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与生物群落(文科)
种群和生物群落的知识点介绍
种群和生物群落的知识点介绍种群和生物群落是生物学习的重要的知识点,在复习的阶段学生需要复习,下面的将为大家带来关于种群和生物群落的知识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种群和生物群落的知识点1、种群: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就是一个种群)2、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3、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4、性别比例:是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5、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6、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7、生物群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群落的总和。
8、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情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9、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就是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如森林群落、湖泊群落垂直结构。
10、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段现象,就是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如:林地中的植物沿着水平方向分布成不同小群落的现象。
种群和生物群落常见知识点1、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迁人和迁出等都可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2、种群密度的测定:对于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公式为种群数量N=(标志个体数X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数.3、种群密度的特点:①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②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4、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
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出生率低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下降。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种群和群落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种群指在同一地域区域内并具有相同基因型的物种个体群体,而群落则是指在同一区域内生活在一起,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部有机体群体。
本文将重点介绍种群和群落的一些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一、种群的概念及组成1. 种群概念:种群是指在同一地域区域内并具有相同基因型的物种个体群体。
这里的区域可以是一个小河流、一个树林或整个地球上某个区域等等。
同一区域的个体组成种群,而且具有一定的种群规模和空间分布。
2. 种群的组成:种群的组成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基因型:种群内的个体具有相同基因型,但也可能会存在变异。
基因型受到基因和表现型的影响。
(2)数量:种群的数量一般比单个个体多得多,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数量多的群体往往表现出更加灵活、适应力强,便于繁殖扩大。
(3)空间分布:种群中的个体分布在同一区域内,但可能在不同的小区域内生活。
(4)性别和年龄结构:生物体的性别和年龄差异对种群的数量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行为,这些特征和行为都会影响种群的群体动态和结构。
二、群落的概念及组成1. 群落概念:群落是指在同一区域内生活在一起,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部有机体群体。
不同种类的个体在群落内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2. 群落的组成:群落的组成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生境:生境是群落生存和发展的物理和化学条件,包括土壤、温度、光线、水分、空气质量等一系列因素。
(2)生物群落:指与生境相适应的各种生物种群。
群落内的个体数量和种类相对稳定,但是数量和比例随时在变动,受到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3)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指相互作用的种类和数量,非生物因素主要指生境条件的共同作用。
三、种群和群落相互关系1. 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和群落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两者的数量和比例相互作用,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种群和生物群落文科
(1)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种 群 数 量
时间
特征: 连续增长,无饱和值
两种情况下产生J型曲线 一个物种新迁入一个适宜的环境中,如水葫芦 实验室条件下
广州增城出入境检验局从废纸中截获入侵红火 蚁。若其流入境内适宜环境中,其种群增长曲
线是 A
种
种
种
种
群
群
群
群
增
增
增
增
长
长
长
长
率
率
率
率
时间/天
时间/天
(二)生物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明显的分层现象 同一地点不同生物占据不同高度 植物的垂直分布决定动物的垂直分布
2.水平结构:
受地形起伏、光照明暗、湿度高低的影响 不同生物分布于不同地段
森
林
乔木层
植
物
的
垂
直
灌木层
分
布 草本植物层
苔藓地衣层
池塘生物的垂直分布
池塘生物群落中,荷花、芦苇等将茎叶高高地挺出 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于水面;金鱼藻等则生 长于水中。鲢鱼在水体浅层,鲩鱼在中层,青鱼、虾、 蚌等在水底,泥鳅、鳝鱼等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
合理利用资源 如:渔业捕捞中,种群数量大于K/2时才可捕捞,
使捕捞后种群数量保持在K/2点 害虫防治
灭鼠:不能使灭完之后老鼠数量在K/2点 破坏性别比例:如使用性引诱剂 增大死亡率:使用黑光灯捕杀蛾类
二、群落
(一)定义: 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
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
海 洋 生 物 的 垂 直 分 布
水平结构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是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种群指的是某一物种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一系列个体,它是一种模拟真实世界的特殊对象,有着明确的生物学界说,可以研究其进化史、生态学特征等。
而群落则是某一地理空间内的一系列物种的总和,它能够反映该地理空间的物种组成、构造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也有助于研究地表环境的变化情况和规律。
首先,要弄清楚种群和群落之间的区别。
种群比较容易理解,指的是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某一物种的一系列个体,比如说一种昆虫的种群就指的是某一个地区内这种昆虫的数量。
而群落则是指该地理空间内的多种物种的总和,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物种,它会包含植物、动物、真菌等各类生物,这些生物会影响彼此的存在,呈现出一个特有的生态系统,这就是一个群落。
此外,要了解种群和群落的研究内容,需要从多方面来考虑。
首先,种群所代表的物种有其自身的进化史及其演化行为,这可以从生物多样性,潜在形态和有机物交换等方面对其进行描述;其次,种群可以从地理空间上进行研究,比如可以探究其分布范围、集群特性、流动性、潜在形态和动态属性等;最后,种群的生态学研究也很重要,比如运用食物网重新整合种群之间的食物关系,以及对物种逆境的耐受性、行为和遗传基因的研究。
而对于群落的研究,首先需要分析群落的构成,它必须包括主要的物种、伴生物种和种群构成等,这有助于了解该群落本身以及其相关性;其次,研究者需要研究各个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内部的竞争、外部的协同作用和环境的不断变化等,以便更好地了解群落的运作原理;最后,研究者需要了解群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比如群落在环境变化中的处理方式和恢复能力等,这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群落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是研究生态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能够反映一个地理空间内的物种组成、构造特征等信息,以及种群和群落内部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关系、规律以及环境的变化。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
1. 群落的定义: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多种物种组成的生态系统的总体。
2. 种群的定义:种群是指同一生物种类个体的总体,它包括了该物种的所有个体。
3. 群落的组成:群落通常由多种物种组成,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竞争和合作等相互作用关系相连。
物种的组成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特定条件、资源可用性以及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4. 种群的特征:种群由同一物种的个体组成,它们之间具有相同的基因组合、生理特征和行为习性。
种群的数量可以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等因素进行调节。
5. 群落和种群之间的关系:群落是由多个种群组成的,而种群是群落中的基本单位。
种群和群落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种群的数量和分布模式会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而群落的生态位和资源利用也会影响种群的生存和繁殖。
6.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由物种的数量、种类、个体密度和空间分布等因素决定。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单优群落、多优群落和均匀群落等。
7. 群落的演替:群落是动态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演替。
演替是指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初级群落会逐渐演替为中级群落,再逐渐演替为成熟群落。
8. 群落的稳定性:群落的稳定性是指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
稳定群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并且能够快速恢复到原有状态。
9. 群落的相互作用:群落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关系,包括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共生关系等。
这些相互作用关系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5-2 种群和生物群落
项目 成因
“J”型曲线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侯 适宜、没有敌害
“S”型曲线
环境资源有限(存在种内斗争、 天敌等)
特征
②相关数学模型:
Nt=N0λt Nt:第t年后种群的数量 N0:种群的起始数量 λ: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 群数量的倍数t:时间(年)
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个体 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 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必将 加剧,同时以该种群生物为 食的捕食者数量也会增加, 从而使该种群数量的增长率 下降。最终种群数量达到环 境条件允许的最大值(以K表 示)。
种群内不同个体间可进行天然基因交 流,既无地理隔离,也无生殖隔离——
种群是物种繁殖及生物进化的基本单 位
群落内不同种群间虽无地理隔离却 具生殖隔离,故不同种群间不可进 行天然基因交流
生物彼 此关系
只具“种内关系”(或互助或斗争)
各种群内部具种内关系,不同种群 之间具种间关系(互利共生、捕食、 竞争、寄生等)
直接影响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
年龄 组成
性别 比例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 ①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②
例
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2.种群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 种群作为有机单元,具有个体无法具备的特征。
项目
特征
种群 密度
定义 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2)曲线的应用
特别提示
(1)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下降等;而“S”型曲线与 “J”型曲线都只是研究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
(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不需要设对照实验。 取样的先后顺序本身已构成了种群数量变化的前后自身对照。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种群是以物种为单位的物种组合,是物种和它们之间的环境的统一实体,它们在某一地区或环境中相互作用时形成的复杂互动系统,其动态结构及过程。
群落是一种由非人类活动形成的种群组成的超大系统,它是一种多种类的自然群体,包括其他物种、种子和动、植物的组合。
当他们在一个地区的环境中形成结构时,就会形成一个群落。
种群和群落是生物学中比较重要的概念,它们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有环境,主要是生存条件(如气候、土壤、水分等),另外还有某物种的优势和劣势、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威胁、保护和恢复物种的人类活动等因素。
首先,环境是对物种结构和多样性影响最大的因素,它不仅影响种群的大小、结构和分布,而且影响群落的形成。
环境所提供的恒定条件也是物种存活和计划进化的重要场所,因此,种群和群落在不同环境中会有所不同。
其次,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种群和群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两个物种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包括竞争、协同、协作和食物链等,其中,竞争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为获得有限的资源而相互争斗的过程,可以使种群和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改变,而协同、协作和食物链则可以促进物种的多样性。
此外,还有物种的优势和劣势,也会影响种群和群落的组成。
物种的优势与劣势指其在某类环境中所具有的相对优势或劣势,如生存技能、生物量、适应等,优势物种可以把资源充分利用,但是劣势物种的数量可能会不断减少,除非有一定的保护措施,否则可能会被淘汰。
最后,人类活动也会影响种群和群落的变化。
人类活动可以分为威胁性活动和保护性活动。
威胁性活动指人类活动带来的危害,如森林砍伐、捕杀和污染等,会直接影响种群和群落的结构,造成物种灭绝和种群衰退,而保护性活动指人类对野生物进行保护,以保护野生物的多样性,抑制物种的灭绝和促进物种的重建和复苏。
总之,种群和群落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会构成复杂的动态系统,所以,种群和群落的变化以及各因素的作用至关重要,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
植物群落特征
群落的水平结构——镶嵌性(Mosaic) 小群落作为群落的一个结构单元均匀或不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群落中
3.群落的生态结构 ——层片(Synusia)
植物群落特征
前苏联著名植物群落学家B.H.苏卡乔夫:“层片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这些种类具有一定的生态生物学一致性,而且特别重要的是它具有一 定的小环境,这些小环境构成植物群落环境的一部分。”
占据着一定空间或地区的同一 种生物的个体群
在自然界,种群是物种存在、 进化和表达种内关系的基本单 位,是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 基本组成成分,同时也是生物 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具体对 象。
(一)种群的数量和密度
1 种群数量 :在一定的空间中某种生物个体的总体数目 2种群密度 :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目
J 型曲线
种群基本特征
种群增长型(据华东师大等,《动物生态学》,1981)
Print topics here 种群基本特征
种群稳定增长与自我调节示意图
01
六.种内关系 主要表现形式 : 竞争 (种内竞争具有调节种
群数量动态变化的作用) 婚配制度 :一雄多雌制(高
等动物) 一雌多雄制(稀见) 单配偶值( 鸟类) 领域性 (鸟兽为多)
数目的多少(均匀度)两个参数的结合 常用香农-威纳指数H表示: H值越高不确定性越大,物种多样性也越高 多数生态学家认为,物种多样性是影响群路稳定的重
要因素之一。
植物群落特征
生态位(Niche): 群落中每一个生物中所占据的小生境(住所、空间)及其功能(作用)结合起来 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个体数量多、生物量大、枝叶覆盖地面的程度大,生活能力强和对生境具有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中⽣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种群是指⽣活在同⼀地点的同种⽣物的⼀个群体。
下⾯店铺给你分享⾼中⽣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欢迎阅读。
⾼中⽣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1】 ⼀. 种群 1. 概念 ⽣活在同⼀地点的同种⽣物的⼀群个体。
种群既是⽣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物进化单位,具有基因交流的能⼒;种群不是个体数量的简单相加,⽽是⼀个具有⾃我调节能⼒的有机单元。
要分清“同⼀个物体”和⽇常⽤语中“同⼀类⽣物”的区别,如:“⾍、树、草、鱼、蛇、鸟”等不是⼀个种群,⽽是⼀类⽣物。
注意区分“种”与“纲、⽬、科、属”等分类单位。
例如:黄⼭上的全部黄⼭松是⼀个种群,⽽黄⼭上的所有松树就不是⼀个种群,因为除了黄⼭松,还有其他松树。
2. 种群的特征 ⽣物个体不具备这些特征。
(1)种群密度 即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物种、同⼀物种在不同环境中的种群密度有差异。
调查⽅法: ①标志重捕法(捉放法): ⼀般适⽤于动物,就是在⼀个⽐较明确界限的区域内,捕捉⼀定数量的动物个体进⾏标志,然后放回,经过⼀个适当时期(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充分混合分布)后,再进⾏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例,来估计该区域该动物的种群数量,即可算出该动物的种群密度。
标志重捕法的前提是: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率相等。
例如:假设在对某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次捕获并标志A只个体,第⼆次捕获B只个体,其中标志个体C只,设该种群数量为N,则: N:A=B:C,N=(A×B)/C(只) ②样⽅调查法: ⼀般适⽤于植物,即在某⼀⽣态系统中,随机取若⼲样⽅,在样⽅中计数全部个体,然后将其平均数推⼴,估数种群整体。
样⽅形态可以是长形、长⽅形、条带形和圆形等。
注意以下两个概念: 样⽅(样本):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
随机取样:在抽样时,如果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选的机会均等,且每⼀个个体被选与其他个体间⽆任何牵连,那么,这种既满⾜随机性,⼜满⾜独⽴性的抽样,就叫做随机取样(或叫做简单随机取样)。
生物中的种群与群落
生物中的种群与群落在生物学中,种群与群落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种群是指同一物种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的所有个体的总和,而群落则是指不同物种在同一地理区域内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群体。
种群和群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一、种群种群是指生态环境中同一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一个种群通常由许多个体组成,它们具有相同的物种属性和遗传特征。
在种群中,个体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繁殖、遗传和演化等基本生态过程。
在种群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数量的动态变化非常重要。
种群的数量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的,包括环境因素、食物供应、天敌压力、生殖能力等。
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通常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如周期性循环、指数增长等。
种群还具有空间分布特点。
在一个特定地理区域内,种群的个体分布通常不是均匀的,而是呈现出一定的聚集性。
聚集性的形成和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个体聚集在一起有助于资源的利用和交流,并提高了个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二、群落群落是由多个物种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共同生活,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群体。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群落的结构和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生态位等。
在群落中,物种之间存在着各种相互作用,如竞争、捕食、共生等。
这些相互作用对于群落的稳定性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通过相互作用,不同物种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网络,共同维持着群落的生态功能和结构。
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物种多样性反映了群落中物种的数量和丰富度,越高的物种多样性意味着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越强。
三、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和群落是生物学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一方面,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不同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种群数量和分布的动态变化直接影响着群落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另一方面,群落提供了种群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
高二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二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生物学中,种群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单位,而群落则是由多个不同种群组成的生物集合体。
在生态系统中,种群和群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二生物中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知识点。
1. 种群的定义和特征种群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中个体的集合体。
种群具有以下特征:1.1 种群的数量:种群的数量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同一物种个体的总数。
1.2 种群的密度: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个体的数量。
1.3 种群的分布:种群的分布可以是随机分布、集群分布或均匀分布。
2. 种群的增长与变化种群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种群的增长是指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减少则是指个体数量的减少。
种群增长和减少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种群增长的模式可以分为指数增长和对数增长。
3. 种群中的相互关系种群中的个体相互之间存在着竞争、合作和互利共生等相互作用关系。
这些相互关系影响着个体的生存和繁殖。
3.1 竞争:种群中的个体之间会争夺有限的资源,如食物、栖息地和伴侣等。
3.2 合作:种群中的一些个体会合作以获得更好的生存和繁殖机会。
3.3 互利共生:某些物种之间存在着互相依赖关系,彼此获益。
4. 群落的定义和组成群落是指由多个不同种群组成的生物群体。
群落的组成取决于共同生活在某一地理区域内的不同种群。
群落中的物种可以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4.1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包括物种丰富度、物种组成和群落的垂直结构。
4.2 群落的功能:群落中的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物种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5. 群落的演替过程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地理区域内的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的过程。
演替过程分为初级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5.1 初级演替:在无生物存在的原始生态环境中,植物开始生活,逐渐形成植物群落,并逐步吸引其他生物入驻。
5.2 次生演替:在已经形成的群落基础上,当外界环境发生改变时,群落中的物种发生适应和变化,形成新的群落。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种群和群落是生态学中常用的一些概念,用来描述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在高一生物学学习中,了解种群和群落的知识点非常重要,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种群种群是指生物学上同一物种个体的总和。
一个种群通常由一群具有相同特征的个体组成。
在种群中,个体之间存在着种种关系和相互作用。
1. 种群的特点种群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同一物种:种群中的个体属于同一物种,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 同一地域:种群中的个体分布在相互靠近的地理区域内。
- 交配: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可以进行交配,保持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 互相影响: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存在竞争、合作、捕食等相互作用。
2. 种群的增长与变化种群的增长和变化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
- 出生率:种群中的个体数量会随着出生而增加。
- 死亡率:种群中的个体数量会随着死亡而减少。
- 迁移率:个体的迁移会改变种群的数量和分布。
种群的增长和变化可以用数学模型来研究,例如指数增长模型和Logistic模型等。
3. 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个体的数量。
种群密度的大小会对种群的生存和繁殖产生重要影响。
- 疏密分布:种群密度高,个体分布比较密集;种群密度低,个体分布比较疏散。
- 影响因素:种群密度受到环境因素、资源可利用性、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 适应性变化:种群在不同密度下会发生适应性变化,例如个体大小、生长速率等。
二、群落群落是指生态学上不同种群共同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地理区域内。
群落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1. 群落的组成群落通常由多个种群组成,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
这些种群之间以及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各种相互作用和关系。
2.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描述了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组成、数量和分布。
群落的结构可以通过物种数量、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等指标来衡量。
- 物种数量:群落中不同物种的总数。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推荐文档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一、种群1: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种群密度(最基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2、种群特征增长型年龄组稳定型衰退型性别比例1)种群密度a、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b、调查方法: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离取样法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2)出生率、死亡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意义: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3)迁入率和迁出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意义: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4)年龄组成: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b、类型:增长型(A)、稳定型(B)、衰退型(C);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增大。
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
衰退型:幼年个体较少,而中老年个体较多,种群密度会减小。
c、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a、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b、意义: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3、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1“J型增长”a、数学模型:(1)(2)曲线(如右图)b、条件:理想条件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c、举例:自然界中确有,如一个新物种到适应的新环境。
2“S型增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a、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b、曲线中注意点:(1)K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2)K/2处增长率最大。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2023年高中生物必修种群与群落知识点总结分析
种群和群落第一节种群的特性种群: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注意】(1)两个要素:“同种生物”和“所有个体”各个年龄段的个体/雌雄个体(有性别差异的生物)(2)两个条件: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存在的种群必须有一定期空限制(种群的时空界线随研究工作方便性划分)(3)两个方面:宏观: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微观: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辨析】种群、个体、物种(1)种群所具有的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特性是个体所不具有的,个体只能由出生、死亡、年龄、性别等特性。
(2)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内可以有多个种群,但同一种群内的个体都为同一物种。
特性:数量特性、空间特性、遗传特性种群的数量特性:(一)种群密度(最基本数量特性):含义: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表达方法: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面积或体积特点: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差别很大;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有差异。
意义: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期期内的数量。
应用:农林害虫的监测、预报;渔业捕捞强度的拟定(二)出生率和死亡率:含义:出生率:单位时间内新个体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个体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含义:一个种群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学科交叉】中国人口增长:出生率>死亡率城市人口增长:迁入率>迁出率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
(四)年龄组成:含义: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类型和特点:【说明】1.处在生殖前年龄的个体称为幼年个体(幼体);处在生殖年龄的个体称为成年个体;处在生殖后年龄的个体称为老年个体。
2.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
高一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一种群和群落知识点种群和群落是生态学中重要的概念。
种群是指同一物种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形成的一组个体,而群落则是指各种不同物种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形成的生态系统。
在高一生物课程中,我们将学习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点,本文将就此进行阐述和梳理。
一、种群种群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单位,它由同一物种的一群个体组成。
种群的数量、结构和分布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1. 种群的数量:种群数量的变化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的,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
种群数量的变化可以通过种群增长率来描述,包括指数增长、对数增长和稳定增长等。
2. 种群的结构:种群的结构可以分为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大小结构等。
年龄结构反映了不同年龄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性别结构反映了不同性别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而大小结构则反映了不同体型大小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
3. 种群的分布:种群的分布可以分为均匀分布、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
均匀分布是指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相对均匀,聚集分布是指个体在空间上呈团状分布,而随机分布则是指个体在空间上分布没有明显规律。
二、群落群落是由多种不同物种组成的生态系统,物种间通过相互作用和依赖形成生态链和食物网。
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影响。
1. 群落的组成:群落中的物种可以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是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的植物;消费者是指依赖其他生物为食物来源的动物;分解者则是指分解有机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无机物质的细菌和真菌等。
2.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可以通过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物种相对丰度等来描述。
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不同物种的数量,物种多样性则是指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种类和相对丰度,而物种相对丰度则是指群落中各个物种相对于总体的数量比例。
3. 群落的功能:群落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生态位分化。
能量流动是指能量在群落中的流动路径,包括光合作用和食物链等;物质循环是指物质在群落中的循环过程,包括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等;生态位分化是指物种在群落中对资源的利用和生存方式的适应。
七年级群落和种群的知识点
七年级群落和种群的知识点在生物学中,群落和种群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代表了生态学中的不同层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
本文将深入探讨七年级生物课程中关于群落和种群的知识点。
一、群落群落是指生态系统中由多种生物体组成的生态社区。
通俗地说,它是一个包含了多样生物群体的地方。
这些生物能够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单位。
群落中的不同种类生物之间的关系有三种类型:竞争、共生和捕食。
其中,竞争和捕食是最基本的两种生态关系。
竞争是指不同物种争夺同种资源(如食物、栖息地等)。
捕食是指动物以其他动物作为食物来源的生态关系。
群落中不同物种的数量不是固定不变的。
人类活动(如城市化、生产等)的不断发展,对群落的生物群体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生态学家通过研究群落的组成成分,分析生态关系,了解和控制生态平衡,从而保护群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二、种群种群是指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的群体,它是一个定义清晰的生物社群。
同种个体之间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它们通过交配、生殖、基因等方式保持一定的遗传连续性。
种群的大小和密度有时也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
在种群中,一个群体的特征由数量、分布、密度、类型和竞争等因素所决定。
这些特征影响了这个群体的生态角色和生态关系。
同时,种群中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竞争、合作关系,这些关系影响着整个种群的繁殖和存活。
三、群落和种群的关系群落和种群有着密切的关系。
群落是由不同种群组成的,而不同种群之间通过群落中的各种关系(如共生、捕食和竞争等)相互影响。
同时,种群也是群落的生命力源泉,只有种群保持稳定和繁殖,群落生态才能得到保障。
四、总结本文介绍了七年级生物教材中关于群落和种群的知识点。
它们代表了生态学中不同的层次和关系,同时也反映了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互动关系。
只有深入理解群落和种群的概念和关系,才能更好地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
高三生物种群与群落共20页文档
【精题选粹】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 下列问题: (1)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 是_______,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_______特性。 (2)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 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 (3)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一举多得】种群增长的基本模式有两种:一是假定无资 源、空间等限制条件下的指数增长模式,因为资源和空间 是无限大的,所以生物可以充分发挥它的繁殖潜力,即达 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过渡繁殖”,种群数量的增长呈指 数式增长,如图中曲线a;二是有资源、空间等限制条件 下的逻辑斯谛增长模式,因为在实际的生态系统,资源 和空间都是有限的,种群增长的起始阶段,种群很小, 每个个体都能有足够的资源和空间,所以还以某种形式 的指数增长模式增长,但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每个个 体得到的资源和拥有的空间越来越小,生存压力越来越 大,种群内某些个体因承受不了生存压力而死亡。死亡
答案:D。
考点2 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 【考点诠解】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在没有人为干扰的稳定的自然环境中,各个种群在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制约下, 出生率和死亡率一般说来是平衡的,因此种群的体积(个体数)是稳定的。但是,如 果没有环境因素的制约,如在实验室中,给以充分的食物和其他条件,来培养单一的 生物如细菌或原生动物等,就可看出,生物的出生率多是大于死亡率的。在有充分的 食物供应,并且没有其他生物与之竞争的适宜环境中,种群的增长是直线上升的。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种群与群落知识点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种群与群落知识点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种群与群落知识点
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
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
小编为你准备了种群与群落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种群: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特征有:数量特征、空间特征、遗传特征。
3、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4、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5、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等。
6、种群的年龄组成有三种: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7、J型曲线: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倍。
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t(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
8、S型曲线:自然条件下,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9、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的原因是: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该种群的天敌增加,就会使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当死亡率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达到平衡。
10、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大小
增加 增加
相对稳定
减小
相对稳定
减小
种 群 数 量
发展时期
稳定时期
衰退时期
时间
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 • • •
德国人口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瑞典人口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种群的年龄结构提供了种群未来动态的信 息,例如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为急剧增长 型,人口还得持续增长几十年,直到2052 年人口达到15.39亿的时候才会停止增长, 其年龄结构才能转化为稳定型。
决定因素:出生率与死亡率
迁入与迁出 迁入 + 出生 +
种群 数量
增长 波动
稳定
下降
死亡
迁出
-
理想条件:
•食物(养料) •空间条件充裕 •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 增长率= -1 保持不变 Nt=N0t
种群迁入 一个新环 境后,常 常在一定 时期出现 “J”型增 长
环境条件有限
增长率=0
种群密度
荔枝、木棉、榕树等 只能生长于温暖湿润的南 方;马尾松等适应性强的 植物南方北方都可生长; 红松等喜凉怕热植物只能 生长于东北较为寒冷的地 方;雪莲等生长于终年积 雪的雪峰之上。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
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 度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 是由于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 的选择造成的。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生物的 分布差异。同种生物的不同不能构成垂直结构 或水平结构。(也不因同种生物的一致而影响 垂直或水平结构的存在。) 因为该林中竹子是同种生物,竹子长势整 齐并不影响林中其他生物有的高有的矮,不同 种生物仍然是分层的。
老年 成年 幼年 增长型年龄组成
⑴增长型:特点是 幼年个体大量成长为成 年产生后代,老年个体 死亡的少,出生的比死 亡的多,种群的个体数 越来越多。
⑵稳定型:特点是各 老年 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 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新个 成年 体数接近衰老死亡的个体 幼年 数。种群中个体数目保持 相对稳定。 稳定型年龄组成
例1、1983年,我国平均每千人生出18.62 人,我国人口在这一年的出生率是多少?
1.862%
例2、某个有200个个体的种群,在一年 中有40个个体死亡,这个种群的年死亡 率是多少?
20%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增加 死亡率>出生率: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减少
(三)种群特征
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 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 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1)雌雄相当型: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 大体相等。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2)雄多于雌:特点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雄性多于 雌性个体。这种类型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蜂群中几百只雄蜂,一只蜂王和几十万只 工蜂都是雌蜂。
(3) 雌多于雄:特点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 性多于雄性个体。这种类型多见于人工控制 的动物。
受水制约,芦苇、 泽泻等水生植物只能长 在浅水或水边;红树、 柳树等只能长在水源附 近;松、杉、柏树等能 长在比较干旱处,仙人 掌、沙棘等可长在极干 旱的沙漠。鸭子、青蛙 只可在水中或水源附近 活动,而鹰、黄羊、沙 鼠等可在干旱的陆地自 由活动。
根系发达、茎杆粗 壮的木本和草本植物在 阳光充足的区域生长; 某些喜阴的植物只能生 长于它们的阴蔽之下; 而极喜阴的苔藓等则只 能生长于小草下形成地 被层。
种 群 小 结
特 征
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 个体数量。 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 所占比例。 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 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出生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 单位时间内出生的新个体数。 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 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
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种群研究的
核心问题
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
一、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二)种群特征 种群密度 (1)概念:单位空间内某种群内的个体的数量 种群密度= 生物个体数 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例如:一只0.5米3的玻璃缸里养了5条金鱼,那 么金鱼的种群密度为:
生物个体数 种群密度= =5条/0.5米3=10条/米3 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例: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我们可 以知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960万平方公 里的土地上生活着129533万人口,那么中 国人口的种群密度是多少?
答:人口种群密度为: 129533 万人 =135(人/公里2) 960万千方公里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1、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鱼类捕捞) 捕捞量、预测等 2、害虫的防治(蝗灾防治) 找出蝗灾大发生的主要原因,预测和措施
中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晚婚 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 说服农村有实际困难、希望生两个孩子的夫妇实 行适当间隔;少数民族实行计划生育的具体做法 由所在自治区或省决定。
(一)概念: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 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 物种群的总和。
要点: 1、一定的自然区域,包含这里的各种生物。 2、区内各种生物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如,一座城市,它除 了有大量的人和建筑物外, 英国格拉斯哥 市 还有各种绿化植物、还有 菜地和果园。有许多的植 物及老鼠苍蝇蟾蜍等动物。 这就构成了一个城市生物 群落。
农田 生物 群落
海洋 生物 群落
农田中除农民种植的 农作物外,还有杂草等多 种植物及昆虫、青蛙、老 鼠等多种动物及细菌等微 生物。 海洋中除鱼类外,还 有珊瑚、贝类、甲壳类等 许多动物及海藻等各式各 样的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中有大树、小树、 草本等各种各样的植物, 还有种类繁多鸟兽虫鱼各 类动物及细菌、真菌等。
迁入
出生率
决定大小
迁出
死亡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结论!
• 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种 群密度。 • 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出 生率和死亡率。 • 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年龄组 成。 • 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 是性别比例。
种群数量的变化
例2、八面山(在湖南桂 东县)海拔2042米,800米以 下为常绿阔叶林,800至1300 米为针阔混交林,1300至 1600米为针叶林,1600至 1800米为灌木林,1800米以 上为草地。植物的这种分带 现象属于(水平结构)。 分析,这种分带由海拔 (地形)造成的温度和湿度差 异引起而不是生物自身差异 引起的。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的明显的分 层现象——即不同生物占据不同高度。
池塘生物群落中,荷花、芦苇等将茎叶高 高地挺出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于水 面;金鱼藻等则生长于水底。鲢鱼在水体浅层、 鲩鱼在中层、青鱼、虾、蚌等在水底,泥鳅、 鳝鱼等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 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高低等环境因素影 响,不同生物分布于不同地段的现象。
⑶衰退型:特点是老 老年 年期个体数目较多而幼年 期的个体数目偏少。新出 成年 生的个体不能补偿衰老死 幼年 亡的个体数。种群密度越 来越小。 衰退型年龄组成
☆ 年龄结构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常见有如下类型
老年个体数 成体数 幼体数
增长型
年龄组成 变化趋势
稳定型
衰退型
生死率 种群密度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
新个体数 出生率= ×100% 种群个体总数 例:一个拥有3000只麻雀的种群在一年 内繁殖了900只幼雀,那么这个生物种群 在这一年中的出生率是: 30% 。
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年)内,平均每 千个个体中死亡的个体数。
死亡个体数 种群个体总数
死亡率=
×100%
例:一个拥有1000只麻雀的种群在一 年内死亡了80只麻雀,那么这个生物 种群在这一年中的死亡率是 8 % 。
3、性别比例
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的组成状况称人口的性别结
构.最常用指标:人口性别比。
性别比 =
男性人数 女性人数
× 100%
算算我们班同学的性别比。
性别比例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种群的密度, 你能说出一些既不造成环境污染,又能防治农业 害虫的方法?
性引诱剂诱杀斜纹夜蛾
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
种内斗争 捕食者 出生率 死亡率 增长率 增长率随着种群 密度的增加而按 一定的比例下降
+ 适 宜 外界 环境
种群 密度
死亡率
种群密度的 变化
迁入
-
-
+
迁出
出生率
+ 合理
性别 不合理 比例 图例
降低 提高
不 适 宜
增长型
年龄组成
衰退型
-
-
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主要有
1.物种的个体大小——个体大的物种密度低。 2.生存资源的供给能力——生存资源丰富的地方种 群密度高。 3.周期性变化——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种群 密度周期性变化。如候鸟飞来时密度较高,飞走后 密度为零。蚊子密度夏天高,冬天低…… 4.外来干扰——如农田中洒农药后害虫因大量死亡 而密度很快下降…… 5.天敌数量的变化——如猫增多导致鼠密度下降; 青蛙增多导致害虫减少…… 6.偶然因素——如流行病、水灾、旱灾…… 7、人类活动的影响
森林 生物 群落
只要有生物的地方就不会只有一种,多种多样的 生物生活在一起就构成了生物群落。
(二)结构: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 配臵状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