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程

合集下载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中庸” 的本意是: “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 之。”也就是去除偏激, 选择正确的道路。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来!民鲜久矣。”
——《论语.雍也》
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最高的吧!人们缺乏这种 道德已经很久了。
思考:仁与礼的关系怎样?
“互为表里”
礼:等级规范; 仁:人际关系 有礼无仁 ——矛盾激化 有仁无礼 ——模糊上下尊卑 “礼中有仁,仁中有礼”, 维护既贵贱分明又社会安定的统治秩序 (3)协调礼和仁的方法:中庸
2.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
组成部分(日本、朝鲜、越南)
3.对欧洲:明清以后,孔子学说被传到西方,欧洲一些启
蒙思想家从儒学中受到了启发、借鉴和鼓舞
孔子虽非帝王,但 历代帝王皆以孔子 的思想治国,故敬 奉为先帝,特做帝 王像
山东曲阜祭孔仪式
对当今世界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 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思考讨论:追寻身边的孔子
孔子离我们而去二千多年了,但他的思想已化作涓 涓细流,流淌在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中,活在我们现 代人的生活之中。我们口头上的许多人生格言,一般 人并不追究它的来源,但你若有兴趣去追寻,就会发 现,它原来出自孔子之口!请试着收集时下与孔子有 关的人生格言。 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思则罔 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 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个人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儒家文化创始人 ------孔子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慷慨悲歌的人生历程
1.孔子生平介绍
名丘,字仲尼 公元前551-前479年 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件PPT40页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件PPT40页
第8页,共40页。
4、孔子的政治活动:从政失败,周游列国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夹谷之






第9页,共40页。
从政失败
孔子在鲁国的活动
孔子五十一岁时,被任命为中都宰 (王室总管)。第二年,他被升为司空, 专管全国建设。不久调任司寇,相当于 现代的最高法院院长,摄相事。
第35页,共40页。
1、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A.“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2、下列有关孔子“中庸”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B.是对“仁”的学说的否定 C.将“仁德”置于首要地位
D.认为过头和不及同样不好
第36页,共40页。
不知礼,无以立也。
——孔子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 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子路》
结合材料和教材,思考:礼的含义
第20页,共40页。
1)“礼”的思想:
含义:“- 周礼”--指心-尊西的尊等周建级立名分的制以分度封. 制和宗法制为核
A.强调因材施教
B.强调社会管理者的榜样作用
C.体现了孔子的高尚道德情操
D.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第37页,共40页。
5. 儒家思想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需要而不断发 展变化。“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3: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课件3: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六经”
影响
成为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奠基人
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影响至亚洲、世界
一、对比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历史人物
Hale Waihona Puke 人物克伦威尔华盛顿
拿破仑
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北美独立战争和建国
法国大革命
领导独立战争;建立
赢得内战胜利;推动建
稳定秩序;颁布法典;反
贡献
共和国;从行动上捍
国立宪;巩固革命成果 卫民主
一、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和孔子“中庸”政治思想的异同
1.相似性 (1)两者都把“中庸”作为一种哲学意义上的道德,并把它作为政治思想的出发点和 归宿 ①亚里士多德首先论证了个人行为的道德性,继而推出城邦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某 种善业”,这种善首先是个人的善,是一种节制和中庸,个人的善与城邦的善是统 一的,个人的善只有在城邦中才能完成。 ②孔子也把中庸作为哲学的基础和最高道德标准,孔子从个人道德出发,提出“中 庸”,要人们贯彻“忠恕之道”。在治理国家上要实现一种和谐,即社会秩序安定 祥和,人际关系密切。
——《论语》 (1)据材料一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 治倾向。孔子所说的“礼”的实质是什么?
倾向:维护奴隶制度。实质: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
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 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 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 材料四 “在中国的王道,看上去虽然好象是和霸道相 对应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③“为政以德” ④“节用而爱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下列对于“仁”的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C )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standalone; self-contained; independent; self-governed;autocephalous; indie; absolute; unattached; substantive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年月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我校属于二级达标学校。

进入高二下学期,文科班的历史课时增加,目标更加明确:一切为了高考。

但是从整体上看,文科班学生的素质并不理想:课前预习情况很不乐观;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倒是会做笔记,但课后是否会根据笔记复习梳理知识点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部分同学课堂纪律堪忧;学习普遍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不愿意开动脑筋多想多问;作业完成情况喜忧参半……第一次教高二年段,也是第一次要面对高考教学,经验不足,因此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巨大。

如何在讲清知识点的同时让同学们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愿意付出努力学好历史,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学习要求:知道孔子周游列国、创立儒家学说、兴办私学的简要情况;了解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张及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重点: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难点: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和作用。

全面、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

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了解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绵绵不绝的传承关系和基本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多媒体中示意的地图、图片,复述孔子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张。

选修四专题二第一节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选修四专题二第一节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二、儒家学派创始人
儒家学派是在怎样的条件下 (1)时代因素: 创立的?
①处于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 ②文化下移,士阶层的出现 (2)历史传统:“儒”地位的变化 (3)个人作用:孔子充满弘扬传统文化、复 兴周礼的使命感
1.产生背景
“礼”
2、主要内容:
“仁”
1)“礼”的思想:
“周礼”---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 A、含义: 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尊尊 ——维护君主制、等级制 B、内容及实质 亲亲 ——维护宗法制 “贵贱有序”----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 C、主张
------体现了中庸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 ——《论语.颜渊》 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2)原因: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 (1)重视礼,强调仁,主张以德和礼治理国家,以 请回答 变的时期,“礼崩乐坏”,新旧势力矛盾激化,人际 中庸思想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完美。 (1)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关系紧张。 (2)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原 目的:恢复周礼,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 因和目的。
教育: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三、孔子的历史影响
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教育家:孔子开创私学,让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并使教育从“学在官府” 向“学在民间”转变,打破了贵族垄断教 育的局面,推动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2、政治家:孔子主张“内圣外王”,成为 中国古人治社会开明君主和政治人才的理 想标准。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设计教案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孔子生平的主要史实“六经”,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仁、礼和中庸。

孔子主要的教育思想。

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封建社会政治、教育以及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各国的深远影响。

理解孔子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以及在后来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运用孔子儒家思想对现阶段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运用孔子的教育思想探讨学习方法。

结合孔子对后世影响的史实,在现实中寻找实例。

2、过程与方法阅读归纳;分析材料;问题探究;古今结合;讨论探究3、情感态度价值观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治国思想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儒家思想在很多方面应该成为我们的道德规范。

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值得学习和借鉴。

理解“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做一个像孔子那样对社会产生进步作用的人。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孔子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核心内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难点]: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及评价。

3. 教学用具幻灯片。

图片。

4. 标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用孔子的雕像、孔子的言论、山东曲阜的“三孔”图片,引领学生知道孔子两千多年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尊崇;在今天孔子的思想依然发挥重要的作用。

那么这节课我们系统的看看孔子的成长历程和孔子思想的形成。

(讲授新课):一、追求礼乐的一生1、出生: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史记》2、立志学习礼乐:刻苦自学,成为主持祭祀和丧葬礼仪的儒士3、试图恢复礼乐,传承礼乐文化:(1)(1)从政失败:50岁时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官至司寇,试图实现恢复后因和鲁国执政大夫的矛盾激化而下野。

(2)周游列国:卫、陈、宋、蔡、楚孔子周游列国路线▲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

人生的导师——孔子

人生的导师——孔子

《人生的导师——孔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一生求学进取、追求人生之道的历程。

2.学习孔子不舍恒心的精神品质。

3.了解介绍人物时既要抓住主要特征,又要融入作者情感的写法。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孔子生平。

2.积累孔子的名言,学习孔子不舍恒心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1.了解介绍人物时既要抓住主要特征,又要融入作者情感的写法。

2.文章思想内容的感知。

【教学方法】1.运用评点法,通过写及时感受理解孔子的人生魅力。

2.通过讨论、总结,让学生了解介绍人物的写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当今世界,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文化正被世界各国关注。

在许多国家兴起学习汉语的热潮,兴起了解中国文化的潮流。

在国外建立了许多“孔子学院”。

为什么这些传播中国文化的学院都以孔子命名呢?孔子是怎样一个人呢?在今天的课文中我们将了解到一些知识,也许会找到答案。

让我们学习复旦大学郜元宝先生的文章《人生的导师——孔子》。

二、作者简介郜元宝,男,汉族,1966年生于安徽铜陵,1982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本科,1992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至今。

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汉语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史、鲁迅研究、西方美学和文艺思想。

三、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一)默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句子,同学讨论互助解决疑难,在句旁写出它的大概意思,并谈谈这些话对自己的启示。

例:“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的意为“我年轻时地位卑贱,因此能够从事很多低下的劳作”。

“恒惑德之未修,学之未讲”的意思是孔子经常为自己没有修养完美的德行、没有很好地进行讲学而感到困惑。

(二)层次结构1.本文介绍了孔子的人生简历,请你为他写一个简明履历表。

明确:求学进取境界不断提高。

3.说说哪些段落谈到了孔子对我们的人生指导。

明确:文章的第3~6自然段。

这一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第3、4自然段,点出孔子是人生的导师。

孔子课件

孔子课件

孔子小故事(3)
• • • • • • • • • 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 翻飞。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 搓着手。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歇一会儿吧!” “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 屋门。 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 “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 “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 母亲听了孔丘的话,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在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孔丘的举止确实是不同凡响的。 当时在春秋时代,鲁国有个规定,凡是到国外旅行去,看到有鲁国人在外国被卖为奴隶的,可 以花钱把他赎出来,回到鲁国后,到国库去报帐,国库照付。孔子有一个学生,真的在国外看到有 鲁国人被卖为奴隶了,他就把他赎出来。赎出来以后,他没到国库去报帐,别人都说这个人品格高 尚。孔子知道后,大骂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错了。别人奇怪了,做好事嘛,又赎了人,又不去 报帐,这不是好事吗?不是品格高尚吗?孔子说看问题不能这样看,他这个做法,实际上妨碍了更 多的奴隶从鲁国人被赎出来。这个人回来后没有去报帐,将来别人看见做奴隶的鲁国人,本想赎他 出来,又想,我赎了以后,如果去报帐,别人就要议论:以前某某人不报帐,你去报帐,你的品格 不如他。这样,这个人就可能装作没看见,不去赎人了。所以,这个做法就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 被人家赎买出来,是有害的。 还有一个故事:一个人掉到水里去了,孔子的一个学生跳下水去,把 人救起来了,家属感谢他,给他一头牛,他就收了。别人就议论了:下水救人还要钱?孔子知道了 ,表扬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得对,这会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因为救了人之后,人家给钱,是 可以收的,于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愿意去救。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 第二单元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名校课件-集体备课】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 第二单元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名校课件-集体备课】

3. 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 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 移;
2. 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 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3. 提倡“学而优则 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 体制准备了条件;
4. 重视古代文化的继 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 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籍 教育体系的基础;
2、 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
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孔子思想的掌握,
②是维护周朝的“礼”,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④是教育思想,也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 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过程与方法结合多媒体展示的图片 和影像,述孔子的主要生 平和政治主张。
根据查阅、搜集资料, 对孔子在中外思想史上的地 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
通过习题掌握重点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孜孜不倦的追 求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儒家思想在许多方面应该成为我们的道德规 范。 ✓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值得学习和借鉴。 ✓理解“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努力做一个像孔子那样对社会 产生有进步作用的人。
孔子创造诸如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学思 结合,知行统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温故 知新、循序渐进、叩其两端、举一反三等行之 有效的教学方法。
4.教学的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是“六艺”,即“御、射、
书、数、礼、乐”。
“御”是指驾驭战车的技术; “射”是射箭; “书”包括识字和自然博物常识,相当 于现代的文化科学知识; “数”的教学不仅指一般的数学知识还 包括记日、记月、记年的历法,甚至“八卦” 也属“数”教的内容。 “礼”为古代各种典章制度的总称。 “乐”是通过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 手段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道德的熏陶。

孔子与儒家文化概述ppt课件(48张)

孔子与儒家文化概述ppt课件(48张)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
“仁远乎哉?我欲仁, 斯仁至矣!”
概括:
积极进取,见贤思齐, 推己及人,温良恭俭 让,孝亲爱国,忠实 诚信,见义勇为,见 得思义,见危授命, 杀身成仁,为大众谋 福利,具有高尚道德 情操的人。
实现仁的途径:
会层面,做到君君臣臣。
孔庙
孔庙即至圣庙,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祭 祀孔子的礼制庙宇。位于曲阜城正中,是
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 雄伟的古代建筑群,被古建筑学专家称为
世界建筑史上“唯一的孤例”,与北京故 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196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周敬王 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即孔子逝世 的第二年,以其故居三间为庙,内设孔子的衣冠礼 器,岁时奉祀。隋时开始扩建,至唐代,北宋,明 弘治年间奠定现有规模。清雍正八年(1730年)火 后重建。占地21.8公顷,南北长约1公里,仿皇宫 之制,三路布局,九进院落,贯穿在一条南北中轴 线上,左右对称排列,有建筑104座,466间,古 树1250株。院内苍松翠柏,森然排列,殿宇雕梁画 栋,金碧辉煌。各类碑刻2000余块,为中国罕见的 大型碑林之一。
五常:
仁义礼智恭宽信敏惠——《论语》 仁义礼智信——五常出于《春秋繁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出 于《白虎通义》 “三纲五常”连用——宋代朱熹
礼:敬神等仪式、礼仪、制度、秩序、法
律。
智: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
智慧等。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
致。
(3)为政的思想:
孔子与儒家文化
一、孔子其人
(公元前551--公 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末期 鲁国陬邑(今山东 曲阜市东南)人。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论发展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论发展史

教学论发展史《论语学而》[2]、《论语述而》。

[3] [4]、《论语为政》。

[5]、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页。

早 期 研 究 萌芽与发展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我国)古希腊智者学派(诡辩派,公元前五-四世纪)《学记》1、人物介绍: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在长达4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2、主要著作:《论语》。

3、主要教学思想:“学而时习之”[1]、“不愤不启,不绯不发。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温故而知新”[4]4、 《论语》中许多关于教学的精辟论述都是教育、教学智慧的结晶。

这些博大精深的教学思想构成了我国古代教学思想的渊源。

1、介绍:诡辩派以传授知识为职业,发表了许多关于教学的言论。

2、主要教学思想:“对于学习,天禀和练习时同样的需要,我们应从少年学起。

”“没有实践的理论和没有理论的实践都是没有意义。

”“学习没有达到相当的深度,便不会在灵魂中生根。

”[5]3、 影响:这些言论虽然是分散的、个别的,但都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可以说是教学论的萌芽。

1、简介:《学记》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体系比较严整而又极有价值的一部教育论著,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份极为珍贵的遗产,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教育学专著,它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学记》是《小戴礼记》49篇中的一篇,全文只有1229个字,言简意赅,含义深刻。

它成书于战国后期,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经验与教育思想的总结。

2、主要内容:其中包括的教育内容非常丰富。

萌芽与发展如,“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论述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重要性。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就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教学原则。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1]阐述了学校制度,教育机构应该怎么设置。

除了教学目的、教学原则、学校制度外,还论述了教学方法、教师的作用等。

第1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学案(含答案)

第1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学案(含答案)

第1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学案(含答案)第第1课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孔子目标导航1.了解孔子追求礼乐的一生,归纳孔子一生追求的主要目标。

2.掌握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3.分析孔子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探究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孔子其人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青年好学,30岁时精通六艺,35岁时收徒授课,55岁因政治抱负难以实现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68岁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教育和古典文献的整理,其言论被辑录在论语一书中。

思维点拨孔子生活在宗法分封制日趋崩溃.奴隶社会不断瓦解的春秋时期,一生大致经历了幼年学礼.从政失败.周游列国.献身文教四个阶段。

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背景1春秋时代,社会动荡,私人讲学风气开始有所发展。

2春秋晚期,孔子兴办私学,创立儒家学派。

2.思想主张1“礼”的思想礼即周礼,其主要内容首先是尊尊,其次是亲亲。

出于对春秋晚期“礼崩乐坏”的不满,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提倡周礼的贵贱有序。

为维护周礼,孔子还提出“正名”的思想,使社会等级化.秩序化。

史论要旨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的规范制度,体现了其思想保守的方面;孔子主张恢复周礼的目的是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2“仁”的思想“仁”首先是“爱人”,仁爱建立在自然感情基础之上,应有差别;其次是行“忠恕”之道,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礼”与“仁”的关系中庸推崇礼与仁相结合的理想社会,使社会依礼而有严格的等级和上下尊卑的界限;依仁而使人人有爱心,不使有差别的等级走向对抗。

重点精讲对中庸思想的认识“中庸”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

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和坚定信念。

历史教案人民版选修4 2-1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历史教案人民版选修4 2-1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第1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预习导引知识点一孔子其人1.青年时期(1)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2)30岁时已精通六艺,35岁时收徒授课,首创私学。

2.在鲁从政(1)管理内政,任中都宰,后为大司寇,执掌治安、司法事务。

(2)夹谷之会收回被齐国强占的土地,为鲁国赢得了外交胜利。

(3)出任代理宰相职务,这是其政治生涯的顶峰。

3.周游列国(1)原因:政治抱负难以实现。

(2)目的:游说各国君主实施他的政治主张。

(3)结果:主张未被采纳。

4.献身文教68岁回到鲁国,放弃为官,专心从教,整理古典文献,其言论辑录在《论语》一书中。

5.因病逝世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

[深化拓展]孔子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原因社会动荡,统治者需要强有力的措施来维护统治;孔子思想,特别是周礼偏于保守,不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知识点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地位西周以来随着私人讲学风气的发展,春秋晚期,孔子创办私学,创立儒家学派。

2.儒学主张(1)礼,即周礼,主张尊尊、亲亲、贵贱有序,还提出“正名”思想以规范人的行为。

(2)仁:首先是“爱人”,其次是行“忠恕”之道。

(3)中庸:认为只有礼与仁相结合的社会,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图解历史]礼、仁、中庸的相互关系知识点三孔子的历史影响1.教育(1)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促使文化教育下移,“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2.政治(1)要求施行仁政和“举贤人”,并提出“内圣外王”的理想贤人标准。

(2)其人才主张成为中国古代开明君主的标准,也是一个人治社会中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

3.思想(1)其创立的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

(2)成为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主题一孔子的思想主张【史料探究】史料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带领弟子游说列国,受到各国君主的一次又一次面试与接待。

思考下列面试题目中孔子的答案及面试结果可能是什么?为何会出现如此结果?面试试题题1:您的工作动机和愿望是什么?题2:你准备用何方法治理国家?……答案题1:恢复周礼,建立礼乐文明的国度。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件04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件04


察教材中的图片增加感性认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
双 基
主归纳孔子的生平经历。
达 标










菜单
RM ·历史 选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儒学家派的创始人”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中
课 堂
教 抓住以下几点:(1)孔子思想形成的背景;(2)孔子“礼”的
互 动


方 案
思想;(3)孔子“仁”的思想;(4)孔子“礼”与“仁”思想

设 计
的关系。


在教学中可以联系必修三中孔子思想来组织教学。其 双 基
思想形成的背景可以联系春秋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达 标
课 前
的情况进行教学。孔子“仁”和“礼”的思想可以结合教

主 材中“资料卡片”及补充《论语》中相关材料进行教学。 课





菜单
RM ·历史 选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作 业
理想社会。
菜单
RM ·历史 选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孔子的历史影响



教 学
1பைடு நூலகம்教育
动 探


案 设
(1)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创办 私学 ,主张“有教

无类”。
当 堂

(2)促使文化教育下移,“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 的
基 达

课 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菜单

高二历史岳麓版学案:第课孔子与老子含解析

高二历史岳麓版学案:第课孔子与老子含解析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程标准】了解孔子和老子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一、孔子1.地位:春秋时期的错误!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错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主张(1)政治思想①核心思想是“仁”和“礼”。

②内容a.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错误!苛政和任意错误!刑杀;提倡广泛地错误!理解和错误!体贴他人.b.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即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③评价:“仁"学可以调整错误!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而“礼",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中错误!保守的一面。

(2)政治主张,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

②以“礼"治国,逐步错误!改良政治。

(3)哲学方面:主张对鬼神错误!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4)教育方面①教育对象:主张“错误!有教无类”。

②教学方法:实施“错误!因材施教"。

③学习方法:学思结合。

④学习态度:“当仁不让于师”。

3.影响(1)在诸国争霸和错误!社会变革时未受到太多重视.(2)汉代错误!大一统后,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错误!主流。

【误区警示】孔子代表的是奴隶主和贵族的利益,其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而不是维护封建制度。

二、老子1.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17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著作:后人将其思想整理为《错误!道德经》,又称《老子》。

3.思想(1)哲学①本原论:“错误!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②天命观:“天法道,错误!道法自然”.③辩证法:矛盾双方可以互相错误!转化.(2)政治:主张“错误!无为而治”。

4.影响:其思想对中国文化,包括错误!哲学、错误!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25道德人格影响深远。

【易混易错】“无为而治”≠无所作为“无为"不是指不作为,而是指统治者不妄为,不胡作非为和为所欲为,反对严刑峻法和苛政。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精编版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精编版

中国看孔子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古文献整理家。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执政思想、民族性格、知识分子等)
世界看孔子:
美国文化部长说:孔子的人格与他的业绩,值 得受到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
法国文化部长说: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 就承认了孔子这位中国和全世界著名的思想家 与哲学家。
社会因素: ①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充斥着 新与旧的矛盾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出现了土地私有。 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阶级上,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逐渐形成了“士 ”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 ②传统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 惯。
贵族出身 自学礼乐 授徒讲学 从政失败 周游列国 献身文教
玩。
17岁
母去世,不知父葬何处,有人 热情帮助,终使父母合葬;不 久他穿孝服赴季氏(贵族)宴 会,因贫穷被季氏家臣阳虎赶 走。
发愤努力,在挫折 中前行,道德和才 能进步很快,成为 博学多才的人。
19岁
结婚,第2年生子,国君送鲤 谦虚谨慎,将儿子
鱼道喜。
取名鲤,不忘君恩。
——据李长之《孔子的故事》、古棣等《孔子批判》而成
明代.佚名 孔子燕居像











子 行
杏 壇 講




清代 . 佚名 孔子為魯司寇像
一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4-
本课知识结构 一、 背景(时代背景、个人经历) 二、主张 (一)核心:仁、礼、中庸 (二)教育主张 (三)政治主张 (四)其他思想 三、历史影响(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