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
课堂教学本身又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
课后,专家们的精彩点评令人印象深刻,犹如一缕清风,让人茅塞顿开,同时又让我深思。
对于这几节课,我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一、阅读时间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的总体目标第七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这几节中高年的语文课,课堂上留给学生的读书时间太少了,比如《黄果树瀑布》这节课中,教师在重点段落的教学中进行了18分钟的时间,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侃侃而谈,留给孩子们的读书时间却寥寥无几。
大家都知道,“读”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也是行之有效、最大限度提高学生驾驭语言能力最好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读:默读、自由读、快速读、分角色读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
二、重难点未突破还拿《黄果树瀑布》为例,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板块设计的很合理,首先是出示学习目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接着汇报展示,最后教师稍作总结。
此时,教师没有进行内容更进一步的提升,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没有突破。
中国实战讲师分领域排名
中国实战讲师分领域排名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国内各领域实战派名讲师各领域名师共享[总裁智慧]刘一秒,俞凌雄[领导艺术]余世维,曾仕强[中层管理]方永飞,王一恒[危机管理]艾学蛟,叶东[项目管理]康路晨,吴永达[教练技术]冯晓强,阮文淼[员工成长]于大成,张戴金[市场营销]李践,鲁百年[经销商]郭汉尧,高乐平[销售技巧]龙平,李力刚[采购物流]史文月,雷卫旭[网络营销]安志强,石建鹏[财务管理]郎咸平,温兆文[生产管理]周士量,张小强[经典国学]于丹,翟鸿森[礼仪客服]周思敏,杨璐[健康养生]曲黎敏,杨奕篇二:中国好课堂竞赛中国好讲师排名第八届全国新语文教学尖峰论坛现场大赛一等奖获得者2016年十月18日,在浙江师范大学17-112阶梯教室,第八届全国新语文教学尖峰论坛中国好课堂竞赛和中国好讲师评比揭开序幕。
参加比赛的都是各省域优秀教师,其中特级教师四人,省教坛新秀及全国教学大赛一二等奖获得者五人,参赛选手队伍之豪华国内少见。
二场比赛创意叠出,精彩纷呈,受到参会代表的广泛好评。
经过六个小时的紧张角逐,全部选手取得了八十分以上的好成绩,根据赛前规定,凡九十分以上者将评为一等奖,下面予以公布:一、中国好课堂竞赛排名(前十)1.韦玲珍《作文思辨小招》2.张寰宇《“转”——叙事写作的张力》3.寇永升《我教作文:规定动作+自选动作》4.江文锦《渲染有味,抑扬生姿》5.李莉《高中作文思维导读》6.叶妙诗《形容词形象化、动名词具体化——细节描写的小妙招》7.范维胜《从《蚊子与狮子》里寻觅写作活水》8.王荣《跨媒介学习交流:电影镜头艺术与有效叙事》9.候晨雨《看图作文:抓住瞬间,挖掘人物内心世界》10.梅飚《借物抒情》中国好讲师排名(前八)1.李克刚《如何让考场论说文更深刻?》分2.陈益林《“描红式”作文教学法》分3.王益民《〈意外〉作文指导》94分4.柳咏梅《微信,使语文(作文)教学更丰富》分5.王荣《影评写作指导》分6.乐仁智《“人生108将”与语文读写》分7.郦明荣《跟我上—谈谈教师的日常写作》分8.边宝玲《高三写作教学的意识构建》93分中国写作学会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浙派语文教育研究中心篇三:中国培训界知名讲师大全中国培训界知名讲师大全姜汝祥,著名企业战略专家,中国企业执行第一人,中华海外归国创业十大人物,《财富》杂志特约撰稿人,轰动业界的畅销书《差距》、《榜样》、《请给我结果》的作者。
回归生活本真 培养创新作文——浅谈中学作文教学
或者不知道怎样写 , 就算 文章写 出来 了 , 存在种种 弊 也 端, : 如 乱编瞎造 , 用范文 , 套 缺少真情 实感 或不敢流 露
其真情实感 ; 即使写 了真事 , 也要加 以拔高 , 结尾总是一 片“ 形势大好”选 材狭窄 , ; 内容“ 无我” “ 、无物 ” “ 、无情 ” , 缺少思想深度 ; 言不 流畅 , 语 文字功底差 , 文学底蕴薄等
及 时记 录下来 , 为观察总结作准备 。
生 活是作文 的源泉 , 生活经历是作文 的基础 。对中 学生来说 , 平时观察 生活 、 思考生活 、 感悟生活是获得作
文的担忧 , 教师应该如何 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呢?根据 自
己的知识积 累和语文教学经验 , 我总结 出以下几点。
一
文材料 的最有效和最基本的途径 。 古今 中外 的诗人作 家 无不例外 。他们所 以能创作 出流传千古 的作品 , 于 就在
高教学质量 , 础学科在培养实用型的高素质人才 的 为基
教育教学 中摸索出可行 的 、 可推广 的模式 。 参考文献 :
[] 1 王鸿飞. 面向 2 世 纪护理人才培养方案之设计 []中等 医 1 1.
学教育 ,9 7 1 ( )6 19 ,5 4 :. [] 2 汤昕恺. “ 模拟病房” 药理教 学 中的作 用[] 在 J. 中国现代 医学
杂 志 ,0 6 85:2 . 20 ,()18 ・
独立思考 问题 、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培养他们 自我学 习和
学 以致用 的能力 , 提高学生专业综 合素质 , 从而 不断提
2 — 9—
【 教改创新】
到生活中去体验 , 自己独有 的视 角去 观察生 活 、 用 思考 生活 , 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 , 才有可读性 与魅 力。 所以 , 我们平时要善于观察 , 做生活 中的有心人 。 一 准确对语 言进行运用 , 使学生在 习作 时无话可说 、 无话 可写 的问题得到完满解决 。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阅读教
初中“以人为本”写作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案例式阐释
修养 、 情感 体验等写作 主体素质培养 的要求 , 这是 以 “ 人” 的培养 和发展为终极 目标来界定 写作课程 目标
犀
与 内容 , 体现了“ 人” “ 文” 合一 , 以做人与作文 的内在合
一
( 4 ) 模 式的 变式举 隅 : [ 1 ] 情 境 体验 写作 教学 模
促进学生人格的和谐健康发展 的语文教育思想 。
活 为本 源 的 基 本 教 学 原 则 :三 是 大 语 文 学 习 的 写 作
课程资 源开发 ; 四是 自主 、 个性 化的写作实践 和以学
生 为 主体 的写 作 评 价 体 系 。 2 . 写 作 教 学 内容 的 研 究
一
体系。
5 . 写作 教 学基 本 模 式 的构 建 ( 1 ) 教 学 目标 : “ 人” “ 文” 合一 , 为做人 而作文 , 以
初 中“ 以人 为本” 写作 教 学体 系的构建 与案例 式阐释
吴 丹 青
( 杭 州 市上城 区教 育学 院 , 浙江 杭州 3 1 0 0 0 6 )
摘要 : 本 课 题 研 究 旨在 构 建 以人 文 思 想 为 线 索 , 以 写作 动 力 为 抓 手 , 以语 言 训 练 和 思 维培 养 为 核
训练 系统 , 包 括兴趣 、 爱好 、 情感 、 思维 品质 、 创 造 力
的培养等等 。
3 . 写 作教 学 资 源 的 开发
一
是 对 素材 性 写 作 课 程 资 源 的 研 究 。从 途 径 的
不 同和资源 的拥有 者的不 同将素 材性 写作课程资 源 分为课本 资源和生活资源 、生本 资源和教师 资源进 行实践研究 。二是开发和利用 地方课程资 源 : ( 1 ) 具 有地方特色 的 自然形态课程资源 。( 2 ) 具有地方特色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属于小学教育 (语文)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
授课对象为小学教育(语文)专业的本科生。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和今后的发展夯实“会写”的基础;同时,使学生了解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原理,初步熟悉作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为将来胜任语文教学工作做好“会教”的准备。
三、课程教学目标(精炼概括3-5条目标,本课程教学目标须与授课对象的专业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1、要求学生把握写作的客观规律,了解写作的主体与客体、载体与受体等要素,懂得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的基本写作要求,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以读带写,不断提高写作能力,能够写出主旨鲜明、材料丰富、结构合理、语言通畅的常用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
2、读写结合,以读带写;学练结合、以学带练;个体与群体结合,发挥群体效应,激发学习热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入难。
3、在写作实践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认真的态度,实现及传授写作本领又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双重任务。
四、课程进度表
理论教学进程表。
开题报告我手写我心_以日记为依托提高作文能力的研究5篇
开题报告我手写我心_以日记为依托提高作文能力的研究5篇第一篇:开题报告我手写我心_以日记为依托提高作文能力的研究我手写我心—以日记为依托,提高作文能力的研究一、研究背景: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是语言实践与运用的有效途径,可是习作也一直是语文教学的瓶颈,不仅孩子们望而生畏,甚至连不少老师也对此一筹莫展。
长久以来,小学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许多老师对如何上好作文课深感困惑,许多学生一上作文课就深感头痛。
虽然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更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
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
我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的人文性。
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这一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
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小学作文课堂教学过去一般操作是用两节课完成:第一节由老师作习作指导,第二节让学生课堂上作文。
写作的指导程序大概是:审题——明确写作要求——指导学生拟写作提纲—指导学生选材和组织材料——教师范文引路——学生习作。
这种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针对这些不足,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促进学生主动地习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体验到作文的乐趣,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动笔。
因此,我们尝试我手写我心—以日记为依托,提高作文能力的研究。
二、理论依据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级教师三人行中学写作教学的地位突出。
“作文(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应当十分重视。
”[1]然而,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在我国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即使在《课程标准》实施多年的今天,我们的语文课也仍然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写作教学。
反思我国当今的高中写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方向迷失,没有合理的目标定位。
写作教学依旧是一切为了应试,目标趋向功利,培养的不是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和素养,而仅仅是一种写作的“应试技能”。
人们对写作教学的基本目标也缺乏起码的认识。
二是教学“反规律”,背离写作学习之道。
平时充斥课堂的大多是应试写作训练,这种应试训练除脱离学生的生活、思想与情感实际外,在写作时间和内容上具有“限制性”,在完成目标与任务上又具有“强制性”,因而客观上使得大多数学生自主话语的权利被剥夺,在“被写作”,没有写作的自由与尊严。
相当一部分课堂,写作的指导或重理论轻实践,或重技巧轻思维,或重训练轻阅读。
尤其是在操作层面上,又往往是“理论先导”、“结论先行”,而不是把写作实践放在首位,有违认知规律。
在写作教学的行为方式上,又常常出现严重偏差:过于强调技能、模式,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在修养;注重语言的训练,但偏废了思维的参与;存在随意性及命题中的霸权行为,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2],如此等等。
三是教学乏“术”,缺少富有智慧的方法和策略。
由于受诸如教学理念、教材体系、训练模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目前中学写作教学领域多数老师处于“难作为”的尴尬境地。
大多数老师上作文课,除了布置写作任务,提写作要求,课后简单批阅之外,几乎“不作为”,而即使“有作为”,也还存在三大病根:伪主体观,其自主精神和内在创造精神的丧失。
主要表现在命题中无“我”,导致学生“我不愿写我”、“我写的不是我”,或虽然让学生自由地抒写,但教师的批改却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3]。
概言之,写作教学本真迷失,智慧缺失。
因此,写作教学收效甚微。
有鉴于此,我们主张在写作教学上要回归本真,彰显智慧。
其核心要义是,尊重规律,返朴归真,激发潜能,讲究艺术。
“本真”强调对写作教学规律的尊重,“智慧”突出对写作教学艺术的彰显。
“本真”是写作教学的根本,而“智慧”则是提升写作教学效率的关键,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返朴归真,给写作教学以一个合理的目标定位我们认为,写作教学的基本目标应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写作素养,提高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而不止于应试高考。
写作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为生命的,一种是为生存的。
为生命的写作,更多的是一种自主、自由;而为生存的写作,更多的是一种指令性,是为了某种特定目的和需求的写作。
国外写作教学,教师大多关注的是为生命的写作;而在我国,多数教师关注更多的是为生存的指令性写作。
其实,无论是为生命的、自由的写作,还是为生存的、指令的写作,都是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组成部分。
但如果将写作教学窄化为单一的“应试技能”训练,甚至将之异化为以应试为唯一的指向,目标趋向功利,这显然本真智慧写作教学论华义平382015.11教研天地特级教师三人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
因为这样的写作,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受到抑制,没有写作的快乐与尊严,培养的只是嫁接文章的高手,滋生的是虚假的文风,这不仅违背了写作的基本规律,也背离了最起码的写作教学原则和宗旨。
为此,我们需要尊重规律,回归理性,努力克服应试弊端,消除其功利影响,从而使写作教学步入正途。
其实,对写作教学目标的认识,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早就十分富有见地作了这样的阐述:“中学写作教学所要培养的,是一个青年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般的写作能力,也就是内容正确,文从字顺,条理清楚,明晰确切,能够如实地表达自己的有用的知识见闻,健康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这无疑也是对中学写作教学目标作的一个基本定位。
二.回归本真,遵循写作之道和教学基本规律1.给学生以写作的自由和尊严。
写作从本质上说是学生心灵的一种释放,极富精神独创特质。
写作的本色是什么?北师大中文系刘锡庆教授说得极是:“作文,其实是写作主体写他的自得之见,抒他的自然之情,用他的自由之笔,显他的自在之趣。
”所以,写作教学应努力营造自由写作的生态环境,“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让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一句话,给学生以写作的自由与尊严。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并“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也才能“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4],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叶圣陶语)。
在平时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学生应尽量少采用一些封闭型的命题作文形式的训练,而多一些开放性的自由写作实践。
最大限度的给学生自主写作的时间与空间,真正意义上把写作的自由和自主话语的权利还给学生。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积极倡导以生为本,尊重学生个体生命,保护学生自主写作权利的写作教学,让学生享受自由写作的快乐与尊严,这理应成为我们语文同仁努力践行的写作教学理念和恪守的基本准则。
2.坚持实践第一的路径取向。
写作最基本的特征是它的实践性,写作教学应坚持实践第一的路径取向。
实践出真知,写作的真知无疑也源于实践。
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习写作,从写作实践中来到写作实践中去,这是提升写作能力和水平的不二法门。
当然,我们并不否定写作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这虽然是个常识,但我们至今似乎仍没有形成共识并努力去践行。
从目前的写作教学实际来看,不少课堂基本背离这一常识,是反其道而行之的。
突出的表现是,写作课堂是先指导后写作,亦即“理论(知识)先导”、“结论先行”,由写作理论(知识)到写作实践,于是也就形成了“先教后写”的教学程式。
表面看来,“先教后写”似乎无可非议。
但只要认真审视一下,就不难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
每次写作,在学生尚未进行写作实践之前,我们所作的一番作前指导往往是灌输式的,或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规定必须“怎么写”;或偏重于构思、章法乃至模式等技法的传授,强调应该“怎么写”。
于是“限制”不少,“框框”也多了。
对于前者,在没有考虑学生获取写作知识、探索写作规律的求索过程的情况下,便把必须“怎么写”的结论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结论先行”的做法,不仅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索求知的价值;而后者,则又易使学生在写法上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甚至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从而落入“八股”式的怪圈。
相反,倘若是“先写后教”,效果则截然不同。
实践也表明,“先写后教”比“先教后写”更为有效。
3.将思维训练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
写作能力的核心是语言和思维,除语言外,写作教学应紧紧围绕思维这一核心,将思维训练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防止写作教学中单纯的技术主义倾向。
教育部《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2002年4月版)在谈教学应重视的问题时强调指出:“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这是写作教学的第一要著。
中学写作教学,应努力革除应试写作中那种禁锢思想、固化思维,让学生言不由衷,把学生的脑袋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将写作程式化、模式化乃至套路化等弊端,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写作素养。
当然,在语言和思维训练的关系处理上,两者要和谐发展,切不可偏废。
在平时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把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放在应有的位置,也要努力摈弃重视语言训练而忽视思维训练,或重视思维训练而忽视语言训练的那种走极端的做法。
其实,思维训练无处不在,随时可行。
即令是应试写作,也可化腐朽为神奇,通过有效的思维训练,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比如,在审题能力训练中,提高学生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在立意能力训练中,提高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在构思能力训练中,提高思维的清晰性、灵活性和广阔性,如此等等。
三.彰显智慧,寻求写作教学的有效路径、方法和策略对于写作教学,我们通常需要关注的是两点:“教什么”和“怎么教”,两者的关系是“道”与392015.11教研天地特级教师三人行“术”的问题。
写作教学应两者兼顾,以力求标本兼治。
写作教学的路径、方法和策略属于“怎么教”这一“术”的范畴,其探索与实践需要富有智慧。
写作教学的效率取决于写作教学的路径、方法和策略。
因此,充分发挥写作教学机智,重视对写作教学路径、方法和策略的探索与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1.建立科学的训练体系。
写作教学要有效,应首先重视训练的科学性,而科学的训练应该是系统有序的。
缺乏系统有序的训练,过于盲目随意的写作乃是稳步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大忌。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写作教学,较为突出的问题是,从高一到高三,学生能力的提升不是循序渐进,拾级而上,而是急功近利甚至拔苗助长。
有的在高一阶段便开始对学生进行高考应试训练,而根本不顾及能力提升的梯度。
为此,我们认为高中写作教学应首先考虑的是整体目标以及阶段(学段)目标的合理定位,在此前提条件下,进而以写作能力诸如立意、构思和谋篇等训练为经,文体训练为纬,纵横交织,从而构成一个既有助于发展思维,又能提升和完善表达能力的系列化训练体系。
在这方面,我国著名语文教育改革家周正逵先生集中研究了写作能力训练的“能级递进”问题,探寻到五个层级:“文字书写—造句用语—辞章构段—布局谋篇—思辨立意”。
据此,他提出了从小学到高中按学段分步实施的写作能力训练规划[5]。
这对写作教学训练体系的构建,给我们极其有益的启示。
2.构建理想的写作教学模式。
实事求是讲,目前中学写作教学领域理想的教学模式以及具有普适性的可资借鉴的成功范例并不多见。
一般而言,对学生的写作指导通常有这几种模式:(1)以阅读为凭借的“经典范例-借鉴”式;(2)以理论为指导的“写作知识-传授”式;(3)以实践为基础的“写作能力-训练”式。
这几种模式虽各具千秋,不是相互彻底的对立排斥,但又并非尽善尽美。
如何综合这几种模式的优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超越,构建一个“写作素养-养成”的理想模式,从而体现课标对写作教学的要求,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素养的有效提升,无疑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有待进一步实践和探索。
3.融“读”、“写”、“思”三位于一体。
在写作指导的方法和策略上,我们要坚持将“读”、“写”、“思”三者结合。
阅读本身自有相对独立的功能,我们不必过分强调阅读是为写作服务,但阅读毕竟是写作的基础。
因此,我们要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努力克服写作教学中“重训练,轻阅读”的倾向。
当然,事物总是辩证的,阅读之于写作,关系较为复杂,有时大量的阅读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未必能够奏效。
因为这种阅读通常不是真阅读,而是“伪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