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力发展的“四种命题”教学设计与思考

合集下载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是辩证法两个总特征中的发展观点的方法论2.重难点: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2、理解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发展形式。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地对待生活中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关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精神,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三、教学理念1.思路:用新能源汽车做为材料贯穿本课始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教法:思考、讨论、探究互助。

3.学法指导:自觉运用“发展的观点看生活学习中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用汽车模型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国家为什么要发展新能源汽车?2、新能源汽车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哪些问题?学生展开讨论并有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启发,自主发现,各小组归纳整理出事物发展为什么道路是曲折的,道路是光明的?1、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于生活之中,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2、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经过以上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的呈现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2、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教师设问: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吗?量变怎样才能引起质变?学生探究举例通过对量变与质变的学习,呈现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A同学说:“只要有量的变化,就一定会引起质变,因为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同学说:“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所以量变比质变更为重要。

学生讨论总结得出: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同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高中数学_命题的四种形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_命题的四种形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1.3.2 命题的四种形式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例,了解数学定义和数学命题,知道数学定义的基本方式,了解数学命题的表达形式,了解数学定义,数学命题和数学推理之间的关系。

能够理解数学命题中的条件和结论;结合实例,能够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进行判断。

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本节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面:一是通过阿凡提的故事了解原命题,否命题,逆命题,逆否命题的基本概念并加以辨析;二是由具体例题自主探究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三是认知辨析命题的四种形式在真假性上的关系:互为逆否的命题真假性相同;四是将命题的四种形式真假性的关系与充要条件联系起来解决问题。

从德育教学的角度上来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从趣味数学的角度引入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本节课以命题的四种形式真假性的关系与充要条件联系作为本节课的知识升华,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增加他们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教材分析内容:本节课是人教B版选修2-1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几乎处处都涉及到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推理论证。

本节课研究的内容既是对学生初中学习过的命题知识的延续和提高,又是后面研究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等知识的基础。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用逻辑用语来阐明数学知识的需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思考、交流的需要。

学情分析本节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场景引出逻辑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地位,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四种命题的兴趣,然后主要通过教师对概念的讲解和分析,并配以适量的课堂练习,让学生掌握四种命题的概念,会写四种命题,并掌握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逆否命题来判断命题的真假。

最后运用所学命题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学会用理性的逻辑推理能力思考问题。

学习目标1.能通过实例认识理解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概念;2.能够说出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3. 通过实例总结命题的四种形式真假性的关系;4. 利用命题的四种形式与充要条件的联系解决问题.重点、难点重点:能写出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判断真假;难点:利用命题的四种形式与充要条件的联系解决问题教学方法在新授课程中,教学观念的转变和课程意识的建立是首要的,教学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经由“教科书”来教,新课程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教师要站在课程标准的角度去挖掘教材,把教学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高中数学_命题的四种形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_命题的四种形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1.3.2 命题的四种形式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例,了解数学定义和数学命题,知道数学定义的基本方式,了解数学命题的表达形式,了解数学定义,数学命题和数学推理之间的关系。

能够理解数学命题中的条件和结论;结合实例,能够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进行判断。

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本节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面:一是通过阿凡提的故事了解原命题,否命题,逆命题,逆否命题的基本概念并加以辨析;二是由具体例题自主探究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三是认知辨析命题的四种形式在真假性上的关系:互为逆否的命题真假性相同;四是将命题的四种形式真假性的关系与充要条件联系起来解决问题。

从德育教学的角度上来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从趣味数学的角度引入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本节课以命题的四种形式真假性的关系与充要条件联系作为本节课的知识升华,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增加他们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教材分析内容:本节课是人教B版选修2-1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几乎处处都涉及到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推理论证。

本节课研究的内容既是对学生初中学习过的命题知识的延续和提高,又是后面研究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等知识的基础。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用逻辑用语来阐明数学知识的需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思考、交流的需要。

学情分析本节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场景引出逻辑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地位,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四种命题的兴趣,然后主要通过教师对概念的讲解和分析,并配以适量的课堂练习,让学生掌握四种命题的概念,会写四种命题,并掌握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逆否命题来判断命题的真假。

最后运用所学命题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学会用理性的逻辑推理能力思考问题。

学习目标1.能通过实例认识理解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概念;2.能够说出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3. 通过实例总结命题的四种形式真假性的关系;4. 利用命题的四种形式与充要条件的联系解决问题.重点、难点重点:能写出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判断真假;难点:利用命题的四种形式与充要条件的联系解决问题教学方法在新授课程中,教学观念的转变和课程意识的建立是首要的,教学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经由“教科书”来教,新课程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教师要站在课程标准的角度去挖掘教材,把教学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命题能力培养的思考

教师命题能力培养的思考

朱郁华:提高教师命题能力的实践探索——教师命题能力培养的学习和思考当前的教育教学中,主要是以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的,而评价是否科学,就与命题的质量密切相关了。

目前一些教师的命题基本上是以复制、张贴、修改为主,缺少自主命题的能力和水平,这样就很难从根本上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提升。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我们有这样几个方面的思考:1.基于当前教师命题能力普遍不高的现状。

许多教师一年下来甚至没有命过一次题。

多数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检测主要采用两种途径解决:一是购买市场上现成的教辅材料;二是使用上级业务部门编写的试题。

这种采用“拿来主义”的做法,使编制习题、命制试题对许多老师来说都变得越来越陌生,教师命题能力逐渐退化。

2.基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需要。

许多教师由于缺乏筛选、评价与命制试题的能力,往往原封不动地将教辅材料发给学生训练,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我们一方面需要把教学质量提升上去,另一方面也需要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降下来,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读课标、教材,深入研究试题在考察学生的什么知识、什么能力、什么思想方法以及试题的难易程度,通过研究,提高命题能力,并把这种能力迁移到平时的练习、作业设计中,以精选、精编作业,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3.基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优化教学质量的形成过程,也就是需要优化和改进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一改进课堂教学;二设计有效作业。

就改进课堂来说,需要把重“教”的课堂转变为重“学”的课堂,使课堂成为以学习为中心的“学”的课堂;就有效作业来说需要教师设计有针对性、高质量的作业。

作业是否有效与教师的命题能力直接相关,很难想象一位缺乏命题能力的教师会设计出与教学目标高度关联的有效作业。

4.基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需要。

教师的专业素养,一般来说,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这三个方面。

教师专业素养主要体现在能否备好课、上好课、命好题这三个教学环节。

高中数学_四种命题与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_四种命题与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四种命题及其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学情分析经过深入观察和了解,从高二年级学生道德品质、纪律状况、家庭背景、学业情况等方面分析,旨在帮助老师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针对性和时效性。

1、道德品质。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看到,绝大部分学生有高尚的情操,有自己的理想,有人生的规划。

只是由于学力较低,行为习惯较差,自身存在这样那样的毛病,这正需要我们老师帮助他们,完善他们,帮助他们改正缺点,这是我们的职责。

2、纪律状况。

大部分学生能保证较正常的教学秩序。

但是还存在部分学生上课睡觉、看课外书、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身在教室心在外等情况。

这些现象,不光班主任要管,任课老师也要管。

如果某个老师上课时,你的课堂是无序的,不要把责任推到班主任身上,把课堂组织好是每个老师的责任。

3、家庭背景。

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学生占一定比例;学生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很多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很多家长不了解高考的具体要求、不了解小孩的学习能力,或目标过高、或放任不管。

但几乎所有家长都认为把小孩放在这里很放心,且充满希望。

我们要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径,加大与家长的沟通力度,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要善待学生,呵护学生的心灵。

4、学业情况。

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能力差,需要老师不断的督促和检查;学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畏难情绪严重;学生欠缺必要的学习方法,一些刻苦学习而效果较差的学生急需指导;部分学生厌学。

基于以上原因,学生整体学业水平偏低,且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还将会随着学习难度的加大、学习时间的延续而扩大。

几点想法:一、老师要舍得花时间,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与跟踪力度,让每个学生在学业上都能有点滴进步;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层教学是科学的、正确的,但老师不能以此为借口偷工减料,更应该了解这些学生学习的困难,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教学中尽量想办法给学生搭个桥,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这要求我们加大对学生与教材的研究力度;三、正视学生思维的差异性。

体验“命题”:从经验走向“学力”——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体验“命题”:从经验走向“学力”——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现 了学生 的心理素质 比较 差 , 临场 发挥 、 应变 能力欠缺 ,
我 想 到 了很 多 … …
答形式 的规定 ( 设 问) 和测量 目标 ( 立意 ) 。 体 验“ 命题” 是 一个 过程 , 是一种 方法 . 是教 师基 于 “ 学生 立场 ” ,引导学 生站在 高考 命题 者 的高度 ( 或 角 度) , 感 知情 境 、 感 受设 问和感 悟立 意 , 在 观察 、 思考 、 分
文献标识码 : B
新课程改 革引发 了化学课堂教 学的变革 , 审视 和慎
和升华 , 经验不可以“ 复制” 。人的经验具有偶遇性 、 合情 性、 深刻性 和一次性等 特性 。经验 的产 生总是 与特 定的 情境联 系着 , 有着强烈 的偶 遇成分 , 真正 的经验 , 总是那 么的深刻和强烈 。“ 学力 ” 是指一个人 的知识水平 以及 在 接 受知识 、 理解 知识 和运用 知识方 面 的能力 , 包 括知识 水平和学习能力。学力具有计划性 、 合理性 、 效率性和持 续性等特性 , 学 力的形成 和发展 , 需要有 周详 的计 划 , 必

1 . 叙事研 究: 讲述 自己的故事
笔者 在常州市北郊 中学 _ T作 时 , 从1 9 9 6 ~ 2 0 0 4年连
续八年 上高 三 . 有许 多经历 至今难 以忘怀 , 如2 0 0 3 年4 月笔者在 高三第 二轮复 习 中开 了一 节市级公开课 , 课题

概 念 界 定
顾名 思义 , 命题 即命制试题 。在教育 和心理特质测
体验 “ 命题, , . 从经 验 走 向“ 学力 ”
高 三化学复 习教 学的实践 与反思
吴 永 才
( 常州市教育教研 室 江苏 常 州 2 1 3 0 0 1 ) 摘要 : 高三化学复 习教学 , 为 了有 效提 升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益 , 教 师要 多创造条件 , 让学生有更 多体验“ 命题 ” 的机会 , 让 学生有更 多“ 倾听与对话” 的机会 , 使“ 独立思考” 和“ 提 出问题” 成为高三 学生 良好 的品质 。 关键词 : 体验 ; 命题 ; 经验 ; 学 力; 学生

初中物理四大力学模型教案

初中物理四大力学模型教案

初中物理四大力学模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四种基本的力学模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浮力。

2. 能够运用这些力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

3. 浮力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1. 牛顿第二定律中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2.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

3. 浮力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案、PPT、黑板、粉笔。

2. 实验器材:小车、弹簧测力计、细绳、滑轮组、浮力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作用效果等。

2. 提问:力是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的?二、牛顿第一定律(15分钟)1. 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通过实验演示(如: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3.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如:刹车距离、惯性等。

三、牛顿第二定律(20分钟)1. 介绍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 通过实验演示(如:弹簧测力计拉动小车),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3. 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如:计算物体受到的力、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等。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15分钟)1. 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力的合成是指两个或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它们的合力;力的分解是指一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它可以被分解为多个力的效果。

2. 通过实验演示(如:细绳拉动物体),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

3. 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如: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等。

五、浮力(15分钟)1. 介绍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通过实验演示(如:浮力计测量物体浮力),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浮力。

基于能力发展导向的小学科学命题探析

基于能力发展导向的小学科学命题探析

科学课2017年11-12月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检测旨在利用检测评价工具,直接有效地检测学生阶段学业达标水平,比较全面地考查他们学习的掌握情况。

其中,较常见的工具是检测试题,它所体现的理念与要求,对于教师的教学思想与行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在小学阶段,检测试题主要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信息收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科学迁移能力,命题要体现这五个方面的导向。

导向一:联系生活实际,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积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关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应成为科学命题的常态,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科技、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引导他们从科学视角看待自然现象和事物,并自觉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1:健康的身体是幸福生活的源泉,拥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人体的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2016年5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正式发布,提出了新的平衡膳食宝塔,如图所示:(1)根据图示分析,应该少吃的一类食物是(),吃的最多的一类食物是()。

A.谷物B.果蔬类C.动物性食物D.油和盐(2)人体所需要的六大类营养成分分别是蛋白质、、、维生素、和。

(3)青少年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时期,你觉得要适当多吃哪一类食物?为什么?(4)《指南》首次对糖的摄入量做了限制:每天摄入糖不超过克。

小华不爱吃水果,他觉得喝果汁同样也能吸收水果的营养。

请根据下表中橙子和橙汁的部分营养成分数据,分析说明果汁能不能代替水果。

为什么?食物种类100克橙子100克橙汁糖分(克)1034维生素(克)0.560.14膳食纤维(克)0.60试题既让学生了解了《指南》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健康饮食的比例,又让学生了解了橙子、橙汁的主要营养。

同时,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对生活中实际饮食问题做出决策,解释理由,培养了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导向二:规范实验操作,增强科学探究能力科学试题中的实验内容考查一般为基本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

基本实验操作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利用基本实验仪器和器材进行实验、测量、安全操作的认识,力求达到“做与不做实验不一样,会做与不会做实验不一样”的效果。

基于“学力”发展的数学主题教学实践与思考

基于“学力”发展的数学主题教学实践与思考

基于“学力”发展的数学主题教学实践与思考作者:乔春雨来源:《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2018年第12期摘; 要:以学生“学”为中心,创生以“主题”为单位的课程,能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从教材、学科和生活的视角,找准主题整合的关联点,能构建学生学力发展路径,拓宽学生学力通道,创生学生学力发展空间。

主题教学不是拼凑,不是简单地做加法,而是一种有机嫁接,是对学生数学结构、功能和意义的革新。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题教学;学力通道美国课程社会学专家麦克·扬在《未来的课程》中认为:我们应该“从基于事实的课程,走向基于实践的课程”。

基于实践,教学就不仅需关注知识,更需关注学生具体学情。

以学生“学”为中心,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创生出以“主题”为单位的课程,将许多零散、封闭教学因子统合起来,能发展学生的学力,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基于教材,找准“内部联系点”,构建学力发展路径数学知识原本是一个结构性整体,为适应学生心理特点,原本整体性、系统性的知识被分割成“知识点”,分散在各个学段的数学教材之中。

作为教师,要洞察数学知识在数学教材之中的前后关联,找准“联结点”,有意识地对零散数学知识进行统整,形成鲜明的学习主题,让同一主题下的数学知识点相互支持,互为资源,从而形成教学的合力。

系统论认为,结构整体的意义大于各部分之和,因为只有把握了系统结构,才能洞察结构的内在思想。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和六年级下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学为例,虽然两课内容完全不同,但它们之间是有紧密联系的,都是用两个要素(列和行、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运用某一种方法使得坐标与位置一一对应。

在知识分支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方法就是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就是建立极坐标系。

因此,这两节课的教学设计应该有天然的暗合,有异曲同工之妙。

比如设计《用数对确定位置》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都可以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从“不能确定位置”到“不能精准地确定位置”再到能“精准地确定位置”。

《四种命题》的教学设计

《四种命题》的教学设计

《四种命题》的教学设计任何一种教学都要从设计开始。

教学设计是一种按照指示去实施、完成短期任务的活动,它是一个系统、有秩序并且依据科学原理和方法的活动,它的目的是发挥教学的有效性,通过一定的步骤,逐渐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和其它教学一样,四种命题也需要一定的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

一、四种命题的定义:1、问句陈述命题: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命题,也称为“否定题”,是指在问句中提出的疑问,要求考生按照是非正误选择。

2、直接表达命题:这种命题只要求考生选择相应的答案,无需写出任何理由。

3、简答命题:这种命题要求考生简单地回答问题,可以有简短的解释,也可以有理由,但也不能过长。

4、分析命题:这种命题要求考生在答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二、四种命题教学设计:1、针对问句陈述命题:在本教学设计上,首先在课前对问句陈述命题进行讲解,介绍此类命题的特点,如果是否定题,要求考生正确选择“正确”或“错误”,如果是肯定题,考生应正确选择是的答案。

接着让考生实践,根据讲解的内容,解答问句陈述命题。

2、针对直接表达命题:首先老师对学生进行直接表达命题的讲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命题的内容,然后在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理解命题的语义,并进行实践,反复锻炼。

3、针对简答命题:在教学中,老师首先对简答命题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有理有据地回答问题。

最后,让学生总结和归纳出学习要点,加深印象。

4、针对分析命题:教学活动中,老师首先对分析命题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弄清问题的细节和特点,然后在根据问题的特点,提出解决方案,最后让学生对解决方案进行综合考虑,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三、四种命题教学反馈:教学中,学生从听课到实践过程中要及时进行反馈,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完善有关教学内容。

1、问句陈述命题:在教学反馈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及时反思,对自己掌握了解的情况进行评估,对未理解的地方思考、猜测,课堂上反馈口化,实践层面上利用简单的自测题进行反馈,并及时矫正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初中物理四大基本问题教案

初中物理四大基本问题教案

初中物理四大基本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初中物理四大基本问题,即物体运动、力的作用、能量转化和物质状态变化。

2. 能够运用四大基本问题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初中物理四大基本问题。

2. 能够运用四大基本问题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教学难点:1. 理解四大基本问题的本质和相互关系。

2. 能够灵活运用四大基本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生活中的实例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提问:这些物体是如何运动的?是什么力使它们保持运动状态?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是物理学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

二、新课(20分钟)1. 力的作用(5分钟)a. 讲解力的定义和作用效果。

b. 举例说明力如何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c. 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是否需要接触?2. 物体运动(5分钟)a. 讲解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如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加速运动等。

b. 介绍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c.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是否需要力?3. 能量转化(5分钟)a. 讲解能量的概念和转化。

b. 举例说明能量如何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c. 引导学生思考:能量转化是否会有损失?4. 物质状态变化(5分钟)a. 讲解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如固态、液态、气态等。

b. 介绍物质状态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c.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状态变化是否会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图片或视频,如抛物线运动、跳板、热气球等。

2. 引导学生运用四大基本问题分析这些实例,解释其原理。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四大基本问题:物体运动、力的作用、能量转化和物质状态变化。

2. 强调这四大基本问题是物理学的基础,能够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基于学业质量的命题研究教师四级是赋能成长行动培训小结

基于学业质量的命题研究教师四级是赋能成长行动培训小结

基于学业质量的命题研究教师四级是赋能成长行动培训小结篇一:标题:基于学业质量的命题研究:教师四级赋能成长行动培训小结正文:作为一名教师,学业质量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教育领域,学业质量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所取得的成果,包括学生在学科方面的成绩和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表现。

因此,在命题研究中,我们需要考虑如何通过制定具有吸引力和有效的命题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业质量。

在教师四级赋能成长行动中,我们接受了一系列的培训,旨在提高我们的命题研究能力和教学质量。

在这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进行基于学业质量的命题研究,以及如何通过制定具有吸引力和有效的命题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业质量。

基于学业质量的命题研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在命题研究中,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以便制定符合他们需要的命题。

2. 强调学科知识和思维能力。

在命题研究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思维能力的要求来制定命题,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注重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在命题研究中,我们需要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避免考试歧视和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基于学业质量的命题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需求,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和学业质量。

在教师四级赋能成长行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制定符合学生需求的命题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业质量的提升。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强调学科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命题来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思维能力。

拓展:除了基于学业质量的命题研究,教师四级赋能成长行动还包括许多其他方面,例如: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班级管理的能力、与家长和学生的互动等等。

在教师四级赋能成长行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教师四级赋能成长行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和成长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教育领域的挑战,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基于学业考试能力立意试题比较分析的教学思考

基于学业考试能力立意试题比较分析的教学思考
知识立意: 下列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的是( ) A.K Na Ca B.Cu Fe Al C.Mg Fe Cu
D.Fe K Mg
能力立意: ——方案设计(优化) (13杭州-21)有A,B,C三种常温下不与水反应的金属,为了比较 它们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有人设计了下列四种实验方法,下列 方法最准确可行的是( ) A.把它们分别和盐酸溶液反应,观察是否发生反应及产生 气体的快慢 B.把它们分别和盐酸溶液反应,观察是否发生反应及产生 气体的多少 C.把三种金属分别在空气中加热,观察它们的颜色变化程度 D.把三种金属和它们的可溶性盐溶液之间两两反应,观察金 属表面是否有金属析出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7
能力立意的试题三要素:
情境 试题的取材 立意 考查能力因素 设问 考查方式 题型、表 达方式、 答题要求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能力立意试题考查学科能力主要包括:
解决简单问 题的能力
一、何为能力立意试题
知识立意就是要体现学科知识的要求,以考查 学生学科知识掌握情况为目标,突出对学科的“知” 和“识”两方面的考查。 能力立意就是体现学科能力的要求,以考查学生 学科能力发展情况为目标,突出对学科能力的考查。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4
例1:金属活动性
电阻R/欧 30 27 24 21 18 15 12 ……
踏板和杠杆组件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电源电压为6伏。 (1)重300牛的学生站在踏板上时,双脚与踏板的接触面积 为0.04米2,此时对踏板的压强为多少帕? (2)电子秤开机后,没有秤量物体时压力传感器R消耗的电 功率为多少瓦? (3)当重300牛的学生站在踏板上时,通过压力传感器R的电 流为 安。(答案保留两位小数) (4)电子秤的电池使用较长时间后,电源电压会降低,为了 保证秤量准确,则踏板触点B应向 方向移动。

命题教学设计

命题教学设计

命题教学设计命题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命题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命题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在初中学过原命题、逆命题知识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四种命题。

2、给一个比较简单的命题(原命题),可以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3、通过对四种命题之间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4、初步培养学生反证法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分析重点:四种命题;难点:四种命题的关系1。

本小节首先从初中数学的命题知识,给出四种命题的概念,接着,讲述四种命题的关系,最后,在初中的基础上,结合四种命题的知识,进一步讲解反证法。

2。

教学时,要注意控制教学要求。

本小节的内容,只涉及比较简单的命题,不研究含有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3.“若p则q”形式的命题,也是一种复合命题,并且,其中的p与q,可以是命题也可以是开语句,例如,命题“若,则x,y全为0”,其中的p与q,就是开语句。

对学生,只要求能分清命题“若p则q”中的条件与结论就可以了,不必考虑p与q是命题,还是开语句。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演示教学法和循序渐进导入法)1。

以故事形式入题2多媒体演示四、教学过程(一)引入:一个生活中有趣的与命题有关的笑话:某人要请甲乙丙丁吃饭,时间到了,只有甲乙丙三人按时赴约。

丁却打电话说“有事不能参加”主人听了随口说了句“该来的没来”甲听了脸色一沉,一声不吭的走了,主人愣了一下又说了一句“哎,不该走的走了”乙听了大怒,拂袖即去。

主人这时还没意识到又顺口说了一句:“俺说的又不是你”。

这时丙怒火中烧不辞而别。

四个客人没来的没来,来的又走了。

主人请客不成还得罪了三家。

大家肯定都觉得这个人不会说话,但是你想过这里面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揭开它的庐山真面,学生的兴奋点被紧紧抓住,跃跃欲试!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复习提问:1.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与结论各是什么?2.把“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看作原命题,它的逆命题是什么?3.原命题真,逆命题一定真吗?“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个原命题真,逆命题也真.但“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的原命题真,逆命题就不真,所以原命题真,逆命题不一定真.学生活动:口答:(l)若同位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2)若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相等.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打下学习否命题、逆否命题的基础.(三)新课讲解:1.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同位角相等”,结论是“两直线平行”;如果把“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看作原命题,它的逆命题就是“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学力发展的“四维”建构

学力发展的“四维”建构

学力发展的“四维”建构摘要:学力,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提高学生终身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

学力培养需要从“知识建构、思维发展、能力迁移、品质形成”四方面促进其“内求”与“外烁”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学力发展知识建构思维发展能力迁移品质形成学力,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高学生终身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

学力的获得是“内求”与“外烁”共同作用的结果。

那学力发展的理想模型是什么样子呢?维度一:知识建构,学力培养的基本条件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新旧知识体系重构与再造的过程。

准确把握各学科知识在各年段、各年级的层次结构、逻辑体系、内在关联,才能深刻理解教材编写者意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才能更好结合学情,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方法。

1.整体把握学科特点。

全面掌握课程标准,品味名师课堂,细研专家解读,带着问题研究、实践、反思,深度感知学科教学的特点与魅力,既有专家之“能”,能高屋建瓴,又有“匠人”之“艺”,能落地生根。

2.纵观目标梯度。

各年级目标间存在逻辑关联,有着系统的发展梯度。

纵观各年级目标,以知识树、结构图等思维导图的方式,系统梳理学科年级目标,了解各年级目标要求与关联,形成学科目标的系统脉络,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横看内容关联。

系统梳理了目标体系,还需要深入理解承载目标的教学内容之间的横向关联。

联系生活创设情境,通过表格、思维导图等方法,深度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工具上的联系与异同,才能合理取舍教学素材,因材施教。

维度二:思维发展,学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学生思维发展是各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的重要指标,主要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学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1.巧用“留白”艺术。

留白是一种国画手法,在教学中运用,达到“以无胜有”的艺术效果。

“让学生接话”是促进学生推断、分析思维发展的最简单的基本方式;内容填空、补充文题等是促进学生辨析、有依据想象思维发展的常用方法,而在学生提问质疑、认知冲突、出现错误时“留白”,则是促进学生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发展关键时机。

2023年新课标指导下关于命题与评价的思考

2023年新课标指导下关于命题与评价的思考

新课标指导下关于命题与评价的思考我将在以下四个方面分享学习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过程中的点滴体会。

一、新课标的变化我特别关注到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其中一个显著的变化,改变了以往课标操作性不强的特点,即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这是一个突出亮点。

各课程标准依据核心素养开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绩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援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我们广阔一线教师教学实施和考试命题评价等提供了依据。

这样的课程标准,增强了指导性。

各课程标准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完成“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加强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了好用、管用,可操作性极强,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力抓手。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习题教学以物理学科为例,为了落实(标准〔2022年版〕)所提出的,依据核心素养及学业质量标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学生在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开展状况,我们不仅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和评价观念,还需要积极探究落实核心素养相适应的习题资源和教学方法。

习题教学是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习题的演练是学习评价的重要内容。

(标准〔2022年版〕)在评价建议中指出,物理学习评价应以学生开展为本,应围绕核心素养的达成和学业质量标准的具体要求,创设真实且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核心素养的开展状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开展。

然而传统的物理习题通常只是为了稳固物理概念、规律而把物理现象进行了人为的抽象、简化、分解,过于强调对物理现象的高度抽象和理想化,而削弱了物理习题的真实情境,因此学生在解答这样的习题时,也不需要经历深刻的分析与抽象的过程,只要能够依据例题进行模仿即可,这样的习题虽然在稳固知识方面有肯定的作用,但在使学生通过习题演练,全面提升核心素养方面,却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这样模仿习题的过度训练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死记硬背、乱套公式的倾向,为此,在倡导基于核心素养进行教学的背景下,新课标理念下的习题教学的命题内容与评价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

针对以往小学教学数学命题思考谈今后建议

针对以往小学教学数学命题思考谈今后建议

针对过去小学数学命题的思虑谈此后的建议锦州市教师深造学院小学研训部张玉艳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认识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发展,改良教师的教课”。

经过考试反应学生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发展,诊疗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与不是,使学生形成对学习的踊跃态度、感情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等。

小学阶段的考试是“标准参照性”考试,或称为“水平考试”。

是查验学生能否达到某一早先拟订好的“标准”,学生只需经过这个“标准”或达到这个“水平”就是合格,而这个“标准”或“水平”就是课标和教材中规定的学生应当掌握的内容或应当达到的要求。

经过批阅各县区命题组的命题,发现命题人员命题时,都能打破传统的命题格局,踊跃创新。

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重视基础、表现课改,着重应用,兼备差别”为思路,表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既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及学生数学思虑、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观察。

一、几大亮点1、重申适用性与生活化新的课改理念指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关于小学生而言,身旁的、现实生活中的的数学,才是有价值的数学。

所以联系学生生活实质命题,显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领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让他们感觉学习数学实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忱,是我们考试的一项中重要功能。

从内容上好多题目都联合了学生的生活实质。

例1:学校8:05开始上课,老师建议同学们提早15分钟到校。

老师建议的到校时间是()时()分。

例2:调皮从家门口到河畔去提水,他如何走近来,请你画出来。

2、重视知识性与科学性1/5这里的知识性,其实不只是是指要观察学生的知识,科学性也不只是是指试题一定谨慎,不可以有科学性的错误。

还应当倡导让学生经过考试能学到一些科学性知识,例1:如图,小明和小珊分别从操场的A、B处出发,沿跑道走到C、D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第7期中学数学研究• 17 •运用例4 计算下列行列式210 (00)121 (00)012 (00)000 (21)000 (12)分析:大学高等代数中行列式的学习,同时也渗透着“多米诺效应”模型.通过仔细观察我们便可发现,此题目的“初始力量”位于开头.通过按第一行展开便可得到^ - 1阶的形式,然后根据多米诺特性进行递推,求解.过程如下:解:将行列式按第一行展开,得= 2/V i-Dn_2•即 Dn-=Dn_i - Dn_2Dn- D“=!)“-Z)n_2=-仏=3 - 2 = 1.= 1 + /)“ =…=1+1+…+ (1+^-(以))=(re - 1) + 2 =71+1.试一试x a1a2 ax% a2a1a2a3 ax a2a3计算下列行列式⑴a_+1=小结:“多米诺效应”模型在大学同样适用,它既可以运用到行列式计算中,又可以用于矩阵的计算,同时还可以运用到极限的求解•它们同样具有数学美与能力的提升.综上所述,“多米诺效应”模型,广泛运用于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中,通过在长长的题目中,找到小小的“初始力量”,使其发生连锁反应,最终使“万丈高楼倾倒于前”.在此过程中,让小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欲望;初中生打破思维定势,从中获得成就感;开阔高中生的思维,使其解题更具技巧性和多样性;培养大学生对于数学美的鉴赏能力,使其数学核心素养,在解题的过程中,得以提升.参考文献[1]韦宏.竞赛数学问题解决的理论研究与案例解析[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6(6): 155.[2] 王娟.数学解题中的“多米诺效应”[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5(10) :26.[3] 刘志勇.案例:多米诺骨牌效应-数列裂项求和[J].中学数学,2011(12) :25.基于学力发展的“四种命题”教学设计与思考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215600)童先峰1. 教学背景每年的11月,都是我市教育局组织的全市中小 学、幼儿园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主题月,今年的活 动主题是“发现教学智慧,发展学生学力活动要求课堂展示的教师要充分体现个人教学主张或个人 学习课堂的品质,能体现互联网+背景下的学习课 堂特色.笔者今年正好任教高二,结合教学进度等统 筹考虑,选择了《四种命题》这个课题进行了如下设 计■2. 基本情况2. 1授课对象本课为借班上课,学生系四星级高中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2016级高二(6)班,该班为理科物生班,学生思维活跃,基础较好,善于总结归纳,有一定 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判断一些简单命题的真假.2.2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的第一 节“命题及其关系”的第一课“四种命题本节内容既是初中命题知识的延续,又是高中后续知识的基础.教材以具体命题为例,用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思 路,从形式结构和内容真假两个方面研究了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得出构造四种命题的方法,归纳出互为 逆否关系的两命题同真假的结论,为进一步学习充• 18 •中学数学研究2018年第7期要条件及推理证明奠定基础[1].教学重点是发现和应用互为逆否命题同真假规律.教学难点是如何引 导学生发现并了解四种命题及其关系.2.3 教学目标(1)通过经历四种命题的构造过程,了解四种 命题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2)通过题组发现互为 逆否命题同真假规律并能够判断较复杂命题的真假;(3)体会特殊到一般、正难则反等数学研究方法,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3.教学设计3.1 温情独白,悦纳心灵师:二十年前追梦考入梁丰,三年高中学习的场 景仍历历在目,今有缘重回母校研讨智慧课堂,倍感 温馨与亲切.母校悠久的历史和严谨的学风校风深 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梁丰人的成才成长,……,祝愿 学弟学妹们在校训“品端成梁,学粹至丰”的引领 下,学习的每一天都是快乐幸福和学有所获的.设计意图:寻找最合适的话题作为开场白,用最 朴实的语言打动学生心灵,以此获得学生的认同和 对课堂的期待,从而消除师生间的陌生感.3.2 问题情境,激发兴趣问题1甲、乙、丙、丁四人商量去看电影.甲说:乙去我就去.乙说:丙去我就去.丙说:甲不去我 就不去.丁说:乙不去我就不去.最后有人去看电影,有人没去看电影,则去的人不可能是________(填写序号)①甲 ②甲、乙③甲、乙、丙④乙、丙、丁设计意图:通过一个有趣生动的生活话题,牢牢 吸引学生眼球,充分调动学习热情.在众生积极思考 又表示困惑的最佳契机,教师点拨:围绕“去不去看 电影”这个话题,甲乙从正面说,丙丁从反面说,如 何清晰其内在的因果逻辑关系,穿插引用章节语中 名人名言“要想获得真理和知识,唯有两个武器,那 就是清晰的直觉和严格的演绎.——笛卡尔”[2],在 激发学生学习常用逻辑用语内驱力的同时,巧妙渗 透了数学文化和历史.3.3 回顾旧知,激活思维问题2 你还记得初中是如何定义命题概念的?练习判断下列语句哪些是命题?(1) x< 2.(2)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面积相等.(3)若 sin ce> sinjg,则〇;>(4)两条平行线的同位角相等.问题3 你能就学过的数学知识,举出一些命 题的例子么?设计意图:回顾初中命题概念,以旧引新,从而 进一步掌握判断命题真假的方法:假命题仅需举出 反例即可,真命题则要严格说理.同时,在练习后鼓 励学生自主举出命题并交流展示,拓展知识深度和 广度.而后,总结归纳命题的一般结构形式(由条件 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并将学生例举的命题改写成“若……,则……”、“如果……,那么……”形式最后,总结改写的主要目的是使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更加清晰明确,并且启发学生改写的方式不唯一(选择简洁清晰形式),多路径发展学生学力.3.4 建构概念,揭示关系问题3 针对练习命题(2) “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面积相等”,你能否围绕“全等”与“面积”两者之间的关系构造出新的命题?此处让学生集思广益,广泛发言,教师充分鼓励 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后释疑解惑:如果用“若/>则g”表示命题,其中/>、g分别表示两个语句,非P、非9分别表示的否定,将它们依照(若,则)形式一一排列,则可以得到16个序对:(01)(/>,/〇;(02) (p,g) ;(03) (/?,非/?);(04) (p,非 g) ;(05) (g,iO; (〇6)(g,g); (〇7)U,非 g); (08)(g,非 g);(09)(非 />,/>);(10)(非 ;(11)(非 p,非 />);(12)(非/>,非 g); (13)(非 <?,/〇; (14)(非g,g);(15)(非 非 ;(16)(非 非 9).其中,(01)、(06)、(11)、(16)自身至自身不予研究;(03)、(08)、(09)、(14)自身矛盾直接删除•(02)与(04)、(05)与(07)不能两立,只能取一,不妨取(〇2)和(05);而(〇2)与(10)、(05)与(13)不能两 立,既取(02)和(05)就舍去(10)和(13).因此仅 剩下(P,g);U,_P);(非/>,非9);(非非P)这四种 命题形式.设计意图:从教材最基本的“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面积相等”这一案例出发,让学生 尝试发现共有多达16种命题的结构形式,在与学生 讨论中不断取舍,总结发现仅有4种命题形式具有 研究的价值,从而解决学生对于教材中为何只研究四种命题形式的困惑.问题4 将原来的命题及同学们给出的三个命 题分别编号如下: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面积相等.①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那么它们全等.②如果两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它们的面积不相等•③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不相等,那么它们不全 等•④你能说明命题②与①、命题③和①、命题④ 和①之间的关系么?设计意图:基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 论”,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已经明确四 种命题基本形式的基础上,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自 然生成“四种命题”基本概念,并在图1结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最终形成图2网络体系.图1图23.5 小试牛刀,探究规律例1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 若 a = 0,则 a 6 = 0.(2) 若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则它是正方形.(3) 若 a = 6,则 2° = 26.(4) 若a > 6,则 I a I >1 6 I .问题5 观察上面的四组例子,探究四种命题的真假之间有什么关系?题号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1)真假假真(2)假真真假(3)真真真真(4)假假假假设计意图:精心设计题组,让学生动手写出命 题的四种形式并判断真假,进而发现互为逆否命题 同真假的结论(互逆、互否命题的真假没有必然联 系),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指出 科学归纳法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必须要有严格的 推理证明才能说明结论正确,引发学生课后探究的 兴趣.3.6 数学应用,拓展思维例2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 若/矣0,则x 矣0•(2) 已知函数/(x )在(-〇〇, + 〇〇)上是增函 数,e命题“若a + 6 & 0,则/(a ) +/(6) &/(_«) +/(_6)” 的逆命题_设计意图:通过实例解决为何学习“四种命题” 的疑惑,有意识培养学生形成“正难则反”的逆向思 维能力.最后,返回思考课堂伊始提出的“去不去看 电影”问题,使得课堂的拓展应用起到了前后呼应 的效果,让学生有满满的获得感和成就感.3.7 课堂小结,反思升华问题6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就“为什么要 学四种命题”、“四种命题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数学方 法”分享学习心得么?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这两个问题,帮助学生站在数学知识体系为何发展、如何发展的高度,体会逻辑 知识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科中的价值.3.8 课后延伸,发展学力1.自己写一个数学命题,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 题与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2.上网查阅资料,并尝试用集合知识证明:互为逆否关系的两个命题同真假.设计意图:分层设置不同习题,学生可根据自身 情况自主选择一二,满足不同学生巩固和发展学力 的需要.4 感悟与思考4.1发现教学智慧《教育大辞典》中将教学智慧定义为:“教师面 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 断能力由于是借班上课,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 笔者一直考虑以如何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最快形成相互间的一种默契.在课前走进教室的一 霎那间,猛然发现自己认识梁丰正好二十年,于是就 有了娓娓道来的一段独白,赢得了学生的热烈掌声, 从而达到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一半的效果.教学智慧,不仅体现在追求课堂效率,更是追求 的一种境界,要让学生学得快、学得好的同时,更要 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最终学得自由、学得开放.四种 命题及其关系的概念教学是本节课的难点,对于概 念的引入,在让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或小组讨 论,或师生互动,通过观察、分析与比较,在形成16 种命题结构形式的基础上发现仅有4种具有研究价 值的命题形式,既解决了四种命题及其之间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解释了学生对于教材中为何只研究四种 命题形式的困惑.又如发现和自觉应用互为逆否命题同真假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在教学设计时,通过精心设计题组,从原命题和逆命题的真假全覆盖着手,既有利于学生发现规律,也不至于让学生产生误 解.• 20 •中学数学研究2018年第7期4.2 发展学生学力李庾南老师在文献[3]中指出,学生学力主要 指学生借助一定的教育环境和能力及积极的教育实 践活动,所形成的自我获取、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态度、知识和能力的总和•学力是教育情境 下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更是 人持续发展的表征.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研究从 16种命题结构形式一步步通过分析、思辨,最终精 简到只需研究4种命题形式的过程,不仅让学生明 白知识的发生、发展以及溯源等过程,也使得学生获 得了自主创造、自我超越的成功体验.更高层面上,学生就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与途径,悟出了 基本的学习之道.与此同时,发展学生学力更需要发展教师学力,要从指向应试向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与主动应 对社会变化的能力的转变.本节课中,通过多次设置 “你能再举出一些命题”、“如何构造新的命题”等 开放度较高的问题串,再加以在交流互动中教师语言的风趣幽默、激情飞扬,促使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 心情、强烈的求知欲、积极的思维探究、友好的合作 态度,达到各自的最近发展区,自主获取和灵敏建构 知识体系,形成利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数学的思 维分析世界、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能力.4. 3 互联网+教学当下,互联网+大数据在各个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本节课,借助白板、实物投影等多媒体技术,一定程度上呈现了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应用过程,但笔 者对具体某一个学生掌握的情况如何心里还是一个 未知数.况且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 依旧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行天下,课堂互动基本还 是停留在师生一对一、点对点的低效模式,距离精准 教学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提 出要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及网络教育.随着智能教育的迅猛发展以及技术支撑的曰益 完善,当练习测试可以同步上传网络、自动批改、错 题举一反三、生成评价报告的时候,当每一个学生的 课堂思维可以通过数据即时呈现并能跟踪记录个性 学习的时候,就更需要教师聚力教育智慧,基于学生 已有经验、问题等不断优化教学设计,着力关注数学 的学科价值,着重培养学生成为现代社会公民所必备的核心素养,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学力发展.[1]“四种命题”的教学与反思[J].中学数学月刊,2014(01) :5 -8.[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选修2 - 1[M].2012(06) :5,[3]构建促进学力发展的数学课堂[J].课程•教材•教法,2008(08) :35 -38.参考文献指数函数定义中“规定”的成因探究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201800)牟忠智刘国平—、教学片断指数函数是高中阶段继幂函数后研究的第二个 具体函数.指数函数概念教学常常被用来开设展示 课,观摩教学中发现,教师对指数函数定义中底a的规定原因的解释差强人意.案例1:“指数函数概念”教学片断.引入:问题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 ,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次后,得到的细胞分裂的个数y与%之间构成一个函数关系,能写出%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学生:y与%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 = 2'问题2 —种放射性物质不断衰变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剩留的质量约是原来的84%.设最 初的质量为1,时间变量用%表示,剩留量用y表示. 求出这种物质的剩留量随时间(单位:年)变化的函 数关系.学生与x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 0.84'概念形成:指数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函数;T>0,a # 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 域是R对规定“a> 〇,a # 1”的讨论:师:指数函数定义中,为什么规定a >〇,a#l?学生分组讨论,开始时比较茫然.教师提示: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