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鲁商和徽商兴起的相似性

合集下载

明清文献中“徽商”一词的初步考察

明清文献中“徽商”一词的初步考察
·170 ·
明清文献中 “徽商”一词的初步考察
一代佚事琐语 , 迄于嘉 、隆 , 盖万历中作也 。”① 换言之 ,《明世说新语》一书是模仿南朝刘义庆 的《世说新语》, 记述有明一代的遗闻佚事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的一种 “志人”小说 , 与 “志怪”小说相对而言 , 其内容主要是记述东汉至东晋文人名士的言行 , 所记事情以反映人物的 性格 、精神风貌为主 , 作为史实来看 , 绝大多数是无关紧要的 。② 从这一点上看 , 李绍文的一些 著作并非严格的史料 , 不少故事被刻意赋予一定的社会内涵和文化意义 。以《云间杂识》为例 , 该书《凡例》称 : “是编遍考郡中百年来事迹 , 或传父老 , 或垂简编 , 或忆庭训 , 不拘巨琐雅 俗 , 足令人回心易虑者 , 辄用采撷 , 倘无关世道 , 弃去弗录 。”并说 : “近来风俗最为可异者 , 曰奢靡 , 曰浮薄 , 编中谆谆言之 , 亦冀挽回于万一耳 。”由此可知 , 李绍文采撷条目的标准 , 主 要考虑是否能针砭时弊 、有裨教化 。具体到《云间杂识》, 上述那则故事显然是一个讽刺性的寓 言 , 讽刺的是这位官僚将搜括来的民脂民膏满载而归的行为 。另外 , 也透露了一个信息 , 那就 是松江一带的财富多被徽商盘剥而去 。如此生动的细节倘若属实 , 那当然是反映徽商在松江一 带活动盛况的绝佳史料 。遗憾的是 , 其原型实际上来自《淞故述》。今查《云间杂识》卷 1 , 发 现此前学者的引文并未引全 , 前述记载之后关键的 “见《淞故述》”四个字被删去 , ③ 以至于人 们无从确知其渊源所自 。因此 , 说成化年间在松江已出现 “徽商”一词 , 值得进一步推敲 。
前面说过 , 杨枢和李绍文都是松江华亭人 , 后者将 “官府”改成了 “徽商”, 意味深长 。上 述两段史料的核心 , 是将搬走 “松民之财”的主角由 “官府”换成了 “徽商”。其实 , 这与明代 前中期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

明清十大商帮

明清十大商帮

明清十大商帮中国历史上,把以血缘姻亲和地缘乡谊为纽带连接而成的商业集团,称为商帮。

明清时期,中国大地上形成了晋、徽、陕、鲁、洞庭、龙游、宁波、江右、闽、粤十大商帮。

晋商和徽商的兴起缘于贩盐获利,陕西商人也不例外。

明代陕西行省包括甘肃地区,不仅地域辽阔,几乎囊括了明代长城“九边”的西段,而且关中八百里秦川又盛产粮食,陕西商人便有了“输粮换引”的地理和资源优势。

再加上为安抚边外少数民族,明政府开放“茶马互市”的边境贸易,使陕西商人又多了一个致富的门路。

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儒家思想的发源地,鲁商受儒家“重农抑商”文化影响很深。

从汉代开始,士农工商“四民”分业,商人被排在末位,鲁商既想赚钱,又不想失去政治地位,从而决定了他们必然走上“以末(商业)致富,以本(农业)守之”的封建商业道路。

洞庭商帮是指居住在苏州太湖东、西洞庭山上的洞庭商人。

他们利用太湖交通方便和周边地区物产丰富的得天独厚条件,以贩运米粮和丝绸布匹为业。

尤其是鸦片战争后,在作为金融中心的上海,洞庭商人利用自己的钻天之术,开辟了买办业、银行业、钱庄业等金融实体和丝绸、棉纱等实业。

由此,洞庭商帮产生了一批民族资本家,走上了由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发展的道路。

龙游商帮,实际上是包括常山、江山、开化等衢属各县的衢州府商人集团。

衢州地接浙江、江西、福建、安徽四省,号称四省通衢,水陆交通便利,是毗邻地区各种物资的集散地。

龙游商帮虽地处偏僻,却有着开放的心态,明清时期,许多商人将经营商业所赚得的资金用来购买土地或经营典当、借贷业,以求有稳定的收入,具有战略眼光的龙游商人则适时地将手头资金投入手工业生产和矿产开发等实业,使商业资本及时转化为产业资本,在全国各地发展了自己的事业。

所以当时民间有“钻天洞庭商,遍地龙游帮”之说。

宁波地处东海之滨、是中国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由于拥有经营的地缘优势,宁波百姓从商者甚众,清代南方的钱庄就是由宁波商人为主体,与北方的山西票号相得益彰形成了中国传统金融业南北两大支柱。

中国各大商帮及其异同

中国各大商帮及其异同

中国近代史纲要作业题目中国各大商帮及其异同任课教师王心月姓名黄星瑞上课时间周一第6-8节作业完成时间2014.11.24学号3140100065中国各大商帮及其异同黄星瑞摘要:商帮是以乡土亲缘为纽带,以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业集团。

伴随几百年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明清时期时,商品行业繁杂和数量增多,商人队伍日渐壮大,竞争日益激烈。

因而,在那样的年代,商人利用它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于是就成为如今所说的商帮。

关键词:商帮;发展;兴衰;相同与不同一、商帮的分类商帮是以乡土亲缘为纽带,以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业集团。

伴随几百年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明清时期时,商品行业繁杂和数量增多,商人队伍日渐壮大,竞争日益激烈。

因而,在那样的年代,商人利用它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于是就成为如今所说的商帮。

其中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就是中国十大商帮,具体为龙游商,宁波商,徽商,洞庭商,晋商,陕商,鲁商,闽商,粤商,江右商。

其中晋商,徽商,粤商,以及以宁波商为代表的浙商最为出名,接下来就要讨论他们的发展与异同。

(一)晋商“晋商”的含义有两个方面。

山西是古晋国的封疆,简称“晋”,凡山西从事商业工作,经营商品交易的商人,都可泛称“晋商”,包括从事国营(工)商业者和私营(工)商业者。

另一方面是专指古代晋国经营商业和从事商品交易的商人。

但是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

山西居中原之中,是沟通四方贸易的要冲,又与帝都长安、开封、北京相邻。

山西又是地接边塞,为历代与塞外民族通商的桥梁。

因此,山西所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十分适合经商。

加上当时明清期间商品经济发展加速,晋商识时务地积极与当时政权相结合。

晋商得以快速发展成为当时中国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商帮。

就连清王朝都有许多大规模的军事活动得力于晋商的赞助。

当时1720年西北准噶尔叛乱,清政府调集重兵征剿,当时因路途遥远,运输粮秣成为最突出的问题。

论明清时期鲁商与晋商异同比较及原因分析

论明清时期鲁商与晋商异同比较及原因分析

论明清时期鲁商与晋商异同比较及原因分析明清时期山东商人主要来自齐鲁两地,即山东半岛的登、莱、青三府和鲁中的济南、济宁等地。

前者因地少人多,养生者以贸易为计,加上海运道通,商旅往来南北,风帆便利,故大商人辈出。

后者则处于全省中枢,且附近物产丰富,可输出商品较多,或处于运河沿岸(济宁),工商业较发达,“逐末者多于务本之人”。

同时期的山西商人(晋商),主要兴起于山西平阳、泽州、潞州、蒲州、汾州及大同等地。

山西自古有经商的传统,明初实行食盐的开中和商屯制度,依靠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山西商人率先进入北方边镇市场,依靠贩运粮食、布等军需品迅速发展起来,并通过食盐行销与全国市场发生。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山西商人经营规模日益扩大,品类日益增多,以至形成了一个实力强大的商帮。

笔者通过对明清时期鲁商和晋商的对比研究发现,鲁、晋商帮既有经营理念和方式技巧上的相似性,又有相异性,并均取得了颇具借鉴意义的成功经验与教训。

对祖先这一经商智慧的挖掘将有助于中国商业史理论的扩展与深入,更有利于现代经商实践。

一、鲁商与晋商兴起与经营方式上的相似性(一)兴起原因鲁商与晋商作为明清之际的两大地方性商人集团,在兴起之初,在社会经济背景、自然地理特征、政府政策的制定三个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

1. 社会经济背景。

鲁商与晋商两大商帮都是在生产力水平普遍提高与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内经济背景下兴起。

明朝中后期,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已经日渐成熟,并引进了许多新品种。

农产品的商品化普遍提高:商品粮销售量大大增加,棉花、烟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山东和山西两地出现了专门生产农产品商品的地区。

山东的临朐县和山西的曲沃县种植的棉花几乎全部作为商品出售。

手工业也快速发展,随着纺织技术的提高和工具的改进,棉纺织业已成为当时较为普及的手工业。

农业的巨大发展以及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工艺技术的提高,不仅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物质基础,而且为脱离生产而专门从事商业活动创造了非常充分的条件。

探析明清商帮的兴起

探析明清商帮的兴起

探析明清商帮的兴起明清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出现了一种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地方商帮和大商人资本的兴起。

在小农经济时代,由于受到诸多环境因素的制约,我国各地商界形成了“帮”的概念,“帮”是“商”的支撑,行“商”必有“帮”。

“商帮”是中国历史上由地域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商业集团。

商帮是在古代商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商品的流通范围在本地狭小范围内满足不了需要了,因此就需要结帮联伙走出去采购或者是推销。

作为一个“商帮”,应该是具备五个条件,第一,在这个地区要有相当发达的商业;第二,有一批积累了大量资本的巨商作为中坚;第三,在经营、制度、文化等方面存在不同于其他商业集团的特点;第四,许多独立的商家出于经营和竞争的需要组成以地域为纽带的松散联合;第五,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

按照这些条件,中国历史上有十大商帮:山西以晋中为中心的晋商,歙县、婺源等徽州六县的徽商,与晋商同时兴起、亦被称为晋商小兄弟的陕商,临清、济宁、聊城、烟台这一带的鲁商,以龙游县为中心(包括常山、衢县和江山五县)的龙游商,西洞庭山(现在吴县的东山镇和西山镇)的洞庭商,江西由人口流动形成的江右商,以浙江为中心的浙商,苏州西南吴县境内太湖中东、以福建沿海为中心的闽商,以广州、佛山一带为中心的粤商。

这十大商帮大体上崛起于明清时期,尽管时间并不相同。

商帮历史上曾经辉煌,商帮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重新显露新的生机。

商帮的起源中国历史是一部漫长的封建史,重义轻利的儒家文化和农耕经济的主流使得市场经济之花迟迟难以萌发。

可事实上,人类社会一直就未曾离开过商人的活动。

据考证,商人(或商业)的商,最初是个原始部落的名字,其部落位于今河南省商丘的南部地区,其部落始祖名叫契。

因契跟随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此。

契的第十代孙名叫王亥(公元前16世纪)。

王亥从事牧业而擅长经商。

他的第四代孙子汤灭了夏(公元前1551年),又迁都于殷,故商又称殷,而商人仍自称为商。

后来,周灭殷以后,周公(姬旦)告诉殷的遗民,要求他们继续经商。

浅谈徽商发展古今

浅谈徽商发展古今

XX财经大学中国商帮期末论文金融学院投资2班贺敏20130973浅谈徽商发展古今徽商,即徽州商人,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而非所有XX籍商人。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

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徽州,今XX省XX市、绩溪县及XX婺源县。

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鼎盛时期徽商曾经占有全国总资产的4/7,亦儒亦商,辛勤力耕,赢得了“徽骆驼”的美称。

徽商的活动X围遍及城乡,东抵XX,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

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

清朝后期,随着封建经济的瓦解,徽商逐渐衰亡。

上文是摘自百度百科,人们对于微商的一般认识大致如上所说,但我仍对其感到迷惑和怀疑,徽商从何而来,又将归于何处,在清朝之后,它就真的逐渐衰微,泯然于市了吗?我翻开历史的书简,探寻那辉煌的奇迹,又不得不寻访这片美好的故土,领略重生的新徽帮。

一,从何而来徽商萌发于东晋,但徽州从商的历史就要追溯到更久以前了。

古代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这里没有成片的耕地,即使有,“也非善耕作之地也”,粮食产量普遍较底,因此,这里素有“七山半水半分田,两分道路和庄园”之称。

人们的生存条件非常差。

又因地处在崇山峻岭之中,每当战乱,难民纷纷逃来此地,以避战祸,人口急剧增加,进一步加剧了粮食供应的矛盾,生存条件更加恶劣。

地少人多的矛盾给当地百姓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粮食严重不足,已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史料称:徽州一年所产的粮食,只能养活全境10%的人口,百姓为粮食所迫,外出谋生的人竟有十之八九。

徽州虽“粮不足”,可物产丰富。

万山丛中盛产竹木,所产杉木,质地坚硬,可为栋梁之才;竹子满山遍野皆是;茶可称一绝,尤其是祁门茶和松萝茶;陶土也是徽州的一大财富,瓷都XX的制陶原料白土,就产于徽州;手工业更具特色,文房四宝闻明全国。

纸:“自首至尾,匀薄如一”;毛笔倍受人们喜爱;墨:“坚如玉,纹如犀”;砚:因石取势,雕琢成颇具艺术价值的图案,至今盛名于世;漆器:被当时人称为“绝古未有”的珍品。

试论明清时期徽商发展的原因与作用

试论明清时期徽商发展的原因与作用

试论明清时期徽商发展的原因与作用摘要:明清时期,徽商的崛起是我国商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徽商的成功既是因为客观环境造成的长久的经商历史,也有着主观上的原因,徽人“以儒入商”使得徽籍官员为徽商撑起了保护伞,也使得其获得社会上的认同,使得徽人在共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众帮众”的大商帮。

关键词:徽商环境儒商庇佑明清时期,徽商的强势兴起是商业经济史上令人瞩目的现象,本文所知的徽商是指谓以徽州本土为联结纽带的庞大的商帮集团。

这支明代中叶至清道光年间中国最具实力和影响的商帮,曾雄踞华夏商界达三百年之久。

徽商在明清时期的兴盛是有着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的。

1、客观环境地域的影响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的人”,徽商的形成发展是与徽州商人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

徽州多商贾的直接动因就是由于人地矛盾所引发的生存危机。

徽州地处万山丛中,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不利,明代顾炎武认为:“徽郡保界山谷,土田依原麓,田瘠确,所产至薄,独宜菽麦红虾籼,不宜稻粱。

壮夫健牛,日不过数亩,粪壅缉栉,视他郡农力过倍,而所入不当其半。

又田皆仰高水,故丰年甚少,大多计一岁所入,不能支什之一。

小民多执技艺,或贩负就食他。

郡者,常十九。

⋯⋯中家而下,皆无田可业。

徽人多商贾,盖其势然也”1土地贫瘠,依靠土地不能过上富足的生活,人地矛盾刺激着人们不能靠着土地过活,被迫出外谋求出路,外出经商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有必然性。

徽人“出贾风习已久”,据相关史料记载,东晋时期,徽州商人就应运而生。

《知新录》上说,“盖新安居万山之中,土少人稠,非经营四方,绝无治生之策”,早在东晋时代,就有不少徽州人因“居万山之中,地少人稠”,而不得不“经营四方”,开始商业活动了。

到了明代嘉靖至清代乾隆末年的三百多年间,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

这时,徽商营业人数之多,活动范围之广,经营资本之厚,皆在当时各地商人集团之列。

据徽州地方志记载,“农十之三,贾七焉”,“以货殖为恒产”;甚至说“田少民稠,商贾十之九2”。

创业精神的思考(1)

创业精神的思考(1)

2007年4月21日旬刊总第268期TotalNo.268Apr.21,2007培训与就业PEIXUNYUJIUYEZHONGGUOZHIYEJISHUJIAOYU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创业教育一、创业精神与历史文化和社会条件“创业”本义是“创立基业”、“创建功业”。

新时期所讲的创业精神,主要是通过兴办实业、追求物质财富增长、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

创业精神同历史传统与社会条件关系密切。

马科斯・韦伯在分析资本主义与新教伦理的关系时指出,欧洲新教徒迁移美国后,焕发出空前的创业热情,使得美国市场经济得以确立、企业得以创立、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得以繁荣和发展。

这种通过个人努力和合理竞争,置产兴业,增加物质财富、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是美国爆发第二次、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思想基础,也是美国企业和企业家从无到有、开拓产业、扩张财富、做大做强的精神动力和信仰支柱。

创业精神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是美国保持世界经济领先地位的“秘密武器”。

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风险资本投资每年只有5000万至1亿美元,现在上升到了120亿美元。

10年前,美国每年约有2600种新产品被投放到市场,现在已经翻了10倍。

当今美国95%以上的财富是在1980年后创造出来的。

这种现象在世界其他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创业已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欧洲的状况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

近年来,欧洲经济一直在衰退的边缘挣扎。

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改革步履维艰。

欧洲经济增长乏力,难以在短期内赶超美国。

究其原因,重要的问题在于欧美经济模式不同:美国实施的是政府较少干预的自由竞争市场经济,资源配置和生产效率较高,社会财富高度集中,贫富差距较大。

与此不同,欧洲国家在强调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保持较高的社会福利水平。

欧洲国家要维持高福利,通常要实行高税收,以便政府重新分配社会财富,公司利润和家庭收入的一半左右要用来交税。

这种政策固然有防止社会分化、调和社会矛盾的益处,但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其一是居高难下的失业率和僵硬的劳动力市场。

明清徽商兴起的原因

明清徽商兴起的原因

明清徽商兴起的原因
明清时期,徽商的兴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原因:
一、地理环境因素
徽商兴起与安徽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安徽位于长江中游的交通枢纽地带,地势东高西低,交通便利,使得安徽成为商贾云集之地。

同时,安徽地区富饶的农产品和矿产资源也为商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二、政治经济条件
明清时期,徽商兴起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密切相关。

明朝实行的官僚制度,使得地方官员一般不能经商,因此商人在地方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有所提升。

同时,明朝后期由于战乱频繁,使得官员的岗位不稳定,而商人在商业上则更加稳定,所以有更多的投资和经商机会。

三、金融制度
徽商兴起还与徽商自身的金融制度有关。

徽商以其先进的金融手段而闻名,例如“五亏法”和“三单攻坚法”等。

这些金融手段使得徽商能够有效地控制风险,提供贷款和融资服务,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前往徽商集聚的地区经商。

四、徽商文化和商业道德
徽商自身独特的文化和商业道德也是其兴起的原因之一、徽商重视家族观念和家族企业的传承,世袭经营的制度使得徽商在商业上有着长久的竞争力。

徽商注重商业诚信和信誉,讲究道德操守,尊重契约精神,这种商业道德使得徽商能够建立良好的商业关系,从而扩大商业网络。

五、对外贸易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徽商兴起的原因有地理环境因素、政治经济条件、金融制度、徽商文化和商业道德以及对外贸易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这些因
素相互作用,使得徽商能够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当时中国商业最为发达的
商人群体之一。

高一历史必修二选择题练习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选择题练习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选择题练习答案做好练习题,巩固已学的知识是很重要的。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一历史必修二选择题练习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高一历史必修二选择题(附答案)1、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

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C)A、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D、机械化耕种2、在中国封建社会,如果有一位地主想扩大地产,其主要途径是(C)A、将公田化为私田B、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C、土地兼并D、吞并井田制下农民的土地3、下列有关“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中,不正确的是(B) .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再生产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C、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4、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这主要是因为(C)A、小农经济下形成了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B、小农经济阻碍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C、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且占据主导地位D、小农经济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5、为唐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打下基础的是哪一时期的江南开发(C)A、春秋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战国时期6、在古代地区性或全国性市场中,比较常见的商品应生产于(C)A、家庭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D、外国商品7、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成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A)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B、官营丝织业的行省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8、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进入繁荣时期是(B)A、新石器时代晚期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9、下列制瓷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D)①白瓷②青瓷③彩瓷④珐琅彩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10、下列各项中与城市经济繁荣无关的一项是(B)A、交子B、榷场C、瓦肆D、夜市11、宋代诗人刘迎在诗中写道:迄今井邑幼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

走进徽州:徽商是怎么炼成的?

走进徽州:徽商是怎么炼成的?

走进徽州:徽商是怎么炼成的?因为有徽州文化作为土壤,才养育了“左儒右商”的徽商,才奠定了其四百年的辉煌根基。

宋元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徽州,既是一个徽民“以贾代耕”、“寄命于商”的商贾活跃之区,又是一个“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文风昌盛之乡。

在历史上,贾与儒密切联结,成为徽州商帮的一大特色。

传统世代的儒化徽商,一方面促进了徽州故地的儒学繁荣,另一方面反过来又借助于儒学对徽商的商业经营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

徽商之所以“贾而好儒”,一则因为商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由于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商品与货币的运动错综交织,商品供求关系变化万端,作为商品经营者须有相关的商业知识和社会知识,才能正确分析和把握市场形势,当机立断以获厚利。

同时,随着商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同行业之间以及各行业之间的交往关系日益密切,这又需要商人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才干,方能在商海中大显身手。

如此从贾就要与业儒结下不解之缘。

二则因为商人自我完善人性品格的追求。

徽州素称“礼让之国”,尤其在宋代新安理学兴盛之后,崇儒重学的风气日益炽烈,这样的社会环境致使徽商潜移默化地受到熏染和影响,加上徽商中许多人自幼就接受比较良好的儒学教育,孔孟儒家的思想说教、伦理道德,自然就成为他们立身行事、从商业贾奉守不渝的指南。

明代歙商郑孔曼,出门必携书籍,供做生意间隙时阅读。

他每到一个地方,商务余暇当即拜会该地文人学士,与其结伴游山玩水、唱和应对,留下了大量篇章。

同乡人郑作,也嗜书成癖,他在四处经商时,人们时常见他“挟束书,而弄舟”。

所以认识郑作的人,背后议论说:他虽然是个商人,但实在不象商人的样子。

还有歙县西溪南的吴养春,是明代万历年间雄资两淮的显赫巨贾,祖宗三代书香袅袅,家筑藏书阁,终岁苦读。

日本侵入高丽(朝鲜)时,朝廷出兵援助,其祖父吴守礼输银三十万两,皇赐“徵任郎光禄寺署正”;其父吴时俸,皇赐“文华殿中书舍人”;他和兄弟三人也同被赐赠,史书曾有“一日五中书”之称。

山东商帮对现在企业的启示

山东商帮对现在企业的启示

山东商帮对现在企业的启示山东商帮即“鲁商”,也称“山东帮”。

鲁商在中国历史上兴起较早,和徽商、晋商、浙商、粤商一起,被公认为中国五大著名商帮。

也是大清十大商帮之一。

山东商帮的致富之道显得单纯,儒字当头,仁智礼义信,情深似大海,义重如泰山,忠源黄河水,为国不计多。

山东商帮的致富之道,概括起来,就是长途贩卖和坐地经商的商业经营方式,讲求信用的商业道德以及规范的商业行为。

“鲁商”即山东籍从事商业营销活动的商人的通称。

从营销的地域上来看,它可以分成两部分:山东省辖区内的本省商人和在省外的山东籍商人。

因而,“山东商帮”这一名称兼具三方面的内涵。

它既是一个从业群体的称谓,又是一个地域上的概念,更是一个与他省商人相比较而独具商业特色的名称。

地位山东商帮,顾名思义就是出自山东的“鲁商”,也称“山东帮”。

历史上的“鲁商”虽不如晋商、徽商那般名声之大,但明清顶峰时时也控制了北京和华北,东北地区的绸缎布匹、批发零售、餐饮行业,特别在东北地区,鲁商有着地缘、人缘的便利,曾在那片“商场”上纵横驰骋,名重一方。

鲁商,在中国历史上兴起较早,和徽商、晋商、浙商、粤商一起,被公认为中国五大著名商帮。

而与明清十大商帮的晋商、潮商、闽商、秦商、江右帮、洞庭商帮、徽州商帮、龙游商帮、宁波商帮相比,其有着独占北方的优势。

起源东北与内地贸易历史悠久,明代辽东曾有繁荣的马市。

清兵入关后,清朝廷对商人到关外贸易一直实行开放政策,鲁商出关经商者日众,据《盛京通志》记载,乾隆十三年(1748年)仅在宁古塔、船厂两地,山东、直隶等省贸易佣工即有三四万人。

这时的商人远道经商,他们不携家眷,获利即归。

清嘉庆后东北部分地区对关内人开禁,在闯关东人潮中,鲁商日渐增多,并开始定居于东北。

1860年烟台、营口开埠后,每年去东省贸易之人有五千余人,其中,鲁商是主要组成部分。

经过上百年的经营,清末鲁商在东北各城商业中均居主导地位。

当时的营口有了商会的雏形,叫“公议会”,该会成员都是商业方面的著名人士,他们实际控制着整个城市的工商业。

一直材料二,概括清朝前期商帮的特点

一直材料二,概括清朝前期商帮的特点

一直材料二,概括清朝前期商帮的特点我国的明清时期是一个商业非常发达的时代,同时,在这一时期也产生了五大商帮,他们分别是晋商、徽商、浙商、鲁商、粤商。

晋商是清朝前期商帮,指的是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他们以盐业、茶叶、票号为主,其中票号最为出名。

晋商的兴起,是与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步的。

随着商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维护自身的利益,山西商人开始以商业组织的形式出现。

晋商起初由资本雄厚的商人出资雇佣当地土商,共同经营合作盈利成为较为松散的商人群体,后来发展为东伙制,类似股份制,这是晋商的一大创举,也是晋商能够历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晋商称雄的过程中,一共树立了三座丰碑,分别是驼帮、船帮和票号。

驼帮主要从事对外茶叶贸易,他们通过驼队北上西行,把茶叶运往俄罗斯和蒙古等地。

船帮出现在清代中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流通量猛增,而当时国内的产铜量很低,仅仅依靠云南产的滇铜远远满足不了铸币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晋商组织船帮对外贸易采办洋铜。

晋商最大的创举是“票号”,票号又叫“票庄”或“汇兑庄”,是一种专门经营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

票号最著名的便是我们熟悉的“日升昌”票号。

晋商的票号商人,在近代历史上显赫一时。

直到如今,我国的社
会上还流传着“山西人善经商、善于理财”的佳话。

晋商发展到清代,已经成为国内势力最为雄厚的商帮。

世界经济史学界还把晋商和意大利商人相提并论,给予了很高的评论。

晋商的发展不仅给山西商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而且也改变了当时人们“学而优则仕”的观念。

鲁商:千年儒风熏陶下的地域大商帮

鲁商:千年儒风熏陶下的地域大商帮

鲁商:千年儒风熏陶下的地域大商帮文/张传坤shandonG meRChants: a BiG meRChant GRouP influenCed By ConfuCianism foR millennia首届儒商大会众商云集,参会的鲁商占了很大比例。

“鲁商”,即山东籍从事商业营销活动或在山东省经商的商人的通称,又称“山东商帮”或“山东帮”。

如果说“儒商”强调的是一种文化概念,那么“鲁商”则更强调一种地域上的概念,两者既相互包含,又有所不同。

鲁商在中国历史上兴起较早,萌芽于商周,形成于春秋战国,成熟于两汉,在此后的不同历史阶段,又有所发展与完善。

鲁商创造的独特的鲁商文化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域文化,是中国古代商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古代商业文化的形成做出了突出贡献。

先贤光辉永载史册追溯鲁商的历史起源,可以发现,鲁商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而非鲁国。

西周初年,姜太公领封齐地后,“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大力发展工商业。

春秋战国时期,经宰相管仲改革,齐国出现了中国商业史上的首个繁荣期,齐国也由此成为工商大国。

被后世奉为商人鼻祖的“陶朱公”范蠡,正是在这一时期的齐国开辟了一番新天地。

在辅佐越王勾践称霸后,范蠡急流勇退,悄然奔赴齐国,隐姓埋名,在今天山东定陶一带做起生意,人称“陶朱公”,他坚持“一贵一贱,极而复反”的规律,成为富甲一方的商贾,取得了○被奉为商人鼻祖的“商圣”范蠡。

“Commercial Sage” Fan Li, worshipped as the founder of Chinese business.○儒者经商第一人——子贡。

The first Confucian engaged in trade: Zi Gong.“三致千金”的经济效益。

成为富豪后,范蠡广散钱财,富而行其德,“陶朱事业”由此成为商业的一种别称,而他本人则被奉为商人的鼻祖。

旧时中国商人常常在自己的店铺店堂内悬挂八个大字“陶朱事业,端木生涯”,“陶朱事业”即渊源于此。

徽商突围

徽商突围

徽商突围2018-05-161978年12月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生产队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创新的决定:包产到户!后来,正是这个政策在全国推行,才使中国粮食产量迅速恢复过来,所以,安徽人在中国的发展中功不可没。

仔细想想,如此创新的方法首先出现在安徽也并非巧合。

早在明朝,安徽人的祖先就走上了创新的经商之路。

晋商和徽商大致崛起于同一个时期。

明朝初期,由于山西地接北部边防,当地商人为官府运送军粮,从而获得了贩盐的权力,并最终成为富有的大盐商。

晋商也由此发展起来。

所以说,晋商是借地利而发展起来的。

但徽商呢?据《徽州府志》记载:本府万山中,不可舟车,田地少,土产微”。

这段话精切地总结了徽州乃至整个皖南的自然条件:地域闭塞,交通不便,物产不丰。

在这里,粮食和其它生活用品都要大量依赖外界供给,生存都是个问题。

同时,理学在徽州十分盛行,重义轻利的正统儒家思想也紧紧地束缚着人们。

这一切,都极不利于商业的发展。

然而,徽州人不愿在这个包围圈内做无谓的挣扎。

无奈之下,他们选择突围。

徽州人首先要面对的,也是最难的,便是突破思想上的束缚。

在黟县,有一副对联颇能说明以商业为第一等生业的徽州人对此的理解:九章大学终言利,一部周官半理财。

这是对耻于名利的儒家思想的严重修正。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徽州人开始大批地走向商海的时候,他们就为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做好了理论上的准备。

并且,随着这种理论的发展,徽商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贾而好儒。

据研究,明代休宁县范氏家族,几乎每一个成年男子在经商前都受到过几年儒家经典的教育。

因此,可以推断,在普遍经商而又普遍重视教育的徽州地区,行贾四方的徽商大多数都是知书识字的有文化的商人。

他们用儒家伦理来规范自己的商业行为,并用儒家思想指导自己的商业活动。

因而,明清时期的徽商成为当今儒商的鼻祖,成为重信誉,讲究商业道德的商人们崇拜的偶像。

突破了思想上的束缚,还要突破地域上的重围。

这倒是好办得多。

徽州人将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一打包,再带上干粮和一些微末的资本”,便踱到了渔梁码头。

在依赖中前行——从徽商看中国古代政商关系

在依赖中前行——从徽商看中国古代政商关系
胡雪岩是一位商人,商人自然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左 宗棠任职期间,胡雪岩说服左让自己管理赈抚局事务。他向 官绅大户“劝捐”,以解决战后财政危机等事务。胡雪岩因此 名声大振,信誉度也大大提高,自此财源滚滚也就不在话下 了。自清军攻取浙江后,大小官员将所掠之物不论大小,全 数存在胡雪岩的钱庄中。胡以此为资本,从事贸易活动,在
们的特殊身份,不便与外国人打交道。这样,与左宗棠联系
又是不可靠的,商人经常会成为官场之争的牺牲品。成功的
极为密切、深谙华洋事务的胡雪岩在洋务运动中又找到了用
商人大多依靠的是腐败、不检点的官员。他们并不是好的保
武之地。他协助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甘肃织呢总局,
护伞,可靠性极低。“而对于公共物品的掠夺,官员往往占有
1862年,王有龄因丧失城池而自缢身亡。经曾国藩保 荐,左宗棠继任浙江巡抚一职。左宗棠在安徽上任时“饷项 已欠近五个月.饿死及战死者众多”。此番进兵浙江,粮草供 应不足、兵器短缺等问题严重困扰着左宗棠,令他苦恼无比。 急于寻找到新靠山的胡雪岩又敏锐地抓住了这次机会—— 他雪中送炭,在战争环境下,出色地完成了在三天之内筹齐 十万石粮食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左宗棠面前一展 才能,得到了左的赏识并被委以重任。深得左宗棠的信任 后,胡雪岩常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往来于宁波、上海等通商口 岸间。他在经办粮台转运、接济军需物资之余,还紧紧抓住 与外国人交往的机会,勾结外国军官,为左宗棠训练了约千 余人并且全部用洋枪洋炮装备的“常捷军”,这支军队曾经与 清军联合进攻过宁波、奉代、绍兴等地。
.三、思考与启示 如果说胡雪岩是徽商成功的缩影,那么他的成功经历也 透视出了中国古代政商关系的精髓,即“官商联盟”。胡雪岩 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与王有龄、左宗棠之间建立了无比深厚的 特殊交情,通过“这种官商联盟,胡雪岩获得的商业利益,一 般商贾难以望其项背蚍“。我们也可以联想到其他成功的商 人。乔家光前裕后、大富大贵,关键是在慈禧西逃时献金,自 此以后“钱途”广开、日进斗金。一言以蔽之,中国古代的著 名富豪中,从范蠡、吕不韦到沈万山,其成功的一个共同要 诀,就是官商一体。商人们看中的是官员可以利用权势将政 策向他们倾斜,通过钱权交易的形式获得某些特权,如特许 经营权、资源垄断权等n】。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古代中 国的“盐铁官营”,行政性垄断的官商一体十分盛行,结成攻 守同盟的官商们获得的利益难以想象。 政商关系说到底是企业与政府管理部门或整个管理体 制的关系,企业家与政治家的关系,从现代的角度看还包括 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之问的关系。与中国截然不同,西方的 政商关系一般是商在前,政在后,两者的关系几乎是完全分 开的。经过较长时间市场经济的洗礼,西方的政与商之间形 成了一种有章可循、相对稳定的关系。

徽商兴起和衰败原因探析教学总结

徽商兴起和衰败原因探析教学总结

徽商兴起和衰败原因探析徽商兴起和衰败原因探析摘要:徽商,又称徽州商帮,即古徽州所辖歙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黟县六县商人的总称。

徽商经营范围普遍,“其货无所不居”,且经营方式多样。

纵观历史徽商的兴衰轨迹与明清时社会经济发展脉络有着同一性,具体说来,徽商的发展经历了兴起、暂时性衰落、中兴及衰落解体四个阶段,其兴起于衰败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深思,并应该从中吸取该有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徽商兴起衰败原因探析一、徽商兴起与兴盛的原因分析徽人从商的历史由来已久,然而作为一个整体,徽商萌芽于东晋,生长于唐宋,兴盛于明清。

具体说来,先有徽人从贾之风兴起于明代的成化、弘治年间,又因徽州商人经营有道,资本得以迅速积累,并在当时各种条件的推动下结成徽帮,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十大商帮之一。

(一)徽人从贾之风兴起的原因徽州,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皖南山区,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多山多水,耕地面积较少,且土壤多呈酸性,决定其地质不适应粮食作物的生长,反而适于茶叶、竹木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并且距离全国大市场较近的地理优势也为徽人从事商业贸易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此外,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迅速增长的人口使得徽人不得不以经商以谋求生计。

从主观上来说,徽人从商之风的兴起,还有着深刻的人文和社会缘由。

徽民向来勤劳,不辞劳苦,经商容易致富。

自宋朝之后,有着“东南邹鲁”、“理学之邦”之称的徽州倍受人们关注;朱子理学和阳明心学勃发,这也导致了徽人对仕途的渴望。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徽人唯有从事经商这一厚利之“末”业才能支撑其“本”业,为了“业儒”需要,徽民也往往选择经商之路。

此外,徽州耕地有限,地价极贵,单靠兼并土地这一手段很难满足豪门大族的奢侈生活之需,经营商业便成为他们扩大财源的一个重要途径。

除了有经商的动机,当时的政策也为其事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例如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地租大多由实物转为货币,这就大大促进了商品流通及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全国长途贩运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是其共性 。故家中不会有 闲置 的资金 , 以推 知他们基 可 本上是变卖掉家中值钱 的东西 , 换取一 点银钱作 为经商 的资本 。他们从 小本 生意做起 , 不断积 累资金 , 扩大经 营 规模 , 拓宽经营领域 。 与之类似 , 明清 时期 的徽 商 , 资本 来 源形 式更 加 多 样 。为 了凑足经商的资本 , 徽人 或变卖 妻子 的嫁 妆甚 至 家产 , 或向亲朋 借贷 、 或合伙 出资 、 甚或 为人佣工 。如休 宁人汪应亨经商 , 资金不足 , 其妻金 氏“ 装资故饶 , 悉佐 翁 贾, 而身椎 布操作 ” 歙人 江才常慨 叹: 。 欲种 田而 田少 , 欲经商而家薄 , 可谓进退两难 。其妻郑 氏“ 乃脱装奉驾部 公, 佐公贾 ” _ 歙县莘墟村某 氏因家贫赴扬州投靠亲戚 , 。 4 “ 属各助 以赀 , 戚 置质 库 中” 取 出当钱充作商本 , , 一年 以 后 获利甚丰 。后来改行业盐 , 终成一大盐商 。 休 宁大 商 人程锁 , 在父亲死后 , 家道 中落 , 为了经 商 , 了同族志 同 邀 道合者 十人 , 每人凑 三百缗 , 伙创业 , 合 后来才 渐渐发 迹 致 富。4 l 徽州著名 的大盐商鲍志道 ,年十一 , “ 即弃家习会 计于鄱阳” 。二 十 岁 即 去 扬 州 佐 人 业盐 , 获成 功 。后 来 大 自己独立业盐 , 成为两淮总 商。 歙人 闵世章 , 少 孤贫 , “ 九岁废读 , 长而 自求识字 , 旋晓文义 ” 后去扬州 ,赤手为 , “ 乡人掌计簿 , 以忠信见倚任 。久之 , 自致 千金 , 行盐策 , 累 赀巨万 ” 综上所述 , 。 徽商起家的形式呈现多样性 , 虽然 形式多样 , 小本起家” 但“ 是徽商资本来源 的主要形式。 鲁商、 徽商“ 小本起 家” 的道 路说 明 了在明 清时期 , 由于受传统 “ 重农 抑商 ” 政策 的影 响, 然 当时 的大 贵 虽 族、 大官僚 、 大地主资 本都很雄 厚 , 是不 愿意直接投 资 但 商业 , 商人只有依靠 自身力量 慢慢 的发展和壮 大。由此 可见 , 明清时期商人资本 的积 累是非常艰难的。 三 不 畏艰 难 。 苦 耐 劳 勤 关于明清时期鲁商能够吃苦 、 不怕艰难 的精 神 , 民国 时人夏仁虎有形象 的描述 , 北京 工商业实 力 , 为山左 “ 昔 右人操之 , 盖汇兑 、 银号 、 皮货 、 干果 诸铺 皆为 山西人 。而 绸缎 、 粮食 、 庄 皆为 山东人 。其 人数 尤众 者 为老米 碓 饭 房、 井、 水 陶厕 之 流 , 为 鲁籍 。盖 北 京 土 族 多所 凭 籍 , 均 又 懒多不肯执贱业 , 鲁人 勤苦 耐劳 , 而代之 , 取 久遂 益树势 力矣” 如果 山东人初到北京时 , 。 不是勤劳吃苦 , 脚踏实 地 , 一 些 为 北 京 本 地 人 所 不 齿 的行 业 , 怕 不 会 有 后 来 做 恐 鲁商在北京商界中的地位 和势力 。 鲁商吃苦耐劳、 艰难 创业 的精神还 表现在他 们不惧 艰难 , 赴他 乡甚至 关外 苦寒之 地从 事商业 活动方 面。 远 如康熙皇帝就曾亲眼见过 : 前年 山东饥馑 , “ 朕发 帑金遣 旗员赈济 , 民乃安堵如故。今巡幸边外 , 见各处皆有 山东 人, 或行商 、 或力 田, 至数 十万人之多 。 鲁商 除了时 常 ” 经受路途艰辛的考验外 , 他们 还经 常面临着 诸如疾病 、 被 贼匪抢劫 、 被地皮无赖诬陷等等其他危 险, 这也增大 了他 们生意的困难性 和风 险性 。
第1 0卷
第 6期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 OUR NAL O 'JXIUNI 1 I VER I Y ST
Vo _ O No 6 ll .
De . 0l c2 O
21 0 0年 l 2月
文章编号 :6 2— 7 8 2 1 )6— 0 6— 17 65 ( 00 0 04 2
明清 时 期 鲁 商 和 徽 商 兴 起 的 相 似 性
王 海 洋 杨 克峰
摘 要: 鲁商和微 商皆为中国十大商帮中的典 范, 两大商帮的崛起存在 众 多的相似之 处。它们都 对明清 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传统观念的转型起 了促进作用。 关键词 : 明清 ; 商; 商; 鲁 徽 兴起 ; 相似性 中 图分 类号 : 17 F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明清时期 , 鲁商 、 徽商皆为当时的著 名商帮。经济实 力上 , 鲁商虽不能与 闻名 遐迩 、 声势显 赫的徽商 相 比, 但 在促进封建社会商 品经济发展 方面 , 起着无 可估量 的作 用。虽然关 于鲁商 和徽商 的研 究成果 颇丰 , 但是就 两大 商帮之间比较 的研究并不多见 , 如胡广洲先生曾在 “ 用人 机制” 等方面 上进行 过 比较 。 笔者 试就 明清 时期鲁 商 … 与徽商的兴起情况作粗略 比较 , 以见教于方家。 起 因相 似 , 抓机 遇 紧 明 清 时 期 的 山 东 地 区 自然 灾 害 频 繁 , 有 “ 年 九 具 十 灾” 称 , 山东 地 区人 口的增 长 率 远 大 于土 地 增 长 之 且 率 , 造 成 人 多地 少 的 矛 盾 , 土 地 等 资 源 的 不 断 开 发 , 对 最终使得 自然环境不断 恶劣 。而 明清 时期 的徽 州地 区 , 则是一个川谷崎 岖, 山环 绕的“ 万 四塞 之地” 具有“ , 七山 水一分 田, 一分道 路和 庄 园” 之称 。即便是这 仅有 的 分 田” 经 常 发 生 旱 涝 灾 害 , 之 经 过 此 前 历 史 上 三 也 加 次人 口大迁 移 , 此时的徽 州 已是名 副其实 的“ 地狭人稠 ” 之 地 。也 就是 说 明清 时 期 鲁 商 和徽 商兴 起 的 主 要 原 因 为 两 地 自然 环 境 恶 劣 , 多 地 少 , 们 难 以维 持 生 计 , 了 人 人 为 生存 , 不得不弃农服贾 。 明清时期的鲁商 和徽商面对 国家政 策改革的大好机 遇, 积极应 对 , 紧抓 不放 。鲁 商主要 是 面对 国家 赋税 改 革 , 一条鞭法 ” 受“ 的影响 , 国家 对农 民的人 身控制 放松 了, 并且放宽 了对农民的户籍 限制 , 给更 多的 山东人走 向 经商之路提供了客观条件 。当然徽商在 一定程度上也受 到“ 一条 鞭 法 ” 的影 响 , 徽 商更 主 要 是 面 对 “ 中 法 ” 但 开 和 “ 中折 色 ” 大政 策 的 出 现 , 抓 机 遇 , 畏 艰 难 , 远 开 两 紧 不 赴 方北上 中盐 , 利用地缘优势 , 大显身手 , 驰骋商界。 二 资 本 来 源 。 本 起 家 小 明清时期的鲁商资本来 源有 多种 , 中“ 其 小本起 家” 是明清时期鲁商资本来 源 的最主要形 式。如 : 阳人刘 濮 滋, 原为郡学 庠生 , 中甚 贫。在 自己患 有眼疾 无 钱 医 家 治, 而亲戚沈 氏有索偿甚急的情 况下 , 刘滋感 叹道 :与其 “ 苦楚 以终身 , 宁温饱 于旦 夕而死 ; 无 与其 瞑死于沟 壑 , 无 宁死 于道路也 。 于是卖 掉 了家 中仅 有的二十 亩薄 田, ” 偿还 了所欠的粮食 , 用剩下的 1 0两银子作本钱购买 了食 盐。第二年 , 阳大水 , 濮 盐价腾贵 , 他把所 存之盐售 出, 获 利十倍 。有 了这 10两银子 , 0 开始做起 了更大的生意 , 后 成为了濮 阳望族 。濮阳房满原 为官宦子弟 , 父亲早逝 , 家 道中落 , 无钱读 书 , 在求 亲告友无 人帮助 的情况下 , 他卖 掉了家 中的田地 , 获得 了六七两 银子 , 乃召鹿 角车工 三 “ 辆, 自曳其一赴 山西铁冶场 , 贩釜 鬲轳墩之货 ” “ , 车货 而 归, 三倍其利 , 如此行货者三 , 家积殆百金矣” 【 刘 滋、 。2 房 满就是 当时鲁商小本起家的典 型个案 。 此外 , 还有 许 多 因 家 贫 而 去 经 商 的 鲁 商 。他 们 资 本 的来源 , 在方 志中没有 明确 记载 , 皆因家贫而 去经商 , 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