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导论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PPT143页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PPT143页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近代中国政治思想述评

近代中国政治思想述评

近代中国政治思想述评【摘要】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曾今涌现出无数的思想家、政治家,他们用自己的思想丰富了整个人类社会。

本文从鸦片战争时期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的政治思想,从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李鸿章的思想以及维新派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的政治思想论述并对对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关键字】政治思想近代中国述评一、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叙述近代中国思想史包括政治哲学、政治伦理和政治思想三个组成部分,它包含地主阶级革新派、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派、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以及革命派的政治思想,五四运动时期的政治思想、国名党和其它党派的政治思想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思想。

在这里主要讲的是革新派、洋务派以及维新派的政治思想。

1.1维新派的政治思想(康有为、梁启超)关于维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两派:一派是陈宝箴、黄遵宪等为代表的,另一派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

在这里我们要谈论的是关于康、梁的维新派的政治思想。

康有为、梁启超目睹了甲午战争的失败,经历了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事件,于是康有为等联络了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向都察院请愿上述,反对签订卖过条约,史称“公车上书”。

也许你听说过这么一句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穷易之义”总是被改革家作为变革的依据,康有为也是这么认为的。

也许你也听说过“三世相演”这几个字眼,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康、梁的思想,通过他们的思想感受维新运动的那段岁月。

1.1.1 社会历史观康有为借助“公羊三世”说诠释历史发展。

他认为封建君主专制为“据乱世”,而资本主义君主立宪为“升平世”,资本主义共和制为“太平世”,以此说明人类社会是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因此“祖宗之法”也必须随时代的进步而改变,进而提出了“变者天下之公理”的论断。

梁启超在康有为的“公羊三世”学说上提出了人力社会是从专制走向民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1.1.2 民权理论康有为指出人性是自由的。

人的一切欲望都源于本能,属于自然属性。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第一章晚清地主阶级革新派的社会改革思想第一节清王朝的没落与经世致用之学的兴起一、清王朝的没落与资本主义的入侵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

它政治上,吏治腐败,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经济上,土地兼并之风与日俱增,嘉庆年间,江浙一带的良田,十之七八为官僚、地主和高利贷者所有。

道光当政之后,此风有增无减。

军事上,武备废弛,军队腐朽。

在思想文化方面,嘉庆、道光年间,继续厉行康乾时代就实行的文化专制政策;在对外关系上,顽固坚持闭关自守的政策,其要害是害怕人民与外国的接触会危及其统治。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使国内的阶级矛盾日趋激化,秘密结社遍及各省,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正在迅速发展。

英国是当时世界的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它的巨大的商品生产能力和对外输出的欲望,驱使资产阶级不断地去寻求与扩大新的原料产地和新的商品市场。

同时,近代大工业的发展,势必使其陷入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也势必加剧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和冲突。

资产阶级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为了缓和国内矛盾,摆脱危机,加紧对外扩张、侵略。

鸦片贸易与鸦片战争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英国首先以罪恶的鸦片输出作为工具。

由于鸦片烟毒的泛滥,走私盛行,使得本来就已经腐败的清王朝统治机器更加败坏。

鸦片大量输入中国造成的另一个直接恶果,就是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银价飞涨。

清王朝迫于其统治的存亡所系,在人民群众强烈要求禁烟的压力下,被迫实行禁烟。

英国政府于1840年6月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

战后签定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二、经世致用之学的兴起鸦片战争之后,一部分封建士大夫在社会危机和民族危亡的刺激下,开始面对中国和世界的现实,寻求挽救封建末世厄运和御侮强国的途径。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主张务实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经世致用”之学逐渐兴起。

清王朝利用历代汉族统治阶级思想家的遗产实行专制主义统治清王朝大力尊崇儒学,倡导尊孔读经,把程朱理学定为统治思想。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复习提纲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复习提纲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复习提纲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复习提纲一、经世致用1、【兴起的背景】①清朝的没落和鸦片战争,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动荡,中国的阶级结构和社会的主要矛盾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除了原有的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又增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②鸦片战争是剧烈的社会变动,阶级矛盾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引起中国社会思潮的变化。

一部分封建士大夫在社会危机和民族危亡的刺激下,开始面对中国和世界的现实,寻求挽救封建末世厄运和御辱强国的途径。

③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主张务实和解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经世致用”学说逐渐兴起。

2、【兴起】①“经世致用”之学是作为清朝统治者所推崇的儒学、程朱理学的对立面兴起的。

②“经世致用”之学的兴起,是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思潮变相的主要标志。

③其代表人物:龚自珍、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一部分开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们勇敢的举起了“经世致用”的旗帜,向占据统治地位的汉学和理学发起挑战。

代表思想: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④主要的主张:他们提出,应当注意社会现实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治学的目的是“经世致用”,还揭露清王朝的腐败,提出变更法度,实行社会改革的主张。

他们还主张抵抗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反对闭关锁国,主张学习西方技术。

二、龚自珍的更法改制主张1、【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

后人将其著作编纂为《龚定庵文集》《龚自珍全集》2、【龚自珍的思想】:一是对清王朝面临“末世”的揭露和批判;二是提出了更法、改制的社会改革思想。

①对封建“末世”的揭露和批判龚自珍大胆的指出,当时的社会已是“日之将夕”的衰世。

龚自珍对清朝吏治的腐败和黑暗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他认为以皇权为绝对权威的封建专制制度,必然滋生腐败的、麻木不仁的官僚制度。

他对并没有停留在对封建官僚制度的揭露和抨击上,他认为造成封建官僚制度腐败的原因在于帝王专权和僵化的科举取士制度。

龚自珍从封建末世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中,预感到社会动荡和变乱为期不远了。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一、社会思潮含义:社会思潮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之上,具备某种相应的理论形态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带有某种倾向性的思想趋势。

三大构成因素为:社会心理因素、思想体系因素、思想运动因素。

特点:历史性、区域性、群体性、功利性、变异性、症候性。

二、乾嘉学派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逐渐发展成熟的以考据为主要治学方式的学术流派。

该学派文风朴实简洁,注重证据,也叫汉学、考据学,以惠栋为首的“吴派”和以戴震为首的“皖派”影响最大。

清末随着社会危机的加深乾嘉学派也没落了。

三、经世致用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

又称经世致用之学。

其特点是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明末清初,经世致用之学大兴,形成了一股有影响的社会思潮。

代表人物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他们以社会问题为中心,在救世济时的思想指导下,提出了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各种方案:①政治上,猛烈地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揭露封建专制君主的罪恶,并提出了一些带有初步民主启蒙因素的主张,如黄宗羲"公其是非于学校"、顾炎武"庶民干政"的主张。

②经济上,针对封建的土地兼并,提出了各种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

这些办法都贯串着"均田"的精神。

他们提出的"均田"虽与农民起义提出的"均田"有根本不同,但表现出对农民问题的关心和同情。

③教育上,他们激烈地批判束缚思想的科学制和八股时文,注重学校教育,要求培养出真正有学问有实际能力的有用人才。

④哲学上,他们各有所宗,各有所创,呈现出思想活跃的局面。

清末,封建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的侵略日益加深,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重局面。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的演进逻辑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的演进逻辑

交流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的演进逻辑马俊飞 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摘要:中国近现代社会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决定了中国近现代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主题,使我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打上了“焦虑史”的烙印。

近现代政治思想在民族危机加深以及中西文化碰撞中发展、不断深化,反思、继承、超越传统,具有中国特色。

推动实践,又为实践所检验,政治思想与现实社会、党派政治斗争相联,其每一个脚印的迈出都历经坎坷,最终政治思想和实践实际上都向构建现代民族—民主国家这一方向曲折前行。

关键词:演进逻辑;民族危机;时代碰撞;民族—民主国家政治思想是属于上层建筑领域意识形态的范畴,它反映一定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意志和利益。

演进逻辑即是政治思想发展的前后联系,发展原因,最终向何方向发展等。

构建现代民族-民主国家包括现代民族国家与现代民主国家,这二者是具有统一性的,主要体现在民族国家要求民族独立、国家主权神圣而不可侵犯是民主国家所要求的人民主权、人民当家作主的现实基础。

民族国家体现国家的整体与部分、国家与国家间的关系;而民主国家则是指一国政治统治权力的获得与行使是否建立在人民意志的基础上。

一、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在焦虑中发展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使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日夜忧思、探索着救国救民的方法,他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晚一步,可能就面临亡国灭种的灾难。

二、从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的发展脉络看演进逻辑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是一个有联系的整体。

清王朝政治腐败、资本主义入侵,可谓内外交困,这时龚自珍等一批士大夫阶层,研究国家切实问题,提倡限制君权、理顺君臣关系、重建农村宗法秩序来解决现实困境。

如林则徐主张开眼看世界,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政治主张。

这批士大夫的政治思想,迈出了构建民族—民主国家的第一步。

然而,封建力量仍过于强大,清政府仍未作出实质性的转变,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农民阶级从他们的角度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但农民阶级固有的局限性注定了其政治思想带有乌托邦色彩。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几个重要思想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几个重要思想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几个重要思想一、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1844 年,魏源编纂了《海国图志》一书,这本书在当时的中国和西方都是划时代的世界史地巨著,成为东方各国了解西方的经典,堪称“创榛辟莽,先驱先路”。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要反映在这部著作中:魏源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由在内不在外,具体地说,一是没有“严修武备”;二是不懂得联合与英国有矛盾的国家共同对付英国。

为此,他主张:1.“以夷攻夷”通过“悉夷情”,魏源认为英国侵略成性,“仇衅四结”,他主张“调夷之仇国以攻夷”,“以守为战”。

2.“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认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总结了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超凡地看到了“夷之所长不徒船炮”, 认为“夷之长技三: 一战舰, 二火器, 三养兵、练兵之法。

”他强调,“制敌者,必使敌失其所长”。

他主张要向西方学习,开办造船厂和火器局,生产制造西洋武器;设铸造局,聘请外国技术人员,“工匠习其铸造, 精兵习其驾驶、攻击”,以“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淘汰旧的军队体制,编制新式水师;仿西洋“养兵练兵之法”, 整饬水师,建立水师训练章程,增设水师科,培养水师教官。

他还主张,“沿海商民有自愿仿设厂局以造船械,或自用,或出售者,听之。

”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开创了近现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风气,给先进的中国人启示了新的方向。

此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成为一条历史主线,贯穿中国100多年。

尤其对洋务运动的影响比较明显,它成为洋务运动的总方向。

二、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一)《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天朝田亩制度》是天平天国思想的总纲。

其基本内容如下:1.经济方面⑴土地财产平均分配,实行圣库制度,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理想社会。

⑵废除私营工商业,设立诸匠营、百工营。

2.政治军事方面实行军政合一、农兵合一,建立工、农、兵、政、教合一的村社结构;民以《十款天条》为准则。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 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1.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一门专业选修课,它是以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政治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主要揭示各种政治思想的时代背景、社会作用、发展规律、思想联系、价值蕴涵和历史局限等问题。

了解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主题与特征;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主要政治思潮;学会辩证分析、客观评价各阶级、阶层和政治集团的政治主张;充分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革命最终走向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2.课程教学要求1.以中国梦视野揭示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想的波澜壮阔和跌宕起伏,中国梦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无数志士仁人提出了种种政治救国方案,形成了诸如戊戌变革、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无政府主义、乡村建设等政治思潮,历史的思考和合理的批判这些政治思潮,从而为今天的人们提供历史反思的材料基础;2.对近现代重要历史人物的政治思想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以期管中窥豹,揭示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政治变革和思想文化转型中数代中国人的孜孜探索,同时表现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中西政治思想碰撞交汇的壮阔图景,以及中国精英分子接触、学习外来政治思想经历的逐步中国化过程,从而厘清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想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走向;3.呈现国家/社会/个体/思想的全面互动,深入思考历史/政治、过去/现实之间的关系;4.要求学生广泛阅读政治思想史类著作和近现代重要政治参与者的原著,并完成至少一份读书笔记或相关论文。

3.先修课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史》4.课程教学重、难点1.了解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主题与特征;2.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主要政治思潮;3.辩证分析、客观评价各阶级、阶层和政治集团的政治主张;4.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革命最终走向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对立 包含为资本主义因素开辟道路的内

空想性
农民小生产者的思想结晶 一次旧式农民战争
洪仁玕与《资政新篇》
概念解释
洪仁玕简介 《资政新篇》
用意;原则
《资政新篇》的基本内容
用人察失类;风风类;法法类;刑刑类
新天新地新世界
革新政治
民主政治 以法治国 友好外交 发展经济
《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思想总纲
基本内容
土地制度: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分配制度:严格的平均主义 社会组织:工农兵政教合一村社结
构 官吏制度:保举和委任 文化教育:教堂 两性平等:冲击封建宗法制度
评价
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革命性
历代农民运动思想和经验的升华
评价:
主张抵抗外来侵略的杰出代表
代表了思想界反抗外侮的爱国主义方向
睁眼看世界的集大成者
最杰出贡献:
师夷长技以制夷——最切实可行的方案 启示人们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新的思想方向 继往开来的人物
经世思潮的爱国性与进步性
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力图维护疆域的统一与
完整。 了解外情,筹备海防,反对侵略,期以制夷。 敢于面对现实,揭露积弊,抨击时政,宣传 变易与进化思想。 敢于面向世界,寻求新知。
政治思想史的学科性质及地位
横跨历史学、政治学两个领域,涉及社会学、
心理学、文化学多门学科。
在思想史领域最具权威性,制约、影响甚至
决定其它思想史的研究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
君主专制
君权神授 民本思想 大同理想 夷夏之辩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导论 中国政治思想

导论   中国政治思想

• 《大学》即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 《大学》开篇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 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 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 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 道矣。” 所谓“明明德”,就是要彰明人类天生的 美德,也就是天性、良知。 何谓亲(新)民?顾名思义,新民就是要 刷新民众的思想。 “止于至善”是对“明明德”与“新民” 的要求。
发掘民族文化底蕴 • • 提高民族综合素质 重振礼仪之邦雄风
3.确立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 4.参与世界多元文化融和
二、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
• (一)思想形成期(先秦时期) • (二)思想发展期(秦汉隋唐时期) • (三)思想完善期(宋明时期) • (四)思想反思期(明末清初)
• (五)思想转型期(近代历史时期)
• 中国政治思想史主要阐述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上 处理各种政治关系的思想,以及治理国家的基本 方略。四书五经是政治思想史的基础。 •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 儒家的经典书籍。 •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 《中庸》; •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 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 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 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二)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文化模式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乃以人文 化成天下。文化整合的过程就形成了具有一定价值取向的文化 模式。 文化模式:文化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按其价值取向产生、 积累、形成和发展,逐步成为一种稳定的形态,这就是文化模 式。 和谐文化模式:以人际和谐为基础,进而实现群体和谐,最终实 现天人和谐的理想目标,经过文化整合过程,从而形成了基本 的文化模式。它注重和谐,以和谐为纽带,把个人与他人、个 人与群体、个人与全人类、乃至人类与自然有序地联系起来, 形成一种文化关系,构成三大和谐。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科学 的文化模式,也是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文化模式。 中国政治思想文化模式:以人际和谐为基础,进而实现群体和谐, 最终实现天人和谐。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纲领总结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纲领总结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纲领总结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纲领主要包括洋务思想、维新思想、革命思想和民主思想,这些思想纲领在中国近代政治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政治思想纲领。

一、洋务思想洋务思想是在晚清时期兴起的一种思想纲领,主要提倡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管理制度,以强国救亡为目标。

洋务思想的主要代表是唐文治、曾国藩等。

他们主张推动工业发展,修建新式军舰,改革军制,推行矿产开发等一系列措施,以提高中国的国力和抵御外敌侵略。

二、维新思想维新思想是晚清时期自康有为等人提出的一种思想主张,其核心是推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实现国家现代化。

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晚清政府进行了许多改革尝试,如光绪新政、戊戌变法等,然而这些改革均未能获得成功,维新思想最终被推翻。

三、革命思想革命思想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纲领中最重要的一种,代表性人物有孙中山、黄兴等。

革命思想主张以民主共和国为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富强民主的新中国。

它主要包括三大主张: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阐述了革命思想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四、民主思想民主思想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纲领中的一种,主要提倡民主制度和人权保障。

鲁迅、陈独秀等人是中国民主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们主张废除封建专制制度,实行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的平等权利和自由权利。

民主思想的推动在中国政治生活中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变革和政权更迭。

总结起来,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纲领主要包括洋务思想、维新思想、革命思想和民主思想。

这些思想纲领代表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发展方向,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国家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虽然这些思想纲领在历史的洪流中遭遇了许多挑战和变化,但它们对中国社会进步和政治变革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思想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思想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思想随着中国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政治思想也在不断地改变和适应现代化的需要。

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是一个不断迈进的过程,政治思想也是随着这个过程不断地变化和完善。

本文将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入手,探讨其政治思想的变迁与发展。

第一阶段:启蒙思想19世纪末,中国遭遇到列强的侵略和分割。

这一时期的诸多思想家和先驱者,致力于探索国家振兴的道路,提出了很多新的政治思想。

他们认为,中国的落后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封建制度和文化滞后,需要进行思想启蒙和文化变革。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启蒙思想家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

他们反对封建主义思想,提倡科学、民主、自由和人权观念,主张将欧美先进的思想和制度引入中国。

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为后来的政治改革和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

第二阶段:民主思想20世纪初,中国进入到了民主革命的时代。

这一时期,民主思想被广泛提倡和推行。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家,提出了“三民主义”,提倡“国民革命”和“民主共和”,试图通过革命来推行民主制度和政治改革。

民主思想的主要特点是“平等、自由、民权、选举”,通过选举来实现代议制和民主制度。

尽管民主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挫折,但是这种思想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第三阶段:现代化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很多新的政治思想和观念。

这些思想主张,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来实现国家的发展和振兴。

现代化思想的主要特点是科技、经济、改革、开放、创新。

它试图在科技和经济上与国际接轨,从而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通过改革和开放,进一步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现代化进程。

第四阶段:和谐社会思想近年来,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已经进入到深入发展阶段。

和谐社会思想成为了新时代中国政治思想的主要特征。

这种思想主张,通过人民群众的和睦相处和公平正义的实现,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和谐社会的主要特点包括和睦、公正、诚信、共享、可持续发展。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

二、龚自珍、林则徐的政治思想 1.龚自珍其人及代表作
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严酷的现实 促使人们去寻求救世之方。这种思考反映在学术上,最终得出 的结论就是变革现实。近代进步思想家们为了寻找“变”的依 据,力图从哲学高度论证这一主题。地主阶级革新派的崛起, 标志着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帷幕已拉开。其中,龚自珍、林则 徐、魏源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龚自珍(1792年~l841年),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于经通公羊春秋,于史长西北舆 地,以六书小学为入门,以周秦诸子吉金乐石为崖郭,以朝章 国故世情民隐为质干,晚尤好西方之书”。他曾考取进士而不 得入翰林,曾任礼部主事而得不到重用。传世著作有《龚定庵 全集》,其思想驳杂而又矛盾,有些观点明显地表现出唯物主 义倾向,尤其在历史观方面表现出某些变易和进化的思想。
3.魏源的社会变革思想
魏源指出当时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的严重性,提出了对内 部实行改革和对外来侵略进行抵抗的主张。旧的封建制度的老 一套办法,显然已不再适用于时代和新形势了,他积极宣传变 法,说“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而且认 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从正面提 出来的变法理论。和龚自珍一样,在向正统的封建理学思想作 斗争时,魏源也以历史进步观为其思想武器。他不同意理学家 们美化古代、宣扬历史的倒退观,论证了在人类历史上,后代 比起前代总是越来越进步的,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是 任何个人,包括圣王在内所能扼止的。这种论点联系到当时的 现实,就意味着中国不能停留在原来的位置上一成不变,而应 该不断地发展向前。和龚自珍一样,魏源晚年的思想也流入颓 唐和没落,逃避到佛教里去寻求寄托。
1.《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
分六部分:一为《筹海篇》4卷,系全书重点,从议守、议战、 议款三方面总结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提出了战后应采取的措施和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对禁鸦片、开贸易、办厂矿等发表 了见解。二为世界地图,均有古今地名对照,图序上突破“中国中 心论”,先排两个半球,再排各洲图,最后是各国图(重要国家有 部位放大图)。三为各国地理、历史沿革、政治制度、物产矿藏、 风景民俗、宗教信仰、中西历法和纪年对照,共72卷,为全书的主 体,其中对英、法、美、俄的介绍更详。四为林则徐等办理广东战 事的奏牍和道光的谕旨,以及从港澳报刊摘译的情报,编成《筹海 总论》4卷和《夷情备采》3卷。五为西洋兵船、火炮、枪械、水雷 的制造和使用方法,共12卷,附设计样式和分解立体图。六为《地 球天文合论》5卷,介绍地球形状、运行规律、四季变化原理,以及 太阳、行星、日食、月食、彗星、地震等知识,宣传了近代科学。

第五编近代中国政治思想概述 - 副本

第五编近代中国政治思想概述 - 副本

二、学习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注意时代和形势的变化与思想的关系; 2、注意思想的分析与一般阶级属性的关系; 3、注意社会思潮与思想家个人思想的分析; 4、注意传统思想、西方思想与近代中国政 治思想流派之间的继承与超越的关系。
第五编近代中国政治思想概述
一、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特点

1、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政治民主、社 会公平构成中国近代百年政治思想的主 题。

2、前80年政治思想随着西学的不断深入而 依次变化,依次出现经世思潮、洋务思潮、 戊戌维新思想(政治改革思潮)、革命共 和思潮、五四新文化思潮;五四后30年政 治思想则呈现出诸种思潮的尖锐斗争与相 互融合,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思潮(主要 指马克思主义思想,亦称激进主义思潮)、 保守主义思潮(主要包括复兴儒学思潮、 维护专制主义思想)、自由主义思潮(胡 适等人宪政思想)的斗争与融合。最终中 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理论取得胜 利。


3、古今中西之争贯穿政治思想发展的始终。 (曾经出现中体西用、全盘西化等主张。) 4、爱国主义是各进步阶级共同的政治思想 基础。(地主阶级开明派、农民阶级、资 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无产阶 级革命派相继登上历史舞台,提出自己的 救国治世主张。前三个阶级都因自己阶级 的局限性而不能提出科学的救国理论,无 产阶级也经历了从教条主义到适应国情的 曲折的历程,最初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成功 中国化,基本完成了时代要求的使命。)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潮研究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潮研究

维新变法思潮研究透过百年时光的薄薄帷幕,回顾当初那场著名改革的前前后后,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中国现代化转型这至关重要的一步,并非只有失败这一种可能。

“变法”在那时其实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

在“变法”开始的时候,形势相当乐观。

太后以支持者的身份在旁观这场新奇的手术。

大部分大臣也都程度不同地支持变法,起码还没有任何一个人公开反对。

当然,改革所面对的阻力也是巨大的。

中国文化的强大惰性举世罕有其匹,正如鲁迅所说,在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之下,想搬动一张桌子都要流血。

因此,如果是一个成熟、老练的政治家来主导这场改革,他应该会选择“小步走”的方式进行。

他应该化整为零、分项进行,先易后难,“徐图而渐更之”,在每项改革措施推出时,使支持他的力量总是大于反对他的力量。

通过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他可以成功地使人们的观念一步步更新,使改革阻力一点点化解。

不幸的是,命运多舛的中国没有遇到合适的人选。

相反,无论是光绪帝,还是康有为,都严重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十九世纪60至90年代初的洋务思潮是当时中国一次朝野相呼应的谋求近代化的思潮。

对它的性质特征和演进规律许多学者已有很好的论述,本文仅从它在晚清社会思潮的嬗变中所具有的中介性质发表一些断想,不当之处请仁者匡正。

作为洋务思潮前奏的晚清经世致用思潮溯源于明清交替之际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的经世致用思想。

这一思潮从总体上讲,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体制、氛围内,最富有历史的自觉性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对已进入封建制度末期的中国社会的广泛危机进行的反思。

龚自珍、林则徐、魏源、姚莹、包世臣等是晚清经世致用思潮的主要代表。

从这些代表人物的自觉意识的层面上讲,他们都是以维护传统的封建体制为己任的。

这主要是时代制约的结果。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社会商品经济虽已有相当的发展,但资本主义经济因素仍十分微弱。

但经世致用思潮在文化价值观念上,却自觉不自觉地站在传统文化的对立面。

传统文化重义轻利,士大夫尚空谈清议而不务实,埋首于故纸堆中寻章摘句。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专题共68页文档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专题共68页文档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专题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Tha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就专制王权国家之间的关系来看 第三, 王朝国家领土的来源,以及国家主权归君主个人所有 的事实,还导致了一个严重的结果,那就是国家形态的极 度不稳定。这种国家形态的极不稳定,直接导致了,在专 制的王权国家,主权的边界是非常模糊的,没有现代意义 上的“边界”这样一个精确的、极具操作性的概念。
现代国家的第二个特征——民主国家。 现代国家的第二个特征——民主国家。 民主国家 如果说民族国家建构的核心是主权原则,那么, 如果说民族国家建构的核心是主权原则,那么,民主国 家的构建则是人权原则。人的权利是天赋的, 家的构建则是人权原则。人的权利是天赋的,国家存在的 理由正是为了更好地确认和保护人的权利。建构民主国家 的目的就在于能以法律制度的方式确认其本国国民为享受 法定权利的公民。因此,现代民主国家应该是立宪国家, 法定权利的公民。因此,现代民主国家应该是立宪国家,现 代政府应该是立宪政府。所以,从根本上来说,传统国家 与现代国家的合法性基础是不同的。
三、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的主题及内涵 三、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的主题及内涵
★以政治思想的核心概念“国家观”的来对这一主题 进行分析,则在百余年的思想进程中,政治思想的发展和 变化经历了三个重大的主题: 重建中华帝国秩序的企盼,追求资产阶级民族国家 重建中华帝国秩序的企盼, 的探索,创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奋斗,以上 的探索,创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奋斗,以上 三者构成了以国家观变革为核心的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的 主要轨迹。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导论 §1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导论
政治思想的核心与研究对象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的主线与分期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的主题及内涵 政治思想的生成与构成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在中国的学术命运
一、政治思想的核心与研究对象
政治思想的核心——以“政治”含义为基础的分析 政治思想的核心——以“政治”含义为基础的分析 Ⅰ、 “作为政府艺术的政治、作为公共事务的政治、作为 作为政府艺术的政治、作为公共事务的政治、 协和共识的政治、 妥 协和共识的政治、作为权力和资源分配的政治 ”
民族国家突出的是主权范围, 民族国家突出的是主权范围,主要反映的是国家内部 的整体与部分和国家外部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的整体与部分和国家外部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而民 主国家强调的是按照主权在民的原则构造国家制度, 主国家强调的是按照主权在民的原则构造国家制度,主要 反映的是国家内部统治者与人民、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反映的是国家内部统治者与人民、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现代国家是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的统一体。也恰恰是 在这两点上,前现代的传统国家与现代国家存在着巨大的 差异。
政治思想的构成——以晚清为案例的分析 政治思想的构成——以晚清为案例的分析 按照社会学对社会结构的层次分析,以物质生产的基 础与相互作用与联系划分,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社会的表 层是权力结构,社会中层分布着由各种利益群体结合而成 的职能团体,社会基层是基于血缘和地缘形成的社会集团。 与这种社会结构相对应,近现代政治思想结构,在总 与这种社会结构相对应,近现代政治思想结构, 体上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体上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上层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 想文化;中层是资产阶级的政治、 想文化;中层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集团所传播 的在当时是先进的资本主义思想文化; 的在当时是先进的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基层是根植与乡里 社会,既表现劳动人民的智慧之光、民族特色, 社会,既表现劳动人民的智慧之光、民族特色,又浸润着 封建观念的农民思想文化。 封建观念的农民思想文化。
Ⅱ、按照政治思想的时代主题划分:
随着时代主导意识的变化和发展,中国近现代政治 思想先后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 思想先后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从鸦片战争到中日甲 午战争,是多种改革思潮的萌动时期;2 午战争,是多种改革思潮的萌动时期;2、从甲午战争到 辛亥革命,是对传统思想的否定时期;3、从“五四” 辛亥革命,是对传统思想的否定时期;3、从“五四”运 动前后到本世纪30年代中期,是思想界重新调整思考方向 动前后到本世纪30年代中期,是思想界重新调整思考方向 和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4、从30年代中期到新中国成立, 和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4、从30年代中期到新中国成立, 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开花结果的 时期。 ——彭明、程歗主编《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 ——彭明、程歗主编《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6 12。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6-12。
★作为对政治观念的系统化和理论化,政治 作为对政治观念的系统化和理论化, 思想的核心和灵魂就是——国家观 思想的核心和灵魂就是——国家观。 国家观。
Ⅰ、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阶 级、阶层或利益集团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 政治要求,包括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 权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的各种方略和政策。 Ⅱ、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是政治学理论学科的重要 内容之一,是以中国近现代以来的政治思想为主要 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主要揭示中国近现代政治思 想的时代背景、社会作用、发展规律、思想联系、 价值蕴涵和历史局限等问题。
社会环境的变化——自近代以来,传统政治思想的外 社会环境的变化——自近代以来,传统政治思想的外 在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中西文明的碰撞 在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中西文明的碰撞,使得中国传统 中西文明的碰撞, 的政治文化有了一个明确的参照体系,在内忧外患的困扰 的政治文化有了一个明确的参照体系,在内忧外患的困扰 下,在救亡与启蒙的重压下,传统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开始 发生了转型,从而也揭开了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历 程。
政治思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发展进程同样经 历了由政治心理到政治思潮再到政治意识形态— 历了由政治心理到政治思潮再到政治意识形态—即政治思想 的发展脉络。 ☆政治心理与政治思潮作为政治思想的前期发展阶 与系统化理论化的政治思想构成了理解政治思想产生、 段,与系统化理论化的政治思想构成了理解政治思想产生、 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对政治思想的深刻把握, 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对政治思想的深刻把握,必然无法割 裂对政治心理与政治思潮的认知。 裂对政治心理与政治思潮的认知。
二、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主线与分期 二、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主线与分期 主线: 主线:
思想变革的起点与特质—— 思想变革的起点与特质——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在理论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在理论 发展上的起点, 发展上的起点,首先是对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遗 产的继承。 产的继承。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在上千年的历史 发展进程中,其基本的政治话语系统只有量的增删,而无质 的改变。究其原因,是由于中国文化长期以来在一个自足的 体系中生长,在没有外来文化的强有力的冲击下,尽管有相 当的变化,但其话语的母体一直没有受到质的损伤。

无论怎样定义政治这一概念,公共权力、 无论怎样定义政治这一概念,公共权力、资源的权威 性分配成为政治这一概念中应有的最重要内涵 成为政治这一概念中应有的最重要内涵。 性分配成为政治这一概念中应有的最重要内涵。 在人类有史以来的社会发展形态中,国家成为了公共 在人类有史以来的社会发展形态中, 权力的代言人和资源分配的最终裁决者。 权力的代言人和资源分配的最终裁决者。在人类发展迄今 的社会形态中,国家问题“ 的社会形态中,国家问题“是关系全部政治的主要和根本 的问题” 的问题” 。
现代民族国家必须是民主国家,因为现代主权理论是 建立在人权基础之上的,只有真正的民主与宪政制度,才 能保证每一个公民的权力,进而也保障了这个民族的每一 个成员通过宪政制度的途径,将个人的权力与国家的主权 沟通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事实上民族国家的内涵中已 经包含着民主的原则。 所以,前近代的专制王权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另一个重 所以, 要区别就在于其合法性基础的不同, 要区别就在于其合法性基础的不同,而后者必须是通过某 种民主与宪政的制度,在保障人权的基础上构建其主权, 种民主与宪政的制度,在保障人权的基础上构建其主权, 人民的同意是国家真正的合法性基石。 人民的同意是国家真正的合法性基石。
现代国家的第一个特征——民族国家。 现代国家的第一个特征——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与传统的专制王权国家的不同。这一点可以 从个人与国家,地方与中央,国家与国家三个层次来分析。
首先,从“主权”归属与“国家”认同来看。 首先, 主权”归属与“国家”认同来看。 封建专制的王权国家不应被列为民族国家,原因在于 国家主权是属于专制君主及其王室私人所有,而他们事实 上并不具有民族性,或者说并没有民族归属感。
——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
1995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 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
——杨光斌主编《政治学导论》(第二版), 杨光斌主编《政治学导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第5页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是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基 点上,以西方政治文化价值观为目标的发生的变革, 点上,以西方政治文化价值观为目标的发生的变革,这也 构成了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的发展线索。 构成了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的发展线索。 近现代政治思想相对于传统政治思想的转型,不仅表 现在语言、概念、学术术语的西化,更重要的是内在价值 观的深刻变革。
——[英]安德鲁·海伍德著《政治学》,张立鹏译, [英]安德鲁·海伍德著《政治学》
欧阳景根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6页 欧阳景根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6
Ⅱ、“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特定利益,借助于社 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特定利益, 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
就国家观变革的内涵而言,无论是资产阶级民族国家 还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都是将中国从 一个前近代的传统国家转变为现代国家 一个前近代的传统国家转变为现代国家。而现代国家建构 传统国家转变为现代国家。而现代国家建构 则是近代以来中国的政治发展主轴。 如果从主权与合法性这两个关键词来界定现代国家, 如果从主权与合法性这两个关键词来界定现代国家, 就可以由此引申出现代国家的两个最重要特性: 就可以由此引申出现代国家的两个最重要特性:民族国家 (nationstate)与民主国家(democracystate)。 与民主国家(democracystate) (nationstate)与民主国家(democracystat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