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一、四综合训练题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8、9)选修四(专题1)试卷
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19世纪中期,最先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打开日本大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2.最能体现明治维新性质的改革措施是( )A.废藩置县 B.兴办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C.提倡欧美生活方式 D.努力发展教育3.在明治维新实行的改革措施中,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和国家持续发展的是( )A.废藩置县 B.允许土地买卖 C.实行征兵制 D.发展近代教育4.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这段话体现的治国思想是( )A.学习西方 B.鼓励人民富起来 C.工业立国 D.对外掠夺5.日本明治维新措施中“废藩置县”的实质是 ( )A.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完善政府管理职能C.消除封建割据状态 D.调整国家行政建制6.探究历史发展的共性是学习历史的任务之一。
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有外国侵略导致国内矛盾激化 B.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C.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D.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7、近代日本从锁国到开国的思想转变中,哪些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①洋学的传播②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③形成改革派④黑船来航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8、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日本的近代天皇制度政治体制的标志是()A、幕府统治被推翻B、明治维新开始C、明治维新其间自由民权运动掀起D、《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9、率先主张在中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是A.抵抗派B.洋务派C.,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10、19世纪末,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事件是A.开办万木草堂B.成立保国会C.“公车上书”D.百日维新11、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
在开学校;学校之位。
高二历史选修一综合训练
高二历史选修一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在梭伦改革中,雅典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其划分依据是A、政治地位B、血缘关系C、居住地域D、财产多少2、梭伦改革后,陪审法庭的陪审员产生的方式是A由各等级公民选举产生 B从各等级民众抽签产生C由各等级国民轮流担任 D由首席执政官随意指任3、在梭伦改革中,使广大平民成为享有自由权利公民的措施是A、颁布“解负令”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设立陪审法庭D、建立四百人会议4、梭伦颁布“解负令”的目的在于A、废除债务奴隶制B、促进雅典城邦发展C、打破贵族世袭特权D、实现公民真正平等5、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利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6、梭伦确立的财产等级制度是(1)公民财产越多,等级就越高(2)公民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3)公民等级越低,承担的义务越少(4)不同等级的公民虽然享受的权利不同,但所尽义务相同A、(1)(2)(3)(4)B、(1)(2)(3)C、(2)(3)(4)D、(1)(3)(4)7、下列对梭伦改革后的雅典公民大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B、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C、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D、享有最高的司法裁判权8、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理。
“的思想家是A、墨子B、李悝C、商鞅D、王安石9.“爰金”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黄金货币。
透过右图能获知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①手工铸造业发达②商业贸易繁荣③城市繁华④社会经济整体水平提高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10.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历史人物曾指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A.奴隶主贵族B.商人C.新兴地主D.农民11.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①新兴地主阶级②自耕农阶级③奴隶主阶级④商人阶层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12.右图是197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郊的秦杜虎符,上有铭文为“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
人教版教材高二历史选修一、四选择题练习
高二精英赛历史试卷班级姓名将所选答案填入下表,不能涂改,否则视为0分(每一小题4分,共120分)以供天下之费”。
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免役收庸法④方田均税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
这一“变局论”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 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A.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4.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B.优先进行经济改革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 D.开始发展资本主义5《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6.巴黎著名的协和广场曾几度更名,见证了法国革命的曲折历史。
1793年时它名为“革命广场”,1795年改名为“协和广场”,1826年又改名为“路易十六广场”,1830年最终定名为“协和广场”。
将这些名称与下列历史时期相对应,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波旁王朝复辟时期②七月王朝时期③雅各宾派专政时期④督政府时期A.①③②④B.③①④②C.③④①②D.④③①②7.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 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 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8. 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高中历史选修一全册训练题【人教版】
选修一全册训练题【人教版】优化训练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优化训练基础巩固1.古希腊城邦兴起于A.公元前8世纪前后 B.公元前6世纪前后C.公元前5世纪前后 D.公元前2世纪前后2.下列对希腊城邦的认识和理解,不正确的是A.指希腊的一种民族意识B.指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C.指希腊的一种国家组织D.小国寡民是其突出特征3.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贵族把持的权力机关有①首席执政官②长老会议③公民大会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⑧4.梭伦改革前最尖锐的社会矛盾是A.国王与贵族 B.贵族与平民C.贵族与奴隶 D.国王与贵族5.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典的商业贸易日趋繁荣。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雅典人主要在地中海、大西洋沿岸经商②有些贵族也加入了经营工商业的行列③雅典人从商业贸易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④雅典的工商业者在经营活动中为求吉利绝不使用奴隶劳动A.①② B②③ C.③① D.①④6.雅典城邦对梅加蜡城邦宣战并取胜的原因不包括A.广大平民的强烈要求B.工商业奴隶主的呼声C.梭伦的个人努力D.雅典统治者的推动强化提高7.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出现了许多“六一汉”。
这种现象是A.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B.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C.城邦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D.是雅典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8.关于公元前632年雅典武装暴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的结果B.暴动的参加者主要是平民C.起义曾一度占领了雅典卫城D.暴动成功地推翻了贵族政治9.雅典的“山地派”①都是债务奴隶②大都居住在山区③不能享受公民权④主张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10.雅典公民推举梭伦为首席执政官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 B.巩固贵族的既得利益C.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城邦统一 D.征服其他城邦的需要课外延伸11.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1)材料二众多古希腊城邦的形成与材料一所反映的地理环境有何关系?(2)材料一所反映的地理环境能否促进古希腊海外贸易的发展?请说明依据。
历史选修一综合试题
1.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废除“六一汉”制度 D.恢复长老会议制度2.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改革是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庇西特拉图改革3.春秋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最早提出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的是A.管仲改革B.李悝改革C吴起变法 D.商软变法4.商轶变法中,哪一项措施确立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使土地私有成为合法化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耕战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严密的户籍制5.商勒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A.秦孝公大力支持B.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C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 D.“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6.从商鞍变法的思想看,商鞅主要是贯彻落实了战国时期谁的思想?A.墨家B.儒家C法家 D.兵家7.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①实行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人②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③民族矛盾日渐突出④冯太后崇尚“汉法”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8.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和租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减少人口流动C有利于遏制土地兼并之风 D.推动了北魏社会政权封建化的进程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主要有①制定官吏傣禄制,严惩贪污②设立三长制③迁都洛阳④移风易俗,推行汉化政策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0.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具体措施有①迁都洛阳②实行宗主督护制③尊儒崇经,兴办学校④改汉姓A.①②④B.②④C.①③④D.③④11.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的措施是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 D.均输法12.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势力强大占据着支配地位,在经济上A.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B.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C.规定了统一的《圣经》版本D.推行重商主义13.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马丁·路德认为A.赎罪券不能免除教会的惩罚,也不能赦免罪过B.国家权力为神所授,至高无上C.人们靠内心的虔诚忏悔就能够获得上帝的赦免D.人的“原罪”使人的本性变坏,只要坚持苦心修练就能获得上帝赦免14.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集中体现在A.“九十五条论纲”中B.《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中 C《圣经释义》中 D.《基督教原理》中15.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 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B一场反对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会的革命运动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D.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16.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的改革是A阂采尔起义 B.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C.加尔文宗教改革 D.亨利人世宗教改革17.穆罕默德·阿里建立政权后主要的外部威胁是A.奥斯曼土耳其B.希腊C.马木路克D英法等国18.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土地制度的主要内容或成果有①取消包税制②取消宗教地产的免税权③分配国有土地给新兴地主和农民④确立了土地私有A.①②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9.下列哪一史实不符合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内容或成果A.修建马哈茂德运河B.设立咨议会,限制了君权C.创办学校,建立印刷厂D.废除雇佣兵制,实行征兵制20.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工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导致国内市场狭小②导致自由劳动力缺乏③不利于工业资本的积累④暴力斗争不断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1.俄国激进派代表人物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基本主张是A.继续保留农奴制B.对农奴制进行平缓的改革C.主张让农奴向地主赎买份地D.主张无条件地给予农奴自由和土地22.春秋管仲改革中最易推动社会形态转变的是()A.“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 B.对政治的改革C.对军事的改革 D.“相地而衰征”23.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高中历史选修1综合测试题【精品】【实用】
平顶山实验高中2011— 2012 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小题,共60 分)1、公元前8—前 6 世纪雅典城邦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主要表现在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C、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B 、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D 、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2、在梭伦改革的措施中,打破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是A、颁布“解负令”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设立“四百人会议” D 、鼓励工商业发展3、梭伦改革后实际上执掌国家最高统治权的是A. 公民大会B.“四百人会议”C.首席执政官D.公民陪审法庭4、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我制定法律,不分贵贱,一视同仁。
”这反映了改革家的一种怎样的改革指导思想?A. 中庸,不偏不倚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 全面维护贵族利益D.极力维护平民利益5、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B、封建贵族民主政治C、平民民主政治D、奴隶主民主政治6、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政权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D 、消灭奴隶制残余7、《诗经·大田》诗的大意是:“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旱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当时在井田之外出现了私田B、奴隶主贵族十分关心私田的收成C、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开始动摇 D 、封建土地私有制完全确立8、商鞅变法中,对建立封建经济基础起决定作用的内容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按功受爵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D 、废分封,行县制9、《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10、在商鞅变法推行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A、贵族保守势力B、大地主保守势力C、中小地主保守势力D、农民阶级11、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不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D、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12、下列对北魏统一北方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B、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C、改变了北方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方式D、为各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3、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①实行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人②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③民族矛盾日渐突出④冯太后崇尚“汉法”A 、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4、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有①平城保守势力强大,民族隔阂深②平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③平城经常受到北方强敌柔然的骚扰④洛阳是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 D 、②③④15、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表现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迁居洛阳的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B、鲜卑贵族广占良田,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C、汉族学习了鲜卑族的游牧经验D、“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描写了鲜卑女子的汉化16、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A、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B、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C、生产生活比较稳定D、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17、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不相符...的是A、北方统一的实现 B 、鲜卑族封建化进程的深化C、北方民族大融合 D 、北方经济的发展18、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不正确的是A、缓和了民族矛盾B、建立了封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C、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D、汉族生活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19、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座右铭的范仲淹,为了革除北宋时弊,主张改革。
高中历史综合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综合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一、选择题(每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要求,每题2分,计30小题,共60分)1.从《解负令》(梭伦改革措施之一)内容看,主要保护什么人的利益?A.债务奴隶B.平民C.贵族奴隶主D.工商业奴隶主2.平民对梭伦改革有很多抱怨,主要是由于其改革A.使平民的利益遭到重大损失B.给平民的经济政治利益太少C.不在雅典实行僭主政治制度D.没有实现雅典平民任何要求3.战国时期,“刑名”之学倍受统治者推崇,其指的是A.儒家学说B.墨家学说C.道家学说D.法家学说4.战国时期,最早开始变法的诸侯国是A.秦国B.齐国C.魏国D.楚国5.商鞅变法中,曾规定“户有二丁以上不分者,倍其赋”。
其目的是A.落实“奖励军功”的措施B.扶植新兴地主经济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鼓励发展小农经济6.支持商鞅进行变法,促进秦国富强的国君是A.秦穆公B.秦献公C.秦孝公D.秦始皇7.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政权,由何古代少数民族建立?A.鲜卑族B.匈奴族C.蒙古族D.满族8.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的实质是A.说汉话,穿汉服B.用汉姓,通汉婚C.接受汉族先进制度和文化D.缓和与汉民族的矛盾9.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错误的是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C.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10.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的中心措施是A.整顿吏治,提高行政效益B.开辟财源,增加政府收入C.改革军事,增强军队战斗力D.改革教育,培养改革派人才11.王安石颁行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的目的是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限制大地主的利益C.鼓励发展农业生产D.巩固加强中央集权12.中世纪西欧各国的财富源源不断流向罗马教廷。
其中,被称为“教皇的奶牛”的是A.英国B.法国C.德国D.俄国13.马丁•路德宗教思想的核心是A.信仰高于理性B.虔诚信仰即可得救C.建立民主教会D.清除国教中天主教残余14.“因信称义”中“义”的含义是A.在上帝面前灵魂得救B.被教皇免罪C.信仰上帝D.简化宗教仪式15.对19世纪早期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评述正确的是A.促进了埃及的统一和振兴B.保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C.使埃及成为资本主义强国D.摆脱外来压迫,实现了民族独立16.促使俄国1861年改革发生的直接原因是A.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B.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D.民族危机的加深17.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观目的是A.摆脱危机,维护专制统治B.解放农奴,使其人身自由C.给农民份地,减轻农民负担D.发展经济,建立资本主义国家18.俄国1861年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①自由劳动力②市场③技术④工业原料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9.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A.天皇对所处的傀儡地位不满B.大名、武士不满将军的独裁统治C.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20.首先打开日本大门的西方列强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21.日本明治维新“废藩置县”的措施,在当时所起的主要作用是A.加强了中央集权B.实现了四民平等C.推翻了幕府统治D.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22.下列明治维新的措施中,最能体现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的是A.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B.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工商业D.禁止土地买卖,维护领主所有制23.明治维新中积极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其实质是A.引进西方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B.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立资本主义新文化C.制定“帝国宪法”,建立控政治制度D.提倡武士道精神,积极对外扩张24.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扩张最初的主要对象是A.中国B.朝鲜C.新加坡D.菲律宾25.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是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26.下列维新人士中,被康有为称为“中国西学第一人”是A.梁启超B.严复C.谭嗣同D.刘光第27.维新思潮从理论宣传发展为政治救亡运动的标志是A.“公车上书”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C.保国会成立D.《定国是诏》颁布28.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A.《变法通议》B.《应诏统筹全局折》C.《定国是诏》D.《瀛环志略》29.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是A.袁世凯的告密B.顽固派势力强大C.光绪帝被囚禁D.帝国主义的破坏30.戊戌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推动政治改革运动B.促进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C.挽救了民族危机D.促成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6分,共30分)31.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
高中历史 综合测试卷(一)新人教版选修4
综合测试卷(一)(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秦始皇被不少史学家视为“千古一帝”。
下列各项中,属于秦始皇开创的有( )①第一次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实现国家统一②第一次进行全国文字统一工作③第一次统一全国的度量衡④第一次组织统一的科举考试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右图为秦始皇统一币制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统一后以圆形方孔“半两钱”通行天下②奠定了此后2 000多年中国铜钱的基本形状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④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3.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措施中对调整生产关系、社会关系起到重大作用的措施是( )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考试制度 C.修改颁布《唐律》 D.均田制和租庸调法4.《步辇图》描绘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的巨大向心力B.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C.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D.通过和亲的手段有效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5.下列三位皇帝共同的历史作用是( )秦始皇唐太宗康熙A.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创立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C.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D.实行了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6.2009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温家宝总理强调“扩内需,保增长”“重民生、促和谐”“实现以德治国”全面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以德治国”的主张在春秋时期孔子就已经提出,这说明( )A.不管时代怎样,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B.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加以继承C.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地予以肯定或否定D.德治将要取代法治7.“理念”在古希腊文中的本义是“我们看到的东西”,柏拉图却认为“理念”不应该是人们“感觉之眼”看到的事物的外观,而应是人们的“灵魂之眼”即理智所看到的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高中历史新课标选修1同步习题:4单元测试卷
第四单元测试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
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现象B.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C.纵容土地兼并以筹集军费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地主特权【解析】材料反映了北宋统治者制定错误政策,纵容土地兼并,导致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
【答案】 C2.北宋中期,爆发了王小波、李顺起义,起义军打出了“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这说明()①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②中小农户负担沉重③起义口号已经触及了封建土地制度④北宋阶级矛盾尖锐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宋土地兼并严重、百姓负担沉重的社会现实,但这一口号并未直接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答案】 A3.庆历新政以整顿吏治为中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依照政绩和资历提拔官员B.取消“恩荫”制度,防止权贵垄断官位C.改革贡举制度,令州县立学D.慎选地方官吏,通过考试统一录取【解析】庆历新政依照政绩提拔官员,并严格“恩荫”制度,对地方官吏择其举多者尽先差补,因而A、B、D说法不准确。
【答案】 C4.《文献通考》记载:“(宋)太祖、太宗……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下列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B.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C.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强干弱枝”D.提高军队战斗力、实现富国强兵【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能力。
北宋军队人数众多,机构臃肿,士兵素质较低,并没有形成富国强兵。
C从“尽收天下劲兵”一句看出。
B从收拢兵权的意义分析,可以得出。
A从“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可以得出。
【答案】 D5.(2015·北京模拟)下列对王安石变法在教育方面的变革表述错误的是()A.废除了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B.太学教科书的内容是儒家经典C.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D.严格“恩荫”制,防止垄断官位【解析】“恩荫”制造成官僚机构臃肿,是北宋积贫原因之一,故D说法不属于王安石变法在教育方面的变革。
高中历史 专题综合测评1 人民版选修4
专题综合测评(一)(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
汉方闻此言,欲通使,(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语皆在《西域传》。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
天子拜骞为中郎将,至乌孙,遣副使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摘编自班固《汉书·张骞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及成功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骞的历史贡献。
(7分)【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小问可以从西汉国力强盛对匈奴采取攻势和大月氏欲联络汉朝共同对付匈奴两方面回答。
回答第二小问时主要结合材料“……月氏遁而怨匈奴。
汉方闻此言,欲通使,(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归纳总结。
第(2)问主要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反击匈奴、中外联系及中原地区与西域的联系等角度归纳总结,同时注意结合材料“……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天子拜骞为中郎将,至乌孙,遣副使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即可。
【答案】(1)背景: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对匈奴采取攻势;大月氏欲联络汉朝共同对付匈奴。
原因:利用匈奴和西域各族矛盾;皇帝的信任和支持;西汉国力强盛,张骞个人的优秀品质。
(2)贡献:为西汉抗击匈奴胜利创造了条件;加强了内地与西域各族的联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2018春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1—4选练题及答案
2018春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1—4选练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约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8世纪,雅典建立了城邦国家的雏形,其标志是()A.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B.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组织的设立C.元老院成为最高决策机关D.债务奴隶制被彻底废除答案 B解析A、D两项是梭伦改革的内容,元老院成为最高决策机关是公元前7世纪以后的事情。
2.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出现了许多“六一汉”。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B.贵族对平民进行盘剥的结果C.城邦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D.雅典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答案 B解析古代雅典出现的“六一汉”是贵族盘剥平民的结果。
平民无力还债,只能替债主耕种土地,把收成的5/6作为地租交给债主,自己只能保留1/6,因此被称为“六一汉”。
3.在春秋战国时期,被统治者大力提倡的思想是()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学说答案 C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加强中央集权成为社会主要趋势,因此法家思想被重用,故选C。
4.“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反映了商鞅的什么精神()A.不怕困难B.锐意创新、与时俱进C.讲求诚信D.勇于拼搏答案 B解析由“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可知是主张变革,顺应时代发展,所以选B项。
5.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这反映了北魏当时( ) A.阶级矛盾尖锐B.民族矛盾尖锐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D.汉族内部矛盾激化答案 B解析材料反映了在战争时,鲜卑贵族驱使汉人为其打头阵的状况,这反映了当时鲜卑族和他统治下的各个民族之间的民族矛盾。
6.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 (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
”此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某种社会现象。
此社会现象是( )A.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C.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答案 C解析北魏统一北方后,在地方实行宗主督护制,豪强地主出任宗主,他们乘机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历史选修一、四综合训练题
历史选修一、四综合训练题(时间 120 分钟,满分150 分)1.( 18 分)阅读以下资料,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资料一:在时间的裁判席眼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从前她倍受奴役,现在已重获自由。
很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成立的雅典,此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困所迫,流亡异地,不复说家乡的亚狄加语言,远方流浪,也有的惨遭奴隶的低贱境遇,即便就在家乡,也在主人的怒气之下颤抖,我都使他们获取解放!——梭伦资料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眼前,不准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梭伦的诗歌·之二》资料三:秦简公七年(公元前408 年),初租禾。
——《史记六国年表》资料四:秦孝公任商鞅。
鞅以 ,, 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
,, 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志》资料五: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 年),令黔首自实田(自报土地实数)。
请回答:( 1)从资料一中我们可知梭伦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是什么?( 1 分)( 2)这一法律条则是在如何的背景下公布的?( 2 分)(3)若是你是生活在梭伦改革时代雅典负债为奴的老百姓,你会支持改革吗?请论述你的原由。
( 3 分)( 4)依据资料二,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 1 分)。
请并简要评论梭伦改革。
( 2 分)( 5)联合资料三、四、五,以秦国为例,概括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确实立过程。
(9 分)2.( 20 分)阅读以下资料:资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巧足够的权益,亦不使他们失去卑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便那些既有权益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想法不让他们遇到伤害。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眼前,不准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据有优势。
” ——梭伦资料二:史学家对阿里纷繁畅所欲言,有人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定者” ,“当之无愧的现代埃及之父” ;也有人认为是“一个实足的暴君” 。
历史:综合训练(一)(人教版选修4)
人教版选修四综合训练(一)(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段记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唐太宗贞观之治2. 康熙时期盛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康熙个人的出色素质B.政治清明国家统一C.实行开明的内外政策D.生产关系调整促进了生产力发展3. 在古代孔子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现在党和政府提倡“以德治国”。
说明()A.无论任何时代,我们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B.对传统儒学我们应该批判性地加以继承C.从古至今孔子的思想始终是中国的主导思想D.治理国家的方法是德治胜过法治4. 民间流传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从哪一方面说明了秦朝的暴政()A.徭役繁重B.赋税沉重C.刑罚严酷D.土地兼并严重5. 右图被称为“世界奇迹”。
下列关于说法,正确的是()①再现了秦朝时的军容②反映了秦朝繁重的徭役③显示了秦朝高超的造型艺术④反映了秦朝手工业的成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秦兵马俑6. 唐代,一个辉煌的朝代;唐太宗,一位杰出的帝王,智勇、文武双全。
下列关于唐太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年号贞观B.重用贤才C.实行轻徭薄赋政策D.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7. 康乾盛世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百年之治”,但很快盛极而衰,它给当今社会留下的历史教训最主要的是()A.加快社会改革,调整生产关系B.加强以德治国,紧跟时代潮流C.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D.惩治贪官污吏,加强政权建设8. 下列有关右图中人物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A.他周游列国,宣传“仁”的学说B.他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现象C.他注重整理古代典籍,传说他编订了《诗》《书》《春秋》等D.他主张“存天理,灭人欲”9.唐太宗曾向大臣表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历史选修一模块综合测试题
历史选修一模块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25 题,每题 3 分,共 75 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1、共同目标是反对贵族专权的雅典公民是()①“平原派”②“山地派”③“海岸派”A 、①②③B、①②C、①③ D 、②③2、依照财产等级制度,雅典第四等级能够参加或是担当官员的是()①公民大会②“四百人会议”③陪审员A 、①②③B、①②C、②③ D 、①③3、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是()A 、财产阶级民主政治B 、奴隶主民主政治C、贵族专制政治 D 、老百姓民主政治4、春秋后期,鲁国推行的初税亩和齐国推行的“相地而衰征”,其致使的结果是()①增添了国家的收人②认可了土地私有③加快了井田制的崩溃④促使了封建生产关系确实立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5、史记 .商君传记载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内贵戚多怨望” 。
这主假如因为商鞅变法()A、同意工商者入仕当官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认可土地归个人全部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6、商鞅变法的意义深远,以下哪一项不是商鞅变法的意义。
A 、推进封建社会制度的形成B、秦国经过变法逐渐兴盛起来C、推进了商业的发展D、为秦国以后一致全国确定了基础7、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Α 、攻打南朝B、打击旧贵族的权益C、与汉族通婚D、进一步推行改革8、以下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是()①推行俸禄制②推行均田制③易服饰④迁都洛阳A 、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C、①④③②D、①②③④9、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条件是()①北魏一致北方②民族交融③汲取汉族先进的文化④民族矛盾尖利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10、孝文帝改革中从根本上推进封建化的举措是()A 、均田制B、三长制C、礼乐制度 D 、九品官制11、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示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A 、抵抗西夏与辽的军事攻击B、停息农民阶级的抗争斗争C、增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12、王安石变法中的青亩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像之处有()①增强对人民的控制②限制官僚地主的利益③增添政府的财政收入④减少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 、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13、天主教会之因此在德意志有很大影响力,主要原由是()A、教权高于王权B、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C、德国支离破碎,未能一致的民族国家D、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14、从思想上为宗教改革确定基础的有()①宗教“异端”思想的流行②文艺中兴运动的推进③民族国家的发展④资本主义萌芽A 、①②④B、①②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15、在教义方面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不一样于加尔文教主张的是()A 、充公天主教会的土地B、教职人员能够婚嫁C、保存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D、先定论16、穆罕默德阿里对外扩充战争开始于()A 、 1811B 、 1812 C、 1820 D 、 180517、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土地制度产生的主要作用是()A 、取销了包税人的土地权B、打击了宗教长老权益C、稳固了阿里政权的统治基础C、确定了土地么有制18、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拿破仑殖民统治举措有哪些同样点()①引种新的农作物件种②取销包税制③成立了一些近代工业④兴修水利,促使农业生产A 、①②③④B、②C、②③D、②③④19、 18 世纪俄国农奴制下的主要阶级有()①封建地主阶级②农奴③自由农民④工业财产阶级A 、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20、以下农奴制改革的法律中最有益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款是()A 、农奴从法律上获取人生自由B、无条件地赐予农民自由和土地C、农奴挣脱农奴主的控制C、高价赎回一小块份地21、以下不属于民粹派主张和活动的是()A 、不满意资本主义制度B、呼吁知识分子到乡村去发动农民革命C、怨恨沙皇制度对农民的剥夺D、主张发动工人阶级与农民缔盟颠覆沙皇22、右图反应的历史历史信息不正确的选项是()A、天皇是国家名义的最高统治者B、将军、大名、武士都属于统治阶级C、武士是幕府统治基础,全都孝忠将军D、工商业者受统治阶级的鄙视23、日本明治维新获得成功的客观原由是()A 、封建专制统治相对单薄B、倒幕派颠覆了幕府统治C、新政权进行了有效改革D、国际环境对日本有益24、 19 世纪末中公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由不包含()A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B、“实业救国”思潮推进C、外国资本输入供给了资本D、清政府调整工商政策,同意民间设厂25、维新变法运动的直接目的是()A 、成立财产阶级共和国B 、发展资本主义C、救亡图存 D 、宣传财产阶级君主立宪学说二、资料题:( 26 题 13 分、 27 题 12 分、 28 题 12 分,共 37 分)26、阅读以下资料:资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高三历史选修1综合测试卷
高三历史选修1综合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①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②鼓励发展工商业③按财产决定公民的政治权利④创立五百人议事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2、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3、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4、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A.春秋B.战国C.秦朝D.汉朝5、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A.减轻农民的负担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巩固北魏的统治6、下列中外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有: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北魏孝文帝改革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⑤日本明治维新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7、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哪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①整顿吏治②颁布均田令③迁都## ④行汉制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④8、北魏孝文帝改革与下列哪种历史现象互为因果关系A.长期分裂B.民族融合C.统一北方D.阶级矛盾9、王安石变法哪一措施与唐代的"庸"相似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10、王安石变法中,对官僚地主利益触动最大的是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11、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B.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12、下列##改革的内容,属于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所共有的是:①信仰得救②因信称义③简化仪式④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13、下列新教派别中,保留了较多天主教成分的是A.加尔文宗B.路德宗C.英国国教D.胡格诺派14、##改革的实质是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C、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15、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以前,俄国已经面临着严峻的危机,主要表现在:①克里木战争失败②农奴制阻碍工业的发展③十二月党人起义④各阶层强烈要求废除农奴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③④16、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迅速发展资本主义C.维护沙皇专制统治D.增强实力,对外扩张17、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C、农民许用高价赎买份地D、农民成为商品18、有人说"斯托雷平是革命之父",其含义是A.他镇压了1905年革命B.他实行了农村土地改革C.他消除了农奴制残余D.他的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19、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最重要的措施是A.创办近代工厂B.开办技校,培养技师C.建立兵工厂D.发展商业20、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最为关键的是A、废藩置县B、发展近代教育C、实行征兵制D、废除土地买卖法令21、倒幕运动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B.下级武士已经成为资产阶级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有号召力22、维新变法运动的直接目的是A、建立资产阶级##国B、发展资本主义C、救亡图存D、宣传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学说23、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A.强学会的成立B.《中外纪闻》创办C."公车上书" D.保国会成立24、戊戌变法的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社会经济C.推动政治改革D.促进思想启蒙答题卡: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二、材料解析题〔共52分〕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选修一、四综合训练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1.(18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倍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家乡的亚狄加语言,远方漂泊,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即使就在家乡,也在主人的怒气之下发抖,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梭伦材料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梭伦的诗歌·之二》材料三:秦简公七年(公元前408年),初租禾。
——《史记六国年表》材料四:秦孝公任商鞅。
鞅以……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
……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志》材料五: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令黔首自实田(自报土地实数)。
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知梭伦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是什么?(1分)(2)这一法律条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颁布的?(2分)(3)假如你是生活在梭伦改革时代雅典欠债为奴的平民,你会支持改革吗?请阐述你的理由。
(3分)(4)根据材料二,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1分)。
请并简要评价梭伦改革。
(2分)(5)结合材料三、四、五,以秦国为例,概述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过程。
(9分)2.(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卑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梭伦材料二:史学家对阿里纷纷各抒己见,有人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当之无愧的现代埃及之父”;也有人认为是“一个十足的暴君”。
材料三:“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
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材料四: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材料五:观察下列商鞅变法时期的三幅图:材料六: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梭伦的什么改革思想?(1分)有哪些政策体现这一思想?(2分)(2)材料二中对阿里的评说纷纷各抒己见,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说明理由。
(3分)(3)材料三中体现了大久保利通的什么政策?(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维新采取了哪些奖励措施?(2分)(4)从梭伦、阿里、大久保利通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2分)(5)据材料四指出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的思想。
(1分)(6)从材料五图一和图二中的牛耕图中你能吸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2分)(7)据材料五图二中的牛耕图,史学家一般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3分)(8)引用材料六中的一句话,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1分)(9)根据材料四、五、六和所学知识,试述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2分)3.(19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摘自《戊戌变法》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
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
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材料四:“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6分)(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
(8分)(3)根据材料四结合课本知识分析作者政治思想有什么特点?(1分)应如何加以认识?(4分)4.(2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
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
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
——摘自《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材料二: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
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
”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牛顿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并列举两位影响了牛顿的“巨人”。
(5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8分)(3)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他们对世界科技发展和中国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三位杰出科学家的重大科技成果,(3分)分别评价这些科技成果的社会价值,(3分)并综合概括三位科学家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优良品质?(2分)5.(22分)阅读下列内容:材料一:民国初期学生心目中的伟人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
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以上材料展开讨论: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乙:你看这些学生崇拜的仍然是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大。
丙:没那么简单。
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华盛顿又崇拜孔孟呢?材料二:1923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史》请回答:(1)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丙为什么说“没那么简单”?(3分)(2)孙中山和华盛顿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两人都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不懈努力,回答下列问题:①资产阶级革命后,两国政体确立的原则是什么?立国的法律依据各是什么?(3分)②孙中山和华盛顿为维护本国的民主制度分别作了哪些努力?(4分)③努力的结果如何?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3)概述材料二每项调查结果所体现的主流民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8分)6.(20分) 简要概述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结果及其积极作用。
(8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经济、政治走向和民族关系的影响,(3分)并比较19世纪中期的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异同。
(9分)7.(12分)结合相关史实分别评述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和巩固所作出的贡献。
8.(18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半个世纪中,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普遍进行了社会经济改革,并在社会经济政策上出现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趋势。
请回答:(1)分别指出这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经济改革的主要目标。
(2分)(2)概括说明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在国家功能、所有制、经济调节机制、分配政策上有哪些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之处,(8分)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
(2分)(3)在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出现苏联和中国的两种模式,请简述两种模式的特点,不同后果及从中获取的启示?(6分)参考答案1.(1)主要内容:“解负令”。
(1分)(2)背景:下层平民与上层贵族的矛盾激化;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执政官。
(2分)(3)观点:支持。
在改革中,债务被废除,土地又回到自己手中;同时人身自由也得到了法律保障。
(3分)(4)特点:体现了“中庸”色彩。
(1分)评价: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开辟了道路。
改革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的局限性(或民主化改革不彻底)。
(2分)(5)①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田的不断扩大,各诸侯国先后用国家赋税制度和法律条文,将土地私有制度法定下来。
(3分)②秦国的“租禾”是根据田地产量征收赋税,实质上是开始承认对土地的所有权。
商鞅变法“废井田,制阡陌”,则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定私有制度。
(3分)③经过战国时期的变法,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
秦统一后,令农民自报土地实数,按亩纳税,在全国范围统一实行的封建土地制度。
(3分)2.(1)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的改革思想(或折中、制衡的思想也可)。
(1分)如颁布土地法令上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分享政治权益;建立“四百人会议分享参政议政的权利等。
(2分,答出两点即可)(2)如果持肯定态度,理由如下:结束了埃及的长期混乱局面,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促进了农业商业的发展,建立了近代工业,提高了生产力;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增强了经济军事实力,推迟了被列强侵略的进程等。
(3分)如果持否定态度,理由如下:对外扩张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对其他国家是一场奴役和掠夺;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垄断国家政权等。
(3分,言之有理即可)(3)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或“臵产兴业”政策。
(1分)政府负责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样板企业;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扶植那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大力拓展海外贸易等。
(2分)(4)改革创新、坚强不屈的改革精神等。
(2分,言之有理即可)(5)变法的理论基础是法家思想。
(1分)(6)说明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逐步推广,说明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