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苹果》课堂实录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堂实录-4.1 可能性|冀教版
“可能性”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兜里装了一个水果,大家来猜一猜,可能是什么水果呢?生1:苹果生2:梨生3: 葡萄生4: 橙子生5: 柠檬生6:西红柿生: 老师,西红柿不是水果,它是蔬菜,所以不可能是西红柿师: 这位同学真棒,因为老师带的是水果,所以不可能是西红柿。
那么还有那些可能呢?生:葡萄生: 杨桃生:火龙果......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那水果的种类太多了,同学们猜了好多种,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这种水果是黄色的弯弯的,像月亮,是猴子喜欢吃的,那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水果呢?学生一起说:一定是香蕉。
老师拿出香蕉,验证了答案。
板书:可能性师:刚才大家在猜水果的时候,用了可能、不可能、一定这三个词汇。
那我们今天就通过游戏的方式来看看哪些事件是可能发生的,哪些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哪些事件是一定发生的。
师:那咱们现在来玩一个摸球比赛的游戏怎么样?生:好!师:请听清楚游戏规则:每人摸10次,每次摸出的球给同学们看清楚,放回盒子里摇动一下后再摸。
谁摸到的白球多,谁就获胜。
(教师边讲边示范)谁想参加这个游戏?(教师选生1和生2。
生1摸的盒子里装了3个白球,3个黄球;生2摸的盒子里装的全部是白球。
)师:下面的同学要记清次数,可要当好监督员哟!(学生摸球。
比赛结束,生2获胜。
)师:生2获胜!生1服气吗?生1:不服气!师:为什么不服气?生1:生2每次摸到的是白球,那个盒子里可能全部是白球。
师:是吗?咱们打开盒子看一看。
(教师一一打开盒子检验,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概括。
)师:1号盒子里全是白球,摸出的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摸出黄球;2号盒子里既有白球,也有黄球,那就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
师:你们觉得这个游戏公平吗?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呢?生1:游戏里是摸到白球多就获胜,1号盒子里全是白球,生2无论怎样摸都可以获胜。
而2号盒子还有黄球,那就有可能摸到黄球,所以我会输给生2。
张齐华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张齐华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张齐华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分数的意义师:丁丁和冬冬在野餐时,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生:好~课件出示丁丁和冬冬以及一个苹果、,个月饼和两瓶矿泉水。
师:你们能帮他们分一分吗,,个月饼谁先来,生:,个苹果每人分两个。
师:两瓶矿泉水,生:每人分一瓶。
师:同学们特别善解人意。
瞧,月饼和矿泉水每人分得怎么样,生:一样多。
师:数学上,我们把每人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做什么,生:平均分。
教师板书“平均分”。
师:可是问题来了,苹果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成两份吗,生:能~师:想一想,苹果要平均分成两份的话,应该怎样分,一起说~生:每人分半个。
生:每人分一半。
师:有人说半个,有人说一半,如果让你分,你说该怎样分,生:一人切一半。
师:张老师该从哪儿切,生:从中间切。
教师将课件中的苹果切成两半。
师:拿出手指指一指,苹果的一半在哪里,这一块是苹果的一半吗,这一块呢,看来只要把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苹果的一半。
可是,这一半该怎样用数来表示呢,生,:二分之一。
生,:四分之一。
生,:还是赞成二分之一。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是一种新的数,而且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
至于苹果的一半究竟用二分之一还是四分之一表示,或者是这个小女孩一开始悄悄给我说的一分之二呢,让我们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来判断好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
板书:认识分数。
二、动手动手操作,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把苹果平均分成了几份,这一半正好是这两份中的几份,瞧,平均分(在课件中的一半苹果中出示分数线),两份(出示分母,),中的一份(出示分子,)告诉同学们,这个数叫做二分之一。
谁会读,生,:二分之一。
生,:二分之一。
生(齐):二分之一。
师:同学们,这块苹果是整个苹果的二分之一,那这份呢,生:也是二分之一。
师:这样看来,只要是把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它的……生:二分之一。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与除法》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与除法》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分数与除法。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超市里的苹果是如何销售的吗?比如说,一个苹果的价格是2元,那么买3个苹果需要支付多少钱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分数的概念教师通过讲解分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
例如,1/2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实物演示,如将一个苹果切成两半,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分数的含义。
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联系。
例如,1/2可以表示为2÷4,3/4可以表示为3÷4。
通过这种联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分数的运算规则。
3. 分数的运算教师讲解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例如,1/2 + 1/4 = 3/4,2/3 × 3/4 = 1/2。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分数运算的规律,如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子直接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运算等。
三、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例如,计算以下分数的运算:1/2 + 1/3,2/5 × 3/4,1/6 - 1/9等。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数的运算规则。
2. 拓展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生活中哪些场景会用到分数呢?”或者“你们能否举例说明一下如何将一个复杂的分数问题简化?”五、布置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计算以下分数的运算:1/2 + 1/3,2/5 × 3/4,1/6 - 1/9等。
2023最新-《苹果》教案【优秀4篇】
《苹果》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壶知道为您精心收集了4篇《《苹果》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苹果》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于彩图绘本的学习兴趣。
2、理解故事,培养说话,想象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感受各种动物的本领,鼠小弟和海狮的合作精神和珍贵友谊。
教学重难点:1、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启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渗透句式训练。
2、引导学生感受合作的力量,激发绘本阅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猜谜引入,看图揭题1、猜谜语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我们班的小朋友出个谜语考考你们,要是你猜出来了就马上举手。
两撇小胡子,油嘴小牙齿;贼头又贼脑,猫儿一叫它就跑。
生:老鼠。
(板书:鼠)师:大家说他猜的对吗?(奖励一个苹果)哇,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会动脑筋,一下子就猜出来了,真厉害。
2、鼠小弟师: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只老鼠,我们一起来看看他长什么样子。
看投影,师:你说说看。
(预设:他的耳朵圆圆的,他的鼻子尖尖的,他的身体很小,他很可爱。
)师:是呀,他小小的,长得又很可爱,所以大家都叫他:鼠小弟。
谁来亲切地叫叫他?(请3个,我们一起来叫叫他)。
3、师:咦,鼠小弟他在想什么呢?看投影,生交流。
(预设:生:他想吃树上的苹果;生:他想,树上的苹果一定很好吃。
)师:树上的苹果又大又红,散发着阵阵苹果香,把鼠小弟深深地吸引住了,它很想吃,可惜(树太高了,鼠小弟又太小,他吃不到苹果,)只得站在苹果树下想办法。
此时另外的小动物,也纷纷被苹果香引来了。
二、读文看图,理解故事(一)读文字,理解小鸟、猴子图1、学习小鸟图文,重点说,想师:谁第一个被引来来摘苹果了呢?我们请一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听了以后,你知道了些什么?(请1位。
评价:你真仔细,我们看书的时候,这些字宝宝们可千万不能漏掉呀,它们藏着许多有用的信息呢!)师:那小鸟是怎么拿走这个苹果的呢?书上还有精美的插图呢,我们一起来瞧一瞧。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在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堂上,老师正准备给小朋友们介绍乘法。
哎呀,光是想想,孩子们的眼睛就闪闪发光,充满了好奇。
老师一开始就摆了几个苹果在桌上,嘿,这可是个不错的开场。
想象一下,如果每个小朋友都有两个苹果,那一共是多少个苹果呢?这时候,孩子们纷纷举手,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
老师笑着点头,看来这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我们来玩个游戏吧!”老师提议,孩子们立马来了精神,像小鸟一样欢快地跳了起来。
老师把苹果的数量加倍,问他们现在有多少。
孩子们拼命算着,心里想着:两个苹果再来两个,哦,那就是四个!老师微微一笑,夸赞他们聪明。
每次看到孩子们的兴奋样,老师心里乐开了花。
学数学就是要让他们觉得有趣,才不会觉得枯燥嘛。
这时候,老师又问:“那如果每个人都想要三倍的苹果呢?”小朋友们开始低头算了,嘴里嘟囔着。
老师心里暗自高兴,看来孩子们已经开始懂得把数量乘起来了。
大家都是小数学家,真是可爱极了。
于是,老师举起一根手指:“来,我们一起说出乘法的秘密!”小朋友们齐声喊:“乘法就是把数量变多呀!”老师心里感到无比自豪。
老师决定让孩子们更深刻地感受一下乘法。
于是,她把教室里的玩具车拿了出来,问大家:“如果我们有五辆车,每辆车上都有四个轮子,那总共有几个轮子呢?”哇,这可难倒了一些小朋友,眼睛里冒出了疑惑的光。
老师一边引导,一边鼓励大家:“想想看,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解决哦!”小朋友们点点头,心里似乎开始闪现出小灯泡。
“乘法就像是魔法!”老师继续说,孩子们睁大了眼睛,听得津津有味。
“你们知道吗?它可以让我们轻松地算出大数目。
”这下小朋友们都来了兴趣,纷纷开始试着用乘法算一些问题,脸上的笑容不断扩大。
老师真是乐见其成,毕竟看到孩子们这样开心,自己也感到无比满足。
接下来的时间,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做了一些有趣的练习。
她把全班分成了几个小组,给每组发了一些糖果,问:“如果每个小组有六颗糖,那五个小组一共会有多少颗呢?”孩子们开始热烈讨论,计算纸上飞快的笔划声响成一片。
2023最新-《苹果》教案【精选7篇】
《苹果》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整理的《苹果》教案【精选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苹果》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上《分苹果》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具体操作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
2、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表达、合作的习惯,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分苹果,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教学难点:让学生产生计算的必要性。
并让学生通过操作的具体分,抽象出算式符号,让学生经历建模的过程。
课前谈话:和学生一起整理桌面。
(每一组发了一张白纸,一张表格)请把老师发给你的表格放在左边同学的桌面上,把白纸放到右面同学的桌面上。
师:今天老师要一年二班的小朋友上一节数学课,特别高兴,送给小朋友们一首儿歌:认真听课多动脑,小组合作静悄悄。
大胆表达勤思考,刻苦学习本领高。
(用大白纸并标上拼音出示)听了这首儿歌后,你们从儿歌里知道了什么?生:上课认真听讲。
生:上课纪律好。
生:多思考。
生:同学合作时要静悄悄的,没有声音,不要影响别人。
师:刚才的同学说的。
特别好,上课操作的时候不要有声音,小组合作的时候也要尽量静悄悄。
奖励这个同学一个小太阳。
师:刚才上课的一年三班上课的时候表现的特别好,你们一定能比他们表现的还好,有信心吗?生:齐有。
师:准备好上课了吗?生:准备好了。
师:上课。
(师生问好)(因为第一次和孩子们接触,把一首儿歌送给孩子,让学生知道课堂上应该如何表现。
)新课教学:1、数师:手指儿歌动手合作静悄悄现在请同学们打开学具包,看看老师送给你礼物,(学生打开后看到里面的苹果学具)数一数里面有几个苹果,记在心里,千万别说出来!别让其他的小朋友知道呀。
(小朋友已经数好了,都举手要告诉老师,但是没有学生说出来)师:请同学们用手势告诉我,你的学具包里有多少个苹果?(有四个同学包里面的苹果不是1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课堂实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课堂实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的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概念、分数的比较以及分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能够正确比较分数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比较方法,分数的大小比较。
2.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出示一个苹果,将其平均分成8份,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用数学符号来表示这个苹果的某一份。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小数或者除法来表示,教师进而引导他们思考是否有其他表示方法。
2. 探究新知(1)分数的概念教师通过展示一个苹果被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3份,引导学生用数学符号来表示这个苹果的3份。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3/8来表示。
教师解释分数的意义,即分子表示取的份数,分母表示总份数。
(2)分数的比较教师引导学生比较3/8和2/8的大小。
学生可能会发现3/8比2/8大,因为3比2大。
教师总结分数的比较方法,即比较分子的大小。
(3)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分数4/7和5/7的大小。
学生可能会发现5/7比4/7大,因为5比4大。
教师总结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即比较分子的大小。
3.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分数,让学生进行比较大小。
例如,比较1/7和2/9的大小,比较3/6和4/6的大小等。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分数的概念、分数的比较方法和分数的大小比较。
学生能够总结出分数的意义、比较方法以及大小比较的规则。
5.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一些有关分数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比较一些分数的大小,将一些整数转换为分数等。
小学数学课堂实录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实录案例
时间:2021年9月8日上午9:00-10:00
地点:XX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
教师:张老师
学生:全班32人
课程内容:数的认识和比较
一、课前铃声响起,学生们纷纷进入教室,有序地找到自己的座位。
二、张老师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数的认识和比较。
提醒学生们在课
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勇于发言。
三、张老师先让学生们大声数一遍1~100的数字,锻炼他们口算能力。
四、张老师拿出一些小球,放在桌子上,让学生们估算一下有多少个
小球。
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说30个,有的说40个,经过仔细数一下,发现一共有36个小球。
学生们都很开心,觉得自己的估算很准确。
五、张老师给学生们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不同的图案和颜色,然后
问学生们:红色的图案有几个?绿色的图案有几个?学生们认真观察,有的用手指数着,有的用笔在纸上画着,经过几分钟的观察和思考,
学生们都回答出了正确的答案。
六、张老师拿出三个不同大小的圆形水果,一个橘子、一个苹果、一
个西瓜,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它们的大小顺序。
学生们小
心翼翼地观察着,有的用手指比划着,有的站起来仔细比较,最终大
声报出了正确的答案。
七、张老师让学生们在纸上画出三个不同大小的圆,然后按大小顺序
编号,确保每个学生都理解大小顺序的概念。
八、课堂结束,张老师安排学生们回家后继续练习数的认识和比较,
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和观察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分苹果教学实录及评析9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分苹果教学实录及评析9篇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分苹果教学实录及评析 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40—41页,10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1、通过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10的加减法。
2、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在探索、交流中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10的加减法。
教具准备:苹果若干、小苹果图、苹果树、小刺猬运苹果图。
学具准备:每生10根小棒(或小圆片)。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动中思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果子成熟的季节,小刺猬的苹果园大丰收,长满了苹果。
小刺猬高兴极了,摘了10个苹果奖赏自己,它想分两天吃完,有几种分法?小朋友愿不愿帮帮它?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去分苹果。
板书课题《分苹果》。
(评析: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这里,教师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创设了故事情境,通过语言铺陈渲染,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
并且让学生从小剌猬的角度去分苹果,激发其求知欲,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距离,使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1、分苹果师(出示实物):请看这10个苹果分两天吃完,可以怎么分?(请一小朋友上来分)你能把刚才分的过程说出来吗?你能不能再提个数学问题?会计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算式。
略)你还能提出其它的数学问题吗?会计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算式。
略)师:真了不起,不仅问题提得好,而且还会解答,老师奖你们一人一颗智慧星。
2、分学具。
师:除了这一种分法,还有没有其它的分法?请小朋友用学具代表苹果分一分,并提出问题试着解答。
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想到什么说什么。
比比谁的分法最多?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算式,并整理板书如下:①9+1=10 ②8+2=10 ③7+3=10 ④6+4=10 ⑤5+5=101+9=10 2+8=10 3+7=10 4+6=10 10-5=510-1=9 10-2=8 10-3=7 10-4=610-9=1 10-8=2 10-7=3 10-6=4师:小朋友真能干,想出这么多方法。
数与形公开课课堂实录
数与形公开课课堂实录1. 课堂开场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要聊聊一个既有趣又实用的话题——数与形!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复杂,但其实它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调味料,没它可不行啊。
你们想啊,数就像盐,形则像糖,缺一不可,少了一个,生活就失去了滋味。
所以,咱们今天就来好好“剖析”一下这对搭档,看看它们在课堂上是如何联手作战的。
1.1 数字的魅力先说说数字吧,哇,这东西可真是奇妙得很!无论是在超市买菜还是看体育比赛,数字都能让我们抓住核心。
想象一下,今天你去超市,看到一斤苹果标价八块,你心里就琢磨,这八块钱能买多少个苹果,是不是?数字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小帮手,随时为我们提供方便。
每次当我看到那些漂亮的统计图表,心里总会想:“这真是个数字的魔法!”1.2 形状的奥秘再说说形状,形状可是个大咖呀!无论是家里的桌子、椅子,还是窗外的树,形状无处不在。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形状,生活会变得多单调啊,真是让人无法忍受。
一个圆的盘子和一个方的盘子,放在桌上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真是“不同凡响”。
而且,形状的多样性给我们的艺术创造带来了无限可能,像那幅名画,光是形状就能引发无数想象!2. 数与形的结合说到这儿,大家一定会问,这数字和形状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别急,咱们慢慢来。
其实,数和形就像一对双胞胎,天生一对!比如,计算一个圆的周长,咱们用到的可是圆周率π,没这个小数,圆的魅力就荡然无存。
还有,平面几何里,我们常常需要用到面积的计算,想想那种数与形结合的感觉,是不是特别神奇?2.1 生活中的应用想想我们平时的生活,很多东西都是这数与形的结合体。
比如,装修房子的时候,我们需要测量每个房间的面积,规划每个家具的形状,才能做到“量体裁衣”。
再比如,做蛋糕时,圆形的蛋糕和方形的蛋糕就会给我们不同的视觉体验,真是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
生活中每一个细节都在提醒我们,数与形的重要性。
2.2 数与形的艺术而且,数与形的结合在艺术领域同样精彩!想想那些建筑,什么古老的长城,现代的摩天大楼,都是在数与形的完美配合下屹立不倒。
《一个苹果》教案分析及课堂实践
《一个苹果》教案分析及课堂实践案分析及课堂实践一、教案概述教学内容:《一个苹果》适用年龄:小学三年级本次教学主要情况:在这节课中,我们将通过阅读《一个苹果》这篇故事来让小学生们掌握一些简单的英语单词,并通过图片展示和口语表达来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掌握一些单词和短语。
3.通过图片和对话来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4.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和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准备1.一份课本《一个苹果》2.一副话板,上面写有单词和短语3.纸张和彩笔4.多媒体设备五、教学步骤1、课堂开头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问候和介绍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并以一个带有苹果的图片作为开场引入,问学生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2、阅读故事通过读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一人一段来快速朗读,然后再一起选择一个好的读者进行精读,同时让学生们注意故事中的关键单词和短语。
3、单词和短语的理解和练习在阅读完故事后,教师可以在话板上写上一些故事中出现的单词和短语,并搭配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一个苹果(an apple)、一个男孩(a boy)、一个篮球(a basketball)等等。
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口语练习来加深学生对这些单词和短语的理解。
4、口语表达通过分组的方式展开口语表达环节,让学生们根据故事中的情节和图片进行小组活动,用英语来描述故事中发生的事情,并向同班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
为了使学生们尽可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可以在这里提供一些课堂语言指导,并给予足够的鼓励和积极评价。
5、小结与评价在活动结束前,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并进行总结,让学生自行回答一些关于故事和单词的问题,用一个简短的小测验来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并提供一些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英语技能。
六、教学效果分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本教案所提供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备受学生们的欢迎。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堂实录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堂实录第一课:观察生活中的物体
教学目标
- 了解观察的意义和方法
- 学会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引发学生对观察的兴趣。
2. 激发思考:提问学生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意义,让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经验。
3. 引导观察:选择一种物体,如苹果,指导学生用眼睛观察它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4. 学生实践:学生自行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并用图画和文字描述该物体的特征。
5. 学生展示:学生互相展示自己观察的物体和描述,通过讨论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
和描述能力。
学生通过实践和展示,增强了对观察方法和意义的理解。
下一步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观察,例如观察物体的质地、重量等特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同时,可以结合科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生活中的比”课堂实录及评析
生活中的比:课堂实录及评析引言“比”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比较手段,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本文将通过记录一堂课堂实录的方式,探讨生活中的比的应用以及评析其优缺点。
课堂实录课程:数学比较运算开始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学习数学中的比较运算。
比较运算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运算方法,通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得出相应的结果。
比如我们常用的大于、小于、等于,都属于比较运算的范畴。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老师拿出两个苹果:一个大苹果,一个小苹果。
老师:现在请你们观察这两个苹果,告诉我它们的大小关系。
学生A:大苹果比小苹果大。
学生B:小苹果比大苹果小。
学生C:两个苹果一样大。
老师:非常好!学生A通过比较发现大苹果比小苹果大,学生B通过比较发现小苹果比大苹果小,学生C通过比较发现两个苹果一样大。
这就是我们的比较运算方法。
进一步讲解老师:接下来我们会深入讲解比较运算的符号表示方法。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几个数学符号:>、<、=。
老师:这些符号分别代表大于、小于和等于的含义。
我们可以用这些符号进行数值的大小比较。
请看下面的例子:老师写下两个比较式:•5 > 3•2 < 7老师:第一行比较式表示5大于3,第二行比较式表示2小于7。
通过这样的比较运算,我们可以得出相应的结果。
练习与小结老师:现在,请你们拿出自己的作业本,完成以下练习。
老师发给学生们一张练习纸,上面有几道比较运算题目。
学生们开始认真做题。
老师:时间到,让我们一起检查答案。
老师在黑板上公布了正确答案,并解释了每道题目的运算过程。
老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是否更加了解比较运算了呢?学生们纷纷点头表示了解。
评析生活中的比较运算在数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比较大小关系,我们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类似的比较思维。
优点:1.比较运算简单直观,易于理解。
通过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关系,我们可以很快地得出结果。
2.比较运算具有普适性,可以应用在各个领域。
一个苹果教案
一个苹果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苹果的外观特征、生长环境,培养学生对苹果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了解苹果是一种健康食物。
教学准备:1. ppt课件:包含苹果的外观图片、苹果的生长环境图片等。
2. 实物展示:准备几个苹果以供学生观察。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话题1. 教师将准备好的苹果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观察。
2. 教师问:大家看到这些水果了吗?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它的外观特征是什么?Step 2:了解苹果的外观特征1. 教师展示苹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苹果的外观特征。
2. 学生们用自己的话描述苹果的外观特征,教师板书学生的描述内容。
Step 3:了解苹果的生长环境1. 教师展示苹果生长的环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 学生们思考并回答:苹果适宜生长的环境有哪些?为什么?Step 4:讨论苹果的作用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大家知道苹果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吗?2. 学生们讨论并回答,教师板书学生的回答内容。
Step 5:总结和展示1. 教师总结苹果的外观特征、适宜生长环境和对身体的好处的内容,学生跟读。
2. 教师用幻灯片展示苹果的外观特征、适宜生长环境和对身体的好处的内容。
Step 6: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观察身边的苹果,写下自己对苹果外观特征的观察。
2. 学生们可以找一些关于苹果的营养知识,并写下自己对苹果对身体的好处的了解。
Step 7:课堂小结1. 教师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苹果的外观特征有哪些?- 苹果适宜生长的环境有哪些?- 苹果对身体有什么好处?2.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并表扬学生的回答。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苹果的外观特征、适宜生长环境和对身体的好处。
希望大家能在生活中多吃苹果,保持健康哦!。
平均分(课堂实录)
平均分(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平均数,如何计算平均数。
2. 了解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 理解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二、教学内容:平均数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情景导入老师拿着一堆苹果示例:请看这堆苹果,你们觉得这些苹果的重量大概是多少呢?让学生想一想,然后班里指定一个同学去称苹果的总重量,记录下来。
(2)讲解平均数将总重量除以苹果的数量,就是这些苹果的平均重量。
这就是平均数。
(3)让学生自己计算老师让学生自己计算出这些苹果的平均重量。
2. 计算平均数(1)例题引入老师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小明一周考了五次试,分别是98分、87分、92分、95分、87分,这五次考试的平均分是多少?(2)做题过程1)将五个分数相加:98 + 87 + 92 + 95 + 87 = 4592)将总分数除以五:459 ÷ 5 = 91.8所以小明这五次考试的平均分是91.8分。
3. 练习时间老师让学生们在册子上做一些小练习,以巩固所学内容。
4. 平均数的应用老师给学生们举一些平均数在生活中的例子,例如计算一个狗狗一天的饭量、一个班级的学生平均身高等等。
五、巩固练习:请计算以下题目:1、小明上周参加五次数学模拟考试,分别得分为93分、85分、95分、92分、90分,这五次试的平均分是多少?2、某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期中考试,60名学生的总成绩是5400分,这次考试的平均分是多少?3、计算以下几个数的平均数:10,20,30,40,50,60六、作业:请学生们在家里完成巩固练习中的题目,并写出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例如:计算一个孩子一天的总体力消耗等)。
七、教学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举了一些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例。
希望同学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它。
八、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们通过情景导入的方式让学生们看到了苹果的总重量,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计算平均数。
用字母表示数课堂实录全国一等奖
用字母表示数课堂实录全国一等奖在数学的广袤天地中,“用字母表示数”是一个极为基础而又关键的概念。
它宛如一座桥梁,连接着具体的数量与抽象的代数世界。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堂荣获全国一等奖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精彩课堂,感受知识的魅力与思维的火花。
上课铃声响起,教师面带微笑走进教室,目光中充满着期待与鼓励。
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数量。
比如,一个苹果、两个香蕉、三只小鸡。
那如果数量很多很多,我们一个个去数,是不是很麻烦呀?”学生们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教师接着说:“所以,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
大家先想一想,在什么地方你们见过用字母表示的东西呢?”学生们立刻活跃起来,纷纷举手发言。
学生 A:“我在数学书上看到过用字母表示公式,比如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C = 2(a + b) 。
”学生 B:“我在停车场看到过用字母表示车位,比如 A 区、B 区。
”教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那我们先来看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老师这里有一堆苹果,不知道具体有多少个,我们可以用什么字母来表示呢?”学生 C 迫不及待地说:“可以用 x 。
”教师:“非常棒!那如果这堆苹果又增加了 5 个,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呢?”学生们思考片刻,学生 D 回答道:“可以表示为 x + 5 。
”教师:“太对了!那如果原来有 x 个苹果,拿走了 3 个,还剩下多少个呢?”学生们齐声回答:“x 3 。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那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老师的年龄比小红大 20 岁,如果小红今年 a 岁,那老师今年多少岁呢?”学生 E 迅速回答:“老师今年是 a + 20 岁。
”教师:“很好!那当小红 10 岁的时候,老师多少岁呢?”学生们纷纷动笔计算,不一会儿,学生 F 回答:“当小红 10 岁时,老师是 10 + 20 = 30 岁。
”教师:“对啦!那如果用 b 表示老师的年龄,小红的年龄又该怎么表示呢?”学生们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学生 G 举手说:“可以表示为 b 20 。
“课堂教学实录”说明及范例
“课堂教学实录”说明及范例为了大家能够更好地完成课堂实录,更好地参与这次课堂教学实录比赛,下面对课堂教学实录的具体要求做一些说明。
“实录”即采用文字记录的方式将课堂教学过程详细记录下来。
一般包括教师和学生的语言以及具体的必要的说明文字,但是本次活动为了更好地展示课堂教学情景及一些必要的教学背景信息,因此,要求大家除上述内容外,还要有教师心理活动,以及学生学习活动、表情状态等的描述。
一般有师生对话式(具体可参见范例1、3)和记述式(具体可参见范例2)。
正文前要有课题、教材版本、学生人数等信息。
具体可参考下面的格式。
课题:教材版本:教学背景简介:如学校简单情况、自己教学情况、美术教学情况等。
学生情况:学生人数、座位情况、是否分组,原因等。
教学设计思路:要解决什么问题?计划怎样上这堂课,为什么这样上等。
教学目标:教具、学具: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反思:感觉怎么样,对于原先的计划实际完成得如何?什么地方做得好?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是否还有困惑等。
范例1:《水果宝宝》美术、范例2:《想象与创意》美术、范例3:《苗岭的早晨》音乐范例1(美术学科)《水果宝宝》教学实录课题:《水果宝宝》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材(冀版)第1册第9课教学背景简介:我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区属二级小学,有11个教学班。
学生主要来源于学校周边的一些工人家庭和个体商贩家庭。
由于学校设施所限,我经常利用相邻的大河沙滩为临时场地进行美术课的沙雕、沙画、石头画等教学活动。
学生情况:我教授的班级是一年级的新生,学生人数为32人。
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的形式分成六组,目的是便于孩子们实际操作和相互学习,并有意培养他们团体合作的精神。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基本脉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上想吃水果,怎样“解馋”→欣赏水果雕塑及图片来“解馋”→语言描述水果形象“解馋”→学生创作活动“解馋”→展示学生作品。
主要设计了三个大的环节:一、欣赏水果。
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只能通过眼睛来“解解馋”啦!”适时播放课件的精彩片断,吸引学生的视觉,使他们进入情境,让学生留恋、向往“馋”,同时又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高潮。
小学数学课堂实录
小学数学课堂实录篇一:小学数学课堂实录(1)20XX.10.15龙泉小学蔡萍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师生相互问好师: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
这节课啊,咱们继续研究与直线有关的知识。
每个同学都有这样一张白纸,我们把这张白纸看成是一个平面,想象一下这个面变大了,能想象出来么?生:能!师:太好了,那咱们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准备好了么?生:准备好了!师:嗯,还有一个同学没有闭上眼睛,那咱们可就开始了。
这个面变大了,又变大了,变得无限大,在这儿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天直线,又出现了一条直线,你想象的这两条直线是怎么样呢?睁开眼睛把它们用彩笔画在纸上。
画完了么?生:画完了。
(承上启下,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简单地回顾,并且自然地过渡到这节课的内容)师:(出示一张白纸)你们能想象这个平面越来越大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现在白纸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了另一条直线,两条直线是怎么样的呢?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请你在刚发下的白纸上画出来。
每个人画一种。
ppT展示几分钟后···师:举起来,互相看看,你们画得一样么?(在下面巡视了一圈,看了几个同学以后)生:不一样。
师:不一样,让我也看看你们画的。
啊,果然画得不一样,想贴到黑板上么?生:想。
师:谁想贴,来,你们几个先贴上来。
师:现在看黑板,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是丰富,在同一平面内,想象两条直线竟然出现了这么多不同的样子,真是不简单!仔细看看,能不能给它们分分类?生:能。
师:好,为了大家叙述起来方便,咱们给它们编上号,跟我一起来编吧!生:1、2、3、4、5、6、7、8、9、10、11师:下面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那几号作品能够分成一类,各小组注意做好记录,开始吧。
(同学们开始在下面讨论)师: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分给大家看看。
来,最后那个小组吧!生1:第一类是6号师:面对大家说好么?生1:8号和10号,第二类是11号和3号师:给大家讲讲你们分的理由。
《苹果》教案
《苹果》教案《苹果》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把重点部分说详细、说具体的方法4、通过人物的外貌和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把握人物的内心情感。
5、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学习他们在危难的时刻心中始终装着他人,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去关怀自己战友的伟大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把重点部分说详细、说具体的方法教学方法:洋思教学模式教学准备:师生查阅关于“上甘岭战役”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1、书写课题,齐读。
2、一个苹果对于我们来说再普通不过了,可在志愿军抗美援朝时的朝鲜战场上,在七天七夜没有一口水喝仍坚持作战的志愿军战士们眼中,它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战士们又是怎样对待这一个苹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读书要求:快速浏览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检查字音,尤其注意订正以下词语的读音血迹斑斑血丝烟熏火燎3、交流: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先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的读书过程,通过阅读概括出文章的主要事件,弄清文章主要叙述了八个志愿军战士分吃一个苹果的故事,在此基础上再来品读文章,学生的学习线路清楚有序,这也符合语文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规律。
]三、入情入境,读中感悟1、课件出示背景资料,学生阅读,交流感受。
1952年冬,我志愿军在朝鲜金城以北的上甘岭阵地上,粉碎了敌人对这个阵地的大规模进攻,取得了歼敌两万五千人的巨大胜利。
在这次战役中,敌人为了攻占我军扼守在上甘岭前沿的两个阵地,在43天的战斗中,出动了大批兵力,向这个总面积只有3。
7平方公里的山头上,倾泻了290万发炮弹和5千多枚。
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所没有过的最密集的炮火,山头被削低了两米,岩石被炸成一米多厚的粉末。
【一年级】教科版语文一年级上册bpmfword课堂实录
【关键字】一年级《b p m f》课堂实录教学目标:正确认读b,p,两个声母,会正确书写b,p。
教学准备:单韵母a o e i u ü的苹果卡片,一棵苹果树,十个头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复习6个单韵母。
(1)出示苹果树及苹果。
师:今天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到果园里去摘苹果,好吗?(出示一棵苹果树,树上结着6只单韵母苹果。
)生:好。
哇!好漂亮啊!师:请小朋友认真看看,树上的苹果,它们分别叫什么?生:自己轻声读一读。
(2)摘苹果师:现在请几个同学上来,把这些苹果摘下来。
生:由学生带大家读。
2、揭示新课同学们真棒!我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6个单韵母朋友,在美丽的公园里还住着我们的新朋友呢!(课件出示公园画面)来,它们共有23个兄弟呢!这节课,我们学习汉语拼音第2课中的4个声母b,p,m,f 。
(二)看图说话,学习新知1、教学声母b(1)由图引入b师:出示课文的插图,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生:图上有阿姨,伯伯,有小孩,有小猫,小狗还有小白兔。
师:当学生说到伯伯的时候,随机出示"bó bo伯伯"及图画,引出声母"b".把"伯"读成第一声就是声母"b"的读音。
板书b(2)新授b的读音师:有些同学已经会读了,请一两个同学读一读。
生:两个同学读b。
师:教师评价,指出声母的发音应该轻短一些。
现在请听老师读,读后讲解。
发b时,先双唇紧闭,把气憋住,再突然放开,让气流自己冲出来,极轻极短,气流较弱。
b-b-b。
生:认真看老师的嘴巴,模仿老师读。
师:指名读并评价。
生:个别读。
师:叫小老师来带读生:其他学生跟读。
师:那阿姨在干什么呢?用电脑点击阿姨,独独出示阿姨听广播的图画。
生:阿姨手上拿着收音机。
师:出示实物收音机,请小朋友上来调台。
你听到的什么?生:收音机上放的就是广播。
师:对,这个“播”的声音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b 。
点评:让学生由实物收音机中听到广播,帮助学生形象认识b的形和音,儿童的认识是从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把一些抽象的说教性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具体的物体,可以促使学生动脑动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苹果》课堂实录《一个苹果》记述了在抗美援朝时期,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空洞中,尽管干渴的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事情,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互相体贴的战友情。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课前准备观看电影《上甘岭》,查找有关上甘岭战役的资料。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播放电影《上甘岭》片段)(评析:课前安排这样一个影片欣赏的环节,让学生对当时抗美援朝时的情况有所了解,为后文的理解作下了铺垫)师:我发现同学们都被刚才的画面所吸引了,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这场战争,去看看它背后的动人故事。
师:上课一、直接导入,明确主题师:同学们,刚才这段影视资料描述的就是抗美援朝战场上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个苹果》就是发生在这次战役中的一个感人故事。
(课前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一个苹果师:非常响亮,干脆一点再来一次。
生:一个苹果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理解战士们的干渴:师:谁来说说通过课前预习,你都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战士们都非常渴。
师:你读书很认真。
生:我知道了战士们都舍不得吃这个苹果,他们心里都想着别人。
师:你很会概括。
生:通过一个苹果我知道了战士们相互关心,互相爱护。
师:你领会到了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评析: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预习能力,在这一课的处理中,由于教材长,内容多,安排学生的课前预习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也是十分成功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也看出了教师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有了很好的指导性与激励性。
)师:刚才同学们都从不同的角度来谈了自己的预习收获,非常好。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黄昏的防炮洞,看看当时的情况。
师: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想想你知道了什么?(投句子:说实在的,自从二十四日------)学生自由读。
师:说说吧!生:我知道了战士们已经几天没喝一口水了。
师:这是战士们遇到的关键问题。
生:我知道了战士们已经渴得受不了了。
生:我知道了战士们此时非常干渴。
(板书:渴)(评析:教师能够抓住课文的关键点进行处理,使学生明白了,使这个苹果珍贵的关键原因在于渴正严重考验着防空洞里的每一个人,为后文的理解作下了很好地铺垫)师:你是通过哪个词具体感受到战士们的干渴的?生:我是通过烟熏火燎这个词感受到的。
师:烟熏火燎是说渴得怎么样了?生:烟熏火燎是说嗓子干渴得快冒烟了。
师:战士们是这样的干渴,谁来读读这段话:生读。
师:你还从“烟熏火燎”感受到什么?生:烟熏火燎是形容嗓子好象用烟在熏,用火在烧一样。
生:烟熏火燎是说嗓子干得很疼,很难受的样子。
师:多么形象的干渴,请你读读这句话吧!生:说实在的,自从二十四日------师:是啊,我的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不用说,战士们也快受不住了,也就是说战士们再不喝水就会?生:就会渴死。
师:如果再不喝水,就会------?生:就会支撑不下去。
师:如果再不喝水,就会------?生:就会死亡。
生:如果再不喝水就会使整个防炮洞里的人失去战斗力,会让他们自已灭亡。
(评析:要这个环节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抓住“烟熏火燎主”这个词展示对战士们当时干渴情况的理解,非常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五年级的学生,如果在理解文本时,若能关注学生语言表达方面的完整性,我想对于文本的理解与语言的表达都会有更大的作用。
)师:多么严重的渴啊!谁再来?生:说实在的,自从二十四日------师:这是威胁到生命的渴啊!让我们一起来!生:齐读。
(说实在的,自从二十四日------)师:通过读书,你还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战士们的干渴?生再读预习时划下的句子。
生:“我望着这个擦得很干净的苹果,------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
”这句话说明特别特别的干渴了。
师:不同寻常的渴。
生:“这时,我身旁的步话机员小李正用沙哑的声音------”从沙哑和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可以看出小李很渴。
师:从这能看出-----生:小李已经渴的很厉害。
生:“小蓝是伤病员,------”从他的嘴唇干得发紫中,我感觉到小蓝因缺水快受不住了。
师:从这我们也能感觉到战士们的干渴。
(评析:这样一个环节的处理,让战士们的干渴生动形象地展示在了我们面前,在学生层层的解读与朗读中,让我们切身地感受到此时战士们是多么地干渴,让我们切身地感受干渴已经严重地威胁着防炮洞里的每一人,为一个苹果的出现及战士们的奉献精神的理解,作下了伏笔。
)那就让我们再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吧。
(播放《上甘岭》片段)(评析:这个环节的设置让当时的情况一览无余)三、研读深入、突破难点感受当时战士们的“奉献”精神师:就在这种干渴的情况下,突然间有了一个可以缓解干渴的苹果,这时,战士们又是怎么做的呢?他们的哪些做法让你感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划出相关的句子,和小组的同学一起多读读,开始吧。
生:读课文,划相关的句子。
A师:当这个苹果出现在战士们面前时,他们的哪些做法让你感动?生:我觉得小李的做法让我感动,“小李出神地——”师:他为什么让你感动?生:因为他自己很渴,他还要不停地说话,在这种情况下他却把苹果给了别人。
(投句子:小李出神地——)师:我们也来读一读,看哪儿最让你感动?生读。
师:哪儿最让你感动?可以是一个字,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
生:我觉得看字最让我感动,因为在自己这么渴的情况下,他还在看战友们是不是也有苹果。
师:还有哪儿最让你感动?生:我觉得出神最让我感动,因为他在想别人是不是也有了一个苹果呢?我能不能吃呢?师:你读懂了这么多,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好吗?生:小李出神地------师:在自己都渴得受不住了的情况下,小李接过苹果,却转手给了小兰。
这一给,(板书:给)给出的仅仅是一个苹果吗?给出的还有什么?生:他给出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他还给出了战友间的关怀。
师:一个给字,给出了战友间那浓浓的深情!谁来读?生:小李出神地------师:给出的还有什么?生:还给出了他对战友的关心,他的心里想着的是别人。
师:一个给字,情深意浓,谁再来读?生:小李出神地------师:让我们带着这份情一起走进小李的内心。
“小李”开始。
生:齐读。
(评析:人物的刻画往往通过具体的词语来实现,张老师恰恰抓住了这一点,从学生感动的词句入手谈出自己的理解,而后又通过对“给”字的独特理解,来深化了对小李这个人物的认识,非常好。
只是若能以此为基点,让学生通过语文文字的品读对人物的认识更深入些就更好了。
)B师:还有谁的做法让你感动?生:小蓝的做发也让我感动,小蓝拿起苹果,张开嘴——因为小蓝是伤病员,这时他最需要这个苹果来解渴,可他为了让其他人吃,自己闭上了嘴巴,这时他放弃了这个苹果,可能也就意味着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投句子:小蓝拿起苹果,张开嘴——)师:大家也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句子。
师:他拿起苹果张开嘴就要吃说明?生:说明他非常的渴,非常想吃这个苹果。
生:说明他太渴了,都迫不及待了。
师:从这细微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了小蓝的干渴,你很会读书。
师:既然这么渴,这么想吃这个苹果,他为什么立刻把嘴闭住了呢?生:因为他发现只有一个苹果。
师:是啊,原来只有一个苹果。
谁来读?生:小蓝拿起苹果,张开嘴——(评析:老师的教学机智非常好,评价也能跟上来)师:多么迅速的举动,一个闭字,(板书:闭)让你感受到小蓝?生:让我感受到了小蓝的放弃。
师:让你感受到小蓝对什么的放弃?生:让我感受到小蓝对这一次补充水分机会的放弃,更可以感受到他对生的放弃,因为他本身就有伤,现在还干渴,再发展下去,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呀!师:你感受很深,能带着你的理解来读一读吗?生读。
生:让我感受到了小蓝在自己的生命都受到威胁的时候,心里依然想着别人。
生:让我感受到了小蓝的伟大。
生:我感受到了小蓝的无私。
师:你读懂了这个闭字所包含的情感,谁愿意带着自己的体会再来读一读?生:小蓝拿起苹果,张开嘴——师:越在关键时刻越能体现出人间真情。
让我们一起来读。
(评析:对小李和小蓝这两个人物的分析与感悟很深入,为后面的自主理解作下了铺垫。
)C师:苹果在小李小蓝的手中是这样传递的,在战士们手中又是怎么传递的呢?生:我把苹果递给了------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看哪儿让你感动了?:(我把苹果递给了司号员,——)生:齐读师:哪儿让你感动了?能说说你的想法吗?生:战士们你递给我,我递给你的做法让我感动了,因为他们谁都舍不得吃这个苹果。
师:就这样一个可以缓解干渴的苹果,却在战士们的中间不停地传递,你递给我,我递给你,到了最后,苹果又完好的回到连长的手里。
从不停地传递中,(板书:递)你还感受到什么?生:我感受了了他们传递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而是他们之间的关心。
师:情在瞬间中传递!谁来读?生:我把苹果递给了司号员,------生:我感受到了这一个苹果带着战士们之间的情谊。
他们宁愿舍弃自己的机会,也要让别人能多一点机会。
师:情在传递中升腾!谁再来?生:我把苹果递给了司号员,------(评析:群体的光辉,因为苹果的不断传递而不断升腾,学生读的深入,读的动情)(播放音乐,背景渲染)师:多么珍贵的一个苹果啊,尽管战士们都渴得受不住了,但他们的心中都想着别人,所以苹果转了一圈,又完好地回到连长手里,哪怕连长下达了命令,先带头咬了一口,战士们也只是轻轻地咬了一小口,所以,到了最后,苹果还剩下大半个。
如果你是这些战士,你咬一小口是因为?生:我想让其他人多吃一点。
师:多么高尚的战士。
你咬一小口是因为?生:我想让战友们多补充一点水分。
师:多么无私的情。
你咬一小口是因为?生:我想我要是咬一小口,其他人就能咬一大口了,剩给他们的就多了。
师:无私中透着伟大。
你咬一小口是因为?生:我觉得他们比我更需要这个苹果。
师:这一小口中包含了太多的东西,你看到了一群怎样的战士?生:我看到了一群舍己为人的战士。
师:你还看到了一群怎样的战士?生:我还看到了一群高尚的战士。
师:战友情深,深情动人。
(板书:关爱)(评析:情境的创设与渲染,让学生的理解更深入,同时也把课堂推向了高潮)4、师:在这么干渴的条件下,战士们却都舍不得吃这个苹果,即使面对着连长的命令,也只是轻轻地咬了一小口,这样的举动,我们听了都这么感动,连长看到发生的这一切,内心的感受又如何呢?请同学们读读最后一段。
生读师:说说看,连长此时的感受如何?生:连长此时的内心波涛起伏,感受难以用文字来表达。
师:文中哪句话具体写出了这种感受?生:一瞬间------师:大家来读读这段话,想想:他的眼中为什么会迸出幸福的骄傲的泪花?生:自读师:连长为什么幸福?生:他被战士们这种行为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