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与文品_吴承学

合集下载

【吴承学说文体】古代文体学要籍叙录(三)

【吴承学说文体】古代文体学要籍叙录(三)

【吴承学说文体】古代文体学要籍叙录(三)文/ 吴承学何诗海·集部之外的要籍集部是文体学研究的主要文献来源,但经、史、子著作中也有不少文体学史料,为文体学研究提供了多元视角,值得引起重视。

《说文》。

又名《说文解字》,汉许慎著,中华书局1963年版。

中国第一部通过分析字形来探求文字本义的字书,收录并解释了不少与文体相关的语词,如祷、议、诫、诰、谚、谜、札、祝、诗、谶、奏、训、册、谕、谟、论、诏、誓、语、说、记、诂、讴、?、谥、诔、诅、谱、碑、史、笺、简、符、牒、帖、吊、券、檄、颂、铭等,数量相当可观。

作者对这些语词的训释虽非自觉的文体研究,但在对其本义的探求中,或涉文体体性,或论文体功能,或及文体使用对象、场合等,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汉人所理解的各种文体的原始意义。

又,此书创立部首检字法,同一部首的字,往往有某种意义关联,如“言”部所载言、语、诗、谶、讽、诵、训、谟、论、议、誓、谏、说、记、讴、谚等,都与文体形态相关,暗示了早期文体产生与语言活动的密切关系,对研究古代文体发生学颇有价值。

《说文》对于文体的释义,往往为后人解释文体本义所征引。

《独断》。

汉蔡邕著,《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

记录、研究汉代典章制度、名物、官文书的著作。

这些文书,大致包含下行的诏令文和上行的奏议文两大类。

其中诏令文是皇帝向臣下发布命令的御用文体,分策书、制书、诏书、戒书四类。

奏议文是臣民向皇帝进言的文体,分章、奏、表、驳议四类。

书中对每一类文体的适用场合、体制规格、行文用语、书写载体形制乃至发布方式等都有详细说明,如:“戒书,戒勅刺史太守及三边营官。

被勅文曰:有诏勅某官,是为戒勅也。

世皆名此为策书,失之远矣”,“章者,需头,称稽首上书,谢恩陈事,诣阙通者也云云”等,是最早比较系统研究文体与典章制度、文体载体形制的书籍。

《释名》。

汉刘熙撰,《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

此书采用音训即通过语音追寻语义来源的方法,考察每一字词最初命名的原因,是中国第一部语源学专著。

人品文品文聘文

人品文品文聘文

人品文品文聘文1. 人品的定义与重要性人品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表现。

一个人的人品直接关系到他的道德水平、品德修养以及与他人的相处方式。

人品的好坏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1 人品的定义人品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表现。

它包括了一个人的诚实守信、正直、宽容、公正、友善等方面的品质。

一个人的人品可以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对待他人的态度等方面来体现。

1.2 人品的重要性人品的好坏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的人品好,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有利于他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同时,一个社会中大部分人的人品好,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减少犯罪和纠纷的发生。

2. 文品的含义与特点文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文学素养。

一个人的文品可以通过他的语言表达、文学作品欣赏和阅读习惯等方面来体现。

文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形象。

2.1 文品的含义文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文学素养。

它包括了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阅读习惯等方面的素养。

一个人的文品可以通过他的言谈举止、写作风格、文学品味等方面来展现。

2.2 文品的特点文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形象。

一个人的文品好,能够使他的言谈举止更加得体、优雅,提升他的个人魅力和修养。

同时,文品好的人往往能够欣赏到更高层次的文学作品,拥有更广泛的知识和视野。

3. 聘文的意义与要素聘文是指招聘人员时所发布的招聘广告或招聘文案。

一个好的聘文能够吸引到合适的人才,提升招聘的效果和成功率。

聘文的撰写需要注意一些关键要素,以确保其有效性。

3.1 聘文的意义聘文是招聘人员时所发布的招聘广告或招聘文案。

它具有向外界传递招聘需求、吸引合适人才、提升招聘效果的作用。

一个好的聘文能够吸引到更多优秀的求职者,提高招聘的成功率。

3.2 聘文的要素撰写聘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素:3.2.1 职位信息在聘文中明确说明招聘的职位名称、职责和要求,让求职者清楚了解自己是否适合该职位。

人品·学品·文品

人品·学品·文品

摘要:古代对“人品与文品”问题纠缠于道德与才性两个层面,所以能否统一就变得难以解决。

章学诚以文性置换文品,以人之学问真假来判文性之真伪,学问之真假又取决于人的性情之真假,以著述者之心术为人品之关键。

这就褪去了人品与文品的伦理道德色彩,而转换为通过分析人的性情与文的主旨如何统一的问题,核心在于立言有无宗旨。

从德性范畴潜移入知性领域,从知识论、认识论角度将这一古老的命题赋予新意。

这是一个“去魅”的过程,因而使得章学诚的文论思想具有了某些现代色彩。

关键词:文如其人章学诚性情学问文德“文如其人”(包括其反命题“文不如其人”),也就是“文品与人品”的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一个贯穿了几千年的问题,当代学者也做了许多新的阐释。

笔者近来研读《文史通义》,看到章学诚也在多处思考和论述了这个问题,且有一些新的思路和观点,现加以总结,并就教于方家。

一品者,品格、品性也。

对于“文”与“人”来说,都包含这两个层面: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作家的品德修养与才性性情。

对于“文如其人”的解读,中国传统的论述是不能分辨这中间所涉及的两个层面:一是强调作品思想内容与作者道德人格的一致,一是强调作品风格与作者气质性情的一致,由此使得问题变得模糊。

现代的论述者则多秉持近代以来从西方所传入的现代文学理念,从虚构审美为基本特征的文学理论及其创作理论来分析“文”和“人”,认为在作家的人格中有现实人格与艺术人格之分,这样的理论观照势必将此问题弄得更加复杂。

我们认为,要分析这个传统问题,首先要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的实际来历史地梳理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然后与西方文化文学中的类似问题来比较分析,以见出中国传统观点的本质及其特点。

本文的论述仅局限于第一个层面,从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的特点出发,在中国传统“文如其人”问题的历史长河中,看看章学诚对此问题的思考有何特点和新意。

对于此问题的思考,章学诚是立足于传统的“文”的观念,没有将以虚构和审美为本的现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纳入其思考范围。

浅论人品与文品的关系

浅论人品与文品的关系

浅论人品与文品的关系我国古代文论中历来就有"文品即人品“文如其人”的说法,《艺概·诗概》中也有“诗品出于人品”之说。

世界的一些学者对这一看法表示赞同。

18世纪法国学者布封在名为《论风格》的演说中提出“风格就是人”的命题,认为风格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主的主观精神为根底,包括人的道德、品格、情感、胸襟、趣味等。

从中得出的是人们对人品是否就是文品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其实要了解这两者之间是否有联系,首先我们先了解人品与文品的含义。

何为人品,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归结一点,落实到每个灵魂深处,就叫人品。

而文品指文章的品格和风格,即人品理论的变异与总结的不同阶段。

从含义上来看,人品与文品在某种程度上两者存在一定的联系。

主张文品与人品的统一是中国文学批评追求文学理想之美的集中反映。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第一位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确立了文学批评的标准,即“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孔子强调“诗教”,认为诗与乐可以对培养人的道德有巨大作用,而孔子的这一切都在其弟子和他一起整理的《论语》中体现,孔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记录了下来,正是因为孔子自身对“仁”与“礼”的追求,对“诗教”的追求,他的《论语》,他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乃至现在都有很深刻的影响。

钟嵘,出生贫寒,“位末名卑”,做过一些小官,在门阀世族统治下很不得志,这儿主要要提的是《诗品》的创作。

《诗品》之作正值中国文学艺术理论批评的一个空前活跃时期,对文艺家进行品评,是一种时行的社会风气,《诗品》之作的主要原因是钟嵘对当时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现状的不满,为了树立正确的诗歌创作风气和提倡科学的文学批评标准,所以他在《诗品序》中尖锐地批评当时滥用典故、排比声律之弊。

钟嵘在《评阮籍诗钟中》说诗可以“陶性灵,发幽思”,在此,钟嵘着重强调了诗歌是体现人的性灵的,是以抒发感情为主的,而提到性灵,与之联系密切的是明清的“性灵说”。

其中袁宏道在给张幼于的信中说道:“至于诗,则不肖聊戏笔耳。

人品与文品一致的例子

人品与文品一致的例子

人品与文品一致的例子
俗话说得好,“人品如诗”,意味着一个人的品德与他的文化修养是相符的。

在文学中,也常常被强调说一个作家的人品与作品的文化艺术水平是一致的。

下面就来介绍几个人品与文品一致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李白是唐代文学巨匠,他的文学才华是独具匠心的,而他的人品则和他的文学成就一样辉煌。

据史书记载,李白为人豁达大度,不拘小节,喜欢交朋友。

他的“神韵天衣”、豪迈风流的人格,一直被后人所传颂。

李白写诗往往是不带任何“三寸之舌”的,他的诗歌充满豪放张扬的情感和生活气息,独具特色。

他的诗歌注重“群贤毕至”的语言效果,具有艺术的创造性,是唐代的一代奇才。

第二个例子是陶渊明。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他的人品举世公认,多才多艺,才华横溢,尤其以写田园诗而闻名,诗作表现了他对自然与人的亲近和爱护。

他笃信道家思想,崇尚自然之道,用田园生活来表达了他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尤其强调以吟咏自然来达到“自然的真情感受”。

陶渊明的田园诗,文字表达自然纯净,意境优美,形式与内容融为一体,虽经千年而不衰,为世人所推崇。

第三个例子是鲁迅。

鲁迅作为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之一,他的人品和文化素养被广泛认为是一致的。

鲁迅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深度的人文思考和强烈的社会批判,而他的人格也同样坚韧毅力,义无反顾,相信自由独立的精神理念,不断追求真理与进步。

鲁迅也提出了“文学应该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他的文学作品艺术性与思想性兼备,真实生动,抒情激越,为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骄傲”。

2015浙江高考卷作文“文品与人品”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

2015浙江高考卷作文“文品与人品”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

2015浙江高考卷作文“文品与人品”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原题呈现(2015浙江,26,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 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探究的是文品与人品的辩证关系。

前面一则材料侧重于从审美角度谈人与文的关系,强调的是品味,突出的是人的性格对文风的影响;后面一则材料更侧重于从道德层面讨论文与人的关系,强调的是品质。

但并不是说,谈人文一致要从审美角度看,谈人文不一致就要从道德层面看,而是这两者都可以从审美要素或道德要素讨论。

作文材料其实把作文的观点都阐明了,或赞成文如其人,或认为文未必如人,或赞成辩证地看。

任何一种观点,只要是讨论人品与文品(这里的“文品”,可以理解为一部艺术作品所具备的美学品味和道德品质特征,而非字典意义上的文品)的关系,围绕着这三种观点展开讨论,都算切题。

这道作文题虽然主要针对人与文展开讨论,但因为材料中提到了“艺术家”这一概念,所以,这个“文”的外延可以扩大到艺术作品这样的大概念,或者说,是人类的精神文化产品。

如果考生谈论绘画、音乐、舞蹈和影视作品,都可将其认定为切题。

[优秀范文]殊途同归青瓷缸中浅浅水影,养的是水仙清丽;污泥塘里深深沼洼,养的是白莲洁净。

倘若人品是哺育艺术的土壤,为何白莲见不到泥土色,闻不到土腥气?性情急躁固然可从字里行间略窥几许,而人品一说,实难揣测。

然而我们欣赏艺术,并非一定要读作者生平,只要骨子里渴望开出一朵好花,艺术与人品,不过是殊途同归。

文品与人品

文品与人品

文品=人品?常听到这样一句老话“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也就是说,文章的文品与作者的人品是密不可分的。

在之前的语文学习中,老师会在学习课文前介绍作者的基本信息,因此,同学们对这句话一定也有所体会。

中国古代文学繁荣,名家辈出。

在这样历史悠久的文化长河中,一定能让我们找到文品人品一致的例子。

春秋时期的圣人孔子在学生面前以身作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些儒家哲学并非只是记录在《论语》中的空话,而是对孔子及其弟子的行为的真实记录。

儒家文化也因此不断传承。

宋濂在其《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出了他求学路上的艰辛与他的勤奋。

而宋濂也如文章所说,生活简朴,为官清廉。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用激昂的词句表达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

而身为将军的他一生也有着这样的广阔胸襟。

在外国文学发展中,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也是“文如其人”的代表。

在他的长篇小说《复活》中,曾多次讽刺了封建土地农奴制度。

在生活中,托尔斯泰身为贵族,却时时为农奴着想,多次在他的庄园进行农奴制度的改革。

虽然最后均以失败告终,但是他在文章中呼吁,在生活中行动,做到了“人文合一”。

那么,我们是否就可以在“文品”与“人品”之间画上等号呢?恐怕不能这么绝对!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大家一定还记得初三学过的课文《威尼斯商人》吧。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剧中刻画了夏洛克这个放高利贷,刁难他人的反面形象。

可又有多少人知道莎士比亚成名之后也因钱而“困扰”,向别人放高利贷,还常常向欠债人追讨债务。

可见,“文”不一定“如其人”。

可是,不管“文品”与“人品”是否相关,作者的人品很难被详细记载而流传下来,而文章的文品经历时间的磨砺,依旧弥新。

由此可见,评判文章的好坏并不需要过分与作者的人品相对照,只要文品高尚就已足矣。

文品与人品不一致例子

文品与人品不一致例子

文品与人品不一致例子
俗话说,人上一百,五颜六色。

生活中既有言行如一、言如其人的诚信者,也有口是心非、心口不一的伪君子。

同样,对于诗文作品,有“文如其人”的情形,也有“文不如其人”的范例。

“文品”不如“人品”类
文学史上有不少作家的文品不如人品。

比如南北朝时期的著名作家庾信,他早年在梁朝做官时,附和简文帝萧纲和元帝萧绎的审美趣味,写了许多华艳淫靡空洞的宫体诗,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

但是他后来出使西魏被扣留,不得已在西魏和后来的北周任职,却写下很多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的作品,感人至深。

浅论作家的人品与文品

浅论作家的人品与文品

浅论作家的“人品”与“文品”宋叶子我国古代历来即有“文品即人品”、“文如其人”的说法,《艺概·诗概》中也有“诗品出于人品”之说。

世界一些学者对这一看法表示赞同。

18世纪法国学者布封在名为《论风格》的演说中提出“风格就是人”的命题,认为风格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主的主观精神为根底,包括人的道德、品格、情感、胸襟等,从中得到的是人们对人品是否就是文品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何为人品?何为文品?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归结一点,落实到每个灵魂深处,就叫人品。

文章的品格和风格,即人品理论的变异与总结的不同阶段即文品。

这两者存在某种联系。

一、主张人品与文品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理想之美的集中反映人品与文品的统一,是中国的传统文学批评原则,韩愈曾作了集中地、全面、深入的讨论。

韩愈在散文方面,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文以明道,注重实用的思想。

“道的具体内容,是指孔孟儒家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修养,以儒家的修身、齐家、平天下为己任。

”由此看来,韩愈特别重视人品与文品的一致,认为作家要写好文章,关键是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修养,在《答李翊书》中,他谆谆告诫李翊:“立言”即写文章之事,并向学生谈了自己学习写作的体会:“不可以不养也。

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無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同时,他还提到“气盛宜言”之论,“气盛”即指作家的仁义道德修身养性造诣很高而体现的一种精神气质,一种人格境界。

韩愈进一步阐发,进一步发展了这一传统文学理论。

二、“人品”、“文品”与现当代作家到现当代时期,在批评文字领域,依旧追求人品与文品的相统一。

例如当代作家沈从文,他是懂得奉献的人!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

沈从文留给世人的印象是:坚强、隐忍、谦卑、谨慎。

他待人谦和、处事低调;尤其是晚年慈祥的简直像一位农村老太。

他湘西人特有的侠义,较少数人提起,最著名的例子他给对危难中的丁玲仗义相助。

人品与文品关系新论

人品与文品关系新论


退之文 章 侍
,
品 与 作 家 在 精 神 品 洛方 面 的 同 源 性 和 性
.

{ 岁 塞 堂 诗 话 》) 都 从 故 其诗 文有 廊 庙 气 (

的 确 为很 大 一 部 分 现 象 所 证实
,

而 且 依靠
是 从 作 者 的 个 性 气 质 角度 来 认 定 作 品 的 风 格
这 一 认 定 我 们 得 于 轻 松地 切 入 由 作 者 而 至
论 文 》中 对 建 安 七 子 的 评 述 刘 腮 《文 心
.
雕龙 》 的 《体 性 》 和 《风 骨 》 两篇
. .
张戒之 子美
;


如果 仅以 此逻辑
笃于 忠 义 深 于 经 术 故其 诗 雄 而 正 李 太 白 喜任侠 喜 神仙 故 其 诗豪 而 逸
, 、 , 。
起点出发

文 如其 人 之 类 的理 论 认 定 的作
中 国 古代 文 论 中 关 于 文 品 与 人 品 内在 关 系 的阐 述 甚 多 如 象)
。 。
品位

而 孔 子 则始 终 把 作 者 的 德性 放 在 第
“ ”


: “
诗 文如其 人


(
周易



一 位 所 谓 有 德者 必有 言
.
.
( 《论 语
,
宪问
)
)


诗 品 出于 人 品
, ,
(刘

篇上

)
等 等 而 名 人冯时 可 的 文如 其 人
,

从阮大铖破解“文品”与“人品”的分离

从阮大铖破解“文品”与“人品”的分离

从阮大铖破解“文品”与“人品”的分离作者:薄海歌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3期摘要:中国自古就有“文如其人”和“文不如其人”之争,明末文人阮大铖因其政治上的胡作非为和文学上的才华过人常常被当做“文品”与“人品”相悖的典型。

本文试图在纵览其为人与为文的基础上分析阮大铖为何长期被当做“文不如其人”的典例,以及这种说法的不合理之处,并以此说明道德层面上的“文如其人”其实是一种价值倡导,而非现象概括。

关键词:阮大铖;政治;文不如其人;价值倡导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001-02中国文论中向来有“文如其人”说。

明人冯时可在《雨航杂录》中说:“九奏无细响,三江无浅源,以谓文,岂率尔哉!永叔侃然而文温穆,子固介然而文典则,苏长公达而文遒畅,次公恬而文澄蓄,介甫矫厉而文简劲,文如其人哉!人如其文哉!”这是“文如其人”一词的明确出处,虽然“文如其人”正式提出在明代,但“文如其人”的思想自古而有之。

如扬雄在《法言·问神》中所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1}但同时,“文不如其人”的现象也并没用被人们所忽视。

文品与人品分裂的现象在历史中屡屡存在,元好问就明确提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说道“心画心声总失真”,人们最常举的几个例子莫过于严嵩、潘岳、阮大铖等。

本文就试图从历史上著名的奸臣阮大铖入手,探讨所谓“文不如其人”现象的表现及原因。

一、阮大铖的政治生涯阮大铖为人们所知,不仅仅是因其文才,也因其政治生涯。

也正是政治生涯上的所作所为造成了他“奸臣”“小人”的名声。

据历史记载,阮氏家族虽为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但家风并不优良。

阮大铖的曾祖阮锷就曾因贿赂及敛财被罢黜。

{2}对阮大铖影响很大的从祖阮自华也是“为人跌宕疏放,好从学佛者游。

嗜酒,为长夜之。

……晚为郡守,不视吏事,宾客满座,分简赋诗,遨游山水间,称风流太守。

作家人品与文品

作家人品与文品

作家人品与文品
作家的人品与文品是密不可分的。

一个作家的人品决定了他的作品如
何被看待和理解。

如果一个作家的人品不好,他的作品很可能会失去读者
的信任和认可。

另一方面,一个作家的文品,也是他的品质和修养的体现。

文品好的作家通常可以用生动、准确和精致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感受,让读者深入体验他的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精神内涵。

作家的人品和文品都是作品的基础,也是作品长久鲜活的保障。

一个
有高尚品德和修养的作家,能够把自己的高尚情操融入作品中,使作品更
具思想深度和感染力,并且更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和价值取向,因此能够
长久地影响读者。

而一个文学技巧高超的作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情感,
能够创造出具有个性和魅力的人物形象和生动形象,极大地吸引了读者,
因此也能影响更多的人群。

因此,作家的人品和文品都是重要的,并且必
须同等重视。

看人品文品交互辉映

看人品文品交互辉映

看人品文品交互辉映在豫西抗战的炮火硝烟中,任访秋先生秉承文化救国、学术救国的治学理念,在颇不宁静的书桌旁笃求宁静,孜孜矻矻、任劳任怨,克坚排难,开拓出河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一片天地,并与他的同代学人一起逐渐构建起河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精神传统。

改革开放以来,刘增杰、刘思谦等新一代学人接过任访秋先生高擎的学术火炬,在多年的学术生涯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学术风范,从多个方面拓展了任访秋先生开创的精神传统。

一人性品格与学术品格交互辉映、相得益彰是刘增杰、刘思谦先生继承任访秋先生而又予以光大的一个显著特征。

河南大学的区位劣势与其人文环境的和谐、人文学术的成就表明: 学术研究,尤其是人文学术研究,并不完全与物质条件的丰厚、城市环境的优越成正比。

地处中原腹地的开封,不只是一个被人遗忘的废都,而且也是一个被废弃的省会,且不说与东部发达的一线城市相比,即使与相邻的新兴省会郑州相比,也显得相当落魄、寂寞与无奈。

而在民国时期颇为辉煌的国立河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学科被拆并迁移到武汉、郑州、新乡,以之为基础崛起了多所新的大学。

河南省会西迁之后,留在开封的河南大学,则遭受了近半个世纪的冷落,先后经历了河南师范学院、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阶段。

有意思的是,大跃进时期,即便全国各地一夜之间涌现出众多大学,而河南大学却依然被喧嚣的声浪所漠视。

然而,正应了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名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无论遭遇怎样的命运,河南大学始终保持着落魄但不落后,寂寞却不沉沦,无奈却又能安身立命、自强不息的学术品格。

她之所以能有如此的操守,完全在于一大批学人对她的不离不弃,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有文学学科的任访秋先生、刘增杰先生和刘思谦先生。

这批颇具古贤风范的学人在这个落寞的城市默默守候着这所寂寞的高校。

尽管在查阅资料、发表文章、招收学生等诸多方面都颇为不利,然而他们却能拒绝繁华都市的诱惑,始终在此坚守着青灯自处的学术生涯,自然依靠的是他们人格的自信、强大与坚韧以及某种自甘落寞的奉献意识。

论作家人品与文品的复杂关系

论作家人品与文品的复杂关系

论作家个体人格与创作成就的复杂关系龚炜(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邮编400074)自古以来,我们的写作理论和文学理论都十分强调人品和文品的一致对应关系,以这种对应关系为最理想的境界,一般认为只有在这样一种对应关系下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作品。

前人的论述中,这样的格言很多:“诗品出于人品”。

①“有德之文信,无德之文诈”②“天下吝啬人刻薄人狭隘人粘滞人俱不会作诗。

”③“美术家固然须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

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

”④“我以为根本问题是在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倘是的,则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学。

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

”⑤“做一个好作家也必须做一个好人;做一个伟大的作家也必须做一个伟大的人”⑥其实,上述意思,清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就已经作了最简洁的表述:“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这番话与刘熙载的“诗品出于人品”长期成为中国古代文论中公认的不争之论。

但是,我们的文学理论长期以来忽视了研究另一种情况:即作家个体人格与其文学成就不一致的情况,这就使我们对作家成长规律的认识不尽完善、不尽客观,并导致了我们对作家人品修养的难度和艰巨性的忽视。

翻阅一下古今中外许多作家的传记、史料,并审视现实生活中许多作家的人生经历和创作经历,我们就会发现,“作人贵直,作文贵曲”、“诗品出于人品”只说明了人品与所谓文品关系的一种关系,但它绝不是对人品与作品思想、艺术价值关系的全面概括,它有它的片面性。

作家人品与创作成就的关系远不是用这样一句话就可以省事地概括的。

况且“文品”这个概念也十分宽泛,十分复杂,它既有美学的意味,也有伦理道德的意味,很难用一种不变的尺度去评价。

传统的“文品”观念也难免说不含有等级意识的影响,用它来评价古代赞歌可能是比较可行的,但如果要想“放之四海而皆准”地评价所有的文学创作实践、尤其是用“文品”观念来评价现内涵日益复杂的当代文学作品,就很容易机械化、僵化,不尽符合“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原则,不尽符合文学创作实际。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人品与文品问题之我见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人品与文品问题之我见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人品与文品问题之我见在中国古代文论中“人品”与“文品”就一直被各种文人学者关注研究,而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文品与人品一直是被统一在一起的,似乎是文品高者人品也是优者。

不可完全否认这一观点,相传了几千年的观点必定是有其事实和依据的。

要探讨“人品”与“文品”问题,就是意味着要探讨“人品”与“文品”之间的关系问题。

“人品”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的品行思想,也有个性,文化教育在其中;“文品”大概就是文章的品位风格,与“文风”相似。

这样一来,结合中国古代将“人品”与“文品”统一的观点,人品与文品的关系,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文如其人”。

“文如其人”出自苏轼《答张文潜书》:“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

”意思就是他的为人藏很深不愿让人知道,其实从他的文章中就能看出他的道德品行。

当然历史上认为“文品”与“人品”间存在着不可分割关系的远远不止苏轼一人。

许多文人学者都在自己的文论作品中,阐释了自己的观点。

早在西汉学者扬雄就在其《法言·问神》中这样写道:“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简单地说,就是声画者,都是人内心情感的表现,因此是君子还是小人都能从中分辨。

这与《毛诗大序》中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有异曲同工之处。

而“文”又是由“言辞”组成,因而“文品”与“言”,“书”挂钩,那么“心”,“情”与“人品”挂钩,不难看出“文品”是由“人品”所影响决定的,“文品”表现着“人品”。

曹丕就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在这里曹丕特别强调作家个性对创作的重要意义。

在当时就已经有很多人研究才能与禀性之间的关系,这里的“才能和禀性”与“文品和人品”在一定意义上是具有一致性的。

从曹丕的思想出发,他主张“才性一致”,并且是性决定其才。

而“才性一致”又与“文如其人”相一致。

他在《典论·论文》中写道:“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文品与人品演讲稿

文品与人品演讲稿

文品与人品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个讲台上,与大家分享“文品与人品”的演讲稿。

文品和人品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培养的重要品质。

作为一个高中生,我们正在经历着一段人生的关键时期,而文品和人品的培养对我们的个人发展和未来的人生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文品。

文品是指一个人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修养和素质。

它不仅仅是指我们的文艺方面的天赋和水平,更是一种对美的敏锐感受和表达能力。

一个有文品的人,不仅能够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艺术作品中的深层内涵,还能够通过自己的创作和表达,传递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的表达方式通常也更加优雅、文雅,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

如何培养文品呢?首先,我们要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这些经典作品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价值观念。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扩大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多欣赏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

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都是人类精神世界的表达方式,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培养自己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最后,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创作来培养文品。

无论是写作、绘画、或是演奏乐器,每一种创作都是我们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表达,通过创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接下来,让我们来谈一谈人品。

人品是指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它不仅仅是指我们在道德准则上的遵守,更是我们对待他人和生活态度的体现。

一个有良好人品的人,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诚实守信、友善互助等道德品质,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人生追求。

如何培养人品呢?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个人的行为和言语都是从其价值观出发的,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够引导我们去做正确的事情。

其次,我们要锻炼自己的自律能力。

自律是人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自律才能让我们按照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去行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