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外包视域下社会组织建设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移社会组织如何承接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移社会组织如何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关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与否,是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主要内容的行政体制改革和以构建“小政府、大社会”为目标的社会体制改革深入推动和发展,探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管理的呼声愈发高涨。
由于社会组织具有公益性质和公共特点,在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公共性是政府与社会组织职能的交集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核心和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
探索和找到政府职能转移的合适承接对象和承接方式是推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
政府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是政府为了满足基本的经济生产需求、社会运行需求和居民生活需求而向社会提供服务的职能。
除了一般的维护性公共服务职能(如交通、警察、通信等),其它公共服务(诸如教育、养老、医疗、环保等)都可以进行转移,此类公共服务职能涉及的是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发展需求,具有较高的公共价值和社会属性。
社会组织能够承担公共利益,具有公益性。
社会组织的成立一般是基于某种社会公益事业(比如环保),其组织目标一般是基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考虑。
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社会公共利益不断受到冲击和损坏的背景下,社会组织由于其志愿性特征和草根属性,能够起到社会矛盾解压阀和缓冲剂的作用,能有效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社会组织能够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公共性。
作为政府、市场之外的第三方力量,社会组织服务范围涵盖教育、医疗、环保等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极大地改进了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降低了国家行政成本。
公共服务职能转移承接中的机遇和挑战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是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吸收西方国家优秀的公共服务经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管理方法之后,我国政府职能转型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政府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中依然面临一些困境。
一是公共服务需求呈现快速、多元化发展态势。
社会组织如何承接政府职能
社会组织如何承接政府职能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核心范畴之一,主要是指“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认同、秉持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应对社会风险,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活动。
”社会组织如何承接政府职能第一,促进创新治理的能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有利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在促进共治机制建设中,社会组织的地位不可或缺。
它将社会领域中一些零散的社会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以组织的方式提供相应的服务,这既是用活用好社会资源的有效路径,也是实现社会治理创新的具体体现,更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用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乘法”的具体体现,把政府职能充分转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上来的重要举措。
社会组织在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社会组织所具有的自主性、公益性和平等性特征,在社会治理中相对于政府,在基层社会治理层面更容易获得公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细致入微,符合传统文化与基层群众利益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困难群体、边缘群体、弱势群体帮扶及影响,有利于充分调动各类资源,促进基层公众的积极参与。
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多种渠道的资源动员体系,妥善解决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
因此,社会组织要不断地提升创新治理的能力,创造优质的“公共价值”,才能永葆自身的公益理念与社会公信力。
、第二,培育公共服务的能力目前,社会组织发展改革的顶层设计已全面展开。
针对社会组织登记难的问题,应加快推广取消业务主管单位前置审批,实现直接登记备案是必然趋势。
加快这一改革,为社会组织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提升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
尤其是加快公益类社会组织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促进企业、个人和社会捐赠公益事业免税政策的落实;拓宽行业协会的发展门类,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快推进去垄断、去行政化的改革,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优势产业、高端产业、新兴产业的行业协会,为经济社会提供创新升级的服务水平;注重大力培育社区组织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社区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
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问题研究
增 加提供 主体 可 以增加 农 村公共 服 务 的供 给 数 量, 减轻 了乡镇政府 的财政压力 , 同时也有利于 乡
镇 政府 进 一 步转 变 社 会 职能 。
( 二) 是 解决“ 三农“ 问题 的需要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关键 , 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在农村。近些年来我国政府 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 , 如2 0 0 6年废除农业税 , 先后
以农 民为主体 ,是由农 民自发成立 的社会组织 , 具 有非赢利性和非政府性 。农村社会组织区别于政府 和企业 , 参与主体是农 民 , 追求 的是农 村社 会的发 展, 公共 服 务水 平 的提 升 。本 文所 指 的农 村 社 会 组 织 是 村庄 意 义 上 的的农 民 自发 成 立 的社 会 团体 , 如 经济合作社 、 社会文化性组织及互助性组织等 。同 时 ,农村社会组织必须依照国家法律规定成立 , 不 包括 那些 非法 组织 。 农 村 的公 共 服 务 包 括 有 形 的公 共 服 务 和 无 形 的公务服务 , 如医疗 、 卫生环境 、 公共设施建设和公 共秩序等 。这些公共产品在改革开放前大都是由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部 门提供 , 但是 由于农村地 区广阔 , 政府 的财力 有 限, 同时受西方“ 新公共管理运动 ” 的举起 , 近些 年来 以来 ,我 国的公共 产品的模式发生 了重大改 变, 如我国出现了“ 服务外包” 和公共产品由社会组 织提供的现象。本文在这一背景下 , 探讨农村社会 组织参与公共服务提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
窄、 金额小的情况 , 还有农村 的基础设 施建设资金 国家投入相对较少 ,许 多村庄都是依靠农 民 自己 投入。改革开放之前我 国农村公 共服务提供 的主 体 比较单一 , 主要 由基层政府投入 , 随着社会的进 步 及 人 们 需 求 的 多 样 化 以及 政 府 自身 能 力 的 限 制, 政府提供 的公共服务 无法满足农 民的需要 , 而
政府公共服务外包:慈善组织发展新选择
政府公共服务外包:慈善组织发展新选择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理论和实践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是西方行政改革浪潮中的一个重要制度创新。
指政府把机关的后勤性服务,行政工作相关的技术服务,为企业、市民、各类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性服务等,以政府机关或部门作为发包方,明确条件资质的准入制度,按照一定程序公开择优承包的方式,通过签订报酬与服务数量、质量、效率相挂钩且与标准考核评价结果相联系的合同方法,承包给有关市场主体〔社会组织主体〕的民事行为〔毛光烈,2009〕。
作为政府与第三方〔如慈善组织〕的新型合作模式,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在西方国家的成功实践推动了其在中国的发展,更加重要的是,西方国家慈善组织在承接公共服务包合及与政府合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将给中国慈善组织带来新的发展理念和思路,促进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慈善组织在政府公共服务外包中的发展与实践慈善组织和其他非政府组织一样,作为政府公共服务提供者的第三方与政府达成契约关系,在承接政府“订单”后接受政府的监督。
一般而言,由政府委任的评估机构或外部独立的评估机构作为第三方介入,按合同的要求对慈善组织的服务热情、服务绩效及服务对象的满意率等指标进行评估,经评估合格政府根据合同给付服务经费,这在西方发达国家有着较为深入、全面的开展。
第一,西方国家慈善组织参与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历程回忆。
在西方,慈善组织之所以能够以第三方的身份参与到政府公共服务外包中来,是源于公共机构在服务社会的专业化及服务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自身无法克服的不足。
虽然公共机构往往试图弥补能力上的差距来获得外包合同,但这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因此有效地获取外部能力的支持成为实现公共服务目标的主要形式。
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专业化的非政府组织在获得外包方面有着先天的条件①,因此,慈善组织才有可能参与到政府公共服务外包中来。
早在18和19世纪时,英国就存在公共服务由私人部门签约承包的情况,涉及监狱管理、道路维护、公共税收的收缴、垃圾收集、路灯的制造和修理等在内的公共报务,慈善组织承担了诸如义工、施舍等部分服务内容。
新时期业务外包管理党建共建的探索与实践
新时期业务外包管理党建共建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在新时代实行现代企业劳动改革的背景下,大型央企、国企等纷纷大面积实施业务外包工作。
伴随着国家体制与机制变革的不断深入,业务外包人员群体也不断涌现,人员队伍构成发生了全新的变革的特征,外包人员的思想观念也出现了明显的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这也就对该管理模式下的党建工作提出了全新的需求。
关键词:党建共建;业务外包;国有企业引言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提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国企的优良传统,是国企的“根”和“魂”,也是国企特有的优势。
因此,从这一点上讲,对党建工作的指导作用越大,相应的企业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提升,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在现实中就有很强的可行性。
业务外包工作更应坚持践行这一真理。
围绕党建共建和业务外包工作,从业务外包工作中的党建共建出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把强化政治性作为党建共建的首要举措,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在党建共建中的引领和主导作用,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开展党建共建。
1.业务外包的相关概念业务外包又被称为资源外包、资源外置,是一种通过利用外部最好的专业资源,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公司适应市场的管理方式,以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
业务外包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的商业战略。
也就是企业将自己的一部分经营活动委托给了外部的专业代理。
它可以反映出公司竞争优势的方面,建立和发展出企业自身特色的、不易被其他公司仿制或取代的核心业务,构建出自身的竞争优势,以此达到可以使公司不断发展的能力。
2.管理现状与原因分析2.1外包单位方面一是员工队伍素质不高,思想政治工作不强;缺少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机构和意识形态工作人员。
业务外包企业主要是由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组成,大多是业务素质和技能操作不高,其中党员数量比较少,先锋作用很难在思想上找到“着力点”、“共鸣点”,易产生“真空”[1]。
二是对经营范围的划分和职责的分工不明确。
因为相关工作的管理层面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也有很多的外包单位相关管理工作没有做到相对完善,还有就是用工单位上在对其员工的管理方面上也有很多的矛盾,并且也很难实施,这就造成了在管理方面产生了诸多的漏洞。
政社关系视角下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问题研究——以广州市政府购买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为例
组织 的探讨 ,且多把政府系统看作一个整体 。王名和乐 园总结 出依赖关系非竞争性购买、独立关 系非竞争性购买和独立关系竞争性购买三个模式 ,“ 根据承接公共服务的民间组织相对于作为购买 《 跨 学 》 2 c n 3 年第 3 期 ・ 1 2 1・
牡 合与文 化
方 的政府部 门是否具 有独 立性 ,分 为 独 立性 服务 购 买 与依 赖 性 服务 购 买 。依 据 购买 程 序 是否 具 有 竞争 性 ,分为竞 争性 购买 与非 竞 争性 购 买 。在 实 地调 查 中 ,非 独 立性 服 务 购 买 中没 有竞 争 性 程 序 的案 例 ,所 以本文 只对其 中三种模 式进 行 分 析 。 ” 而 韩 俊魁 也 做 出 了竞 争 性购 买 、体 制 内吸 、体 制外 非正 式 的按需 购买 三种模 式 的类似 总结 。 _ 4 敬 又嘉 的研究 则 有 了新 的突破 ,他 就 社会 服 务 提供
在服务资源的调用上广州市各街道开展家庭综合服务工作不能局限于政府服务购买资金中心固定场所及有限的工作人员政府部门要给予社工机构各类服务资源支持如公园学校教室广场球场大礼堂星光老年之家工疗站文体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突破中心场地面积的有限性和场地辐射方面的限制多点开花让更多的居民就近享受便宜利的专业社工服务
中政 府 面临 的 四个 主要 挑 战 :供 给方 缺 陷 ;政 府 管理 能 力 欠 缺 ;执 行偏 离 ;非 营利 组织 治理 的未
预期效果。 ‘ l 党秀云、杨继红研究认为,公共服务公私合作供给过程中,在私营部门的进入 、国有
资本 的退 出、供给过程 、供给的最终效果等环节还存在着不少漏洞和问题。 - 2 国内学者对于政府部 门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关系则非常关注 ,尤其重视对二元结构特征 ( 体制内与体制外 )的非营利
西安市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分析
西安市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分析西安市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机制,探讨其优势、挑战和实践案例。
首先介绍了西安市社会组织的现状,然后分析了公共服务管理体制。
接着论述了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管理的优势和挑战,并通过实践案例展示了具体情况。
结论部分展望了西安市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管理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并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回顾。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促进西安市社会组织更好地参与公共服务管理,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西安市、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分析、现状、优势、挑战、实践案例、展望、政策建议、总结回顾1. 引言1.1 背景介绍西安市作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已经难以完全满足群众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管理不仅可以丰富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还能够促进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和效率性,推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它不仅可以发挥社会组织的专业性和创新性,还可以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对于西安市这样一个社会资源丰富、经济发达的城市来说,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实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愿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西安市社会组织现状、公共服务管理体制、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管理的优势和挑战等方面展开分析,通过实践案例的介绍和展望未来的政策建议,为西安市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管理提出可行的路径和措施。
希望可以为推动西安市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西安市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机制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组织作为社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参与公共服务管理可以有效弥补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政府公共服务委托外包的风险及其规制
政府公共服务委托外包的风险及其规制郑旭辉【摘要】作为政府履行公共职能的创新机制,公共服务委托外包在公共治理领域越来越普及。
委托外包有助于解决政府财政困难、促进国家行政运行效率和公私合作,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等功能。
但委托外包过程中也会出现公私利益冲突、私人垄断、机会主义、权力寻租和管制俘获等问题。
政府应采取明确民营化的界限、明确受委托人的资质标准、发挥法律的程序控制功能和加强政府的监管责任等多重手段对公共服务委托外包的过程进行规范。
%As an innovative mechanism to fulfill public functions, contracting out government services becomes increasingly popular in the field of public management. Contracting out government services can solve financial difficulties of government and promot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and quality of public services. However, contracting out government services can also lead to interests conflict of public–private, private monopoly, opportunism, rent-seeking and regulatory captu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some measures such as defining of boundaries of privatization of government services and qualification standards of the entrustee, exerting control of legal procedures and strengthening government’s responsibilities to regulate contracting out government services.【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8页(P63-70)【关键词】政府公共服务;民营化;委托外包;法律规制【作者】郑旭辉【作者单位】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1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3-05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现代国家兴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公共行政变革,通过在公共服务领域打破政府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原有由政府承担的部分公共职能推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从而达到改善与提升公共服务的目的。
社区公共服务外包机制研究
区公共 服务 的供 给。 ( )社 区服务 功 能有 限。 随着社 区 自治 职 能 的回归 , 三 大量 的公 共服 务职 能和 社 会管理 职 能被 释放 出来 ,但 由于 目 整 的社 区公共服 务外包 的运行机 制 。 前我 国 的城 市社 区建设 中 ,社 工待 遇偏 低 ,缺乏 专业 素质 , 社 区不可 能拥 有完 整 的劳动 分 工 ,社 区整合 功 能、福 利和 保 社 区公 共 服 务 与 服 务 外包 障功 能 、参 与 功能 和价 值 引导功 能得 不 到 良好发挥 ,本来 应 本 文所 提 的 社 区公 共服 务 的 外包 是 指 由政府 出资 ,社 区 该 由社 区承 担的职能履 行不到 位 ,质量不 高甚至被 搁置 。 群众 性 组织 代理 ,引入 市 场竞 争机 制 ,将 社 区公共 服 务外 包 ( )社 区 中介 组织 和社 区公共 服务 性 质 的契 合 。社 区 四 从事 专 业型 社 区服 务 的社 区 中介组 织 ,本质 上 是一 种 委托 代 公共 服 务供 给是 以服 务社 区居 民为 宗 旨的公益 性 的活动 。社 理 关 系 。政 府 出资 是 由社 区公 共服 务具 有 公共 产 品的特 征 , 区中介 组织 具有 民间性 、公 益性 、志 愿性 以及 非盈 利性 等特 效用 不 可分 ,收费 困难 所决 定 的 。社 区群众 性 组织 是 指社 区 征 ,具 有组 织独 立性 和 专业性 ,能 以部分 甚至 全体 公众 的利 居 委 会 、居 民代 表 大会 以及 业 主委 员会 这一 类 组织 ,它 们 是 益为 出发点 ,二 者的价值 取 向一致 。 群 众性 的 自治组 织 ,由其代 理 能够 代表 社 区居 民 的利益 。在 我 国 ,政 府设 立 了社 区 专项 资金 ,由 区政 府 或街 道办 管 理 , 三 服 务 外包 机 制 社 区 的费 用开 支 须 向上 申请 批复 。 由此看 来 ,这 种 委托 代理 目前 我 国社 区公 共 服务 外包 过 程 中存在 着 服务 项 目不 符 关 系也 是一 种 政府 购 买行 为 ,大 致上 要经 过 四个 阶段 :公开 合 居 民真 实需 求 ;供给 缺乏 竞争 和激 励 ,监 管不 到位 ;社 区 服 务外 包信 息 ;社 会 投标 竞标 ;确定 服务 组 织 ,签订 合 同 , 中介 组织 缺乏 专业 社工 ,社 会 资本 缺乏 ,草 根组 织居 多 ,发 明确 双方权 益 ;服 务过程 的监管 与效果 的评估 。 展 环 境恶 劣等 问题 ,制 约 了社 区公共 服 务 的有效供 给 。要 实
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外包与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研究
作者及 单位 : 秦代 红 , 成都 市统筹城 乡工作委 员会 副主任 、 成都 市效能 办主任 ; 刘礼 , 成都 市统 筹城 乡工作
委 员会社 会处处长 ; 吴琦 , 成都 市统筹城 乡工作委 员会社会 处副调研 员。 ( 四川成都 , 6 1 0 0 4 1 )
中图分类号 : C 9 1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6 7 9 ( 2 0 1 3 ) O 1 — 0 0 3 7 — 0 4
一
、
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总体情况
定 专项 资金标 准 , 每个 村 ( 含涉农 社 区 ) 每年 至少 2 0 万元 用于村 内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 并建立随财政
为进 一 步提 高农 村 公共服 务 和社 会 管理 水平 , 2 0 0 9 年 成都 市 启动村 级 公共服 务和 社会 管 理改 革。 村 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 , 进一步 强化政 府对农 村 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 , 建 立以支持农村发展 为重点的公共财政体系。 同时 , 以推进 村级公共服务 和社会 管理改革为载体 , 深化和 完善新 型村级治理机 制, 增 强村 级 自治的持续动 力 , 形成充满 活力、 有序 自
成 都市 村级 公共 服务外包与 社 会组 织培育 发展 研究※
摘要 : 村级公 共服务 和社会管理 改革是 成都 市继农村产权制度 改革后推 出的又一项重大改革 , 其 目的在 于 提 高农村公 共服 务和社会 管理水 平 , 促 进城 乡基 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村级 公共服务 项 目通过 外包给社会 组织 来实施 , 形成 了良好 的互动关 系, 成都市在村级公 共服 务外 包与社会组 织培 育发展 方面的探 索实践具有重要意
公共性视域下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公共性视域下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作者:王敏王滨来源:《理论导刊》2020年第06期摘要:公共性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实然范畴与重要品質,也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向。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本真在于具有公共价值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共同维护并享有公共利益,这些均与以共在共享为核心价值取向的公共性相契合。
当下社会治理面临着的治理立场分离、公共价值认同分化、治理主体碎片化等现实考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公共性增长。
为此,可从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公众的公共价值培育、推进公共文化建设、建构多元协同的社会治理机制等入手,增强并彰显现代社会治理的公共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关键词:社会治理;公共性;共建共治共享;公共价值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论断,其本真在于把共在共生、共建共享作为核心的治理价值,把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最大化作为重要的治理目标,而这些无不涉及到“公共性”这一现代社会治理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维度。
公共性既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内核,又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
质言之,嵌入公共性并引领新时代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即是通过增强全民对共在共生、共建共享的公共性价值的共识度,来全面调动全体社会成员合智、合力地参与社会治理,进而使发展为了人民的价值取向得以彰显,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社会治理目标得以充分实现。
一、公共性:现代社会治理的一个必要维度系统梳理公共性与现代社会治理的内在耦合性,是建构新的社会治理分析框架、阐明公共性是否适用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基础。
公共性是充分生发于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规范与核心价值,其核心内涵要求人们肯定并尊重共在他者、关心并维护公共利益,而这些恰恰与现代社会治理所蕴含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根本要求相契合、相适应。
(一)公共性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价值取向现代社会治理具有公共性的价值维度。
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与贡献
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与贡献在今天的社会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国家公共服务能力的限制。
尤其是在基层社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及人员的缺乏已经成为了一个难点。
这时候,社会组织体系便披挂上阵,成为弥补公共服务短板的重要力量。
本文重点探讨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与贡献。
一、促进公共服务供给的合理化、完善化社会组织的互助、民主、自我管理和创新等特点,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质和效率,拓展公共服务领域,优化公共服务结构和管理模式,促进公共服务供给的合理化和完善化。
且社会组织具备灵活机动、迅速响应、专业化、覆盖基层、针对性强等优点,可以承担一部分公共服务的开展。
例如,社会组织可以在城市污染治理、城市绿化建设、残疾人服务、青少年教育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以承担非营利性文化场所、读书会等文化服务功能。
可以看出,在公共服务领域,社会组织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建立多元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的一个关键点是要以公众为中心,强调公共资源的多元化供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的作用,才能形成多元公共服务体系。
社会组织可以通过自身优势,探索新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发挥自主创新动力,开发特色服务品牌,满足不同层次公众服务需求,与政府共同打造多元的公共服务体系。
例如,在健康医疗服务领域,社会组织可以协助政府提供家庭医生、中医、护理等高质量健康医疗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保障。
同时,社会组织可以引导公众参与自主建设、管理和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民主性和群众性。
三、强化社会组织的服务意识和使命感为了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在社会组织中要建立起一种强化服务意识和使命感的思想,在社会中传递正能量。
社会组织作为一个服务型组织,必须明确服务对象并且致力于达成组织的使命,使公共服务得以更好地服务公众。
社会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公共服务政策,全面认识、深刻理解公共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社会组织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使之更好地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发展以及维护人民健康、提高每个人生活质量。
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 嬲 《 l # 瓣 ≈ ∞ ≈
竹J与硅l | L
非营利 组织参 与公 共服务 外 包 存 在 问题 及应对 策略
口 祝 建兵
南京 211 ) 18 6 当前 ,我 国公 共 服 务 供 给 总量 不 足 ,分 布 不 均 ,增 量 不 足 , 不 能 满足 快 速 增 长 的 公 共 服 务 需 求 。 非 营 利
和 唐 纳 德 等 作 出 的 理 论 贡 献 日益 成 为 当 代 西 方 公 共 管 理 学 的 研 究 重 心 在 实 践 上 . 教 育 、 疗 、 生 、 会 以 医 卫 社
保 障 等 为 代 表 的 公 共 服 务 外 包 逐 渐 成 为 发 达 国 家 公 共
l 竹丘与 强
0s 6o3 9 旺} 3 0 9、
当前 , 国公 共 服务 供 给 总量 不 足 . 布 不均 , 我 分 增
量 不 足 , 能 满 足 快 速 增 长 的公 共 服 务 需 求 . 种 状 况 不 这
服 务 改 革 和 治 理 模 式 变 革 的 基 本 潮 流 中 . 公 共 服 其 将 务 以 合 同 承 包 的 形 式 交 予 具 有 高 效 率 的非 营 利 组 织 来 承 担 的 外 包 制 度 已成 为 西 方 公 共 部 门 广 泛 应 用 的 重 要
的社 会 资 源 参 与 提 供 公 共 服 务 . 以较 低 的 成 本 和 较 快
包 项 目 . 不 仅 改 善 了 以 往 政 府 不 支 持 甚 至 是 加 以 限 制 的 不 利 状 况 . 为 非 营 利 组 织 与 政 府 的 共 生 与 合 作 开 拓
的 速 度 扩 大 公 共 服 务 的 供 给 数 量 其 次 . 多 数 提 供 公 大
20005970_公共服务外包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一)关于公共服务外包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研究公共服务外包是民营化的主要方式,起源于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实践。
20世纪70年代,在国家财政、管理、信任危机背景下开始于英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作为政府改革的一种国际思潮,迅速扩展到其他国家。
萨瓦斯(Savas,1999)认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基础是公共物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企业管理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等,由此他提出了民营化与PPP模式,该理论中系统的介绍了公共服务外包的过程。
萨缪尔森·保罗(Samuelson Paul A,1954)提出的公共物品理论中从公共物品的属性角度限定了公共服务外包的范围、成效等。
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1962)在“政府失灵”前提下提出公共选择理论,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减少政府垄断,从而达到有效的资源配置,这解释了公共服务外包存在的合理性;企业管理理论则为公共服务外包提供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包括绩效评估、合同管理、组织目标管理、技术创新等。
克里斯滕森(Christensen,2015)指出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是“合约失灵”的体现,其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易过程容易出现投机主义等问题进而增加交易成本,这很好地解释了公共服务外包的影响因素、风险及规避等。
赫菲茨(Hefetz,2016)认为,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指导下,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出现将公共服务外包运行不畅、不适合领域的外包陆续收回的“逆合同外包”现象,由此引发了公共服务外包的争议。
(二)关于公共服务外包的过程研究公共服务外包的过程研究,包括公共服务外包决策的影响因素、范围、对象、合同管理、外包效果等方面。
1.公共服务外包的决策影响因素。
公共服务外包决策受多重因素影响。
费里斯(Ferris,1986)提出市政府从收益—成本的角度作出外包决策:可能节约费用、财政压力明显和政治反对力量微弱。
社会组织与公共服务
社会组织与公共服务在一个社会中,社会组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与公共服务密切相关。
社会组织是由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组成的,其目的在于通过组织和协调社会资源,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和保障。
本文将从社区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志愿者三个方面来探讨社会组织与公共服务的关系,以展示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社区组织是一个社区内相互关联的人群集合。
社区组织收集和评估当地居民的需求,并提供与这些需求相关的公共服务。
例如,社区组织可以协助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绿化计划、环境保护项目等。
它们也可以代表社区与政府或其他机构沟通,为社区争取更多的资源和福利。
社区组织还能够促进社区内的社交和文化活动,增强邻里之间的凝聚力和互助合作精神。
非营利组织是指以社会福利为目标,并非追求经济利益的组织。
它们通过筹集和管理资金,为弱势群体提供公共服务。
例如,一些非营利组织致力于为贫困儿童提供教育机会,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未来。
其他的非营利组织可能主要关注环保事业,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和实际行动,推动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实践。
在社会组织中,非营利组织起着桥梁的作用,将公众需求与资源提供方连接起来,并推动公共服务的发展。
志愿者是一个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志愿者是自愿为了他人或社会服务,零报酬的人们。
他们通过捐款、捐助物品、提供志愿工作等方式,积极参与到公共服务中。
志愿者的力量无处不在,他们可以是社区活动的组织者、慈善机构的志愿工作者,也可以是对紧急情况作出及时反应的救援队员。
志愿者不计报酬,只关心他们能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他们的付出无疑加强了社会资源的利用和公共服务的实施。
社会组织与公共服务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各种社会组织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提供公共服务,然而,它们互相依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社区组织能够了解居民的需求,并促使公共服务的改进和创新。
非营利组织可以为社区组织提供资源和支持,使其能够更好地履行其使命。
志愿者作为连接社区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纽带,通过自愿参与公共服务来推动社会福利的发展。
社会组织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与优势分析
社会组织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与优势分析一、引言社会组织是指以非营利为目的,由自愿组织起来的公民团体。
在社会服务中,社会组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分析社会组织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与优势。
二、社会组织的作用1. 弥补政府服务的不足政府资源有限,难以满足社会各类需求,而社会组织能够填补这一空缺。
社会组织能够根据社会的需求,开展各类项目和活动,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2. 整合社会资源社会组织能够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发挥资源优势,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通过与企业、学校、医院等机构的合作,社会组织能够利用各方资源,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3. 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社会组织在社会服务中能够关注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
社会组织能够提供教育、医疗、扶贫等服务,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社会公平性。
三、社会组织的优势1. 灵活性与创新性相比于政府机构,社会组织更加灵活,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社会组织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提供更加创新的服务。
2. 自主性与独立性社会组织具有较高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不受政府干预,能够根据自身理念和目标开展工作。
这使得社会组织能够更加专注于社会服务,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3. 亲近性与信任度社会组织更加亲近社区,与受助者之间具有更高的互动性。
社会组织能够更好地了解受助者的需求,并与他们建立起信任关系。
这种亲近性与信任度能够提高服务的效果,增加受助者的满意度。
四、社会组织在社会服务中的案例分析以某社会组织为例,该组织致力于提供教育支持服务。
通过与学校合作,该组织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助学金和教育培训。
通过与企业合作,该组织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职业指导。
通过与社区合作,该组织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社会活动。
这一系列服务使得学生们得到了全方位的支持,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
五、社会组织的挑战与应对措施1. 资金与人力资源的不足社会组织在开展社会服务时常常面临资金和人力资源的不足。
社会服务外包给公民社会组织的国际经验
社会服务外包给公民社会组织的国际经验卡拉·西蒙【期刊名称】《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3页(P78-80)【作者】卡拉·西蒙【作者单位】美国天主教大学国际社会发展中心【正文语种】中文在全球许多国家中,政府通常将社会服务外包给国家、区域和地方层面的公民社会组织(CSO)。
①在某些国家,比如德国,这种传统可追溯到20世纪早期。
在美国等国家,地方政府与私营的卫生保健提供商之间的“公私合作”传统甚至可追溯到18世纪。
目前,这种合作关系仍在发展。
近年来,在许多西方和亚洲国家,政府与CSO的关系反映出重要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现实情况,个别国家有自己的特色。
由于这些关系产生的背景差异巨大,很难对相互抵触的理论列举实践案例。
比如,在英国和美国,关于社会服务向CSO的外包,存在相互冲突的趋势——一方面,与缩减政府规模(Thatcher和Reagan的新自由主义)有关,认为在提供服务时,CSO比政府机构的效率更高,它们是首选提供商;另一方面,由于国家要承担提供社会服务的最终责任,因此必须存在适当的限制。
此外,在存在服务外包的国家,公民社会部门与政府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支持性质和政府鼓励部门组织提供社会服务的方式,除资助外,还要通过咨询、培训等方式。
社会服务外包在未来将不断增加,这一趋势取决于几个变量:1. 资金的可用性。
全球经济衰退,这意味着不论提供者是政府或CSO,用于提供社会服务的资金在减少。
私营部门的资源也会受到影响,这表明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三个部门的合作机会将减少。
2. 外包模式和政府确定模式的能力,以便让CSO参与咨询、履行和评估。
②3. 外包的立法环境及其相关规定,比如拨款、合同、抵用券等。
还要注意到宪法和法律约束对政府向各类实体外包的能力的影响。
比如澳大利亚、德国和美国,联邦司法管辖区法律规定了复杂的外包关系,某些资金必须来自某个级别的政府。
社会组织与治理发展探索
社会组织与治理发展探索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社会组织的作用在社会治理中愈发凸显。
社会组织作为非政府组织,其在推动社会进步、服务公众、监督政府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不同社会组织的合作与竞争,以及社会组织与政府间的互动等都是亟待探讨的课题。
本文将围绕社会组织与治理发展进行探索,探讨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推动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共赢的途径。
一、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和作用1. 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社会组织在推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非营利组织(NGO)在教育、环保、扶贫等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们可以通过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资源,提高社会整体的公共服务水平。
社会组织也在推动社会服务创新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他们可以凭借自身快速反应的特点,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社会组织在监督政府和企业的行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可以通过组织舆论、发起活动等方式,监督政府和企业的行为,推动社会责任的履行。
社会组织还可以通过调研、评估等手段,为政府决策提供有益建议,帮助政府更好地服务公众、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组织作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他们通过组织社会运动、推动法律制度的完善等方式,有助于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在民权运动、环保运动、性别平等运动等方面,社会组织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共赢的途径1. 加强沟通与合作在推动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共赢方面,加强沟通与合作是首要的一步。
政府需要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支持和协作,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社会组织也需要积极参与政府的决策和执行过程,通过与政府的沟通合作,更好地服务公众、推动社会进步。
2. 提高社会组织的治理能力提高社会组织的治理能力,是推动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共赢的关键。
社会组织需要建立规范的组织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和执行力,提高组织的影响力和可持续性。
城市建设中的社会组织与治理
城市建设中的社会组织与治理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城市建设中,社会组织与治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组织能够凝聚社会力量,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城市治理,推动城市建设的进程。
本文将探讨城市建设中社会组织与治理的关系,并分析社会组织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挑战。
一、社会组织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1.1 提供公共服务社会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供各种公共服务,满足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例如,非营利组织可以提供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服务,促进城市居民的全面发展。
这些社会组织能够弥补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1.2 促进社会参与城市建设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而社会组织能够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的活动。
社会组织能够组织和引导市民参与社区规划、环境保护、文化活动等,增加市民对城市建设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3 引导社会创新城市建设需要不断创新,而社会组织作为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的组织形式,能够引导社会创新。
社会组织能够发现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通过创新的方式实施。
例如,社会组织可以推动社会企业的发展,解决城市就业问题,推动经济发展。
二、社会组织在城市建设中的挑战2.1 资金和资源不足社会组织在城市建设中面临着资金和资源不足的挑战。
由于非营利性质,社会组织往往依赖于捐赠和政府拨款,而这些资源有限。
在城市建设中,社会组织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来开展工作,但往往难以满足需求。
2.2 缺乏专业人才城市建设需要各类专业人才的参与,但社会组织往往缺乏专业人才。
由于薪酬和福利待遇相对较低,社会组织很难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
这导致社会组织在城市建设中的专业能力不足,影响了工作效果。
2.3 缺乏合作机制城市建设需要各方合作,但社会组织往往缺乏合作机制。
社会组织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导致资源浪费和工作重复。
此外,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存在问题,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服务外包视域下社会组织建设
摘要:要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十分必要。
公共服务外包作为一项可行选择,已经越来越多的在各地实践,但作为公共服务承接方的社会组织承接能力不足依然成为制约公共服务外包的瓶颈,为此,必须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拓宽社会组织生存空间,构建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平台。
关键词:公共服务外包;社会组织;栖霞区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055-02
在我国,社会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构成要素,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特别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结果。
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财富的积累,政治环境的宽松以及新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利益关系为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因社会大众和政府对于公共服务供给更高期待而催生的公共服务外
包对社会组织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些先行城市部分公共服务事业外包工作已在迅速推进,但在实际工作中更是暴露出作为公共服务外包的承接者——社会组织各方面的不足。
本文是在通过对南京市栖霞区社会组织培育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并综合整理的基础上完成的。
一、对公共服务外包视域下社会组织建设的理论认识
通常认为,“社会组织”一词指代的是人们为实现特定目标而组
成的共同活动的群体。
但是本文的“社会组织”是民间组织的正式官方说法,在政府的语境中指的是政党、政府之外的各类民间性的社会组织,主要涵盖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还有部分中介组织以及社区活动团队,与我们常说的非政府组织、人民团体、第三部门可以基本等同。
民政部于2007年11月在南京召开的全国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上,首次使用“社会组织”取代了“民间组织”,从此作为民间组织替代用语的“社会组织”正式进入学术视野。
十七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组织纳入了基层民主的范围,“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专章论述社会组织,明确了“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
刚刚召开不久的党的十八大更是明确提出“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
20世纪70年代末,发达国家政府普遍面临着财政赤字、办事效率低等问题。
这时,公共服务外包应运而生,作为西方行政制度改革的制度创新,在西方公共部门中广泛运用。
政府公共服务外包是政府所有服务外包中最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它是指政府将原来由政府直接供给的、为社会经济和群众生活提供的各项服务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来完成,并根据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后支付服务费用,是一种“政府承担、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新型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党的十八
大提出的“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这一目标,对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倒逼着政府必须进行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的改革。
无疑,将公共服务外包给社会组织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就对我们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是现实却是社会组织由于各种内在外在的原因发育不良,能力不足,无法担当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所以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势在必行。
二、南京市栖霞区社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栖霞区对于社会组织发展和建设投入了很多精力和财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栖霞区社会组织建设总体上来说,尚没有对整体工作的一个统筹规划方案,资源整合不足。
社会组织不上规模,从业人员不稳定,管理方式也比较粗放,缺乏长效工作机制,往往出现社会需求和社会组织服务对接不畅的情况。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资源整合不足,缺乏对整体工作的统筹规划。
栖霞区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在高校成功培育了一批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在区外引进了一批成熟的社会组织,同时也对社区基层的社会组织加大了扶持,但是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
由于没有对三种资源进行整合,更谈不上出台一个统筹规划方案,从而造成了一方面有些领域处于空白,有些领域却在重复建设的状况。
2.组织不上规模,从业人员不稳定。
截至2012年9月,全区的社会组织不到100家,一共只有32个公益性项目实现对接并签署
合作协议。
除了引进的少数几家较为成熟,绝大多数社会组织不上规模,人数较少,经费短缺,甚至没有固定的办公场地。
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是以兼职志愿的形式,以学生,离退休人员为主,缺乏专业社工人才,专业素质可想而知。
3.管理方式粗放,缺乏长效工作机制。
栖霞区本土社会组织普遍存在管理方式比较粗放的问题,组织比较松散,没有对会员的专业培训以及志愿精神教育;在提供服务时经常出现以活动代替服务的状况,活动时轰轰烈烈,平时不管不顾,使得委托单位和社区群众意见比较大;加上缺乏对服务效果的监督,这种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
4.社会需求与社会组织服务对接不畅。
目前栖霞区公共服务外包和社会组织服务的对接方式还是委托方将社会需求搜集形成材料,交与社建委整理成档,然后再由社建委联系相关社会组织,过程繁琐不说,还具有相当的滞后性,效率低下,往往导致对接过程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严重影响对接的顺畅。
三、南京市栖霞区社会组织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管理体制上的混乱,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其次是没有广泛发动社会公众的参与,单靠政府力量的推动,难以激发基层动力,同时存在公共服务外包领域过窄,社会组织生存空间不足的状况;再次在社会组织建设的制度方面也是处于摸索状态,很多服务项目运行并不规范;最后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公共服务的需求方和供给方沟通不畅,没有长期
渠道。
1.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
目前栖霞区社会组织建设存在多头管理的情况,高校社会组织工作主要归口在区团委,在具体工作上与各个学校团委对接;社区基层社会组织主要分在社会建设工委,社区汇报公共服务的需求,在社建委扎口后与各类社会组织对接;区外社会组织的合作主要在民政局这边,签订的多项委托协议委托方都是民政局。
这种局面不仅沟通成本较高,而且也形不成合力,不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
2.基层动力较弱,服务领域较窄。
社会组织不上规模,组织涣散,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目前政府放开的公共服务外包项目过少,领域狭窄,主要局限于社区少儿、助老、助残、便民等领域,而且参与公共服务外包的社区和部门不多,从而形不成社会组织发展的良好需求环境。
没有基层动力的助推,社会组织建设只能是发育不良。
3.制度建设处于摸索阶段,项目运作不规范。
社会组织管理粗放,根本原因还是制度建设的缺乏。
首先是主管部门没有一个针对社会组织的各项组织,财务,服务活动以及管理规范细则,使得各个社会组织对于自身建设的规范缺乏了解。
再次是相关委托单位在发放委托项目时缺乏规范的委托代理流程,多是临时协议,或者是私人关系的介绍。
没有按照规范的投标招标,从而造成了服务水平的低下和长效机制的缺乏。
4.信息不对称,没有对接渠道。
信息的不对称首先是公共服务的委托方比较分散,形成委托要时间,再次是委托到中介单位即社会
建设工委也需要一定的时期,社建委整理发包到具体的社会组织更是耽误了效率。
由于现行的对接手续的繁琐,委托方和承接方没有直接沟通的平台,要达成合作协议往往要经过很多审批环节,使得对接过程十分漫长。
四、推进社会组织建设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的原因分析,笔者认为要更好地推动栖霞区社会组织发展,以便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提供服务,推动公共服务外包从而促进和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必须解决栖霞区社会组织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1.归口管理,明确主管部门。
由于区团委,民政局,社建委都在社会组织建设上有工作交叉,同时又各自有各自的分管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形不成工作重点,所以明确社会组织建设的主管部门十分必要。
建议根据国家层面的划分,把社会组织建设归口到民政系统,社建委和区团委在工作开展时加以辅助,从而改变大家都在管,都没有管好的被动格局。
2.鼓励社会创业,放宽服务领域。
要让社会组织茁壮成长,必须营造良好的需求环境,只有政府各级单位部门根据实际需要放宽服务领域,降低参与门槛,让社会组织有事可做,有服务可以承接,才能促进社会组织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同时,要鼓励社会创业,鼓励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注册社会组织,参与到公共服务中来。
3.加强各项制度建设,出台项目运作办法。
社会建设主管部门在借鉴区外成熟社会组织经验的同时,要结合本土实际情况,加强社
会组织各项工作的制度建设,尽快出台相关细则,对社会组织的各项组织、财务、人事、服务以及管理做出规范性意见。
同时,尽快制定委托方的项目运作办法,规范委托代理程序,严格按照程序招标投标,逐渐实现各项工作的制度化,稳定化,长效化和服务优化。
4.建立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
借助信息化、网格化的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是解决公共服务外包和社会组织承接渠道一个切实
可行的办法。
这个平台应该集需求输入、发包形成、投标招标、流程监督、协议达成于一体,切实减少认为人为因素对公共服务委托代理流程的影响,实现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
公共服务外包对于形成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社会公众需要
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其中,社会组织的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我们只有加强对社会组织的规范化管理,最大限度拓展社会组织生存空间,同时完善各项细则,搭建好公共服务委托代理平台,才能促进公共服务外包和社会组织建设事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最终帮助更多的人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