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提升练(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十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提升课
单元提升课(十)视角1主干知识——罗斯福新政【知识点拨】20世纪30年代,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直接引发了一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美国通过实施新政,运用政权力量对国家经济全面干预,不仅成功地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而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对经济运行机制进行的调整,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在产业结构、经济运作方式、阶级关系、经济增长模式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考题例证1】(2016·湖北华中师大考试)罗斯福政府于1933年6月建立房主贷款公司,在此后三年中先后向100万以上的房主贷款30多亿美元。
国会于1934年6月建立联邦住房管理局,发放建筑新房和修理房屋的抵押贷款。
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为弱势群体提供住房保障B.推动遭受重创的金融业复兴C.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D.刺激消费和生产以复兴经济解析贷款面向的是“房主”,发放的是“建筑新房和修理房屋的抵押贷款”,无房的弱势群体很少能得到住房保障,故A项错误;这些贷款和房地产业有关,与金融业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故C项错误;贷款给房地产业,能够促进房地产和建筑业的消费和生产,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 D视角2历史趋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知识点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围绕着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而逐步形成的。
一是从“战时共产主义”模式的尝试到1921年以“新经济政策”为核心的列宁模式;二是“斯大林模式”的确立,逐步建立起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建立强有力的国防为目的,社会生活政治化、经济生活高度集中化的斯大林模式。
【考题例证2】(2016·广东中山模拟)1933年8月,中国《东方杂志》发表的《风靡世界的经济统制论》写道:“苏俄的五年计划上的新生活,不单是该国的一大经济的试验,实在是人类全体的经济生活之一大社会主义试验。
”此言论()A.表明学习苏联成为了世界潮流B.肯定“五年计划”试验的价值C.揭示了计划经济适合人类全体D.说明了自由主义经济已被摒弃解析《东方杂志》为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刊物,不能表明学习苏联是世界潮流,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五年计划上……大社会主义试验”认同“五年计划”的成果,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认为苏联五年计划是“人类全体的经济生活之一大社会主义试验”,而非适合全体人类,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自由主义经济,故D项错误。
2017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
第十单元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2)(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 1937年5月24日,罗斯福在向国会提交关于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立法的咨文中说:“我们知道,当我们工人的一大部分还没有就业的时候,超时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资是不能提高国民收入的。
”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罗斯福上述思想的是( )A.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C.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D.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2. 1929年美国最高税率是24%,1935年则提高到79%,这样整个社会私人资本的低投资率也就不难解释了,事实上1938年就出现了一次经济缓慢恢复中的回冷,史称“罗斯福萧条”。
可见“罗斯福萧条”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高投资影响了民众购买力B.高税收影响社会资本流通C.自由企业制度受到了限制D.市场自由调节能力增强3.下表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表。
由此可见( )A.西方各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B.西方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C.马歇尔计划推动欧洲经济复苏D.资本主义世界呈三足鼎立局面4.20世纪60年代,美国制定了《旅游发展法》,规定对开办旅馆者给予20%的补助。
以下有关这一做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为国家剩余劳动力开辟就业渠道B.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C.有力地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D.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具体表现5.下表为美国1929~1941年经济数据,材料不能用来证明( )A.罗斯福新政取得的成效比较有限B.凯恩斯经济理论在美国并不适用C.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力、破坏力巨大D.“二战”是美国经济恢复的重要动力6.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在“解读北欧福利国家的利弊”的谈话中,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
高考历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3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40
1.高频考点:本考点中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和二战 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均有涉及,但最近两年二战后资本主 义新变化考查较多。 2.教材空白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 3.备考策略:(1)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重大发展,适应 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很多高考试题站在这一角度,要求考生联系 自由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混合经济等经济政策,整理资本主义 经济政策的发展史。(2)通过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 式的比较,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的异同, 另需注意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的联系。(3)近几年战后资本主义 国家的经济改革考查较多。要特别关注凯恩斯主义的失灵、福利 制度、新经济的发展。
8.4% 50% 300万
1/3 2/3 3 000多万
材料二 “是胡佛政府建立了浩大的公共工程,让人们有活干;于是胡佛建立了 重组金融公司,把钱贷给处于财务困难的私人企业和银行;也正是胡佛在经营政 府时,不怕出现最大规模的预算赤字。”1930年5月,胡佛批准了霍利—斯穆特 法,大幅度提高887种商品的关税,1931年底对25个国家采取报复性措施。
2.“新经济”的兴起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1)产业结构进一步高级化,由资本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化,以信息产业为中 心的“新经济”取代汽车、钢铁等传统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信息技术向其他产业部门渗透,改变了传统的信息获取和传递方式以及经营 方式,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高技术化,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服务业的运作方式,电子商务、电 子银行等新型服务方式不断涌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快捷地获取所需的知识信 息,完成商业有关活动。 (4)在就业人口中从事知识产业的人数急剧增加,体力劳动者人数锐减。
人教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第十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作业(1)
课时作业28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十堰高三摸底)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此次危机()A.导致美国走向了法西斯专政道路B.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C.是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干预经济政策的结果D.从英国开始迅速扩展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选项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美国并未走向法西斯专政道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国家推行自由放任而非干预经济政策的结果,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此次危机从美国而非从英国开始,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答案:B2.(2018·石家庄高三调研)下表反映了1913~1938年美国汽车产量变化,下列对1933年数据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年份1913 1920 1925 1929 1933 1938汽车产量39万辆223万辆427万辆536万辆193万辆249万辆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解析:从表格提供的信息看,从1929~1933年,美国汽车的生产量锐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与当时的经济大危机相关。
由于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大量工人和农民失业,他们的收入大量减少,对汽车的消费能力急剧下降,直接导致了美国汽车产量下降,故A正确;B项不符合事实;C项中政府的干预也是在汽车生产能力过剩、消费能力下降的背景下出台的;D项中“价格上涨”错误,实际上当时受市场需求的影响,汽车价格大大降低。
答案:A3.(2018·玉林高三诊断) 美国经济危机期间,胡佛政府曾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实施“自愿联合政策”,为此政府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法。
这说明胡佛政府()A.积极推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应对经济危机B.寄希望于企业的自由合作与道德力量来缓解危机C.通过协调各部门企业活动,缓和社会矛盾D.调节雇主与工人的矛盾,增加就业机会解析:由“胡佛政府曾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实施‘自愿联合政策’”和“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法”可以分析出胡佛政府是想把企业的自由与道德力量相结合来缓解危机,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是适合罗斯福新政的;C项“协调各部门企业活动”与“邻居互助计划”不符;D项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材料中也没体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高效整合11_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答材料解析题的一般方法——“常见失误”及案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 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什 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3)材料三中的“他”是指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 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大国崛起》解说词
解答材料解析题的一般方法——“常见失误”及案例 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你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 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 30 年代的 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 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 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 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 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答案 A
2.“为人类争自由,林肯与还,谁与匹者;绎大同之绝学, 仲尼而后,意在斯欤!”罗斯福新政举措中能体现挽联中“大同” 思想的主要是( )
A.实行工业复兴政策 B.恢复银行信用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D.调整农业结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信息体现了 对林肯和孔子的高度评价。林肯为争取自由而献身,孔子提出了 世界大同思想。罗斯福新政中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弱势群体 的权利,体现了社会大同的思想观念。
新闻话题 全新讲练
话题:2014年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话题关注 2014年,距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已经六年。这六年,每个国家都期 待经济会更好,就业机会更多,社会福利更周到。但至今危机带来的 负面效应远未消除,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仍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总 部设在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下调了2014及2015两年全球经 济增长预期,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部分新兴经济体 增长前景不容乐观,预测全球经济2014年增长3.6%,2015年增长3.9%, 均比今年1月上一次预测下调0.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综合提升
【金版学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综合提升[阶段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精要阐释]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围绕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而逐步形成。
一是从“战时共产主义”模式的尝试到1921年以“新经济政策”为核心的列宁模式;二是“斯大林模式”的确立,突出了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建立强有力的国防为目的,社会生活政治化、经济生活高度集中化的斯大林模式。
【典题借鉴】1.(2016·湖南省怀化二模)有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俄)历史时,把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
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
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B.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题目中的“理想”是指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现实”是指苏联(俄)落后的经济状态。
战时共产主义取消商品贸易,属于追随理想的实验;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的情况下部分恢复了资本主义,属于面对现实的实验;斯大林执政后重新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属于回归理想的实验,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二、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演变[精要阐释]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激烈竞争促进了企业的合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
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运用政权力量对国家经济全面干预,不仅使美国暂时渡过了经济危机,而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资本主义发展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提升练(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新人教版
【创新设计】(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提升练(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新人教版(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015·广东肇庆二模)读下图,判断A点至B点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经济大危机的爆发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C.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D.政府大力干预经济解析如图所示,1929至1933年美国失业率不断上升,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工厂倒闭致使大量工人失业,故A项正确;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导致这次经济危机和失业率增加的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只是加剧失业的原因之一,故C项错误;1933年罗斯福新政之前,政府还未大力干预经济,故D项错误。
答案 A2.(2015·河南省洛阳统考)以当代美国默里.N.罗斯巴德为首的新的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
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
据此可以推断( )A.罗斯福新政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B.胡佛的举措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C.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主要责任D.胡佛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解析材料中“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的信息说明胡佛也曾经对经济干预,这给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故B项正确。
答案 B3.(2016·山东德州质检)“当千百万人面临饥饿的时候,反而减少粮食的生产。
整个想法,在人道主义者们看来几乎等于是神经错乱。
”这段文字评价的是( )A.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措施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罗斯福新政期间,为了缓解生产相对过剩,他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故B项正确。
2017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第十单元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1)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1932年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中指出:“这个伟大、古老、一直是成功的社会的成员们正在自问: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是不是在他们的时代很可能将到终点?”导致这一认识产生的大环境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B.第二次世界大战C.经济危机的打击D.英国殖民地的丧失2.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
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
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3.伯顿·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
”新政“灾难性的影响”不包括( )A.增加政府财政负担B.金融市场遭到破坏C.为后来的经济“滞胀”埋下了隐患D.日后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4.罗斯福在实施“新政”时曾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资源。
”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A.罗斯福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B.罗斯福认为富人更富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C.罗斯福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D.评价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穷人具有足够的生存资源5.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
这是为了( )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6.下表是“1850~1990年间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比例变化曲线图”,如果要补充20世纪最后十年美国经济发展状况,其发展态势应该是( )A.持续下降B.曲折发展C.持续增长D.“滞胀”状态7.右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俄某一特定时期实施的经济政策。
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 单元提升练(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提升练(十)(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017·江苏泰州质检)美国作者狄克逊·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中写道:美式幽默的溶解剂早已开始向这场危机发起进攻。
有些冷笑话,说的是高盛集团的每一股都配发免费左轮手枪。
还有笑话说,客房服务员会询问每位登记者:“是用来睡觉,还是用来跳楼?”针对上述现象,罗斯福政府的应对举措主要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推动工业复兴C.帮助民众克服恐慌的心理,恢复对未来信心D.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救济工作解析整顿财政金融体系主要是应对股市危机,材料中没有提及,故A项错误;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是应对工业产品盲目生产,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材料中“是用来睡觉,还是用来跳楼?”显然是人的恐慌心理,故C项正确;发放紧急救济金主要是应对社会贫困,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 C2.(2016·江苏无锡期中)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下列属于运用式创新的有()A.铁犁牛耕的应用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C.“新经济”的出现D.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解析铁犁牛耕的应用,改变了原来的耕作方式,属于突破性创新,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运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手段维护原来的政治制度,符合运用式创新,故B项正确;“新经济”是运用知识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的新模式,与运用式创新不符,故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也是前所未有的变革,与问题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3.(2016·江苏南京学情测试)“兹宣布,我国已存在可能导致广泛失业和产业解体的全国紧急状态,这使州际贸易和国外贸易深受其累,影响了公共福利,并损害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模块 经治史 第十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
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检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商丘调研)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
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
特惠制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扩大进出口数额C.克服经济发展困难D.推行贸易自由化解析:C 英联邦国家间的合作并不是为了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错误;对成员优惠而对非成员苛刻,不一定会扩大进出口数额,故B项错误;材料的时间是1932年,材料的主体是英联邦国家,他们团结合作,直接目的应是克服1929年以来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引发的经济发展困难,故C项正确;“对成员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说明不利于贸易自由化,故D 项错误。
2.意大利经济学家阿锐基在《漫长的20世纪》中写道:“为了拯救市场,拯救在市场条件下继续维持的自由资本主义,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市场的一切形式都必须保留下来,买卖的过程也应该一如既往,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作者阐释的是( )A.英、荷的重商主义B.苏俄(联)的新经济政策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D.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C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表明,经济活动完全靠市场调节失灵,“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英、荷的重商主义出现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自由资本主义之前),与“继续维持的自由资本主义”不符合,故A项错误;苏俄(联)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都是为了挽救社会主义,故B、D两项错误。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计时双基练42
计时双基练42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时间:3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2016·保定摸底)戈尔巴乔夫在《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说:“他是改革的先驱者。
他第一个推动了改革进程。
他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
”戈尔巴乔夫评价的是( )A.列宁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罗斯福解析由“改革的先驱者”并结合所学可知是赫鲁晓夫。
答案 B2.赫鲁晓夫曾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
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
”这表明赫鲁晓夫想通过改革 ( )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C.巩固斯大林模式的地位D.推动荒地开垦增加粮食产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赫鲁晓夫改革的理解能力。
材料有效信息“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说明赫鲁晓夫想要扩大农庄生产自主权,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可知选A。
答案 A3.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
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从材料中“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可知,苏联着重于研究军事等重工业,造成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失调。
答案 B4.(2016·浙江宁波高三期末)斯大林逝世之后,苏联领导人开始改革,但是史学界认为有一个时期“措施的政策取向却是朝着回归斯大林模式的路标运动的”。
这个时期执政的应该是( )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契尔年科D.戈尔巴乔夫解析赫鲁晓夫改革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是以农业为突破口;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在工业方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与斯大林时期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极为相似;契尔年科执政仅13个月;戈尔巴乔夫改革一方面冲破了“斯大林模式”,另一方面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高考历史总复习 单元过关检测(十)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过关检测(十)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变形金刚》影片中出现了闻名世界的美国水利工程——胡佛水坝。
胡佛水坝是1931年联邦政府立项开始建设的,1935年竣工。
胡佛水坝的修建表明胡佛政府( ) A.放弃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在美国率先提出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C.较好地解决了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问题D.采取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2.1933年5月7日,罗斯福在著名的“炉边谈话”中说:“黄金,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白银,都是通货的完美无缺的基础。
这也就是我决定现在不允许美国持有的任何黄金外流的原因。
”1933年6月5日,国会决议限定过去和未来一切公司契约均禁止用黄金支付,至此美国最终放弃了金本位制。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A.进行币制改革,推动工业发展B.降低物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刺激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复苏D.刺激通货紧缩,改革银行体系3.(2016·海口模拟)下面列举了罗斯福上任之初的部分活动。
当时经济形势的变化反映出( )错误!A.金融领域率先摆脱了危机 B.国人对政府的认可度提升C.美国缓和危机的难度不大 D.危机未明显影响民众生活4.罗斯福新政时期某艺术家的歌曲唱到:“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
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变成USSA。
”歌曲反映出当时( )A.美国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B.一些美国人对新政的本质认识不清C.新政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的处境D.新政的实施缓解了美国的阶级矛盾5.福利制度是国家或政府在立法或政策范围内为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的生活水平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它是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调整的重要方式之一。
这一政策主要体现出( )A.对社会生产的调节B.资本社会化的趋向C.企业“经营者革命” D.分配领域的社会化6.(2016·济南期末)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种可怕的通胀形式——滞胀,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新的噩梦:物价上涨,失业率升高,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原有的经济调控手段似乎失灵,人民的财富按照不可阻挡、不可预知的方式缩水。
【小初高学习]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计时双基练39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时间:3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2016·龙岩质检)下表反映了1913—1938年美国汽车产量变化,下列对1933年数据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解析1933年经济大危机导致大量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社会购买力下降,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答案 A2.1929—1933年,胡佛任总统四年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修建了37 000英里公路,国家公园增长了40%,森林面积扩大了250万英亩,1930年胡佛水坝开工兴建。
这表明胡佛总统的措施( )A.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C.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D.措施的实施成效显著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得出,胡佛政府针对经济危机实施了国家干预,故材料无法说明其采用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A项错误;同时材料只是局部信息,无法说明其对经济干预是“全面”干预,故B项错误;比较胡佛、罗斯福,二者都对经济进行了国家干预,故罗斯福借鉴胡佛的做法是可能的,故C项正确;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 C3.有学者指出,罗斯福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他扮演了一个改良主义者的角色,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他否定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B.他改变了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C.他调和了美国社会的劳资矛盾D.他以国家干预的方式完善了资本主义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性质。
罗斯福新政的性质是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维护完善资本主义制度,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错误;罗斯福新政不是改变了自由企业制度,而是加强了国家的干预指导,故B项错误;C项题干没有涉及,故排除。
答案 D4.(2016·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上学期质检文综)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社会传播着这样的信息:我们先辈们奋斗夺来的政治自由被经济上的无保障和工业暴政变得毫无意义了。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
29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
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
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
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根据材料信息“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可知美国联邦政府希望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发挥地方的自主性,即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故选A项。
美国联邦制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并非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故B项错误;美国联邦政府旨在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而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体现了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错误;让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并非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故D项排除。
答案:A2.(2014·大纲全国卷)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
”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 )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艾森豪威尔认为,任何政党都不应当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否则该政党将失去支持。
可见,艾森豪威尔希望保留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这与罗斯福新政一脉相承,故选A项。
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判断该主张与民主党政策是否趋于一致,排除B项;材料信息强调政策与政党存亡的关系,C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判断该主张是否与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一致,排除D项。
答案:A3.(2013·安徽文综)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人教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第十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
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冷战”政策对苏联的影响。
由漫画中“斯大林格勒”“水力发电站”“开始建筑”及漫画名称《又是斯大林格勒》,可知苏联在“冷战”期间的经济发展令西方反苏势力惊讶,本质上反映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
从漫画信息可判断时间为二战后,A、B、C三项时间上与之不符,排除。
答案:D2.(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
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素养。
材料表明,《赫鲁晓夫回忆录》不同年代的版本在内容上均有所不同,说明时代影响了历史叙述,故D项正确。
回忆录是当事人所写,掺杂了个人主观因素,准确性上有一定出入,不一定比相关研究著述的可信度更高,A、B两项错误;版本新旧与是否更接近历史真相没有直接联系,C项错误。
答案:D3.(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
这一措施旨在()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材料信息看,苏联将集体农庄劳动报酬的发放期限缩短,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这一措施实际上是利用物质刺激的办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A项。
高考历史专题测试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专题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点4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考点42 罗斯福新政考点4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点44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考点45 “斯大林模式”考点46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
这一现象(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2、1929年,美国政府成立了一个拥有38亿美元的“复兴金融公司”,借贷给银行、工业、铁路企业和农场主。
同时政府用5亿美元收购农产品,以提高农产品市场价格。
用于公共工程开支高达7亿美元。
这说明当时政府( )A.继续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C.实践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D.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经济3、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制,英镑汇率自由浮动,与黄金脱钩。
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国家都放弃了金本位制,逐渐形成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
这表明( )A.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B.各国开始推行贸易保护政策C.金融领域经济危机最为严重D.英、美、法三足鼎立局面形成4、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1931年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约50%为苏联所购买。
这客观上反映了( )A.美国寻求商品销售市场的迫切希望B.美苏两国贸易关系相对稳定C.斯大林模式的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D.美国出现国家干预经济模式5、1931年10月,美国总统胡佛召集纽约30个主要银行家和保险公司总经理举行秘密会议,要求银行建立65亿美元的紧急信贷备用金,要求保险公司在债权人真有困难时不取消抵押品赎回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设计】(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提升练(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新人教版(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015·广东肇庆二模)读下图,判断A点至B点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经济大危机的爆发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C.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D.政府大力干预经济解析如图所示,1929至1933年美国失业率不断上升,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工厂倒闭致使大量工人失业,故A项正确;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导致这次经济危机和失业率增加的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只是加剧失业的原因之一,故C项错误;1933年罗斯福新政之前,政府还未大力干预经济,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5·河南省洛阳统考)以当代美国默里.N.罗斯巴德为首的新的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
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
据此可以推断()A.罗斯福新政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B.胡佛的举措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C.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主要责任D.胡佛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解析材料中“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的信息说明胡佛也曾经对经济干预,这给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故B项正确。
答案B3.(2016·山东德州质检)“当千百万人面临饥饿的时候,反而减少粮食的生产。
整个想法,在人道主义者们看来几乎等于是神经错乱。
”这段文字评价的是()A.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措施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罗斯福新政期间,为了缓解生产相对过剩,他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故B项正确。
答案B4.(2016·江苏南京、盐城质检)李庆余在《美国如何构建社会和谐》中提出“新政是在激烈的反对声中进行的,富兰克林·罗斯福被政治对手描绘成一个‘蛊惑人心的政客’,新政则被称为‘凶政’,习惯于以大企业为社会生活中心的企业界直接加入了这一攻击,对新政立法发出一阵阵抗议”。
从中可以看出新政()①在美国社会遭到抵制②部分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③加剧了美国的经济危机④借用资产阶级民主立法手段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新政是在激烈的反对声中进行的”,可知①正确;根据材料信息“习惯于以大企业为社会生活中心的企业界直接加入了这一攻击”可知②正确;新政加剧美国的经济危机在材料中未体现,故③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对新政立法发出一阵阵抗议”,可知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5.(2015·河南郑州质量预测)二战后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
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A.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B.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D.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答案B6.(2016·湖南长沙模拟)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
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这表明当时的美国()A.政府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B.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C.开创了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先河D.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解析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可知A项错误;“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始于罗斯福新政,故C项错误;为解决美国经济“滞胀”的问题,里根总统采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缩小国有经济比重的措施,可知D项错误,故B 项正确。
答案B7.(2016·江苏苏北四市质检)苏俄(联)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
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
”上述评价忽视了这一政策()A.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C.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D.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解析从材料“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说明采取的是余粮征集制,取消商品贸易,由此判断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故A项错误;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是斯大林模式,故B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破坏经济,故C项错误;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积极意义,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答案D8.(2016·河北石家庄调研)美国史学家曾对某国的一项经济政策这样描述道:“在它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
”材料中“它”所指的是经济政策应是()A.新中国的三大改造B.苏俄(联)的新经济政策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D.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国家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的前提下,也允许私人贸易的存在,这与苏俄(联)新经济政策的特征符合,B正确。
三大改造使我国生产资料由私有变为公有,故A与题意不符;罗斯福新政是在坚持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前提下,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C与题意不符;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是通过国家权力,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实行全面干预,故D与材料不符。
答案为B。
答案B9.(2015·陕西五校联考)苏联史专家闻一评价斯大林时,认为他一定要以动员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一定要让社会自我牺牲地为苏联效劳。
下列属于“社会自我牺牲”发展苏联的策略是()A.新经济政策B.管理权下放原则C.物质利益原则D.农业集体化政策解析从材料中“一定要让社会自我牺牲地为苏联效劳”和所学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内容可知,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是以牺牲农民利益的代价来发展社会主义。
答案D10.(2015·江苏南京三模)学者叶书宗说:“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材料中“明显地改变”的是()A.减少了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B.废弃了工业生产部门管理体制C.放弃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D.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解析减少了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与斯大林模式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不符,故A项错误;废弃了工业生产部门管理体制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放弃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故C项正确;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与斯大林模式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11.(2015·河北邢台七校高三期末)戈尔巴乔夫在其著作《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说:“赫鲁晓夫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
因此,我承认,改革是同赫鲁晓夫所做的事有一定联系的。
”这说明()A.二者的改革意图有相似之处B.二者改革都突破了苏联的关键问题C.后者改革是深化前者的改革D.后者对前者的改革措施加以了模仿解析从材料可知体现出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都是要改变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故A项正确;结合史实可知,赫鲁晓夫改革是在原有体制上的修补,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故“都突破了苏联的关键问题”不是二者共同点,故B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公有制的斯大林模式,政治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故不是对赫鲁晓夫改革的深化,也不是对其的模仿,故C、D两项错误。
答案A12.(2016·湖南怀化质检)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以下各项解读与图表无关的是()A.僵化经济模式成为苏联经济下滑主因B.扩军备战争夺霸权影响美国经济增速C.经济政策不同导致美苏经济此长彼消D.经济全球化催生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8分,第14题22分,共40分)13.(2016·河南濮阳质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
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
”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材料二(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
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
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
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达41.6%。
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
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1)依据材料一归纳当时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
(8分)(2)根据材料二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
(10分)答案(1)特点:以立法的形式建立;由政府主导,实行“以工代赈”;关注弱势群体;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等。
意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问题: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现象,需要削减社会福利开支走出困境;福利制度本身的弊端。
过度的福利降低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是导致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