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2013届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12 古代诗文阅读含答案
2012年语文高考试题分类解析【考点12】古代诗文阅读(一)诗歌鉴赏1、(2012新课标全国卷,第二(二)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可以看出(思远人),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用什么研墨,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2、(2012全国大纲卷,第12题,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叶修睦[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终极版)一.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其他。
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诗歌的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昔盛今衰之感伤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蔑视权贵之高洁离别思念之情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之感慨愤世嫉俗之绪诗歌内容鉴赏“六看”1.看题目认识对象2.看作者了解背景3.看意象把握情感4.看尾句参透主旨5.看注释破解难点6.看题干得到启示二.欢聚离散皆是缘送别抒怀诗鉴赏要点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常见情感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A.依依不舍的留念。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B.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特征古人送别的习俗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例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问题: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答:离愁。
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愁的景物借景抒情:“杨柳”、“杨花”、“风笛”、“离亭”。
末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三.何人不起故园情羁旅思乡诗鉴赏要点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 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 逢年过节。
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2013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2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12 古代诗歌鉴赏一、(2013·新课标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和鉴赏古诗词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释上阕最后两句时,要注意“独去作江边渔父”的主语是词人本人。
终日酣饮的酒徒都受赏封侯,自己却独自闲,有才无处施展。
流露出作者对封侯的羡慕,对建功立业的向往;流露出壮志未酬之意,只能借此词发牢骚。
答案: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此处用贺知章的典故,表明镜湖不需君赐,本属闲散之人。
词人壮志未酬,自然心生对统治者的不满之情,词人借贺知章求皇帝让他回家乡当道士的典故,寄寓对皇帝的不满之情。
答案: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二、(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5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训练
古代诗歌阅读专卷创新演练考点归类,对点模拟练能力题组一专项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诗中“马不肥”是说马瘦,“债多凭剑与”是说不单没有钱财,还有债务,“透卧衣”是说衣服单薄,无钱购置御寒衣物。
这都表明了邹明府为官勤于政务,衣食节俭,没有搜刮民脂民膏,清正廉洁。
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
(总括形象)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具体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
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强调,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的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2013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古代诗歌形象鉴赏
2013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古代诗歌形象鉴赏一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渡江[明]张弼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白朴①黄芦岸白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
虽无那刎颈交,却有几个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①白朴一生悠游不仕。
(1)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曲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渔夫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1(1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送杨少府贬郴州王维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①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②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③。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①若为:怎堪。
②青草瘴:《番禺杂记》载“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
③夏口:古城名,在今湖北武汉。
湓城:古城名,在今江西九江。
二地均在郴州以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杨少府到了衡山与洞庭后,眼前看到的是孤冷的秋月,耳中听到的是凄切的猿啼,一股悲凉之气腾然而起。
B.颔联细探迁客心曲,当贬谪之地越来越近时,偏偏南风颇大。
乘着南风本可北归,但因被贬谪而无法顺风回去,故而“恶”起南风来。
C.颈联是诗人的祈祝,他祈愿明年春天江水盛大、青草茂盛时,杨少府能够行经湓城、夏口,顺利到达贬所。
D.尾联运用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贾谊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傅后,谪居三年,不幸去世,此联暗含诗人对友人被贬的悲惨结局的担忧。
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是怎样抒发的?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秋日酬王昭仪①汪元量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己,碧玉②调将空好音。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
【注】①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后汪元量为道士南归,这期间两人多有诗歌唱和。
②碧玉:据《乐苑》记载,“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
碧玉,汝南王妾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愁”统领全诗,斟酒、挑灯看剑、流泪这一连串细节,表现了浓浓的愁意。
B.颔联“碧玉调将空好音”直抒胸臆,表明纵使有优美的音乐,无人欣赏也是枉然。
C.颈联由眼前秋风中万叶齐摇的景象,遥想故乡一灯夜雨的情景,渲染出萧瑟的气氛。
D.尾联以景结情,梧桐夜雨,寒气萧萧,含蓄委婉地表达情感,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最新)讲解
2013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8.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5分)9.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的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6分)【解析】读这首词要注意作者信息:陆游是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其他诗作与此诗在感情上有类同之处,例如他的《诉衷情》“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表达了与这首诗相似的感情。
他写“身老沧州”的惨淡生活,正是“心在天山”的痛苦曲折的反映。
做此题时还要抓住题目所给的注释,注解共有三处,对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词人所表达的情感极有帮助。
【诗歌赏析】词的上阙写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财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的多么豪迈的生活,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引出一片寂寞凄凉,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己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
下阙三句写湖上生涯,写得浩渺苍凉,有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之情。
结尾两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
(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浙江省高考语文考点突破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
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鉴赏A组2013年高考题1.(2013浙江,21~22,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①狱,中有冻死囚。
注:①阌(wén)乡:旧县名。
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诗名句“, ”一脉相承。
(2分)`(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5分)2.(2013广东,10,7分)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
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3分)3.(2013新课标全国Ⅰ,8~9,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4.(2013湖南,10,8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浙江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单文精练第十篇途中见杏花古代诗歌鉴赏
第十篇途中见杏花·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途中见杏花[唐]吴融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注]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帝乡,此指长安。
长安多杏树。
第一组1.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_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了________之情。
答案以乐景衬哀情忧愁、苦涩2.本诗的第二句“墙外行人正独愁”情感丰富,内涵深刻,请结合全诗具体阐释该句中“愁”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惜春之情。
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
②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
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
③故国之思。
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诗人深深忆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
第二组1.首联与宋人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在情感上有何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首诗中,诗人漂泊在外,各种忧思盘结胸间,见到一枝杏花,触动了他满怀的愁绪;叶诗中,诗人早春季节走出户外,忽见邻家墙头伸出一枝俏丽的红杏,想到春回大地,心中充满欣喜和激动。
2.这首诗联想丰富,请就此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从独自盛开的一枝杏花,联想到自己孤独的身世,牵惹起惆怅、悲凉之情;尾联中想象进一步驰骋,由眼前的杏花,联想到往日在长安看到的铺天盖地的千万树杏花,表达了诗人忆念长安生活,萦往朝中的思想感情。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讲解
4.典故分析错误
【2021新高考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 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本诗中“不及鸟 飞浑自在”一句的主语是谁?这样一问一目了然,结合上下句可知,主语是曾 巩而不是住在山中的僧人,C项“住在山中的僧人”错误。并不是僧人不像飞 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作者自己身不如飞鸟自在。这类错解诗句意思的题型, 其应对措施是联系上下句,梳理诗句间的语意关系。
2.错置时令,张冠李戴
• 诗词中的很多叙述和描写往往关涉时序等环境因素,如朝暾、夕月、日暮、归 鸟、黄昏、归舟、春花、秋月、东风、西风、霜雪等。命题者往往涉笔诗词中带 有古代文化常识的领域,错置时序等环境因素,考生如果稍不注意,就可能做出 错误判断。 • 【选项】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 【解析】 • A项立足于诗歌中的“时令”来命题,全诗描写的是诗人对“往岁”和“今夕” 的思考变换。诗歌首联由西村思往事:当年游玩来到乱山深处,因为口渴而敲开 了一户人家的门。 • 颔联写进山的情况:刚刚调转好马头,无意中发现紧靠着水边的几户人家自成 村落。 • 颈联写入西村的所见所闻:听禽语,观墨迹。尾联写黄昏时分,清风吹拂,天 边几片细碎的云朵,伴随着一弯新月,诗人有感而发,决意用一首清诗记录下这 个值得回味的黄昏。“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 昏时分”,很明显倒置了时序,“叩门求浆”是在“往岁”,而再到西村决意写 诗记事却是在“今夕”。往事与今事的时辰,张冠李戴。
201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 浙江卷
答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5分)
【试题解析】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不是要 求考生去分析诗歌中哪些地方用了对比的手法,而 是要从内容、结构、表达等角度入手来分析对比在 诗歌中的艺术效果。
答案:①从结构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 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 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 文势陡转,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 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 染,为结尾一幕做艺术铺垫,前后形成 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这首诗不仅前后两个部分是对 比,在前一部分中,也有不少对 比。除了上面已经提到的“贵有” 两句之外,歌舞宴饮的豪华热闹 场面与开头所写大雪纷飞、天寒 地冻的景象,也是一种对比。对 比的层次之多,形式之丰富多样, 足以见出诗人的艺术功力。
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 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 , ”一 脉相承。(2分) 【试题解析】此题以填空的形式考查内容理解和知识迁 移能力,看似平常,却见匠心,它能激活“静止”的语 文知识,实现能力“互通”。尽管“填空”的结果呈现 仍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类名句,但命题的 着陆点并非识记,而是理解和迁移,跟通常的“背诵默 写”形似实非。此类题型,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 要求。这道题考生只要抓住诗歌中“贵”“富”与“死 囚”的对比,即可得出答案。
2013高考 古代诗歌鉴赏题解析
浙江卷
秦中吟 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 朱紫尽公侯。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 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 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注】①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 《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 关进阌乡县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2013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
2013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古代诗歌语言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①王安石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②眠似听朝鸡③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注】①这首词写于王安石二次罢相之后。
②欹(qī):倾斜。
③朝鸡:上朝时的鸡鸣声。
吴聿在《观林词话》中记王安石“尝于江上人家壁间见一绝,深味其首句…一江春水碧揉蓝‟,为踌躇久之而去”,后来化入自己的词中。
你认为化用后的“柔蓝一水萦花草”比原句好在何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杂诗无名氏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请赏析“一树梨花一溪月”中“溪”字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注】本诗为杜甫到成都后,草堂初成时所作。
请从写景和传情两方面简要分析首句中“抱”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2013(全国卷II)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诗词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参考答案】(1)“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2)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解析】本题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
诗句中的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力的。
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的赤壁,不禁浮想联翩。
再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
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隐者)。
黄州濒临大江,赤鼻矶的石壁直插入江,地势险要,人们传说这儿就是三国时瑜打败曹操大军的赤壁古战场(真正的赤壁位于湖北蒲圻),苏轼于此处曾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
潘大临曾伴随苏轼在此浏览,说不定还亲耳聆听过东坡的豪放歌声。
如今他独自来到这古代英雄驰骋争雄的地方,不禁浮想联翩。
西山重岭叠嶂,连绵不绝,定有猛虎藏于其间。
赤壁下临不测深渊,那直插江中的嶙峋巨石,正是龙宫的天然屏障。
2013届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讲义14
四、手法鉴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它是人们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
因此,表现手法的考查也成了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之一。
1、手法定向明确从修辞角度对具体诗句内容进行定向分析。
这是比较简单的考查方式,只要熟悉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就行了。
例1,2012年浙江卷第(2)题: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分)两首诗的手法放在一起来分析,就提示我们二者之间有共同点。
就这两首诗来说,都用了比拟。
参考答案为:第一首诗巧妙运用比喻,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诗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例2,2011年福建卷第(2)题: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3分)(原诗见“情感赏析”部分)这道题出的并不高明,答案的拟定也有拼凑的痕迹。
除了第一条的对比还值得一提,第二条的对偶实在算不上特色,因为对偶本是诗歌的基本特色,无所谓“表达技巧”。
参考答案为: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
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淡雅(或幽静、清新)。
例3,2011年安徽卷第9题: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4分)(原诗见“内容赏析”部分)题干已经限定“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这是答题思路;“对三、四两句进行解析”限定了阅读区间。
三、四两句的主体有两项:溪源、山中花,稍一辨别便可看出哪个是实哪个是虚。
参考答案为: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
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例4,2010年湖北卷第(2)题: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解析版):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220张)
果菜蔬(朱樱、青豆)、悦目怡情的青草和白鹅,渲染生命勃 发的气息。(2分)
专题六 │ 真题体验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代诗词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要熟 练掌握诗词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先答出使用了何种表现手 法,再回到原诗中进行分析,然后说出表达效果即可。
专题六 │ 真题体验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 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晴生意繁”的意思:雨过天晴,到处呈现出 生机勃勃的景象。(2分) “一晴生意繁”体现在:①初夏成熟的樱桃鲜红,豆子青 青,绿草茵茵,白鹅成群。②雨过天晴,江河水满,船只轻快 地行驶;微风吹拂,袖影飘逸动。③村庄里门户紧闭的人家寂
专题六 │ 考情分析
•
4.诗词鉴赏在具体内容上,侧重对语 言、形象、表达技巧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考查。对形象、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考 查是诗词鉴赏命题的重点,尤其是思想情 感的考查每年都会涉及,因此在依据考纲 考点备考的过程中,要侧重对这几个考点 的备考。 • 5.对于诗词鉴赏题的备考,一定要重 视读懂诗词。“读懂”诗词,也就是把诗 词当文言文来对待。读懂,是第一步。读
专题六 │ 真题体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 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 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 诗人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词中的人物形象特点,能力层级 为D(鉴赏评价)。要在对全诗理解、赏析的基础上,归纳出人 物的形象,尤其要准确地赏析出人物的特点。如从“只知逐胜 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可看出“心境悠闲”,从“只爱东 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可看出“陶醉自然”等。
2013浙江全国2卷诗歌
朱熹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 洲病叟、逆翁。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wù)源县(今江西省婺 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 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 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 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朱熹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 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代表作有《菩萨蛮》(一)、《水调歌 头》(一)、《南乡子》、《忆秦娥》(二)等。其中以《菩萨蛮》最有 特色,该词运用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 不牵强,而且颇有意境,构思之精巧极矣,足见晦庵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除词外,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是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其 词结有《晦庵词》。
(2013全国2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 ,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 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 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鉴赏:首联中的“江边”,颈联中的“雪”“夜”“明月”,尾联中
的“日暮”“鸦”,属于环境描写,用以上事物(意象)去暗写梅花,可 见运用的是烘托手法。在冰封的江岸,几树梅花在凛冽的寒风中绽放了;雪 花飞舞,积在枝头,哪里能分清白雪和白梅呢?雪霁天晴,月光朗照,白 梅该是何等的清幽美丽,惹人爱怜,使诗人魂牵梦绕。对着梅花,浮想联 翩,日暮时分寒鸦归巢,诗人才独自回家,而无人欣赏的梅花又该是何等 的孤独落寞。同时我们注意到本诗以写诗人的举动层层渲染,去表现诗人 对梅花的复杂感情,
诗歌赏析
1、《秦中吟 歌舞》(唐)白居易 2013年浙江卷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十四 古代诗歌鉴(含2013高考题)
专题十四 古代诗歌鉴赏 1.(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鹊桥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 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通过对诗句含意的理解,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把握。
理解上阕最后两句,要注意“酒徒”与“我”两种人的对比以及上阕前三句“我”的豪情壮举与上阕最后两句自己的遭遇的对比。
体会这两次对比所构成的情感上的反差。
答案: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通过考查对典故的理解,来考查作者的观点态度。
答案: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2.(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 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浙江版考题展示1.(2012浙江高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2)题。
未展芭蕉[唐]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状态的植物,均以__________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2.(2010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定林①[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考向分析2011年的诗歌鉴赏题选的是清朝纳兰性德的词《蝶恋花·出塞》,设两问,第一问: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赋3分。
这一问考查对诗歌特点的把握与评析能力,要求能从理解词句本身的意思入手,关注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全方位地评价其特点。
第二问: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赋4分。
这一问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要求能够找准赏析点,掌握鉴赏术语,结合诗歌分析。
2012年与前两年略有不同,选用两首诗歌作为阅读材料。
一首为唐朝钱珝的《未展芭蕉》,一首为金朝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第一题找两首诗的共同点“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状态的植物,均以________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赋2分。
第二题“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没有要求是分析共同的表现手法还是不同的表现手法,要求考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赋5分。
2011年考到了结构特点、表达技巧等考点,2012年考到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几个考点。
从近三年命题的发展趋势看,考点丰富,角度多样,但“变化”中有“稳定”,即对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诗歌感情的评价是“变中的不变”的重点,也是2013年备考的主要方向。
诗歌考查的其他考点会随着所选诗歌自身的特点出现,复习需要全面。
鉴赏古代诗歌,可以从四个方面把握:感受诗歌的形象,品味诗歌的语言,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分析诗人的观点态度。
在备考时要多多积累各种类型各种风格的诗歌,培养语感,树立题型意识,系统梳理诗歌考查角度,强化规范作答意识。
1.分析形象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人物形象,指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和诗人“我”的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
高考中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深刻地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分析语言分析诗歌的语言包括“字(词)”“句”的分析及语言风格的赏析。
“字”的分析指的是“炼字题”,“句”的分析则包括意境解说、手法探究和情感表达等多种考查角度。
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从内容上来说,对任何一首诗词的理解都包含两层意义:对词语、句子理解的表层含义和对内容情感理解体悟的深层意义。
首先是表层含义的理解。
诗是诗化的文言文,必须在掌握一定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文言功底才能读懂诗的基本义,这是前提也是基础。
并能根据基本义理解词语在诗歌中临时具有的词义。
其次是深层意义的理解。
诗歌的深层意义主要指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对诗歌深层意义的理解,可以结合作者的情况和时代背景。
“知人论世”,所谓“知人”就是要掌握诗人的生平和诗歌风格。
掌握了诗人的生平和风格,就可由此及彼地类推诗人的其他作品;所谓“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家的时代风貌,而如果掌握了时代风貌,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也就把握住了。
诗歌语言风格主要是指诗歌语言的整体特色,如沉郁顿挫、清新自然、平淡质朴、浓艳绚丽、精警凝练等。
对诗歌语句理解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不断地积累。
对理解内容的表述需要一定的语言要求,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诗歌的内容。
3.分析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和表达思想时所采取的技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如借古讽今、用典、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等。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
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对比、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
上述内容的分析鉴赏,又都往往会与对诗歌的意境欣赏结合起来。
所谓“意境”就是诗歌所用语言、所写形象里包蕴的诗人的思想感情、价值判断、观点态度等。
对意境的把握要紧密结合诗歌语言、表达手法、形象特点,用知人论世、入境体验的方法来分析推断。
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鉴赏诗歌的“形”,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那么“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是评价诗歌的“神”,由“形”入“神”,“神”寓于“形”,是古代诗歌的重要特征,也成了诗歌鉴赏考查的重要内容。
该考点的考查点往往集中在对诗人思想情感的探究上,常见的题型设置和答题角度有:诗眼概括型,意象导入型,题材识别型和知人论世型。
热点题型一分析结构与简析手法【例题1】(2011·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
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思路分析:这道题考查对诗歌特点的把握与评析能力。
基本属于分析欣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范畴。
分析诗歌整体或局部的特点,首先要理解词句本身的意思,关注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方能全方位地评价其特点。
“今古河山无定据”,是说江山多更迭的兴亡之感,开篇境界宏大,贯通古今,胸怀天下,更为全词奠定了苍凉悲怆的感情基调;“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借景抒情,境界开阔,写战争的频繁和塞外的荒凉萧索。
参考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思路分析:这道题直接点明是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
做这类题目,首先要找准赏析点;其次,要掌握基本的鉴赏术语;再次,要结合具体诗歌语言进行分析。
“一往情深深几许”是针对“情”的问句,“深山夕照深秋雨”却是写景作答,化抽象之“情”为具体之景,形象生动。
在写景句中,三个意象叠加,营造了凄凉忧伤的氛围,委婉地抒发了词人的一腔惆怅。
两句词,四个“深”字,加深了凄凉之感,读来颇有意蕴,而无重复多余之感。
参考答案: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
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
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赏析:“今古河山无定据”,是情语,词人感叹从古至今边塞上总是为了国土不断争斗。
它横空出世,有上下千年、纵横万里之慨。
从中可以看出史学家的深沉,哲学家的睿智,以及文学家的深情。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是景语,词人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充满动感的边塞景物图:战马在画角声中频繁往来。
这既是眼前的实景,又使人联想起历史上的一幕幕活剧。
这里有秦始皇“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有“汉家自失李将军,单于公然来牧马”等等。
画角声声,牧马频来去,正是“今古河山无定据”的形象写照。
岁月倏忽,往事已矣。
今天,当词人风尘仆仆,奔走在边塞道路上的时候,只见满目荒凉,唯有如火如血的片片枫叶在萧瑟西风中飘摇,似乎在诉说着无穷的幽怨……词人仿佛听见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呐喊,也仿佛听见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仰天长叹……仿佛看见了“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的美人身影,也仿佛听见了“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的哀伤旋律……不论是肝肠如火的英雄,还是笑靥如花的美人,不论是彪炳青史的古贤,还是俯仰古今的来者,都笼罩在这一往深情之中。
不信,请看那深山夕照,深秋烟雨。
技法解密答题时要针对“表达技巧”兼顾三个问题:1.是什么,指运用了什么技巧,解题时要明确表达技巧,准确运用术语。
2.怎么样,指表达技巧在文中是怎样运用的,要求结合具体诗句,解说技巧在诗歌中的具体体现。
3.为什么,指这一表达技巧在文中运用的目的,要阐释这一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以及对传达诗歌旨趣作者情感的作用。
热点题型二分析形象【例题2】(2012·浙江台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清代诗歌,回答问题。
小园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①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①寒花:菊花。
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思路分析:此题分析“人物形象”。
由文中“幽竹”“寒花”,联想竹和菊的形象特征——孤傲贞美,由文中“新月似新霜”,体味新月新霜的象征意蕴——高雅圣洁,结合后两联诗句具体分析——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与新月辉映,最后总结人物品行。
参考答案: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
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
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赏析:“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写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影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