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道家思想对企业领导者修养的启示[1]

合集下载

道德经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道德经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道德经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著作,也是道家哲学的经典之一。

虽然它主要探讨的是哲学和宗教问题,但是其中的一些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也有启示。

以下是一些启示:
1. 无为而治:《道德经》中强调“无为而治”,即领导者不应过度干预员工的工作,而是要给他们自由和空间去发挥自己的能力。

这种领导风格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工作热情。

2. 以人为本:老子强调“道法自然”,主张人的行为应顺应自然规律。

在企业管理中,这可以理解为管理者应尊重员工的人性,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感受,以人为本,而不是只看重效益和利润。

3. 和谐共生:《道德经》中提倡“和而不同”,主张在差异中寻找和谐。

在企业管理中,这意味着要尊重和接纳不同的意见和观点,通过沟通和协商达成共识,实现团队的和谐共生。

4. 谦逊低调:老子主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提倡谦逊低调的处世态度。

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这意味着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以身作则,赢得员工的尊重和信任。

5. 持续学习:《道德经》中强调“学无止境”,主张持续学习和自
我提升。

对于企业来说,这意味着要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鼓励他们不断学习和进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总的来说,《道德经》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现代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道家_无为_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辩证分析

道家_无为_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辩证分析

经营与管理34 理论研究道家/无为0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辩证分析刘帅 王玉莲(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和谋略,以/无为而治0为其核心的道家文化在中国的现代管理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它在提高领导者素质、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道家文化与现代企业的关系,为现代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从而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无为而治;企业管理;内在一致性老子根据/道法自然0的观点,提出了/无为而治0的道家管理伦理原则,该思想流传久远,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政治管理还是企业管理,/无为而治0思想的光芒随处可见。

在现代组织管理中,进一步挖掘道家/无为而治0这一管理思想的精华,古为今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道家的/无为0思想及其内涵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要顺应它自身的情况去发展,不必参与外界的意志去制约,事物本身就具有潜在性和可能性。

/自然0就是道,它就是规律,就是法则。

老子的这些论述实际上反映了其学说的精髓和本质,简而言之,就是倡导一种/无为而治,道法自然0的思想。

5道德经6的许多章中都用了/无为0一词,在许多章阐述到/无为0思想。

因此,/无为而治0是老子管理思想的中心内容。

老子的管理思想是以/道0为基础的。

道法自然,反映在管理思想上即要求管理者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决策与领导,减少对决策执行活动的干预。

同时,老子的/无为0,我们不能仅从字面上把它理解为不要任何作为。

/无为0在这里是指不做任何违反自然规律、有损道德规范、违反社会法则、有害众生的事。

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5老子6六十三章所说的/为无为,事无事0,即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生事的方法去处理事务,这就是老子的/无为0的确切涵义。

老子说过/无为而无不为0,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

这里,/无为0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0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

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领导管理工作的启示-精选文档

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领导管理工作的启示-精选文档

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领导管理工作的启示“无为而治”思想以“无为而无不为”的辩证哲理阐释了道家思想的至高境界,在当代同样蕴含着其至高至深的领导学智慧。

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转折时期,把“无为”思想推陈出新,挖掘“无为”思想的领导学价值,对于丰富中国特色领导科学,提升领导素养和领导艺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无为而治”思想的内涵“无为而治”思想,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其主要论述出自老子。

老子认为,“为无为,则无不治矣”,“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1]等。

作为政治哲学上的“无为”名词,它完全是被作为治国安邦的方针政策而提出来的。

“无为”,主要是针对并要求统治者限制和约束权力的滥用,反对实行违背人民群众意愿的行为。

由此可见,“无为”思想的主旨在于“无为而无不为”,以“无为”为方法和手段,达到“无不为”之目的。

老子的领导学意义上的“无为”主要是从领导方法的角度加以说明的[2]。

作为领导工作方法,老子通篇主张少扰民,扩大自我发展空间;多求真,不要违背规律而妄为;少专断,营造其乐融融之氛围。

二、“无为而治”与现代领导管理工作领导艺术是确定工作方针、工作策略、工作中心、工作程序、工作方式的技能,它既是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我们常说“熟能生巧”,在领导工作中,这个“熟”就是领导经验,这个“巧”就是领导艺术。

它必然地具有艺术的某些共性特征。

这些特征主要包括:一是形象性,古人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是情感性: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三是创造性。

而学习领导艺术,最根本的要求是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素质,提高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领导者。

领导艺术应该提倡“法无定法”,它的最高境界同样是“无法而法”。

也就是说,我们的领导工作必须支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要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不同的领导对象和工作情况来确定我们的具体领导方法; 要根据不断变化着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来改革和创新我们的领导方法,实施创造性领导。

道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道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柔性管理、战略管理、生态管理等理念与道家管理思想相契合。
道家管理思想强调和谐、平衡、顺应自然等原则,对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组织协调、 领导力培养、员工激励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02
道家领导艺术对现代企业领导层 启示
无为而治理念在领导实践中应用
授权与放权
领导者应信任下属,赋予 其一定权力和自主性,避 免过度干预。
道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 影响
汇报人:XX 20XX-02-08
目录
• 道家管理思想概述 • 道家领导艺术对现代企业领导层启示 • 道家团队协作观对现代企业团队建设影响 • 道家创新思维对现代企业创新发展推动作用
目录
• 道家养生之道对现代企业员工健康管理启示 • 道家伦理观念对现代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指导意
01
02
03
“无为而治”
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不过 度干预,让事物按照自身 的规律发展。
“柔弱胜刚强”
倡导以柔克刚,注重运用 智慧和策略来解决问题。
“天人合一”
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的和谐统一,注重整体性 思维。
道家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关系
道家管理思想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有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 发展。
及时反馈与调整
对团队成员的工作表现给予及时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工作进 展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培养共同价值观,增强团队凝聚力
1 2
确立团队共同目标
明确团队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激发团队成员 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强化团队文化建设
通过团队活动、培训和交流等方式,加强团队成 员之间的互动和了解,形成共同的团队文化。
关注员工心理健康
建立员工心理援助机制,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员工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 受能力。

道家管理哲学对当代企业的启示

道家管理哲学对当代企业的启示

【古为今用】道家管理哲学对当代企业的启示道家倡导“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管理哲学。

《老子》说:“治大国者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者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不伤民。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河上注解:“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

”淮南齐俗训引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为宽裕者,曰勿数挠。

”诗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

”道家认为,治国必须坚持政策的一贯性,政策多变则扰民。

这就是老子说的治理大国好比煎小鱼一样,不能常常去搅动它,而是要依据规律,使用巧力,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以适当的方式促使其变化。

治大国若烹小鲜,企业管理亦然。

企业经营管理中如何做到“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样的境界呢?道家的管理哲学思想至少给当代企业四点启示。

其一、管得少才是管得好。

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决策。

把握好做什么、什么目标、哪里做、何时做、谁来做,想办法找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激励部下去做,而不是代替部下去做。

管理实际上是对人的管控,控制的最高境界是少控制、不控制,如果管理部下时“天天搅动小鱼”,就不是一种好的管理方法。

有一个子贱放权的故事,讲的是孔子的学生子贱有一次奉命担任某地方的官吏。

当他到任以后,却时常弹琴自娱,不管政事,可是他所管辖的地方却治理得井井有条,民兴业旺。

这使那位卸任的官吏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每天即使起早摸黑,从早忙到晚,也没有把地方治好。

于是他请教子贱:“为什么你能治理得这么好?”子贱回答说:“你只靠自己的力量去进行,所以十分辛苦;而我却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完成任务。

”其实,一个聪明的领导人,应该是子贱二世,正确地利用部属的力量,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不仅能使团队很快成熟起来,同时,也能减轻管理者的负担。

在管理方面,要相信少就是多的道理:你抓得少些,反而收获就多了。

管理者,要管头管脚(指人和资源),但不能从头管到脚。

其二、管得少不是不管,而是要抓住管理的关键。

这个关键是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做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不越权管理、不越级管理,通过管理人的思想管理好人,通过管理人而管好事。

大道无为—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

大道无为—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

大道无为—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大道无为—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在企业管理领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大道无为”,强调“无为而治”,即不做过多干预和干涉,以达到自然而然的平衡和和谐。

如何将道家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提升组织效能和员工幸福感,成为了现代管理者的重要课题。

首先,大道无为的理念要求领导者放下权力和傲慢,不过多干预员工的工作过程和决策。

传统企业管理常常以控制和指挥为核心,领导者往往过度干预员工,导致员工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最终影响整个组织的发展。

而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领导者应该尽量给予员工更大的自由度和发展空间,相信他们的能力和判断,让他们自由发挥和做出决策。

只有在给予员工信任和自主权的情况下,他们才有更多的动力和创造力,从而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其次,大道无为也要求领导者注重观察和倾听。

道家思想强调“观天之道,执天之行”,通过观察和倾听来洞悉事物的本质和运行规律。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员工需求和组织运行情况,以及时作出调整和决策。

同时,领导者也应该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员工的意愿和需求。

通过观察和倾听,领导者能够更好地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应对策略,同时也能够建立更加紧密的员工关系,提高员工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再次,大道无为还要求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保持平和和谦逊的心态。

道家思想主张心境平和、心态谦虚,不被私欲和功利所困扰。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经常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需要保持冷静和镇定的心态。

只有在平和的心态下,领导者才能够正确评估问题和制定解决方案,避免偏见和决策失误。

谦逊的心态也能够帮助领导者更好地理解员工的需求和想法,与员工建立良好的互动和沟通,促进良性的组织文化和团队合作。

最后,大道无为还要求领导者关注整体和长远的利益。

道家思想强调“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且“长生天地,以养万物”。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应该放眼整体利益,不只关注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

浅析道家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浅析道家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浅析道家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作者:张薇卢晓莉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2年第20期摘要:道家的思想体系包含着丰富、精辟的管理智慧,老子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以人为本”等管理思想不仅在封建社会的统治中曾经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于现代企业所面临的各项管理活动也具有不可或缺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道家管理思想企业管理近些年来,西方传统管理理论在国内受到普遍重视,但这些理论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却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效果,有时甚至引起员工的逆反心理。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重新回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在道家管理思想中汲取营养,寻找提高管理绩效的有效办法。

一、道家管理思想阐述(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管理思想以“道”为基础,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一思想揭示了这样的管理理念:管理活动存在着规律,管理者应该重视运用规律,只有更多地掌握和运用规律,正确决策与领导,减少对决策执行活动的干预,不强求,不强干,万物就能够“自化”,这样才能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

老子认为,道(规律)这种东西,广大浑厚,表面看无所作为,实际上,它却左右着事物的发展趋势,是无所不为的。

管理者若能遵循规律办事,则一切都将“无为”而治。

因此,对“道”的把握是前提,只有真正领悟了“道”的内涵,才能理解什么是“无为而治”。

(二)“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提倡的不是不为,而是要把握好一个度,什么应该为,什么不能为,也就是要“无为而无不为”,在有为的地方有为,在无为的地方应当无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首先,“无为”是不妄为,要以“无为”的精神来争取达到“无不为”的效果。

这里的“无为”并非排斥一切管理行为,只是说不要为得太多太滥,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无为”还指不做任何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有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其次,“无为”是少为。

《道德经》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道”的理念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老子“道”的理念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老子“道”的理念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作者:崔苗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4年第7期一、道法自然的管理本质管理是一个现代的概念。

古今中外,道家治道管理的本质是把握管理对象客观化基础和执掌事物规则,即“道法自然”。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也是老子管理思想的中心。

《道德经》开篇中就提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在老子看来,“道”是万物的本源,是统领和支配天、地、人的总规律总法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管理也是一个客观发展的自然过程,要按照事物的客观发展的自然法则进行,即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要遵循客观规律。

老子是这样描述宇宙的生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关于“道生万物”的问题,老子阐述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其二,万物皆由“道”而生,以“道”而存,而“道”则以自己为法。

在这里,老子要告诉人们的是,“道”是万物之主、善人之宝。

所以道是一切事物形成、生成、转化、消失的原因,因而这是一种动力和原则。

二、“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管理经验老子说:“守柔曰强。

”这是老子揭示的又一成功之道。

老子说,守住了那柔就会变得强大。

老子又说“弱之胜强。

”老子在柔弱中看到了成功的力量。

要以柔克刚,从而制胜成功,这对现代企业是一种启发。

如老子提到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近于道。

”老子认为水接近万物之奥——道,要求管理者应该效法水的智慧,把水的特性化为智慧用于管理方面,即“水式管理”。

水式管理主要强调以柔弱似水的模式进行管理活动,即以水的柔软性适应一切环境,以水的平静谦和对待组织成员,以水的宽广包容组织成员,以水的稳定性面对一切危机干扰,又象水一般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始终推动组织向上发展,这样的管理则“几近于道也”。

三、清静为天下正的管理目标目标被喻为管理学的宗旨,是管理精神所在,是维持一个组织有纪律、规则、秩序的基本保证。

谈道家思想对企业领导者修养的启示[1]

谈道家思想对企业领导者修养的启示[1]

浅谈道家思想对企业领导者修养的启示知识在追求中获得,眼界在愉悦中开阔。

紧张而有序的中航大学人文综合班学习和生活即将结束,丰富多彩不只是“史、今、经、子、文、艺、思、行”八个方面知识的导入,还有多种文体活动,帮助同学们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综合素养、拓展思维视域、锻炼健康体魄。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提倡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所以结合个人职业特点,我想从文化方面汲取一些管理哲学营养,更多的是想得到一些促进个人管理素养的东西。

从所学中西方文化来看,西方文化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分析论、逻辑和理性的思维方式,更重于“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更重于“道”,所以要选择老祖宗的思想来发一些思考。

中华传统文化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影响最大的是儒、道、法的思想。

儒家、法家都有长处,但是相比而言,儒家显得保守和迂腐,不能顺势变通,迎合时代需要,于是司马迁讲“迂远而阔于事情”;法家很管用,如商鞅变法,最后统一了六国。

但是法家太残忍、太刻薄、六亲不认,所以这个东西也不是缓解人紧张情绪的东西,不够“人文”,不能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鉴于鲁迅先生说过:“中国文化的根底全在于道教”,所以我想在此探讨道家文化对企业领导者的一些启示,浅薄不当之处请老师批评指正。

一、老子的“上善若水”思想与领导力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1 日 /
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郭建军 无为 思想是由老子在 !道德经 ∀ 中 提出 的。老子所处的春秋时代 , 诸侯混乱, 统治者强 作妄为, 贪 求无厌 , 肆意放纵 , 造成 民不聊生。 在这种情形下, 老子提出了无为思想, 呼吁统治 者要 无为而治 。他说: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 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 朴。 好静 是针对统治者的骚扰而提出的, 无 为 是针对统治者的苛政而提出的 , 无欲 是针 对统治者的贪欲而提出的。老子认为 , 为政者 应当能做到 无为而治 , 有管理而不干涉, 有君 主而不压迫。让人民自我发展 , 自我完善, 人民 就能够安乐富足 , 社会自然能够和谐安稳。 无为 就是不做任何违反自然规律、 有损 道德规范、 违反社会法则 , 有害众生的事。但这 里的 无为 并不是什么都不做 , 并不是不为, 而 是含有不妄为、 不乱为、 响应客观态势、 新生自 然规律的意思。老子说过 无为而无不为 , 意 思是说: 不妄为 , 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这 里, 无 为 乃 是一种立身处 世的态度和方法 , 无不为 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老子还曾 谈道, 为无为, 则不无治 , 意思是说以 无为 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 一切事情没有做不到、 办不好的。因此 , 老子所讲的 无为 并不是消 极等 待, 毫无作为的 , 而是 为无为 、 为而不 恃 、 为而不争 , 即以 无为 的态度去 为 , 去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无为 思想和当前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 是现代企业的成功之宝。从企业的宗旨到产品 研制 , 从员工的思想教育到生产管理等诸多方 面, 无为 精神都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从企业宗旨看 , 现代企业以 无为 态度参 与市场经济 , 可以形成 服务于社会 , 造福于人 类 的宗旨。提倡 无为 , 对企业而言就是要摆 正企业与社 会的关系。企 业与社会是 相辅相 成、 相互依靠的。企业发展生产的目的归根到 底是为社会造福, 为人类服务。不能把市场经 济仅仅理解为竞争, 而应理解为竞赛 , 因为一个 争 字, 就容易出现你死我活、 不择手段、 尔虞 我诈, 把人们引向邪路。这样的 争 对社会无 任何好处。现代企业应把竞争改为竞赛, 在市 场大竞赛中, 企 业之间相互帮 助学习 , 取长补 短 , 市场自然会和谐地繁荣。如果基于这样的 企业宗旨 , 就可以为企业长期发展和社会的进 步带来无尽的财富。 在企业管理中, 企业的规章制度、 明确的岗 位职责和工作标准 , 以及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 等处处也应体现着 无为 的思想。规章制度应 便于操作, 各个岗位职责清楚, 分工明确。在各 个岗位人员安排问题上 , 则采取自我选择 , 让每 一个员工根据自己的技术、 能力、 才干去选择适 合自己的岗位工种。这样的办法 , 使职工在选 定之后, 一般都 能做到发挥其 才干, 施 展其才 能。 如何真正实现用 无为 思想指导企业行为 呢 ? 根本的是治企者无私心 , 无贪欲 , 忘我的利 于他人。治企者首先要有热爱他人, 利于他人 , 为社会谋福利的心境。其次, 治企者要以自己 的模范道德行为为表率 , 自己以身作则, 如果自 己不行正道, 整个社会风气也 将随之 而败坏。 因此, 治企者要修身, 做到无为。例如 , 治企者 在物质生活上提倡 知足者 富 , 富莫大于知 足 , 要求 去奢 而崇尚俭朴。过多的物质享受 会使人心志迷乱 , 给企业发展带来灾难。 无为 并不是说什么也不做。那么, 如何 完整理解真正的 无为 呢? 除了前已述及的内

道家无为而治与企业管理的智慧

道家无为而治与企业管理的智慧

道家无为而治与企业管理的智慧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管理者们不断寻求有效的管理方法来应对
挑战并取得成功。

在这种情况下,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可以为企业管理者们提供一些独特的智慧和启示。

道家的“无为而治”强调的是不强求和不干涉,让自然和事物自发地发展和运行。

在企业管理中,这意味着领导者们不应过度干预员工的工作,而是要信任他们的能力和创造力,给予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

这种管理方式能够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此外,“无为而治”也强调以平和的心态应对问题。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们不
应被各种困难和挑战击倒,而是要保持冷静和沉着,以平和的心态解决问题。

这种心态有助于提高管理者的应变能力和决策水平,让企业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道家的“无为而治”还强调以柔性和包容性管理风格。

企业管理者们应该关注员
工的需求和情绪,制定灵活的管理政策和措施,灵活应对员工的需求和问题。

这种管理方式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忠诚度,提高团队合作和生产效率。

总的来说,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与企业管理的智慧相辅相成,在当今商业竞
争激烈的环境中,企业管理者们可以借鉴这种理念,以平和、包容、柔性的管理方式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只有在尊重自然和循规蹈矩的道路上,企业才能获得长久而稳定的成功。

“道”是“无为”却“有为”——浅谈老子思想对领导者个人修为的启示

“道”是“无为”却“有为”——浅谈老子思想对领导者个人修为的启示

是 深入 企业 和行业 的必 要条件 。
自谦 和 约 束 自己, 子 鲜 明地 提 出了 两点 要求 , 是 , 老 但 笔者 发 现 , 这 两点 要求 的实 质其 实是 一 致的 。 就是 “ 那 不争” 让 我们 来看 看 这个句 。 子 一 一 “ 其 不争 , 天下 莫 能 与之争”, 明白了。 这 里 ,“ 争” 夫 故 就 在 不 不 是 装 腔 作势 , 故作 清 高 的 “ 争”, 是 “ 不 而 不能 争” 。自谦 和 约束 自己, 都 是 老 子在 教导领 导者 : 自身谦 虚之气 , 养 守利 欲平衡 之 道 。 导者 处理 自 领 己与 自己的关 系, 要认 清 自己的不足 不 町盛气 凌人 , 平衡 利欲 善守 平静之
为本 邪?… 人 之所 恶 , 孤 、 、 , 唯 寡 不 而王公 以 为称 , 故物 或 损之 而 益, 或 益之 而损 。 ‘ 国之 垢 , 谓社 稷 主, 国不祥 , 为天 下 王。 老 子 … 受 是 受 是 ” 还 日:“ 海所 以能 为百谷王者, 其善 下之也 , 能 为百谷 王。 以圣 人 江 以 故 是 之欲 l民也 , 以其 言 下之 ; 卜 必 其欲 先 民也 , 以其 身后之 。 他 认 为江 海 必 ” 之所 以能 汇聚百 川, 是 因为它 处 于百川的下 游, 就 正是 江海 处于 百川之下 的位 置决 定它百J『 王的地 位。这和 老 子所倡 导的 法 “ i 之 自然” 一致 的, 是 从江 海 身 上, 予窥 见了领 导 者所应 具 备 的品格 。 老 因此 , 子认 为 , 导 老 领 要想 成功 地领 导 自己的属下 , 固 自己的地位 , 巩 就必 须懂得 “ 下” 所 谓 善 。 “ 下”就 是领 导者 要对属 下保持 一定程 度 的谦让 、 善 尊重 , 有一种虚 怀 要

道家思想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道家思想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道家思想对企业管理的启示*导读:目前,中国的绝大部分企业大都采取或趋向西方的管理思维对企业进行管理,然而真正能够吸取并贯彻西方管理思想的企业并不占多数。

……目前,中国的绝大部分企业大都采取或趋向西方的管理思维对企业进行管理,然而真正能够吸取并贯彻西方管理思想的企业并不占多数。

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很主要的因素就是构成企业的人员的思维并不能很好的契合西方管理的精神。

这种人员意识上的缺失并不是仅仅发生在员工身上,管理层甚至是企业决策者对外来管理思想的不了解或是误解也同样是公司产生各种内部管理问题的源头。

于是,部分学者和企业家开始尝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如何让西方思维融入中国文化,让本土企业能够借鉴西方经验的方法。

对于这一课题,在华本机构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企业家国学公益论坛上,许多儒释道的国学大师与部分房地产界的优秀企业家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探讨,碰撞出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思路和模式。

在论坛现场,道教协会的副会长张继禹道长阐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如何结合应用在企业管理上,其中的许多观点得到在座许多企业家的认可。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语出《老子》第17章,这句话应该是说统治者的,大体意思是说:至高至善的掌权者,人们仿佛感觉不到其存在。

次一等的,赢得人们的亲近赞誉。

再次的,使人们畏惧害怕。

更次的,遭人们侮慢轻蔑。

张继禹道长认为企业管理上最高层次就是无为,层次一级比一级低,越来越有为,员工可能会恨你。

很多企业家在创业初期都是从高度集权的过程中走出来的,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企业家的个人修为的成长决定着企业发展的速度与方向。

可以说,在改革开发30年后的今天,所有成就事业的企业家不分大小都有其过人的能力和天赋。

正因为如此,很多企业家有能力在机会来临时把握住机会甚至自己创造机会。

但是,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规模的增大,业务复杂性的增强,企业人员的大量涌入,组织架构的适应性调整都不断给企业家提出新的要求,当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这种要求甚至已经超出了所有企业家一个人的能力。

道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影响-企业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

道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影响-企业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

道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影响-企业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管理思想虽然源于西方,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与世界之间的联系更是日益密切,在西方管理理论大行其道的同时,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的管理内容也逐步被世界各国接受,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我国企业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以中国式管理为主题的学术活动和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在对于西方传统管理思想的弊端进行反思的基础上,不少管理者和管理学家从道家思想里寻求哲学智慧和新的思维模式,把道家管理思想运用于现代组织管理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1.1 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强调人类活动的理由、行为的价值标准来自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天并非指神灵主宰,而是自然的代表,人和自然本质上是相通的一切人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季羡林先生曾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

1.2 道法自然的思想这意味着管理活动必须要有对错、好坏、正谬的判断标准,以道为准则。

根据道法自然的思路,老子区分了天之道和人之道。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

显然,天之道和人之道是相反的。

损有馀而补不足是一种自然和谐,损不足以奉有馀则是一种人为紧张。

人类社会要消除紧张和对立状态,改变厩有肥马,野有饿殍的世界,就需要放弃人之道而遵循天之道。

1.3 无为而治的思想它是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家管理思想的主旋律,也是道家学说提供给我们的为人、处事、办企业,乃至治国、兴邦、治世的一个基本原则。

所谓无为,本质是实现自我管理,把社会管理由他治变为自治。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由已形成的最终根源。

老子强调的无为,是指为的主体对管理对象不加干预,正是这种不加干预,能够保证管理对象无不为。

从道家思想谈领导者素质的养成

从道家思想谈领导者素质的养成


“ 道 自然 ” 天 —— “ ” 以 作 为领 导 者 行 为 道 可
的 指 导 原 则
1 何 为“ ” 道 ” 老 子 哲 学 思 想 体 系 的核 . 道 。“ 是
心 ,道 ” 《 子 》 文 中 出 现 过 7 “ 在 老 全 3次 , 道 ” 涵 义 “ 的
博 大精 深 , 老子 从不 同 的角度 对其 言说 。 《 老子 》 第一 章 揭示 了 “ ” 道 的恒 常性 : 道 可 道 , “ 非 常 ( 常 ) 。名 可名 , 常名 。无 , 恒 道 非 万物 之始 ; , 有 万 物之 母 ( 源 ) ” 里讲 “ ” 不 能 用 语 言 表 述 根 。这 道 是
【 图分 类 号 】 B 2 中 23
【 献标识码】 A 文
【 文章 编 号1 1 0 —4 2 (0 2 0 — 0 4 —0 0 9 36 2 1 )1 0 7 5
党 的十七 届 六 中全会 指 出 : 加强对 优 秀传 统文 “ 化思 想 价值 的挖 掘 和阐 发 , 护 民族文 化基 本元 素 , 维 使优 秀 传统 文化 成 为新 时代鼓 舞 人 民前进 的精 神力 量” 。作 为传 统 文化重 要 组成 部分 的道 家思 想 , 大 博 深沉 , 根本 要 旨在 于寻 求与认 识 宇宙 、 类 、 会 、 其 人 社
的 ,道 ” “ 的存 在 有两 种形 态—— “ 和“ ” “ 乃 有” 无 , 有”
“ ” 有具体 形 状 、 音 、 色 , 人 不 能凭 感 官 知 道 没 声 颜 常
觉认 识 它 ; 二 , 道 ” 无 形 、 、 , 可 顺 之 、 其 “ 虽 音 色 但 迎
之 ; 三 ,道 ” 其 “ 的作 用 巨大 , 只要掌 握 它 , 可知古论 就 今, 这是 事物 运 动变 化 的规 律 。《 子 》 二 十五 章 老 第

道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道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

20072702232 唐会龙工商一班道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迪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第八章老子的思想,一般被学者们肯定为是一种治国和养生的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

老子的思想,对我们当今的企业经营和现代化条件下的企业管理等还有没有指导意义呢?我的理解是有.为什么这样说呢?就因为老子思想是一种哲学,是一种博大精深的学问,其中探讨的各种规律和法则,至今仍然没有变。

老子探求的宇宙万物之道、社会之道、人生之道依然是值得当今人类加以思考和把握的“大道"。

因为,天地都还在,万物都还在,人类也还在,而这些都是老子思想所观照的对象。

虽然时代有了变化,语言词汇有了变化,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形式有了一些变化,但是宇宙的本质,人生的本质,我理解并没有根本的变化。

而这些本质性的东西,才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所揭示的对象.所以我认为道家思想完全可以为我们当今人类所借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是《道德经》中一个片段。

从这个片段入手,我们来探求一下“企业经营之道”。

水的哪些品格表达着“道”呢?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世间所有的植物、动物,一切有生物质,都离不开水的养育。

田地一旦缺水,五谷不生,饥荒遍野;江河一旦缺水,舟楫不通,鱼死浅滩;海洋一旦无水,恐怕天地都干枯了;我们人体中60%也是水,100 斤的人体就有60斤水,人一缺水(脱水),就休克,乃至死亡。

.。

...我们这颗星球上如果没有了水,会是什么境况?没有水,这个星球也就死了;没有花草树木和粮食,也没有飞禽走兽,没有人类,这颗地球只能说是一块大石头.那么,水的这些“几於道”的品质,对我们当今企业经营是否还具有指导意义或启发性呢?我认为是当然有的。

特别是在我国当前这个过渡时期,我认为现代企业完全有必要借古人智慧之镜,修炼一下“水观”,借以明白掌握企业经营之道。

道家管理思想对中国现代企业的意义

道家管理思想对中国现代企业的意义

道家管理思想对中国现代企业的意义道家管理思想对中国现代企业的意义随着现代经济转型为知识经济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管理学家日益感受到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的西方传统管理思想有其不可克服的理论缺陷—忽视人的价值,缺乏对人的主体性的重视。

而道家管理伦理思想可以作为这一弊病的有效良方,因为它非常重视“人”的价值,所蕴涵的管理思想是真正的人本管理思想。

与儒家强调注重人的道德化、社会化的意义不同,道家对人的个体价值和个人自由予以了更多的关注。

道家思想从“道法自然”的角度出发,推崇人和社会的自然状态,批判人的异化物对人的限制,肯定了人对自由平等的追求,是具有真正人道主义精神内涵的。

在对于西方传统管理思想的弊端进行反思的基础上,不少管理者和管理学家从道家思想里寻求哲学智慧和新的思维模式,把道家管理思想运用于现代组织管理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组织管理中,存在着“硬性管理”和“软性管理”两种管理方式。

硬性管理强调组织执行过程中的严谨性与稳定性,着重点在组织管理制度的层面上;而软性管理则是以理性的价值观念为主要内容,更加强调的是组织管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西方传统管理思想大多是一种硬性管理方式,重视制度而忽视人,在时代的发展中逐渐显示出其弊病,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而在现代管理中,只有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即塑造正确的人的理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组织管理中其他具体的问题才可以迎刃而解。

因此,软性管理是一种更科学的管理方式,日益受到各组织的重视。

道家管理思想很少谈及具体的管理制度方面,更多突出的是“无为”、“清静”等软性管理,而这正符合现代管理的趋势。

于是,中国道家的一些基本观念如“物各有宜,顺性而为”、“无为而治”、“行不言之教”、“反者道之动”、“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等“软性管理”的管理 ... ,逐渐被世界上一些著名管理学家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中,这是道家管理伦理思想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道家思想对企业领导者修养的启示知识在追求中获得,眼界在愉悦中开阔。

紧张而有序的中航大学人文综合班学习和生活即将结束,丰富多彩不只是“史、今、经、子、文、艺、思、行”八个方面知识的导入,还有多种文体活动,帮助同学们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综合素养、拓展思维视域、锻炼健康体魄。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提倡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所以结合个人职业特点,我想从文化方面汲取一些管理哲学营养,更多的是想得到一些促进个人管理素养的东西。

从所学中西方文化来看,西方文化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分析论、逻辑和理性的思维方式,更重于“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更重于“道”,所以要选择老祖宗的思想来发一些思考。

中华传统文化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影响最大的是儒、道、法的思想。

儒家、法家都有长处,但是相比而言,儒家显得保守和迂腐,不能顺势变通,迎合时代需要,于是司马迁讲“迂远而阔于事情”;法家很管用,如商鞅变法,最后统一了六国。

但是法家太残忍、太刻薄、六亲不认,所以这个东西也不是缓解人紧张情绪的东西,不够“人文”,不能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鉴于鲁迅先生说过:“中国文化的根底全在于道教”,所以我想在此探讨道家文化对企业领导者的一些启示,浅薄不当之处请老师批评指正。

一、老子的“上善若水”思想与领导力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

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

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无形的力量可以进入无缝隙东西的空间,把握言语和行为上的“无”是有益的。

老子"上善若水"的道理用于管理,最简捷的说法是:"水式的管理",也就是把水的特性化为智慧,用在领导者方面大致可以用以下四句话来概括:能忍人之所不能忍的气,能受人之所不能受的苦,能做人之所不能做的事,然后,能成人之所不能成的功。

此外,至少还有下列意义,值得仔细思索:1.水除了自己流动(自动自发)以外,水流还不时带动其他的物体,促进或帮助其他事物行动----领导力。

领导者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是一个心中有信仰的人,只有信仰才能给人无穷无尽的力量。

我们在“行”的环节去了革命摇篮井冈山,通过革命主义教育,我认为,革命之所以成功,首先是来自于井冈山的精神,而井冈山的精神首要的是革命的信仰。

在一穷二白,出生入死的日子里,支撑革命先烈奋斗的精神力量就是坚定的信仰,而且通过领导者的宣讲和带头作用,强化了党的建设工作,坚定并扩大了这种信仰,发扬群众开辟并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为革命成功点燃了熊熊火炬。

这就是领导力,就是“上善若水”精神的有力写照。

今天企业的领导者在受过西方MBA或EMBA职业管理课程系统训练后,要想管理好中国的企业,我认为需要注重领导力建设,需要精神的力量。

研究道家文化可以帮助领导者领悟这方面的智慧。

2. 水时常涤荡漾除各种污垢而其力不减,水经河流,注入大海。

薰蒸为云,沛然降雨,滋养大地。

复再聚汇于海。

----领导者海纳百川,胸怀远大。

任何人都有局限,都需要他人的帮助,只有通过别人的帮助,一个人才能获得成功。

所以真正的成功者为了取得他人的帮助,必须先对他人采取包容的态度。

我们学习了中国革命史,中国革命史道路曲折崎岖,历经多次黯淡甚至停滞的阶段,当然历史学家研究给出种种原因,我认为至少有一种原因是往往在黯淡的时期,是党内民主不够充分的时候,是不能接纳不同意见和不同发展方式的时候,是不能团结有利于我们发展壮大的力量的时候。

井冈山立足、延安壮大、建国初期取得伟大成就和改革开放以后的迅猛发展局面都从另一面证实了这一点,不再赘述。

3. 水流遇阻力或障碍时,水力即随而相对的增加,它放出全部的能量,与障碍进行冲击----领导者全力以赴的投入精神。

在井冈山听到无数关于领导者感人的事迹,无数革命先驱献出生命,甚至牺牲了全家;在观看专题片《井冈山》过程中有一个细节,讲彭德怀在转移井冈山的过程中,身处险境,缺衣少食,彭德怀同志不慎丢失了干粮袋,2天粒米不进,身心疲惫到极限,但是他在回忆录中讲到:“一听见枪声,满身疲倦瞬时无影无踪,又是浑身的战斗劲头”。

没有这些早期革命的领导者全力以赴的拼搏精神,我想也不会有后来革命的胜利。

4. 水流无所不到。

虽然有时非常细微,可是岩石也能被滴穿;水流也不住地流注新的地域,开辟新的路线(新的机遇)----领导者坚韧不拔、水滴石穿的坚持精神。

井冈山革命斗争过程中,由于前途迷茫,环境艰苦,革命的斗志有所动摇,一部分同志提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包括当时的党中央来信中也透露出悲观的分析。

在此关键时刻,毛泽东同志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伟大论述,分析了中国当时政治形势,传递了积极的信念,这是作者本人坚韧精神有力的表达。

所以说,作为领导者,信仰、胸怀、投入和坚韧成就了领导力,而这一切在道家关于水的特性中都能一一得到领会,道家关于领导者的管理思想和可以发挥的作用是无穷的,值得我们时时品味和“悟道”。

二、黄石公关于领导者的论述黄石公本为秦汉时人,后传得道成仙,被道教纳入神谱。

《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

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

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

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太公兵法》,张良后来以黄石公所授兵书帮助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

后世流传黄石公著有《素书》和《三略》,系统地阐明了作者的思想体系,是作者人生观的具体表现,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的价值,对于指导人们处理好各种关系提出了有益地借鉴。

在此我想引用黄石公著作中关于领导者的一些论述来谈谈体会。

(一)领导者的品质领导者是一个组织的生命力。

在一个组织的各个层次,都必须有领导者。

任何一个拥有权力的人,无论他的职位高低,只要他对别人负有一定的责任或是具有一定的影响,他就是一位领导者。

所有的领导者都必须具备以下的品质。

《三略》中的《上略》曰:将能清能净,能平能整,能受谏,能听讼,能纳人,能采言,能知国俗,能图山川,能表险难,能制军权。

解释出来就是以下12点:1.镇定。

2.廉洁。

3.公正。

4.严谨。

5.开明。

6.判断力强。

7.宽宏大量。

8.具有丰富的常识和知识。

9.通晓历史、社会习俗。

10.通晓地理、客观情势。

11.机灵可靠。

12.调度有方。

这里面我想重点讲前3点:“镇定、廉洁、公正”,因为我觉得这几点对领导者而言至关重要,“开明”在老子“至善若水”中已有体现,其余8点品质我觉得更加偏向于个人学识和能力素养,在此想多谈谈更显大气些的东西。

关于“镇定”。

我们常说,某某具有大将风度,“山崩于前而不变色”。

但凡伟人均怀有“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气概风范,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兵临城下的危局导演一出“空城计”而名传千古;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红军取得黄洋界战斗巨大胜利后,毛泽东在《井冈山.西江月》中写道:“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表达了他老人家从容不迫,以不变应万变,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天才般的战略战术思想,也充分体现了“镇定”的品质。

“镇定”对于企业领导者处理突发事件有充分的借鉴意义。

现代社会形势发展变化莫测,企业改革改制等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突然的事情,让人防不胜防,应对不当带来的影响是广泛的,突发事件的发生,对领导干部来说,无疑是工作能力的考验,相信没有一个领导愿意遇上这些事,可是谁能保证自己治理范围不会出现这些“麻烦事”呢。

领导就是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遇事推诿、躲避、简单消极对待都不是领导者正确的选择,许多领导就是不够镇定,致使事情发展形势失控,落得个官丢位失,悔之晚矣!然而,长期以来单一的教育模式培养的干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严重“短腿”,已经与形势发展需要脱节,所以这时候读读道家贤哲们关于领导者的论述,非常有意义。

关于“廉洁和公正”。

明代廉吏郭允礼镌刻在石头上的“居官座右铭”:“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意思是公正使人光明磊落,廉洁使人不怒自威。

说“廉洁”,追忆井冈山革命先辈人生坐标的过程中,赵尔陆上将为粉刷住所个人缴费的事迹;曾志同志为了党的事业,经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婚姻、家庭巨大的痛苦,可是她找到亲生儿子后,官居中组部副部长高位,但一直没有为贫穷的儿子一家谋求任何个人的利益的事迹,无不感人至深,革命先辈们廉洁、奉献的高尚品格使在座的学员无不为之潸然泪下。

前面谈到领导力,个人综合能力再突出,没有廉洁做前提,也无法产生威力。

古人看到这个问题,提出了讲廉洁是领导者重要的品质,现在中央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先后规定了52个不准,都是讲廉洁、反腐败的规定,作为企业领导者不可不学,不可不引以为戒呀。

再说“公正”,我们在井冈山学习期间,听到了许多公正公平的故事,朱德和士兵一起下山挑粮,并产生了“朱德的扁担”见证了共产党官兵平等;干部违反纪律同样处罚,体现了红军纪律的公正。

正是当时的“公正”立场,才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赢得军心民心,做到军民同心,上下一致,团结了队伍,凝聚了革命力量,保存了中国革命红色火种,并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书中从反面也讲了领导者决不应该有的行为。

曰:夫将拒谏,则英雄散。

策不从,则谋土叛。

善恶同,则功臣倦。

专己,则下归咎。

自伐,则下少功。

信谗,则众离心。

贪财,则奸不禁。

内顾,则士卒淫。

将有一,则众不服;有二,则军无式;有三,则下北奔;有四,则祸及国。

解释出来就是:1.不可拒绝忠告。

2.不可蔑视好的意见和建议。

3.不可良莠不分。

4.不可独断专行。

5.不可自夸功劳,自吹自擂。

6.不可轻信小话谗言。

7.不可贪脏爱钱。

8.不可酗酒好色。

以上8点,也是做领导的"八戒"。

一个领导犯了任何一戒,都要引起一定不良的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