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在《自然灾害》的第一课时教学中,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其成因。

学生将能够:1. 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及分类,掌握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2. 认识不同自然灾害的形成机制,如地震、台风、洪涝等;3. 学会分析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影响;4. 培养防范自然灾害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因,并能够初步分析其影响。

难点在于理解复杂的地质和气象现象,如地震的构造原理和台风的生成过程。

针对这些难点,将通过图示、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自然灾害》第一课时的教学顺利进行,需要做好以下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及形成机制等内容的PPT;2. 收集典型自然灾害的案例,如历史上的地震、台风事件等,用于分析其影响;3. 准备视频资料,如自然灾害的生成过程、灾害现场实录等,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4. 准备相关地图和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因素在自然灾害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课程在课程开始时,教师需用生动、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自然灾害的短片,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灾害的震撼力。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知识点讲解1. 自然灾害类型及特点教师需详细讲解各种自然灾害的类型,如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并解释每种灾害的成因、发生过程及特点。

通过图表、地图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灾害的分布和影响范围。

2. 自然灾害的危害与影响讲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灾害发生后的救援和恢复工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互动学习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种自然灾害的特点、危害及预防措施。

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

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

员伤亡
【巩固练习】──认识身边的自然灾害1.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造成196人死亡2.2014年8月2日,江苏昆山
毂抛光车间发生爆炸,造成75人死亡3.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81人,失踪284人4.太平洋海底发生地震
【提问】
根据自然灾害的概念,判
是最频繁而且危害最严重的灾害。

地质灾害也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危害,尤其在山区。

让我们通过书上的图片和说明认识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
2011年自然灾害经济损失
2012年自然灾害经济损失
危害大
中国旱灾频次分布
中国水灾频次分布图发生频
【归纳总结】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国家,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次多和
恶劣天气;我国东临太平洋,中低纬度东南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常常造成水灾、风灾
【讨论】我们用同样的方式,分析我国地质
环节

次生灾害
【教师提问】观察“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图,为什么
同时引起好几种不同的灾害。

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这种现象叫灾害链。

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并起主导作用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而由原。

八年级地理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

八年级地理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

八年级地理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八年级地理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精选篇1为了在短暂的复习时间提高效率,使学生复习得轻松,有效、有序,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紧扣《课程标准》对本册的要求,以课本为基础,抓住主线,强化训练,培养能力。

本着“夯实基础求能力;把握核心求联系;依据大纲求拓展”的思想,扎实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二、学情分析地理学科期末总复习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学生对世界区域地理只是初步的掌握,对自然环境与生活生产的关系还是不够扎实。

有些学生对地理位置还记不清,一些概念易混淆。

还有许多学生学习不用心等。

三、复习目标:1、能够概括各国家和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要素。

2、通过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各地区和国家发展工农业的优势和特点。

3、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的理念。

4、提高归纳总结和运用知识点的能力。

四、复习方法:注重基础,提高能力。

期末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基础知识的考查占了很大的比例。

所以加大地理基础的复习与巩固是十分必要的,我在复习中这样做的:1、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归纳知识点,进行竞赛。

2、再次订正填充册中的错题,有针对性的纠正。

3、最后练习进行巩固。

4、强化训练,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对于该记忆的内容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先把这一部分内容背诵记忆,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讲授难点,学生容易接受。

2、第二阶段:综合复习。

基于以上复习之后,这个阶段进行综合性复习,将书本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综合运用和练习。

借助试卷,检测的同时归纳薄弱的环节。

同时进行复习方法的指导和总结,请每组组长进行学法交流和指导。

总之,地理复习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和刻苦的钻研。

八年级地理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精选篇2一、复习目的:夯实基础,强化知识点,考点,培养基本技能。

注重综合、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应试能力。

二、复习内容:八年级地理上册(1——4)章三、复习时间:20__年1月4——22日,近3周共9课时元月4日第一章一节5日第一章二节6日第一章三节晚修检测第一章(7——11)日第二章(1——3)节第三章(1——2)节晚修检测第二章(14——18)日第三章(3——4)节第四章(1——3)节检测二、三章(21——22)日综合检测(一)(二)四、复习方法:综合检测、模拟训练,查漏补缺,加强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指导。

第二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1备)

第二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1备)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一备)主备人:张明镜成员:热孜古丽、萨尔赫特、张君、陈春秀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二备)主备人:张明镜成员:热孜古丽、萨尔赫特、张君、陈春秀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三备)主备人:张明镜成员:热孜古丽、萨尔赫特、张君、陈春秀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一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图文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和分类,能结合实例区分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2、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

3、结合我国地形与气候知识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和原因,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

4、结合具体实例掌握常见的防灾、减灾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图片和资料,加深对各种自然灾害及造成损失的了解。

2、通过资料收集,加工整理各种地理信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树立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通过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培养因地制宜发展的经济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分布地区和造成危害。

2、常见的防灾减灾措施。

三、教学难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地区及原因。

四、学法指导:本节知识和前面所学内容联系密切,温故知新法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要在课前复习板块构造学说。

我国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等内容。

本节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可以结合生活中所看、所想理解所学内容,还可以收集相关资料,加深对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的认识。

五、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教材,地图册。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播放2010年8月甘肃舟曲泥石流的视频资料):同学们观看视频,讨论这种自然灾害一般在什么地形类型发生较多?学生:山区。

教师:对,这种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危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常见的自然灾害,如若我们遇到自然灾害就能从容应对,将损失降到最低。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观察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合作能力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3)测试评价: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小测试或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自然灾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2. 作业评价
(1)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掌握情况。
简短介绍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自然灾害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影响。
过程:
讲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类型和特点。
详细介绍自然灾害的种类,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自然灾害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灾害的特性和重要性。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主要内容包括:
1. 自然灾害的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自然灾害的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
(2)自然灾害的分类: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干旱等)、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海洋灾害(如海啸、风暴潮等)以及其他灾害(如生物灾害、森林火灾等)。
(3)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洪涝、干旱、台风、地震、山体滑坡等。
(3)自然灾害的预警与防治:自然灾害的预警与防治涉及到多学科知识,如气象学、地质学、生态学等,学生难以掌握。

《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北京市县级优课)

《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北京市县级优课)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心理认知特点:这部分内容针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只有13—14岁,他们兴奋性较高、稳定性较差、波动性较大,两极性明显,具有课堂表现欲望较强,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的特点。同班就读的学生还或多或少的存在自卑心理,学习积极性差、基础薄弱的问题。但是,他们对自然都具有好奇心强,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
(三)主要教学方法:合作学习与启发式讲授式相结合
启发式讲授,教师在上课时,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根据学生的反映灵活变通的处理地理教学,使所有学生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边听讲、边思考、边探究,最终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2.已有知识和能力储备:学生运用地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说出自然环境要素的内容及特点,但是部分学生掌握不够扎实,缺乏读图分析并提取有效内容的能力。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分析气象灾害的部分特征,教师明确指出小组具体分析内容。分组时每组都安排总结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
2.读图并结合相关资料分析说出气象灾害的分布特点及气象灾害特点,简要分析说明部分气象灾害产生的原因。
3.结合案例资料说出气象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影响,提高根据地图、文字资料等相关内容,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地理思维能力。
制定依据:
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身心发展特点,制订了以上教学目标。
运用读图分析法、对比法、讨论法及归纳法,从地图、案例资料中获取有关气象灾害特点和影响气象灾害形成的影响因素,并通过班内交流,表达自己学习气象灾害相关知识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图、析图、小组讨论、班内交流等活动,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意识,分享地理学习的乐趣,树立积极向上的自信心,初步形成增强防范自然灾害的意识。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自然灾害》配套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自然灾害》配套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配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是学生在学习了天气、气候、地形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发生、影响以及防治措施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天气、气候、地形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素养。

但对于自然灾害的分类、成因、影响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面对自然灾害的勇气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2.难点:自然灾害的成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自然灾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防灾减灾演练,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

2.教具:PPT、图片、视频、自然灾害地图等。

3.课前准备: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自然灾害的案例,准备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自然灾害的图片、视频等,引起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灾害?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第1课时常见的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第1课时常见的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第1课时常见的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第1课时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介绍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一次拓展,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思考。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普遍性,增强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后,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具体的自然灾害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然灾害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教学难点: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范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及成因。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自然灾害的看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防灾减灾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自然灾害的案例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自然灾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灾害?它对人类社会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呈现各种自然灾害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及成因。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总结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防范自然灾害?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观点,总结出防灾减灾的措施。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自然灾害为什么难以预测?如何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主要介绍了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影响以及如何预防和减轻灾害的方法。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培养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表,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提高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知水平。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地理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具体的自然灾害类型和成因,以及如何预防和减轻灾害,学生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影响以及预防和减轻灾害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灾害的敬畏之心,提高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影响以及预防和减轻灾害的方法。

2.难点: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自然灾害的影响和预防措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自然灾害的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学演示和讨论。

2.准备实地考察的地点,联系相关部门和人员,确保考察的顺利进行。

3.准备板书和教学课件,明确教学内容和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自然灾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提问学生对自然灾害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3一. 教材分析《第四节自然灾害》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成因以及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自然灾害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的自然灾害实例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帮助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了解自然灾害的成因,学会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自然灾害防范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

2.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预防减轻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自然灾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和成因。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3.课堂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系统地传授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自然灾害案例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教案和教学课件。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自然灾害的场景,如地震、洪水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提问:你们对这些现象有什么了解?它们为什么会发生?从而引出本节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介绍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和成因。

同时,展示一些具体的自然灾害案例,如地震、火山喷发、洪水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思路,如加强监测、提前预警、做好逃生准备等。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是本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以及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相对较浅,对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措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然灾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学会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提高学生关爱生命、保护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及预防措施。

2.难点: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自然灾害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和成因。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课堂讲授法:讲解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自然灾害的案例资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自然灾害的图片,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和成因,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典型自然灾害案例,如四川汶川地震、浙江台风等,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和成因。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灾害防范能力。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是本学期的第七个教学单元,共2课时。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和影响,以及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图表,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提高防范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自然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自然灾害的了解不够系统,对灾害的成因和防范措施的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和影响,掌握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防范措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灾害防范意识,提高关爱生命、保护自然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灾害的分类、影响及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2.难点: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防范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提高防范意识。

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加深对自然灾害的认识。

3.图片展示法:运用丰富的图表和图片,直观地展示自然灾害的实际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

2.辅助材料:案例资料、图片、图表等。

3.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白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自然灾害的实际情况,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和影响,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

3.操练(15分钟)分析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涝、干旱等,让学生掌握灾害的分布特点。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防范措施,加深对灾害防范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介绍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让学生了解灾害的严重性,提高防范意识。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第一篇: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自然灾害》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

2、了解我国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危害。

3、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4、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5、了解防灾减灾的环节。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图片和资料,加深对各种自然灾害及造成损失的了解。

2、通过资料收集,加工整理各种地理信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情况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自救能力。

2、关注我国自然灾害的现状与趋势,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 •• 教学难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教学过程: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树立防灾减灾保护环境意识(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吗?由于当时强烈的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同学们还知道那些灾害,同学们知道这些灾害中,有一些是属于自然灾害的,那什么是自然灾害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节自然灾害。

同学们先预习书本p54第四节的内容,找出自然灾害的概念和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二)、新课讲解【师】同学们找到自然灾害的概念了吧,让我们来齐读自然灾害的概念。

【生】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师】大家注意,自然灾害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自然异变和损害。

我们判断某种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时要把握两点,成因是否为自然因素,是否对人类造成了损害。

我们来看下p50的活动题,下列现象或事件,哪些属于自然灾害,为什么呢?【承转】自然灾害一般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几种类型。

第二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主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活动
导入
新课
简介主要学习内容,引出即将研究的问题。
自然
灾害
的内

结合字形和古文,指导学生概括出自然灾害的两个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列举常见的自然灾害,并进行分类,完成任务单上的问题。
自然
灾害
引导学生阅读图2.48和图2.49,尝试归纳主要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
的分
布及
课题
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 通过实例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2.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
灾害频发的国家。
3. 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资料说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教学难点:运用资料说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成因
结合板块、地形、降水等图文资料,引导学生解释寒潮、干旱、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集中分布区的形成原因,指导学生填写任务单表格,并订正。
引导学生思考教材58页活动3,理解次生灾害的基础上,感受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防灾
减灾
引导学生交流个人的有效避灾方法。
总结
总结所学,明确自然灾害在中国地理学习中的地位。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表格式)
1、通过展示图片和资料,加深对各种自然灾害及造成损失的了解。
2、通过地图地理信息,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注重我国自然灾害的现状与趋势,提升保护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原因。
知道了气象灾害,我国的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哪些?
3、地质灾害: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探讨分析和总结。
过渡: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这些自然灾害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那么这些自然灾害分布在什么地方和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共同学习第二内容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1、自然灾害的特点:
1)种类多。分布广、最为频繁。2)、同一时间,往往有很多地区发生自然灾害。3)同一地区。不但会出现多种自然灾害。而且不同的自然灾害有时还会连续发生。
出示“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
2、讲述旱灾,洪灾,台风发生的分布地区和原因。
出示“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图,
3、讲述地震,泥石流,滑坡发生的地区及原因。
难点: 分析总结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举例、自主合作探究等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播放我国自然灾害的视频图片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自然灾害
第四节《自然灾害》
一、常过学生看书回答自然灾害的概念
提出满足自然灾害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1、自害的概念:
提示: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加上资源破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才是自然灾害。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模拟实验、互动问答、实地考察(如条件允许)。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自然灾害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自然灾害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自然灾害的威力。
八、重点题型整理
1. 阐述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影响。
答案:自然灾害的成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地质构造、气候变化等,人为因素如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等。
举例:以地震为例,地震是由于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自然现象。其影响范围广泛,如造成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 教学总结:
- 本节课,学生在知识方面,对自然灾害的分类、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 在技能方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锻炼了合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更加全面,防范意识得到了提高。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十.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包括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我们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本节课的课堂小结和当堂检测:
1. 课堂小结:
-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等现象,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类型。
- 参观当地气象局、地震局等相关部门,了解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工作。

初二地理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初二地理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初二地理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第一篇:初二地理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自然灾害的概念,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类。

2、能够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多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分析。

3、了解一些救灾、避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灾害,学会自我避灾。

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2、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难点通过所学知识,会分析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我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但也有不利。

如水旱灾害等,会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讲授新课]结合课本55~56活动判断自然灾害,得出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要有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作为诱因。

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因此,判断某种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时需要把握两点:1、成因是否为自然因素2、是否对人类造成损害。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类1、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

(结合图片说明)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结合图片说明)(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活动一:展示图2.48“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师生讨论下列问题:1、我国的洪涝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种分布特点是如何形成的?洪涝多发区大多在我国以南的地区(即南方地区)该地区降水丰富且集中,地势低平,河流较多,易发生洪涝。

2、干旱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里?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干旱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北地区。

因为华北地区降水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观察自然图片,自主思考,辨析什么是自然灾害。

(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3)阅读我国各种灾害地图,提炼重点灾区,得出中国重点灾害叠加图,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4)带着问题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验,探讨防灾减灾的措施。

(5)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及灾害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教学难点:将课本中的孤立的案例转化成与前后知识相联系的知识。

通过图片叠加了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提问讲解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自然灾害课堂导入:大家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灾害。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地形地势、中国的气候以及河流。

在开始新课程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些知识。

找同学来说下中国的地形地势的特点。

再找同学来说说中国气候的特点。

再来说下中国的主要的河流。

承转过渡:好的,同学们还都记忆得很清楚,说明大家对于我国的自然环境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然而,自然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的,长远来说,所有的自然环境,包括我们了解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在几亿年前还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们慢慢地发展,一点点变化成为了今天的样子,而未来,它们还将继续改变。

不过这种变化是十分缓慢的,缓慢到我们几乎感觉不出来。

然而自然的变化也并非都是缓慢的,有一种自然变化会比较激烈,有时是大地的震颤,比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有时是天气的突变,来一场暴雨台风,或者突然的一场干旱,这些都是自然的激烈的变化。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关注这种自然的变化,看看自然的激变给我们带来的破坏,也就是自然灾害。

看图感受:我们先来看两组图,回顾一下那些曾经发生在我们国家的自然灾害。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说课稿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说课稿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影响以及如何预防。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使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自然灾害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如何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还缺乏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知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影响以及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灾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灾害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影响: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分类,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探讨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自然灾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灾害成因、影响以及预防措施,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提出具体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 学生能够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等。
3. 学生能够掌握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包括地震预警信号、台风防范措施、洪水防洪措施等。
4.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如遥感、GPS、GIS等,进行自然灾害的监测和分析。
5.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自然灾害防治政策,包括法律法规、应急预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
6. 学生能够参与灾害防范实践,如设计灾害防范方案、参与社区灾害防范活动等,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7.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自然灾害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8.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9. 学生能够通过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对自然灾害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本节课涉及的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深入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以及防范措施,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自然灾害防范体系。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地理科学素养、灾害防范与自我保护素养、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特点和防范措施。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自然灾害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灾害发生的过程及应对方法。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灾害防范措施,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活动法:设计灾害防范方案,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灾害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激发他们学习自然灾害知识的欲望。
2. 讲解:根据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地震、台风、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和防范措施。在讲解过程中,结合辅助材料和实验器材,进行直观的展示和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观察自然图片,自主思考,辨析什么是自然灾害。

(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3)阅读我国各种灾害地图,提炼重点灾区,得出中国重点灾害叠加图,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4)带着问题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验,探讨防灾减灾的措施。

(5)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及灾害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教学难点:将课本中的孤立的案例转化成与前后知识相联系的知识。

通过图片叠加了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提问讲解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自然灾害课堂导入:大家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灾害。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地形地势、中国的气候以及河流。

在开始新课程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些知识。

找同学来说下中国的地形地势的特点。

再找同学来说说中国气候的特点。

再来说下中国的主要的河流。

承转过渡:好的,同学们还都记忆得很清楚,说明大家对于我国的自然环境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然而,自然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的,长远来说,所有的自然环境,包括我们了解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在几亿年前还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们慢慢地发展,一点点变化成为了今天的样子,而未来,它们还将继续改变。

不过这种变化是十分缓慢的,缓慢到我们几乎感觉不出来。

然而自然的变化也并非都是缓慢的,有一种自然变化会比较激烈,有时是大地的震颤,比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有时是天气的突变,来一场暴雨台风,或者突然的一场干旱,这些都是自然的激烈的变化。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关注这种自然的变化,看看自然的激变给我们带来的破坏,也就是自然灾害。

看图感受:我们先来看两组图,回顾一下那些曾经发生在我们国家的自然灾害。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

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此次地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总伤亡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被称为“汶川大地震”。

这是发生在今年9月下旬的一次台风,台风天兔由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登陆,造成了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持续大雨,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灾害造成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5省区34人死亡,1人失踪,78.1万人紧急转移,直接经济损失约220.6亿元。

承转过渡:前面两个灾害都是很严重的自然灾害,汶川地震举世瞩目,破坏巨大。

台风天兔是今年夏天刚刚过去的的台风,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

这些都是我们了解的,但是,对于到底什么是自然灾害?我们来看一些案例来判断一下。

看图分析:先看如下两幅图,第一个是撒哈拉沙漠,你能描述一下图片吗?图片反应了什么?第二个是贵州的农田,同样的,请你描述一下图片,回答图片反应了什么情况?再请同学描述一下后面的两张图片的情况。

那么,到底什么是自然灾害呢?我们看,上面的两幅图都是干旱,下面的呢?都是台风。

那么他们都是自然灾害吗?我们来看,撒哈拉沙漠的干旱是突然发生的吗?不是,是它的自然常态对不对?贵州呢?贵州的这种情况是什么?是自然的异变,这两种情况哪个是自然灾害?我们再来看,下面的两个图片,都是自然异变对不对?都是自然异变,但是它们都对人类产生危害了吗?如果这种情况没有对人产生危害,那么哪个属于自然灾害?总结概括:注意,在没有对人产生影响的情况下,自然异变不能称之为灾害。

所以灾害只是对人类产生危害的自然异变。

另外,我们下面这幅图,判断下这个属不属于自然灾害?不属于,因为它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不属于自然范畴。

通过看图分析,我们现在知道了什么是自然灾害,现在大家就来看一下自然灾害的定义。

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作自然灾害。

承转过渡:了解了什么是自然灾害,接下来我们需要知道的就是,有哪些自然灾害了。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54页,自学常见自然灾害部分,回答以上问题。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各种灾害的成因分别是什么?有哪些特点?这些灾害与我国的气候和地形有何联系?不同灾害之间是否有联系?请举例说明。

自主探究:同学们看得很仔细,书中有文字和图片资料,但是估计大家对灾害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不过随着技术进步,借助随处每个人手中都有的手机,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真实的一线灾区拍摄的视频。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自然灾害爆发的场景,更加深入了解这些灾害。

首先是洪涝灾害。

洪水爆发时是十分可怕的,瞬间聚集起来的湍流可以冲垮建筑,给人们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好的,通过书中的资料和老师提供的视频,相信大家对于洪涝灾害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就请同学们来回答一下问题。

洪涝有哪些特点?洪涝与我国的气候和地形有何联系?是否与其他灾害有联系?请举例说明。

居住在海边的人们在夏季的时候特别容易遇到台风,这也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气候灾害。

今年九月登陆我国的菲特台风就是这样一次灾害,我们下面通过视频来了解它。

台风有哪些特点?台风与我国的气候和地形有何联系?是否与其他灾害有联系?请举例说明。

看过了两种气候灾害,我们再来看一下地质灾害。

首先我们先看看泥石流。

泥石流有哪些特点?泥石流的形成与我国的气候和地形有何联系?是否与其他灾害有联系?请举例说明。

滑坡也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也有人称之为“走山”,可想而知,古人在面对这难以理解的自然现象时,以为是有山神背着山在走,给它赋予了神秘色彩,同时也说明其蕴含了强大的破坏力。

滑坡有哪些特点?滑坡与我国气候和地形有何联系?是否与其他灾害有联系?请举例说明。

课后延伸:除了我们所了解的以上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但是现实中的自然灾害不止这两类,比如还有生物灾害。

观察这两幅图,你们能发现什么?树叶并不是自然脱落的,而是被大量的虫子吃掉的。

这种生物灾害也会隔一段时间爆发,造成很大的损失。

讨论探究:好,了解了各种自然灾害的种类,老师想问一下,你有见过哪些自然灾害发生吗?我们生活的周边有没有自然灾害?这些灾害都造成了哪些危害呢?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第二课时我国的自然灾害课堂导入:大家好,如今你们已经了解了一些主要的自然灾害。

上节课我们也将这些自然灾害和我国的情况作了联系。

结果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特点,与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

事实上也是如此,我国疆域范围广阔,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起伏,气候也有其独特的地方,这些都对自然灾害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

承转过渡:接下来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自然灾害。

看图分析:我们先关注气象灾害。

首先是旱灾。

我国是个旱灾频发的国家,看这幅我国灾害频次的地图,谁能读出来,哪些地方的灾害发生频率更高?我国的旱灾分布范围很广,其中一部分地区旱灾频发,如果想得到我国旱灾频发的地带,该怎么做?我们是不是可以用线将发生频次高的地带标注出来?然后我们将旱灾频发的标注移到空白地图上,就得到了下面的这张图。

这幅图中的线代表了什么?没错,就是全国旱灾频发的地区。

好,我们对着这幅图,这是我国水灾频次图,是不是可以用上一张图的方法,给出我国的方法?由于我们只是在课堂中做出示意图,图片可能不太标准,画出的地方还不够精确,不过没关系,通过这样的概略示意已经能够让我们发现我国水灾频发的地区了。

看看这幅图,蓝色线围绕的地方是不是就是我国水灾频发的地区?好,下面的这幅图老师来找同学读图,找出霜冻灾害严重的地区。

同样我们能得到霜冻灾害严重地区的一幅图。

再找一位同学读台风灾害图。

注意观察一下台风灾害的发生地主要集中在哪里?主要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地震,也可以得到一个地震频发的区域图。

滑坡泥石流的图我们用黄色的点代替。

读图理解:到这里,我们已经将主要的灾害在我国发生的情况标注出来了,并且画出了灾害发生比较频繁且严重的地区,而在标注的过程中,老师尽量用不同的标志代表了不同的灾害,可能已经有同学明白老师的用意了,在标注了每一种灾害之后,我们可以将它们集中到同一张图上,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将这么多灾害叠加到一起,你能看到什么?总结概括:哇,感觉很恐怖是不是?怎么样?首先我们能够看出,我国的灾害种类怎么样?非常多对不对?另外,从灾害的分布上来看,灾害分布的范围是怎么样?是非常广的。

这也正是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种类多,分布广。

由于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种类多,分布广,因此,大家想一想,那么大的范围,那么多的灾害,那么灾害的发生会怎么样?会十分频繁。

我们下面就来看一看2013年上半年我国发生的比较严重的灾害。

读图验证:2013年1月,新疆发生雪灾,新疆大部分地区遭遇暴雪的侵袭。

2013年3月甘肃定西发生6.6级地震,造成了不小的破坏。

2013年3月西藏拉萨发生山体滑坡,造成了人员伤亡。

2013年4月,四川芦山发生7级地震,这是四川继汶川地震后又一次比较大的地震灾害。

2013年6月,贵州气候异常干旱,很多地方颗粒无收。

2013年6月,台湾南投发生地震,造成很大伤害。

2013年7月,四川连降暴雨引发特大洪水。

8月,黑龙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

9月,东南沿海连续遭到台风侵袭……短短不到一年时间,我国已经遭受了很多自然灾害,这说明我国的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很高。

而我国正是这样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

不过大家也不必过于担心,觉得好像世界末日来袭。

这些灾害发生都是有一定的区域性的,并且虽然全国范围来说灾害频率很高,但是对于某一地区来说,自然灾害还只是偶然发生而已,大家不必过于担心。

总结概括:这一次次的灾害并不仅仅是我们课件中的一个小小的标题而已,每个标题后面,都隐藏着巨大的破坏,而我国每年因为灾害所遭受的损失也是十分巨大的。

除了灾难的现场图,下面请大家看一组数据,来了解一下我国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巨大破坏。

承转过渡:从我们这两节课的学习当中,我们知道了我国是一个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并且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

灾害猛如虎,面对如此严重的灾害现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讨论探究:下面请大家分组讨论,说一说我们该如何应对自然灾害。

请每个小组以一种自然灾害为例,思考应对措施。

可以参考教材中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

总结概括:刚刚大家讨论过了,现在请大家来说一说你对灾害的应对措施。

大家说得很有道理,防灾减灾可以有很多的方式,不过从总体来说,需要以下的防灾步骤,防灾、备灾、救灾。

这也正是我国目前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

情感传达:我国的自然灾害十分严重,这其中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

不过,很多时候,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家思考一下,我们人类的活动,比如山地的树林被破坏的话,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是不是就会变多?而事实上,现代的很多自然灾害都因为人为的原因被扩大了,这也可以说是自然对于人类破坏环境的一个回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