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七年级下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七年级下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一、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第八组)二、1. 2人说导语2、齐读教学目标:1、知道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认识到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2、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3、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点:①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含义。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如何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第一组)三、北方的统一1.学生板书并讲解:4世纪后期,哪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2. 鲜卑族是怎么统一黄河流域的呢?3.鲜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4.鲜卑统一北方有何意义?(第二组) 四、民族融合趋势1.西晋内迁各少数民族:“五胡”2.服饰(图片9)3.饮食(图片10-12)民族相互影响的表现4.生产技术(图片13)(第三组)5.说说凳子的来历吗?6.请你谈谈对“民族融合”的理解?(第四组)五、北魏孝文帝改革(一)、介绍孝文帝(二)、迁都洛阳1.孝文帝迁都示意图2.孝文帝迁都的原因(第五组)3.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4.孝文帝迁都遇到哪些阻力?5.孝文帝是怎样克服阻力迁都洛阳的?(第六组)6.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影响。

(三)、汉化政策1.穿汉服2.学汉语3.改汉姓4.通汉婚5.采汉制6.学汉礼(第七组)(四)、小结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五)、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六)、小结北方民族大融合的知识点。

(第九组)六、南北朝的朝代更替多媒体展示南北地图1.北朝的更替2.南朝的更替。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教案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教案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首先,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其次,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2、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三、[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四、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初一历史学科导学案课题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课型问题综合解决课课时1课时上课时间主备审核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穿越时空隧道为纽带,通过创设情境,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再通过动手操作,换位思考,具体分析民族融合的表现、分组对比回答、讨论等方法,化难为易,从而轻易突破难点;通过缩句游戏,让学生轻松理解掌握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最后在歌声中对学生完成民族观的正确引导,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历史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关键问题本课主题是民族大融合。

重点是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教法:采用导学法与诱思法相结合。

学法:合作探究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三单投影仪教学过程设计程序时间创设情境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创设问题情境走进历史1. 由电视节目《开心词典》现场问答导入:⑴猜谜:“总是很自信的民族”打五胡内迁中的一个民族A匈奴B鲜卑C羯D氐E羌⑵我国56个民族中有鲜卑族吗?A有B没有2. 引导学生穿越时空来到魏晋南北朝探究鲜卑族消失的原因激发学习兴趣使带着新奇走进历史检查预习收集问题10分钟创设检查情境整体感知1.学术助理组织学科长检查本组导读单,完成情况。

2.学科长收集组员的生成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后生成小组的共性问题。

学生接受检查并展示预习成果合作探究全班展示20分钟创设合作情境小组合作1.针对各组预习中生产的共性问题,教师将学生的问题归纳形成班级共性问题。

2.学科长组织本组讨论。

3.教师巡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初一历史教学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初一历史教学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初一历史教学设计课题20北方民族大融合课型问题解决课课时1课时上课时间第16 周主备魏云鹤合作修订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北魏的建立和黄河流域的统一;北魏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进行政治、经济改革的主要史实;北朝政权的更迭。

通过对民族大融合进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的原则理解民族关系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的介绍与评价,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初步分析和评价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与别人交流、共享知识,同时明白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通过图片、表格等形式,增进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民族关系和谐也是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保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关键问题本课主题是民族大融合。

重点是了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设计合理的问题,以小组讨论、讲故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培养他们归纳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学案”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动脑、动口、动手的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训练单教学过程设计程序时间创设情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导入新课3分钟走近历史(展示资料)2007年11月,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在广州举行,展示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比赛场面。

(教师发放“导学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预习。

)带着新奇走近历史自主学习10分钟整体感知(教师巡视指导,小组长检查预习,并汇报)组内展示并批改,收集大家的生成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生成问题用10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稿

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稿

老师寄语:同学们,祝你在学习中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咱们比一比今天谁学得更多,记得更牢。

加油,一起努力吧!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一、学习目标:1、了解北魏的建立和统一。

2、熟记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3、北朝的更替。

二、自主学习:解决以下知识:(一)1、北魏是由族建立的。

年统一了黄河流域。

2、孝文帝叫,他把都城由,迁到了。

3、北朝包括、、、、、五个先后出现的政权。

(二)、看图分析:1、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说明了什么?2、(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孝文帝,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三、精讲点拨:孝文帝改革措施及意义。

四、质疑探究:五、本课小结六、随堂检测1、下列哪一现象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A、统一北方B、北方民族大融合C、完成封建化D、阶级矛盾激化2、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A、招募流亡百姓屯田B、把鲜卑姓改汉姓C、官员及家属改穿汉服D、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3、下列不属于北朝的是()A、北魏B、东魏C、北周D、东晋4、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维护了人民的利益B、统治者的支持C、顺应了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发展潮流D、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5、关于孝文帝改革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B、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为北魏统一打下了基础D、平息了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6、下列属于孝文帝改革主要背景的是()A、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B、黄河流域出现了分裂局面C、鲜卑族改汉姓D、鲜卑族已经汉化七、课后拓展:链接生活p117找一找。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导学案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导学案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课标要求: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学习目标:1、掌握北魏建立以及统一北方和孝文帝迁都的有关知识;2、掌握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以及作用。

3、理解北魏统一、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的促进。

学习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法指导:1.通过对与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概括提炼并列举出本课所涉及的基本知识要点,明确本课所要了解的主要知识。

在此列出本课的基本知识,供参考:黄河流域的统一、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要求依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略的表述。

2.思考推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深层原因,揭示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到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的内在联系。

3.除了理解和接受教科书上的知识以外,还应注意提出或思考对孝文帝改革历史意义的认识和评价,进而认识民族融合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课堂学习(教师寄语: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一)、自主学习: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面的问题。

1.北方的统一和民族大融合:______世纪后期,______族建立北魏,______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北魏孝文帝迁都()。

3.北魏孝文帝改革人物:()内容:使用汉语,穿汉服,改用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制,学习汉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5.后来,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四个王朝。

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

(二)、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请回答:①“北俗之语”是指什么?②材料反映了哪一时期由谁主持的改革?③材料反映了哪项改革措施?④用最少的字概括孝文帝的改革措施2.如何正确认识孝文帝改革?巩固训练:1、最能体现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的决心的措施是A、使用汉语B、改汉姓C、与汉人通婚D、迁都洛阳2、5世纪,统一黄河流域的是哪一政权A、北魏B、北周C、前秦D、西晋3、北魏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没有守旧势力的阻碍B、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威C、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D、顺应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4、洛阳曾是多个王朝的古都,下列哪一王朝的都城不在洛阳A、西晋B、曹魏C、北魏D、西汉5、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所建()A.氏族 B.鲜卑族C.契丹族 D.匈奴族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当堂反思:(教师寄语: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编写:冷集三中刘义富使用:时间: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北魏政权的建立与统一北方,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的迁都与改革等基本史实,通过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大家的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与探究展示以及教师的点拨、引导与精讲等方式学好本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及作用三、学习方法:小组讨论、讨论合作、探究展示等,四、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听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想一想:这五十六个民族中有没有鲜卑族呢?那么,她到哪里去了呢?(二)、自主学习,组内交流(温馨提示:先朗读全文,再独立完成下面的思考题,把重点知识标注在书本上,然后组内交流):1、4世纪后期,北方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2、这一时期黄河流域的发展呈现什么趋势?有哪些具体表现?3、北魏最初都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弊端?后来迁到什么地方?结果怎样?4、北魏孝文帝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具体措施有哪些?有何历史作用?(三)、讨论合作,探究展示(温馨提示: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小组派代表展示):1、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迁都有哪些意义?2、请大家思考并讨论:北魏孝文帝能够在民族大融合中起如此重要作用,是因为他早年所受的教育呢,还是有其它什么更深刻的原因呢?(四)、拓展延伸、感悟道理: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哪些?这给我们哪些启示?(五)、小结巩固: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思想上有哪些收获?(大家自我总结,相互补充)2、读书背诵,初步掌握。

(六)、反馈测评:(一)、单项选择题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三国中的魏国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A、长安B、洛阳C、许D、殷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A、商鞅变法B、管仲改革C、李悝变法D、北魏孝文帝改革4、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A、氐族B、鲜卑C、汉族D、匈奴5、你认为下列哪一项属于北魏孝文帝最突出的历史功绩()A、建立统一的国家B、创立科举制度C、维护国家统一D、促进了民族融合6、推动孝文帝改革的重要背景是()A、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B、北方经济的回复和法展C、汉族大臣的支持D、各族人民的不断起义(二)材料分析题:北魏政权建立后很长一段时间由太皇太后冯氏把持。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第2019 北方民族大融合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20课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为一课时完成。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四单元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秦汉大一统后出现的政权分立时期,是旧的、小规模的、单纯的统一的瓦解,是新的、大规模的、更多民族的统一的酝酿的必然过程。

而本课内容正是从政权分立走向统一的一个重要环节。

少数民族的内迁使民族融合趋势出现,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北魏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学习先进文化,主要是汉族文化的改革;而改革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后来的隋唐统一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这一课既是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的一个总结,又为隋朝更大规模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东汉末起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的名称;2、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为隋朝统一奠定了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性学习,对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团结原则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2、通过多媒体对相关资料的展示,培养学生通过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3、根据课本内容,进一步认识孝文帝的迁都和汉化政策,从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合作与交流的能力;4、通过对孝文帝改革影响的讨论,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评价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念,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内容。

2、通过对孝文帝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锐意改革,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改革和创新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作用(中国古代史的主线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有重大意义,因此将其作为本课重点)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学生已有知识中缺乏对民族融合的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突出重点: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教师总结并落实知识点。

第 20 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 20 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一2、学科:历史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利用百度搜索“民族大融合”这一历史现象和孝文帝这一历史人物事迹(2)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分组安排二、教学课题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对重难点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历史价值观。

四、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到中原,各民族之间频繁的接触,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鲜卑孝文帝为巩固自己的统治,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地改革,推动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巩固了鲜卑贵族对北方的统治,有力地加强了北方的统一,为以后隋朝的全国性统一奠定基础。

本课内容对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发展到今天这种盛况是由各兄弟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从而形成正确的民族观有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引导讨论六、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具地图册、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关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北朝民歌《敕勒歌》打开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B%B7%C0%D5% B8%E8&in=20918&cl=2&lm=-1&st=-1&pn=1&rn=1&di=96642171105&ln=1962&fr=&fm=det ail&fmq=1330063890250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 ype=2#pn11&-1&di373595977介绍北魏皇帝孝文帝/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0%A2%CE%C4% B5%DB&in=22091&cl=2&lm=-1&st=&pn=7&rn=1&di=127223888670&ln=1963&fr=&fm=&f mq=1330063317828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 7&-1&di127223888670&objURLht从而导入新课大屏幕投影展示教学目标教授新课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让学生阅读课本114一115页“导入框”以及“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课文、插图《北魏骑马俑》、《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打开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E%BA%BD%FA%CA%B1%C6%DA%B1%B1%B7%BD%C9%D9%CA%FD%C3%F1%D7%E5%C4%DA%C7 %A8%C7%E9%BF%F6&in=29199&cl=2&lm=-1&st=&pn=0&rn=1&di=73293079245&ln=984 &fr=&fm=&fmq=1330065297640_R&ic=&s=&se=&sme=0&tab=了解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的情况并回答下列问题1、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的族建立了北魏,并于年统一了黄河流域。

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

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

②民族:.原因:朝廷中必须使用(五)北朝受汉族先进文化.采用汉族的官制严禁鲜卑贵族与汉族联姻6.1.请你找出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六个关键词。

(汉语、服饰、姓氏、联姻、官制律令、礼法风气)2.116页“动脑筋”:北魏孝文帝之后,北魏的皇帝多用“孝”字作为谥号,这是为什么?(北魏孝文帝后,北魏王朝注意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提倡以孝治国。

)3.117页“活动与探究1·议一议”:北魏孝文帝能够起这么重要的作用,原因是什么?(A.北魏孝文帝早年受到文明太后的教育和汉族文化的影响,立志改革,胸怀宽广,日后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在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

而那些没有没有充分受到汉族文化影响的鲜卑贵族,就反对迁都洛阳,反对学习汉族文化,终究成不了大事。

B.但是,北魏孝文帝积极推行改革还有更深刻的原因,这就是当时已经形成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自从进入十六国时期以来,黄河流域以北的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地区,他们同汉族人民频繁接触、相互影响,在生产生活上日益接近,互相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

这就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提供了可靠的历史条件。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材料二: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

于是,公元493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

一路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这位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于是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

材料三: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

”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皇帝指的是谁?答:北魏孝文帝。

七年级历史_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新部编本_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_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新部编本_人教版

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方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北方民族大交融教课方案教课目的:一、知识与能力1.概括北魏孝文帝促使民族交融的举措。

2.培育学生理解和思虑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建立正确的民族观点。

3.培育学生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以穿越时空地道为纽带,经过创建情境,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再经过着手操作,换位思虑,详细剖析民族交融的表现、分组对照回答、议论等方法,化难为易,进而轻易打破难点;经过缩句游戏,让学生轻松理解掌握孝文帝的改革举措,最后在歌声中对学生达成民族观的正确指引,进而顺利达成教课目的。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民族间经济、文化沟通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交融的前提条件。

2.孝文帝改革促使了北方民族大交融,切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少量民族政治家。

3.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初步建立保护民族团结和祖国一致的历史价值观。

要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点:①正确认识民族大交融含义。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怎样促使了北方民族大交融?教课手段:多媒体教课课件。

教课过程:一、创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大屏幕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让学生感觉:我们祖国五十六个民族亲如兄弟姐妹,和平共处,共同繁华发展。

教师指引:那么在这五十六个民族中,有没有我们历史上以前出现过的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呢?那么,他们到哪里去了呢?今日就让我们一同穿越时空地道,到达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看看那时的状况。

二、自主学习,合作研究1.西晋消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东晋十六国的分裂期间。

哪一个少量民族成立了北魏政权并一致了黄河流域?(课件显现公元386 年,鲜卑人拓跋珪成立北魏。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1 语言方面 2服饰方面 3姓氏方面 4婚姻方面 5制度方面 6风俗礼仪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与汉姻
用汉制
学汉礼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 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 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 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 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 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 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自孝文帝之后,北魏皇帝死后的 谥号多用“孝”字,如“孝武 帝”“孝明帝”等,这是为什么?
shì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 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 气。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 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 族的先进生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原因
孝文帝 迁都洛阳
1、平城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 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2、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 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 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 文化 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
生活习俗 生产技术
北魏统一后,北方出现什么新现象?
民族融合 趋势已经出现
北 魏 士 兵 俑
请 观 察 他 的 衣 袖 , 特 点 是 ?
南北流行服饰--裤褶服
zhe北魏骑兵俑穿裤褶的南朝乐队由于北方民族善于骑射,涉水草,所以多上 身着褶,下身着裤,称为“裤褶服”。但在 传入中原后为了符合汉族服饰的特点进行了 改进,主要是改大袖口,改阔裤腿,多作为 军服或休闲装,在南朝时盛行。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序号16 主备人:赵亚飞 审阅人 : 秦海龙 审核人: 王亚锋 班级: 姓名: 时间:2013-12-25第1页(共1页)张洪中学七八年级政史备课组 1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背景,认识北魏迁都的原因,分析比较探究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围绕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背景,师生共同创设一系列有趣的历史问题和活动,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最佳的思维状态中积极进行独立创新的思考,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对重难点的学习,从而科学高效的完成本课的历史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以求真的科学态度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学生尊重历史、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和积极进取勇于改革的的历史使命感和健康向上的历史价值观。

【学习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习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知识链接】 420—589年是我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

在这一时期,南方相继出现了以建康为都城的宋、齐、梁、陈四个政权,被称为“南朝”。

北方的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来北齐和北周分别取代东魏、西魏。

它们被称为“北朝”。

南朝和北朝合称为南北朝。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1、北魏的建立: 后期,我国东北地区 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 年统一黄河流域。

2、民族的融合 2、北魏孝文帝迁都( ) (1)原因:那里气候干燥,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 ,也不利于)说汉语 (2)穿汉服 (3)改汉姓 (4)通婚姻 (5)行汉制 (6)习汉礼 2、孝文帝的改革的历史意义: 这些措施促进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朝 1、北魏后来分裂为 和 ,后来又演变为 和 。

七年级历史20《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20《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初一科目:历史使用人:1、识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孝文帝迁都洛阳,孝文帝改革的措施;2、理解:民族大融合;3、分析: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二、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三、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四、自主学习:1、北魏的建立:(1)时间:(2)地点:(3)民族: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1)原因:(2)作用:4、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语言:(2)服饰:(3)姓氏:(4)联姻:(5)汉制:(6)学礼法,尊孔子:精讲点拨:1、民族融合与汉化不等同。

民族同化指的是一个民族(或其一部分)丧失本民族特点而成为另一个民族的现象。

历史上有两种民族同化,一种是强制同化,另一种是自然同化。

民族融合是指几个民族在共同的精讲基础和思想基础上互相影响,形成一个从来没有的新民族。

2、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是不断发展壮大的,汉族也是在与周边各族不断融合中发展的。

3至6世纪的民族大融合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具有突出地位。

各族人民在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影响。

各族人民经历了一场社会经济文化的大变动,逐渐接受农耕定居生活和先进的汉族文化,北方少数民族完成了封建化的过程。

五、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南北朝初期,完成了对黄河流域统一的政权是A.北魏B.西魏C.东魏D.北齐2.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A.匈奴族B.鲜卑族C.羯族D.氏族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北方民族融合B.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C.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4.北朝包括的朝代有①宋②齐③梁④陈⑤北魏⑥东魏⑦西魏⑧北齐⑨北周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⑤⑥⑦⑧⑨D.④⑤⑦⑧⑨5.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A.长安B.洛阳C.开封D.邺城二、论从史出6.“迁都洛阳……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

……尊敬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阅读材料回答:(1)材料中所反映的是哪位皇帝进行的改革?(2)这些改革起到什么作用?(1)我们应如何评价这个历史人物?六、作业:练习册七:学习反思:。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案《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目标:1. 了解北魏政治的特点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背景。

2. 理解北魏政治与北方民族大交融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分析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在当时社会的意义以及对今天的启示。

教学重点:1. 北魏政治的组织结构和特点。

2. 北方民族大交融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当时社会对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态度。

教学难点:1. 理解北方民族大交融的复杂性和影响。

2. 分析北魏政治与北方民族大交融所带来的变革。

教学内容:一、北魏政治的特点1. 北魏政治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北魏政治体制的建立始于拓跋鲜卑族的建立,形成于孝文帝宇文泰时期。

- 宇文泰通过改革,逐渐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并进行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

2. 北魏政治的组织结构- 北魏政治采取君主专制制度,设立大丞相、太尉、司徒等官职,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官制体系。

- 各级官员通过文武科举选拔,形成了一定的选拔机制。

3. 北魏政治的特点- 北魏政治以拓跋鲜卑族为主体,在政治上实行汉化政策,吸收了大量汉族文化。

- 北魏政治秉持“汉官掌政”的原则,实行汉族士族与拓跋鲜卑族的结合来稳固政权。

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背景1. 北魏政权建立前的背景- 拓跋鲜卑族是当时北方民族的一个重要部族,曾经与汉族进行多次战争,最终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 战争的背后,是当时北方地区政治、经济的动荡和变迁,北方民族开始向中原文明渗透。

2. 北方民族大交融的过程- 北方民族大交融是一个历时较长的过程,其间发生了多次政治、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 北方民族大交融使得北方地区的政治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统一和发展。

三、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 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结束了长期的北方地区战乱状态,为中国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

-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推动了北方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七年级历史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1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1教案人教版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2、培养学生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

3、培养学生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以穿越时空隧道为纽带,通过创设情境,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再通过动手操作,换位思考,具体分析民族融合的表现、分组对比回答、讨论等方法,化难为易,从而轻易突破难点;通过缩句游戏,让学生轻松理解掌握孝文帝的措施,最后在歌声中对学生完成民族观的正确引导,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2、孝文帝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3、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

重点:北魏孝文帝。

难点:①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含义。

②北魏孝文帝如何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大屏幕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在学生感受现代各民族大团结的盛况时,说:我们祖国五十六个民族亲如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

那么在这五十个民族中,有没有我们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呢?(学生查阅中华民族分布图后回答:没有)那么,他们到哪里去了呢?(学生迷茫疑惑)如果大家想知道,就和我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看看那时北方民族融合的情况吧!(学生带问题研读课文)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西晋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东晋十六国的分裂时期。

(展示东晋十六国地图)北方地区陷入严重的战乱。

4世纪后期,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课件动态展示前秦统一黄河流域地图及淝水之战)什么战役后,该政权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学生答略)2、(课件动态展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地图及北魏骑马佣)后来,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再次统一了黄河流域?鲜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它是怎么统一黄河流域的呢?它的统一有何意义?(学生答略)3、动动手:回忆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中原的有关内容,让学生用方向箭头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流动趋向示意图》上画出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迁徙方向。

七年级历史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2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2教案人教版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十六国、苻坚统治前秦、前秦的强大和统一黄河流域。

北魏政权的建立及其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进行的社会及其历史作用;北魏都城洛阳的繁荣;北朝政权的更替和北周统一北方;北方民族的融合。

能力方面:通过学生讨论、回答“为什么说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引导学生归纳北魏孝文帝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对北魏孝文帝的内容和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凡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愿望的必能起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教学难点:民族融合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为主,结合阅读、讨论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北魏是怎么样发展前大起来的,还有北方似乎如何实现统一的呢?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从西晋末年开始,匈奴、羯、氐、羌和鲜卑等少数民族统治者先后入主中原,建立政权。

各族人民和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往来,他们的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相互影响,趋向一致。

二、北魏孝文帝1)、的社会背景鲜卑族为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拓跋部为鲜卑人的一支。

自东汉末年以来,逐渐南迁。

南迁后,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开始学习农耕并逐步过上定居的生活;386年,鲜卑族杰出首领拓跋建立魏国,史称北魏。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局面。

2)、的主要内容出示孝文帝内容并帮助学生从中归纳出的作用。

官吏按季度领俸禄,严禁分配给农民土地,并向他们征赋税迁都洛阳和汉化政策。

北魏建立以后,文武百官没有俸禄,战时掠夺,平时,成了官吏发财的手段,加深了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造成北魏政治危机和财政危机。

由于长期战争,人民流离失所,许多人成了无地的流民。

大量流民的存在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同时也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因为拥有土地的农户越少,国家所能收为了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同汉族地主的联系,也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4年孝文帝将都城从平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一方面给官吏发俸禄,一方面严禁,规定贪赃绢一匹即处死刑,而且令下以后马上执行,当年就惩办了40多个的官员。

七年级历史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3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3教案人教版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首先,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其次,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2.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教学用具】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学生活动设计】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敢于质疑,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针对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归纳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

3.学生讨论孝文帝为何迁都某某及其改革的作用并评价孝文帝。

【板书设计】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2.黄河流域的统一439年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某某平城→某某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措施①语言②服饰③姓氏④婚姻⑤官制、律令⑥礼法2.作用: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导入新课4世纪后期,占据鄂尔多斯大草原的鲜卑族的强大的一支建立了北魏政权,他们依靠骁勇善战的骑兵部队,长驱直入中原,迅速吞并北方地区的几个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请问:①这是东汉以后黄河流域的第几次统一?②第一次统一黄河流域的是谁?新一任魏主北魏孝文帝拓拔宏与前秦皇帝苻坚一样有着雄心壮志,希望通过自己的实力逐鹿中原。

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都采取了哪些措施?●讲授新课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历史初一下人教新资料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历史初一下人教新资料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历史初一下人教新资料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那么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念,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9.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20.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教学用具】多媒体自制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学生活动设计】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敢于质疑,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讨论孝文帝迁都洛阳及其改革的作用。

三、针对课文内容,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的措施。

【板书设计】略〔见课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采用多媒体展示《东晋十六国形势图》设问:①在16国中哪个政权曾经统一黄河流域?②这个政权长久吗?③前秦之后,你知道什么民族再次统一黄河流域吗?通过学生回答后,老师顺势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而结束北方混战局面的是内迁少数民族中鲜卑族的一支。

他们强大起来以后,建立了北魏。

思考:①鲜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②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是哪年?③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他们在哪些方面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A.迁都的原因思考: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归纳:平城自然条件比较恶劣,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地理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而洛阳是古都,是中原政治文化的中心。

可见孝文帝迁都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北魏的统治。

B.迁都的过程:借南征的名义,将百官带到洛阳后劝大家留在洛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一、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第八组)二、1. 2人说导语
2、齐读教学目标:
1、知道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认识到民族间经济、
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
融合的前提条件。

2、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3、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树立维护民族团结
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点:①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含义。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如何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一组)三、北方的统一
1.学生板书并讲解:4世纪后期,哪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2. 鲜卑族是怎么统一黄河流域的呢?
3.鲜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
4.鲜卑统一北方有何意义?
(第二组) 四、民族融合趋势
1.西晋内迁各少数民族:“五胡”
2.服饰(图片9)
3.饮食(图片10-12)民族相互影响的表现
4.生产技术(图片13)
(第三组)
5.说说凳子的来历吗?
6.请你谈谈对“民族融合”的理解?
(第四组)五、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介绍孝文帝
(二)、迁都洛阳
1.孝文帝迁都示意图
2.孝文帝迁都的原因
(第五组)
3.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
4.孝文帝迁都遇到哪些阻力?
5.孝文帝是怎样克服阻力迁都洛阳的?(第六组)
6.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影响。

(三)、汉化政策
1.穿汉服
2.学汉语
3.改汉姓
4.通汉婚
5.采汉制
6.学汉礼
(第七组)
(四)、小结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五)、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六)、小结北方民族大融合的知识点。

(第九组)
六、南北朝的朝代更替
多媒体展示南北地图
1.北朝的更替
2.南朝的更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