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学案 人民版选修4
最新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时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学案 人教部编版选修4
第1课时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学考报告】考核要求考试内容必考加试孔子的生平 b 孔子在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思想与主张 c 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c考点一孔子的生平(b)1.少年学礼(1)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于鲁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2)少年时立志学习礼乐,苦研《诗》《书》《礼》《乐》。
(3)三十岁时精通“六艺”,开始收徒讲学。
2.从政失败:出仕为官,官至司寇,后做官失败,结束从政生涯。
3.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4.献身文教:68岁后回到鲁国,整理典籍,删修《春秋》。
要点孔子的生平史料明代《圣迹图》(局部),描绘了孔子周游列国、退修诗书、教授弟子的生活片断。
思考(1)图片中,孔子周游列国宣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图片中孔子退修诗书具有怎样的意义?(3)孔子周游列国和晚年献身文教体现的共同追求是什么?提示(1)宣传自己恢复礼治社会的政治主张。
(2)孔子整理编撰的古代文化典籍“六经”,是孔子留给后人最宝贵的遗产,使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绵延不绝,树立了继往开来的里程碑。
(3)实现传承礼乐文化、恢复礼治社会的政治理想。
1.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过:“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2 500年以上的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
”他这样说指的是孔子( )A.开办私学B.开创儒家思想C.提出“礼”“仁”“中庸”等思想D.立志学习礼乐,把“六经”融会贯通解析孔子把当时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已融会贯通,成为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所以钱穆才这样说。
答案 D2.(2017·浙江慈溪中学模拟)孔子总结人生时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在孔子七十岁时,他主要( )A.热衷于从事政治B.专门研读六艺C.专心致志从事教育和整理古典文献D.成为以传播周礼为生的儒者解析孔子68岁时回到鲁国,从此放弃为官,专心致志从事教育,整理古典文献。
历史人民版选修4专题二第一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教案.
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学习要求:知道孔子周游列国、创立儒家学说、兴办私学的简要情况;了解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张及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重点: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难点: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和作用。
全面、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
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了解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绵绵不绝的传承关系和基本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多媒体中示意的地图、图片,复述孔子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张。
模拟演说,依据课本和补充的历史资料,认识孔子与同时代的其他诸子主张的异同。
鼓励学生多渠道查阅、搜集资料,以撰写小论文、发言提纲等形式,对孔子在中外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孔子生平活动的体察,培养学生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
通过学习与讨论,既要看到孔子思想与活动的伟大贡献,如以礼、仁治国的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循循善诱、学思相长的先进的教育方法,整理典籍、保存文化的执著追求,也要看到其思想主张的时代特性及其历史局限性。
全面认识孔子对我国和世界文化深刻而广泛的历史影响,激发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流程】投影: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
孔子雕像正对东长安街,双手合于胸前,目视远方。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预习导引一、追求礼乐的一生1.少年学礼:苦研《诗》《书》《礼》《乐》,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
2.讲学收徒:对“六经”融会贯通,开始收徒讲学,办私学的成功使他闻名遐迩。
3.从政失败:出仕为官,官至司寇,后做官失败,结束从政生涯。
4.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5.献身文教:68岁后回到鲁国,整理典籍,删修《春秋》。
[深化认知] 从孔子的经历与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经验可以看出:孔子志向专一、执着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对于我们而言,要立志成才,矢志不渝,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二、开创儒家思想1.背景(1)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
(2)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3)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2.内容(1)礼的思想:礼及周礼,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仁的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
将礼和仁结合,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让仁有礼的约束。
(3)中庸思想:为了协调仁和礼,提出中庸思想。
他认为“过犹不及”,要恰到好处,“和而不同”。
(4)礼、仁、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知识点拨] 孔子的思想因为有利于社会稳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所以封建社会的历代君主基本上都用该思想统治国家,以仁、礼、中庸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深层思想内涵,经过长期积淀,已渗透进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三、古代大教育家1.教育对象主张“有教无类”,开创私学。
2.教育目标要把学生培养成“君子”。
君子不仅具有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还要兼济天下。
3.教育内容(1)起初为使学生“成人”,主要教授《诗》《书》《礼》《乐》。
(2)为使学生成为“君子”,还教学生“政事”和治国的本领。
4.教育方法(1)注重因材施教,对不同性格、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2)注重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学生什么是君子之道。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1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1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一、追求礼乐的一生1.孔子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标是什么?传承礼乐文化,实现礼治社会。
2.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时代:(1)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
“礼崩乐坏”;(2)“周礼尽在鲁”影响:(1)孔子提出“礼”的思想,维护旧的礼乐制度。
(2)提出“仁”的思想,反对暴政。
(3)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4)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3.孔子的一生主要有哪些重要活动?(1)学习礼乐(15岁)(2)收徒讲学(30岁)传承礼和仁;创办私学(3)从政生涯(51岁)官:中督宰,司寇;政治主张:加强,削弱抑制结果:从政失败(4)周游列国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原因:诸侯争霸,崇尚武力,轻视礼仪(5)晚年整理文化典籍,献身文化★孔子一生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从政、教学、著述三个方面。
试述其主要活动二、孔子为什么要开创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有哪些?儒家思想对古代中国有何影响?1、孔子开创儒家思想的原因:①背景:春秋时期是的时期,充满的矛盾。
违背行为司空见惯。
表现为:经济上:井田制崩溃,私田出现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②目的:孔子决心恢复,传承和改善。
2、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礼、仁、中庸A.礼,是政治概念....①礼的地位:是孔子思想的目标,基础②礼的含义:③关于礼的做法:克己复礼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④评价:积极:有利于建立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消极:维护奴隶制的规范等级制度,维护奴隶主的利益,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体现其思想保守的一面。
B.仁,属于伦理概念....①仁的地位:②仁的含义:③关于仁的做法:“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亲亲为大”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应“节用而爱人”(爱惜民力)④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仁爱有等级。
高中历史 专题二 2.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导学案 人民版选修4
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整体感知】本专题主要介绍了东西方的三位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提出了“礼”、“仁”、“仁”与“礼”的关系等思想;其次开创私学;其学说对中国、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柏拉图是西方古典哲学家的代表,提出了著名的哲学观点:理念论;设想并实践其“理想国”思想;创办柏拉图学园。
他的思想和活动,影响了世界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师从柏拉图,对柏拉图的思想有继承又有突破。
研究的兴趣和范围非常广泛,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兴建“吕克昂”学园,提出“中庸之道”。
【知识疏理】一、孔子其人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第一,孔子的青少年时代:自学礼乐①孔子名丘,字仲尼;②公元前551年出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③3岁丧父;16岁母亲病故;④30岁精通“六艺”,首创私学。
第二,齐国岁月(原因、活动、结果)第三,在鲁从政①管理内政;②外交胜利;③改革碰壁;④失意去鲁第四,周游列国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仁政德治政治主张,但未被采纳。
第五,晚年结局:献身文教①孔子68岁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教育,整理六经;②公元前479年,73岁病逝后,其言行被弟子记录在《论语》中。
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儒学创立的背景①时代背景:随着的兴起,文化下移,阶层出现。
②历史传统:以前,儒是主持礼仪的巫、史、祝、卜一类的文化人;春秋时期,儒以相礼为业,或为人师。
③个人作用:孔子崇拜,精通礼乐,充满弘扬传文化、复兴周礼的使命感。
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是周礼,是一种行为规范;是自我道德约束,首先是“”,其次是行“”。
)A、礼①礼的含义:实行对君臣父子上下尊卑作出严格规定的一套等级制度。
“君臣有别,长幼有序”②主要内容:尊尊与亲亲尊尊:就是把人区别为许多等级,并保持低贱者对尊贵者的尊崇。
首先是。
(等级原则和君主制)亲亲:就是对的爱,包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新)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时作业人民版选修4
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时作业人民版选修4[课标要求]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孔子其人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青年好学,30岁时精通六艺,35岁时收徒授课,55岁时因政治抱负难以实现开始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68岁时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教育和古典文献的整理,其言论被辑录在《论语》中。
[深度点拨] 孔子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原因:社会动荡,统治者需要强有力措施来维护统治;孔子思想,特别是周礼偏于保守,不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孔子生活在宗法分封制日趋崩溃、奴隶社会不断瓦解的春秋时期,一生大致经历了幼年学礼、从政失败、周游列国、献身文教四个阶段。
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背景(1)春秋时代,社会动荡,私人讲学风气开始发展。
(2)春秋晚期,孔子兴办私学,创立儒家学派。
2.思想主张(1)“礼”的思想礼即周礼,其主要内容首先是尊尊,其次是亲亲。
出于对春秋晚期“礼崩乐坏”的不满,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提倡周礼的贵贱有序。
为维护周礼,孔子还提出“正名”的思想,使社会等级化、秩序化。
(2)“仁”的思想“仁”首先是“爱人”,仁爱建立在自然感情基础之上,应有差别;其次是行“忠恕”之道,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礼”与“仁”的关系(中庸)推崇礼与仁相结合的理想社会,使社会依礼而有严格的等级和上下尊卑的界限,依仁而使人人有爱心,不使有差别的等级走向对抗。
[关键点拨] (1)孔子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学习上不耻下问、温故知新、积极进取的处世精神等都体现出他对治国和社会生活的深刻智慧和优秀价值,其思想精华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为现代文明提供了可汲取的营养。
(2)孔子思想中的“礼”,指周礼,即周代的礼乐制度。
而儒家思想体系中的“礼”,经历代统治者和儒家学者的发展,逐渐演变为封建伦理道德。
高中历史 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 1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件 人民版选修4
讲 课堂讲义
1.理解仁、礼的关系 提示: (1)“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 的最高准则,希望通过仁爱来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的稳 定。 (2)孔子主张恢复周礼,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并将礼和仁 有机结合起来,让仁有礼的约束而不失于无序,让礼体现仁的 精神而不流于形式。 (3)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涵。
解析: 本题着重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及对史 实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从三孔到孔子文化节和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一方面可以看出孔子的影响,不仅影响 中国,而且影响到全世界;另一方面,可得出对孔子的尊敬和 纪念。第(2)问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词“君君、臣臣、父父、 子子”和“德”,进行概括。
5.显名:夹谷峰。
6.周游列国 (1)原因:由于鲁国公室权力不张,孔子的政治抱负难以 实现。 (2)概况:游说各国君主实施他的_政___治__主__张__,但终未被 采纳。
7.晚年 (1)68 岁 回 到 鲁 国 后 , 放 弃 为 官 , 专 心 致 志 从 事 教 育 和 __古__典__文__献___的整理。 (2) 公 元 前 479 年 , 孔 子 病 逝 , 他 的 言 论 由 其 弟 子 辑 录 在 《__论__语___》一书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 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 偃。”
——《论语·为政》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中的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依据材料二,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
孔子推崇周礼,实质上是要维护摇摇欲坠的 奴隶制度,体现了其思想的保守方面;但孔子主张恢复周礼的 目的是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 定,这体现了其思想的积极方面。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第1课时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第1课时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学考报告】考核要求考试内容必考加试孔子的生平 b 孔子在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思想与主张 c 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c考点一孔子的生平(b)1.少年学礼(1)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于鲁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2)少年时立志学习礼乐,苦研《诗》《书》《礼》《乐》。
(3)三十岁时精通“六艺”,开始收徒讲学。
2.从政失败:出仕为官,官至司寇,后做官失败,结束从政生涯。
3.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4.献身文教:68岁后回到鲁国,整理典籍,删修《春秋》。
要点孔子的生平史料明代《圣迹图》(局部),描绘了孔子周游列国、退修诗书、教授弟子的生活片断。
思考(1)图片中,孔子周游列国宣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图片中孔子退修诗书具有怎样的意义?(3)孔子周游列国和晚年献身文教体现的共同追求是什么?提示(1)宣传自己恢复礼治社会的政治主张。
(2)孔子整理编撰的古代文化典籍“六经”,是孔子留给后人最宝贵的遗产,使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绵延不绝,树立了继往开来的里程碑。
(3)实现传承礼乐文化、恢复礼治社会的政治理想。
1.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过:“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2 500年以上的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
”他这样说指的是孔子( )A.开办私学B.开创儒家思想C.提出“礼”“仁”“中庸”等思想D.立志学习礼乐,把“六经”融会贯通解析孔子把当时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已融会贯通,成为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所以钱穆才这样说。
答案 D2.(2017·浙江慈溪中学模拟)孔子总结人生时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在孔子七十岁时,他主要( )A.热衷于从事政治B.专门研读六艺C.专心致志从事教育和整理古典文献D.成为以传播周礼为生的儒者解析孔子68岁时回到鲁国,从此放弃为官,专心致志从事教育,整理古典文献。
(完整word版)高中历史专题2东西方的先哲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教案人民版选修4解析
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2.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重点:掌握孔子的主要思想。
2.难点:对孔子思想的评价。
教材整理1 孔子其人1.青年时期(1)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2)30岁时已精通六艺,35岁时收徒授课,首创私学。
2.在鲁从政(1)管理内政,任中都宰,后为大司寇,执掌治安、司法事务。
(2)夹谷之会收回被齐国强占的土地,为鲁国赢得了外交胜利。
(3)出任代理宰相职务,这是其政治生涯的顶峰。
3.周游列国(1)原因:政治抱负难以实现。
(2)目的:游说各国君主实施他的政治主张。
(3)结果:主张未被采纳。
4.献身文教68岁回到鲁国,放弃为官,专心从教,整理古典文献,其言论辑录在《论语》一书中。
5.因病逝世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
【深化拓展】孔子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原因社会动荡,统治者需要强有力的措施来维护统治;孔子思想,特别是周礼偏于保守,不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教材整理2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地位西周以来随着私人讲学风气的发展,春秋晚期,孔子创办私学,创立儒家学派。
2.儒学主张(1)礼:即周礼,主张尊尊、亲亲、贵贱有序,还提出“正名”思想以规范人的行为。
(2)仁:首先是“爱人”,其次是行“忠恕”之道。
(3)中庸:认为只有礼与仁相结合的社会,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教材整理3 孔子的历史影响1.教育(1)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促使文化教育下移,“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2.政治(1)要求施行仁政和“举贤人”,并提出“内圣外王”的理想贤人标准。
(2)其人才主张成为中国古代开明君主的标准,也是一个人治社会中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
3.思想(1)其创立的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
(2)成为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深化拓展】关于孔子思想的世界影响孔子的思想在古代就传播到国外,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儒家学说成为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高中历史 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 一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4
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
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一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
……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
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
……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
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梁启超材料二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
南则风靡于安南(即越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
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诸子百家考》(1)材料一中作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概括指出评价的主要依据。
(2)材料二是如何评价“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的?参考答案(1)评价:儒学创始人,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
依据:孔子是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孔子是政治家,其政治主张不受时代限制。
(2)孔子学说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2.导学号22174008(2017课标全国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
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
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
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
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
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
《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奠孔颜,乃其时也。
”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第 1 课儒家文化首创人孔子学习目标要点难点1. 掌握孔子的基本思想看法和政治主张及其 1. 要点:孔子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的中心内容在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
及其对后代的影响。
2. 研究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 2. 难点: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和影响。
和评论。
一、追求礼乐的一世1.自学礼乐少年时发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30 岁时精晓“六经” ,创办私学。
2.从政失败五十多岁时先后任中都宰和司寇,试图增强君权、削弱医生权、克制陪臣,结果失败。
3.漫游列国率徒漫游列国,宣传政治主张,未被采用。
4.整理文籍68 岁回到鲁国后,整理文籍,删修《春秋》,献身文化教育事业。
[ 特别提示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的言行思想编纂而成的,波及领域极其宽泛,记录了孔子对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文学、道德等方面的言论,是研究孔子及其创办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件。
[ 课中思虑 ]阅读教材P21[ 资料回放 ] ,思虑:从这句话中,你看出孔子抱着什么信念?【提示】孔子在少年时就发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而礼乐是周文王拟订的,故孔子的话表现了他要将周文王的礼治社会恢复起来的政治理想,这也是孔子漫游列国的目的。
二、创始儒家思想1.背景(1)社会转型:春秋期间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期间。
(2)礼崩乐坏:违反周礼的行为习以为常,人际关系紧张。
2.目的孔子信心经过恢复周礼,肩负传承文化和改良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3.内容(1) 礼:主张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次序。
(2)仁:是孔子思想的中心,是办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
(3)中庸:为适合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
[ 特别提示 ]孔子尊崇周礼,恢复周礼,本质是保护风雨飘摇的奴隶社会的规章制度,表现了其思想守旧的方面;孔子主张恢复周礼的目的是追求一致平定、和睦有序的社会场面,令人们生活平定,有踊跃意义。
【2019最新】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__孔子课时作业人民版选修41
【2019最新】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__孔子课时作业人民版选修41——孔子课时作业人民版选修4一、选择题1.孔子总结人生时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在孔子七十岁时,他主要( ) A.热衷于从事政治B.专门研读六艺C.专心致志从事教育和整理古典文献D.成为靠传播周礼为生的儒者解析:孔子68岁时回到鲁国,从此放弃为官,专心致志从事教育,整理古典文献。
答案: C2.下列孔子的言论,反映其“礼”的思想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过犹不及”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有教无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孔子思想主张的再认再现能力及理解能力。
A是孔子“仁”的思想的体现;B体现的是中庸的主张;D是孔子的教育主张。
C主张贵贱有序,是“礼”这一主张的反映。
答案: C3.《论语·乡党篇》记: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
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 )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C.孔子“仁”的主张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材料表明孔子体贴他人,注重调整人际关系,通过体察民情稳定社会秩序。
孔子强调“礼”,维护等级秩序,A、B、D与此相反。
答案: C4.下列对孔子关于“仁”和“礼”的关系的阐述,正确的是 ( )A.“仁”是“礼”的基础,“礼”是“仁”的形式B.在维护“礼”的权威时,可以暂时不要“仁”C.在“仁”、“德”的标准下,“礼”就可能成为虚无的形式D.“仁”是“礼”的形式,“礼”是“仁”的保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孔子主张“仁”和“礼”之间关系密切,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反之,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求仁的境界。
答案: A5.在短暂的从政生涯结束以后,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向各国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2018年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学案人民版
第1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标要求] 1.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目标导航] 1.了解孔子追求礼乐的一生,归纳孔子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标。
2.掌握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3.分析孔子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探究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孔子其人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青年好学,30岁时精通六艺,35岁时收徒授课,55岁因政治抱负难以实现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68岁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教育和古典文献的整理,其言论被辑录在《论语》书中。
[思维点拨] 孔子生活在宗法分封制日趋崩溃、奴隶社会不断瓦解的春秋时期,一生大致经历了幼年学礼、从政失败、周游列国、献身文教四个阶段。
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背景(1)春秋时代,社会动荡,私人讲学风气开始有所发展。
(2)春秋晚期,孔子兴办私学,创立儒家学派。
2.思想主张(1)“礼”的思想礼即周礼,其主要内容首先是尊尊,其次是亲亲。
出于对春秋晚期“礼崩乐坏”的不满,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提倡周礼的贵贱有序。
为维护周礼,孔子还提出“正名”的思想,使社会等级化、秩序化。
(2)“仁”的思想“仁”首先是“爱人”,仁爱建立在自然感情基础之上,应有差别;其次是行“忠恕”之道,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礼”与“仁”的关系(中庸)推崇礼与仁相结合的理想社会,使社会依礼而有严格的等级和上下尊卑的界限;依仁而使人人有爱心,不使有差别的等级走向对抗。
[史论要旨] 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的规范制度,体现了其思想保守的方面;孔子主张恢复周礼的目的是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高中历史 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 一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学案 人民版选修4
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2011年1月12日,在北京天安门长安街东侧,一座孔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前落成。
孔子青铜雕像由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创作,高7.9米,石头基座高1.6米,总高为9.5米。
基座上有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为塑像题写的“孔子”二字以及孔子的生卒时间。
雕像正对东长安街,“孔子”双手合于胸前,目视远方,衣饰简洁,身体左侧佩戴有一把宝剑,让人感觉是一位仪态大方的老者正招呼着四方宾朋。
雕像与国家博物馆及附近的天安门广场在文化场景上的高度呼应、和谐,塑造出当代中国人心中中华民族伟大哲人的风神韵度。
思考:孔子像的落成有何意义?提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的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种精神具有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
孔子像的落成,体现了我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它可以大大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
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孔子的生平1.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于鲁国______。
2.30岁时,孔子已精通礼、____、射、____、书、数六艺。
3.35岁时,鲁国的三家______控制实权,孔子无意从政,收徒授课。
4.51岁开始,曾相继担任过中都宰、________,并在________上为鲁国赢得了外交胜利,名望大振。
但由于鲁国公室权力不张,孔子的政治抱负难以实现。
5.55岁时,孔子又一次离开鲁国,开始了长达____年的周游列国的漂泊生活。
但各国君主也都未采纳他的________。
6.孔子68岁回到鲁国后,专心致志从事教育和________的整理。
7.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其言论由其弟子辑录在《______》一书中。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的言行思想编纂而成的,涉及领域极其广泛,记录了孔子关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文学、道德等方面的言论,是研究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
河北省高中历史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导学案人民版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作业前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材料二下图为北京孔庙大成殿清康熙帝所题“万世师表”匾额(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所创立的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2)材料二中康熙帝题写“万世师表”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主要原因。
【知识梳理】1、孔子创立儒家思想的背景?时代背景(1)政治上:春秋末年,诸侯争霸,王室衰微,社会动荡,战争连年不断,分封宗法制日趋崩溃,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
(2)经济上:战乱使生产遭到破坏,铁器、牛耕使用,使井田制走向瓦解。
(3)社会关系上:“礼崩乐坏”,社会迫切需要一种制度来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重新构建新的社会秩序。
(4)文化上:西周以来贵族垄断学术文化的局面逐渐被打破,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人讲学风气开始有所发展。
历史传统:鲁国文化传统深厚,鲁国比较保守,保存的周礼最多。
个人因素:孔子熟悉西周的典章制度和礼乐文化,充满弘扬传统文化、复兴周礼的使命感。
2、如何理解礼、仁、中庸三者之间的关系?(1)“仁”是孔子儒家学说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希望通过仁爱来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
(2)“礼”在孔子的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孔子主张恢复周礼,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并将礼和仁有机结合起来,让仁有礼的约束而不失于无序,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而不流于形式,以此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3)孔子又提出“中庸”思想以协调礼和仁的关系,避免过犹不及,实现礼和仁的和谐统一。
总之,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
3、对孔子的评价孔子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思想内涵经历代的损益,积淀下来,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贡献:对中国①政治:儒家学派创始人,所开创的以仁、礼、中庸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在西汉后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 一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学案 人民版4
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了解孔子追求礼乐的一生,归纳孔子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标。
掌握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分析孔子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探究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一、孔子其人1.青年时代: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青年时代勤于学习,30岁时已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2.中年时代:35岁时孔子无意从政,便收徒授课,弟子日多,影响日甚。
3.从政生涯:51岁时孔子被任命为中都宰,后升为大司寇,执掌鲁国的治安、司法事务;夹谷之会后孔子名望大增,出任代理宰相职务,达到政治生涯的顶峰.4.周游列国:55岁时孔子开始周游列国,游说各国君主实施他的政治主张,但终未被采纳。
5.晚年活动:68岁孔子回到鲁国,专心致志从事教育和古典文献的整理。
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其言论由其弟子辑录在《论语》一书中。
[特别提醒] 《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的言行思想编纂而成的,涉及领域极其广泛,记录了孔子关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文学、道德等方面的言论,是研究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
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时代背景(1)春秋时代,社会长期动荡。
(2)贵族垄断学术文化局面逐渐被打破,私人讲学风气开始有所发展。
(3)春秋晚期,孔子开始兴办私学,创立儒家学派。
2.主要思想(1)礼:即周礼.①尊尊:卑贱者对尊贵者尊崇,其中最重要的是尊君.②亲亲:对亲人的爱,其中强调子对父母的孝顺,弟对兄长的恭敬。
③贵贱有序: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提倡周礼的贵贱有序。
④“正名”思想:就是要用周礼所规定的人的名分去规范人的行为。
(2)仁①“爱人”:认为仁爱应有差别,首先是亲亲,其次是朋友,而后才是其他人。
②“忠恕”之道:所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浙江专用)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时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
【学考报告】考核要求考试内容必考加试孔子的生平b 孔子在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思想与主张c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影响c考点一孔子的生平(b)【自主学习】1. 少年学礼(1) 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于鲁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⑵ 少年时立志学习礼乐,苦研《诗》_ 《书》《礼》《乐》。
(3)三十岁时精通“六艺”,开始收徒讲学。
2. 从政失败:出仕为官,官至司寇』做官失败,结束从政生涯。
3. 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4. 献身文教:68岁后回到鲁国,整理典籍,删修《春秋—。
【合作探究】要点孔子的生平史料明代《圣迹图》(局部),描绘了孔子周游列国、退修诗书、教授弟子的生活片断。
思考(1) 图片中,孔子周游列国宣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图片中孔子退修诗书具有怎样的意义?(3) 孔子周游列国和晚年献身文教体现的共同追求是什么?提示(1)宣传自己恢复礼治社会的政治主张。
(2) 孔子整理编撰的古代文化典籍“六经”,是孔子留给后人最宝贵的遗产,使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绵延不绝,树立了继往开来的里程碑。
(3)实现传承礼乐文化、恢复礼治社会的政治理想。
【活学活用】1.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过:“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 2 500年以上的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
”他这样说指的是孔子()A. 开办私学B. 开创儒家思想C. 提出“礼”“仁”“中庸”等思想D. 立志学习礼乐,把“六经”融会贯通解析孔子把当时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已融会贯通,成为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所以钱穆才这样说。
答案D2. (2017 •浙江慈溪中学模拟)孔子总结人生时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在孔子七十岁时,他主要()A. 热衷于从事政治B. 专门研读六艺C. 专心致志从事教育和整理古典文献D. 成为以传播周礼为生的儒者解析孔子68岁时回到鲁国,从此放弃为官,专心致志从事教育,整理古典文献。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2东西方的先哲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件人民版选修4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回答,既要答最直接的 作用,如增长见识等,也要从长远的角度来回答,如为儒学的创立打 下基础等;第二小问要结合现代教育的实际来作答,注意要抓住孔 子教育思想中的精华。第(2)问要从总体上分析孔子受人尊敬的原 因,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一二三
一、孔子其人 1.圣人出生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 2.青年勤学 30岁时已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3.收徒授课 35岁时无意从政,便收徒授课,弟子日多,影响日甚。 4.政治生涯 (1)从政:51岁时被任命为中都宰,后升为大司寇,执掌鲁国的治安、 司法事务。 (2)显名:齐鲁两国的夹谷之会使孔子名望大增,孔子出任鲁国代 理宰相职务,达到政治生涯的顶峰。
一二三
(2)仁: ①“爱人”:认为仁爱应有差别。首先是亲亲,最爱的是与自己有血 缘关系的亲人,其次是朋友,而后才是其他人。 ②行“忠恕”之道:所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所谓“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礼与仁相结合。 ①孔子认为,只有礼与仁相结合的社会,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②一方面,社会依礼而有严格的等级和上下尊卑的界限;另一方 面,社会依仁而使人人有爱心,能够推己及人,不使有差别的等级走 向对抗。
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 (1)孔子整理编撰的古代文化典籍“五经”,是孔子留给中国的宝贵 遗产,从而使中国古典文化绵绵不绝,树立了继往开来的里程碑。 (2)孔子的思想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 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从汉代开始,几乎所有的封建统 治者都尊崇孔子的思想,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 化的主流思想。 (3)以“仁”“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内涵,经历代的发展,积淀下来, 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中去,对塑造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和 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人民版选修4专题二第一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教案.
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学习要求:知道孔子周游列国、创立儒家学说、兴办私学的简要情况;了解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张及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重点: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难点: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和作用。
全面、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
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了解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绵绵不绝的传承关系和基本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多媒体中示意的地图、图片,复述孔子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张。
模拟演说,依据课本和补充的历史资料,认识孔子与同时代的其他诸子主张的异同。
鼓励学生多渠道查阅、搜集资料,以撰写小论文、发言提纲等形式,对孔子在中外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孔子生平活动的体察,培养学生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
通过学习与讨论,既要看到孔子思想与活动的伟大贡献,如以礼、仁治国的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循循善诱、学思相长的先进的教育方法,整理典籍、保存文化的执著追求,也要看到其思想主张的时代特性及其历史局限性。
全面认识孔子对我国和世界文化深刻而广泛的历史影响,激发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流程】投影: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
孔子雕像正对东长安街,双手合于胸前,目视远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标要求] 1.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目标导航] 1.了解孔子追求礼乐的一生,归纳孔子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标。
2.掌握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3.分析孔子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探究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孔子其人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青年好学,30岁时精通六艺,35岁时收徒授课,55岁因政治抱负难以实现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68岁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教育和古典文献的整理,其言论被辑录在《论语》一书中。
[思维点拨] 孔子生活在宗法分封制日趋崩溃、奴隶社会不断瓦解的春秋时期,一生大致经历了幼年学礼、从政失败、周游列国、献身文教四个阶段。
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背景(1)春秋时代,社会动荡,私人讲学风气开始有所发展。
(2)春秋晚期,孔子兴办私学,创立儒家学派。
2.思想主张(1)“礼”的思想礼即周礼,其主要内容首先是尊尊,其次是亲亲。
出于对春秋晚期“礼崩乐坏”的不满,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提倡周礼的贵贱有序。
为维护周礼,孔子还提出“正名”的思想,使社会等级化、秩序化。
(2)“仁”的思想“仁”首先是“爱人”,仁爱建立在自然感情基础之上,应有差别;其次是行“忠恕”之道,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礼”与“仁”的关系(中庸)推崇礼与仁相结合的理想社会,使社会依礼而有严格的等级和上下尊卑的界限;依仁而使人人有爱心,不使有差别的等级走向对抗。
[史论要旨] 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的规范制度,体现了其思想保守的方面;孔子主张恢复周礼的目的是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重点精讲] 对中庸思想的认识“中庸”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
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和坚定信念。
三、孔子的历史影响1.对中国(1)教育文化方面①创办私学,打破以往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
②“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
③“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2)社会政治方面①在政治上要求施行仁政,而施行仁政的关键在于“举贤人”,提出了选择贤人的标准是“内圣外王”。
②“内圣外王”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开明君主的标准,也是一个人治社会中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
(3)意识形态方面①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在中国思想界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儒家思想成为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2.对世界儒家思想外传后,对亚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史论要旨] 孔子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原因社会动荡,统治者需要强有力的措施来维护统治;孔子思想,特别是周礼偏于保守,不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思维点拨] 孔子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学习上不耻下问、温故知新、积极进取的处世精神等都体现出他对治国和社会生活的深刻智慧和优秀价值,其思想精华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为现代文明提供了可汲取的营养。
知识图示主题一孔子的政治教育思想史料一子张问仁于孔子。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①“恭、宽、信、敏、惠。
②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史料二子之武城(鲁国小邑,当时孔子的学生言偃任武城宰),闻弦歌之声。
①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意谓治理这样一个小地方,用得着这样大张旗鼓地用礼乐进行教育吗?)子游(言偃字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同学们)!②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史料解读](1)史料一孔子提出了仁的五个标准并阐释其作用。
①的意思分别是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
②的意思是说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使唤人。
(2)从史料二可以看出孔子与其学生言偃的对话反映出师生的平等交流。
由①可以看出孔子语言幽默,师生对话气氛轻松。
②孔子通过反问,诱导言偃思考、回答,循循善诱,评价适时、恰当。
[问题思考](1)史料一中孔子所说的“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史料二中言偃任地方官实践了孔子的哪些政治主张?从这则故事可以看出孔子作为教育家的哪些风格?提示(1)主要内容:恭、宽、信、敏、惠。
主要目的:调解和协调社会人际关系并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2)政治主张:重视礼乐教化,推行仁爱。
风格:重视师生对话,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语言幽默,教学气氛轻松;勇于自我批评(或循循善诱),教学相长。
评价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主题二孔子的思想地位和影响史料一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史料二孔子之道,①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
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②又流行于欧美。
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③《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儿岛献吉郎《诸子百家考》[史料解读](1)史料一反映出历代统治者都尊崇孔子,其地位不断提高。
(2)由史料二中①②可知孔子学说传播到东亚、东南亚、欧美。
由③可知,其影响巨大。
[问题思考](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的地位?(2)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孔子思想对世界的影响。
提示(1)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
(2)儒家经典传到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形成汉文化圈,孔子思想对欧美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欧洲启蒙思想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孔子整理编撰了古代文化典籍“六经”,使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绵绵不绝,树立了继往开来的里程碑。
(2)孔子的思想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从汉代开始,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以仁、礼、道义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内涵,经历代损益积淀,已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中去,对塑造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4)在教育方面,孔子不仅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而且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办学形式等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他打破了以往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
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地发展下来。
(5)孔子的思想对亚洲各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18世纪以后,儒学传到西欧,法德等国思想家们从儒学思想体系中得到很大的启发。
1.孔子总结人生时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在孔子七十岁时,他主要( )A.热衷于从事政治B.专门研读六艺C.专心致志从事教育和整理古典文献D.成为靠传播周礼为生的儒者答案 C解析孔子68岁时回到鲁国,从此放弃为官,专心致志从事教育,整理古典文献。
2.有西方学者认为“孔子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守护神”。
孔子思想不仅是法国大革命的动因,更成为西方“平等、仁慈、博爱”观念的源泉。
下列孔子思想中,为西方思想家赞同的是( )①“仁者,爱人”②为政以德③克己复礼④“忠恕”之道A.①②④ B.①②③④C.①② D.①③④答案 A解析孔子的“仁者,爱人”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忠恕”之道是其进一步的发挥;“为政以德”能够劝诫统治者,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克己复礼”强调的是长幼尊卑的秩序,不会为倡导民主平等的西方思想家所赞同。
3.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A.知之为知之B.有教无类C.学而不思则罔D.因材施教答案 B解析解题注意关键信息“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而“有教无类”是指不论身份高贵与低贱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中庸(第2章)材料二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够。
”子贡问:“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2)提炼孔子在为人处事方面的主要观点。
(3)孔子的中庸思想目前有无现实意义?结合事实说明。
答案(1)中庸思想和因材施教思想。
(2)孔子认为中庸就是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
待人处世做到既温和又严厉,既威武又不猛烈。
(3)对我们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孔子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仍有可借鉴之处。
(回答只要合情合理即可)学习思考1.提示政治改革屡碰壁,失意去鲁,周游列国以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
2.提示在大变动的春秋战国时期,道德沦丧,天下无道,礼崩乐坏,陪臣执国命,臣弑君、子弑父、兄弟相残之事时有发生。
为了维护君主制和宗法制原则,做到尊尊、亲亲,孔子在“礼”的基础上提出了“正名”。
自我测评1.提示孔子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企图通过恢复周礼的权威,使社会君臣有别,长幼有序。
孔子还主张仁,通过“爱人”、“忠恕”、“为政以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主张,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改变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
2.提示“内圣”指具有高度道德修养的人,“外王”指施行仁政,建功立业者。
儒家把能够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视为古代社会理想的政治人才。
材料阅读与思考提示这段话反映了个人修养与治理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推究事物的原理——认识明确——意念诚实——心思端正——提高自身品德修养——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治理好邦国——天下太平,使美德显明于天下。
[基础达标]1.在短暂的从政生涯结束以后,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向各国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主要是由于( )A.孔子在各诸侯国没有丝毫政治影响力B.儒家思想不适应各国诸侯的需要C.诸子百家的宣传使各国诸侯无所适从D.孔子来去匆匆,其宣传苍白无力答案 B解析各诸侯国之所以未采用孔子的政治主张,并非是因为儒家思想本身的局限,而是春秋时期各国连年战争,而孔子的思想不适应当时的争霸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