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将相和 第一课时(公开课)

合集下载

将相和公开课第一课时

将相和公开课第一课时

将相和

学习目标

1.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

2.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3. 懂得遇事要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的道理。

4.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感悟人物特点,理清各段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讨论交流。

第一课时

一、介绍历史背景,进入故事主题

二、找准矛盾焦点,形成探究主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预习了《将相和》这篇课文,现在,我想请同学告诉我:

1、这个故事是由哪三个事件组成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2、题目中将指谁?相指谁?这个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既然是和好,说明以前有过——(不和)。他们为什么不和呢?看看廉颇是怎么说的?找到廉颇的话,指名读。

出示: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A同学们,想一想,廉颇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滋味?为什么?

B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廉颇?

C找到矛盾焦点了吗?

小结:对啊,想当年,廉颇将军身经百战,征战沙场,横扫千军,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如今,他认为这蔺相如竟光凭一张嘴皮子就爬到他头上去了,心里当然不平衡。

指导朗读“声情并茂”,想象说话时的动作、心理。来,大家齐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很不服气”。

三、深入研读,认识相如其人

1、一石激起千层浪:蔺相如立功,真的是仅仅靠一张嘴吗?(不是)

2、那么蔺相如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不是光靠嘴上功夫就立功的?他的官该升不该升?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将相和》第一课时课件(完美版)

《将相和》第一课时课件(完美版)


⑤赵王让大将军廉颇随行,一起到渑池会见秦王。(×)


⑥渑池会上,蔺相如逼着秦王为赵王击缶,不然他就要和秦王拼命。(√)
文 上
⑦渑池会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跟廉颇一样高。(×)

⑧蔺相如升官后,廉颇觉得蔺相如没有什么能力,很不服气。( √ )
⑨蔺相如很怕廉颇,认为自己打不过廉颇,所以要避开他。( ×)
2 0 2 3
把再 任 握读 务
六 年
内课 四
级 语
容文



交流分享
2
0
2
3

年 级
◆思考:


课文写了“将”和“相”的哪些小故事,


他们之间是怎样由“不和”到“和”的?
交流分享
2
0
2
3

◆要求:


1.请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集中注意力,尽量缩短


阅读时间,扩大视域,连词成句地读,不回读。
◆作者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约公元前145年出生,夏阳(今陕西韩城南) 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 称号: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代表作:《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 世影响极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指导速读方法

18将相和PPT第一课时

18将相和PPT第一课时

尝试运用小标题概括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和氏璧 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 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 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 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 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 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 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 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 的左脚。
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 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也 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 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 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 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 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 哭出了血。
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 掉脚的人很多,都没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 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我不是为我的 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 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 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 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 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 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 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 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 因所在。
第二部分(11—15自然段)在渑池之会上,秦王要赵 王鼓瑟并让人记下来,蔺相如见秦王这样侮辱赵王 ,就强迫秦王为赵王击缶,也让人记下来,秦王没 占到便宜,蔺相如被封为上卿。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

《将相和》公开课精品教案

第一章:课程导入

【教学目标】

1. 了解《将相和》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 激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

【教学内容】

1.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和简短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廉颇和蔺相如两位历史人物。

2. 播放《将相和》的故事音频,让学生跟随故事情节,感受两位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活动】

1. 学生听故事,注意廉颇和蔺相如的角色变化和故事情节的转折。

2. 学生回答问题,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听故事过程中的反应,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考察学生的听力能力和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第二章:故事情节分析

【教学目标】

1. 分析《将相和》故事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关系。

2.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

1.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故事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关系。

2. 每组学生选择一个情节或人物进行详细分析,并展示给其他小组。

【教学活动】

1.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其他小组成员提问和讨论。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展示和提问的质量,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角色扮演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故事角色的理解和感受。

2.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

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2. 学生通过动作、语言和表情,表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教学活动】

1.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展示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设计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设计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设计

第一章: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将相和”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分析故事中的冲突、解决冲突的方法和道理。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和表演等方式,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学会通过角色扮演,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合作与和谐的重要性。

第二章:教学内容

2.1 教学文本:

《将相和》故事原文。

2.2 教学知识点: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和角色扮演。

故事中的冲突解决方式和道理。

第三章:教学过程

3.1 导入:

通过图片展示或者故事背景介绍,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3.2 阅读理解:

学生自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3 角色扮演:

学生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注意表现角色的特点。

第四章:教学评价

4.1 学生表演评价:

学生表演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评价。

评价学生的表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对角色的理解。

4.2 学生阅读理解评价:

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评价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

5.1 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冲突解决方式和道理。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5.2 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将相和”的故事心得体会。

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第六章:教学准备

6.1 教材准备:

准备《将相和》故事的文本材料,确保文本的准确性和易读性。准备与故事相关的背景资料,如图画、地图、历史资料等。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

《将相和》公开课精品教案

第一章:课程导入

1.1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将相和》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激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

介绍《将相和》的故事背景,包括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简要介绍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如将相等角色,并引导学生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故事情节。

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和兴趣。

第二章:故事梗概

2.1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将相和》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冲突。

培养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2.2 教学内容

详细讲述《将相和》的故事情节,包括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解决过程。

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2.3 教学方法

通过讲述和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冲突。

利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故事主题和道德观念的理解。

第三章:角色分析

3.1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将相和》中的主要角色。

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和批判能力。

3.2 教学内容

对《将相和》中的主要角色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他们的性格特点、动机和行为。引导学生分析角色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3.3 教学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

引导学生反思角色的行为对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的影响。

第四章:故事解析

4.1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和解读《将相和》故事中的深层含义。

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和批判能力。

4.2 教学内容

对《将相和》故事进行深入解析,包括故事的主题思想、象征意义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故事中的隐喻和象征元素。

《将相和》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将相和》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将相和》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将相和》是部编版新课标第九册的第二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文章篇幅虽长但巧妙地运用过渡句来承上启下,使得整篇文章脉络清晰,指向明确。文中着力描绘了人物的言行,人物个性鲜明。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叙述全文。三个故事之间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从而告诫人们“以和为贵”的道理。

【课时目标】

1.认识“璧、臣”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削”,会写“召、臣”等13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6个词语。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

【教学重点】

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

【教学难点】

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导入:通过《搭石》一课,我们知道了阅读时集中注意力、不回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那就是: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板书:提高阅读速度集中注意力,不回读连词成句地读)

2.组织学生做“词句快读”游戏。

(1)游戏方式:利用多媒体,闪现一些词语,要求学生“一眼看清”屏幕上出现的词语。词语闪现的时间不要超过1秒钟。词语可以由两字词到三字词、四字词,最后到句子,难度逐渐增加。游戏前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且看到词语后,不要念出声。

《将相和》参考教案(第一课时) 将相和的公开课教案

《将相和》参考教案(第一课时) 将相和的公开课教案

《《将相和》参考教案(第一课时)将相和的公开课教案》

摘要:(二)学课生词理理屈、示弱、能耐、绝口不提、完璧归赵这几词语思,《将相和》这故事出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课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或荆请罪)三故事组成

将相和教学目标.理课容从蔺相如了国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品质受到启示和教育

.理课容基础上分清事情前因

3.学会课生新词

.复述荆请罪这故事

5.有感情地朗课

教学重、难.理三故事原因和结

.了三故事系

教学二课教学设计课、教学目标()初课了将、相分别指是谁全共讲了哪几故事

(二)学课生词理理屈、示弱、能耐、绝口不提、完璧归赵这几词语思

(三)按不故事容给分段

二、教学重、难()学和理课生新词

(二)按不故事容给课分段

三、教学程()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教师可以先板课题让学齐问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设计这问题实际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等他们提出些问题诸如我想知道将和相是谁;我想知道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我想知道他们什么和等;教师可以适激趣

请你们己先看能否到己想知道答案

(二)学生初课再给他们谈论然教师再给些让学们遍不认识标出并借助和生表学

课生虽然不多只有7但有几都是学生特别容易错音

允(组成词允许不要误成r(

颇#组词廉颇不要误成b#

侮(组词侮辱不要误成

.指导认清形

课有许多生形都容易错可采用以熟带生方法掌握形

如璧与壁相近壁是熟墙壁与土有关所以是土底

而璧是种宝玉是无价宝所以下面是玉

如允与充相近侮与悔相近颇与波相近教师定要指导学进行区分从而记住形3.理词

因有道题就是要学们理词所以教师可以提出让学或词理词

18.将相和第一课时ppt课件

18.将相和第一课时ppt课件
3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赵惠文王时得到世上稀有的宝玉——楚国和氏璧,秦国 强以15座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 赵王封相如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他又随赵惠文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 会,使赵王未受辱于秦,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蔺相 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将相和 的故事传为美谈。
(3)渑池之会的结果怎样?廉颇起了什么作用?
14
思考: “渑池之会”上秦
赵两国是打了平手, 还是分出了胜负?
15
负荆请罪
16
(1)这一大段主要写了谁和谁?写了他们的什么事? (2)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样? (文章这一段主要写了廉颇和蔺相如,写了他们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
17
起因: 经过: 结果:
(赵王 秦王 蔺相如,还有廉颇.)
12
起因:
赵王赴秦王之约,去渑池相会,并带相如一起赴约。
经过:
渑池会上,相如勇斗秦王。
结果:
他们顺利返回赵国,赵王封相如为上卿。
13
(1)秦王约赵王渑池会见,赵王为什么决定不下,蔺相如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表现了 他的什么品质?
(2)渑池会上,秦王逼赵王鼓瑟,赵王为什么不好推辞?“推辞”是什么意思?蔺相如 是如何做的,如何说的?画出重点词句。从这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设计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设计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将相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过程与方法:

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学生能够领悟到友谊、合作、宽容等价值观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

课文介绍:

《将相和》是一篇古代中国的成语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和相国平原君之间的友谊和合作,以及他们共同为赵国做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

3. 分析与欣赏: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将相和教案公开课

将相和教案公开课

将相和教案公开课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公开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

1. 理解历史人物将相和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 分析将相和教案的教学目标,掌握主要知识点;

3. 运用合作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 PowerPoint幻灯片,包括将相和的图片和教案内容;

2. 预先制作好的小组活动任务卡片;

3. 黑板,粉笔,教学标志。

学生准备:

1. 阅读了解将相和的相关材料。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幅描绘将相和的图片,并引发学生思考:你们对将相和这个人物有了解吗?他在历史上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请谈谈你的想法。

2. 学习任务1:了解将相和

教师利用幻灯片讲解将相和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了解。教师可以穿插提问,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3. 学习任务2:分析教案内容

教师将将相和教案内容展示在幻灯片上,并简要介绍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案内容,并分小组进行讨论。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任务卡片,要求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卡片上的任务,例如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提出问题等。

4. 学习任务3: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小组任务卡片的要求,展开讨论并合作完成任务。教师在小组活动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辅助,并监督小组活动的进程。

5. 学习任务4:展示与总结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呈现他们讨论的结果,包括主要知识点的归纳和解答的问题。其他组员可以提出补充和评价。

6. 拓展延伸

教师鼓励学生在总结和展示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将相和故事的启示和意义,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反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 将相和 【公开课PPT课件一】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 将相和  【公开课PPT课件一】
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你看出 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学习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 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用摆事实讲 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友情提示:你可以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 来体会他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 跟蔺相如作对比,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这个故事发生在_战__国__时候, 主要讲 __完__璧_归__赵______,_渑__池_会__见___ ___负__荆_请__罪_____三个故事.
读读想想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 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 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整体阅读
----足智多谋
忠贞 蔺相如:
勇敢机智
----临危不惧
爱 顾全大局 ----忍辱退让பைடு நூலகம்
国 廉颇 : 知错就改 ----豪爽直率
学习方法:
1、抓住人物的言行, 体会人物的品质;
2、联系上下文。
•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 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 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 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 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 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 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 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 我就跟您拼了!”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设计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设计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设计

第一章: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将相和》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分析并理解文中使用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合作学习能力。

运用思维导图和故事线索,提高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利用角色扮演和表演活动,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忠诚、勇敢、智慧等美德。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人际交往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

2.1 教材分析: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将相和》故事版本,确保内容适合学生阅读和理解。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插图、注解和课后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2.2 学情分析:

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兴趣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

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经验,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共鸣和启示。

第三章:教学过程

3.1 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歌曲或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将相和》故事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题和价值观。

3.2 自主阅读:

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完成课后问题,巩固阅读理解能力。

3.3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或故事线索,进行分析和概括。

第四章:教学评价

4.1 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等。

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2 课后作业:

布置相关的写作、绘画或表演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优秀课件(第一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优秀课件(第一课时)

示弱: 表示比对方弱,不敢较量。 抵御: 抵挡,抵抗。 推辞: 表示拒绝(任命、邀请、馈赠等)。 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
完璧归赵:现在常用来比喻把东 西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本课指 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
几天后,那条无人认领的项链 终于完璧归赵了。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 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 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 蔺相如家请罪。这个成语现用 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
强 qiǎng jiàng
强迫 倔强
xiàng
宰相
huà
秦王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huá
夜幕降临,赵老爷子划船离开了小岛。
我会写
zhào chén yì gōng xiàn
召 臣议 宫献
nuò diǎn
诺典
chāo zuì qiè jù jīng
抄罪怯拒 荆
生字归类
读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 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10):写 _完__璧__归__赵___的故事。 第二部分(11-12):写__渑__池__之__会__的故事。
第三部分(13-15):写 负__荆__请__罪__的故事。
课堂演练
1.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这篇文章是根据《史记》中的故
事改编的。
(√ )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设计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设计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设计

第一章:课程导入

1.1 教学目标:

引起学生对《将相和》故事的兴趣。

帮助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1.2 教学内容:

通过图片或多媒体展示廉颇与蔺相如的图像,引导学生猜测他们的身份。简要介绍廉颇和蔺相如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

1.3 教学活动:

向学生展示廉颇与蔺相如的图像,让学生猜测他们的身份。

学生分享他们对廉颇和蔺相如的了解。

教师简要介绍廉颇和蔺相如的历史背景,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章:故事讲述

2.1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将相和》故事的主要情节。

培养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

教师讲述《将相和》故事,注意语言表达的生动和情感的传达。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冲突的过程。

2.3 教学活动:

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将相和》故事,注意情感的传达。

学生听故事,注意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冲突。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角色扮演

3.1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3.2 教学内容: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学生通过扮演角色,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动机。

3.3 教学活动: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学生通过扮演角色,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动机。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扮演体验和对角色的理解。第四章:故事讨论

4.1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4.2 教学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事中人物行为的看法和评价。4.3 教学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手里没有了璧,蔺相如为什么还能 “大大方方”地来自百度文库呢?此时的蔺相如处境危 险吗? 不畏强暴
璧完好无损地回去了,人也完好无损 地回去了,那完好无损回去的还有什么?
国家的尊严
词语学习
蔺相如
廉颇
和氏璧
理屈
允诺
渑池
绝口不提
鼓瑟
击缶
拒绝
大大方方
上卿
无价之宝
理直气壮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
完璧归赵(第1—10自然段) 渑池之会(第11—15自然段) 负荆请罪(第16—18自然段)
再次读课文,读到精彩之处大声读出来。 读后交流你对廉颇、蔺相如的初步形象。
相如怎样的品质?
蔺相如察觉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璧, 就故意说璧上有点儿小毛病,巧妙地将和氏 璧要回手中。表现了他的机智。因为当时和 氏璧在秦王手里,无论是讨还是夺都不可能, 因此蔺相如用这种方法巧妙地将和氏璧要了 回来。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 理直气壮 交付十五座城,所以把和氏璧拿了回 来。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 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 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 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从这段话里可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用一个词语概括说一说。 胸有成竹 机智勇敢
蔺相如到了秦国,面对秦王又说了
哪些话?请用横线划出来。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思考:这句话实际上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蔺
廉颇 “将”指_______, 蔺相如 。 “相”指_______ “和”的意思是 和好 ______________ 。
谁能连起来说说 题目的意思?
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把课文 读通顺。 2. 课文一共讲了几个故事?试着给这几 个故事加上小标题。 3.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
思考:
蔺相如被封为上卿真的“就靠一张嘴”
吗?请大家画出“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几 处蔺相如说的话,一起来看看事实是否如廉 颇所说。
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 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 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1.这是蔺相如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话? 2.一块和氏璧能换十五座城,赵王愿意不 愿意?为什么还要这么着急?
蔺相如为什么敢这样说?万一秦王真的 让蔺相如撞璧呢?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蔺相如 是怎样一个人? 机智勇敢、不畏强暴、沉着果断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 大大方方 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 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 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把和氏璧送来,决不 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用,天下的人都 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 法,只得客客气气地送蔺相如回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