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入课堂,诗情寄心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入课堂,诗情寄心中

古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是小学生接触、了解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好教材。但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往往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忙着介绍讲解,强调字词,逐句解释,生怕学生理解不了。而学生究竟从诗中领会了多少美的意境,无从谈起;究竟得到多少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也无从落实。我以为在古诗教学中,学生依然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学生原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平时的活动方式,交往时的情感等都是可利用和整合的资源。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本身现有的资源,努力挖掘隐藏在他们周围的有效资源,引导学生自觉、自发地、合理地利用可用资源,生成新的学习资源,成为古诗课堂中的主人。

一、再现生活情景,给古诗教学多一点亲切感。

可以说,古诗在小学课文里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虽然几乎所有的孩子在上学之前就已经会背那么几首古诗,但在他们的心目中,这种拗口的话就是那么遥远,让人不知不觉就有了敬畏感。其实,古诗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只是这生活中的故事有的近在身边,有的似曾相识,甚至是曲径通幽。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让古诗变得亲切起来,可以这样试一试:

1、讲述“从前的故事”,再现诗境。

有这样一些古诗,反映的就是儿童的生活,孩子的世界。比如: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高鼎《村居》、胡令能《小儿垂钓》、袁枚《所见》等等。教学这类诗的时候,老师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诗所描绘的情景编成一个动听的故事,就像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一样,一下子把时空缩短,让学生觉得古诗离他们并不远,就在他们的身边。

如《咏鹅》一诗,七岁的骆宾王用自己童稚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以活泼天真的语言描绘生活。在教学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把骆宾王创作这首诗的情景编成一个小故事——一个离学生生活很近的故事。(就是苏教版教材中的文包诗的样式。)于是,在教学一开始,出现了这样的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小朋友,他和你们差不多大,才七岁呢!他天真活泼,勤奋学习,还很喜爱小动物,尤其喜欢他家门前池塘里游动着的大白鹅。有一天,天气晴朗,他读了一会儿书,蹦蹦跳跳地来到池塘边,他发现池水格外的亮,白鹅也格外的美,那白鹅的鹅掌通红通红,羽毛洁白似雪,有的伸长了脖子正在高歌,有的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戏,真令人陶醉。看着这图画一般的美景,他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一首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小朋友,知道这位小朋友是谁了吗?生:是骆宾王!

师:是呀,骆宾王七岁就能写诗,这和他多读书、多动笔、多观察是分不开的。大家如果也能像骆宾王那样勤奋学习,也能写出很好的文章,写出好的诗句来的。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吧!……

2、联系类似生活经验,进入诗境。

古诗中还有一些诗句,学生对其所描绘的情境从没有经历过,而且很难理解。教学这类诗时,可以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类似经验或是相似的情境,促使学生进行再造想象,从而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

如《早发白帝城》一诗中的三、四两句,李白通过听觉和视觉的位移,酣畅淋漓地书法了他遇赦东归时的欢快之情。可是小学生没到过三峡,即使到了三峡,也已时过境迁,不可能领悟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景象了。如何把孩子们带入“轻舟迅疾如飞,猿啼不绝于耳”的情境呢?看以下教学片段:

师:“啼不住”是什么意思?

生:“啼不住”就是猴子一直叫下去,不停地叫。

师:猴子叫的时候总是一声一声的,怎么会一直叫下去不停顿呢?

生:因为有许多猴子在叫,叫声此起彼伏。

师:“此起彼伏”这个词用得好。还有什么原因?(生说不上来)师:还有一个原因。三峡两岸高山连续不断,每座山上都有许多猴子。诗人坐着小船顺流而下,走得很快,所以听到两岸猴子的叫声响成一片、接连不断。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比如,坐汽车在路上飞驰,听到有什么鸟叫或虫叫一直在不停地叫下去,谁有这样的体会?

生:去年暑假,我坐车回老家,当车子开进我们乡下的那条马路,

两边的树飞快地往后跑,我听到树上的蝉的叫声一直响个不停,似乎没有停过。

生:一个夏天的晚上,爸爸骑摩托车带着我从外婆家回来,路两边都是稻田。一路上,那青蛙的叫声也一直没停过。

师:两位同学体会得真不错。他们听到的蝉、青蛙的叫声会接连不断,一是因为路边的蝉、青蛙多,二是因为车子在不停地开,这样一路听下去,就会有这么一种感觉。李白坐船过三峡听两岸猴子的叫声也跟这情形差不多。想象一下,那会是怎样的声音?

生:那船顺流而下,行得很快,所以猴子的叫声连成了一片。生:我想李白此时听到的声音就跟快放录像时发出的那种唧唧啾啾的声音差不多。(生笑)

师:想象得很逼真,你很富想象力。……

以上教学片段中,学生虽未曾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经历,却有着“道旁蝉声鸣不住,汽车已行二三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亲身体验。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通过相似联想和表象的转换、重组,就能“听到”和“看到”他们其实从未听过、见过的东西,从而进入诗歌所描绘的境界,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结合生活赋新意,给古诗教学多一点时代感。

有些古诗创作于特定的环境中,简洁的诗句背后有着特殊、深刻的含义,有的还有一定的政治意义。这些复杂的背景让年龄尚小的学生了解一下未尝不可,可一定要让他们心领神会,似乎有些牵强。

我觉得,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有些“政治诗”当作“品德诗”来教学,更易于被学生接受,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

如《锄禾》一诗。先是描写了劳动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下艰辛地劳动,而那些不劳而获的人当然不知道每一粒粮食都是来之不易的。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艰苦劳动的同情,启发人们要珍惜劳动成果。

而这首诗用在今天(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讲),大可不必去讲剥削阶级、不劳而获等政治内容(我自己也是到初中才搞清这些内容的),也不必再讲对劳动人民艰苦劳动的同情(我们的农民已走向农业现代化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首诗:前两句写农民伯伯不辞辛苦地顶着烈日挥汗锄草,后两句就不讲不劳而获者(或剥削者),而说成那些浪费粮食和不珍惜劳动成果的人是多么无知呀!告诫孩子们要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这样,诗的内涵意义和价值取向更具有普遍性,学生对食堂墙上悬挂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也就有了有更深的真切的体会。

三、正视学生生活,给古诗教学多一点幽默感。

小学生们天真幼稚,易于接受新鲜有趣的事物。现在,有些学生从电视、网络上看到一些把古诗改得面目全非的“异类古诗”,然后一传十、十传百,在同学中间迅速传开。“床头明月光,地上鞋两双,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新郎。”、“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卤肉店,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坐在马桶间”、“人在教室心在外,读书不如谈恋爱。老师怒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