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
新课程背景下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尝试
势下教育 中出现 的一 些新 问题 , 即使那些 能运用 心理学 知 识解决教 育教学实 际问题 的毕业生 , 他们在毕 业后 通 也是 过各种途径学得 的。2因此 , _ 在保持 教材体 系科学 性、 完整
性的基础上 , 强实用性 已经迫在眉睫。 增
效果与师生 的期望 、 课程 自身的作 用和未 来教 师职业 的要 求存 在很大的差距 , 能较好 地体 现课 程设 置的价值 , 没 客观 上影响 了师范 院校人才培养的 目标及质量 。本文试 图在分 析教育心理学教学现状 的基础 上 , 合多 年的教 学体会 以 结
在实际教学 中 , 由于时同等 的限制 , 应尽可能选 择那些 与 中小学教育教学 实际联系紧密 、 有价值 的内容进行 教学。 如学习理论 中, 缩 旧理 论 ( 巴甫 洛夫 、 代 克 等 的理 压 如 桑 论) 的篇幅 , 突出新 的观 点 , 如人本主义、 建构主义理论。在 “ 理论 ” “ 与 应用 ” 的选择 上 , 弱化一 些基本 理论 的教学 , 如
钱 云祥
(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系 , 江苏 丹 阳 2 20 ) 130
摘 要: 作为师 范教育课 程体 系中的重要纽成部分 , 育心理 学应该 主动适应基 础教 育课 程 改革。但 长期 以来 , 育 教 教
心理 学 内容体 系繁 杂 , 且不能与 中小学教育教 学实际紧密联 系; 学方法单一 , 教 以讲授 法为主 , 严重影 响 了教 学效呆 ; 学 教 评价方 式落后 , 未能发挥其功 能。为此 , 应加 强教 学 内容的整合 , 紧密联 系中小学实际, 强其 实用性 ; 增 改革教 学方法 , 尝试 采 用体验教 学法等 多种教 学方法 ; 重视发展性评价 , 充分发 挥教育评价的功 能。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尝试
一
、
课程 教学 的 问题
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 通过合作学 习可 以使个 体对
信息意义 的构建更加丰富和全面 , 知识学 习应与情境化的 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相应地 , 构主义 教学理论重视 建
V0 21No. l 1 2 De e e 20 8 c mb r 0
●学科建 设 ●
基于建构主义的 教育心理 学课程与 教学改革尝 试
龚少英 , 刘华 山, 郭永玉 , 谷传 华
( 中 师 范 大 学 心 理 学 院 , 北 省人 的发 展 与 心理 健 康 重点 实验 室 , 汉 4 0 7 ) 华 湖 武 3 09
课程改革在 中小学如火 如荼 地进行 , 大学 的许多课 但
程却仍然采用传统 的教学 方法 , 教育心理 学也不例外 。教
成果不断出现 , 并被引入教科 书中。在教育心理学课程建 设 中, 我们对教学大 纲做 了较大 的生听仍然是教学的 主要形式 。采用传 统的方法讲 授建构 主义 的理论 见怪不怪 。大学 扩招 也使得 大学课 堂 规模变得更大 , 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顾 及到所有学生 。因
摘
要 : 教 育心理学是一 门兼具 理论 性 与实践性 的课 程, 但在 传统教 学 中, 理论 性突 出, 实践 性缺乏。
建构 主义学 习理论和教 学理论 为教育心理学教 学改革提供 了理论指 导。教 育心理 学课 程与教 学改革 从课程
内容 、 学方法和学 习评价方 式等 多方 面进行 改革 , 教 取得 了良好 的效果 。 关键词 : 建构 主义 ; 育心理学; 教 课程 ; 学 教
《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初步实践
《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初步实践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
教学改革围绕整合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拓展反馈平台、革新评价机制五大方面进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也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整合教学目标根据三亚学院的“311”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职业倾向,笔者首先明确并整合了教学心理学的课程教学目标:突出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优势,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项技能,为以后成为一名教师打下必要的基础,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塑造健康人格。
优化教学内容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内容应该与日常教育教学联系紧密,对教育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但目前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因此,在保持教材体系科学性、完整性的基础上,应该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增强课程实用性和趣味性。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的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和优化。
(一)弱化理论教学总体而言,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由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构成,但传统的教育心理学重点内容为学习心理和学生心理,对教学心理和教师心理重视不够。
因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尽可能选择与教学实际联系紧密、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教学。
在“理论”与“应用”的选择上,弱化一些理论的教学,侧重点放在这些理论给现代教育教学带来的启示上面;依据把教育心理学课程分为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发展历史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教师和学生心理,分别介绍学生的心理和教师的心理;第三部分为一般学习心理(简单介绍各心理学流派的学习理论,对教材的第四、五、六、七章进行整合和概括)和学习动机,第四部分包括知识、技能、问题解决的学习和学习策略,第五部分为教学心理,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和教学评定。
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尝试
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尝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规律以及学习条件的科学,教学内容有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理论和教学、分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与教师等等。
同时,教育心理学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交叉的学科。
过去,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育心理学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对我国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发展带来严重阻碍。
对此,本文结合现状,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手段等方面入手,探讨关于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建构以及学科教学方式的改革。
受西方心理学理论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的大学教育心理学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阻碍了大学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发展与进步。
以下,笔者结合当前我国大学教育心理学教学,分析当前高校教育心理学课程在教育教学上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手段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
一、当前高校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一) 课程与教学材料方面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教材主要有两种倾向,其中一种主要强调的是为实际应用服务;另一种则是侧重于对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研究。
对我国过去的心理学课程研究进程进行探究不难发现,以往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采用的心理学课程材料主要倾向于上述第一种,即强调的是以教育实际为根本出发点,研究侧重点在于研究心理学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和规律。
所以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在编撰过程中,主要从学习知识和技术能力、道德教育、审美教育以及学科教学、个体差异等角度出发进行教材内容组织。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学术价值和主体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从而成为为其他学科教学服务的一种附庸。
近十年,西方心理学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在其辐射影响下,各种心理学教育理论和思想开始传入我国,对我国的教育心理学课程产生巨大影响。
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构建
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构建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以心理学为基础,结合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和探讨教育中的心理问题,并且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教育心理学课程作为教育学、心理学或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教师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
当前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资源匮乏等方面。
因此,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改革,构建更加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路径。
本文将围绕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进行探讨,提出一些可行的改革方案和建议,以期为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课程设置方面的改革教育心理学课程的课程设置需要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突出实用性和前瞻性。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 更新课程内容。
教育心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课程内容应该及时更新,充分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
比如,可以增加新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如社会认知理论、情绪智商理论等,并且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
2.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教育心理学课程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教育实践能力。
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可以增加一些实践性课程或案例分析课程,引导学生深入实际,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1. 注重互动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互动教学方式,如讨论、小组活动、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2.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需要与时俱进。
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构建
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构建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关于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它对于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和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如何更好地开展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是当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构建展开探讨。
一、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首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深入了解。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心理特点、学习风格、认知能力等都会对教学产生重要影响。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动机等方面的情况。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内容通常涉及到一些较为抽象和深奥的理论知识,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适当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引用案例、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实践教学教育心理学是一个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学改革路径构建中需要注重实践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调查报告、课堂演练等方式,引导学生将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教育实践中,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教育实践能力。
四、开展课程设计的探索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构建需要充分关注课程设计的探索。
在课程设计方面,可以尝试采用多媒体教学、课程资源共享、课程项目设计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和贴近实际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
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设计,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进行课程选择和学习任务的设计,从而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个性化。
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构建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避免教学过程中出现学习阻碍。
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构建
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构建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变革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加强,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以满足新的教学需求和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本文就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改革的第一步是要确定新的教学目标。
教育心理学课程的传统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现在学生除了要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还需要学习如何应用心理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现代教育心理学课程应该聚焦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职业中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精简由于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繁多,有很多由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和理论,因此,教师可以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保留实证研究得出的重要结论,通过精彩的案例和实例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将内容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重视,让学生看到学科知识与实际需求的联系。
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育心理学课程大都由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单一的教学模式没有有效利用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如今多元化教学得到普及。
在教育心理学的实践教学中,实践性与理论结合的方式更为重要。
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调查研究、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到实践中,发挥创新和创造的能力。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可以采取主题教学、分组教学、个别辅导等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
四、实践教学的加强现代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如撰写调查报告、设立行动研究计划等,从而使学生对学科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采取多种实践性教学方式,如项目实践、课程论文、教案设计等,让学生通过实践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建设应当注重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精简、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的加强等方面来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心理学与教育改革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与创新
心理学与教育改革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与创新心理学与教育改革: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与创新教育改革一直都是教育界的关注焦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
在这个背景下,心理学的应用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心理学通过对学习和发展的研究,为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教育改革中的实践与创新,以期为教育界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认知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注意力、记忆和问题解决等方面。
在教育实践中,认知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认知能力,从而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了解到学习者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而且容易受到外部干扰的影响。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合理的教学环境,减少干扰因素,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和学习效果。
此外,认知心理学还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个体差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材料,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二、社会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群体之间相互关系和影响的心理学分支。
在教育实践中,社会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和社会互动,促进积极的学习环境的建立。
一个有效的教育环境应该能够提供积极的社交支持,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教育者的榜样作用和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可以促进良好的社交关系,降低学生的不安感和孤独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情感健康。
此外,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还揭示了“自我实现预言”和“斯特恩伯格劣势”等概念。
教师应该通过积极的言辞和态度,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期望,激发学生的潜力,帮助他们克服自我负面预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三、发展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发展心理学关注人的生命周期内的发展变化和发展规律。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幼儿相关工作的教育者,我深刻认识到,幼儿教育心理学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幼儿教育的发展需求,我们有必要对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1.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当前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缺乏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
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育场景相结合,导致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较低。
2.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
这种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的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
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应试化学习,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1.优化教学内容为了提高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应优化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具体措施如下:(1)增加实际案例分析和讨论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价值。
(2)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教育心理学理念和方法,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加强心理学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1)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课件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鼓励学生参加学术竞赛、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应完善教学评价体系:(1)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包括知识掌握、实际操作、综合素质等方面。
(2)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构建
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构建教育心理学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其理论和实践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工作的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常常存在诸多问题,如理论脱离实践、教学内容散乱、师资力量不足等等,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对于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同时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实践。
因此,我们需要对教育心理学的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工作的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和系统化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心理学基础、学习方式、发展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教育评估方法等多个方面。
然而目前教学内容常常是散乱的,不够系统化。
因此需要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和系统化,将不同内容进行合理的分类和组合,形成一整套系统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具体而言,需要将比较松散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课程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关联,从而从整体上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传统的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多半是以课堂讲解为主,教师主导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接受。
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也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多元化的尝试。
比如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制作生动、形象、富有创意的教学课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另外,也可以借助合作学习、案例教学、项目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课程建设的实践性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应该让学生更好地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
因此,可以在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建设方面注重实践性,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总结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
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实践考察、实习、毕业论文等方式来整合和实践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
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思考
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思考摘要: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思考现如今,基础教育改革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教育心理学课程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更应该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和教育部门的具体改革措施。
学校内部需要意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从本课程的特点入手,找出现存问题,并积极采取改革手段来改善现状。
一、教育心理学课程特点每个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而教学活动的展开也必须根据其特点进行设计和具体实施。
教育心理学学科的课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当然它属于师范类学科的特点也需要得到重视。
1.1教学的主体性本学科课程强调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加强,在教学关系中要确定好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度和接受程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
结合本学科的宏观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基础和专业素质的教师,所以必须要保证学生具有主体观念,不仅能够自主的从课程中获得专业知识,还能够从中学习到先进的教学理念。
1.2教学的创新性现行的教育改革政策其实就是在对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关系和教学方式等各方面进行的基于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理念上的创新。
而教育心理学课程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也十分注重教学活动中创新理念的传播,并努力将诚信理念通过日常教学植于学生们的思想中。
在应用新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背景下,教师会使学生们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充分展示自己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想法和创新之处。
这样做旨在激发和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教育行业的现在和未来增添活力和积极创新的元素。
1.3学科的师范性因为这门学科是属于师范类的教学内容,面对的学生很有可能就是未来的教师。
基于这个特点,教授这门学科的教师必须具有好的师德师风,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谦虚谨慎的教学态度为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还必须一直充实自己,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跟随时代的脚步,和学生们之间的交流既可以具有学术方面的深度,又能贴合实际,由深入浅的表达。
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革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革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确定的情况下,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教法制约甚至决定学法。
但就目前而言,虽然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本身也涉及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但长期以来,教师基本上沿用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法的教学方法,将教师绝对主导化,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无法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
教学往往停留于认知层面,导致学生迁移能力差,情感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被忽视。
最终,给学生留下“说一套,做一套”的尴尬印象。
东北师大的有关调查告诉我们:“学生对目前心理学采用的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很低,满意的占35%,不满意的占65%,x2=49.95,P (一)体验教学法。
体验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心理体验,把教育心理学知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并鼓励学生重视自己的体验,在体验中领会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概念。
如学习“学习动机”这一节内容时,从学习动机的定义、作用、种类、激发到培养等问题,都可以先请学生体会一下自己来校的学习动机,列举自己的学习动机,然后由此推延到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这一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与平时的学习生活是紧密相联系的;同时,体验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学会用教育心理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学会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将来才有可能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二)试教法。
试教法是指运用角色置换原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扮演教师,变“学”为“教”,从“教”中“学”“,教”与“学”结合。
如学习“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的内容时,就可以安排学生采用试教法进行学习。
运用试教法较好的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消极被动性,从而充分实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例如,试教过程中的备课就是积极主动地学习过程,学生为了上好课,写好教案,会认真刻苦的钻研和理解教材内容,自觉查阅参考资料,遇到疑难会主动请教同学和老师。
心理教育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尝试论文
心理教育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尝试论文心理教育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尝试论文一、教育心理学的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一方面的含义就是指研究教育和实践中的各种心理动态和行为规律的科学研究实践,包括的心理学有下面这几种心理学:社会教育心理学、学校教育心理学、家庭教育心理学;另一方面的含义就是指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就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跟教的最基本的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它属于应用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就是怎么教会别人和怎么学会别教的,并且包括教跟学的相互作用。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教学心理学研究内容大多数围绕教跟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开展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一下几种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还有教学环境这五种要素。
把所有学习的过程、教学的过程、和教学的评价和反思的过程的三种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大多数对教育实践拥有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这四种主要作用。
这四种主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下面四个方面:(1)描述用来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明白要解决的问题。
(2)解释用来为实际教学提供比较科学的理论性的指导工作。
(3)预测能帮助教师预测并且帮助干预学生们的心理活动。
(4)控制能帮助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来进行下一步研究。
二、教育心理學课程结构教育心理学当前属于优化的结构体系。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生怎样学习的特点、学习时的心理规律和学习的条件的科学研究,他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一般的学习心理、分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与教师的这些部分。
在这些里面“心理发展与教育”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描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发展的理,“学习理论与教学”一部分主要关注学习基础知识,从古至今需要压缩旧的理论,然后再突出新的观点。
“一般学习心理”一部分关系到学习的目的性、学习的改变方法、学习的实质性和类型、学习的生理机制的内容。
“分类学习心理”一部分关系到知识的建构、技能的形成、学习的新策略、问题的解决、社会规范和品德等方面的学习过程以及它的促进条件。
关于教育心理学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探究
关于教育心理学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探究发布时间:2022-01-17T05:05:21.08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6期作者:刘锦[导读] 教育心理学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部分教材更新时间长达5年,导致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过于落后。
刘锦襄阳技师学院,湖北襄阳 441000摘要:教育心理学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部分教材更新时间长达5年,导致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过于落后。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教育心理学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机制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对我国教育心理学课程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对此本文结合当前的教学现状,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入手,深入探讨了做好教育心理学课程改革策略。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探究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心理学已经成为各大院校专业必修课之一。
受传统教学模式以及西方理论的影响,导致在教学中过多重视基础研究理论,忽视了对教育心理学本身教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研究,也忽视了对教学的实际需求。
针对这种现象,就需要对当前高校教育心理学课程进行全面改革。
一、当前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所存在的问题1.课程和教材存在问题教育心理学教材侧重于以教育实践为出发点,着重在于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心理现象以及规律,导致在教材编撰的过程中,主要是从知识、技术以及道德教育等方面出发,过多地重视技能,忽视了该专业本身具备的学术价值以及主体价值。
导致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走向边缘化。
尤其是随着认知心理学进入大众视野,对于我国的心理学教学课程以及该方面的专业人士带来了巨大影响。
为了能够让教育心理学课程,重新受到大家的重视,又能够突出该学科的特性,在诸多因素的促成下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教学怪圈,那就是过多的重视学理价值,忽视了对教学所起到的辅助作用。
此外部分教材还出现了过多天下基础理论的研究,并没有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课程与实践存在脱节无法起到有效的教学作用。
2.教学方式存在问题现阶段所采取的演讲方式仍然是采用灌输式的,只重视考试结果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在课堂上用大量的时间讲解理论知识,对于实践应用少之又少甚至没有。
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构建
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构建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的学科。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个体心理的不断重视,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探讨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构建。
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俱进,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教育心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每年都有大量的研究成果涌现。
更新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应该定期阅读最新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了解最新的理论和实践,然后将其运用到教学中。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而现代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
在教育心理学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课程的评价方式需要多样化,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为主,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因此教育心理学课程的评价也需要相应改革。
教师可以采用论文写作、小组项目、口头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构建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入手,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可以提高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
万方数据
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彰显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 和情境合作性,并适当介绍内隐学习、分布式认知、新联结 主义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开拓学生学术视野。这样,在透彻 地理解了“学生”和“学习”之后,具体掌握不同领域的学习 与教学规律就有了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3.突出实践导向。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 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高学习与教学的质量。因 此,动机激发、知识建构、技能形成、学习策略、问题解决与 迁移、社会规范与品德等内容必然是教育心理学的主体。例 如,在“动机激发”中,我们特别重视如何运用有关的成就动 机理论进行学习动机的激发,如根据行为强化理论有效实 施奖惩和科学提供反馈,根据期望一价值理论科学地创设 问题情境,根据成败归因理论进行积极归因训练,根据成就 目标理论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根据自我效能理论提升个体 的自我形象等。在“知识建构”中,我们不仅重视如何通过有 效地组织直观、概括、具体化等活动进行简单知识的掌握, 我们更重视意义如何生成、知识如何整合、概念如何改变等 复杂知识的学习问题,侧重高级知识学习过程、高层次思维 (真实性问题解决、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及自我调节学习 过程,加强与学科学习研究成果的联系。在“学习策略”中, 我们不仅重视各种学习策略的有效运用,而且特别强调对 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等的理论 基础的阐述。在“社会规范与品德”中,我们不仅重视对品德 结构的认识与了解,更强调对社会规范内化为个体品德的 过程及其相应的理论基础进行说明。这样,理论与实践并重 的教育心理学课程,就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性。
前信息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提出的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并具备创造新知识的能力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
二、教育心理学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 的调整
为了有效地反映学科发展水平、体现学科特性,又能密 切结合教学实践、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我们对传统的教育心 理学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 1.优化结构体系。教育心理学作为研究学生学习的特 点、规律与条件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发展与教育、学 习理论与教学、一般学习心理、分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与 教师等部分。其中,“心理发展与教育”部分主要阐述皮亚 杰、维果斯基、艾里克森、柯尔伯格等心理发展的理论;“学 习理论与教学”部分关注基础知识,厚今薄古,压缩旧理论 (如巴甫洛夫、桑代克、托尔曼等人的理论)的篇幅,突出新 观点。“一般学习心理”部分涉及学习动机、学习迁移、学习 的实质与类型、学习的生理机制等内容。“分类学习心理”部 分涉及知识建构、技能形成、学习策略、问题解决、社会规范 和品德等方面的学习过程及其促进条件。“教学心理与教 师”部分涉及教学设计、有效教学策略、个别差异、教学评 价、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等内容。在整体上,学习与教学心理 部分前后呼应、相辅相成,课程结构浑然一体。 2.更新理论观点。目前教育心理学的主流是人本主义 和建构主义取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自 主建构,强调“教材”同时也应该成为“学材”。为了反映教育 心理学的转变,我们对于“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理论与 教学”髓部分进行了加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 学习,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与规 律,因此我们对于皮亚杰、维果斯基、艾里克森、柯尔伯格等 心理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进行了充分的阐述。为了有效地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全面了解学习的实质、过程与条 件,因此我们对与教育实践关系密切、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 认知学习理论、人本学习理论和建构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
7.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全面考察学习效果。教育心理学 课程的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兼顾课堂表现、结业考 试、论文撰写等形式,满分为100分。记录课堂表现的目的 重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热情,激发学习兴趣;结业 考试在于了解学生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以及简单运 用的情况;撰写论文则在于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水平。具体分值为:课堂表现 20分,结业考试40分,课程论文40分,改变了“一张试卷
万方数据
行专题的小组合作和大组交流之前,我们专门建立了教育 心理学课程的网页,由各小组组长负责将本组的主题报告 (初稿)上传到网页,供其他同学学习;同时,开辟专门的讨 论区,供同学之间相互质疑和讨论;然后,在大家集思广益 的基础上,形成每一组的专题报告(讨论稿);再进行面对面 的交流和讨论,形成最终的专题报告(定稿),并再次上传到
作精神和人际沟通的能力。 3.小组合作、大组交流与课堂讲演。对于教育心理学 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问题,我们采取的另一种方法是将 上述两种方法有机结合。因为,课堂讨论往往比较浪费时 间,真正全力参与的学生也往往较少;小组合作虽能保证对 本组主题的深入了解,但对其他小组的研究主题则往往不 予关注,从而使得知识面也受到影响。为此,我们目前更多 地采用的教学方式是:首先学生自由分组,自由选择小组学 习主题,小组成员合作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的 基础上,将主题相近的几组同学组成大组,进行交流、讨论 和质疑;在此基础上,每位同学再回到原来的小组,再次进 行讨论,确定本组的最终意见。教师指导各小组的合作学 习,参与上述大组讨论的全过程,并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 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总结、概括和补充。这样,既保证了理 解的深度和知识的广度,又保证了教学的效率和知识的系 统性。 4.课堂观察与案例分析。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规 律的目的在于运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一般选择典型 的课堂教学录像让学生进行观摩,或带领学生深入中小学 课堂教学实际听课。一般安排是:实地听课1~2次,观摩录 像l~2次,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教学的优劣, 并提交书面的案例分析报告。通过这样的尝试,培养了学生 理论联系实践的学风,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提高了他们改变中国教育现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文献阅读与研究性学习。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最终目 的在于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而选题是其中的首要环 节。选择有价值的研究主题,一条重要的途径是阅读高水平 的文献。因此,我们在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初期,就向学生介 绍和教育心理学相关的中英文期刊,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文 献,自主积累资料,尤其鼓励学生研读英文期刊的学术论 文,并要求提交1篇读书笔记。在此基础上,组织同学进行 交流和研讨,寻找新的研究课题。然后,鼓励并指导有共同 兴趣的同学,沿着所选定的课题开展研究,或者设计问卷进 行调查,或者准备材料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 目前,已有不少同学通过教师的引导,找到了研究的主 题;有的同学还通过后续的不断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尝试,学生的研究热情得到了调动,研究 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6.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于教育心理学教学。为了生动形 象地呈现教学材料,本课程梯队的教师团结合作,制作了用 于本科教学的教育心理学课程的系列Powerpoint投影胶 片,并制作了教育心理学核心主题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同 时,我们注意充分利用互联网以及学习与教学心理实验室 的条件,促进学生进行交互性学习和网上学习。例如,在进
三、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手段与评价方式的改革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我们在改革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主题,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 方法和评价手段。 1.课堂讲演与师生讨论。对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问题,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发展历史、心理发展理 论、学习理论、动机理论等,主要采用教师课堂讲授的方式 进行。并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有关理论进行讨 论、质疑。这样,既保证了教学效率,又促进了学生的理解。 2.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对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 问题,如知识的建构、技能的形成、学习策略的运用、问题解 决能力的培养、社会规范的内化等,注意充分利用学生已有 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和运用知识,体验知 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深化对知识结果的理解,养成科学的思 维方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采取在个体独立探究的基 础上,再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既促进了学生对所 选择主题的知识的深层理解和灵活运用,又培养了学生合
中国大学教学
2004年第5期
教畜心理亏谣程建设与教亏改革的 初步尝试
●北京师范大学 伍新春姚梅林刘儒德
背、考后随即忘”甚至成了教育心理学的普遍特征。这与当
一、存在的问题
1.课程与教材的问题。我国教育心理学教材主要有两 种倾向:一种强调服务实际,一种偏重研究基础。过去我国 的教育心理学教材,绝大部分强调以面向教育实际为出发 点,强调“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 现象与规律”,认为教育心理学应为“德、智、体、美、劳”五育 并举提供心理学依据,因此教育心理学教材往往从知识学 习、技能培养、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体能教育、学科教学、个 别差异等角度进行组织。这样,教育心理学在某种程度上就 成了注解教育实际的附属品,失去了其本身的学术价值和 独立的学科价值。而随着西方心理学的发展,特别是认知心 理学的引入,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家为了突出本学科的科学 特性.强调自身的心理学特性,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重视 实验室研究的基础,重视学理的价值,但又相对忽视了教学 实际的需要。这样,使得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完全转向了西方 的“教学心理学”。此时,教育心理学教材往往以陈述性知识 的表征与获得、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与获得等为核心内容,使 得教育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有过多的重复和交叉,并且不 能有效地解决教育实际的问题。这种两头摇摆的现象,极大 地阻碍了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健康发展,也不符合教育心理 学的交叉学科特性。 2.教学与评价的问题。在教育心理学教学方面,我国 长期以来采取的都是教师课堂讲演的方式。虽然教育心理 学的内容也涉及人本主义的学生中心、涉及建构主义的学 习理论、涉及合作学习和探究教学等主题,但实际的课堂 上,往往采取的仍然是“教师认真讲、学生拼命记”的思路, 学生戏称教师是“用行为主义或认知主义的方式教授人本 主义或建构主义的内容”,“教师说一套做一套”。这样,教育 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而言,只是纸上谈兵的理论,而不能有效 指导自己的学习。与此相适应,教育心理学的课程也往往采 取纸笔考试的形式进行,考试的内容也以概念理解和理论 比较为主。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们大多习惯了上课记笔 记、考前背笔记、考试回忆笔记的学习方式,学生“考前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