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学概论

合集下载

茶概论

茶概论

茶学概论南京农业大学朱世桂第一章序言绪论一、茶,世界三大饮料作物之一,也称茶树。

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

茶叶:山茶科属常绿灌木上采摘的新梢,加工制成的一种低热、无酒精饮料。

新梢:茶树萌发生长的嫩梢,通常包括顶芽、顶芽往下的第1-4叶以及着生嫩叶的梗。

又称之为鲜叶、茶青。

不发酵茶类:绿茶、黄茶半发酵茶类:乌龙茶、白茶全发酵茶类:红茶后发酵茶类:黑茶(后氧化或微生物作用)二、茶学:茶自然科学和茶社会科学。

中国古代的《茶经》。

三、学习目的与意义:1、我国是茶树原产地,茶文化发祥地。

茶作为生活必需品,饮茶艺术修身养性茶文化陶冶情操。

2、茶产业日益发展,世界日消费量30亿杯,人年均消费量0.5kg,全球茶叶产值380亿美元,全球产量320万吨,我国茶园面积119万公顷,茶叶产量75.2万吨,茶叶及相关产业的产值350亿元,茶农8000万户,我国农业重点发展的产业,茶区的主导产业,农业增效,茶农致富。

3、新世纪天然健康产品(饮品)茶叶功效归纳如下: 1.安神除烦2.清脑明目3.提神醒睡4.下气消食5.醒酒解酒6.利尿通便7.祛风解表8.生津止渴9. 清肺去痰10.去腻减肥11.清热解毒12.疗疮治瘘13.治痢止泄14.疗饥生精15.养生益寿16.涤齿坚齿4、国际茶文化交流、茶叶科技与产业发展需求 .世界对东方茶文化兴趣日浓,茶叶科技与茶业贸易发展。

第二章茶树的生物学等基本知识第一节茶树的植物学分类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茶组印度大叶种及中国小叶种第二节.茶树形态特征东晋•郭璞《尔雅注》载:“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羮饮”。

陆羽•《茶经》“茶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茎如丁香,根如胡桃。

”形态特征:茶树植株自然性状是一种较为稳定的生态型,其树型可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三种。

乔木型茶树:根、茎、叶、花、果、种子根:轴状根系,由主根、侧根、细根、根毛组成。

茶学概论知识总结

茶学概论知识总结

茶学概论涵盖了茶的起源、种类、制作工艺、品评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对茶学概论的一些基本知识总结:1.茶的起源:-茶树(Camellia sinensis)起源于中国的云南、四川、贵州等地,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茶产地。

-中国茶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茶在中国早期被用于药用和宗教仪式。

2.主要茶种类:-绿茶:不经发酵,保留茶叶的翠绿色,如龙井、炒青等。

-红茶:经全发酵,茶叶呈红褐色,如祁门红茶、正山小种等。

-乌龙茶:经半发酵,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如铁观音、大红袍等。

-白茶:未经发酵和烘焙,茶叶保持自然状态,如白毫银针、白牡丹等。

3.制茶工艺:-采摘:以嫩芽和嫩叶为主,不同茶类的采摘时机和方法略有不同。

-萎凋:将采摘的茶叶在自然条件下或机械条件下,使其失水软化。

-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揉捻,破坏叶细胞,促进发酵。

-发酵(仅限红茶等):让茶叶在适当的湿度和温度下发酵,产生特有的香味。

-烘焙:经过发酵后的茶叶需要烘焙,以阻止进一步的发酵过程。

4.品评茶叶的方法:-外形:观察茶叶外形,如形状是否整齐、芽叶比例等。

-香气:闻茶香,分为干茶香、叶底香和汤底香。

-汤色:观察茶汤颜色,不同茶类有不同的汤色要求。

-滋味:品尝茶叶,感受其口感、滋味和回甘程度。

-叶底:观察茶叶展开后的叶底,了解发酵程度和制茶工艺。

5.茶文化和茶道:-茶文化强调茶的品质、历史、传统和人文因素。

-茶道是一种注重礼仪、沉思和与自然亲近的生活方式,强调对茶的敬重和品味。

总的来说,茶学概论涉及了茶的多个方面,包括科学、文化、历史和艺术等,对于理解和欣赏茶的品质和魅力都有着重要作用。

茶学概论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2学时)

茶学概论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2学时)

乔木型 小乔木型
灌木型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一)茶树的根系
主根:胚根发育形成的 中轴根,有很强的向地 性。 侧根:主根上发生的根, 螺旋线状排列,呈层状 结构。 吸收根:侧根前端呈乳 白色的根,其表面密生 根毛。 根毛:吸收水分和养料 的部位。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1 一年生根系 2 二年生根系 3 壮年期根系 4 衰老期根系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1、生长习性
营养生长旺盛,占绝对 优势。 枝条的分枝方式:单轴 分枝。 根系:直根系为主,侧 根很少;扦插苗则以须 根为主。 3 年前后开始开花、结 果(实生苗)。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2、管理重点
茶树的定型修剪:幼年 期茶树的可塑性大,培 养粗壮的骨干枝,形成 浓密的分枝树型,为高 产优质打下基础。 加强土壤管理:要求土 壤深厚、疏松,形成较 为深广的根系;增施磷、 钾肥。 以养为主,后期以采代 剪。
茶果为朔果,成熟时果壳开裂,种子落地。 果皮未成熟时为绿色,成熟后变为棕绿或绿褐色。 果皮光滑,厚度不一,薄的成熟早,厚的成熟迟。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球形
肾形
三角形
方形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三、茶树的生育周期
1合子;2茶籽及插穗;3幼苗期;4幼年期;5-6成年期;7衰老期
(一)幼苗期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以茶养身,以道养心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圆尖
急尖
钝尖 椭圆形
渐尖 长椭圆形
圆形 倒卵形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四)茶树的花
着生部位:叶腋间。 着生数量:1~5个或更 多。 着生方式:单生、对生 或丛生。 花轴短而粗:属假总状 花序。

茶学概论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2学时)

茶学概论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2学时)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5、向美洲传播
传入美国: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世界主要产茶国
洲别 亚 洲 数量 21 国家名称 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印度尼西亚、日本、土 耳其、伊朗、马来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 甸、巴基斯坦、尼泊尔、菲律宾、韩国 肯尼亚、马拉维、乌干达、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刚果、 毛里求斯、罗得西亚、卢旺达、喀麦隆、布隆迪、扎伊尔、 南非、埃塞俄比亚、马里、几内亚、摩洛哥、阿尔及利亚、 津巴布韦 阿根廷、巴西、秘鲁、厄瓜多尔、墨西哥、哥伦比亚、危 地马拉、巴拉圭、圭亚那、牙买加、玻里维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澳大利亚 葡萄牙
江苏 安徽-7 安徽 湖北-4 湖北 浙江-2 浙江 江西 福建-1 福建 台湾 湖南-6 湖南
西藏 云南-3 云南 四川-5 贵州 四川 广西 广东 海南
昼夜温差大的山东温带茶园
山清水秀的淅江丘陵茶园
云雾缭绕的贵州高原山地茶园
恒夏多雨的海南热带茶园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一)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位于欧亚大 陆东南缘,是我国最南 部茶区,包括广东、广 西、台湾、闽南等茶区。 南部为热带季风气侯, 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气 候。 华南茶区是最适宜茶树 生长的区域。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四)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包括甘南、 陕南、鄂北、豫南、皖 北、苏北、鲁东南等地, 是我国最北的茶区。 生态环境和茶树品种均 适宜绿茶生产。 本区不少地方,昼夜温 差大,有利于茶树有机 质的积累。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地形复杂:土壤多为黄棕壤。 气温低,茶树采摘期短:年 平均气温稍低,为15 ℃左右, 降水量不足1000毫米,且分 布不匀,尤其是冬季,会使 茶树遭受寒、旱危害。 种植的是灌木型中小叶种茶 树。 以发展绿茶为主,名茶有六 安瓜片、紫阳毛尖、信阳毛 尖、霍山黄大茶和舒城兰花 茶等。

茶学概论 第二章 茶树栽培

茶学概论  第二章  茶树栽培

灌木、小乔木品种 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花茶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武夷岩茶、庐山云雾、君山银针
贵州
西
四川

重庆

云南

西藏
生态适宜区
小乔木、灌木、乔木 红茶、绿茶、黄茶、边销茶、沱茶、花茶 蒙顶黄芽、都匀毛尖
华南茶区
福建 广东 广西 云南 台湾 海南
生态最适宜区
正常
冻害
热害
3 气温与茶叶品质
• 温度高:有利于碳代谢,茶多酚增加 • 温度低:氨基酸含量高,<20℃,不利于茶多酚合成 •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叶品质。
(二)地温与茶树生育
• 地温直接影响根系的生长,最适温度为25℃左右 • 调节地温:
(1)茶园内早春中耕,提高春天地温; (2)夏季铺草、套种牧草或灌溉,降温; (3)秋季增施有机肥,提高冬季地温。
(三)积温
• 活动积温:某一生育时期或整年生长期中高于生物学 零度的温度总和。
• 有效积温:某一生育时期或整年生长期中高于有效温 度总和。有效温度是活动温度与生物学零度之差。
(三)积温
• 生物零度一般为10℃左右,全年大于或等于少10℃的活 动积温至少达3000℃/年。中国大多在4000℃/年以上。
西南茶区
234.4 798.4 314.9 80.6 1465
【应用实例2】 山东新建茶园选址
山东生态环境分析
气象因子:年日平均温度:12~12.5℃ 极端最低温:-20℃ 年降水量700~900mm
土壤条件:微酸性,部分盐碱地、石灰岩土壤
选址原则:背风向阳酸性土,土层深厚
水源足,坡度小于25°
山东现有茶区分布

茶学概论

茶学概论

第一章茶的起源与传播一、有哪些证据说明中国是茶的发源地1、中国西南地区野生大茶树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2、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近缘植物的地理分布中心;3、茶树生物学的研究证明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的起源中心;4、古地质学、古气候学的研究证明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5、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6、云南高原发现茶籽化石;7、汉代陶土茶碗,中国最早茶具,甲骨文“茶”。

二、茶的利用经过了哪些阶段1、食用阶段2、药用阶段3、饮用阶段三、历代的饮茶的方法有哪些1、原始煮茶法2、煎茶法3、宋代点茶法4、泡茶法四、茶叶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饮料的原因有哪些1、来华的僧侣和使臣将茶叶带往周边国家和地区,从而使中国茶叶和茶叶的生产技术、饮用方法、文化形态得以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流传;2、茶叶作为礼品,通过派出的使节,以馈赠的形式与别国或各地的上层交换;3、贸易往来,将茶叶作为商品输到了国外五、简述中国茶叶生产技术传播到国外的过程191、我国茶叶生产技术传去日本较早,805年,日本僧人最澄在我国浙江学佛后回国时带去茶籽,种植于日吉神社旁;2、1684年,印度尼西亚已经引种中国茶树成功,1827年由爪哇华侨第一次试制茶成功;3、1833年,爪哇茶第一次在市场上出现;4、1780年欧洲人在印度提倡植茶;5、1870-1875年英国人推动将原来的咖啡园改植茶树,并雇佣印度移民垦殖新茶园,茶叶生产便迅速发展起来。

六、目前世界上主要茶叶生产国和进口国有哪些?消费茶叶较多的国家有哪些?1、世界五大茶叶进口国是英国、俄罗斯、巴基斯坦、美国和埃及;俄罗斯是当今世界第一茶叶进口国2、世界十大出口国依次是肯尼亚、中国、斯里兰卡、印度、阿根廷、越南、印度尼西亚、乌干达、马拉维、坦桑尼亚;中国是世界第一绿茶出口国,2005年成为世界第一茶叶出口国3、茶叶人均消费最多的是欧洲,其次是亚洲和非洲;世界茶叶主要消费国是中国、印度、俄罗斯、土耳其、日本、英国、美国等。

茶学概论[整理版]

茶学概论[整理版]

名词解释:生态茶园:运用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养分等自然资源提高太阳能和生物能的利用率,有效、持续地促进茶园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及大地提高生产能力,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益的一种崭新种植模式。

茶树新梢:着生叶的未成熟叶茎称为茶树新梢。

茶树总发育周期:是指茶树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

茶树年发育周期:是指茶树在一年中的生长、发育进程。

人工复合生态茶园:是利用茶树有耐萌的特性,植株为灌木和小乔木,根系较浅等,与不同高度冠层和根系深浅的植物,组成上、中、下三层或两层林冠及地被曾的生态系统。

合理密植:就是要使茶树能够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壤营养面积,能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还要因栽植区域、茶树品种以及管理水平等而确定种植规格。

合理施肥:根据茶树的生物学特性、生化特点、生产能力、具体的外界环境条件,采用合适的三要素配合比例,适时适量地施用肥料,尽量减少损失。

茶树芽的异质性:同一枝条上,从基部到顶端的各叶腋间着生的芽,由于形成时期、叶片大小以及营养状况的不同,质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叫做芽的异质性。

简答1、茶树为什么喜酸性?答:1)茶树的遗传性决定;2)茶树菌根需在酸性环境中才能生长和侵染与茶树根系共生互利;3)茶树喜铝,一般农作物的含铝量多在100~200mg/kg以下,而茶树的含铝量在数百至1000mg/kg以上;4)茶树是嫌钙植物,当土壤中钙含量大于0.2%时,茶树生长就会受害。

2、简述茶树短穗扦插的优越性及其影响发根成活率的因素。

答:(1)茶树短穗扦插的优越性:1)插穗段,材料省,繁殖系数高;2)一定面积内育苗数量多;3)土地利用经济;4)成龄茶树枝条、幼龄茶树修剪枝均可利用,还可以“以苗育苗”,取材方便;5)繁殖季节长。

(2)影响因素:1)抽穗本身的因素:茶树品种间的差异、枝条老嫩程度、枝条的粗细与长短、插穗留叶量、腋芽动态。

2)外界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

3、茶树不同品种搭配种植的好处:1)不同茶树品种的搭配可以避免茶季“洪峰”,使劳动力安排与茶机具使用平衡,一般主栽品种占70%左右,搭配品种占30%左右。

茶学概论PPT课件

茶学概论PPT课件
茶学概论
目录
• 茶学概述 • 茶叶种类与特性 • 茶叶的制茶工艺 • 茶叶的冲泡与品鉴 • 茶叶的保健功能与文化意义
01
茶学概述
茶学的定义与内涵
茶学的定义
茶学是一门研究茶树栽培、茶叶加工 、茶叶品质、茶叶经济贸易以及茶文 化等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茶学的内涵
茶学不仅关注茶叶的生产、加工和流 通,还涉及到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旨在推动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茶文 化的广泛传播。
方法
将采摘后的茶叶摊放在萎凋槽上或自然萎凋,期间需注意通风和 温度的控制。
时间
根据茶叶种类和气候条件,萎凋时间有所不同,一般在24-48小 时之间。
揉捻
01
02
03
目的
通过揉捻使茶叶细胞破碎, 促进茶汁液流出和茶叶成 条。
方法
将萎凋后的茶叶放入揉捻 机中揉捻,根据需要调整 揉捻程度。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揉捻,以免影响 茶叶品质。
注意事项
杀青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茶叶品质。
干燥
目的
通过干燥去除茶叶中的多余水分,提高茶叶 的香气和滋味。
方法
将杀青后的茶叶放入干燥机中进行干燥,需 控制干燥时间和温度。
注意事项
干燥时应避免过度干燥,以免影响茶叶品质。
04
茶叶的冲泡与品鉴
泡茶工具
茶壶
用于泡制茶叶,选择材质透气、保温性好的 茶壶,如紫砂壶、瓷器壶等。
茶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茶叶加工
研究茶叶的采摘、 制作工艺、品质形 成机理等。
茶叶经济贸易
研究茶叶的市场营 销、经济价值、国 际贸易等。
茶树栽培
研究茶树的生物学 特性、生态适应性、 栽培技术等。
茶叶品质

茶学概论 第六章 茶的营养与保健(2学时)

茶学概论 第六章 茶的营养与保健(2学时)
茶学概论
武夷学院茶学与生物系 洪永聪
茶学概论(24学时)
绪论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第三章 茶树的品种与栽培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第五章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 第六章 茶的营养与保健 第七章 饮茶习俗与科学饮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4学时 4学时 4学时 2学时 4学时
第六章 茶的营养与保健
3、抗菌抗病毒作用
大量研究证实,茶多酚 和茶色素对痢疾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 杆菌、霍乱弧菌等多种 有害菌有明显的抑制作 用。 此外,茶叶中的有效成 分对人体肠道有益细菌 双歧杆菌有促进生长和 促增殖功效,从而提高 肠道免疫力,增进人体 健康。
第六章 茶的营养与保健
艾滋病( AIDS)病因: 病毒会造成人体血液中 淋巴细胞的感染,破坏 人体自身免疫细胞。
第六章 茶的营养与保健
(五)茶皂素
茶皂素:属于五环三萜 类化合物的衍生物,由 配基皂苷元、糖体和有 机酸组成的混合物。 茶皂素的生物功效:除 了其最主要的表面活性 外,还具有溶血、抗菌 抗病毒、消炎抗过敏等 功效。
第六章 茶的营养与保健
1、溶血作用
茶皂素具有溶血性,即 对动物细胞的红血球有 破坏作用;茶叶皂素溶 血活性相当弱,而茶籽 皂素溶血活性较强。 但口服时,其毒性大大 降低;在急性毒性试验 中,给老鼠口服高达 2000mg/kg体重茶皂素, 经过一周没发现毒性。 因此,人喝茶时不必担 心茶皂素的溶血性。
第六章 茶的营养与保健
1、兴奋作用
咖啡碱是强有力的中枢 神经兴奋剂,能兴奋神 经中枢,尤其是大脑皮 层;当血液中咖啡碱浓 度在5~6mg/L时,会 使人精神振奋,注意力 集中,大脑思维活动清 晰,感觉敏锐,记忆力 增强。 古人称之为“令人少眠, 使人益思”。

茶学概论

茶学概论

本章复习思考题
• • • • • 3、茶树喜酸的机理 (1)物种系统进化造就的遗传特性 (2)与茶根的生化特性有关 (3)与茶树喜铝嫌钙有关 (4)与菌根菌共生有关
本章复习思考题
• • • • • • 4、茶树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 (1)喜酸怕碱 (2)喜光怕晒 茶树适应在漫射光多的条件下生育。 (3)喜温怕寒 茶树的最适温度在20~30℃,最低温度:大叶种为 -6℃,中小叶种为-12℃~-16℃ • (4)喜湿怕涝 • 土壤相对含水量以80%为最好,空气相对湿度以大 于80%为好。茶树生长最适宜的年降雨量约为1500 毫米左右,生长期间月降雨量为100毫米。
本章复习思考题
• 影响茶叶品质最主要的生化成份是茶多酚 和氨基酸的含量,以及两者的比例。茶叶 中茶多酚含量高,制红茶品质好,氨基酸 含量高的,制绿茶品质好;酚氨比大的适 制红茶,酚氨比小的适制绿茶;而酚氨比 居中的,往往适于红、绿茶兼制。
本章复习思考题
• 7、茶树的种植方式 • 茶园种植方式有常规种植方式和双条植种 植方式两种。 • 常规种植方式:行距150厘米,丛距33厘米, 每公顷20000丛,每丛2-3株。 • 双条植种植方式:大行距150厘米,小行距 30-40厘米,丛距33厘米,每丛2-3株。 • 对15度以上的的坡地需要修筑水平梯田。
第三章茶叶基本知识
•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茶树的基本特性 茶树栽培 茶叶采摘 茶叶加工 茶叶分类 茶叶的选购与保存
本章复习思考题
• 1、茶树的一生可划分为哪几个时期,各时 期的栽培管理要点 • 茶树的一生从种子萌发开始,到树体老死 为止,可以分为四个生物学年龄时期,即 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衰老期。 • (1)幼苗期:从种子萌发、幼苗出土到第 一次生长结束形成驻芽为止。栽培上要进 行选种与浸种催芽;合理密植,铺草灌溉, 抗旱保苗,力争全苗壮苗。

茶学概论

茶学概论

云南普洱茶 海南榆林 (北纬18°)
茶的传播
君山银针
昼夜温差大的山东温带茶园
山清水秀的淅江丘陵茶园
云雾缭绕的贵州高原山地茶园
茶区的划分
恒夏多雨的海南热带茶园
乔木型
小乔木型
茶树的生物学性状
灌木型
茶在世界的传播
肯 尼 亚 凯 里 乔 高 地 茶 园 印度阿萨姆高山茶园
日 本 清 水 高 山 茶 园
【茶的内质与审评】


茶叶的化学成分:茶鲜叶 中,水分约占75%,干物 质为25%左右;成茶干物 质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 茶叶的品质成分:对茶叶 品质优劣起主导作用的物 质,如茶多酚、咖啡碱、 茶氨酸、芳香物质等。
茶多酚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又称茶鞣 质、茶单宁,是一类存在 于茶树中的多元酚混和物。 含量(占干物质): 24~36%。
翠绿至深绿
清香高爽
绿亮
鲜醇
嫩绿匀整
红茶
乌润
甜香或果香
红亮
浓强
红明匀整
乌龙茶
青褐
花香馥郁
金黄至橙红
浓醇回甘
绿叶红镶边
黑茶
黑润
独特陈香
橙黄至棕红
醇厚不涩
黄褐
黄茶 白茶
金黄 满批白毫
板栗香 毫香清新
黄亮 杏黄
鲜醇 鲜爽
嫩黄匀整 嫩绿匀整, 叶脉微红
【泡茶的艺术与饮茶习俗】



寻求清雅怡和的饮茶习俗:茶 叶冲以沸水,顺乎自然,清饮 雅尝,如闽粤乌龙茶、日本蒸 绿茶等。 兼有佐料风味的饮茶习俗:烹 茶时添加各种佐料,如藏族酥 油茶、土家族擂茶等。

各民族在长期传统的生活方式中,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茶习俗,如 汉族的清饮、藏族的酥油茶、白 族的三道茶、土家族的擂茶等。

(整理)茶学概论复习资料

(整理)茶学概论复习资料

《茶学概论》复习纲要第一章绪论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有最悠久的茶叶种植及饮用史,世界各地茶叶的种植、采制等技术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过去的;世界各国“茶”的发音,也是由中国各地不同的方言演变而来的。

中国作为茶的故乡,茶资源十分丰富,产茶区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和地区。

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咖啡和可可)之一。

茶是属于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茶种(Camellia sinensis)。

茶树拉丁学名:Camellia sinensis (L.) O.kuntze. sinensis表示种名:中国种。

历代“茶”的别称:槚(gu);荈(chuan);蔎;荼;茗;苦荼。

世界各国关于茶的读音(ti)是来源于茶字粤语的发音:英文Tea;拉丁语Thea;法文Thé;德文Thee或Tee。

西班牙语Cha。

茶字是象形文字,茶字有十笔划,字形构成:上部为廿,像茶的芽叶;中部是人,像树冠;下部为木,代表树干,是木本植物。

象征意义:人应该根植于大地,就能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茶字也是寓意文字,有长寿之意。

茶字分解三部分上部为廿,中部为八,下为十八,廿加八十八,合计为一百零八岁,寓意:人常喝茶健康长寿,可以活到108岁。

米寿:八十八,88岁。

百(白)寿:99+1 =100(谐音),99岁。

茶寿:二十+ 八十八,108岁。

(茶)人在草木中——人远离喧尘,呼吸草木的清气,自然健康长寿。

唐代陆羽所著《茶经》全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陆羽本人也因此书而被世人誉为“茶圣”。

《茶经》分为上、中、下三卷,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就;十之图。

《茶经》标志着茶知识系统化的开始,茶学学科的雏形已经形成。

第二章茶的起源与传播我国西南三省,是我国茶树变异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是茶树起源的中心地。

(一)、茶在国内的传播⏹秦汉以前:巴蜀是中国茶业的摇篮。

茶学概论_第四章_茶叶的分类与加工(4学时)详解

茶学概论_第四章_茶叶的分类与加工(4学时)详解

绿茶;不同程度发酵茶,
tea)、乌龙茶(oolong
乌龙茶、白茶、黄茶;后
tea)、白茶(white
发酵茶,黑茶。
tea)、黄茶(yellow
tea)、黑茶(dark tea)。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一)绿茶 不发酵茶
品质特征:香高味醇,清 汤绿叶。
加工工序:鲜叶~杀青~ 揉捻~干燥。
主要类型:蒸青绿茶、晒 青绿茶、烘青绿茶和炒青 绿茶。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三)萃取茶

萃取茶:以成品茶或半成 品茶为原料,用热水萃取 茶叶中的可溶物,过滤后 弃去茶渣,获得的茶汁经 浓缩、干燥而制成的。
代表产品:罐装绿茶、罐 装乌龙茶、速溶红茶、速 溶奶茶等。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四)保健茶
保健茶:用茶叶和某些中 草药或食品拼合调配后制 成,使本来就有营养保健 作用的茶叶,更加强它的 某些防病治病功效。
加工工序:鲜叶~杀青~ 闷黄~干燥 。
主要类型:黄芽茶、黄小 芽和黄大芽。
代表名优茶:君山银针、 蒙顶黄芽、温州黄汤、霍 山黄大芽等。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六)白茶 微发酵茶
品质特征:茶芽完整,形 态自然、白毫显露、香气 清鲜、滋味甘醇、持久耐 泡。
加工工序:鲜叶~萎凋 (日晒)~干燥。
(四)黑茶 后发酵茶
品质特征:叶粗、梗多,干茶黑褐, 汤色棕红,叶底暗棕。
加工工序:鲜叶~杀青~揉捻~渥 堆~干燥 。
主要类型: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 四川边茶、滇桂黑茶。
代表名优茶:安化黑茶、 蒲沂老青茶、云南普洱茶 、广西六堡茶等。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五)黄茶 轻发酵茶
品质特征: :“三黄”, 即色黄、汤黄、叶底黄。

茶学概论_第三章_茶树的品种与栽培(4学时)

茶学概论_第三章_茶树的品种与栽培(4学时)

龙井长叶:无性系,灌木 型,中叶类,早生种;中 国农科院茶科所从龙井群 体中系统选种育成;适制 绿茶,尤其制龙井、旗枪 等扁茶。
西湖龙井品质特征:外型 挺秀,扁平光滑,香气持 久,滋味甘醇爽口。
第三章 茶树的品种与栽培
碧云:无性系,小乔木型, 中叶类,中生种;中国农 科院茶科所从平阳群体种 与云南大叶茶自然杂交后 代中单株选种育成;适制 绿茶。
茶树育种:以茶树不同种 茶树育种的基本程序:① 质资源为材料,运用遗传 茶树种质资源的搜集、研 学及其它自然科学的理论、 究和利用;②新品种的选 方法与技术选育茶树新品 育;③良种繁育和推广。 种的途径和方法。
第三章 茶树的品种与栽培
茶树育种方法:系统选种、 此外还有多倍体育种、体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生 细胞杂交育种及茶树组织
♀C×D♂
多亲杂交:三个或三个以 上亲本参加的杂交。
能将分散于多个亲本上的 优良性状综合于杂种之中, 缺点是操作繁琐、育种年 限长。
F1: E × F1: F F2: G
第三章 茶树的品种与栽培
3、回交
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以 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 行杂交。
当A品种综合性状良好, 而个别性状有欠缺时,可 选择在这个性状上具有良 好表现的B品种与A品种 多次回交。
以育成单位简称及育成先 后编号命名如:台茶12号、 浙农137、福云6号。
第三章 茶树的品种与栽培
(一)绿茶良种
福鼎大白茶:无性系,小 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 原产福建省福鼎市店头镇 柏柳村;适制白茶、红茶、 毛峰类绿茶。
白毫银针品质特征:条索 紧细,白毫多,香高味鲜 醇。
第三章 茶树的品种与栽培
茶学概论
茶学概论(24学时)
绪论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第二章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第三章 茶树的品种与栽培 第四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第五章 茶叶的品质与审评 第六章 茶的营养与保健 第七章 饮茶习俗与科学饮茶

茶学概论茶的起源与传播学时课件

茶学概论茶的起源与传播学时课件

对未来茶产业发展的展望
01
02
03
04
05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和 生活品质的追求,茶叶 作为一种天然、健康的 饮品,未来仍有很大的 发展空间。
未来茶产业的发展需要 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 是提高茶叶品质和安全 性;二是加强茶叶品牌 建设和市场营销;三是 推动茶叶产业的绿色可 持续发展。
提高茶叶品质和安全性 是未来茶产业发展的关 键。茶叶生产者需要加 强茶叶种植、加工等方 面的技术研发和应用, 提高茶叶品质和安全性 ,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 、安全的需求。
茶的起源与传播也促进了茶叶生产技术的改进和茶叶品质的提高,推动了茶叶产业 的持续发展。
茶的起源与传播还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文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成为人们生活 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茶对世界的影响与贡献
茶对世界的影响与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促进了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二是 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三是丰富了人们的饮食 文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茶道礼仪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泡茶、品茶等仪式,传达 了尊重、友爱、和谐等价值观。
茶对世界各地经济的影响
茶叶贸易的发展
01
茶叶贸易是世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
济利益。
茶产业的发展
02
茶叶产业链较长,包括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为许多
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机会。
、感冒等病症。
茶叶的食用价值
除了药用和饮用外,茶叶还被用 作食品添加剂,添加到各种食品
中,如茶糕、茶酒等。
茶的传播路径
01
茶马古道
从唐代开始,茶叶通过茶马古道传播到中国西北、西南地区以及中亚等
地。这条古道不仅是一条贸易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茶学概论实验报告范文

茶学概论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茶叶的起源、分类和主要品种。

2. 掌握茶叶的采摘、加工和品质鉴定方法。

3. 培养学生对茶叶品质的鉴赏能力。

4. 提高学生对茶文化的认识和传承。

二、实验内容1. 茶叶起源及分类2. 茶叶采摘与加工3. 茶叶品质鉴定4. 茶叶鉴赏三、实验过程1. 茶叶起源及分类(1)介绍茶叶的起源:茶叶起源于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2)茶叶分类:茶叶分为六大类,即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

2. 茶叶采摘与加工(1)茶叶采摘:茶叶采摘主要分为春茶、夏茶和秋茶。

春茶品质最佳,夏茶次之,秋茶较差。

(2)茶叶加工:茶叶加工包括杀青、揉捻、干燥等环节。

不同茶类加工方法有所不同。

3. 茶叶品质鉴定(1)外形鉴定:观察茶叶的外形,如形状、大小、色泽等。

(2)香气鉴定:闻茶叶的香气,如清香、花香、果香等。

(3)滋味鉴定:品尝茶叶的滋味,如甘、苦、涩等。

(4)汤色鉴定:观察茶汤的颜色,如清澈、金黄、红艳等。

4. 茶叶鉴赏(1)观赏茶叶的外形、香气、滋味和汤色。

(2)了解茶叶的历史、文化背景。

(3)品味茶道,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茶叶的起源、分类和主要品种。

2. 在茶叶采摘与加工方面,我们掌握了茶叶的采摘时间和加工方法,了解了不同茶类的特点。

3. 在茶叶品质鉴定方面,我们学会了观察茶叶的外形、香气、滋味和汤色,提高了对茶叶品质的鉴赏能力。

4. 在茶叶鉴赏方面,我们了解了茶文化的历史背景和茶道,感受了茶文化的魅力。

五、实验结论1. 茶叶是我国传统的饮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 茶叶的采摘、加工和品质鉴定是茶叶生产的重要环节。

3. 通过实验,我们提高了对茶叶品质的鉴赏能力,对茶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继续关注茶叶事业的发展,传承和弘扬茶文化。

六、实验心得1. 茶叶实验让我们更加了解茶叶的生产过程,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茶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茶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茶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茶叶中主要的化学成分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茶多酚B. 蛋白质C. 咖啡因D. 糖分答案:D2. 茶树的原产地是哪里?A. 印度B. 中国C. 日本D. 斯里兰卡答案:B3. 绿茶的加工过程中不包括以下哪一步?A. 杀青B. 发酵C. 揉捻D. 干燥答案:B4. 乌龙茶属于哪一类茶?A. 绿茶B. 红茶C. 黑茶D. 青茶答案:D5. 茶叶中咖啡因的含量通常在多少范围内?A. 1%-2%B. 2%-3%C. 3%-4%D. 4%-5%答案:B6. 茶叶的保存条件中,不适宜的是?A. 干燥B. 避光C. 通风D. 潮湿答案:D7. 以下哪种茶具是泡茶时常用的?A. 茶壶B. 茶杯C. 茶盘D. 茶巾答案:A8. 茶艺表演中,以下哪项不是必备的?A. 茶具B. 茶叶C. 茶桌D. 茶点答案:D9. 茶叶的保质期通常为多久?A. 6个月B. 1年C. 2年D. 5年答案:C10. 茶道起源于哪个国家?A. 中国B. 日本C. 韩国D. 印度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茶叶的主要保健功能?A. 抗氧化B. 降低血压C. 减肥D. 增强免疫力答案:A, B, C, D2. 茶叶的分类依据主要包括哪些因素?A. 加工工艺B. 茶树品种C. 产地D. 形状答案:A, B, C3. 以下哪些是茶叶的主要成分?A. 茶多酚B. 咖啡因C. 氨基酸D. 矿物质答案:A, B, C, D4. 茶叶的保存方法包括哪些?A. 密封保存B. 冷藏保存C. 避光保存D. 真空包装答案:A, B, C, D5. 茶艺表演中,以下哪些是常见的表演形式?A. 茶艺表演B. 茶道表演C. 茶艺比赛D. 茶艺教学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茶叶中的咖啡因有提神醒脑的作用。

(对)2. 茶叶的发酵程度越高,茶汤的颜色越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复习思考题
• 8、茶树定型修剪开剪标准,修剪时期。 • 一般茶树达到2足龄,苗高30厘米以上,下 部茎粗超过0.3厘米,并有1~2个分枝时可进 行第一次修剪,主茎剪至离地面15~20厘米, 分枝不剪。 • 修剪时期以春茶前进行为宜。
本章复习思考题
• 9、合理采摘的主要技术环节 • 合理采摘的主要技术环节是:按标准、及 时、分批、留叶采。
本章复习思考题
• 2、中国的主要产茶省份有哪些 • 四大茶区中,产茶最多的有浙江、安徽、 湖南、台湾、四川、云南、福建、江西、 湖北等省。 • 江西省主要生产绿茶和红茶(工夫红茶)。 省内主要销售花茶和绿茶,也有少量红茶 和乌龙茶销售。
本章复习思考题
• 3、目前全世界的茶园总面积、总产量大约是多少 • 据国际茶叶委员会统计,2009年底, 全世界茶园 总面积达290万公顷,世界茶叶总产量约为320万 吨。 • 4、世界上主要产茶国是哪些 • 印度、中国、斯里兰卡、肯尼亚、土耳其、印尼、 日本、伊朗等。现在全世界共有五大洲的61个国 家产茶。
本章复习思考题
• (4)衰老期:从茶树第一次台刈更新开始 到整个茶树死亡,为茶树的衰老期。管理 要点是:合理更新,加强肥培,延长每次 更新的间隔期,发挥增产能力。
本章复习思考题
• 2、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pH值 • 茶树是喜酸植物,只有在酸性土壤上才能 正常生长。较适宜种茶的土壤pH4.0-6.5; 最适pH4.5-5.5。在中性土壤中茶树生长不 良,甚至不中国的六大基本茶类 绿茶、黄茶、白茶、黑茶、青茶、红茶 18、茶叶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茶叶理想分类的方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表明茶叶品质的系统性;二是表明制 法的系统性。
本章复习思考题
• 19、绿茶有哪些主要产品?其品质特征如 何? • 绿茶: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 蒸青绿茶。 • 绿茶类的共同品质特征是“清汤绿叶”, 切忌“红梗红叶”。
本章复习思考题
• 20、红茶有哪些主要产品?其品质特征如 何? • 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叶、碎、片、 末)、小种红茶(正山小种、烟小种)。 • 红茶类的共同品质特征是“红汤红叶”、 “香味甜醇”。
本章复习思考题
• 21、乌龙茶有哪些主要产品?其品质特征 如何? • 乌龙茶:闽北乌龙(武夷岩茶、大红袍、 肉桂等);闽南乌龙(铁观音、奇兰、黄 金桂等);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 仙等);台湾乌龙(冻顶乌龙、包种、乌 龙等)。 • 乌龙茶类的共同品质特征是“绿叶红镶边” 或“三红七绿”。
第三章茶叶基本知识
•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茶树的基本特性 茶树栽培 茶叶采摘 茶叶加工 茶叶分类 茶叶的选购与保存
本章复习思考题
• 1、茶树的一生可划分为哪几个时期,各时 期的栽培管理要点 • 茶树的一生从种子萌发开始,到树体老死 为止,可以分为四个生物学年龄时期,即 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衰老期。 • (1)幼苗期:从种子萌发、幼苗出土到第 一次生长结束形成驻芽为止。栽培上要进 行选种与浸种催芽;合理密植,铺草灌溉, 抗旱保苗,力争全苗壮苗。
本章复习思考题
• 12、绿茶加工的关键工序是什么?应该如 何掌握? • 绿茶加工工艺流程为:鲜叶——杀青—— 揉捻——干燥。杀青是绿茶加工的关键性 工序。杀青主要应掌握以下3条技术原则: • (1)高温杀青,先高后低; • (2)抛闷结合,多抛少闷; • (3)嫩叶老杀,老叶嫩杀。 • 杀青应“杀匀杀透”,做到“老而不焦, 嫩而不生“。
本章复习思考题
• 15、乌龙茶加工的关键工序是什么? • 乌龙茶的初制工艺为:鲜叶——萎凋—— 做青——炒青——揉捻——干燥。 • 做青是乌龙茶加工的关键性工序。 • 通过做青破坏叶缘细胞组织,使在局部范 围内进行多酚类的酶促氧化,同时继续蒸 发掉部分水分。
本章复习思考题
• 16、引起茶叶品质劣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应该如何加以防范? • 主要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氧气和光线。 • 贮藏茶叶的要诀是:低温、干燥、去氧、 避光和防止异味。
本章复习思考题
• (2)幼年期:从幼苗第一次生长停止开始, 到茶树第一次开花结实为止。管理要点: 一是及时定型修剪;二是合理采茶,采养 结合;三是加强肥培。
本章复习思考题
• (3)成年期:从茶树第一次开花结实到第 一次树冠台刈更新,为成年期。管理重点 是适时修剪,加强肥培,合理采摘,及时 防治病虫害,以达到尽量延长这一时期年 限。
本章复习思考题
• 4为什么说中国是茶的故乡?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 国家。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称颂茶树为“南 方之嘉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 “茶”字的形、音、义也是由中国确定的。 茶字的演变与确定,也从一个侧面告诉人 们,茶的祖国是中国。茶已成为世界各国 人民的共同的称谓。
本章复习思考题
• 5、茶叶在国内的传播途径 • 茶树在国内的传播与当时的政治、经济、 交通、自然条件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从 生物学的观点看,物种一般是顺着江河的 流向而扩展、传播的。即从云南——四 川——陕西——河南——安徽——湖北— —江西——湖南——浙江——福建——广 东——广西——海南等地。此外,通过茶马 古道传播至西藏等边缘地区。
本章复习思考题
• 11、茶叶加工的基本原理 • 茶叶加工,根据初制加工工艺的差异,可 以加工出各具独特品质特征的绿茶、红茶、 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六大茶类。 虽然不同加工工艺能生产出不同的茶类, 但它们还是具有基本相同的工艺原理。这 就是(1)去水;(2)酶的抑制与促进; (3)叶组织细胞的破碎
本章复习思考题
• 3、从哪些方面可以证明中国是茶树的原产 地? • 茶树原产于中国的云贵高原,其主要依据 如下: • (1)云贵高原是山茶科植物的分布中心 • (2)云贵高原发现大量野生大茶树 • (3)云贵高原野生茶树的生化特性属于原 始类型
本章复习思考题
• (4)云贵高原发现茶籽化石 • (5)茶树学名及一些国家对茶的称呼都与 中国有关 • (6)迄今考古发现的最早茶具在中国 • 上述六方面的事实证明,中国是茶树的原 产地,同时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本章复习思考题
• 10、依茶类不同的采摘标准 • 细嫩采:为名优绿茶的采摘标准,采幼嫩 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 • 适中采:大宗红绿茶的采摘标准,采一芽 二、三叶,兼采幼嫩的对夹叶。 • 成熟采:乌龙茶的采摘标准,以采摘成熟 的一芽二、三叶,大都为对夹叶。 • 粗老采:黑茶的采摘,一般是将整个成熟 的新梢(一芽四、五叶)全部割下来。
本章复习思考题
• (1)感官鉴别:首先可以从茶叶的香气来 判断。凡是有明显的茶叶香气的,如清香、 栗香、茶香,即为真茶;而具有腥杂气或 其他异味的疑为假茶。其次可从茶叶色泽 来判断,真茶有固定色泽,或翠绿或青褐, 那是茶的本色;若颜色杂乱不协调,有失 真的色相者,可疑为假茶。
本章复习思考题
• 影响茶叶品质最主要的生化成份是茶多酚 和氨基酸的含量,以及两者的比例。茶叶 中茶多酚含量高,制红茶品质好,氨基酸 含量高的,制绿茶品质好;酚氨比大的适 制红茶,酚氨比小的适制绿茶;而酚氨比 居中的,往往适于红、绿茶兼制。
本章复习思考题
• 7、茶树的种植方式 • 茶园种植方式有常规种植方式和双条植种 植方式两种。 • 常规种植方式:行距150厘米,丛距33厘米, 每公顷20000丛,每丛2-3株。 • 双条植种植方式:大行距150厘米,小行距 30-40厘米,丛距33厘米,每丛2-3株。 • 对15度以上的的坡地需要修筑水平梯田。
本章复习思考题
• 13、揉捻过程中加压的规律 • 揉捻叶加压的过程要先轻后重,轻重交替, 最后不加压。
本章复习思考题
• 14、红茶加工的关键工序是什么?应该如 何掌握? • 工夫红茶的初制工艺为:鲜叶——萎凋— —揉捻——发酵——干燥。 • 发酵是红茶加工的关键性工序。在发酵过 程中,必须使揉捻叶处在一个比较适宜的 环境条件下(气温25℃左右;空气相对湿 度90%以上;供氧充分),让发酵作用比较 完全并可以充分进行。
《茶学概论》复习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茶学范畴及其发展 茶的起源 陆羽及其《茶经》 茶的传播
本章复习思考题
• 1、茶树起源与什么地方? • 茶树原产于中国,中国的云贵高原是茶树 分布中心。 • 2、有关茶的最早文字记载出于何处? • 古书《神农本草经》中载有: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是迄今 发现关于茶的最早文字记载。也就是说, 在公元前的神农时代人们就发现茶具有解 毒的功效,并加以利用。
本章复习思考题
• 6、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及其作者? • 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是由我 国唐代学者陆羽于公元8世纪撰写的。《茶 经》问世,标志着茶知识系统化的开始, 从此茶学学科的雏形已经形成。
第二章茶产业概况
• 第一节 国内茶叶产销概况 • 第二节 世界茶叶贸易情况
本章复习思考题
• 1、中国分为哪几大茶区 • 从地域气候、产茶种类、茶树品种等因素 可以把中国的茶叶产地划分为四大茶区, 它们是江南茶区、江北茶区、华南茶区和 西南茶区。
本章复习思考题
• 22、茶叶审评内容 • 茶叶品质审评主要进行感官评审,分干评 和湿评。 • 干评主要评看干茶外形的条形、色泽、净 度与嫩度。 • 湿评是通过冲泡后评看茶叶的香气、汤色、 滋味和叶底。
本章复习思考题
• 23、何谓假茶?如何鉴别真茶与假茶? • 所谓假茶,就是用类似茶树叶片和嫩芽的 其他植物的芽叶,按茶叶的加工工艺进行 加工,做成形似茶叶并冒充茶叶销售的物 品。 • 鉴别真假茶,主要可以通过感官鉴别和化 学分析鉴别。
本章复习思考题
• 5、茶叶产量的构成因子 • 茶叶产量的构成因子是芽数与芽重,即在 一定时间内单位茶园面积上采下的芽叶数 与芽叶平均重的乘积。要获得高产,必须 芽叶数量多,而且芽叶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