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的复习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历史八下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学案设计(无答案)
经济体制改革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2)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3)了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改革前后农村和城市的变化,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
(2)通过材料的运用,培养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材料分析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体会我国在全面地创造性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同样经历了艰辛探索。
【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学习流程】一、知识链接改革开放是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对外开放的政策。
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
二、新课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现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先从_________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实施:(1)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现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农村逐步实现以__________为主的责任制。
4.影响:(1)农民有了__________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2)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3)农村__________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要求加快以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城市改革全面展开(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_____________为主体的____________经济共同发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设计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学习重难点】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自主学习】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开始实行时间:。
最早实行地点:。
2.目的:调动农民的,促进的发展。
3.做法(或形式):实行分田,自负盈亏。
4.制度含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
5.全国普遍实行:到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6.重大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带来的大解放,和均有很大提高。
7.深化: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开始: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改革的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为主体的;②对国有企业实行,逐步扩大企业的,实行;③实行以为主,并存的制度。
3.中心环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4.改革的成效:通过改革,企业有了,这就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增强了的活力。
我国城乡出现了的崭新局面。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提出:年,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决定: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把和结合起来。
4.特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在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5.作用:有利于实现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中国的明显增强。
【教师点拨】1.本课三目之间的关系是层层递进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导学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2.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4.了解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从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了解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学习重难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点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知识梳理1.背景: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政策。
2.目的:改革先从开始,以调动农民的,促进发展。
3.过程: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村实行到户,自负盈亏,到1983年,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制。
4.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二、小试牛刀1.20世纪80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A.互助组B.农业合作社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人民公杜化2.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C.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知识点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一、知识梳理1. 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措施:①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的多种所有制经济;②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实行制;③实行以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作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
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增强了。
二、小试牛刀1.按照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国有企业过去的经营方式。
到1987年,全国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
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学习目标】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具体内容,以及实行这种制度所取得重要成果。
2.了解国家对城市进行改革的办法和改革目标。
3.分析我国城市平均工资水平,与改革之前进行对比,简单论述改革的好处。
了解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提出这个观点的时间和会议内容。
学习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学习难点:经济体制改革。
一、自主学习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
改革先从开始。
(2)1978年,安徽农民实行分田,自负盈亏。
这种建立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
(3)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4)随着农业生产向、、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经济体制的改革(1)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
1984年10月,中共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城市改革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经济,发展为以经济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经济实行,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制,实行以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992年,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是同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起基础性作用。
二、合作学习1.总结我国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有过哪些调整?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三、复习巩固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该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A.农村 B.中小城市 C.大城市 D.国有企业2.分田包产到户开启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航程,指的是()A.四川省广汉市向阳乡 B.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C.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D.广东省深圳市3.1979年,我国农村地区有这样一副春联:“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案(无答案)
城市改革从什么时候开始?城市改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果?
Ⅱ.学生自主学习与反馈(约8分钟)
根据教师展出的自学提纲阅读教材内容,梳理本课知识点。遇到障碍作好标记。教师提出基础问题检查反馈。
Ⅲ.小组合作学习 (约13分钟)
1.家族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施的时间、地点、形式、推广及成效。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时间、措施及成效。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有何意义?
A.土地改革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国有企业改革D.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四)教学反思
重点、难点:
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难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三)教学过程
Ⅰ.导入新课(约2分钟)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1978年,这个举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壮举。从此揭开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让我们一起步入《经济体制改革》,来了解这段历史。
史料3 到1982年,中央的态度更明确了。中央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在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越来越成为主要形式,看来今后它还要发展,它将从局部地区发展到几乎所有先进地区,不要再堵它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中国经济改革的背景和成果。
2. 理解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
3. 掌握经济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4. 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和问题。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分钟)1. 通过一个问题引入新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哪些经济方面的成就?2. 引导学生回忆并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一些经济成就,如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
二、自主探究(40分钟)1. 导入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请打开教材第84页,阅读第一部分“中国经济改革的背景和成果”,然后回答以下问题:a. 中国经济改革的推动力是什么?b.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 进一步思考:a. 什么是计划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b.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哪些区别?3. 阅读教材第85页,了解《经济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措施》,回答以下问题:a. 改革开放的基本思路是什么?b. 经济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4. 进一步思考:a. 现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b. 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三、输出新知(30分钟)1. 归纳总结:根据所学内容,分别列出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和问题。
2.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并展示你们的观点。
a.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哪些显著成就?请结合具体例子说明。
b. 经济体制改革面临哪些挑战和问题?请列举并分析。
3. 汇报与讨论:请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讨论结果,全班一起参与讨论。
【导学案】结束【教后反思】这节课采用了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能力。
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和小组合作讨论,增加了学生对经济改革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同时,尽可能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成就和问题,培养他们辩证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拓展延伸】1. 继续讨论:从小组合作的讨论结果出发,进行整体的讨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docx
科目:八年级历史下册 主备人:曹文增审核入:曲希霞 使用日期:2018-3-23 【学习目标】 1•了解农村改革的原因,知道农村改革的措施以及的内容、特点、最早实行的地区、意义; 2. 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屮心环节及作用等内容;3. 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4.掌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
【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自主导学】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知识点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 背景:中共 ________________ 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 ______ 开始。
2. 目的:调动 _____ 的生产积极性,促进 _____ 经济发展。
3. 概况(1)尝试: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农民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2) 内容及推广:在屮央的支持和倡导下, ___________________ 逐步在全国推开,到 ________ 年, 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农民获得土地的 ________________ 。
(所有权还是经营权、使用权?)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 深化:农村 ________ 迅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知识点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 开始: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 ______ O 1984年10月,屮共十二届三屮全会通过了《屮共屮 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 ______ 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 内容(1) 所有制形式:把原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 ____________ 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自学目标】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2.从历史角度了解我国的具体国情,认识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适应时代要求,推动经济发展,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使命。
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自学填空】经济体制改革【合作探究】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哪些步骤?2.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区别?【巩固练习】1.20世纪80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A.互助组B.农业合作社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人民公社化2.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该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A.农村B.中小城市C.大城市D.国有企业3.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的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
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C.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4.“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这幅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5.既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一场攻坚战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废除人民公社制度C.建立经济特区D.国有企业改革6.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学案无答案
第 1 页XX中学“小组合作学习”导学案课题(八年级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授课班级:初二(X)班授课教师:XXX一、教学目标: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2.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二、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三、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四、课时安排:1节课五、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二)新知学习1、自主学习(独立完成,组内校对,划出笔记)(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首创: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自负盈亏的____________________责任制。
随后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2.作用: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____________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深化: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_____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4.政策推广: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_____________的决定》,要求加快以__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5.改革形式: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国有企业实行_____________,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6.中心环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
7.成果: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_______________。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8.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__________经济体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预习学案设计(无答案)
8.经济体制改革预习学案
【课程标准】
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农村改革的目的、措施和意义,知道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作用;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发展;
2.通过材料研读,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历史意义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改革的伟大意义;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1.农村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发展
难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思维导图】
【自主学习】
A级
1.阅读教材第一目,说出经济体制改革最先从哪里开始?
2.阅读教材第一目,结合相关史事,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先从哪里开始?有何意义
3.阅读教材第二目,说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中心环节和历史意义。
4.阅读教材第三目,说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什么时间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5.阅读教材第三目,说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B级
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是什么?土地性质有没有发生变化?
7.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8.经济体制改革是从什么体制改成什么体制?其本质是什么?【预习检测】。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C.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5.1978年以后,我国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下列对这一政策的评述,准确的是( )
A.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我国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革
C.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全盘否定
(2)根据材料二,“大包干”指的是后来我国实施的哪一农业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农民的劳动状态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对我国农村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时期我国“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着力点。
(4)综合上述材料,从我国农业政策不断调整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认真读题,根据所学知识,勾画出关键词,认真作答,巩固学习成果。作答完毕订正答案。
12363.4元
出现上表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居民生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的扩大
B.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收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镇化的完成
D.农村居民消费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优化
4.对联折射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中反映改革开放之后情况的是( )
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泽东
知识点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
2.深化: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作用。
3.作用:把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明显增强。
A.土地所有权不同B.土地经营方式不同
C.农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D.农民政治地位不同
部编本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无答案)
责任制。 激发了农民的 大
解放。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
、
发展,农村
也迅速发
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4.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 要求加快以 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 为主、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 的崭新局面。 经济体制。 明显增强。 、职工 改革的决定》,
4.城市改革的目的和结果。 目的是克服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 力。 结果是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87 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 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 1978 年翻了一番。 目标导学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情况。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读课本回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使中国 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五、检查反馈: 1.20 世纪 80 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 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土地不能买 卖、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种土地经营形式 属于( A.互助组 化 2.1979 年底, 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 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 9%. 到 1984 年底,比重已增至 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3.既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一场攻坚战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建立经济特区 B.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D.国有企业改革 ) ) ) B.农业合作社 C.家庭以 经营自主权, 实行 制; 实行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学习导学案设计(无答案).doc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学习目标1.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
2.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问题。
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学习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知识架构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1)尝试: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⑵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意义/作用/影响:a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b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4.开始: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5.表现:(1)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分配方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6.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7.作用/影响: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通过: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0.意义/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能力提升一、选择题。
1. “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无答案)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时间、历史意义。
2.理解十一届三中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归纳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的进展。
3.理解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召开的内在联系学习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及意义学习难点: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召开的内在联系自主学习: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时间2.意义二、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 2.地点3.内容4.意义三、民主与法制的加强1.平反冤假错案:请举一例2.颁布一系列法律:颁布时间及法律名称颁布意义合作探究:活动一(看幻灯片内容,回答问题)1.剧中的谈话发生在什么事件结束后?2.结合剧情你知道当时人们渴望什么吗?3.你能否说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实质上是坚持了什么思想吗?导致什么样的结果?4.面对这些问题,请结合预习说出以邓小平为首的老一辈共产党人是如何做的?这样做,有什么意义?活动二: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完成记者采访。
深化问题:我们学过的党的历史上还有一次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会议?展示点拨:活动三: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全面展开,你发现中国共产党有什么优良传统?对你有什么启示?小结:学生谈收获,记下来。
课堂练习:巩固、检测,小组内做出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请回答:1.材料中提到,实现四个现代化对中国社会提出了什么要求?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决定有哪些?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的复习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的复习导学案一、梳理知识,完成任务(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政策。
改革从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方式:安徽凤阳实行分田,自负盈亏。
4、发展:此后,在全国推开。
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5、影响: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随之,农村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依据: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方式: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中心环节是。
3、影响: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提出:1992年,中共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影响: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二、小组合作,探究提升1、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2、说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对农村发展的意义。
3、国有企业中存在哪些问题?城市改革的内容、城市改革的目的和结果?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
5、我国的对内改革在农村是如何进行的?起到了什么作用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三、训练巩固,巩固拓展1、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的复习导学案
一、梳理知识,完成任务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政策。
改革从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方式:安徽凤阳实行分田,自负盈亏。
4、发展:此后,在全国推开。
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5、影响: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随之,农村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依据: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方式: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中心环节是。
3、影响: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中共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影响: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二、小组合作,探究提升
1、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2、说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对农村发展的意义。
3、国有企业中存在哪些问题?城市改革的内容、城市改革的目的和结果?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
5、我国的对内改革在农村是如何进行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
三、训练巩固,巩固拓展
1、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
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 )
A.土地所有权变化 B.经济体制的变革
C.乡镇企业的出现 D.农民积极性提高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中,农民的两个伟大创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
C.开辟经济特区、“打破大锅饭” D.国企改革、土地私有
3、1986年的《时代》周刊写道:这一次邓小平再次当选年度风云人物是源于他“持续不断的改革……”那“持续不断的改革”中除“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外,还包括( )
A.增强企业活力,稳步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正确分析国情,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发表南方谈话,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D.提出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1985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这场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增强企业活力 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实行对外开放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他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
材料二我国某县1980—1982年粮食产量统计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有何重要意义?
(2)材料二粮食生产情况的变化直接得益于我国农村改革什么政策?其“伟大的历史作用”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