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做好我市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思考

合集下载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思考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思考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思考随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加速,产业转移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东部地区已经趋于饱和的产业和资源,必须转移到其他地区,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发展需求、政策引导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对东部产业转移进行思考。

首先,东部地区需要产业转移来满足发展需求。

长期以来,东部地区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产业和资源,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产业已经趋于饱和,无法再继续承载更多的发展要求。

而其他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资源相对充裕,人口较少,空间广阔,正符合产业转移的发展需求。

通过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可以有效利用资源,提高产业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政策引导是推进东部产业转移的关键。

政府在实施产业转移政策时,应制定一系列措施,包括优惠税收、土地出让、贷款贴息等,鼓励企业将产业转移到其他地区。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高其吸引力,使得产业转移更有利可图。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划和引导,促进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进产业转移。

最后,东部产业转移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首先,产业转移可以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

东部地区由于资源有限,存在资源过度集中的问题,转移部分产业可以释放出资源供其他地区利用,提高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其次,产业转移可以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会带来大量的劳动力需求,为中西部地区提供了就业机会,缓解了东部地区的人口压力。

此外,产业转移还可以促进地区间的经济协调发展,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可以促进区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提升整体经济竞争力。

然而,东部产业转移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转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基础设施不完善、劳动力技能匹配度低、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等问题。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改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劳动力技能水平,保护环境资源,确保产业转移的顺利进行。

承接内地产业转移的几点思考

承接内地产业转移的几点思考

承接内地产业转移的几点思考汇报人:目录•产业转移概述•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与挑战•产业转移的动因与模式•承接产业转移的策略与建议•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践与启示•结语01产业转移概述产业转移是指由于资源供给或市场需求条件发生变化,产业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的经济现象。

产业转移包括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转移,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特点定义产业转移现象在历史上多次发生,例如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和欧洲向日本的产业转移,以及80年代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向内地和东南亚国家的产业转移。

现状当前,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产业转移呈现出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趋势。

影响产业转移对转出区和转入区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包括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就业机会增加等方面。

02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与挑战降低生产成本01内地的人力、土地、资源等成本相对较低,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扩大市场02内地拥有庞大的市场和消费潜力,承接产业转移有助于企业拓展市场和扩大销售。

政策支持03政府在税收、土地、财政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和支持,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风险。

人才和技术瓶颈内地部分地区的人才和技术储备相对不足,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制约企业的发展。

环境压力随着产业转移的承接,部分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也相应转移过来,对环境造成一定压力。

产业配套不足内地部分地区的产业配套尚不完善,企业难以获得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等,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政府应加强产业规划,引导和支持企业承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避免盲目引进和重复建设。

加强产业规划通过加强产业链的整合和培育,提高当地的产业配套能力,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生产服务。

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力度,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满足企业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

峡江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思路和对策

峡江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思路和对策

峡江县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思路和对策同月产业转移,是指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现象和过程。

产业转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发达国家和地区将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优化重组,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产业转移经济浪潮。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国家政策倾斜,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东部地区受土地紧张、能源紧缺、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生态环境压力的制约,产业结构进入调整与升级阶段,大量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产业将向外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转移,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并逐渐呈现出大规模转移的趋势;另一方面,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全国形成了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局面,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外商将资金逐步投向我国中西部地区,加快了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速度,这就为中西部地区快速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峡江地处中西结合部的三峡腹地,必须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抓住机遇,积极有效地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通过吸纳东部发达地区的资金、先进设备、管理经验、经营理念和高新技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一、客观分析峡江承接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同周边和三峡库区其他县市相比,峡江在区位、资源、政策、成本等诸多方面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

1、区位优势。

峡江位于湖北省西部,东连宜昌、西邻重庆,处于中西部的结合部,是恩施自治州的北大门、唯一的通海港口,素有“川鄂咽喉,鄂西门户”之称。

历来为经济和军事要冲。

长江、清江横贯东西,318、209国道、在建的宜万(宜昌—万县)铁路、沪蓉(上海—成都)和即将修建沪渝(上海—重庆)高速公路穿越全境,水陆相接,干支相连,四通八达,县城距三峡大坝仅64公里。

区位独特,交通便利,承东启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

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区位优势。

十堰市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思考

十堰市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思考


东 部 产 业 转 移 的 区 位 选 择 理 论 和
动 因 分 析
我 国地 区 间 产 业 转 移 从 微 观 层 面 看 是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的 企 业 扩 张 行 为 。决 定 产 业 转 移 的 主 要
因素 不 是 政 府 的意 志 而 是 企 业 的 发 展 战 略 。 企 业
业 、 用 资 源优 势 发展 产 业 集 群 . 植 壮 大 新 兴 配套 产 业 、 展 工 业 园 区经 济 和 加 快 创 新体 系建 设 的 建议 。 利 培 发
[ 关键 词 ] 十堰 市 ; 业 转 移 ; 业 集 群 产 产 [ 图分 类 号 3 2 中 F9 [ 献标 识 码 ] 文 A [ 文章 编 号 ]0 8 6 7 (0 8O 一 o 2一 o 10 - 0 22 0 )4 0 5 3
维普资讯
20 0 8年 8 月
郧 阳 师 范 高等 专科 学校 学报
J u n l fYu y n a h r o lg o r a o n a g Te c e s C l e e
Aug. 2 8 00
第 2 卷 第 4期 8
投 资 区 位 的选 择 和 迁 移 可 以使 企 业 实 现 长 期 价 值 最 大 化 , 要 积 极 地 与 外 部 资 源 相 结 合 . 择 优 势 它 选 区位 或 向优 势 区 位 延 伸 其 势 力 范 围 。 哈 佛 大 学 教 授 米 歇 尔 ・波 特 用 钻 石 体 系 来 解 释 产 业 的 竞 争 力 取 决 于 以下 几 个 因 素 :1 生 产 要 () 素 , 括 人 力 资 源 、 然 资 源 、 识 资 源 、 本 资 包 自 知 资
2 O世 纪 8 年 代 以 来 , 益 于 中 国 具 有 的 劳 0 得

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产业转移是指由于资源要素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某产业从某国家(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地区)的经济现象与过程。

目前我国产业转移呈现出梯度转移的特点,正在由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转移。

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我国西部地区要抓紧加快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步伐,这对于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东部产业转移的现状及特点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东部地区积极发挥本地区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倾斜的机遇,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了快速持续发展,形成了珠三角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等东部沿海发达经济带。

随着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东部沿海地区一些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边际收益下降,产业升级、转型的压力和产业转移要求日益增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心开始由原材料向加工工业、由初级产品向新兴工业、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

面对世界范围的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我国东部地区正在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以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

因此,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提升产业结构,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已是势在必行,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进入调整与升级阶段,大量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产业正在向西部地区迅速转移,当前我国产业转移呈现出几个特征:从转移方向看,主要是从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

从转移的行业看,主要是一些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贸易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如以劳动密集型的玩具、制衣、制鞋产业和耗能较大的陶瓷、水泥产业以及矿产资源加工产业等为主。

从转移方式看,一是外资或东部地区的民营资本在西部地区直接投资设厂,二是由东部接单,在西部地区设立加工企业,实行联合接单加工贸易,三是引导西部企业进入跨国公司和东部沿海企业的营销网络,四是东部和西部联合进行园区建设,二、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1、西部地区产业配套能力不足在东部地区,传统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规模较大、配套齐全的产业集群,而产业集聚效应使得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更加快速方便,对企业生产环节的配套支持、成本的降低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十堰市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思考

十堰市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思考
ZOne.
Ke r s:S i a t ;idu ti lta se ;i d sra e te y wo d h y n Ciy n sra r n fr n u tilc n r
产 业 转移 是指 资 源供 给 或产 品需 求 条 件发 生
变化后 , 某些产 业从某 一 国家或地 区转移 到其 他 国
tilc n r ra e te,e h n e a d e pa h e a s mb y i d tis,d v lp t e e o o ft e i d sra n a c n x nd t e n w s e l n usre e e o h c n my o h n u til
素 不是政府 的 意志而是 企业 的发展 战略 。 企业投 资
区位 的选 择 和迁 移可 以使 企 业 实现 长期 价 值最 大
化 , 要积 极 地 与外 部资 源 相结 合 , 择 优 势 区位 它 选
或 向优势 区位延 伸其势 力范 围。 哈佛 大学教授 米歇 尔 ・ 波特 用钻 石体 系来解 释 产 业的竞争 力取 决于 以下 几个 因素 :生 产要素 , 包
家或地 区 的现象 和过程 。 入 2 世纪 , 三 次国际 进 1 第
产业转 移浪潮汹 涌澎湃 , 际生产要 素流 动和 产业 国 转移 的速度不 断加快 , 国东 部地 区部分产 业逐 渐 我 向 中西部 地 区转 移 , 得 中两部 地 区迎来 了承 接东 使 部地 区产 业转 移的新 机遇 。 十堰 市作 为鄂西北 区域 性 中心 城 市 , 积极 承 接东 部 产业 转移 , 对于 促进 经 济跨越式 发展具 有重要 意义 。
优 势 发 展 产业 集 群 , 植 壮 大 新兴 配 套 产业 、 展 工业 园 区经 济 和加 快 创 新 体 系建 设 的 建议 。 培 发 关键词 : 堰市 ; 十 产业 转 移 ; 业 集 群 产

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转型升级问题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渐向中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加剧,中部地区作为重要的承接地区之一,其产业转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部地区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优势,吸引着大量东部地区的企业纷纷向中部地区转移产业。

这种产业转移不仅能够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还能够缓解东部地区的产业过剩和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全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中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

产业结构单一、技术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足等是中部地区转型升级的主要瓶颈。

如何有效推动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成为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课题。

对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转型升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找到解决方案,推动中部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是当前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深入研究该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和规律。

这对于指导中部地区的产业升级和优化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中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研究这些问题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也反映了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关系,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探讨中部地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路径。

通过对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转型升级问题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中国经济整体实现高质量发展。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转型升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找出中部地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实施路径,促进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顺利进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于梧州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思考

关于梧州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思考

转移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 寻找产业转移与污染转 移的协调途径是梧州市面临的重大战略抉择问题。 其 次 , 州 市 从 区 位 优 势 、 策 扶 持 、 府 引 梧 政 政 导 、 民愿望等 多方面 对东 部 产业转 移尤其 是广东 人
澳台地 区产业、 技术、 资金转移 的最前沿地 区。东 邻广东省 , 南接玉林市 , 西连贵港市 , 北通贺州市、 桂林市。梧州市集广西水流 8 % 以上 , 广西水 5 有“
展 。产业 转移 过来 的企 业 一 般 是 劳 动密 集 型 或资
发达地区为了快速推进工业化 的进程 , 实现经济的 跨越式发展 , 也不断创造条件积极承接东部的产业
转 移 , 小地 区差 距 , 缩 力争 形 成一 个 双赢局 面 。
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 , 东业西移对西部地区 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 , 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负面影 响。如果忽略了这些隐患问题和负面影响 , 非理性
又发 展 了经 济 , 可持 续发 展道 路是 符合梧 州市 实 走


也 产 业转 移 背 景 下 梧 州市 面 临 的发 际情 况 的 , 与 国家 的政 策相协 调 。如何解 决产业
展 问题
梧 州 市是 我 国西 部 大 开 发 l 2省 ( ) 中最 市 区 靠 近粤港 澳 的城市 , 广 西乃 至 西南 地 区接受 粤港 是
按 可 比价 格计 算 , 比上年 增 长 1 . 0 , 7 5 % 已经 连续 7 年达 到超 过 1 % 的 高 位 增 长 , 全 自治 区排 名 第 4 在
二 。全年 全 市完 成 财政 总 收 4 .6亿 元 , 00 比上 年 增长 2 .0 , 政 资 金 的快 速 增 长 , 全 市 的 经 36% 财 为 济 发展 提供 了坚实 的保 障 。三是 政府 高度 重视 , 相 关 政策 法规 保 障梧 州 市循 环 经济 顺利 开展

广西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障碍分析与对策思考

广西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障碍分析与对策思考

广西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障碍分析与对策思考当前,我国正面临着新一轮的产业布局调整,尤以“东丝西迁”、“东茶西扩”、“北糖南移”、“北钢南下”等产业转移趋势明显。

广西地处我国东、中、西部的结合部,必须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发掘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快广西经济发展。

一、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特点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东部地区积极发挥本地区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倾斜的机遇,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了快速持续发展。

但是,近年来东部地区由于土地、资源、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提高,致使企业经营成本一路飚升,产业优势已经处于急剧减弱,甚至濒临丧失的危险境地。

该地区原来依靠低素质人力资源、发展低加工度、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比较利益越来越低,其衰退性产业出于保持、提升竞争优势的需要,努力在寻求产业的区际转移。

与此同时,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日益加剧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了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知识化、高度化。

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心开始由原材料向加工工业、由初级产品向新兴工业、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

金融保险、服务贸易、电子信息、房地产等领域日益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领域。

目前经济发达国家在加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同时,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相应调整和发展金融、资讯等服务业,建立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新经济结构。

面对世界范围的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我国东部地区正在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以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

因此,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提升产业结构,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已是势在必行。

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进入调整与升级阶段,大量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产业正在向中西部地区迅速转移。

目前,从总体上看,东部产业转移呈现以下明显的特点:1、产业转移的规模越来越大。

据测算,到2010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四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从产值上估计将达到14000亿元左右。

精选我市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及对策建议范文(通用2篇)

精选我市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及对策建议范文(通用2篇)

2007年以来,国家对加工贸易政策做出重大调整,我市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但如何优化经济环境,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优化环境对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作用首先,优化环境是推动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础。

经济发展环境是一个地区思想解放程度、市场发育程度和政府执政水平的具体体现。

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从某种意义上就是“环境经济”,哪里的经济环境好,哪里的经济就会充满活力,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

发展环境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后劲。

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就必须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放在首位,做到以环境促开放、以环境促承接、以环境促发展。

其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推动承接产业转移的客观需要。

去年9月,市委张硕辅书记在中共XX市第四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将XX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五年内引进外资36亿美元,引进内资1200亿元,承接对接全方位推进,成为全省对外开放排头兵、产业承接样板区、对接东盟桥头堡。

按照这一奋斗目标,今后五年,承接产业转移将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

要实现第四次党代会的既定目标,就必须将优化经济环境摆在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和措施,全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第三,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推动承接产业转移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逐步向内地转移的有利时机,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降低企业营运成本,吸引了300家珠三角规模企业向我市转移。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随之显现,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如不及时和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加速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实现既定目标任务将会大打折扣。

二、我市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一是思想观念比较滞后。

个别部门和单位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在思想上存在误区,没有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和“人人是环境,事事是环境”的观念,不能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抓环境建设,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职能弱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宝鸡承接产业转移的思考

宝鸡承接产业转移的思考

宝鸡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几点思考(2010年12月)产业转移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资源供给和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过程。

产业转移是产业分工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今年8月底,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从8方面提出了30条支持和推动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政策措施。

我们从东部转移什么、承接什么及如何承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供领导参阅。

一、转移什么——当前东部产业转移的趋势1、规模化、集群化成为产业转移的新趋向。

2008年以来,中西部地区经济数据全面“优于”东部,这说明产业的梯度转移以及升级正在加速进行。

据测算,到2015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4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从产值上估计将达到14000亿元左右。

上海市的化学原料、化学纤维、橡胶制品、机械制造等九大成熟行业,都将对外大幅度转移。

“十二五”期间,上海有5000家企业需要外迁。

民间资本雄厚的浙江省,大约7000亿元的资金需要寻找商机。

在规模化转移的同时,产业转移呈现出组团式、集群化转移的趋势。

比如,温州145家固件企业整体搬迁至江西万年县,浙江省32家汽配企业整体搬迁至安徽省芜湖县工业园,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2、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能源、资源型产业成为产业转移的主体。

随着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明显上升,发达地区那些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盈利能力较弱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当前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食品、玩具、皮革、制鞋等产业转移最为迫切,电子信息、家电等行业也在开始寻求新出路。

如深圳的机械、仪器仪表等行业企业外迁较多,占外迁企业总数的58%;佛山市计划将近一半产值的陶瓷企业转移,由陶瓷生产基地向研发、物流、会展、总部基地转变。

此外,依托资源进行开发的产业如竹木加工、家具制造、矿产品开发及加工、水电开发、旅游开发、药材种植及加工等行业,也都需要向外转移。

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转型升级问题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地区的产业已经从传统的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不断转型升级。

而在这个过程中,东部地区也逐渐面临着生产成本上升、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东部地区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中部地区作为中国的重要农业和制造业基地,在接收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转型升级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中部地区正在成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热门目的地。

据统计,2017年前三季度,中部地区接收外来投资金额达到了6895亿元,占全国比重的14.3%。

其中,湖南、河南、湖北等地成为热门的投资目的地。

中部地区的优势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1.地理位置优势。

中部地区地处全国中心,紧邻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物流成本较低。

2.自然条件优越。

中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是农业和制造业基地。

3.人口红利。

中部地区人口众多,在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4.政策扶持。

为了吸引投资和促进产业转移,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投资政策和产业政策。

1. 传统产业比重较高。

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如钢铁、有色金属等。

这些产业在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问题上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2. 技术水平不高。

中部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尚未形成一定规模的高科技产业。

3. 人才短缺。

中部地区吸引高端人才的能力较差,同时也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问题。

4. 资金短缺。

中部地区在吸引外来投资方面相对困难,其投资环境与东部地区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三、中部地区转型升级的建议为解决中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科技创新。

通过加强科研机构、高校的建设,培养高端人才,应用新技术,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

2. 落实环保政策。

中部地区应加强环保意识,推进工业能源结构的调整,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进一步做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这篇大文章

进一步做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这篇大文章

进一步做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这篇大文章国庆节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考察时指出“北海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龙头”,充分肯定了北海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地位与作用和北海承接产业转移的成绩,并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布局作出了重要指示:“必须围绕北部湾产业开发总体布局,依托沿海城市和深水良港,建设以现代工业为主的产业集群,承接国内外先进产业和技术产业的先导产业,推进技术创新,在更高水平和更大范围促进沿海和腹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做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这篇大文章,更好地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更好地推动北海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更好地发挥北海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龙头作用。

一、切实增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北海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形势。

近年来,北海市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决策与部署,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广借外力加快发展,努力实现扩大开放合作与加快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

自2004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引进项目968个,投资总额1331.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53.5亿元,其中东部地区项目313个,投资总额719.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8.7亿元。

这些项目涉及工业、旅游、房地产、商贸、服务等领域,为北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仍然存在总体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配套能力不强、合同兑现较差、跟踪服务不够等问题。

综观全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工作,纵向比较确实有进步,我们应该充分肯定成绩以坚定信心鼓舞士气;横向比较确实有差距,北海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我们应该敢于正视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

其次,必须关注和把握当前东部产业转移的趋势和特点。

总理在视察北海出口加工区时,看到北海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成功引进了技术先进的企业,感到很高兴并指出,因为今年经济形势比较严峻,东部地区很多中小企业消失了,但有不少企业并没有垮掉,而是转移到了更适合发展的地方去。

汉中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情况简析

汉中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情况简析

汉中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情况简析汉中市经济合作局2019年10月22日市政府办:按照约稿信息要求,我局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目前掌握的我市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梳理如下:一、现状及特点当前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呈现几个特征:(一)从转移的区域看,主要是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发达区域向我市转移。

近三年我市通过长三角系列活动及陕粤港澳活动周等活动,共签约来自长三角、珠三角方向项目239个,总投资994.2亿元,到位资金194.89亿元,两个区域的项目占全市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的21.39%。

(二)从转移的产业看,主要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贸易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如以劳动密集型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产业和电子元器件加工产业。

纺织服装类企业主要有克莱德服饰、固时服饰、汉和格美、绅宝利服饰、华阳服饰、伽玛时装、睿禧纺织、索克斯服饰、捷得服饰、盛卓制衣、碧洲服饰、恒泰服饰、友邦鞋业、东润制衣等,2018年我市纺织服装加工产业的产值达到36.11亿元,2019年上半年产值16.12亿元。

电子元器件加工生产企业主要有温成电气、财宝多科技、八度阳光、精测电器、立时电子、三洲科技、泰士特、锐杰电子、元能新材料、力诚电子、天宝精件、汉声科技等,2018年该产业年产值10.73亿元,2019年上半年产值6.86亿元。

(三)从转移的方式看,一类是东部地区的企业在我市直接投资设厂(如落户城固的克莱德服饰);二是由东部企业接单,在我市设立代工企业,实行联合接单加工贸易(如落户西乡县的三凡服饰);三是东部企业和我市联合进行园区建设(如上海的国动集团同西乡县政府合作建设开发的国动产业园),共同招引企业入园投资。

二、存在问题(一)园区承载能力薄弱。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最主要的承载是工业园区,由于我市园区的规划水平不高,水、电、路、讯、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功能不尽完善,造成东部企业的落地周期长,部分园区直接可利用的存量土地不多,大企业、大项目落户困难,尤其我市部分山区县用地紧张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突出问题,如我市佛坪县目前没有工业园区,成为影响该县招引工业类企业落地的最大瓶颈。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做法 推进园区开发建设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做法 推进园区开发建设
4、发挥比较优势。宜都有一定的区位、交通和人力资源优势。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规格运作,提高准入门槛,进行战略合作。要做好利用优势资源的文章,不能“捡到篮子就是菜”。要坚决避免小打小闹,遍地开花。要坚持优势资源由优势企业来开发,战略产业向战略资本靠拢,做好重大工业储备项目的规划,取得引进战略投资者的主动权。要吸引对旅游业的战略投资,按照建设“知名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的要求,整合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旅游文化创意,提高旅游管理水平。要加强对东部知名企业的动向研究,特别是对有扩张潜力、有转移意愿的电子、食品、服装、家具等行业,尽可能早做研究,掌握先机。
5、突破瓶颈制约。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必须有承载项目的平台,有扩大投入的渠道,有保障流通的基础设施。园区土地、物流等方面的状况,已成为招商引资的“瓶颈”。一是要破解用地难题。没有土地,再好的项目也引不进来。因此要严格项目用地管理,既抓增量的供给,更抓存量的盘活,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对那些圈而不用的土地,必须限期开发,过期依法收回。特别是要积极争取用地指标的倾斜,储备好用地指标,为今后发展腾出空间。二是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进引进外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工作,同时壮大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形成良好的金融竞争氛围。目前大多数工业园区的基本情况是累计收入小于累计支出,要解决现金流必须靠融资。融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第一,以国通公司为贷款平台,以担保公司为助贷平台向银行融资。在自然人资本和社会法人资本一时难以进入的情况下,银行资本是主渠道。向银行融资必须回答园区的赢利点在哪里,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银行对园区的信心,增强园区的融资能力。我们的现实是,一方面,要以降低地价的办法吸引投资者,另一方面,又必须思考怎样以综合地价的出让收入和未来的税收来平衡让利于投资者的部分。因此,建设生活服务区以获取土地溢出价格,平衡工业用地差口;建立土地储备制度,以规划土地未来的出让金为质押;以土地整治项目本身为质押,向银行贷款,就成为工业园区融资的三条主要出路。第二,向开发商借款。可以向中标的开发商借款(开发商垫资入场),开发结束园区支付一定比例的工程款,其余以成本价土地抵偿,规定招商用途和期限,如果招进客商,园区让利部分兑付给开发商;如果未能实现招商,园区打折回购。第三,向社会法人融资。第四,项目融资。如BOT(建设-运营-移交)、准ABS(以项目所拥有的资产为基础,以项目资产可以带来的预期收益为保证,募集社会资本共同建设)、PPP(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MBO(管理者利用借贷所融资资本购买本公司股票)。三是完善物流体系。鼓励物流业向制造业渗透,重组、改造、提升制造业物流运作模式。支持专业化物流企业做强做大,培育物流服务品牌。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能否顺利转移,取决于“交通”和“流通”,而流通的基础是交通。一定要突出交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交通设施首先对接。

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转型升级问题研究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的不断转移和升级,中部地区逐渐成为新的热点地区。

在接受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中部地区也面临着诸多转型升级的问题。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转型升级问题进行研究。

一、宏观层面:政策、资源和环境1. 政策支持不足在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

由于政策执行力度不够,以及政策的长期性和系统性不足,导致一些中部地区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缺乏政策支持。

2. 资源短缺中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面临着资金、人才、技术等多方面资源短缺的问题。

特别是在科技创新领域,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存在巨大的差距,这也导致了中部地区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困难。

3. 环境污染随着产业的转移和发展,中部地区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环境污染不仅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也制约了中部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

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中部地区需要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

二、微观层面:技术、人才和市场1. 技术落后许多中部地区的企业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时,面临着技术落后的问题。

这不仅制约了企业的产业转型升级,也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2. 人才匮乏中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时,也面临着人才匮乏的问题。

大量优秀的人才都流向了东部地区,导致中部地区的人才储备较为匮乏。

这也制约了中部地区企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3. 市场风险中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市场风险的问题。

由于中部地区的市场相对落后,企业在扩大市场、推广新产品等方面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针对以上问题,中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需要在政策、资源、环境、技术、人才和市场等方面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长期性和系统性的政策措施,为中部地区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

南宁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思考

南宁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思考
宁识 放 鄂 学 ’ 报
Ju a fN n ig P ltc nc o r lo a nn oye h i n
20 0 9年第 1 4卷第 3期
2 o9 V0 . 4 o 11 No 3 .
南 市 接 部 业 移 思 宁承东产转的考
刘 娴
( 宁市社 会科学 院 , 南 广西 南宁 5 02 ) 3 0 8
力发 展经 济 的有 效途 径 . 促进 南宁 市经济 实 现跨 对
移 。地 区 间 的产业 转 移 可使 先 进 地 区加 快产 业 升 级 。 中优势 发展 高 附加 值 、 集 高技术 含量 的产 业 , 而
后 进地 区则 可 以较 低 成本 引 进相 对 先 进 的产 业 和 技术 , 动地方经 济 的发 展 。目前 。 宁市经 济发展 带 南
经济发 达地 区属 于高 梯度地 区 , 欠发 达地 区属 于低
梯 度地 区 , 产业逐 步 由高梯 度地 区 向低 梯度 地 区转
平 的必然 选择 。它有 利 于南 宁市壮 大优 势产业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植 新 的产 业 , 大幅提 升经 济总量 , 大就业 , 现工 扩 实 业 化城镇 化 , 南宁 市借助 外力 、 聚 内力 、 成合 是 凝 形
s ae i s nf a c t te p i zt n f n u t a srcue a c lrt n f t tgc i ic n e o h o t r g i miai o id sr l t tr, c eeai o o i u o
i d s i iai n a d r aiai n o h o n n a i c n mi o t . mb n n n u t a z t n e l t ft e s u d a d r p d e o o c g w h Co i i g rl o z o r t e p e e t a v n a e fNa n n ,t e at l p cf s t e s v n k y f l s i e h r s n d a t g s o n i g h ri e s e i e e e e ed n t c i h i h e se i d sr ta se t a N n i g u d r k s a d p t o w r a fw atr n n u t a rn fr h t a nn n et e n us i l a f r a d e

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出 产 业 转 移 的“ 阻 ” 应 []另 一 方 面 在 于 中西 部 地 区 承 接 产 业 滞 效 2,
转 移 的 能 力 有 限 与 争 夺 产 业 转 移 的 盲 目竞 争 进 而 规 模 偏 小 、 散 分 转 移 等 问题 。 [ 3 ] 1东 部 地 区 产 业 转 移 滞 阻及 其 原 因分 析 、
状 态 的 时 刻 。计 永 超 等 人 据 此 以 统 计 数 据 进 一 步 研 究 , 为 19 认 93 年 可 以看 作 是 东 部 地 区 产 业 梯 度 转 移 出 现 拐 点 的 时 间 但 实 际
中, 东部 地 区 产业 并 没 有 象 理 论 分 析 那 样 , 19 在 9 3年 前 后 遵 循 梯
中西部地 区承接东 部地区产业转移的 问题 与对策研究
贺 曲夫 刘 友 金
( 南科 技 大 学 商 学 院 湖 南 省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研 究 基 地 湖 南 湘 潭 湖
【 摘 要】 国 中西部地 区在 承接 东部地 区 产 业转 移 过程 中 , 没 有按 我 并
理 论 分 析 那 样 如 期 出现 大 规 模 转 移 现 象 , 是 出现 的 东部 地 区 的 产 业 而 移。
产业 产 生 “ 留恋 吸引 ” 应 。 效
1 . 达 地 区有 意 识 地 执 行 产 业 省 内 转 移 而导 致 向 中西 部 地 4发
区 转 移 滞 阻
潘 理 权 等 人 研 究 了 我 国 改 革 开 放 后 产 业 转 移 出 现 的 拐 点 时 间 分 析 , 将 地 区 产 业 梯 度 转 移 的 拐 点 定 义 为 : 第 二 产 业 产 值 占 并 当 G DP 比重 达 到 最 大 值 并 且 在 以 后 出 现 持 续 下 跌 或 保 持 相 对 稳 定

关于加速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和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思考

关于加速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和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思考

关于加速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和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思考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是实现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

当前,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我市毗邻粤港澳,是湖南的南大门,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2007年4月,我市被国家商务部授予首批“全国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这给我市经济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但周边地区也都在大力吸引转移产业,承接加工贸易产业的区域竞争日趋白热化,能否抓住这一机遇,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内外产业分工和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关键在于全面提高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力。

一、以园区建设为核心,搭建新型工业化和产业转移新平台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和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核心在于建设好新型工业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和载体。

园区是发展工业的集约化载体和平台,也是对外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窗口和门户。

要围绕解决园区用地不足、发展空间不够、承载能力有限、配套能力不够强的问题,有针对性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加强全市产业园区的统筹规划。

我市现有一个国家级重点承接产业园(郴州出口加工区和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一个省级示范区(郴州经济开发区)、三个重点承接示范县(宜章县、桂阳县、资兴市)、四个重点承接工业小区(华塘、石盖塘、良田、桥口),要合理规划建设产业特色明显、配套能力强的产业园区。

有色金属、电子信息、能源、建材、医药食品、化工机械六大支柱产业是我市工业发展的主体,是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和重要依托。

国家级和省级园区应围绕我市这六大支柱产业发展来进行规划建设,使之成为这些产业的集聚地和龙头,园区内产业要有较强的配套能力;处于中心城区半小时经济圈的三个重点承接示范县和四个重点承接工业小区除要形成自身的产业特色外,还应注重与本市国家和省级园区的产业有较强的配套能力,形成以产业配套为纽带的园区产业集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做好我市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思考
今年,国家对加工贸易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将再次掀起东部地区加工贸易企业新一轮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热潮。

天予巧取,时至速迎。

我们必须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紧迫感,迅速行动起来,力争在激烈的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立于不败之地。

一、把握政策,找准承接点
今年七月,国家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发布了2007年第44号公告,扩大了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范围,但对东部和西部地区差别对待,今年7月23日后,东部地区新设立的外贸企业,不予批准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业务,并采取措施,使东部地区企业开展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资金压力和财务成本大幅上升。

十月,商务部和国家发展银行又下发了《关于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工作的意见》,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政策。

这两个文件,一手抓限制,一手抓发展,对东部地区加工贸易企业加以限制,对中西部则给予鼓励和扶持发展。

从经济发展的梯度规律和沿海加工贸易发展所提供的示范效应来看,长三角等东部沿海加工贸易产业西涌的潮水将势不可挡。

据香港贸发局调查,目前有37.3%的珠三角香港企业已计划把全部或部分生产企业内迁。

据统计,到2010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四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将达到14000亿元左右。

我市是是一个老工业城市,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较好,交通便捷,在承接产业转移上有一定的优势条件,如果承接措施到位,沿海的今天也许就是我们的明天。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出台应对措施,积极部署承接工作。

要吃透上情,深刻分析和把握国家政策。

要全面了解转出地产业和企业情况,长三角等东部发达地区将向外转移什么产业、有哪些重点企业?要认真分析我市需要承接什么产业、能够承接哪些产业?研究怎样发挥好我市的比较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选准选好产业转移的承接点,并按照加工贸易类产业特点,用新型工业化的理念和模式,做好方方面面的对接工作。

二、集中力量,打造承接平台
产业集群化是全球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当前,市场竞争已由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群体企业的竞争,相关企业在特定区域集聚,可以创造明显的规模效应,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创新能力。

为此,我们要强化产业集群观念,并从加工贸易企业特点出发,全力打造好承接平台。

一是要全力建好工业园区。

把工业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主要平台和载体,坚持各种要素向园区倾斜不动摇,在体制上进一步加强领导,扩大工业园区协调权限;在财力上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加大对工业园区的投入强度;在合力上进一步整合可控资源促工业园区发展。

二是要大力发展物流产业。

沿海转移的加工贸易产业是“大进大出”的产业,商务运输成本及运输时效将直接影响产业转移的流向。

要大力发展我市运输、仓储、物流产业,近期要把物流企业的招商作为开放型经济的重点工作之一,尽快引进有实力的物流企业,组建一个大型物流中心。

三是要努力改善通关条件。

市外经贸、海关、商检等部门要在管理理念、监管模式、服务措施、口岸开放平台与东部地区相关部门主动对接,加强口岸协作,疏通货物进出口快速通道,提高通关效率。

三、攻坚破难,打通承接瓶颈
承接产业转移,要“引得进”,更要“落得下”、“能发展”,必须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及早谋划、及早动手,切实解决好影响产业转移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为产业发展营造一个宽松的、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要解决好用地难问题。

做到“提、盘、管”三管齐下,“提”即提高门槛。

适当提高招商企业用地指标标准,防止项目用地“宽打宽算”;“盘”即盘活存量,大力开展“无地招商”。

把招商引资与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紧密结合起来,充分挖掘现有国有企业闲置厂房,激活闲置地;鼓励客商增资扩股,将资金投入到现有企业扩张、技术改造、产品升级上来;“管”即要加大用地批后监管力度,坚决杜绝“征而不用、圈而不建”。

二要解决好用工难的问题。

要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发展,加快培育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用工保障;要着力抓好人才交流中心、职业介绍中心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为企业招工搭建良好的平台;要引导企业建立合理、规范的用工薪酬制度和员工社会保险体系,营造
良好的用工环境;要组织专人到我市周边的波阳、都昌等县农村,宣传到我市打工是“离家不离乡”、在家门口打工的好处,引导农民来我市打工。

三要解决好产业配套难的问题。

要围绕现有产业基础,制定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引导、规范同类或相关企业相对集中进园,并针对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开展招商引资,着力克服产业“木桶短板”现象。

四要解决好融资难的问题。

要加快诚信建设,加强与市内各商业银行联系协调,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创新项目融资方式,加速培育资本市场,多形式拓宽融资渠道。

五要解决好优化环境难问题。

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必须营造具有竞争力的发展环境。

要加快建立更加开明开放的政务环境,对基层和外商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做到调查研究主动办,跟踪服务及时办,找上门来马上办,重大项目优先办。

四、高位推动,搞好承接招商
抓住机遇,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企业转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开放型经济的重大课题,也是加快我市经济发展重中之重的工作。

全市各级必须切实提高对承接产业转移的思想认识,善于解码,细化目标,有序推进落实;善于操作,强化措施,有力推动落实;善于创新,硬化措施,有效推进落实。

一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城市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产业间的较量。

抓住每次新兴产业更替的机遇,对一座城市的崛起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全市各级一定要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主动承接转移,决不能在新一轮产业转移过程中错失良机,与产业转移和重大项目擦肩而过,延误发展。

二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各县(市、区)、工业园区党政“一把手”对承接产业转移工作要亲自抓,重大产业推介要亲自去,重大转移项目要亲自谈,重大问题要及时拍板;要精心制定出台《关于开展加工贸易产业招商活动工作方案》,千方百计向产业转出集中的沿海发达地区采取挂职、派驻干部的方式,组织专业招商小分队,实行面向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承接的定产业、定区域、定人员的三定招商;要把项目库建设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一项紧迫任务来抓,抓紧编制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目录;要抓紧调研制订鼓励加工贸易型出口企业来我市投资、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从土地、资金、税收、出口奖励等方面给予倾斜。

三要落实责任,提高执行力。

搞好招商引资,承接产
业转移的关键在于全市各级各部门的理解力、操作力、执行力。

要建立和强化搞好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考核制度,把推进的结果纳入政绩考核范围,努力形成各级干部盯着产业转移跑,围着招商项目干的良好工作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