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性综合实验论文
设计性实验
随机数字表
编 号
1 03 97 16 12 65 16 84 63
2 47 74 76 56 59 22 42 01
3 43 24 62 85 56 77 17 63
4 73 67 27 99 35 94 53 78
5 86 62 66 26 64 39 31 59
6 36 42 56 96 38 49 57 16
样本含量计算
作总体参数估计时的样本含量 总体均数估计时 总体率估计时 假设检验时的样本含量 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或配对比较) 两样本均数比较 两样本率比较
四、均衡原则
各组之间除处理因素不同外,其他的非处理因素应该完 全一致或基本一致,这就称为均衡性好。均衡的方法最 常用的有以下两种方法。 l. 交叉均衡:此种均衡方法是在实验单元中各设立实验 组和对照组。以便两组的非处理因素均衡一敛。 2. 分层均衡:是将混杂因素按不同水平划分为若干单位 组,然后在每个单位组内安排处理因素。
确定处理因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处理因素的数目及水平不宜过大 要确定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 处理因素的强度要适宜 处理因素必须标准化
二、受试对象
在实验设计时首先要确定试验 对象,并对实验对象和条件作严格 规定。 临床试验对象:病人 动物实验对象:动物(实验室) 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中所需实验材 料的总数称为样本含量。
中国期刊网 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 中文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 EBSCO全文数据库 ProQuest全文数据库 SpringerLINK全文数据库 外文全文数据库统一检索平台 MEDLINE BIOSIS Previews Ei Compendex 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
课程设计 专业综合实验
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是高校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时,学生需要结合所学专业知识,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实验内容通常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团队协作,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最终形成实验报告或实际产品。
为了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提前制定实验计划和方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实验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总之,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小学生综合课程设计实践的论文(5篇范文)
小学生综合课程设计实践的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小学生综合课程设计实践的论文【摘要】为了让小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了三个要点: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应考虑学生的素质发展性、应能体现学生学习习惯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设计;探索综合实践课程培养学生从观察中得到真知,从实验中学会研究,从探索中学会学习,从磨砺中培养刚强的意志品质。
要上好综合实践这门课,就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实际,要体现综合实践课程应具有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特点。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教师在设计该课程时应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1.设计的综合实践课应具有一定的弹性(1)学习目标。
综合实践课程作为面向所有学生的课程,不存在预定的结果。
而对于某个学生或某一组的目标,则应通过师生间的协作计划来确定。
如“了解我国传统的茶文化”,有的小组只了解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茶叶种类有多少;而有的小组不仅了解到了茶叶的种类,而且还了解到各地的饮茶方法和各种各样的茶具;还有几个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还了解到有关茶的典故。
同样的主题,虽然达到的目标不相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每个学生都行动起来了,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一种体验。
(2)学习内容。
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并通过他们的积极参与而选定的。
因此,这种课程必须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内容并赋予内容某些个人的意义。
在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中,综合性的概念居于中心地位,由于学习材料的广泛性,学生可以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
例如,有一组学生选择了“水果”这个话题,并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有负责水果品种收集,有负责品尝水果味道,有负责描绘水果形状,有负责了解各种水果的营养成分,还有收集各种果汁产品以及生产厂家等。
同样的话题,生发出如此丰富的内容,但不管哪一个内容,学生写出的体验文章都比较具体,因为他们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收集,因此素材相当丰富。
科学实验论文(5篇)
科学实验论文(5篇)科学试验论文(5篇)科学试验论文范文第1篇老师的科研课题往往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如何让同学既完成有关试验教学内容,又参加到老师的课题中,值得讨论与探究。
我校试验动物学教研室担当了生物技术专业、医学试验技术专业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多门课程中均有不同的动物试验内容。
因此,我们削减了基础生物学、比较解剖学、比较生理学、试验动物学等课程的试验教学课时,特地开设了动物试验技术课程,期望通过这门课程使同学系统地学习动物试验原理、技术和方法,并切实培育同学的动手力量和试验技能,使同学对人体解剖学、生物学、生理学等课程所学到的理论学问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
但仅凭有限的课时,无法全部把握纷繁简单的动物试验技术。
因此,在同学把握有关课程的基本理论学问的基础上,让同学通过动物试验技术课程把握常规动物试验方法,学会观看和分析,然后结合老师的有关科研工作,将一个科研项目划分为几个小的开放性试验模块,依据同学的学问储备和科研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状况的科研内容,并以此组成几个科研爱好小组,让参加的同学在这类试验中得到切实的熬炼,也为其完成毕业论文奠定基础。
1.综合性开放性试验模式的内容。
以裸鼠皮下抑制肿瘤模型的建立及相关药物分子的活性评价课题为例,该模型的制备过程中所涉及的试验操作众多,能够较完全、系统的培育同学的科研力量,使本科生能够接触不同层面的学问。
依据试验内容的需要以及本科生课内学时有限性的特点,将该课题项目分解为不同的课题小组,例如:细胞培育课题小组;肿瘤移植动物模型小组;药物抑制肿瘤生长的评价组等,然后每个同学依据所学学问以及爱好爱好,选择自己的试验内容并组建“课外科研爱好小组”。
确定试验内容后,同学自己查询文献并写出具体的试验方案,通过指导老师与同学共同商讨,进一步完善试验设计方案。
确定试验方案之后,在指导老师的督促和指导下开展试验,同学之间、组与组之间相互沟通协作,共同完成。
实验课程设计论文(5篇)
实验课程设计论文(5篇)试验课程设计论文(5篇)试验课程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1.国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础医学是医学教育与讨论的基石,基础医学讨论生课程教育教学是国家培育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必由途径。
讨论生基础医学阶段创新性人才培育的目标是:培育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具备自主进行医学科学讨论和技术创新的力量、具备在交叉学科领域进行广泛探究的力量的讨论生[3]。
然而与创新性人才培育的要求相比,基础医学讨论生培育却面临着诸多问题。
1.1试验创新力量基础薄弱讨论生生源状况堪忧,试验创新力量基础薄弱,自主设计和不断修订完善科学讨论试验方案的力量欠缺。
随着当前讨论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4],导致生源质量下降,特殊是许多讨论生试验力量欠缺,综合利用多学科学问的意识和力量不足,在较短的基础阶段学习之后,很多讨论生自主设计和不断修订本完善科学讨论试验方案的水平不强,难以独立完成课题论文设计或设计水平不高。
另外,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和收入差距,很多优秀毕业生更多地选择了临床学科,选择基础医学专业的讨论生数量不断下降,同时其它医学专业讨论生在基础阶段课程学习中也普遍存在着“轻基础、重现床”的观念,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极大地减弱了医学基础学科讨论生的生源质量,也显著地影响了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1.2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不合理(1)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合理。
讨论生阶段的课程与本科阶段部分课程类同,内容重复,各课程之间的交叉互通不足。
例如:为讨论生开设的生物化学课程、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叙述的内容很多都与本科阶段学习的内容相像。
基础理论课教学占据的时间较多,讨论生培育需要的实践教学训练时间很少,且课程各自独立,不能融汇成试验体系,不利于同学综合运用各学科学问和方法进行讨论。
另外,课程内容较为陈旧,更新较慢,汲取学科新进展、新成果、新技术不够。
这些课程对同学缺乏新奇感,不能吸引同学产生学习爱好,这实际上造成了极其严峻的时间和精力铺张。
探究性设计试验范文
探究性设计试验范文
1.提出问题:首先,需要提出一个明确的问题或假设,以激发研究兴趣。
例如,我们可以问:不同种类的植物对不同光照条件的生长有何影响?
2.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涉及确定变量、控制条件和测量方法。
在上述
例子中,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并将它们放置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比较它们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
3.收集数据: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收集数据来回答问题或验证假设。
可以使用定性或定量方法来测量和记录相关的参数和指标。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记录植物的高度、叶片颜色和根部长度等。
4.分析数据: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相关关
系或趋势。
可以使用统计工具和图表来帮助解读数据。
在这个例子中,我
们可以比较不同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尝试找出可能的解释。
5.得出结论: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是否支持我们的假
设或回答问题。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能会得出结论,不同种类的植物对
光照条件有不同的适应性,一些植物在强光下生长更好,而另一些植物则
在弱光下表现更好。
6.提出新问题:在得出结论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或假设,以拓展研究的范围。
例如,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植物对不同温度条件的适
应性,或者探索不同生长介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之,探究性设计试验是一种富有创造性和灵活性的科学研究方法,
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自然现象,并提出新的问题和解释。
通过这种实验
方法,我们可以推动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发展。
微生物综合设计性实验论文——不同抗生素对细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fferent antibacterial effect between streptomycin and kanamycin on
Escherichia coli and Staphylococcus albus. And determine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of antibiotics. Methods Using the method of filter paper to determinate these two antibiotics’ antimicrobial effect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Staphylococcus. In the same concentration, through Control experiment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two kinds of antibiotics . Using blank control experiment se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antibiotics to study, taking the size of inhibition zone to indic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 Through the parallel control experiment statistics the diameter of inhibition zone to find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f two kinds of antibiotics on bacteria (MIC). Results Streptomycin on Escherichia coli and Staphylococcus albus MIC are 5 g/mL and 8 g/mL; Kanamycin on Escherichia coli and Staphylococcus albus MIC are 15 g/mL and 25 g/mL. Conclusions Two kinds of antibiotics have inhibitory effect on two kinds of bacteria, and this effect decrease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ir concentration. Comparing the different the value of MIC shows that whether for Escherichia coli or Staphylococcus albus , kanamycin’s MIC values are greater than streptomycin’s, Therefore, the inhibitory effectiveness of streptomycin is strength than kanamycin.
论文类型
论文类型为了探讨和掌握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论文进行分类。
由于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
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
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
3.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
4.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
学位论文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撰写的学术论文叫学位论文。
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学位的重要条件。
学位申请者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那么就给予学位。
如果说学位申请者的课程考试通过了,但论文在答辩时被评为不合格,那么就不会授予他学位。
有资格申请学位并为申请学位所写的那篇毕业论文就称为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学士学位论文既是学位论文又是毕业论文。
学术论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VDC 001.81、CB 7713-87号文件给学术论文的定义为: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在社会科学的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②科学性③创造性④理论性,参考网址。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模板
综合设计性实验:设计一个配方,其烧成温度在1250左右;陶瓷坯料配方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陶瓷坯料配方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
2.了解影响陶瓷坯料配方的复杂因素及提出一般解决措施。
3.熟悉陶瓷坯料配方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制定坯料配方,尚缺乏完善方法,主要原因是原料成分多变,工艺制度不稳,影响因素太多,以致对预期效果的预测没有把握。
根据理论计算或凭经验摸索,经过多次试验,在既定的各种条件下,均能找到成功配方,但条件一变则配方的性能也随之而变。
根据实验给定的烧成温度1250℃,选用原料,确定配方及成形方法是常用的配料方法。
坯料配方试验方法一般有三轴图法、孤立变量法、示性分析法和综合变量法。
示性分析法即着眼于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理论配合比。
例如高岭土中常含有长石及石英之混合物,长石中常含有未化合的石英,瓷石中则常含有长石、石英、高岭石、绢云母等。
如配方中的高岭土是指纯净的高岭石,配方中的长石、石英是指极纯的长石及石英,则最好用示性分析法测定各种原料内之高岭石、长石、石英的含量,以便配料时统计计算。
综合变量法即正交试验法,也叫多因素筛选法、多因素优选法、大面积撒网法。
试验前借助于正交表,科学地安排试验方案,试验后,经过表格运算,分析试验结果,以较少的试验次数找出最佳的坯料配方。
然而本设计是采用了三轴图法,利用K2O-Al2O3-SiO2三元系统相图,在设定的1250℃的温度下,根据配料三角形计算出长石-高岭-石英的配料比。
陶瓷坯体在烧结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如原料的脱水、氧化分解、易熔物的熔融、液相的形成、旧晶相的消失、新晶相的生成以及新生成化合物量的不断变化,液相的组成、数量和年度的不断变化。
与此同时,坯体的孔隙率逐渐降低,坯体的密度不断增大,最后达到坯体孔隙率最小,密度最大时的状态称为烧结。
烧结时的温度称为烧结温度。
若继续升温,升到一定温度是,坯体开始过烧,这可通过试样过烧膨胀出现气泡、角棱局部熔融等现象来确定。
综合实验论文(5篇)
综合实验论文(5篇)综合试验论文(5篇)综合试验论文范文第1篇1.1试验内容支配综合性试验会提前2周通知同学,集中介绍试验目的、意义和要求,以及试验室现有仪器设备等状况。
试验操作支配同学每4人为1组,以对乙酰氨基酚为原料药,要求同学依据所学学问制备片剂,并对制备的片剂进行制剂通则检查和含量测定。
检查内容包括外观、片重差异、崩解时限、脆碎度检查等内容,含量测定采纳分光光度法测定吸光度,依据百分汲取系数计算含量。
1.2试验实施过程试验前要求同学查阅资料,进行试验总体设计,拟定试验方案,预备试验材料等内容。
依据内容制定出时间进度方案,主要包括制剂制备、检查和含量测定进度方案。
在正式试验前,会集中进行同学汇报,每组派代表进行讲解,做到每个成员都参加试验。
在试验过程中,要求同学遵守试验室规章制度,仔细操作,做好数据记录。
同学在试验中遇到问题,主要由同学自己思索解决问题,老师可以进行指导,目的是为了提高同学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试验结束时,每组还需对该次试验进行总结,包括试验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的、试验体会、试验产品展现等内容。
1.3试验成果评定主要依据整个试验过程中,同学的综合分析力量、解决问题力量提高程度来评价。
试验成果主要包括试验汇报状况(占20%)、试验课堂表现(占30%)、试验结果(占30%)、试验报告内容(占20%),依据该比例评定综合试验成果。
2设计性试验教学方法2.1试验内容支配设计性试验是在试验老师指导下,由同学进行试验设计并确立的试验项目。
设计性试验需要提前1个月通知同学查阅相关资料,将同学4~5人分为1组,按设定的试验目的进行试验设计。
内容主要包括:文献资料的查阅、方源和处方设计、剂型的选择、工艺流程、质量掌握方法讨论、稳定性讨论等内容[3]。
2.2试验实施过程老师对每组同学的书面试验设计报告先进行批阅,并在正式试验前支配时间进行试验设计汇报,重点是汇报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新奇性等内容。
药学开放式设计性综合实验和实践[论文]
药学开放式设计性综合实验的探索和实践就药学开放式设计性综合实验教学的内容、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如何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实践进行了简要归纳,并就如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提出了一些想法。
希望此文有益于我们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教学理念的改变以及教学效益的提高。
药学综合实验实践一、引言石河子大学药学院始终坚持“立足兵团、服务新疆、面向全国、辐射中亚”的办学定位,把培养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作为根本任务。
这要求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具有较高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实验课学习正是培养学生具有这些能力的极好的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学生获得知识提供重要途径,也为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创新思维、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现有的药学专业实验课始终沿袭传统的验证型实验运行模式,各专业课的实验内容相对独立,不利于新时期药学高等人才综合实验能力培养。
针对综合实验能力不足和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石河子大学药学院在四年制本科生大三下半学期期末设置了为期四周的“药学开放式设计性综合实验”,此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深受学生欢迎。
二、开放式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内容及模式药学开放式设计性综合实验主要包括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及药物分析四个药学专业主干科目的相关内容,每个科目设置一周的训练时间,在一周时间里,前两天学生需要明确任务、查资料和撰写开题报告,接下来的四天时间学生根据撰写的开题报告进行实验,最后一天做汇报。
实验以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为实验研究对象,从药物的合成、纯化分离、成型工艺、药效评价、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综合实验的能力。
每门课的开放式设计性综合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
为体现实验内容的科学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许多从事科学研究的教师纷纷将新技术、新方法编制成如下20多个涵盖多个知识点、有连续性的综合实验项目:1.药物化学方面主要包括:乙酰水杨酸的制备原理、方法及操作;重结晶、熔点测定和抽滤的操作;薄层板的制备、活化原理及操作;合成产物的纯化的原理及操作;有机试剂的除水除氧原理及操作;柱层析、制备薄层分离纯化目标化合物。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开放活动时空培养实践能力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它注重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重视学生多样化地实践性学习,打破了教材、课堂、学校的局限,主张开放活动时空,密切了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发展,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笔者认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应致力于六个突出,即内容选择突出综合性、目标设定突出开放性、活动方式突出自主性、过程设计突出实践性、能力培养突出创造性、评价方式突出多样性。
一、内容选择突出综合性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基本特征。
它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活动领域,内容丰富多彩。
而学生个性发展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
因此在选择活动主题内容时,必须首先考虑综合性。
如我们根据家乡特产,组织学生开展了我为桔子做广告的综1/ 9合实践活动:(1)写桔。
组织学生到定塘镇桔子种植地区观察,描述家乡桔(写短文)。
(2)画桔。
为家乡桔子写广告词,作广告画(广告策划,上街展示)。
(3)访桔。
采访种植户,了解家乡桔子的生长周期及经济效益(口语交际,写采访稿)。
(4)看桔。
实地察看种植家乡桔子的环境及土壤,访问定塘镇农办,提出改良家乡桔子的建议(调查访问,小组汇报)。
(5)致信。
为了家乡桔子更香甜──致桔种植户的公开信(应用文)。
这样的选题具有综合性,同时所选主题内容也具有综合性,又如学习了《赵州桥》一课后,可联系美术教材中《家乡的桥》《我为祖国造大桥》和科学教材中的《桥》,设计题为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与管理
关键 词 : 综合性 实验 ; 计性 实验 ; 学改革 设 教
中图分类 号 :62 0 G 4 .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7 6 (0 8 0 0 1 0 10 17 2 0 ) 8— 10— 3
Se - p a d Ma a e n o n e r t d a d De i n T p x e i n s tu n n g me tf rIt g a e n sg - y e E p r me t
维普资讯
第2 7卷 第 8期 20 0 8年 8月 Fra bibliotek实 验
室 研
究
与 探
索
Vo 2 . 1 7 No 8
Au . 2 0 g 0 8
RES EARCH AND EXPLORATI I ON N LABORATORY
综合 性 设 计 性 实 验 的开设 与管 理
p rme tlta h n e eo me t S me tp c uc st e sg iia e a d c n iin fs tu n n g me tfrit — e i n a e c i g d v l p n . o o i ss h a h in f nc n o d t so e — p a d ma a e n o n e c o
李艳 玲
( 辽宁工 程技 术大学 教务处 辽 宁 阜 新 1 3 0 ) 2 0 0
摘 要 : 变 单 一 的 、 演 示 和 验 证 为 主 的 传 统 实验 形 式 , 设 综 合 性 、 计 性 实 验 是 新 时期 实验 教 学发 改 以 开 设 展 的 必 由之 路 , 提 高 办 学 质 量 的 关键 所 在 。论 文 结 合 我 校 实 践 教 学 管 理 实 际 , 述 了 开 设 综 合 性 、 是 阐 设 计 性 实验 的 意 义 、 件 及 综 合 性 、 计 性 实验 的 验 收 管 理 。 条 设
药物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
药物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综合设计一种药物,并对其进行合成和药理性能的测试,以验证其药效和安全性。
实验方法药物设计根据相关研究和文献,本实验选择了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A作为药物的基础结构。
为了增强其药效和改善其溶解度,根据化学转化原理,我们引入了含氨基和羟基的官能团B进行改造。
同时,根据药物代谢途径和毒性研究,引入了具有代谢稳定性的官能团C作为可调节的药物释放的控制点。
所设计的药物结构为:A-B-C。
合成路线根据药物设计,所设计药物的合成路线如下:1. 合成官能团B:将官能团B的原料1和原料2以1:1的摩尔比例加入反应器中,在室温下搅拌反应4小时,得到中间产物B1。
2. 合成中间产物A-B:将中间产物B1与化合物A以1:1的摩尔比例加入反应器中,在反应温度下进行缓慢搅拌反应24小时,得到中间产物A-B。
3. 合成最终产物A-B-C:将中间产物A-B与化合物C以1:1的摩尔比例加入反应器中,在反应温度下进行搅拌反应48小时,得到最终产物A-B-C。
药理性能测试1. 细菌抑制性实验:利用平板法,选取常见细菌菌株进行培养,将制备好的药物溶液滴在含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上,观察并计算细菌抑制区域的直径。
2. 溶解度测试:将药物样品粉末加入一系列溶剂中,搅拌均匀后用适量药物取样液进行紫外可见光谱检测,计算药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
3. 组织相容性实验:将合成药物溶液注射入小白鼠的皮下组织中,观察注射部位的组织状况和病理学变化,评估其组织相容性。
实验结果药物合成经过反应条件的操控和纯化步骤后,成功合成了目标产物A-B-C。
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得到了理想的化合物结构。
药理性能测试1. 细菌抑制性实验:观察到药物溶液滴在琼脂平板上产生了明显的抑菌区域,抑制直径分别为15mm,18mm,16mm,20mm,表明所设计的药物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2. 溶解度测试:药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如下:甲醇>乙醇>水>氯仿,表明药物在有机溶剂中具有较好的溶解度。
实验性论文
实验性论文
实验性论文是一种研究方法,用于通过实际的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来验证假设或回答特定的科学问题。
实验性论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引言:引出研究问题,并解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还会列出研究目的、假设和预期结果。
2. 方法:描述实验设计、参与者招募、实验材料、独立变量和依赖变量的测量方式,以及实验条件的控制。
3. 结果:展示实验结果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可以使用图表和表格来直观地展示数据。
4. 讨论:解释实验结果,并将其与已有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
还会讨论方法的限制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5. 结论:总结论文中的主要结果,并强调其对研究领域的意义和贡献。
实验性论文需要严谨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以确保结果可靠和具有统计学意义。
同时,作者还应该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和错误进行充分的讨论,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总的来说,实验性论文是一种以实验数据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用于验证假设或解答特定的科学问题。
它在学术界和科研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生物实验论文
生物实验论文生物实验论文11改革课程内容,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任何一门课程,其教学内容的设置都尤为重要,实验课程的教学也如此。
一般实验教学为把实验课程项目分为3块,分别是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
基础性实验强调掌握实验操作步骤与规范,培养学生基本实验素质。
选择此类型的实验项目时要在专业需求的指导下进行精选,同时实验项目不能脱离教学大纲、培养目标,要使学生能获得本课程所要求的基本实验技能。
综合性实验侧重于实验方法和技能的综合训练,实验会涉及多领域、多因素,注重知识的关联,它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5,6]。
设计性实验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通过查找文献和应用所学知识自行设计实验路线、方法并进行实施,是对综合实验的进一步提升,对实验技能要求更高,它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训练,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5,6]。
因此从培养应用型人才出发。
笔者在以往的基础上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认为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设置为1∶4∶1比较合适。
2改革实验教学手段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通过教师的教授和板书形式进行,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教师没有足够时间在课堂上演示整个实验操作的全部过程,使学生无法整体把握实验全局,出现实验操作不够规范,最终导致实验效果降低。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多媒体网络教学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是结合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把那些信息传播的载体按实际教学的要求进行合理有效的组合,最后通过计算机显示出来,并且可以让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进行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培训过程。
在生物分离工程实验教学中可以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这样可以将生物大分子的分离过程变的可视,视频的演示效果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提高,使学生的学习自由和空间得到扩展,教学效果更明显。
因此,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实验教学平台,让学生在实验前通过平台观看预先设置好的实验教学录像来提前预习相关知识,学生看视频预习,比看文字形象,能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内容,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对实验操作做到心中有数,还可通过视频的演示纠正不规范操作,避免实验盲目,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可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的实验试剂的浪费和实验事故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性综合实验论文题目:铝合金压铸模热处理院(系):北方信息工程学院专业:金属材料工程班级:B080209学生:* *学号:B080209**指导教师:刘**2011年11月摘要铝合金压铸模型腔、型芯、滑块、顶杆、浇口等核心零件在工作中随液态铝合金高温、浸蚀、冲刷、急冷急热作用,常以塑性变形、磨损、开裂、疲劳龟裂等形式失效,要求选用的钢材具有足够高的高温屈服强度、断裂韧性、热磨损抗力、热疲劳抗力和冲击韧度。
我国铝合金压铸模多年来一直采用3Cr2W8V钢制造,这种钢虽然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和热硬性,但韧性和热疲劳抗性较差是一大弱点,致使使用这种钢制造的模具因过早出现热疲劳裂纹并较快扩展而影响产品质量4Cr5MoSiV(简称H13)是新型热模具钢,在国际上广泛应用的一种空冷硬化热作模具钢。
H13钢有较高的热强性和热硬性,有相当高的韧性和耐冷热疲劳性能,不容易产生热疲劳裂纹,即使出现热疲劳裂纹也细而短,不容易扩展,用其制作的模具使用寿命有较大提高。
使用温度不超过600℃是寿命远高3Cr2W8V。
关键词:铝合金压铸模;H13钢;热处理;目录1 绪论 (2)2 实验方案及实验方法 (3)2.1材料选择 (3)2.2失效形式和机理 (5)2.2.1热疲劳失效 (5)2.2.2熔损冲蚀 (6)2.2.3变形失效 (7)2.2.4整体脆断 (8)2.3实验方法 (8)2.3.1退火工艺 (8)2.3.2淬火工艺 (9)2.3.3回火工艺 (10)3 结果与讨论 (12)3.1实验结果 (12)3.1.1 H13钢退火结果 (12)3.1.2 H13钢回火结果 (12)3.2实验讨论 (14)4 结论 (15)参考文献 (15)致谢 (16)1绪论压铸铝合金自1914年投入商业化生产以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冷室压铸机的发明,得到了快速发展。
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开放力度加大,与国外合作频繁,鉴于价格优势和环保要求诸因素,大量压铸零件已转移到中国生产。
近年,由于摩托车、汽车及家电工业迅速发展,压铸行业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局面,压铸工业新一轮的兴起,兴旺了压铸模制造工业。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压铸模设计、制造的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当今国外模具先进加工设备,使用的软件CAD/CAE/CAM、加工工艺及检测设备不少企业已引进和应用,虽然数量还不是很多,但已成为各个模具企业的主要加工设备和手段。
目前我国铝合金模具技术虽有一定的发展,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主要表现在制造周期长、模具寿命短、制造精度低等方面,其中模具寿命尤为突出。
国内铝合金压铸模具一般4~8万模次,和国外的差距比较大,如德国为10~2导万模次、日本为7~22万模次。
大中型国产模具寿命一般在3~8 万件之间,平均6 万件,有的甚至3万件不到,而国外同类模具使用寿命可达10~15 万件,模具寿命短,直接导致生产效率的下降和产品成本的提高,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2实验方案2.1材料选择图2.1如图2.1本实验采用压铸槽为研究对象截取直径为20的试样作为研究对象。
模具材料的选用对模具毛坯在锻造时出现断裂或在淬火时出现工艺缺陷,以及服役时其承载能力降低等情况都跟所选的模具材料密切相关。
为了保证高效率、高质量、高产出的生产,提高模具寿命刻不容缓。
对模具材料有以下性能要求:a)抗热疲劳和抗热冲击性能好,压铸模不易产生裂纹;b)韧性和延展性好,改善了压铸模尖角和凸出部分的抗撞击能力;c)要有良好的可锻性、机加工和抛光性,节省了模具制造工时,降低了压铸模的表面粗糙度;d)热处理变形小,尺寸稳定,热膨胀系数小;e)提高了模具硬度,具有很好的热硬性;f)要有良好的热强性、淬透性、耐磨性;g)具有足够的高温抗氧化性;h)热膨胀系数小,有良好的;i)目前常用的材料有:3Cr2W8V、4Cr5MoSiV1(H13)。
过去我国一直沿用3Cr2W8V钢作为压铸铝合金的材料,由于该钢种经常规热处理后韧性塑性较差,模具在使用中早期龟裂和模体变形等情况常有发生。
另外,其多数为非精炼钢,存在偏析、非金属杂质含量偏高等问题。
故目前国内众多的模具制造厂均用4Cr5MoV1Si(H13)钢取代3Cr2W8V钢制造压铸模,使模具的使用寿命由原来的2万次左右,延长到25万次以上。
如表2.1,H13与3Cr2W8V性能的比较。
表2.1对于压铸铝合金,使用H13钢具有较高的模具寿命。
H13压铸模经淬火和回火最终热处理后,大、中型压铸模块最佳硬度为HRC44~48,小压铸模块最佳硬度HRC46~50。
在上述硬度范围内模块具有最佳的强度和韧性组配。
H13钢的化学成份 C 0.32—0.45 Mn 0.20—0.50 Si 0.80—1.20 Gr 4.75—5-5 Mo 1.10—1.75 V 0.80—1,20 (%)2.2失效形式和机理压铸模工作时与高温的液态金属接触,不仅受热时间长,而且受热的温度比热锻模还要高。
压铸有色金属时的温度400~800℃,压铸黑色金属时的温度可达1000℃以上。
同时,还承受了很高的压力(20~120MPa),还受到反复加热和冷却以及金属液流动的高速冲刷而产生的磨损和腐蚀,并被反复加热、冷却,工作环境比较恶劣。
通常,把实际寿命低干平均工作寿命下限50%的模具称为早期失效,高于平均工作寿命上限30%的模具称为长效。
随着工业高速发展,铝合金压铸模服役条件更加苛刻,对使用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内铝合金压铸模早、中期失效严重。
2.2.1热疲劳失效热裂纹通常形成于模具型腔表面或内部热应力集中处,当裂纹形成后,应力重新分布,裂纹发展到一定长度时,由于塑性应变而产生应力松弛使裂纹停止扩展。
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裂纹尖端附近出现一些小空洞并逐渐形成微裂纹,与开始形成的主裂纹合并,裂纹继续扩展,最后裂纹间相互连接形成网络状裂纹而导致模具失效。
图2.2是模具表面往往产生网状裂纹,即热疲劳裂纹的形态。
如图2.3为热疲劳裂纹形态。
热裂主要是材料热应力疲劳所引起,即材料在热应力的作用下,由于经常反复或脉动应变而产生的一种连续的、局部的、永久性的组织变化。
与热裂相对应的最重要的性能是材料的抗热疲劳性。
图2.2 图2.3热疲劳失效是压铸模最主要的失效形式。
热疲劳裂纹大量出现后,工件表面质量下降。
又由于铝液渗入热疲劳裂纹中,工件脱模时被迫变形、拉伤甚至撕裂,模具从而失效。
若压铸模钢纯度不高,杂质超标,含有气体,成分偏析,碳化物不均匀等将急剧降低热疲劳寿命,钢中夹杂物是热疲劳裂纹源。
正确地设计浇注系统和内浇口位置,对延缓热疲劳裂纹的出现很有作用。
没计浇注系统时应注意避免金属液流正面冲击型腔和型芯。
有资料表明,与抗热疲劳性能有关的最重要的力学性能是材料的强度,另一种观点则更倾向于材料的韧性。
铝压铸模具的热疲劳裂纹中存在疲劳辉纹,并以弹性应变为主,而且多数模具的使用寿命在104~105次以上,具有高周疲劳的特性。
根据疲劳强度理论,强度高的材料更能适应长周期的弹性应变,在这种情况下,抗热疲劳性能与强度的联系更为紧密。
但是,如果型腔表面的工作温度偏高(如压铸铜及铁基合金等)或因其他因素使模具产生过大的热应力,从而使应变幅度大大超过材料的弹性应变范围,应变则以塑性应变为主,具有低周疲劳特性。
此时韧性高的材料具有更大的优势。
因此考核材料的热疲劳性能时,应注意区分材料的疲劳形式,并据此确定模具合适的强韧性配合。
2.2.2熔损冲蚀压铸时熔融铝液在高温、高压下,高速冲击和碰撞型腔,造成型腔表面的机械磨蚀,同时金属铝与模具材料生成脆性的铁铝化合物,成为热裂纹新的萌生源。
在交变应力反复作用下,致使型面点蚀与麻坑,如图2.5。
型腔表面受到不均匀摩擦作用而产生的磨损,如图2.4。
机械冲蚀主要是磨蚀和气蚀。
图2.4 图2.5磨蚀是因合金含有不均匀相熔融铝合金流过型腔引起,铝液约在720℃时与模具钢型腔起化学反应,气蚀是因铝液气泡逸出和型面化学成分变化与氧化脱碳及铝液粘着型面引起。
当用焊枪去除模面粘结铝液时,因模具局部受热升温,形成回火过渡区,产生应力集中导致热裂,因热疲劳抗力急剧降低会引起应力腐蚀。
此外,当铝充填到裂纹之中,铝与裂纹壁产生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与热应力叠加,加剧裂纹尖端的拉应力从而加快了裂纹的扩展。
提高材料的高温强度和化学稳定性有利于增强材料的抗侵蚀能力。
2.2.3变形失效模具型腔或其它部位在使用中产生变形,使得工件超差、表面质量下降或影响压铸正常行的现象称为变形失效。
变形失效又可分为损伤性变形失效和非损伤性变形失效。
最常见陨伤性变形失效是模具工作时因粘有工件留下的毛刺、微粒等,在模具表面造成压痕、塌陷,或者于设计不当,型腔局部温度过高而软化等。
非损伤性变形多发生在长效模具上,特别是多发生在模架上。
因此,模架的组织稳定处理、中间去应力回火等因受到充分的重视。
2.2.4整体脆断整体脆断是由于偶然的机械过载或热过载而导致模具灾难性断裂。
材料的塑韧性是与此现象相对应的最重要的力学性能。
材料中有严重缺陷或操作不当,会引起整体脆断。
随着钢中夹杂物的减少,尤其是S含量的降低,韧性将明显提高。
在实际生产中,整体脆断的情况是不常发生的。
铝合金压铸模工作条件恶劣,在高速、高压和高温下成型,承受高的冷热交变应力与机械应力等综合作用,国内外统计数据表明,该模主要失效形式比例:热疲劳龟裂60%~70%、崩块、断裂15%~25%、塑性变形15%~25%、熔损冲蚀5%~10%和压铸件不易脱模与外观质量差等。
国内生产相同产品铝合金压铸模寿命仅为工业发达国家的一半。
因此,必须从各方面采取方法提高铝合金压铸模的使用寿命。
2.3实验方法2.3.1退火工艺H13钢锻后碳化物带状偏析有时也较严重,常规退火工艺(组织得到片状珠光体+少量块状碳化物)不能满足。
采用高温固溶——段时间等温球化退火工艺(得到组织为球状珠光体+少量弥散分布粒状碳化物),碳化物可以到超细化水平,碳化物带状偏析可以得到均匀化,因此二次碳化物也较少出现。
使碳化物不均匀分布得到明显改善,甚至消除。
2.3.2淬火工艺图2.6根据热作模具的服役特点,如图2.6淬火温度选在1020℃.选择淬火温度目的在于获得最紧要的性能。
高温强度随淬火温度升高而增高,但强度的增高是牺牲韧性的条件下得到的,淬火温度越高,钢对晶粒长大越敏感。
粗晶粒比细晶粒钢韧性差,容易产生裂纹而损坏。
冷却速度低导致冲击韧性差,容易产生裂纹而损坏。
冷却速度低导致冲击韧性低,要使H13钢获得尽可能的冲击韧性就应该把高的淬火温度和高的冷却速度恰当地结合起来铝合金压铸模的升温速度,以每小时200℃左后为最理想。
也可以快速进行预热,预热的目的在于防止升温中因热应力或相变应力而产生的变形,以及800℃左右由相变引起的收缩变形,因此采用二次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