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初中语文“展评”课堂实践探索
叶圣陶的教学思想及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文学家。
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本文将从叶圣陶的教学思想及其实践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叶圣陶的教学思想1.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叶圣陶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他强调,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品德培养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在他看来,德育是教育的基础,智育是教育的核心,体育是教育的保障。
2. 教学以学生为本叶圣陶主张教学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兴趣,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注重启发式教学叶圣陶提倡启发式教学,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他主张教师要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强调实践性教学叶圣陶强调实践性教学,认为教学应该紧密结合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他主张教师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5. 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叶圣陶认为,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他主张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使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叶圣陶的教学实践1. 创办新教育实验区叶圣陶在新教育运动中,积极倡导和实践新教育思想。
他曾在江苏无锡创办了“新教育实验区”,推行新教育理念,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编写教材,注重实用性叶圣陶注重教材的编写,强调教材的实用性。
他编写的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实际,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在他的影响下,我国教材编写逐渐走向实用化、科学化。
3. 深入课堂,关注学生叶圣陶注重深入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互动 开放 生成——由叶圣陶思想引发的课堂评价思考
互动开放生成——由叶圣陶思想引发的课堂评价思考摘要】在当前的教育和课改形势下,课堂教学评价发生转变,已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方式逐渐与传统的教学评价齐头并进,本文将课堂评价与叶圣陶思想相结合,提出三点课堂评价改革的思路:一、互动课堂——促进学生自主评价;二、开放课堂——提倡学生拓展评价;三、高效课堂——注重形成性评价。
【关键词】叶圣陶课堂评价新课标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索。
新的课堂已成为预设与生成的同生共创,开放与互动的牵手联袂;成为师生双方在同一平台上的“心灵亲密接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
课堂评价作为贯穿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自然而然的应该分为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对学生的评价,可是,在“以教师为主体”的年代,人们更多的是关注课堂教学的反馈,却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将关注的角度从教师逐渐偏移到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实现课堂评价的改革。
一、互动课堂——促进学生自主评价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之一既“都是为了达到不教”。
教是为了不教,从表面看来是矛盾的,但仔细研究就会觉得并不矛盾。
叶圣陶认为:“不教是因为学生能够自己学习了,不再需要老师教了……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会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
”由此看来,叶圣陶先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主体地位的体现就是必须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实现学生自我评价,首先要形成互动课堂。
互动课堂的范围十分广泛,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在互动课堂的内容范围,师生之间可以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共同设立评价标准。
但是,这里要注意的是,学生自主设定评价标准必须强调教师主导,叶圣陶提出:“上课,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讨论。
”教师把认识中的矛盾和困难交给学生,让他们去尝试解决,这就是把学生置于学习和认识的主体地位。
而学生可以围绕一定的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教师共同研究,逐步形成正确认识。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发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发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家、语文学家,也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他对语文教育的思想和实践,对现代语文教育具有重要启发作用。
一、强调文化传承和核心素养培养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承载着民族精神、历史传统和道德观念。
他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和道德素质,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中华文化基础和核心文化素养。
现代语文教育也应该重视语言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学生能够通过语文学习,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二、注重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提出了“融会贯通”的教学方法,强调通过综合性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整合知识的能力。
现代语文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倡导生活化教学和体验式学习叶圣陶先生强调“以生活为根据、以生活为内容、以生活为范围”,主张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和生活性。
他提倡通过实地考察、走进社会、参与社区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语文知识。
现代语文教育也应该注重将语文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通过实践活动和体验式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追求个性化发展和情感教育叶圣陶先生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教育。
他提倡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培养学生的特长,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主发展。
他还强调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经验和情绪表达能力。
现代语文教育也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情感教育,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五、倡导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叶圣陶先生主张进行课程和教学的改革创新。
他提出了“情感与思维、理性与创造、自觉与自由”的教育理念,强调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叶圣陶语文课堂教学展评活动
叶圣陶语文课堂教学展评活动稿子一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叶圣陶语文课堂教学展评活动。
你知道吗?这个活动可真是太精彩啦!一走进那活动现场,就能感受到满满的学习氛围。
老师们在台上各显神通,把语文课堂变得超级有趣。
有个老师讲课文的时候,那声音就像讲故事一样,一下子就把我们都吸引进去了。
还有的老师用各种好玩的游戏让大家理解那些复杂的知识点,真的是太有创意啦!学生们也都特别积极,一个个小手举得高高的,争着回答问题。
我在旁边看着,心里那叫一个高兴,这才是真正充满活力的课堂嘛!而且啊,在这个活动中,还能看到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
有的温柔细致,有的激情澎湃,不管是哪种风格,都是为了让学生们能更好地学语文。
我觉得这样的展评活动真的太有意义啦!不仅让老师们互相学习,也让我们这些旁观者学到了不少东西。
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让语文课堂一直这么精彩下去!稿子二嘿,朋友们!今天跟你们唠唠叶圣陶语文课堂教学展评活动。
哇塞,那场面可热闹了!老师们就像超级英雄,在讲台上展现着他们的神奇魔力。
有一位老师讲古诗,不是那种干巴巴地解释,而是带着大家一起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景,感觉我们都穿越回去了一样。
还有位老师组织小组讨论,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可热闹了,但是又不乱,都在认真思考,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发现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小妙招,有的用小奖品鼓励大家,有的用幽默的语言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同时还记住了知识。
看了这么多精彩的课堂,我就在想,要是我小时候能遇到这样的老师,那我肯定更爱学习语文啦!这次活动不仅让老师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也让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的无限可能。
希望以后的语文课堂都能像这次展评活动中的一样,充满乐趣和惊喜!怎么样,是不是觉得特别棒?反正我是被深深吸引啦!。
第五届叶圣陶语文课堂教学展评活动
第五届叶圣陶语文课堂教学展评活动1. 引言哎呀,大家好呀!今天咱们聊聊这个“第五届叶圣陶语文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听着就觉得高大上,是吧?其实啊,咱们的语文教学就像一道美味的菜肴,要讲究色香味俱全,才能让学生们吃得津津有味。
这次活动就是为了让老师们展示各自的“绝活”,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毕竟,教书育人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得想尽办法把那些生硬的知识变得有趣,让学生们愿意主动“下口”。
2. 活动内容2.1 课堂展示首先,咱们得说说课堂展示环节。
这可是活动的重头戏啊!老师们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充分。
有人像变魔术一样,把课本里的故事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有人则是用音乐、游戏等各种手法,把知识变成轻松的互动。
哎,听说有位老师为了让学生记住“春夏秋冬”,还专门做了个四季的图板,结果学生们看得眼睛都放光了,纷纷表示:“老师,这比看电视还好玩!”这个时候,课堂的气氛就像开了锅的水,热火朝天,大家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2.2 教学反思当然,活动可不仅仅是“秀才”。
每次展示后,老师们还会进行反思和讨论,这可是很重要的环节。
大家围在一起,像老友聊天一样,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
有的老师幽默地说:“我觉得我刚才讲得跟放烟花一样,闪了一下就没了。
”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这种轻松的氛围让老师们在反思中更加坦诚,分享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大家互相鼓励,互相借鉴,真是温暖如春。
3. 学生反馈3.1 学生的声音当然,活动的主角可不仅是老师,学生们的反馈也很重要。
有的学生兴奋地说:“老师今天的课真是太好玩了,我想以后每节课都这样!”这让老师们心里那个美呀,仿佛吃了蜜一样甜。
其实,学生的声音最能反映课堂的真实情况,只有真正让他们参与进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建议与期待不过,也有学生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希望能多一点小组活动,多一点互动。
毕竟,坐在那儿听老师讲,难免会有点困。
听到这些反馈,老师们纷纷点头,心想:“看来以后得多花点心思,让课堂活起来!”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永远在变化,永远在进步。
研究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初中语文教案案例分析
研究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初中语文教案案例分析叶圣陶是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的领导人之一,他被誉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他对教育的思考和探索,为我们今天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带来了丰富的启示。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借鉴其优秀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效果。
本文将结合一份初中语文教案,从叶圣陶的教育思想角度来分析其教学设计,希望能给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针对的是初中语文教学,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小说的中心思想,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特点,并能够运用到写作中。
教学内容为《红楼梦》第五十回《芳官再詆大观园史魁公菊花送。
袭人设银钩》一节。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理解小说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塑造;(2)能够领会小说的中心思想;(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4)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教学方法本文教学方法主要采取“启发式教学”,即围绕着学生的兴趣、经验和语文知识,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达到理解和运用的目标。
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讨论、展示、分析等。
3.教学内容本文主要围绕《红楼梦》第五十回《芳官再詆大观园史魁公菊花送。
袭人设银钩》一节展开,通过对这一节的分析理解,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掌握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变迁。
4.教学步骤①导入阶段在引入《红楼梦》这部小说之前,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宫殿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②感性认识阶段通过学生的组织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红楼梦》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变迁,引导学生把握中心思想,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和认识。
③理性思考阶段通过文本的解读,学生分析《红楼梦》第五十回中情节发展的流程和人物性格的塑造,理性思考其是否符合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④运用写作阶段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学生进行写作,根据自己的理解与体验,写出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教学分析在教学中,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它直接干系到教学效果的曲直。
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这本教材作为一部经典的中文教学读物,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和教学参考性。
本文将结合知乎文章格式,对这本教材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中文教学中的应用。
起首,教材的内容丰富多样。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以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为主线,通过描述他的成长经历、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展现了一位杰出教育家的风采。
同时,教材还穿插了一些叶圣陶先生的名言警句和教育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这样的内容设置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激发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倾慕。
其次,教材的语言简洁明了。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采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了过多的生僻词汇和复杂的句式结构,使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和消化教材内容。
同时,教材还注重情感表达,通过精致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
这种语言风格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再次,教材的题材丰富多样。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不仅盘绕叶圣陶先生展开,还涉及了教育、家庭、友情等多个方面的话题,涵盖了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这样的题材设置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同时,教材中还融入了一些寓言故事和经典诗词,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积累。
最后,教材的设计独具匠心。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在内容安排和教学方式上都体现了设计者的用心和智慧。
教材中设置了丰富的思考题和讨论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同时,教材还配有精美的插图和配乐,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进修积极性,还能够增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综上所述,《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作为一部优秀的中文教学读物,具有丰富的内容、简洁的语言、丰富的题材和独具匠心的设计,适合用于中小学生的中文教学。
初中语文_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优质课参评教案单位学科语文年级七年级课题《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执教者《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经过半年初中语文的学习,在初中现代文的学习方法层面已经有了初步的积累。
另一方面也渐渐有了自主合作学习方面的思考。
这个学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一旦调动起来,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
所以应该着重打开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让学生真正地、高效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进而产生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效果分析】本节课中我从事件入手,既培养了学生概括事件的能力,教给学生抓住要点概括的方法,又让学生了解了叶圣陶先生的工作和生活状况。
然后抓住事件,让学生了解事件所表现出来的人物的美好品质,比如宽以待人,比如严以律己等。
最后,学生通过品析语言,进一步认识叶圣陶先生“写话”的主张,体会本文同样的明白晓畅,如话家常,而有不失精妙的语言特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把阅读贯穿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最后绝大部分学生都达到了目标要求。
【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
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仰慕之情。
通过这篇文章要让学生体会到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领会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引领学生在学习人物美好品德的基础上掌握写人写文的技巧。
【评测练习】1.读准下列划线的字音修润生疏商酌恳切譬如朦胧累赘别扭拖沓妥帖诲人不倦不耻下问颠沛流离以身作则2.解词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教学反思】1.设计理念:本节课中我首先通过介绍叶圣陶先生的头衔和成就,通过成就大与表现他的工作生活的“二三小事”形成对比,创设情境,不但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还能通过后面对课文内容中二三事的梳理,让学生通过思考,合作探究,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叶圣陶先生的美好品德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对课文“以小见大”写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叶圣陶善教说对当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的引言
叶圣陶善教说对当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的引言嵇康无论是200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是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都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可是在实际操作阶段,很多老师对这一点把握不准。
有的老师抓住了教材富有的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过于强调关注生命、关注自然、关注生态,把语文课变成了纯粹的生命教育课、自然环境课、生态环保课;有的老师紧扣“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这一要素,把语文课演绎为思想品德课、伦理道德课、历史故事课,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有的老师则迫于考试的压力,把语文教学内容狭隘地选定为凡是考试要考的,就讲,而且大讲特讲;凡是考试不考的,就一概省略不说,也不让学生自主学习。
他们把一篇文章切割成一个一个知识点,然后编成一道道题目。
这些老师的眼里只有题目,不见文章,更不见文学和文化。
当前,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使用语文教材?叶圣陶说得好,“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叶圣陶先生坚持一生的教材观,在他深邃的语文教育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叶圣陶主张通过语文教材这个例子,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技能。
他认为语文教本只是例子,而不应该是终点,它是打开无限知识库藏的“锁钥”。
新课标(2011版)规定,语文教材内容的安排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要有开放性和弹性。
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语文教材时,注意以下几点:一、教材不是目的,而是途径传统的教材观是以教材为中心,把教材看作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教材”。
这种教材观限制了教师的创造性及其教学的个性化。
叶圣陶主张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教学最终目的不在于教材本身,而在于通过教材的学习使学生触类旁通,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新课改要求教师“用教材教”,是通过对教材中一篇篇文章的学习,使学生习得语言建构与运用、获得思维发展与提升、悟得审美鉴赏与创造、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而不是一般意思上的“教教材”。
探究叶圣陶先生语文教案的教学效果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的语文教案对中国语文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叶圣陶先生提出语文教学思想以来,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实践和研究。
本文将探究叶圣陶先生语文教案的教学效果。
一、概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案对中国语文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核心教学思想是勾画人性光辉,弘扬中华精神。
叶先生所强调的“语文的学习应当从人的本能及其功能出发”,“语文教育要强调人的感性和理性的统一”等思想,都是非常前卫的。
如何通过这些教学思想,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效果?二、教学目标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案的教学目标是:1. 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和语文素养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3. 强化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三个目标是互相联系的,它们构成了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
而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就是通过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案。
三、教学方法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案对教学方法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具体表现为:1. 以学生为中心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案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而不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中心的。
教学方法是要贴近学生的实际。
2. 以情境教学为导向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案强调要注重情境教学,将语文教育与现实生活、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实际体验相结合,让学生在情景中获得感性的体验和理性的思考。
3. 以积累教学为特色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案非常注重积累教学,把词语、语法、修辞、写作等内容分散到每一次课堂细节中,从而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效果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语文教案的探究,发现其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案注重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引导学生走向深入思考和审美的境界。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 加强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案通过情景教学、积累教学等方法,培养了学生科学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渗透
基础教育参考·2019/21叶圣陶先生丰富的教育思想和语文教学经验,对教师开展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渗透叶圣陶教育思想与理论,不但能够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素质教育的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基于“三步读书”,培养阅读习惯叶圣陶先生曾提出这样的问题:到底为何教育?教育的真谛与意义又是什么?在其教育理论中,叶圣陶先生强调了习惯的养成与教育之间的紧密关系。
“三步读书”策略,是叶圣陶先生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制定的教学方法。
顾名思义,“三步读书”就是将读书的步骤分为三步,分别是“初读”“复读”以及“最后一遍读”,其中“初读”又包括“求疑、答疑、复核”等。
初中语文教师应意识到“三步读书”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并将其引入语文课堂中,帮助学生在“初读”“复读”和“最后一边读”中深化对文本的认知。
例如,在教学《我爱这土地》时,教师就可以采用“三步读书”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认为,学生只有在有疑惑时才会自主进行读书,也才能够从读书中获得一些内容,才能“不白读”。
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基于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诗中是通过什么样的形象来表达这种爱国激情”“在诗中的‘鸟’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样的象征含义”等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对这些问题进行逐步解答和复核。
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复读,并了解全篇的脉络结构,以及文章的中心和要点。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展开最后一遍阅读,使学生将能够记忆的记忆起来,将能够感悟的感悟出来,从而深化对文章的感悟和理解,提高读书的收获。
综上,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语文课堂的语篇,践行“三步读书”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初读”“复读”以及“最后一遍读”的良好阅读习惯。
二、基于“学习流程”,引导温故知新孔子提出“温故而知新”;叶圣陶也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巩固旧知,从而基于旧知进行对新知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叶圣陶教育思想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两点启示课件分解
叶圣陶教育思想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两点启示苏州市觅渡中学校一、像叶老那样思考最近读《张之洞评传》,了解其在清末振兴教育的一些实绩和思想,就想到之前看苏州州学教授胡瑗的一些材料。
觉得,所谓胡瑗的“明体达用”,以及张之洞的“经世致用”,其思想和实践固然是切合国家社稷的实际困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过功劳和贡献的。
但作为一种教育宗旨的“明体达用”、“经世致用”在多数时候还是停留在理念的层面上,在封建社会的教育领域中,经义取士还是主流,治事只是末技。
那些资质好,领悟力强的人才都首先选择学而优则仕,没办法的才会去治事,研究专门的学问以求立足于社会。
这是胡瑗时代就如此规定了的,实质上还是没有将真才实学作为当务之急来应对。
只有到了国家危亡的时刻才不得不想到经世致用来,往往就已经晚了。
从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总结,是否可以说,我们的教育在多数时候都是走在错误的、飘忽的、浮泛的道路上的,只有在少数时候、少数人那里才得到扎实地推进。
叶圣陶对教育的很多想法都是非常先进的,到今天来看也是正确的、有极强说服力的。
但是叶老很多批评,比如对于应试、对于教条式的灌输(见叶老《专供学生应试用的书籍》《排除“空瓶子观点”》等文),好像都是针对当今的现实流弊发出的,那么叶老多年前批评的现象、问题为何到今天还是问题?叶老作为如此重量级的教育大家讲的话为何不起丝毫作用呢?你也可以说我们的教育虽然有问题,但总体上还是发展的,而且进步很大。
叶老的话还是起作用的。
但这样的说法很难令人信服的。
你也可以说叶老是理想主义者,他关于培养个性自由的公民的教育理想,离我们目前的唯分数论的教育是多么遥远。
即使我们现在在评价一个学校、一个老师的时候分数往往不经常被放到台面上那么直接的来讲了。
但人们背地里谈论的时候还是首当其冲的要提到分数。
分数就是教育质量的全部、就是“结晶”和“精华”。
既然叶老的很多想法看上去是如此的“多余”和“无用”,那么作为一个普通教师,我们就不要去思考了,跟大多数人一样,我们每天只备备课、教教书、批批作业,至多抓几个学生来背诵、默写过过关算了。
初中语文_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的1.深入理解课文,并读出自己的心得。
2.学习叶老待人宽待己严的品格。
第一步,导入课文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
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
”上节课文,我们从总体上了解了叶老的德行以及在写作方面的主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要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学习他在为人与为文方面的风范。
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意。
一、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然后回答问题:1.“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含义?明确:对叶老的去世深感悲哀,也暗示了他与叶老的关系非比寻常。
二、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然后回答问题:1.“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虽然不能说错,也失之太浅”,这句话中“过去的印象”指什么?“失之太浅”指什么?明确:“过去的印象”指:中先生的作品叶先生只是平实规矩而已。
“失之太浅”指:评价只看到了作品这一表面现象,没有触及品格。
2.作者为什么要写汉魏以后中国读书人思想搀合的情况?明确:强调叶圣陶先生的思想没有搀合,是单一的儒。
3.“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第三自然段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叶老深厚的?明确:为吕叔湘先生的文章改标点;让张中行先生帮助修改文章,叶老认为改得不妥之处,谦虚而恳切地问张中行先生,同意不同意恢复。
4.“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文中举了哪些事例来说叶老在日常生活方面宽以待人的?明确:送别,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晚年,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了,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
我去拜访,他因与朋友有约不在家而他非常悔恨,以为朋友住旅店而悲伤。
5.“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他的律己严的?明确:是从三方面来表现的。
关于叶圣陶写作思想在部编版初一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叶圣陶写作思想在部编版初一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发布时间:2023-07-21T03:01:58.931Z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7月下作者:郭小霞[导读] 在初一阶段,语文教师在对学生们开展作文教学时,应当考虑到学生们刚由小学升至初中,在进行作文写作时,还仍然延续着小学时期的写作方式,难以实现迅速的转变。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江苏常州 213161)【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可以结合叶圣陶写作思想,来对学生们进行授课与引导,让学生们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本文以部编版初一语文写作教学作文案例,探究语文教师可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以实现叶圣陶写作思想在作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叶圣陶写作思想;初一语文;作文教学;运用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3)7-160-01前言:在初一阶段,语文教师在对学生们开展作文教学时,应当考虑到学生们刚由小学升至初中,在进行作文写作时,还仍然延续着小学时期的写作方式,难以实现迅速的转变。
因此,初一语文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就应当注重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选择,对学生们进行恰当的引导与得当的教学。
基于此,语文教师就可以结合叶圣陶写作思想来开展写作教学活动,带领学生们进行写作感悟,实现写作提升,获得长远发展与进步。
一、叶圣陶写作思想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意义初中语文教师若要在作文写作课堂中,实现叶圣陶写作思想的有效运用,就首先应当明确叶圣陶写作思想对于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意义[1]。
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够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结合恰当的教学手段来展开教学,让叶圣陶写作思想与语文作文课程讲授相融合,最大程度地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叶圣陶写作思想为语文写作教学指明了方向。
初一语文教师应当明确: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而是一个写作与阅读相结合的过程。
初中语文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探究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探究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单元目标】1.学习略读的方法,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聚焦重点内容,理解人物形象、作者情感、主要观点等,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
2.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批注评价性语句,关联事件,结合生活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技巧发表自己的心得。
3.撰写主题为“德泽长青,律己躬行"的演讲稿。
【核心任务】撰写主题为“德泽长青,律己躬行”的演讲稿。
【课时目标】1.略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概述人物主要事迹,品析人物美德,体会作者情感。
2.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以小见大,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难点】1.结合具体事件品析人物美德,体会作者情感。
2.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以小见大,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学习策略】默读、略读、朗读、提问法、小组合作讨论【学习过程】一、导入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也是我们所提倡的,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修行个人品德。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来学一学叶圣陶先生的美德。
2.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合作探究一——人物事迹人物的品德从事件中展现,文章标题是《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本文主要从待人厚、律己严这两个方面来展现叶圣陶先生的崇高德行。
下面请同学们略读这两部分,勾画关键语句,概述本篇文章中叶圣陶先生的主要事迹。
示例:为吕叔湘先生的文章描改标点。
——邀请“我”帮助他使用普通话修润文章。
三、合作探究二——人物美德作者记述的都是叶圣陶先生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事情,从中你读出一个什么样的叶圣陶呢?结合人物主要事迹,勾画关键语句,品析人物美德。
用“通过……(事件),我读出一个……的叶圣陶。
"来完整陈述。
先自行品析,然后小组分享讨论。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发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发叶圣陶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和语文学者,其语文教学思想对现代语文教育有着深远的启发。
叶圣陶提出的“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情感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当代语文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想。
本文将从叶圣陶的教学思想出发,探讨他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发意义。
叶圣陶强调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他认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叶圣陶提倡的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这一教学思想对现代语文教育提出了重要的启示,即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而是应该成为学生的学习指导者和启发者。
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艺术性。
叶圣陶提倡的体验式教学思想对现代语文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他认为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诵、剧本表演、写作等方式,让学生参与从而增强他们的语文认知和表达能力。
体验式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可以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叶圣陶的体验式教学思想为语文教育注入了更多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
叶圣陶的情感教学思想也对现代语文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要让学生在阅读、写作中感受美的力量,培养对语言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在叶圣陶看来,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只有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现代社会,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都很大,他们需要更多的情感关怀和情感教育。
通过情感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情感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初中语文“展评”课堂实践探索
作者:昌薇薇
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20年第01期
【摘要】随着教育提示不断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学生的发展,因此要在传统教育方式的上加以创新,从而创造出更符合当今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进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发散,构建基于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初中语文教学框架对于推动学生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叶圣陶教育思想;初中语文;相关实践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语文教育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然而在实施新课标改革过程中也存在忽视传统教学经验的情况,这对于促进语文的順利开展是非常不利的,在这一形势下,充分发挥叶圣陶的教学思想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推动语文事业的顺利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早在20世纪叶老就提出了在教育过程中的最终目的不是使学生能够得到教育,而是使学生能够通过拥有自我学习能力,减轻学生的依赖性,使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叶圣陶所提出的教育理念是其半个世纪所悟出的教学理念,也是当今教学思想的高度浓缩,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有丰富的知识点,也是当今教师所应借鉴的教学理念。
一、初中语文展评课堂实施的前提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学生的思维也发生着了较大的变化,因此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学生的发展,相关教育部门要做到能够在传统教学方式优点上加以创新,从而制定出更符合当今学生的教学理念,就当前情况来看,在教学课堂中往往会存在教师忽略学生作为主体的现象,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在当今的教育过程中,往往未出现教师主体被弱化的现象,通常表现在教师在课堂的传授时间得到了一定限制,教师并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的将课堂内容得到讲解,甚至有些老师受到我国考试制度影响,从而授课目的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无法掌握语文知识的精髓所在。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现象,叶老曾经指出最要紧的是要看学生而不是老师,充分体现了要做到能够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挥,由此来看,新的教学理念需要应用在当今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课堂教育能够多样化,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忽略了对学生发现语文美的培养,使学生不能在古诗词的学习上发现语文的魅力所在,叶老认为在语文学习上要重视形式,只通过对内容讲解而寻求是得不到收获的,这就需要教师做到能够重视对于学生课堂内容的理解,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
二、初中语文展评课堂的实践
2.1师生共同参与展课
展课的制作不仅应由老师完成,学生也应该能够参与其中,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能够学好语文,“展”应该是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错误进行展示,通过教师进行分析其在语言以及写作上运用的错误,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学习,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
不仅如此,“展”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比如说在《我的母亲》这一篇文章中,作者首先引出了母亲对于作者非常严格,却对于喜欢抽鸦片的大哥一字都不批评,并引发学生思考胡适的母亲是否称职这一问题,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分析,发现胡适的母亲既存在称职的地方,也有不称职的地方,教师以此问题作为着重思考点,让学生们通过探讨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展示之后,有的学生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胡适的母亲是继母,比胡适的大哥大不了几岁,因此没有批评大哥的权利,而有的学生认为,如果继母对于大哥不进行批评,那么大哥将会仍然败坏家中财物,这对于整个家庭来讲都是不负责任的,也有学生认为胡适的母亲选择隐忍这种态度是为了整个家庭能够和谐,这时老师就可以提出胡适的母亲对于五叔所散布的谣言不依不饶并没有隐忍,这是相互矛盾的,其中学生通过小组探讨的方式发现母亲不管是隐忍还是刚烈都是为了整个家庭,因此胡适的母亲是称职的,这种教学方式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使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
2.2构建基本的学习框架
叶圣陶提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学生能够做好课前预习,这对于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预习也应该讲究正确的方式,做到准确的课堂预习才能更有利于语文成绩的提高,教师在教学时也应做到能够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给予正确的指导。
语文展评课堂模式前的课堂预习。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较大的不同,它区别于传统教育方式的简单抄写,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得到提高,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有效率的学习,教师也应做到能够给学生提供有保障的学习支持,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构建简单的知识框架,从而更有目的性的学习。
我
【结束语】叶圣陶先生所提出的教学理念在当今教学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落实这种思想,从而更适应当今学生的发展,通过叶圣陶所先生所提出的教学思想来看,需要在课堂中构建展示–评价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就当前情况来看,这种教学制度的落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展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余星童. 部编本初中名著导读教学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9.
[2]曾小梅. 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叶圣陶作品的选编情况及教学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17.
[3]刘凤霞. 初中语文叶圣陶作品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