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英汉翻译中文化的真实传递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文化底蕴再现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文化底蕴再现摘要:本文首先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其间重点分析传承着中文明的汉文化及语言,然后结合中国英语。
从诗、谚语等几个方面具体论述了怎样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在现汉语丰富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汉英翻译再现文化底蕴中国英语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是文化的载体(carrier),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
一种语言本身就传承着一种文化。
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各种语言都有其共性(universalism),而更重要的在于其植根于各自独特文化的个性,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文化现象。
从自然语言(natural semantic metal-language)发展而来的众多语言实质上是构成了一个文化网络,其中每条路径的延伸都体现着其独特文化的发展,两条路径的交叉点则体现了两种文化的共性。
汉语亦然,这一条路径似乎比其他路径更长、更宽,这与中国数年的文明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是分不开的。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文化的光芒在洒向四面八方,同时中国文化也在吸收其他文化精髓中逐渐发展。
特别是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产生以来,汉语文化的国际化趋势就愈发强烈。
汉英翻译的迅速发展正可谓是顺应了这一时代趋势。
然而,汉英翻译中的一个棘手问题就是怎样把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汉语准确地转化为英语。
下面将就此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中国英语与文化底蕴自从严复先生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以后,对翻译标准的争论就从未停息过,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这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翻译难,而要作好翻译就更难。
但翻译之所以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是有很大的外在限制的创造性活动,也可以称之为再创造。
既要照顾原文作者,又要照顾译文读者,故说他是一仆二主,其难处可想而知。
如何照顾好这两位主人,这正好为翻译的有效性(Validity OF Translation),所要讨论的问题。
中华典籍英译中的文化传递
中华典籍英译中的文化传递随着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的建立,越来越多的中华典籍被译成英语和其他语言。
这一对外传播和翻译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尽可能保持原作品的内容和风格,又要满足译文受众的理解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在翻译过程中重视文化的传递和呈现。
《道德经》是中国文学和哲学史上的一颗明珠,在各个领域均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以《道德经》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词和句两个层面分析翻译过程中的文化传递。
一、文化的概念文化所指的范畴极为宽泛,有人认为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统,具有为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或是一定时期中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
也有人则认为,文化指的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其他作为社会成员的人们能够获得的包括一切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合型整体。
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如何准确进行文化传递成为信息传递之外的重要环节,甚至足以衡量译本质量。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曾指出,翻译的本质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如果我们真正想要将一部作品成功由源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
对译者而言,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必须将中西方文化相结合,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体会作品语言的含义,不然翻译就不可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对等转换。
然而中西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是不容小觑的,往往会引起翻译时一些文化意象的遗失或者歪曲。
在对外传播中华典籍文化的过程中,长期存在的西化思想和西方中心论,导致翻译过程中存在以西方概念解释中华文化典籍中的类似概念的情况,造成了文化传递中的扭曲和误解,影响了中华优秀思想文化的对外传播和发展。
我们只有对典籍英译过程中的文化传递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典籍翻译。
二、《道德经》英译本简介《道德经》的作者为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现代通行版本共81章,约5000字,分为《道篇》(前37章)和《德经》(后44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涵盖了哲学、自然、社会等各方面;是除《圣经》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作品之一。
关于英语台词翻译中文化传递的思考
随着我国传媒市场上引进的英语电视或者电影越来越多,公众对于英语文化的了解也变得越来越深入。
在对英语台词翻译的时候,由于翻译人员专业水平的差异,翻译出来的英语台词效果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一部分影视剧在经过翻译之后,出现了前后意义不相符、句子不通顺的状况。
这就需要认真思考英语台词翻译中文化传递问题。
1英语电影台词的特点影视剧主要是把声音、图像等结合在一起,属于一种视听艺术,其声音包含了音乐、音响以及语言等方面的元素,声音在影视剧中的作用非常明显。
影视剧的台词所具备的特点包含在以下几个方面:1.1较强的瞬时性电视电视等台词跟文化作品相比,不具备重复阅读的性能和特点,只是在影视作品播放的时候让演员来进行演绎,观众一边观看画面,一遍听声音,除了在其他设备上的后期回放之外,观看期间很难重复的观看或者听同一句台词。
因此,对于影视剧的台词来说,要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让观众理解这句台词所要表达的含义或者感情。
比如,在电影《狮子王》中,其中刀疤叔叔想要对辛巴不利,就欺骗辛巴说爸爸想要给他一个惊喜,辛巴会自己是不是喜欢这个惊喜时,刀疤叔叔说了一句:“It’s to die for.”就是说:“你会喜欢死的。
”这样的依据双关台词在电影中稍纵即逝。
如果观众不能理解其中的内涵,就可能会错过精彩的部分。
1.2一定的简洁性影视剧的台词基本都是以对话的形式来展开的,所以,在这些台词中都具备了口语对话中的简洁性,在翻译的时候也要重视其简明扼要的特征。
比如,在电影《黑暗骑士》中,其中一段是用抛掷硬币的方式来决定小丑的命运,哈维就用了几个简洁的词语:““You live.You die.”也就是“你活,你死”。
通过简洁的翻译和屏幕上简单的词语,观众就能很容易的明白这句台词要表达的内容,防止啰嗦的对话。
1.3较高的通俗性电影电视属于现阶段比较流行的一种媒体传播形式,其台词的翻译要符合公众的欣赏水平。
因此,在进行影视剧制作的时候要很好的把握台词表达的内容,明确台词的难易程度。
试析论翻译过程中文化信息的传递
试析论翻译过程中文化信息的传递论文关键词:文化翻译传递论文摘要: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与文化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语言不仅反映文化,又泥文化的载体。
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翻译不仅仅是语言间的转换,更是一项跨文化活动,担任着传递文化信息,促进文化交流的重任。
本文试从中西文化差异出发,从文化的角度看待翻译,探讨了翻译的任务和目的,并总结了文化翻译的方法。
1.文化与文化差异人们对文化这一概念至今看法不一,众说纷纭。
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教授就曾指出:“根据全世界现在给文化下定义有500多种,这说明,没法下定义。
这个东西啊,我们认为人文科学跟自然科学不一样,有的最好别下定义……我个人理解的文化就是非常广义的,就是精神方面,物质方面,对人民有好处的就叫文化。
”‘幻尽管存在很多种定义,但“文化是理性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有时间空间意义,这个最根本的特性应该是趋同的认识”。
可见,文化是一个涵盖面广而又复杂的系统,其内涵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艺术,传统,风俗习惯,道德伦理,宗教等。
与此同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
由于各民族所处的生存环境、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点就构成了文化差异。
例如:中国人说话委婉含蓄;而西方人却直接明了。
中国人思维呈螺旋型,重形象思维:而西方人思维呈线型,重抽象思维。
中国人是集体主义文化取向;而西方人却崇尚个人主义中国人强调合作;西方人则注重竞争等。
文化具有差异性,要求我们不能以自己民族的文化观去看待另一民族的文化,相反,我们应该尊重民族文化,正视文化差异。
2.语言与文化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它是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思考、交流、传播知识的工具,是用来保存和传输文化的手段。
正如许国璋先生所指出的:“语言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符号系统;当它作用与人与人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当它作用与人与客观事物的时候,它是认识事物的工具;当它作用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容器。
试论英汉翻译中的文化信息传递与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一).
试论英汉翻译中的文化信息传递与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一)论文关键词:英汉翻译; 化信息传递语言和文化差异论文摘要:英汉翻译是英汉两种语言的交流,也是英汉两种文化的信息传递。
要想在英汉翻译中准确地传递文化信息,翻译者必须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及其文化差异有深刻的了解。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文化并对文化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又深受文化的影响。
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也必须了解语言,二者密不可分。
在英汉翻译中,要准确地进行英汉互译,并准确地进行文化信息传递,翻译者应具有良好的中英语言功底和翻译技巧,尤为重要的是,还必须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及其文化差异有深刻的了解。
一、英汉文化伯息传递与英汉语言差异为了提高英汉翻译水平,有必要开展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
这种研究的作用,从微观上来说,有利于在进行双语转换时,判断哪些是对应信息和非对应信息,并选择适当的转换模式;从宏观上说.可以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英汉语言之间的相同是相对的,而相异则是绝对的,以免造成翻译中文化信息传递的误差。
汉语和英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
可以想象,英语和汉语的区别是非常大的。
不了解两种语言的特点和区别,准确的翻译则无从谈起,自然也就无法进行英汉文化信息传递。
下面就从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的特点和区别来说说英汉翻译要注意哪些方面。
在词汇方面,英汉翻译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一)在一种语言里的有些词在另一种语言里并没有对应词。
如:汉语中的“饺子”、“功夫”、“气功”、“三伏”等,在英语中就没有这些概念;而英语中的‘'coffee","radar","bingo”等,以前在中国也没有这些对应的词汇。
怎样在翻译中处理这些词呢?我们可以采取音译和意译的办法。
如把汉语中的“饺子”、“功夫”、“气功”等分别音译成“jiaozi"}"kungfu","chigong",把“coffee","radar”音译成汉语“咖啡”、“雷达”;而汉语中的“三伏”则可意译为“thehottestdaysinsummer",英语中的"bingo”可意译为汉语“一种类似玩彩票的游戏’,。
外语文学翻译如何实现文化内涵的深度传达
外语文学翻译如何实现文化内涵的深度传达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外语文学作品的翻译变得日益重要。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文化内涵的传递与交流。
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实现文化内涵的深度传达,是每一位译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要实现外语文学翻译中文化内涵的深度传达,首先需要译者对源语和目标语的文化有深入的了解。
文化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包括宗教信仰、价值观、社会习俗、历史传统等诸多方面。
只有当译者对两种文化都有清晰而准确的认识,才能敏锐地捕捉到原文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并在译文中以恰当的方式进行呈现。
例如,在翻译一些宗教相关的作品时,如果译者不了解宗教文化,就可能会出现误译或漏译,导致文化内涵的缺失。
以基督教为例,“the forbidden fruit”(禁果)这个词汇在西方文化中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如果译者简单地将其直译为“禁止的水果”,就无法传达出其背后的宗教文化内涵。
因此,译者需要对宗教文化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准确地翻译出这类词汇。
同时,译者还需要具备跨文化的意识。
跨文化意识意味着能够超越自身文化的局限,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源语文化。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应以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去衡量和评判源语文化,而应尊重其独特性和多样性。
比如,在某些外语文学作品中,可能会描述一些在目标语文化中看来不太寻常的行为或观念。
如果译者因为文化差异而对这些内容进行删减或修改,就会损害原文的文化内涵。
相反,译者应该努力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通过适当的注释或解释,帮助目标语读者理解和接受这些文化差异。
此外,语言与文化是紧密相连的,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层面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因此,译者在翻译时需要关注语言的细微之处,以准确传达文化内涵。
词汇是语言中最基本的单位,很多词汇都具有特定的文化联想意义。
比如,“dragon”在西方文化中通常被视为邪恶的象征,而在中华文化中,“龙”则是吉祥、权威的象征。
在翻译涉及“龙”的作品时,译者就需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如音译为“long”,或者意译为“a mythical creature with magical powers”,以避免文化误解。
翻译语言中文化因素的文化传播分析
翻译语言中文化因素的文化传播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产物跨越国界被传播,其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便是如何翻译语言中的文化因素,以确保其良好的传播效果。
中文作为一种文化底蕴深厚的语言,其在翻译过程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更是复杂多样,在翻译时应注意如何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又要让目标读者对中文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以确保翻译作品的良好传播效果。
首先,翻译时需要关注原文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因为这些文化因素是原作品的灵魂。
对于中文文化而言,尤其需要注重对中文文化的深入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翻译出原文意义和表达方式。
比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仁”“义”“礼”“智”“信”等概念,这些概念的诠释和内涵非常丰富,如果在翻译时没有对文化的认知,就可能导致对这些概念的诠释偏差,甚至失去本意,影响作品的传播效果。
其次,在翻译中还需要留意语际差异,即目标语言和原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
中文和英文文化的差异便是一种典型的语际差异。
在翻译中,如果没有关注这种差异,就可能会导致目标文化读者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产生偏差,反而破坏了作品原有的文化价值。
比如,中文经常使用的成语熟语,在英文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表达方式,如果翻译者想要传达这种形式的文化因素,就需要创造新的表达方式或者通过解释来表达,以保持作品的原意和文化特征。
例如,“一马当先”这个成语在英文中可以翻译为“take the lead”或者“lead the charge”,但是这些表达方式并不能完全表达出成语“一马当先”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最后,在翻译过程中,不仅需要注意以上两点,还需要留心文化信息的嵌入,即在翻译作品中加入原文所蕴含的文化信息。
这种嵌入可以是通过加注脚注、注释等方式实现的,也可以是在作品中融入原文文化特色的表述方式等。
比如,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与自然、阴阳五行等密切相关的概念,如果在翻译时能够将这些概念妥善地传达到作品中,就可以让目标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文文化。
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看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传输
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看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传输作者:李芳菲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8期摘要:汉英翻译不仅仅是将汉语转换成英语,从深层次上讲更是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传输。
本文在对功能翻译理论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文化传输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汉英翻译;文化传输[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8—0—01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受文化的影响,被留下深深的烙印,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必然存在文化差异。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它不仅仅是两种语言在口语或书面语层面上的转换活动,从深层意义上讲,它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输。
根据功能翻译理论,译者在翻译时应优先考虑原文与译文的功能对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两种文化间的交流。
中国的作品大多蕴含了丰富的本土文化,而中西方的文化间存在着的巨大差异,使得汉英翻译变得十分困难。
因此,研究如何采取有效手段实现中西文化的传输就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将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探讨文化传输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地实现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传输。
一、功能翻译理论概述1971年,K.赖斯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中,首次将语言功能与翻译相结合,并将“功能”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标准,提出评价译文的好坏,要看它是否实现了原文和译文的功能对等。
她认为翻译要求和批评模式都应该基于原语和译语的功能关系。
将文本按不同功能分类,能够使译者更加敏锐地感知功能翻译的组成单位,从而帮助译者根据翻译目的将对等标准明确为恰当的形式。
功能翻译理论要求译者注重文本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的考虑。
功能翻译理论重点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对翻译实质的阐释;二是对译者的角色分析;三是功能翻译原则的提出。
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是费米尔、诺德等提出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
他们认为原文只起到提供信息的作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应是译文在目标语环境中所期望达到的交际功能。
第七章 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传递(学生用)
第七章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传递Ⅰ汉英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中外语言学理论都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所传递的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思想、习俗、情感等内容。
汉英翻译实践证明,只注重语义信息的传递而忽视文化信息传递的翻译,很难真实的反映原文的思想。
如:①若仔细挑选,在廉价商店可以买到很便宜的东西。
You can buy very cheap products at discount stores if you shop with care.表面上看,译文没什么问题。
实际不然,尤其是文化内涵表达的欠准确。
汉语中“很便宜的东西”,不一定是指价格很低,而有时是指“物超所值”或“很划算的东西”。
如果有人说“你花了30万元买了这套房子很便宜”。
当然是指你出得钱得到了超值回报,不是指房子价格便宜。
“某某东西很便宜”中“物超所值”的文化内涵远不是英语中“Something is very cheap”所能表达的。
如果把“物超所值”文化寓意考虑进去,应译为:You can find bargains if you shop with care.Bagains一词恰如其分的传递出“物超所值”的便宜概念。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传递。
翻译的内容来源于文化。
要更深刻、更准确地传递原文的内在信息,译者必须深入探明翻译内容所涉及到的原语和目的语的文化特征及其差异,并将双语的文化内涵适当的对接。
只有这样,译文才能真实的反映原文的面貌。
要有效地从事汉英翻译,译者不但应当深入学习汉英语言,而且还必须熟知汉英文化知识。
Ⅱ文化与翻译的关系人类学家泰勒(E. B. Tyler)指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它社会上学得的能力与习惯。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合,也是人类在其历史经验中创造的观念和事物的总合。
文化不是抽象的,它是我们所能感知的一切。
不同民族语言上不同,文化上各异,但人类的能力本质上是相同的。
试析论翻译过程中文化信息的传递(一)
试析论翻译过程中文化信息的传递(一)论文关键词:文化翻译传递论文摘要: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与文化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语言不仅反映文化,又泥文化的载体。
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翻译不仅仅是语言间的转换,更是一项跨文化活动,担任着传递文化信息,促进文化交流的重任。
本文试从中西文化差异出发,从文化的角度看待翻译,探讨了翻译的任务和目的,并总结了文化翻译的方法。
1.文化与文化差异人们对文化这一概念至今看法不一,众说纷纭。
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教授就曾指出:“根据全世界现在给文化下定义有500多种,这说明,没法下定义。
这个东西啊,我们认为人文科学跟自然科学不一样,有的最好别下定义……我个人理解的文化就是非常广义的,就是精神方面,物质方面,对人民有好处的就叫文化。
”‘幻尽管存在很多种定义,但“文化是理性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有时间空间意义,这个最根本的特性应该是趋同的认识”。
可见,文化是一个涵盖面广而又复杂的系统,其内涵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艺术,传统,风俗习惯,道德伦理,宗教等。
与此同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
由于各民族所处的生存环境、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点就构成了文化差异。
例如:中国人说话委婉含蓄;而西方人却直接明了。
中国人思维呈螺旋型,重形象思维:而西方人思维呈线型,重抽象思维。
中国人是集体主义文化取向;而西方人却崇尚个人主义中国人强调合作;西方人则注重竞争等。
文化具有差异性,要求我们不能以自己民族的文化观去看待另一民族的文化,相反,我们应该尊重民族文化,正视文化差异。
2.语言与文化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它是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思考、交流、传播知识的工具,是用来保存和传输文化的手段。
正如许国璋先生所指出的:“语言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符号系统;当它作用与人与人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当它作用与人与客观事物的时候,它是认识事物的工具;当它作用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容器。
英汉习语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传递与动态对等
英汉习语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传递与动态对等发表时间:2009-05-19T13:55:15.793Z 来源:《中华现代教育》总第36期供稿作者:张芳芳[导读] 英汉习语源远流长,文化信息异常丰富。
有些英汉习语的文化信息完全对应,有些部分对应,还有一些则无任何对应关系。
翻译时应该根据动态对等的原则,采取直译、文外加注、添字法等形神兼备地传递其中的文化信息。
【摘要】英汉习语源远流长,文化信息异常丰富。
有些英汉习语的文化信息完全对应,有些部分对应,还有一些则无任何对应关系。
翻译时应该根据动态对等的原则,采取直译、文外加注、添字法等形神兼备地传递其中的文化信息。
【关键词】英汉习语;翻译;文化信息;动态对等Abstract:Long in history and rich in cultural informatio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have underlied cultural information, some being completely or partially equivalent while others having nothing in comm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dynamic equivalence, methods of translating literally, or by giving notes, adding extra words can be applied to convey the implied cultural information fully, faithfully and effectively.Key words: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translation; cultural information; dynamic equivalence1.引言习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提炼出来的固定词组、短语和短句。
《2024年小议电影片名的英汉翻译原则》范文
《小议电影片名的英汉翻译原则》篇一一、引言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片名的翻译在文化交流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本文将围绕电影片名的英汉翻译原则展开讨论,探究如何有效地实现两种语言间的跨文化传递,保证电影的受众可以理解其背后的意义与文化背景。
二、翻译的必要性电影片名的翻译对于吸引观众起着关键作用。
一部电影的成功,往往离不开一个具有吸引力的片名。
因此,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确保翻译后的片名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
三、英汉翻译原则1. 忠实性原则:翻译应忠实于原片名的意义和内涵,尽可能保持原片名的核心信息,以便于观众对电影内容形成准确的预期。
2. 文化敏感性原则:电影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翻译时应考虑到目标文化的背景和习俗,避免出现误解或冒犯。
3. 吸引力原则:片名应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
在翻译过程中,应运用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使翻译后的片名更具吸引力。
4. 简洁明了原则:片名应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翻译时应注意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表达方式,使观众一目了然。
5. 统一性原则:对于同一部电影的多个名称(如别名、译名等),应保持一致性,避免给观众带来困惑。
四、实例分析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例,其英文原名“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在翻译时充分考虑了忠实性、文化敏感性和吸引力等原则。
翻译后的中文片名“肖申克的救赎”既保留了原名的核心信息,又具有文化敏感性,同时简洁明了,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五、结论电影片名的英汉翻译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技巧。
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确保翻译后的片名能够准确传达原片名的意义和内涵。
同时,还应注重片名的吸引力、简洁性和统一性,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提高电影的票房成绩。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电影片名的英汉翻译,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传播。
六、未来展望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交流的加深,电影片名的翻译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翻译工作的心得体会如何在语言和文化之间进行准确的传递
翻译工作的心得体会如何在语言和文化之间进行准确的传递在全球化的今天,翻译工作扮演着连接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重要桥梁角色。
作为一名翻译员,我深刻意识到在语言和文化之间进行准确的传递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为了确保翻译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并在实践中逐渐提高了我的翻译技巧。
以下是我在翻译工作中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了解目标语言和文化是进行准确传递的基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只有对目标语言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内涵,并准确传递源语言的意思。
在翻译过程中,我会广泛阅读和学习目标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了解不同语言和文化间的差异,以便更好地把握源语言的意义,并在目标语言中找到最贴切的表达方式。
其次,准确理解源语言的意思是进行准确传递的关键。
在翻译过程中,我会仔细阅读源语言文本,确保对其语义、结构和语法的准确理解。
有时候,源语言中的一句话可能有多种解释,这就需要翻译员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选择最合适的翻译方式。
为了避免误解和歧义,我经常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确保对源语言的理解是准确的。
此外,考虑到不同语言和文化间的差异,我会在翻译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
有时候,直译并不能准确地传递源语言的意思,因此我会选择使用意译、调整语序或者加入注释来确保准确性。
同时,我还会考虑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习惯,适时地进行文化适应,以确保翻译的成果在目标文化中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除了语言和文化的问题,准确传递还需要注意细节和专业性。
在翻译工作中,我会尽量避免疏漏和错误,对于专有名词、行业术语等,我会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确保它们的准确使用。
此外,我还会注意文体和语气的准确传递,保证译文与原文在表达方式上的一致性。
然而,尽管我在翻译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心得和体会,但翻译本身依然是一项艺术性和挑战性极高的工作。
每一个翻译项目都有其独特的要求和难题,需要翻译员灵活应对和不断学习。
对于我来说,持续提升自己的翻译技能和专业素养,不断学习和拓宽自己的视野,是实现准确传递的关键。
关于英汉翻译的文化信息等值问题
浅谈如何解决英汉互译中文化信息不等值的问题Abstract: Any language cannot separate from culture and exist independently. On the one hand, language is the medium of cultural exchange and the carrier. On the other hand, language is also affected by cultural influences.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separable. Moreover, translation is a process or a conduct to transfor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language. Therefore, the translation inevitably involves the transmission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from English to Chinese or the other way around. As the living environment, history, customs, religion and other cultural tradition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eoples are different, more or less it brings some difficulties to the translator. Hence, to the translators, they should not only know well of two languages, but also must be familiar with two cultures. In this sense, the translator is a cultural exchange envoy.Key Words: equivalence of culture inform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transliteration; combination of free translation and transliteration摘要:任何语言都不能脱离其社会文化而独立存在。
浅析英汉翻译中的文化信息传递
浅析英汉翻译中的文化信息传递作者:王虹晶叶凌寒来源:《成才之路》2011年第07期摘要:翻译不仅是语言交流手段,同时也是文化信息传递的桥梁。
要想在英汉翻译中准确地传递文化信息,翻译者必须对英汉文化差异有深刻的了解,结合适当的翻译方法,才能确保英汉文化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关键词:文化差异;信息传递;翻译方法文化在人类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一个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
而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和文化的载体,受到文化的影响并反映文化。
翻译作为一种媒介,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更是文化移植的过程。
一、影响文化信息传递的因素为在英汉翻译中能准确地传递文化信息,解决好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就要准确地了解英汉文化中导致文化差异的几个因素:(1)地域文化的差异。
地域文化的差异主要是指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的文化差异。
社会文化孕育于一定的地域环境之下,生活在不同自然地理环境里的人们对于同一种现象或事物会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英国四面环海,而中国人以大陆生活为主,这就会造就两种文化在语言文化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比喻花钱浪费,英语中习惯用spend money like water,汉语则多用“挥金如土”来表达。
(2)价值取向的差异。
对于一种品质或者事物,中国人和西方人因价值取向的不同,则有不同甚至相反的看法。
如,“谦虚”被中国人认为是一种美德。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反映了谦虚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而在英语国家,激烈的社会竞争使人们注重个人行为、个人成就的获取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对“自谦”都是持否定态度的。
对于英语中modest dogs miss much meat谦虚的狗没有肉吃,中国人就会感到很费解。
(3)思维模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受地域、生理、心理及文化差异的影响。
因此需要深入了解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异,越过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才能确保文化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中国人擅长整合,多形象思维,把事物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西方人擅长分析,多逻辑思维。
英汉习语中的文化传输策略
摘要:语言与文化两者密不可分。
作为民族智慧的结晶,习语这种语言形式传输着该对象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从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五个方面分析了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并指出在传输此种文化差异时应主要采用“归化”文化传输策略。
关键词:英汉习语文化传输策略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作为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和桥梁以及民族文化传播的载体,语言浓缩了一个特定民族在人类社会发展各个时期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背后蕴含着丰富而巨大的文化内涵。
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就是了解和掌握该民族文化历史背景知识的过程。
而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成员长期从事某些社会活动而形成的有规律的处世方式。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只有通过文化交流才能使人们对各民族文化起源、异同之处及发展变化有所了解,而文化交流通常是建立在语言交流的基础上。
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差异对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影响非常重大,不同文化对同一个内容的理解可能千差万别。
因此,文化和语言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二文化与语言文化和语言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广泛的研究。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认为文化是“一个社会的信仰和实践之总和”。
他进一步论证了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即语言是体现文化的最重要因素,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信念必须借助语言来进行表达、沟通和传播,文化才能得到传承。
而英国人类学家泰勒(Taylor)对文化的维度进行了细化,他认为文化包括价值观、信念、习俗、习惯、知识、能力、规则等,这些维度是人类作为社会的一员而形成的,文化是这些维度的综合。
尽管不同的学者对文化的理解不完全相同,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并且文化反过来又对该特定社会中的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语言承载着发展和宣传文化的使命,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孕育在语言之中,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语言的丰富和发展,而语言是文化表达、传播、沟通、传承的重要载体。
试论文化传播与翻译
试论文化传播与翻译
中文翻译是文化传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能够促进文化交流。
它的特
点是把一种语言中的文化内容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文化内容,从而帮助不
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价值。
在中
文翻译的过程中,从一种语言翻译到另一种语言,必须将其文化特性完整
地表达出来。
翻译不仅需要在语言的表达上表现出原文和译文的语种特色,而且也要尊重文化,使非中文国家的读者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增强文化交流。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中文翻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
以提高中文的国际影响力,增进中外文化的交流,还可以把大量的文化信
息传播给不同国家。
正是由于中文翻译的有效翻译,许多外国读者能够深
入了解中国的文化,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总而言之,中文翻译是文化传播的有效手段,它既可以帮助不同语言
之间的文化交流,又可以让外国读者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加深中国文化
的理解。
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传递
备注:对于动态对等翻译,奈达是这样描述的:“定义动态对等的一种方法便是将其描述为‘最切近自然的对等’。
这个定义包括三个基本术语:1)对等,它指向源语言信息;2)自然,它指向受体语言;3)最切近,它在极度相似的基础上将二者联系在一起。
动态对等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接受语中用最切近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发语的信息。
所谓最切近,主要是指意义上的最切近,指在“自然”的基础上选择意义与原文最接近的译文。
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传递提起翻译,我们不可避免要涉及到文化,语言是文化的部分反映,在英美这种强势文化系统内,归化翻译是一种强劲的流派。
而在当今中国大规模的归化却并不可取,易造成中国读者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心理误解。
从具体的翻译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翻译的终点是读者,而文化翻译更是针对读者的,读者是翻译中所有因素的综合衡量者。
而理想的翻译在表达原文的言外意义,还应包括文化效应,故文化效应的终点也是读者。
所以,翻译作为不同语言之间交流的重要渠道,不仅只是纯粹的语言文本代替,更是文化信息的相互移植。
由此可见,读者在翻译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文化传递更应以读者为第一优先考虑。
随着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跨语言、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日益频繁。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信息的传递主要通过各种各样的翻译活动得以实现,翻译对于消除语言障碍,增进彼此了解,促进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奈达的理论(翻译受众的感觉--他认为,。
翻译的服务对象是读者或言语接受者,要评判译文质量的优劣,必须看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如何),读者无疑具有最大的发言和评判权。
奈达提出著名的“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理论*。
在功能对等翻译中,译文受者是一个重要因素,是交际活动的参与者(是翻译的最后也是决定性的一环)。
当读者理解一篇译文时,他们因受姚斯的“期待视域”(Horizon of Expectation)的制约,会不可避免的对应他们母语用法或本民族文化习惯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议英汉翻译中文化的真实传递[摘要]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是翻译的理论基础。
翻译是对文化及语言的研究,探索文化与语言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文化的真实传递能准确地再现语言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
翻译中“忠实和通顺”原则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原语译语文化的真实传递忠实和通顺翻译的实质是以两种不同的语言符号来表达统一的意思。
翻译的中心任务是再现原语的思想。
因此,只有充分灵活地运用自己的文学、语言和文化知识,才能使译语实现“忠实和通顺”的原则。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水乳交融。
英汉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很多的翻译大家觉得“翻译必有失”,语言一旦与文化交融,“译”即难尽其意。
我们应在文化语境下对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的共性和个性进行研究,探讨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
一、文化真实传递的体现文化的真实传递要求把原文的“形”、“神”在译语中原计原味地体现出来。
翻译之所以不易,乃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
一旦语言进入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还有双文化乃至多文化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等一系列因素均有一定的了解。
如《红楼梦》中“……竞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似的。
”中国传统上孙儿、孙女要亲过外孙、外孙女。
凤姐这话指林黛玉气质不凡,像贾母的孙女一样,借此来讨贾母的欢心。
谙熟中国传统的杨宪益将这话译为“She doesn’ttakeafter her father,son-in-law of our old Ancestress,but looks morelike a Jia.”该译文使凤姐的言外之意表达得贴切到位,把中国封建家庭的传统意识忠实地传达给了读者。
又如“The ladywentup the aisle with one man and came back with another.”一句,意为“这位女士同一个男人走了礼坛,却同另一个男人走回来。
”它蕴含着西方文化中的婚礼习俗,即新娘由父亲带着走上婚礼的神坛,然后交给新郎。
如若不懂西方这种婚礼习俗,还以为这位新娘片刻换了郎君呢!由上可见,文化的真实传递才是做好翻译“忠实和通顺”的关键。
二、探究原语的历史、社会背景意义及文化内涵翻译不仅指忠实原语,而且在考虑异域文化的前提下寻求最佳的翻译方法。
文化翻译既要考虑历史、社会背景,又要注重那些有同有异,大同小异,同中有异的词语,我们既要注重文化深层的蕴含,又要了解语言表层含义的异同之处。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
英语中lion是百兽之王,是“勇、猛、威”的象征,英国国王King Richard I 因勇敢过人,被称为the Lion-Heart译为王者之心。
英语中有许多与lion有关的习语,如play oneself in thelion’s mouth(置身虎穴),come in like 8 lion and go out like alamb(虎头蛇尾),like a keyin alion’hide(狐假虎威),译成汉语时,lion习惯用“虎”代替,因为中国人认为“虎”是百兽之王,表示勇、猛、威。
有时对某成语典故的文化含义不够了解,在翻译中也就不能根据语境灵活处理。
如“骨鲠在喉”是有话要说,非先吐之而后快,而“have a bone in one’s throat”则正好相反,是把骨头卡了喉咙作为不愿说话的借口。
又如中国成语“知子莫如父”与美国的成语“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child”似乎形式与意义上都很相近,其实涵义相反。
汉语强调父亲最了解孩子:英语却用“It is(a wise father)that…”这种句型来反衬即使父亲也不一定了解孩子。
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说,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因此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
1.带有异域感情色彩词语的翻译。
不同的民族对一些具有文化义的动、植物词以及季节词的属性和特征的认识往往有异同之处,故而产生了丰富的联想,使英汉语中的某些词语产生了褒贬、好恶、悲欢等浓郁的感情色彩。
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昵的成份。
而在西方文化中cat“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山羊”是个褒意词,而英国人却视“goat”为色鬼,淫荡的人。
莎剧《罗密欧与朱丽hi->>第二幕第四景中Mer-cutio讥讽老乳母为娼妓时,用了ham一词,hare本为野兔,俗语是娼妓之意,相当于汉语中的“野鸡”。
“野兔”变成了“野鸡”,恰好又与“野妓”谐音双关,真可谓译到好处。
汉语中“杨柳”可喻“风尘女子”、“轻浮、无情的女子”以及妓院等,如“花街柳巷”、“寻花问柳”等。
英语的willow却是悲伤命运的象征。
柳树的形象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是和奥菲莉和黛丝泰蒙娜的悲惨命运联系在一起的,黛丝泰蒙娜在离世之前唱的正是柳树之歌。
中国文化往往将“悲、凉、伤、愁”与“秋”连在一起,便有“逢秋悲寂寞”,生出许多“幽怨悲愁”的情愫:“莫道天凉好个秋”。
而autumn却正好相反,它不仅没有“愁滋味”,而且常与“宁静的秋日情调”联系在一起,如“秋语、秋蛩”等:“秋声”也常有欢乐之意。
在翻译中对这些色彩词语得仔细斟酌,不留意便不能进行文化的真实传递。
如:Mr.Brown is a very white mail.He was looking rather green the other day.He has been feeling bluelately.WhenImet him,hewasin a brown study.1 hope hewill soonbeinthepinkagain.译:布朗先生是一位忠实可靠的人。
那天他脸色不好。
近来他感到闷闷不乐。
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显得心事重重。
我希望他早点振作起来。
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不仅反映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上,而且还反映在社会文化意义上。
语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负荷传递着无尽的文化信息。
2.强调注意异国情调。
翻译中还要注意鲜明的民族或地方色彩,即那些通过语法或语音变异所表现的不规范语或俚语。
这种表达法可以用来渲染人物的个性,体现人物的文化层次以及所处的社会地位等。
如:“I kept It from her after I hear d On it,”said Mr.Peggotty,”going on nigh a year.We was livingthen in a solitary place,but among the beantifullest trees,…”“起那时俺听了消息后,”辟果提说:“瞒着她快一年了。
俺们那时呆的地方挺背,前后八方的树林子说不出的最漂亮,……”原文的英语错误百出,说明辟果提所受的教育不多,不是上流阶层的人物。
译文尽可能地把这一特点做了如实传达。
假如把译文中划线部分改为“我听到那消息后”,“我当时住在一个僻静的地方,周围有十分美丽的树……”这种译文虽然通顺,但有悖于原文所表现的文化,不利于再现辟果提说话的口吻与神态。
3.尽量使用规范的汉语,注意译语中的“神韵”。
如Studies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for ability(培根的Of Studies一文的第一句话)译成“读书可以使人们从中获得愉快的感觉,可以增添光彩及增长才干”,其意思虽同“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无大异,但与原文相比,神韵味道尽失,而且还破坏了原文表层结构的三项式排比特点。
汉语的四字结构把各种语言要素和表现手段凝为一体,结构严整,蕴涵丰富,如能在译文中恰当使用,将会收到难得的修辞效果。
例如:I supposehe will be awfully proud,and that shall be treated most contemptu-ously.Still I must bear my hard lot as well as I can…译:我猜他准是傲气凌人,不把我放在眼里,我有什么办法呢?只能逆来顺受了……(《名利场》)。
该句中“逆来顺受”和bearmyhardlot基本上同义,如译成“忍受我苦难的命运”则大为逊色。
三、找准直译、意译的契合点,体现原语的文化风貌形神兼备在描绘人或物外观的同时,也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的精神实质。
它寓神似于形似之中,使形似的比喻更具有实感。
例如:as old as Methuselah,as rich as a Jew,aS wise as Sol—omon。
玛士撒拉(Methuselah)是《圣经》中以诺之子,据说享年969岁;古代犹太人多因高利贷盘剥蓄财,犹太人(Jew)就成了富人的代名词;所罗门王(Solomon)是《圣经》中记载的古代以色列王,以智慧著称。
又如:Duringthewar,hewas senton dan- geroussecret mission abroad.Very exciting!He was a sort of Ja-mes Bond.James Bond是英国著名作家Ian Fleming所著系列间谍小说中的任务,代号007,常指出色的谍报人员。
因此译文为:在战争中,他被派往国外担任一项危险的秘密使命。
太令人兴奋了!他是一位出色的谍报人员。
如果我们不知道Ja-ruesBond,就很难译好这个句子。
再如:He flung himself down at little Osborne’s feet,and loved him.Even before they were ac-quainted.he had admired Osbome in secret.Now he was his valet,his dog,his man Friday.丹尼尔笛福在《鲁宾逊漂流记》中塑造了一个忠实的仆人形象——野人星期五。
Friday成为人名的专有名词,并根据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赋予它新的涵义——忠实的仆人。
因此译文为:他拜倒在小奥斯本面前,死心塌地地爱她。
在他认识她之前,他就已经暗暗地佩服她。
现在他成了他的听差,他的狗,他的忠仆星期五。
这里的直译能保持原文的生动形象,补充或丰富汉语词汇,使译文新鲜有力。
当然这种直译法首先应该考虑在汉语能够接受的前提下进行。
四、总结语综上所述,要准确把握好翻译中文化的真实传递,就必须考虑这三个要素:不同语域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内容和文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