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期末语文试题分析.doc

合集下载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_3224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_3224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召唤结构"是伊瑟尔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方接受美学的重要理论基石。

伊瑟尔指出,文学文本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里面包含着某些否定和空白,只有读者阅读才能填充这些空白和否定。

这样,读者就能被文本的结构所召唤,并在其可能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出再创造的才能。

“召唤结构”是具有丰富潜能性意义的文本形式,是文学文本实现多重审美价值的结构方式。

空白是一种动力因素,是“一种寻求缺失的连接的无言邀请”。

阅读者在填补种种空白的过程中,实现了同文本作品的交流和沟通。

同样,在实际阅读活动中,否定也是一种激发读者建构想象的力量。

读者原有的认知习惯、方式往往遭到否定,进而去建立新的认知模式。

“召唤结构”对于文学活动主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方面“召唤结构”强调文本的意义生成在于读者填补文本的空白。

那么,首先促使作者为读者阅读的文本提供空白,为召唤读者创造无数“第二文本”提供足够自由空间。

其次引导作者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而从事开放性的文本创作,充分考虑读者的审美需要和实际欣赏水平,进而在文本被读者认可和接受中实现文本创作的意义和价值。

另一方面,要以不同方式"实现"作品,要穷尽文本审美意义的潜能,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的审美教育。

否则,缺乏阅读经验和文学修养的读者将无法“填充”空白,文本意义的生成在读者阅读实践过程中也将难以实现。

正如马克思所说:“从主体方面来看,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摘编自刘涛《解读伊瑟尔的“召唤结构”》)材料二:“音为知者珍,书为识者传。

”中国古代诗论一向特别重视读者的地位和作用,并清醒地认识到作品能否引发美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美接受主体的功能。

刘勰曾经很简括地指出:“书亦国华,玩绎方美。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其中,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力。

②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孕育了丰富的乡土文化,如宗族文化、节庆文化、耕读文化、祭祀文化等。

这些文化元素相互交织形构了朴素的乡村价值观和认知体系,进而构建了乡村社会的行为规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乡土文化蕴含的礼俗秩序开始在乡村社会中消解,乡村出现了内核“空心”。

重塑乡土文化,建设乡村精神家园,对筑牢乡村振兴之根,确保乡村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③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记录了乡村历史、信仰、习俗和生活方式,成为维系乡村社会深层情感的集体记忆。

重视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好古树、古桥、古村落、古建筑等蕴含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且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留代表性乡村公共记忆景观。

积极推进剪纸、捏面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育乡村文化的传承人,延续和发展历史遗留的珍贵精神财富。

鼓励年轻人学习传统技艺和表演,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和了解地方乡村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在保护和传承中寻根溯源,从而在中国传统式的“乡愁”中滋养乡土文化归属。

④涵养乡风文明可以为乡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效地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精神层面的需要,提升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同时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尊重乡村本位和农民主体地位。

围绕农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务,组织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

⑤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方向保证,是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坚实保障。

涵养乡风文明,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担当,推进改革创新,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高一语文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鲜活、灵动的语言,是文学特色的赋予形式。

文学语言的锤炼之于文学作品,要多重要就有多重要。

怎样让文学语言鲜活灵动起来?首先,作家要承认文学语言本身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不将它置于依附和被动状态。

汪曾祺说,语言是思想,语言是文化,语言更是一个生命体。

既然是生命体,就要拥有与别人不一样的感情和色彩。

沈从文评判优秀文学语言的依据,就是要“浸透了作者的人格和感情”。

同时,文学语言又不能像桔子皮那样随意剥离。

它表面看是技巧和形式,但又超出了技巧和形式,是巧妙融合到整篇作品骨子里的。

文学语言鲜活灵动起来,读者就容易被感染,最终与作家的真情实感发生共鸣。

其次,文学语言是作家作品的气脉、气质和心力、心慧等品质的综合体现,透过它可以看出作家到底用了多少心血和功夫。

《红楼梦》为何一直被奉为中国文学语言之集大成者?因为它是曹雪芹超凡的才华与十几年倾心倾力打造的结果。

文学语言比故事内容更有生活的黏着力,更容易先声夺人。

余华对文学语言的运用体会是,先在语言技巧和形式叙述上展现出“不一样”,再回归个体现实,使语感、乐感、视点甚至幻觉凸显。

阅读他的作品时,可以察觉到余华运用语言的本真心智和力量。

迟子建《烟火漫卷》里有这样一句:河面上星光荡漾,就像一片爽朗的笑声。

笑,看不见,但她却用了通感语式让河水的笑声看得见。

这种鲜活、灵动,就是文学语言的高度。

再次,文学语言上的生动表达,需要反复修改。

一个对自己作品不修改、不订正的作家,文学语言上的表达仅凭第一次出版就包打天下,总是令人惋惜的。

有些作家写的书稿立意和结构都不错,但语言功底不够,甚至文句啰嗦、语法不佳,却没有主动去修改、提升,便是自我降低要求的表现。

文学语言要求作家对作品经时间沉淀后多次审视,使作品语言节奏、韵律和风格集中显现,产生独特的魅力。

比如洛夫诗歌《与李贺共饮》中有“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是他对唐李贺“石破天惊逗秋雨”的改写,却充满了重新擦亮的语言张力,并不逊色于原作。

高一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卷分析

高一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卷分析

高一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卷分析一、试卷评析㈠命题特点本次期末卷的命制,既依照了《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又充分考虑台州市高一年级期末命题传统。

题目由浅入深,呈现一定的梯度。

试题的命制对目前的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开放性题目的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思考,做到各种知识的整合,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本试卷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依据教材,着重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分析、运用、鉴赏评价的能力;结构上沿用往年的形式,其中语言知识与运用占16分,古诗文阅读欣赏(包括名句默写)占22分,现代文阅读理解占22分,作文40分。

课内课外、知识能力等关系平衡,比例恰当,符合高一年级作为基础年级的考查要求。

㈡具体评析语言知识与运用:本份试卷依然采用前几年的做法。

基础知识部分5小题共10分,分别考查语音、字形、熟语、病句和排序,考虑到高一注重基础和积累的要求,前三题材料多选自课内,后两题取材于课外。

既能考查学生平时的积累,又能检测他们语言运用的实践能力。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理解选自课内,断句选自课外,两则均来源于《论语》,兼顾了知识积累和阅读能力培养。

考查内容涉及实词、虚词、句子翻译和断句,总体难度适中。

诗歌欣赏选材较好,杜甫的《孤雁》在同类诗歌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诗眼”是常规考法,“诗骨”富有创意,可使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第二题表现手法是当前诗歌鉴赏题的考查热点。

现代文阅读理解:第一篇选自课内文章《肖邦故园》,但对文本有所改动。

第二篇是课外散文《沉重的漂流》,兼顾课内外是命题的要求。

考查的能力点涉及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

两篇最后一题都设置一道带有开放性的题目,促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向社会、生活迁移,这是该考点命题的一个特点。

写作:本次作文采用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对高一学生而言难度可能略高,但材料蕴涵丰富,耐人寻味,且与高一学生联系密切,这会让每一位同学有话可说,在这个前提下,比较学生认识程度的深浅和写作水平的高低,符合考场作文的命题原则。

山西省孝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孝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孝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血缘是稳定的力量。

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

“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

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

世代间人口的繁殖,像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上靠近在一处。

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

我们在方向上分出尊卑:左尊于右,南尊于北,这是血缘的坐标。

空间本身是混然的,但是我们却用了血缘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

当我们用“地位”两字来描写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据点时,这个原是指“空间”的名词却有了社会价值的意义。

这也告诉我们“地”的关联派生于社会关系。

在人口不流动的社会中,自足自给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家族这社群包含着地域的涵义。

村落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多余的,儿谣里“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

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

亲密的血缘关系限制着若干社会活动,最主要的是冲突和竞争;亲属是自己人,从一个根本上长出来的枝条,原则上是应当痛痒相关,有无相通的。

而且亲密的共同生活中各人互相依赖的地方是多方面和长期的,因之在授受之间无法一笔一笔的清算往回。

亲密社群的团结性就依赖于各分子间都相互的拖欠着未了的人情。

在我们社会里看得最清楚,朋友之间抢着付帐,意思就是要对方欠自己一笔人情,像是投一笔资。

欠了别人的人情就得找一个机会加重一些去回个礼,加重一些就在使对方反欠了自己一笔人情。

来来往往、维持着人和人之间的互助合作。

亲密社群中既无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账”。

“算账”“清算”等于绝交之谓,因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往来了。

社会生活愈发达,人和人之间往来也愈繁重,单靠人情不易维持相互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于是“当场算清”的需要也增加了。

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73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美方悍然将所谓“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签署成法,公然为暴力犯罪分子撑腰打气,公然以国内法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公然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充分暴露了美方毫无底线的双重标准和虚伪丑陋的霸权逻辑。

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全世界正义力量也同声予以谴责。

②美方将所谓“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签署成法,乱港之心昭然若揭。

其目的根本无关“人权”“民主”,其现实影响更是与“人权”“民主”宗旨背道而驰。

香港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香港居民依法享有前所未有的民主权利。

这样的基本事实,美国一些政客戴着意识形态有色眼镜,不仅视而不见,反而刻意诋毁、蓄意破坏。

对于香港过去数月来持续发生的激进暴力犯罪行为,他们罔顾事实、颠倒黑白。

在他们眼里,香港暴力犯罪分子疯狂打砸、肆意纵火、瘫痪交通、暴力袭警、残害市民,竟然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他们公然为这种任何文明和法治社会所不容的暴力犯罪行为摇旗呐喊,已丧失了最起码的公义和良知。

③美国一些政客把“人权”“民主”口号喊得震天响,动辄指责他国侵犯人权,却对本国严重的人权问题熟视无睹。

众所周知,美国人为制造的人权灾难早已比比皆是。

眼前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美国移民政策骤变在美墨边境酿出的人道灾难:成千上万的难民被强制骨肉分离,数万儿童被关押在肮脏狭小的房间,承受着可能给其幼小心灵造成严重损害的苦难。

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枪支暴力、暴力执法……大量人权痼疾在美国社会根深蒂固,且在美国社会政治极化的大背景下丝毫看不到解决希望。

更加凸显美式“人权”“民主”虚伪本性的是,美方一再以霸道手段抵制、威胁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对其人权状况的监督,甚至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命题:高一语文命题中心组(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25分)(一)连续性文本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竹枝词里的大明湖肖复兴①一直以为,北方城市里,济南是很特别的。

特别之处在于,它比一般的北方城市多了一份江南的妩媚和湿润。

细想一下,是因为它多水的缘故,而且,这水集中在古历下城内,就更是一般北方城市难有的了。

大明湖和七十二泉,便成为济南的象征和代言,徒让北方的城市羡慕了。

天津有水,海河穿城而过,却没有大明湖那样漂亮而轩豁的湖;北京倒是有湖,昆明湖,名气也不小,却是远在城之外了。

更何况,大明湖是由七十二泉的泉水汇聚而成,就比人工挖掘的昆明湖,更多了一份浑然天成的自然和清冽。

②所以,老舍先生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说过济南是“北方唯一的水城”。

他进一步解释:“山在北方不是什么难找的东西呀,水,可太难找了。

济南城内据说有七十二泉,城外有河,可还得有个湖不可……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

”然后,他感慨道:“济南的不凡,不但有水,而且是这样多呀!”这样多的水,就在大明湖。

③记得第一次到济南,是上个世纪70年代,下了火车,先奔大明湖,为的就是看北方城市里难有的这样多的水。

因是在城内,很快就到了。

那时候的大明湖,没有如今这样多的建筑,沿堤也少有围栏,四周也少有高层楼房的遮挡,充满城市中难得的野趣,水天一色,让湖水显得更加开阔。

或许更像古历下城的大明湖吧,或者更像刘鹗的《老残游记》和老舍小说《大明湖》里的大明湖吧?山水风景和音乐一样,即便历过经年岁月的磨洗,依然会面貌依旧,风情依旧,清风徐来,飘荡着昔日一样美妙的旋律。

④后来读《中华竹枝词全编》,发现其中“山东卷”里的竹枝词大多是写济南,写济南的又大多是写大明湖。

可见大明湖不凡的地位,民间流传下来的竹枝词,让大明湖不仅有音乐的旋律,更多了诗的韵律,有了和时间一样绵长的味道。

⑤未到济南前,便早听说济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一说。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分析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分析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分析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分析(一)一、试卷新,重课改. 新指这套试卷体现了新理念,重视了教改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描述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要求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这套试卷正是体现了这些新理念,无论是阅读理解题的选文,还是的命题,甚至是语言综合运用题等等几乎每道题都是如此。

特别是注意到了乡土文化,乡土文化对学生来说,是一份宝贵的财富,能够激发学生知我家乡爱我家乡。

本试卷22小题,以天子山金鞭溪为题补写对联,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另外,试卷注重语文的工具性,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古诗文所占比例明显增加,这套试卷古诗文考查共占23分,包括文言文翻译9分,简答题3分,古诗鉴赏6分,名句默写6分.在对古诗文的考查中又注意人文性,注重对学生的熏陶作用。

二、重基础,重教材。

从最近几年的高考来看,命题内容越来越来回归书本,重视基础,语文试卷中的字音、字形、同义词比较、成语的取材几乎直接来自教材。

默写、文言文阅读更是直接以从书本中摘录下来的句子和词语作题目。

看来学会对语文教材的学习,是能否发挥语文教材价值的关键.也是适应考试的重要保证。

本试卷从第1题到第6小题以及文言翻译、名句默写,都是直接来自教材,文言阅读题选文也与课本所学文言文有联系.三、重素质,重能力.这套试卷坚持遵循课程标准,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注重解题所需能力的培养和积累,以促进中学的素质教育.且不说阅读理解题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就说21题猜字谜、22题补写对联、23题推理题、24题仿写题,更是吹来一阵考查学生能力的清新之风。

四、试题注重基础,难度适中。

全卷突出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试题80%以上由基础题组成,无怪题、偏题和似是而非的难题。

即使是语言综合运用题,猜字谜补写对联推理题仿写题,题型新颖,轻松活泼,对学生来说,又不是很难,属于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题。

既让大部分学生体验到考试成功的喜悦,又让部分学有所长的学生有充分发挥自己才华的机会.难度适中,有一定区分度.五、有时代色彩,对学生有教育意义。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高一上学期语文学科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家池的修禊俗修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中说:“禊者,洁也。

谨按《周礼》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

”但从《诗经·溱洧》来看,修禊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为带有节日性的活动。

三月桃花盛开,百花馥郁,河水荡漾,水盈碧泛,阳光明媚的时候,郑国的青年男女到溱洧两水上沐浴,以洁身除秽邪之气,临别互赠花草。

《韩诗》载:“郑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之上,招魂续魄。

秉兰草,拂不祥。

”这应该就是修禊的前身。

但是到了两汉,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祭祀只是象征性的,在水曲隈处喝酒吟诗成主要内容,成为一种官民同乐的高雅有趣的节日活动。

到了宋代,其内容已经是根据喜好随意增减了。

文人雅士多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歌咏。

一般民众则游春踏青,赏览春光。

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集会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父子、谢安、孙绰等共41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举行的。

贤士名流分列两岸,参差坐于茂林修竹中,曲水赋诗,纵酒狂欢。

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

但影响巨大波及全国的修禊活动是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的三次“红桥修禊”,主持者皆为名士,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举。

其方式是在洗濯后,列坐水畔,随水流羽杯,举觞吃酒,吟诗作词。

襄阳也是一个有修禊传统的地方,而家池就是主要的修禊地点。

《湖广通志·襄阳府》载:“县东十里,有白马泉,晋凿齿居焉,因名家池。

”宋祝穆撰《方舆胜览·襄阳府》载:“每年三月三日,刺史禊饮于此。

”六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云:“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水滨,为流杯曲水之饮,取黍曲菜汁和蜜为饵,以厌时气。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质量分析报告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质量分析报告

XX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质量分析报告XX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参照2022年全国新高考卷的样式命制,考试范围为必修上册。

试卷均为原创题,选材上注重课内外相结合——课内选材涉及教材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节日与文化》及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中的相关文本,课外选材涉及当代小说、《宋史》选文、道潜的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段,突出了基础性、实用性、文学性与思辨性特点,既重视课内基础,又重视课外知识延伸,能够较好地检测高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语文能力的运用水平。

一、试卷特点分析1.重基础,重教材结合高一学生的特点和所学教材内容,突出基础知识的考查,试卷中涉及的一系列知识点,都根植于教材中(删去“中”),考查内容立足于教材。

比如现代文阅读Ⅱ《无法完成的画像》考查了第一人称“我”的作用,这正是教材《百合花》一文的重要知识点;比如文言文阅读材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诗人杨万里,第11题的实词联系课内所学《琵琶行并序》一起考查,第13题翻译得分点“谪”“始”“窃”“或”“是”“然”都是本学期所学文言文中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题的阅读材料直接选自学生本学期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作文是时评类作文,是教材第三单元“学会写新闻评论”的写作任务。

2.重规范,重引领试卷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四大部分,9道客观题和14道主观题共23小题,结构、题型及分值与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一致,注重立德树人的渗透,符合新高考命题方向。

题目均为原创,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

题型规范,难度适中,没有出现偏题怪题。

重在通过各种常规知识点的考查,引领刚上高一的学生明确高中语文学习的重心与方向,答案拟写规范详细,重在引领学生规范作答,准确表述。

3.既突显传统文化,也体现时代精神本次考试选材丰富,既有“节日文化”“乡土中国”等传统文化,也有革命战争小说等红色主题,还关注现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一、混合默写1.在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_____,_____。

(《诗经·邶风·静女》)(2)《荀子·劝学》里的“_____,_____”这两句中,作者将“思”与“学”进行对比,强调了“学”的重要性。

(3)_____,_____?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师说》)(4)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

”二、选择题2.许多成语源自《论语》,给人以丰富的教益。

下列对相关成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鼓励大家追求无拘无束、无欲无求的生活。

B.子曰:“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君子不器: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只有单一的用途。

启示我们不囿于一技之长,应求“道”。

C.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周而不比:团结而不勾结。

使人认识到要以公正之心待人,不怀成见及私心,不徇私护短。

D.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见义勇为:见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奋勇地去做。

启发我们要勇担道义和职责,成为仁义之人。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学年第二学期温州市高一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语文试题(A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盛唐诗人常常根据羌笛作为塞外之物的文化属性,将其用于边塞诗中,借以反映征人之悲。

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云:“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王昌龄此诗中的抒情主人公用羌笛吹奏“伤离别”的《关山月》,表达其久戍边地不得归的无奈与悲痛。

《关山月》不仅成为诗人情感的爆发点,而且还有力地渲染了诗人的哀伤,使诗歌的情思变得更为明晰、深沉。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评论此诗“一语不及征人,而征人之苦可想”。

盛唐的羌笛描写多渲染了征人的思归之苦、久战无功的遗恨等哀情,与诗人的心声水乳交融,这是之前的同类诗歌难以企及的。

②盛唐诗人常借羌笛吐露他们浓烈的思乡之愁,比起前代,此类诗歌的艺术水平也大大提升。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笛声再大也不可能“满洛城”,这里显然是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形容羌笛之声,为诗歌抒情作了铺垫。

其后,诗人巧用“折柳”,说明其所闻的笛曲为《折杨柳》,同时建立了本诗的情感基础。

最后,再用一个反问句将故园之思自然地从折柳送别之情引出。

如此,诗歌的情感内容变得更为丰富、深沉。

浓郁的乡愁与嘹亮的笛声交相辉映,致使全诗达到情景交融、浑然天成的艺术高度和出神入化的境界。

《唐宋诗醇》卷八评《春夜洛城闻笛》云:“凄切之情,见于言外,有含蓄不尽之致。

至于《折柳》笛曲,点用入化。

”以羌笛表达乡愁的诗歌,盛唐约有9首,而盛唐之前仅约有4首,尽管早在先唐就有诗人以羌笛抒写故园之思,但其数量和质量,均不能与盛唐类似诗歌相媲美。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填涂在规定位置;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2分)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

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我们的()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

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虚弱!胡文英这样评价庄子:“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

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

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这是庄子的“哲学困境”。

此时的庄子,徘徊两间,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困兽之斗。

他自己管不住自己,自己被自己纠缠而无计脱身,自己对自己无所适从无可奈何。

____________。

于是,随着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了极致。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莫衷一是束手无策视线B. 莫衷一是手足无措视界C. 无所适从手足无措视界D. 无所适从束手无策视线2. 填入上文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他有鸽子的温柔宽仁,更有蛇的冷酷犀利。

(审核版)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22套).doc

(审核版)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22套).doc

鹤岗一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3题。

(9分)买意外险需看清保险公司的免责条款据各大保险公司反映,韩亚空难之后,近期前来咨询和购买航空意外险、交通意外险等险种的客户明显增多。

一般意义上的航意险,是指乘客在保险期限内因飞机意外事故遭到人身伤害导致身故或残疾时,由保险公司按照保险条款所注明的保险金额给付身故保险金,或按身体残疾所对应的给付比例给付残疾保险金。

这是大部分人乘坐飞机时习惯购买的,也是保险公司为航空旅客专门设计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商业险种,这类航空意外险基本只保障单次航班,每次花费20元,保障额度20万到40万。

当然,并不是购买了航意险就意味着在空中遇到的一切意外都在保障范畴内,不少意外事件都在责任免除范围内,其中就包括在核爆炸、核辐射或核污染,战争、军事行动、暴动或武装叛乱期间发生意外,保险公司是不给予赔付的。

20元买一份保额为40万的航意险,从保额、保费、保障范围来说,都不太划算。

乘客可根据自己出行情况,综合考虑保障期限、范围和保费等各方面来选择航意险。

对于“空中飞人”来说,可购买一年期的航意险,可保一年内的航空意外,不限乘坐飞机的次数,而且一年期航意险的保费一般在40元到60元之间,保额介于45万至50万元之间。

此外,经常出差、探亲的旅客可以选择交通工具综合意外险。

除航空意外,还涵盖了轮船、汽车、火车等其他交通工具的意外保障。

一年期的价格一般是50到300元,保额为20万到100万。

此外,部分保险公司的寿险和养老型保险产品,可以附加意外险保障,而且针对不同的交通工具,赔付比例相差也较大,一般附加的航空意外伤害,可以获得10至40倍于基本保额的保险保障。

就像航意险有许多种保险公司不予赔偿的情况,意外险中也有许多免责条款需要关注。

比如旅游意外险,如果在行程中有登山、攀岩、滑翔等高危项目,一定要注意这些活动是否在保险公司责任免除条款中列明。

语文考试质量分析例文

语文考试质量分析例文

语文考试质量分析例文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XX县高中期末质量检测考试语文学科质量分析一、试卷评价本次我县高一年级期末语文质量检测试题,与高考全国卷的语文试题结构保持一致。

试题围绕新课程标准,同时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知识点考查较为全面,能很好地起到指导高中语文教学、提升语文能力的目的。

虽然面对的是高一新生,但试题的命制者的眼光已经面向高考,无论试题结构,还是试题的难度,对高一新生而言,都是一大挑战。

1、保持足够的文字阅读量,三篇现代文阅读,一篇文言文阅读,一首诗歌阅读,阅读量与高考试题阅读量一致。

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快速阅读与准确理解。

这对高一新生而言,能力要求明显提高。

2、在题型设置上,与全国语文卷接轨。

从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到写作的基本模式命制。

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紧跟高考步伐创造性的做一些变化。

3、在分值安排上,凸显阅读的重要性。

文言文部分、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所占分值比较多,共占70分。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卷既重视了基础,又考查了学生的运用能力,体现了全国卷的深度和广度。

试卷难度属中偏上。

二、试题得分情况分析1、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是叶嘉莹的《吟诵,惜之念之的文化遗产》,文章比较难懂,尤其是对吟诵的界定的那一句,再加上她的语言比较独特,她长期在加拿大工作生活,用英语教学,深受国外文艺思想的影响,所以,她的文章中的一些词语,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陌生,这更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第1题有难度,但仔细推敲也能作对。

可能是因为在阅读文章时没有读懂,所以导致做相对简单的第1题时,做错的考生也比较多。

C项D项的错误比较明显,C项在第2段中说作诗决定用那个字,既与字的声音有关,也与字的意思有关。

D项在第一段中说吟诵不是吟给别人听,是说吟诵的目的在于交流与感应,并非否定吟诵的可以用来欣赏这一功能。

2022-2023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2023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自古以文化为族群认同的纽带,而不是以种族、血缘或地域为认同纽带。

这一本质特征远在统一的秦朝形成前就已定型。

以文化为族群认同标志的文化基因,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传承具有决定性的建构作用。

文化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也是可以通过学习而接受的,以文化作为维系族群的纽带,既为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使“统一”成为华夏族群的本能驱动——自有周一代,“统一”就是中华世界唯一的理想形态,也是最终形态。

除了以文化为族群纽带,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形成甚早、延续至今的文化基因,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向心”与延续,那就是建立在儒家话语之上的对“温柔敦厚”的追求。

“温柔敦厚”,语出《礼记》,其指的决不仅是人的性格或态度,还是个人对于大道的追求,对民众、家国、集体的深厚感情和悲悯,或者可称为“集体性考量”“整体性思维”等等。

在四海升平时,“温柔敦厚”使一个人与邻为善、乐于助人;在天灾人祸时,“温柔敦厚”使一个人为了他人、家国可以慨然赴死。

“温柔敦厚”的文化基因依然可追溯到中华文明的源头时期——先秦时期的文献典籍中。

华夏传统中一些鲜明的文化特质,如好仁、不武、中庸等等,甚至诗歌的声韵对偶、楷书的端正庄严等艺术倾向,无不生发于“温柔敦厚”。

是什么塑造了华夏历史的这种文化基因?我以为,文化的问题,最终还是要从文化中找寻答案。

文化是可以被引导和塑造的。

中国从汉代起尊崇儒家学说,唐宋时期的政治家又以非凡的政治智慧设立并发展了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使儒家的精神追求、文化倾向与普通大众的人生之间形成了无法脱钩的紧密联结,从科举制开始,儒家文化开始突破社会的上层,渗透至社会的每个阶层。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骆驼祥子中的主题与人物形象分析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骆驼祥子中的主题与人物形象分析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骆驼祥子中的主题与人物形象分析《骆驼祥子》中的主题与人物形象分析《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于1936年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通过描绘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现实与人性的冲突,展现了主人公骆驼祥子在生存与尊严之间的挣扎。

本文将对小说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以探究故事所要传达的深层意义。

一、主题分析1. 社会等级制度的压迫小说以1920年代的京城为背景,揭示了当时中国封建社会中存在的严重阶级分化和等级压迫。

骆驼祥子作为一个底层苦工,长期受到社会上层统治者的欺辱和剥削。

他内心深处对上层社会的不满和愤怒,憧憬着通过努力摆脱贫困生活,实现人生价值。

2. 生存与尊严的矛盾冲突小说以骆驼祥子对生存和尊严的追求为核心,表达了一个普通劳动者在逐渐接触和体验社会之后,意识到生活中的种种不公平和压迫,不满于贫困的境遇,以及追求人格尊严和社会地位的渴望。

然而,在强大的社会压力面前,他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和磨难,最终绝望地发现生存与尊严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

3. 人性的善良与堕落小说中描绘的人物形象不仅包括了劳苦大众,也涉及到社会上层和商业圈内的人物。

这些人物形象反映了人性的多面性,有些人严于律己,坚守自己的原则和道德底线;而有些人则为了追求利益,忍辱负重,堕落为道德败坏的角色。

小说通过这些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道德境况的关注。

二、人物形象分析1. 骆驼祥子骆驼祥子作为本书的主角,他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农民工,拼命工作以及一次次的经商失败,体现了他对于改变自己命运的不懈努力。

他对金钱的追求,无论多么艰苦都毫不退缩,同时也展现了一个顽强、坚韧的个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灵逐渐扭曲,堕落为一个只追求金钱的商人,最终付出了巨大代价。

2. 李象李象是一个信义之人,他是骆驼祥子的好友和兄弟。

他和祥子一样,也憧憬着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在追求金钱与尊严的道路上,他能够坚持自己的底线。

即使处于绝境时,李象也能够毫不犹豫地拒绝堕落,保持自己的信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年级期末语文试题分析焦作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党红英考试结果统计本试卷满分120分,其中客观题21分,主观题99分。

全市平均分:总分。

全市平均分:总分分71.6871.68,客观题,客观题13.2813.28,主观题,主观题58.4158.41。

全卷难度系数。

全卷难度系数0.60.6。

全市参考。

全市参考21741人。

各题难度系数统计表客观题主观题7题8题9题10题11题15题16题17题0.630.590.540.230.50.780.550.520.330.65最高分统计表总分:105分客观:21分主观:88分作文:49分2人温县一中:段冰洁、赵茗茗691人1人温县一中:范星2人焦作十一中:仝瑶焦作一中分校:赵宁客观题满分人数分布统计学校人数学校人数学校人数焦作一中77焦作一中分校5武陟二中1武陟一中98武陟一中分校21武陟城关中学16修武一中66修武一中分校7外国语中学13温县一中117温县一中分校7焦作四中9沁阳一中71沁阳一中分校10焦作十二中3博爱一中63武陟中学11孟州五中1沁阳永威11焦作十一中32孟州五中分校7孟州一中37武陟三中1焦作六中2山阳一中1人温县新宇高中2博爱二中2各小题平均分统计表题号123456789分数 2.47 1.08 2.41 1.09 1.65 1.23 5.430.69 2.49题号1011121314151617分数 4.6810.470.730.88 1.75 1.03 1.332.32主观题试题分析及教学指导第7题(10分)(评卷题长——博爱刘杰老师)此题得分较高,平均分5.43分。

满分较多。

一般在5—7分。

得分高的原因主要是本题是课内阅读,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习过了。

存在问题:(1)“奇”是意动用法,好多同学没有翻译正确。

(2)“累”的意思应是“屡次”,有部分同学没有翻译出来。

(3)有部分同学主宾部分,应该译为“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他”指“张衡”,而不是“大将军邓骘是奇才”。

(4)“未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之”虽是虚词,但必须翻译出来。

特别提示:(1)翻译中不能有错别字。

(2)要回归课本,做好知识积累。

(3)对文言文翻译,应再次向学生强调紧扣语境、逐字直译的原则。

(4)要重视虚词的翻译。

第8-9题(11分)(评卷题长——温县张磊老师)答题情况:这次考试诗歌鉴赏题选的是课本上的的辛词二首。

第8题考两首词中用的典故,最高分3分,最低0分。

得3分者寥若晨星,得零分者多如牛毛。

失分的原因是答对4个的给1分,5-7个2分,8个给3分。

多数考生答得数量不足,一部分张冠李戴,错误百出,如:刘邦抗金,刘秀起义,项羽呵斥等等,说明一些学生基础知识差,所学知识不牢固,不全面。

第9题为开放性题。

最高分5分,最低分0分,多数考生得分在2-3分之间。

失分原因是对辛弃疾的两首词的所用的典故不太熟悉,对词的主旨把握不深,没有做到“知人论世”,因此对两首词中的“英雄”把握不准。

如:认为英雄是曹操、张翰等,分析作者的情感是悲伤、无奈等。

另外多数学生书写马虎、潦草,也是失分的一大因素。

温馨提示:语文学习要踏踏实实,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一定要“以本为本”;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不可偏废,而博学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诗歌学习,一定要注意“知人论世”;注意书写认真、规范。

第10题(6分)(评卷题长——山阳一中唐起家老师)第11题(19分)(评卷题长——武陟冯红霞老师)(1)(4分)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其中,D 项是对文段的综合分析理解,很到位,是第一正确选项。

A项对“小丫头齐乱跑”的细节理解正确,是第二正确选项。

E项的理解有道理,但是“行乞的幌子”说法不太恰当。

刘姥姥推出板儿说话,只是为遮掩窘态。

B项中“谨慎性格”有误,由原文“忍耻”等可知。

C项对作者安排刘姥姥角色的用意理解不当。

可参照D 项理解其用意。

(2)(4分)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

概括时,注意结合文本,结合具体情节,才能概括准确,不遗漏要点。

(3)(5分)本题考查对小说情节结构的理解分析。

能力层级为D。

作用分析,应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着手。

(4)(6分)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探究能力。

能力层级为F。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考生,当骑墙派,两种观点都赞同,模棱两可,该题0分;还有些考生,在陈述理由时,不注意结合文本,泛泛而谈,得分也受到影响。

第15-16题(6分)(评卷题长——市十二中王军芳老师)第15题(2分)这道试题源自必修4“梳理探究”中的《走近文学大师》,内容和原文非常贴近。

文中提及莎士比亚、鲁迅、伏尔泰等中外文学大师,提倡同学们阅读大师的经典作品,并提出:“当我们进入大师创造的精神世界,就会为那深厚的意蕴和睿智的表达所吸引,不断引发人生的思索,并感觉到向上和向善的巨大力量。

”文中还提出:“从你学过的课文作者中找出一位最让你敬仰的文学大师,读他的一两篇或一两部作品。

想想……真正进入大师作品的精神世界。

”而必修四课本中的课文作者,可以说都是文学大师:关汉卿、曹禺、莎士比亚、鲁迅、蒙田等。

熟悉课本的学生不难理解此题的答题方向,写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而平时阅读大师经典的学生做此题更能稳操胜券。

评卷细则:①此排比的句式特点是:走近文学大师,可以……,……你……;走近文学大师,可以……,……你……。

不符合此句式,不得分。

②“文学”可以写成表示其他人文科学的词,如“哲学”、“史学”、“文艺”等。

写成其他领域的,如“音乐”、“美术”、“数学”、“物理”等的,得1分。

写“理想”“人生”“道德”等特别抽象的词,不得分。

写成表演、武术、道德、厨艺等和“书香”几乎没什么关系的词语,不得分。

③如未写“走近文学大师”,所造的句子只要和例句中“走近文学大师”后的内容形成排比,主语可看做承前省略,也正常得分。

如:“可以擦出你探索的火花,促使你热爱丰富而多彩的生活;可以撞出你好奇的星光,促使你关注美妙而神奇的世界”。

④所写两个句子,内容要求和例句思想感情基调一致,健康向上,表达从大师身上和经典“书香”中得到的人生启示。

内容、思想感情不得当者,不得分。

⑤不够两个完整的句子,不得分。

⑥卷面涂抹严重的,字迹不清楚的,酌情扣分。

学生答题情况:约1/5的学生,能把握句式特点,以“走近文学大师”开头。

只要内容得当,可得2分。

写“走近历史(哲学、思想、文艺)大师”,也得2分。

约1/5的学生,虽大致把握句式特点,思想内容也符合要求,但写的是“走近化学大师”“走近物理大师”“走近音乐大师”等,扣1分。

写其他的,如“走近表演(武术、魔术、道德、人生)大师”,和“书香”几乎无关,不得分。

部分学生,未把握句式特点,写成“走近科学殿堂”“走近艺术世界”“走近老师”“走近明星”等,不得分。

部分学生,只写1个句子,或第2句未写完整,不得分。

部分学生,随意乱写,所写句子结构、内容和示例句子构不成排比,不得分。

部分学生,有明显的错别字,如“走近”写作“走进”,扣1分。

极少数学生,卷面涂抹、勾画严重,字迹不清,酌情扣分。

极少数学生,一字未写,空白。

特别强调:个别学生15题和16题的答案,位置写反了。

如果学生有明显的标记表示,如写出“15、16题写反了”,或用箭头标出来,按正常卷改。

如果没有任何标记,两道题均判0分。

今后教学建议:①重视教材,重视经典阅读,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和思想认识,为做此类题做“质”的积累。

②平时做仿句式题,要求学生认真审题,严格按照题目要求答题,养成规范答题意识。

老师要批改,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③得分普遍低的题,要求学生重复训练,达到彻底掌握的目的。

④讲解各种修辞知识,要和做题结合,有的放矢。

要求学生对各种修辞特点心中有数,能够熟练、准确地运用修辞造句。

⑤不少学生词汇贫乏,虽然造出了句子,但毫无文采,枯燥无味。

所以老师平时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多积累优美的句子甚至语段,并且要经常通过测试提高学生运用优美词语和语句的能力。

⑥平时做题,最好用比较规洁程度。

要特别强调在各题规定的位置作答。

第16题(4分)该题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用学生熟悉的网络语言做题面,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写出自己的真实看法。

考查了谐音修辞及效果,这是对学生修辞掌握情况的检测。

要求观点鲜明,有利于学生整理原本混沌的想法,使之要点突出。

这是一道开放题,学生只有言之成理,赞成或反对这句网络用语,都行。

要求思路清晰,可以考察学生整理思想并步骤清晰地进行表达的能力。

题面要求“请你从修辞效果、思想内涵、社会意义等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应依次从修辞效果、思想内涵、社会意义三方面来谈。

最好用数字序号表明自己的答题步骤。

要求内容充实,需要学生对这句网络用语的含义和在社会上的使用情况、对人们的影响有基本了解,从而作答,并表明自己的态度。

评卷细则:①“谐音”,得1分。

②“一切都是浮云”反映出的人生态度,积极向上者认为是豁达超然,悲观者认为是无从把握、绝望,任答一种即可。

得1分。

③“一切都是浮云”的社会意义。

“对于生活工作压力大的人来说,活用网络用语、积极从网络事件中寻找乐趣是一种很好的压力宣泄方式”,或“表现出对现实的一种不满和对世界的虚无感,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

④任答一种即可,1分以上三点都写到了,且条理清晰,1分。

学生答题情况:①关于修辞,只要答出“谐音”,即得1分。

不写谐音效果,不扣分。

但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如“斜音”“协音”等,不得分。

写“发音相同”“用同音词”“用拟声词”等,不得分。

部分学生只答“比喻”,不得分。

少数学生根本不提修辞。

②思想内涵方面,部分学生能明确表示“神马都是浮云”是令人超脱名利、心情轻松的,或是让人失去斗志、无所作为的,得1分。

③社会意义方面,部分学生能写出“‘神马都是浮云’是一种令人轻松愉悦的生活态度,很适合压力极大的当今社会的人们”,或写出“是一种消极、虚无的人生态度,不利于社会发展”,得1分。

④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够做到以上三点都写对,即观点鲜明、条理清晰、内容充实。

得4分。

学生若辩证回答,既能看到这句网络语的优势,又能看到其不足,也正确,可得4分。

⑤部分学生不仔细审清要求,答案没有条理。

如果回答尚全面,扣1分。

部分学生不谈修辞,只回答内容。

若内容条理清晰,得2分;若内容无条理,得1分。

部分学生所写内容毫无道理可言,如“‘神马都是浮云’是垃圾,网络流行语都是垃圾”,“出这样的题毫无价值”等,不得分。

⑥少数学生审题不清,不回答“神马就是浮云”的有关问题,而是泛泛谈论自己对当今社会网络语流行的看法,不得分。

少数学生卷面差,涂抹多,字迹难辨,酌情扣分。

今后教学建议:①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焦点、热点,了解社会上比较“热”的人、事,包括语言现象。

可以以“一周社会热点盘点”或其他专题形式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