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第一课时) 学校
将相和教案第一课时(实用6篇)
将相和教案第一课时(实用6篇)将相和教案第一课时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原因和结果。
2.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将相不和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分别是什么故事?(教师借机板书)二、交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幻灯片)三、学习课文第一大段。
1.齐读第1自然段,同时要求学生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2.接着请同学们默读第一大段。
同时想一想: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呢?3.再默读这一大段。
同时思考:(1)秦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赵王为什么非常着急?(2)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难题,请同学们想一想:蔺相如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对表现人物品质有什么作用?(3)面对这个难题,蔺相如是怎么说的?理屈你如何理解?读一读蔺相如说的话,体会一下他的性格有什么特点?(4)轻声读第八自然段,想一想,蔺相如是如何与秦王展开斗争做到完璧归赵的?①蔺相如看到秦王无诚意拿城换璧,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表现了他什么品质?②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请大家找找比理直气壮更勇敢的词。
这儿为什么用撞而不用磕、碰?③蔺相如是真的要捧着宝玉撞柱子吗?他要求举行典礼的目的是什么?④面对蔺相如,秦王为什么处处表现的很被动呢?⑤归纳:秦王爱宝,绝口不提给城;相如假说有瑕,把玉要回。
秦王怕玉碎,假意答应让城。
相如一面要求典礼,一面暗中派人把宝送回。
最后,秦王不得不放蔺相如回国。
(5)这场斗争的结果怎样呢?让同学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完璧归赵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6)复述完璧归赵(提示:复述不是背诵,同学们可以根据故事梗概进行。
6《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将相和》一文,让学生理解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讲述战国时期赵国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
廉颇是赵国的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蔺相如则是赵国的一位聪明智慧的相国。
故事主要围绕两人的矛盾冲突展开,表现了他们各自优点和不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故事,认识廉颇与蔺相如的品质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材、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问题导入,让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廉颇和蔺相如吗?他们之间有什么故事呢?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画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廉颇与蔺相如的品质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
4.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5.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所学词语和句式,进行情景对话或写作练习。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将相和廉颇:勇猛善战,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
蔺相如:聪明智慧,为国家解决难题。
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词语和句式。
2. 分析廉颇与蔺相如的品质特点,写一篇短文。
3. 课后向家长讲述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交流学习心得。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将相和》一文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历史知识的普及。
6.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教学设计:将相和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将相和的故事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将相和的精神,树立团结协作、共创美好未来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一篇讲述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和他的儿子赵括的故事。
故事以赵奢为将,赵括接替父亲担任将领,但由于缺乏实战经验,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惨败,赵国因此遭受重创。
课文通过这个故事,告诫人们要实事求是,不能只凭理论知识行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难点:理解将相和的精神,学会从故事中汲取教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赵国名将赵奢和他的儿子赵括的故事。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生字词可以查阅字典,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学习课文的心得,讨论赵括为什么会在长平之战中失败,以及将相和的精神如何体现在这个故事中。
4. 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分析,讲解赵括失败的原因,阐述将相和的精神,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教训。
5. 巩固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将相和赵奢:实战经验丰富,善于用兵赵括:理论知识丰富,缺乏实战经验长平之战:赵括失败,赵国遭受重创教训:实事求是,不能只凭理论知识行事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关于将相和的故事梗概。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将相和的精神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赵国名将赵奢和他的儿子赵括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将相和的精神,学会从故事中汲取教训。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巩固练习等环节,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
将 相 和(第一课时)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14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答dā”)及新词。
3 给文中的小故事加上合适的小标题。
4学习“完璧归赵”故事,感受蔺相如这一人物的形象和品质。
教学重点:1 给文中的小故事加上合适的小标题。
2学习“完璧归赵”故事,感受蔺相如这一人物的形象和品质。
教学难点:学习“完璧归赵”故事,感受蔺相如这一人物的形象和品质。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家齐读课题《将相和》。
都说“课题是文章的一扇窗户”,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将(廉颇)与相(蔺相如)和好的事情”。
(板书:廉颇蔺相如,并适当讲解“蔺”的写法)2.故事背景介绍: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最强的一个。
课文中所讲的赵国紧挨着秦国,另一边是富强的齐国,处于两大强国之间的赵国,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有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
二、检查学生预习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认读。
和氏璧推荐渑池抵御鼓瑟击缶答应诸位削弱上大夫学生读完之后,说一说哪些字在写的时候需要注意,注意什么。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拿几个小故事?2.读完课文后,试着给这几个小故事加上合适的小标题。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填空。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立了功,封为(上大夫);在(渑池会见)上又立了功,被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所以将相不和。
后来,廉颇听蔺相如说,他之所以避着自己,为的是自己的国家,很受感动,就(负荆请罪),两人又和好了。
四、学习课文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1.默读课文,“完璧归赵”的段落,边读边思考,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批注。
2.出示句子: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15座城,所以把鲍鱼拿了回来。
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问: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因为蔺相如已经把和氏璧献给了秦王,亲王自食其言,不给城池,秦国理屈,赵国就占了理,所以他能理直气壮地说。
将相和(第一课时)学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18、将相和(第一课时)湖州市德清县逸夫小学姚娟娅【设计理念】:新课程提出了高年级阅读教案的理念,即“••…随着年级的升高,要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中段与段之间,段落和整篇课文的联系……”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明显的特点:三个故事相对独立,但又是密切联系的。
教案时,在帮助学生理清文章主要内容和各部分联系的基础上,从尊重教材的特点和读写训练任务出发,注重对学生进行“抓住人物特点”的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研读重点句子,体会蔺相如机智勇敢的人物特点。
学生在获得深切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悟。
【预期目标】:1、认读“璧、瑟、缶、卿”等字,会写“璧、瑟、荆”等字。
能随文理解“理直气壮、鼓瑟”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三个小故事间的联系。
3、学习课文的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
教案重点与难点:【教案重点】:理清课文中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人物性格品质。
【教案难点】:通过品读课文重点语句,结合自己的理解,感悟人物的性格品质。
【课前准备】:1、课前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名著。
2、写有重点句子的小黑板。
【预设流程】:一、名著导入,揭示课题。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看过或听过孙悟空大闹天宫、刘姥姥游大观园、武松打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吧!它们都出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古典的四大名著呢?(指名学生介绍)(二)揭示课题这些古典名著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讲述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国的文学、历史名著浩如烟海,除了四大名著,你课外还了解过哪些名著呢?(指名学生汇报),由学生谈到的《史记》入手,简单介绍《史记》:作者是汉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写下了这部伟大作品,《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请同学们翻到课后95页资料袋,了解一下关于《史记》的介绍。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情感、知识、技能):1、认识过度句与过渡段,初步了解过渡句(段)的作用2、学会8个生字,理解32个词语的意思能说出其中5个成语意思3、进一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理解课文,概括人物特点的读书方法4、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顾全大局的`品质,以廉颇勇于改过的品德,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活动,概括人物特点难点:如何正确评价廉颇教学准备:战国末期七国草图,录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推敲课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为学习过渡句、段打好基础2、学习推敲言行理解概括人物特点的读书方法。
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才智超群,不胃强暴,维护国家利益的斗争精神4、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并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查阅资料(3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将相和》,一起把课题念一下。
生齐读课题:13、《将相和》这是一个历史故事,对我们大家来说,并不是很熟悉。
因此呢,上星期,老师布置大家认认真真地去预习了这一课,同时呢,也可以上网去查寻一些有关将相和的资料。
今天,老师先给大家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
请大家把自己查到的资料上来交流一下,好不好?(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
)二、揭题、审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分1、课题中“将”指-“相”指-“和”的意思是-从“和”字可以看出什么?2、那么我们想象一下,他们是什么原因是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呢?我们把课文打开,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读一下,想象一下这个问题?(整体感知课文)三、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
6《将相和》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会认“廉”、“蔺”等9个生字,会写“完”、“负”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语气变化。
(3)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学会借助资料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道理,懂得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思想。
二、教学内容1. 生字新词学习。
2. 课文内容理解。
3. 人物形象分析。
4. 朗读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新词的学习。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3)朗读训练,读出语气变化。
2. 教学难点:(1)理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道理。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将相和”这个成语吗?它出自哪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2)板书课题:将相和2. 生字新词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2)教师讲解生字新词,学生跟读。
3. 课文内容理解(1)学生默读课文,理清故事脉络。
4. 人物形象分析(1)学生讨论,分析廉颇、蔺相如的人物形象。
5. 朗读训练(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变化。
(2)教师指导,示范朗读。
6. 课堂小结(2)教师补充,强调学习重点。
六、板书设计将相和廉颇:知错就改蔺相如:临危不惧、以国家利益为重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故事情节图。
3. 写一篇关于“将相和”的小练笔。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掌握了生字新词,理解了课文内容,分析了人物形象。
在朗读训练中,学生能够注意语气变化,读出情感。
但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表达不够积极,今后需要加强训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案(第一课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案(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将相和》是一篇古代历史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和他的儿子赵括的故事。
文章通过赵奢与赵括的不同军事观念和做法,展示了将相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以及赵括在战争中的失败。
文章寓意深刻,告诫人们不能只凭书本知识行事,而要结合实际,注重实践和经验。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古代历史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对于将相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以及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寓意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领悟文章所传达的道理。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赵奢和赵括的人物形象。
3.领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明白不能只凭书本知识行事,而要结合实际,注重实践和经验。
4.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赵奢和赵括的人物形象。
2.领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理解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课文课件或黑板。
3.分组讨论的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老师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赵奢和赵括的人物形象。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赵奢和赵括的不同军事观念和做法,以及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5.拓展(10分钟)老师提问:“你们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做才能避免像赵括一样的失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6《将相和》第一课时课件(共18张PPT)
当堂检测
一、读拼音,写词语。 皇帝zhào jí( )dà chén( )们shāng yì( )chū bīng( )的
时间。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无价之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直气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璧归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 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 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浏览课文,整体把握
3.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 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品赏文章
1.学习第一个小故事。 (1)自读“完璧归赵”,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 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整体把握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 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情特点。
片段①: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
物品主人。 三、按先后顺序给下列故事排序。 ( 3)蔺相如把和氏璧带到到秦国。 ( 4)蔺相如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 2)秦王想要把和氏璧骗到手。 ( 5)秦王只好放了蔺相如。 ( 1)赵国得到一块和氏璧。
布置作业
1.回顾知识 简要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
0918五年级【语文(统编版)】《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3.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强、划”等读音。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2分钟
一、导入新课,大致了解出处
(一)从文中查找故事发生背景。(二)阅读《史源自》有关小资料,了解出处。2分钟
二、初步感受连词成句读的方法
教案&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014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将相和(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8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xx
指导教师
xx
教学目标
1.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进一步感受阅读速度与阅读理解的关系。
(一)复习阅读方法。
(三)小挑战。
8分钟
三、初步尝试运用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一)交流阅读经验。
(二)体会运用连词成句读的方法。
4分钟
四、借助连词成句读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一)概括每个故事主要内容。
(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分钟
五、学习生字新词,布置课后任务
(一)学习生字新词
(二)交流词语意思
(三)布置课后任务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6《将相和》课件(第一课时,共24张PPT)
抵抗——进攻
词语解释
无价之宝:指极珍贵的东西。 绝口不提:指躲避事实,拒不开口。 允诺:应许。 完璧归赵:本文指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 常用来借指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畏惧:胆小;缺少勇气。
词语解释
示弱:表示比对方软弱,不敢较量(多用于否定式)。(不甘示 弱) 抵抗:抵挡;抵抗。 推辞:表示拒绝(任命、邀请、馈赠等)。 同心协力:统一认识,共同努力。
本文是按照什么顺 序写的?
事情发展的顺序
多音字
qiáng 强大 强 qiǎng 委曲、逼迫、能人所难
jiàng 倔强
huá 划船 划
huà 计划、整齐划一
多音字
xuē 削弱、剥削 削
xiāo 削苹果、削铅笔
近义词
郑重——庄重 推辞——推却 削弱——减弱
畏惧——胆小 抵抗——抵抗 侮辱——污辱 拒绝——谢绝
同心协力——齐心协力
辨析:推辞,推却
战国 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前475-前221)。当时, 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 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峙,战火频繁。秦国是最强 的一个,秦国地处函谷关以西,其余六国在函谷关以东。 赵国的东面是高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 在两大强国之间。“完壁归赵”的故事产生在秦国全力 进攻楚国的时候。秦国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对付赵国,主 要是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
我会认
璧bì 完璧归赵 蔺lìn 姓蔺、马蔺 强qiǎng 委曲、逼迫、能人所难 划huà 策划、整齐划一 廉lián 廉洁、物美价廉 抵dǐ 抵抗、抵挡
御yù 防备、抵抗 辞cí 辞典、推辞、告辞、辞旧迎新 辱rǔ 奇耻大辱 擅shàn 善于、擅于 卿qīng 上卿、三公九卿 削xuē 削弱、削减 袍páo 战袍、袍子
新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共21张PPT)
璧( )颇( )栈( )渑( )
荆棘 荆条四荆、草 解释词语。
无价之宝:____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物。指极其稀有的珍贵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_攻:攻打;克:攻克。攻打城池,没有攻不下来的;打仗,
没有打不赢的。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
怯御 荆 罪
识记词语
召集、商议、隆重、无价之宝 约定、胆怯、拒绝、 理直气壮 抵御、廉颇、渑池、完璧归赵 和氏璧、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鼓瑟、击缶、允诺、负荆请罪、 上卿、大臣、蔺相如、推辞、 同心协力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 个小故事。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一、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然后打对勾。
3、读懂课二文并、了解辨课文字梗概组。 词。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幕典礼、结婚典礼、毕业典礼等。
璧( )颇( 不下来的;打仗,没有打不赢的。 )栈( )渑( )
指极其稀有的珍贵东西。
词 语 关壁( )顾( )浅( )绳( )
( )( )抵( )( )( )
会见 隆重三击、缶 把理屈词语补充完整。
理( )气( ) ( 造句:时间是无价之宝,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它。 )( )归赵 齐( )协( )
上卿、大臣、蔺相如、推辞、 同心协力
四、解释词语。 不下来的;打仗,没有打不赢的。
无价之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én lìn
qiǎng
yǔn nuò
《将相和》第一课时
《将相和》第一课时西坪镇宝山小学黄加丽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壁”等7个生字会写“赵”等9个生字。
正确读写“召集、商议、允诺、隆重、约定、胆怯、推辞、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清文章脉络,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难点把握三个小故事,领略蔺相如的机智勇敢。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展示图片,引出单元导读2.介绍写作背景,引出课题。
3.齐读课题。
4.问:“将”与“相”分别指谁?“和”怎么组词?(和好)5.质疑课题。
6.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了呢?【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发展思维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学习字词(出示课件)(1)一生带读(2)全班齐读3.抓关键词,归纳内容(1)默读课文。
(2)想一想: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3)说一说:a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4)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选词填空。
出示课件:上卿上大夫负荆请罪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赵国的强大与安宁因为蔺相如()立了功,做了();在()又立了功,做了(),所以将相不和;后来,廉颇听蔺相如说,他避着自己,为的是(),很受感动,就(),两人和好了。
(5)自由朗读课文主要内容,【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学习字词,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为学习课文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品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1.读一读:请生齐读第1至10自然段。
2.想一想:“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起因与结果。
从原文中找答案。
3.品一品:蔺相如的聪明机智从哪里可以体现?指名读第1至第10自然段出示课件:(1)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
18、将相和(第一课时)
湖州市德清县逸夫小学姚娟娅
【设计理念】:
新课程提出了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理念,即“……随着年级的升高,要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中段与段之间,段落和整篇课文的联系……”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明显的特点:三个故事相对独立,但又是密切联系的。
教学时,在帮助学生理清文章主要内容和各部分联系的基础上,从尊重教材的特点和读写训练任务出发,注重对学生进行“抓住人物特点”的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研读重点句子,体会蔺相如机智勇敢的人物特点。
学生在获得深切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悟。
【预期目标】:
1、认读“璧、瑟、缶、卿”等字,会写“璧、瑟、荆”等字。
能随文理解“理直气壮、鼓瑟”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三个小故事间的联系。
3、学习课文的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中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人物性格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重点语句,结合自己的理解,感悟人物的性格品质。
【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名著。
2、写有重点句子的小黑板。
【预设流程】:
一、名著导入,揭示课题。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看过或听过孙悟空大闹天宫、刘姥姥游大观园、武松打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吧!它们都出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古典的四大名著呢?(指名学生介绍)
(二)揭示课题
这些古典名著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讲述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国的文学、历史名著浩如烟海,除了四大名著,你课外还了解过哪些名著呢?(指名学生汇报),由学生谈到的《史记》入手,简单介绍《史记》:作者是汉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写下了这部伟大作品,《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请同学们翻到课后95页资料袋,了解一下关于《史记》的介绍。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根据《史
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而来的,出示课题:将相和
读题质疑:请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指名质疑:
学生可能会问到:“将”指的是谁?“相”指的是谁?将相为什么不和?后来是如何和好的?等)
1、相机解疑:将:廉颇相:蔺相如
2、指导“颇”“相”的读音,指名学生将课题读正确。
3、他们一文一武,是赵国不可多得的人才,那他们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去读读课文,从文中找找答案。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同时,针对学生的预习,引导学生解决提出的相对容易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自由读文。
要求: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文章共写了三个故事,试着给文章分分大段,并分别用书上的词语给故事加上小标题。
(二)指名交流。
解决学生提出来的不理解的词语,如:鼓瑟、击缶、上卿等,相机指导书写“瑟”字。
(三)给课文分大段。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完璧归赵指导书写“璧”字,找找形近字:臂(手臂)壁(墙壁)
渑池之会指导学生读准“渑“字音
负荆请罪指导书写“荆”字
(四)默读课文,理清关系。
理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指名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在“完璧归赵”故事里,蔺相如立了功,被封为上大夫,在“渑池之会”中,他又立了功,被封为上卿,官职比廉颇大,于是廉颇不服气,由此引发了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梳理,并明确各个故事之间的联系,符合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并为下面的第一个故事的学习,把握人物性格特点作好准备。
三、学习“完璧归赵”,感受人物品质。
(一)学习将相不和段落,铺设学习。
1、快速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课文哪里开始讲到将相不和了?
2、指名读课文第16自然段。
3、小黑板出示廉颇的话:“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话,感受廉颇的心情。
4、指名学生读廉颇的话,并说说自己的理解,相机理解“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教师小结:正因为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故事中接连立功,官职比廉颇还大,廉颇
不服气,将相开始不和。
5、指导全班情感朗读。
(二)品读重点句。
在廉颇看来,他是赵国的一员猛将,冲锋陷阵,保家为国,为国家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而蔺相如凭的只是三寸不烂之舌,耍耍嘴皮子而已,同学们,你们觉得蔺相如是不是像廉将军所说,靠一张嘴官拜上卿呢?不是,那他靠的是什么?你能不能从书上故事里蔺相如的表现来说明呢?
1、四人组成合作小组,合作学习1—10自然段,这个故事中可以感受蔺相如的什么特点?(机智勇敢)
2、找出表现蔺相如勇敢机智的句子,画一画,还可以在边上写上自己的感受。
(教师提醒:抓住描写蔺相如言行举止的句子。
)
3、指名学生交流汇报:
(1)、赵国的表现: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侯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勇敢、挺身而出)
(2)、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机智,要回和氏璧)
(3)、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勇敢无畏、才智过人)
(4)、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考虑周全、拖延时间)
(5)、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
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做事果断、十分机智)
4、小结:正是由于蔺相如勇敢机智,才让无价之宝“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那现在这个成语也常形容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给本人。
5、想象一下,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故事中立了大功,赵国就封他做上大夫,廉颇听到这个消息,会有何感想?
6、小练笔:如果让你劝这位有点不服气的廉将军,你能不能根据蔺相如在“完璧归赵”一事中的表现来劝劝廉将军呢?动手写一写。
7、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小练笔。
8、在蔺相如身上表现的不仅仅是“机智勇敢”,在后面的两个故事中,他又会
表现什么品质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个环节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从人物的言行举止感受人物的性格品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为下面两个故事的学习打
好基础。
四、作业布置
爱读书的你:继续读《史记》中有关《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故事。
爱创作的你:可以和同学合作将“完璧归赵”故事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板书设计】
将相和
廉颇蔺相如
完璧归赵勇敢机智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备注】2007学年湖州市新课程教学案例设计评比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